对比和衬托

合集下载

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

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谢 谢 大 家!
“烘托”与“衬托” 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 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 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 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例: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对比”与“衬托” 区别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 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 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 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 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 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 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 怒,但坐观罗敷。
“对比”与“衬托” 区别
对比:是两个事物相互比较而得出的结果,重在比 较(双方 衬托:则是一个事物衬托另一个事物(有正衬,反 衬),重在突出一方面特征(两者主次分明) 。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 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 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对比与衬托

对比与衬托

• • • • •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分析: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 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 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 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 又如: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衬托 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 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又如: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 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注意:衬托有主次,而且次要部分要对主要部 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对比与衬托
对比 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 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 情感。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两幅画面 :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 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注意: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 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 • •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运用了烘托手法。除了首句提到“微雨” 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 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 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 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 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 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 细雨。 •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 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 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 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 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手法辨析

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手法辨析

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手法辨析一、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又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二、衬托: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可以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着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指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比如1999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三、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四、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又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检测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1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这首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3诗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白梅王冕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4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兰竹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5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6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滁①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②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7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8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资料链接浅谈衬托手法在新教材古诗词中的运用如皋市磨头中学黄澄新教材中古代诗词篇目大幅度增加;高考古代诗词试题也要求学生真正进入到鉴赏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然而诗歌作为一门唯美的艺术形式;无论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还是诗歌的艺术技巧;都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诗歌的艺术技巧;经过历代大师的尝试、积累和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手法中;衬托尤其受到诗人的青睐;也留下众多的名篇经典..为了使被描述的对象更具特色;诗歌中常常用另类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或对照;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就是衬托手法..在具体的运用中;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诗人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使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收放衬托、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等等..本文试着对新教材诗词单元的相关篇目作了一个分类;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一、冷暖相衬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二、动静相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三、乐哀相衬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四、大小相衬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五、声寂相衬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六、收放相衬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长亭送别耍孩儿前两句说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吧;是由上文的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的宽慰之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此意;后三句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别的酒啊;酒没饮;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心却如死灰;由前面的暂时宽慰又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可以看出;前两句是后三句的蓄势;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收得越紧;放得就越开;如此;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肝肠欲断..七、正反相衬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诗人说: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果真如此吗细想:尽管诗人名满天下;但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不能以官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本志..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着;官非老病休”..上句的“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的“官”;才是正意所在:休官原因不是老病;而是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只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八、明暗相衬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主客忘归不发;为何——“忽闻琵琶声”..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主、客离愁加重“惨将别”;这时却忽然听到琵琶声;不管是谁人在演奏;演奏的什么曲子;可有一点可以肯定;琵琶声引起了主、客的某种共鸣;要么是琵琶女的琴声中透露出与他们相类似的情感;要么是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十分的高超博得他们的喝彩;而这两点正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作了铺垫;也为揭示主题打下伏笔..因此;明写主客;暗写琵琶女;明暗相间;互相映衬;天衣无缝;真乃妙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琵琶曲结束了;周围“悄无言”;为何——因为琵琶女把她的“平生不得志”“心中无限事”“幽愁暗恨”等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通过音乐这个载体传给了“东船西舫”的听众;并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使他们仍沉浸在琵琶女营造的“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可以看出;明写景色;暗写琵琶女;用周围的景色来烘托琵琶女内心的悲苦和琴艺的高超..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满座皆掩泣;作者泪湿青衫;为何——被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悲从中来;为琵琶女;也为自己掬一捧失意之泪..明写众人眼泪;暗写不幸遭遇;进一步深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九、虚实相衬实;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虚;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所思所想..李煜虞美人中;实景虚景交相辉映..一面写眼前之景;“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一面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对照之下;让人顿生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愁”字上;真实而又深沉柳永雨霖铃中;上片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全是虚写..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理解实景实事的深刻内涵了;“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意在表现词人在分别时对心爱的人的深厚的感情;难舍难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赤壁的险要形势是实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词人亲眼所见;火烧曹营是虚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词人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姜夔扬州慢中;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是虚景..“尽荠麦青青”写的是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景;两幅虚实相济、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予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则虚写杜牧的“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实写扬州着名的景点二十四桥;返照出今日扬州是何等的凄清、荒凉..综观全词;有虚有实;有景有情;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十、以景衬境李白蜀道难写蜀道的难行;第一段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西游何时还”句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山空..”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这里诗人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十一、以景衬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端正好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创设了萧瑟悲凉的意境:蓝天白云;黄花堆积;西风渐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但一个“泪”字;使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反衬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四色山围中;一鞭残照里..王实甫长亭送别收尾张生远去;莺莺含情凝望;夕阳里偶尔又见征马;随即又隐没;只留下一片寂静;烘托出莺莺怅然若失的心境..十二、侧面烘托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登高上句写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其实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精辟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势贵族;却独自呆在官邸里以“闲作草”“戏分茶”消磨时光 ;似乎在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从侧面揭露出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以上分别从12个方面对衬托手法作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以看出;衬托作为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新教材诗词选篇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鉴于此;了解和掌握衬托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把这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诗歌鉴赏..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手法辨析检测答案1提示: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因春旱而祈雨的看似热闹的场面;实则内心忧虑;惟恐不雨;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热闹情景;在荒嬉中“犹恐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的闲愁..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力..2提示:运用烘托手法;以碧绿的荷叶烘托罗裙;鲜艳的荷花烘托采莲女粉嫩的脸庞;突出采莲女的清新娇艳..将采莲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若隐若现;蕴味无穷..3提示:诗人以“跳鱼”的“拨剌鸣”;反衬江面的静谧;以动破静;愈见其静..4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5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6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7答案有两种..①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②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8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对比与衬托

