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也就是学生掌握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者一个减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②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为了学生后