对比与衬托

对比与衬托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又如: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

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例④,“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一体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春蚕》)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体地批评了自由主义者的两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烘托渲染
目录
• 对比 • 衬托 • 烘托 • 渲染
01
对比
定义与特点
对比是指在文学、艺术或音乐作品中 ,将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情境 进行比较,以强调其差异和冲突,突 出主题或情感。
对比的特点是强调对比的双方,通过 对比来突显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使作 品更加生动、鲜明和有力。
创造层次感
衬托能够通过对比创造层 次感,使作品更加有深度 和立体感,增强作品的视 觉冲击力。
衬托的运用方式
A
颜色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颜色来突出主题,例如使用冷色 调来衬托暖色调,或者使用互补色来增强对比 效果。
形状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形状来强调主题,例如使用 圆形来衬托方形,或者使用不规则形状来 突出规则形状。
间接对比
通过其他事物的描述来暗示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 事物或情境,进行间接比较。
象征性对比
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 情境,进行象征性比较。
02
衬托
定义与特点
衬托的定义
衬托是一种通过突出一个或多个元素来强调主题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比一个 元素与其他元素的不同之处,使主题Leabharlann 加鲜明和突出。丰富作品情感表达
渲染手法能够细腻地表达情感, 使作品更具有情感深度,引发读 者共鸣。
渲染的运用方式
细节描绘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细节进行刻画,突出其特点,增强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
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义具象化,使作品更具 有感染力。
气氛营造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描绘,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引导读者 进入作品情境。
对比的作用
01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 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对比、衬托、烘托

对比、衬托、烘托

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双方相互依存,无主次之分。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对立的双方,显示两者的反差,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例如:宋代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诗人对受束缚的憎恶与对自由的赞美。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其目的是突出主要一方,使其特点更鲜明。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同主体事物性质近似的事物来衬主体事物,例如李白的《梦游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以高大的“五岳”,“赤城”和“天台”被天姥超过,极言天姥之高。

反衬是指利用同主体事物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衬托主体事物。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诗人以“蝉噪”“鸟鸣”之音可闻,倍显山林的幽静。

这是以动衬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例如:①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以物烘托人)②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对比与衬托》课件

《对比与衬托》课件
对比的运用
在PPT中,可以通过颜色、字体、大小、 位置等元素的差异来形成对比。
衬托的定义
衬托
通过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 ,以突出其重要性或优势

衬托的作用
使主要内容更加突出、醒 目,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衬托的运用
在PPT中,可以通过降低次 要内容的亮度、大小、颜 色等方式来衬托主要内容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与联系
02
对比的运用
对比在文学中的运用
总结词
突出差异,深化主题
详细描述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手法常被用来突出不同人物、情节或场景之间的差异,以强 调主题或加深读者的理解。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可能会用对比来展示主人公和 其他角色之间的性格差异,或者通过对比不同情节来强调故事的主题。
对比在艺术中的运用
总结词
05
对比与衬托的效果分析
对比的效果分析
01
02
03
突出差异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两个 或多个元素之间的差异, 使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它 们之间的不同点。
强调重点
对比可以用来强调某个元 素或观点的重要性,使其 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
引导注意力
对比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 力,使他们在比较中更加 关注某个特定的方面。
衬托在艺术中的运用
9字
在艺术创作中,衬托手法也 经常被运用。
9字
在雕塑中,雕塑家可能会通 过不同的材质、形态等手法 来衬托主体形象的特点和意 义。
9字
例如,在绘画中,画家可能 会用明暗、色彩、线条等手 法来衬托画面的主体部分, 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9字
衬托手法可以使艺术作品更 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 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的 艺术魅力。

衬托和对比

衬托和对比

题型之二: 题型之二:内容分析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 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对象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的? 面来写的? 答案:是梅。从花开的季节、花的颜色、花的香气、 答案:是梅。从花开的季节、花的颜色、花的香气、 花的姿态以及种植的地方等方面来写梅花的。 花的姿态以及种植的地方等方面来写梅花的。
两者区别
•衬托的双方有主次之分, 衬托的双方有主次之分 衬托的双方有主次之分, 陪衬事物都是为被陪衬事 物服务,都是为突出被陪 物服务,都是为突出被陪 衬事物; 衬事物;对比重在表明对 立关系,对立的双方没有 立关系,对立的双方没有 主次之分,是平行并列的. 主次之分,是平行并列的.
基本题型之一: 基本题型之一:词语理解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诗眼” 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中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中的“诗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 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自” 诗眼”分别是“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 和“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 而着一“ 而着一“自”字、“空”字,便 凄清之极, 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和 寂寞。 寂寞。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 由此而生发的, 由此而生发的,我们才能体验到 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 的情怀。) 的情怀。)
衬托

剖析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剖析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一、概念●对比:把两个多个相反、相对的事物、现象、人等或同一事物、现象、人等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以突出他们的差异。

●衬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特点,用类似的事物(正衬)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反衬)作陪衬。

二、区别●目的不同:对比旨在突出事物的差异。

衬托重在突出主体的特点。

对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

而衬托存在主次,强调通过次来衬托主。

●数量不同:对比的对象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甚至是一个的两面。

而衬托是一主一次。

●表达方式不同:对比常用在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以上是我收集的主流UP关于对比与衬托之间区别的主要观点,在实战中是否适用?请看例题。

)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将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与穷苦百姓的悲惨命运作对比。

一边是酒肉飘香,一边是有人冻死路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

诗中将“豪门贵族”与“穷苦百姓”进行对比,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无主次,旨在突出的是两者的巨大差异,故是对比。

例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来衬托汪伦与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尽管潭水很深,但仍比不上汪伦送别诗人的情谊。

诗中用“深千尺”来衬托情谊深,一次一主,用次要事物衬托主要事物的特点,故是衬托。

例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是对比为什么不是衬托?大家可能会说,支撑房屋的柱子比种地的农夫还要多是衬托,理由是种地的农夫多,柱子比农夫还要多,突出柱子之多,以此来说明秦始皇的奢靡。

这个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是一样吗?如果有此疑问我觉得很好?因为你没有盲从,到这里好像上面的方法似乎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三、重点例3所提到的问题,其实在概念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概念中明确指出,衬托是为了突出主体的特点。

而对比是为了突出两者的差异。

即:衬托的表达目的与主体的特点是一致。

对比是通过差异来突出表达目的。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与联系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与联系

修辞手法:对比与衬托区别与联系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里也曾明确写道:“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混为一谈。

”衬托与对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甲乙对比,同时又互相衬托,甲衬乙,乙也衬甲;甲乙衬托,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对比。

也正由于它们有联系,所以有些修辞著作中将它们合为“比衬”(对比衬托)。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的修辞格,对比又叫“对照”。

如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②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例①把两种完全对立的人加以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有的人虽死犹生,人民永远怀念他;有的人虽然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人民痛恨他。

例②把老人与少年的不同的思想状态加以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说明下文之“保守”与“进取”的道理。

衬托则是用描绘相类或相反的其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的辞格。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他事物的表现手法。

按照衬托事物与被衬托事物的关系,衬托可以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类。

好的衬托必须主次分明,通过对他事物的描叙,使所要描写的主体更鲜明突出。

从上述两种修辞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对比中对比双方并没有主次之分,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

而衬托双方则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其主题表现则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在诗歌教学中,这是两种被经常被分析到的修辞格。

但虽然如此,许多学生却并不能清晰分辨这两个概念,甚至有些学生以为这只是一种修辞格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

另外,有些试题似乎并没有有意分辨这两个概念,有的试题甚至将这两个概念并提,这更加模糊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认识。

衬托与对比

衬托与对比
《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源自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对比
通过匠人与“居大厦”者的对比,道出了人世 ----------------------------------------
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以及对 弱者的无比同情。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如用动衬静,用乐衬哀, 用好衬坏,用美衬丑。
(一)分析下面诗句,看看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 哪些使用了衬托手法?为什么? •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衬托 六宫粉黛的美衬
蝉躁、鸟鸣体现山谷之幽静 托杨贵妃的美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对比
形象揭露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社会现实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答案】本词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通篇不 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 活的梦境来进行反衬。在梦中,“车如流水马 如龙,花月正春风。”梦境写得繁华热闹,反 衬出梦醒后的悲哀和凄凉。表达出作者对往昔 繁华的眷恋以及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
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 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
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 类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 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 而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
3、
正衬 用次要内容从正 面衬托主要内容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衬 托 分 类
用次要内容从反 反衬 面衬托主要内容
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拿过去“ 战士还家 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 景象与现在“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行对 比,形成强烈反差。抒发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 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 背景,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对比与衬托简单举例

对比与衬托简单举例

对比与衬托简单举例
对比和衬托是文学和艺术中常用的两种手法,它们都能通过对比或衬托来突出某一特点或情感,但它们的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

对比是一种直接的对立关系,通过比较两个相对立的概念、景象或情感来强调它们的不同和特点。

比如在小说中,作者可能会把善良和邪恶、忠诚和背叛、贫穷和富裕等相对立的概念进行对比,以突显主题和人物性格。

在绘画中,画家可能会用暖色调和冷色调进行对比,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简单举例,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作者通过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强调了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对人的影响。

少年闰土形象健康、活泼,充满生机;而中年闰土则形象萎靡、呆滞,生活状况明显较差。

这种对比突显了当时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对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衬托则是通过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来反衬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比如在诗歌中,诗人可能会用美丽的自然景象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或思想。

在绘画中,画家可能会用明暗、色彩、线条等手法来衬托画面的主题和氛围。

简单举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人用音乐的美妙来衬托自己内心的悲伤情感。

在听到美妙的琵琶声时,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愉悦和感慨;而在琵琶声停止后,诗人又感到孤独和悲伤。

这种衬托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使读者更能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对比是通过比较对立的概念或景象来强调它们的不同和特点,而衬托则是通过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来反衬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这两种手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及举例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及举例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及举例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衬托”和“对比”这两个词。

说实话,这俩词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用起来特别简单,像是你跟朋友一起聊天时的调侃。

要说清楚这两个概念,咱们就先来看看它们的本质。

2. 衬托的概念2.1 衬托的定义衬托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调味品,没它不行!想象一下,白米饭旁边放了一盘红烧肉,那肉的色泽和香味瞬间就提升了,米饭也显得更加美味可口。

这就是衬托的魅力,给主角添彩,让它更加出众。

2.2 衬托的作用通过衬托,咱们可以让重点更加突出。

比如说,在一幅画里,背景的颜色如果是淡淡的蓝色,那么前面的花朵就显得格外鲜艳。

生活中也是如此,朋友间的关系通过衬托彼此的优点,会让彼此的友谊更加牢固。

3. 对比的概念3.1 对比的定义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对比。

对比就是拿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像是阴天和晴天,水煮菜和烤肉,一下子就能凸显出它们的不同。

用对比,咱们就能一目了然,知道哪样好,哪样更有吸引力。

3.2 对比的作用对比能够给我们带来更深的理解。

比如在一篇文章中,如果作者提到“春天的花开得特别美”,紧接着又说“而秋天的落叶则显得有些凄凉”,那么这对比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萧条,情感也随着这种对比而变得丰富。

4.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4.1 概念上的差异所以说,衬托和对比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目的。

衬托是为了衬托出一个东西的优点,让它显得更加优秀,而对比则是为了强调两个事物的差异,让我们更加明白它们的特点。

就好比在一个游戏中,衬托就像是那个辅助角色,永远在后台支持,而对比就像是两个主角在争夺“最佳角色”的奖项,直接对抗,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4.2 实际运用在文学作品中,衬托常常被用来增加情感的层次感,而对比则可以用来提升故事的张力。

比如说,古诗中常见的“月照山河”与“江水悠悠”,前者通过衬托让月亮显得更加清亮,后者通过对比江水与河流的不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5. 生活中的应用5.1 生活中的衬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衬托的影子。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如何区分衬托与对比

如何区分衬托与对比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这首诗中,所写的事物有主次之分:“衾枕冷”、“窗户明”、“折竹 声”为次要事物,“雪”才是主要事物。列举诸多次要事物,目的是突 出主要事物“雪”下得极大。 • 可见,这里的表现手法应是衬托而非对比。
• 再如宋代梅尧臣的一首《陶者》: •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可以看到,诗中所写的事实有两种,一种是劳动人民无比艰苦却 “居无片瓦”;一种是统治阶层“指不沾泥”却“居大厦”。这 两种事实无主次之分,而是同等并列的,目的是比较两类人的不 同点:劳动人民劳而不获;豪门富贵不劳而获。所以,表现手法 是对比而非衬托。
衬托与对比相同点:
• 二者都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唐代赵嘏有一首 旧感》: •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
如何区分衬托与对比
一、衬托与对比不同点:
不同方面。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对比是为了比较事物的不同点、
• (1)衬托所举的诸事物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事物间不是并列关 系。
• (2)对比所举的诸事物无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事物间是同等、并 列的关系。
• 如白居易的诗《夜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由“同来望月人何处”可知诗人去年登楼赏景是有同伴的,而今年是 “独上江楼”,尽管“风景依稀似去年”。所以,诗作将去年登楼赏景 与今年(眼前)登楼赏景的情景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形成对比。这种 对比又能够突出诗人此时此刻孤独落寞的情怀,因此,又具有衬托的特 点。

语文修辞: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语文修辞: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籍 反衬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正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练习
1、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 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反衬 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漫游黄山仙境》徐霞客 正衬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对比 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白居易 正衬
6
感谢观看
5
解题思路
【例】请赏析崔护《题都城南庄》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 【答案】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用去年此时此地美丽的姑娘和桃花相互映衬的场景,反衬今 年只有桃花的物是人非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在的感慨。
【总结】 ①运用了正衬/反衬的修辞手法; ②用……衬托……; ③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修辞: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1
对比和衬托
对比:把两种对立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列出来,形成鲜明对比,为了表现某种意境
或情感。 A和B对比,重点是C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臧克家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而用其他相近或相反的人或事物作陪衬。其中用相近的事
物衬托,叫做正面衬托,用相反的事物衬托,叫做反面衬托。A衬托B,重点是B
4
解题思路
【例】请赏析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一句。 【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富贵人家泥土都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房子中,进行了鲜明对比,诗人控诉和讽刺了社 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发人深省。

有对比有衬托的作文

有对比有衬托的作文

有对比有衬托的作文篇一:有对比有衬托的作文在生活中,对比和衬托就像一对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平淡的事物变得鲜活起来。

就像我曾经看过的两部电影,那差别啊,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部是那种超级炫酷的好莱坞大片,特效那叫一个牛,就像炸了锅的爆米花,噼里啪啦到处都是惊喜。

里面的英雄人物,一个个肌肉发达得像施瓦辛格附身,打起来的时候简直是无敌了,什么高楼大厦在他们眼里就跟乐高积木似的,一脚就踹飞了。

那种场面,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幻与热血的世界,心脏都随着激烈的打斗节奏“砰砰”直跳。

再看另一部文艺片,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像个迷失在沙漠里的旅人,找不到方向。

它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大场面,画面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慢悠悠地展开。

主角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可能走在大街上都没人会多看一眼的那种。

可是呢,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慢慢牵住了。

这个小人物每天面临着各种琐碎的烦恼,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一样。

他的挣扎、他的无奈、他偶尔的小确幸,都刻画得那么细腻。

这时候我才发现,这部文艺片就像一杯清香的茶,越品越有味道。

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那对比可就太强烈了。

好莱坞大片像是一场华丽的烟火表演,短暂而绚烂,让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而文艺片则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地流淌进你的心里。

可你能说哪一个更好吗?我觉得吧,还真不好说。

也许在你心情超嗨,想要找点刺激的时候,好莱坞大片就是你的菜;但当你想静一静,沉淀一下自己的时候,文艺片就像一位知心的老友,默默地陪伴着你。

再说说我的学习生活吧。

我们班有个学霸,那成绩好得就像开了挂一样。

每次考试,他的分数就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把我们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回答得头头是道。

我呢,在学习上就有点像那只慢吞吞的乌龟,总是在后面追赶。

但是我也有我的强项啊,比如我在画画方面就有点小天赋。

有一次学校举办绘画比赛,我精心准备,画出了我心中的梦想世界。

对比衬托是修辞手法吗

对比衬托是修辞手法吗

对比衬托是修辞手法吗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对比衬托是修辞手法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比衬托是修辞手法
对比与衬托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对比与衬托的.介绍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的作用。

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例: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

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

可能因气味的原故。

不容虫豸近身。

(宗璞《抱秋》)在写玉簪花之前,作者先写自己种花的经历,尤其写到把有“死不了”之称的太阳花种死了,这样写反衬了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构成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但衬托有主次,而且次要部分要对主要部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如:
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上面的例子就用了衬托的手法,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是为了反衬我内心的不宁静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两种修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希望你能理解。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广东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壶口的瀑布》(肖铁)的第一段话是这样的: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关于这段话命题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是: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可是很多学生却不会答“对比”的手法,就连班上的语文高材生对了答案后也表示答错了,究其原因,其实是很多学生对”对比”、“衬托”,这两种写作手法混淆不清,而这两种手法在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又是常见的考点,而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对这两种手法,自己都混淆不清,学生当然也就无法搞清楚了,现就这两种手法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我们经常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好人与坏人的矛盾冲突,就显得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绘画中,白的与黑的同在一个画面,就显得白的更白,黑的更黑。

语言中也常用这种方法,把两种对立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使之相反相成,使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这就叫对比,又名对照。

对比可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的对比。

1、一体两面的对比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标)《济南的冬天》开头写道:“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被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算得是个宝地。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三组对比:一组是北平冬天的风声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进行对比,第二组是伦敦的冬天没有阳光与济南的冬天有阳光进行对比,第三组是热带的阳光毒与济南冬天的阳光温和进行对比,通过这三组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对比,“济南真算得是个宝地”也就当之无愧了。

2、两体对比
如邓刚的《迷人的海》将老海碰子与小海碰子打捞海参的工具,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行为对比着进行描写,显示出这两代人的不同特征,借以表达作者社会进化、新旧替代的哲学思想。

对比的作用,总的来说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

两体对比,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体两面的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的看清问题。

(二)“衬托”手法的运用
衬托可分正衬与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相类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所写事物。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烘托以表达题旨。

试举鲁迅《故乡》(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为例:“时候既然就已经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窗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话描写悲景用以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这是典型的以悲景衬悲情,属于正衬。

再看:“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里描写的一幅月下美景图目的是用来衬托少年时期的闰土活泼可爱的形象,这种以美景衬正面形象的写法,我们也把它叫做正衬。

而用美景写哀情,则属于反衬。

请看:“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这里作者用一幅月下美景图来衬托此时他离开故乡时的惘然、悲哀之情,这就是反衬。

其实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能没有注意而忽略了,因此中考高考时,学生对衬托的概念还混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时乱写的现象。

衬托的作用,主要在于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

俗话说“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充分的说明。

(三)“对比”与“反衬”的区别与联系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一般来说,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更加鲜明突出。

反衬就不一样,甲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使被陪衬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这是对比与反衬的主要区别。

其次对比的事物必须是同一性质、同一范围、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

而反衬既可是不同性质事物也可是同一性质的事物。

对比与反衬,又有一定的联系,甲乙对比,同时又互相衬托,甲衬乙,乙也衬甲,甲乙陪衬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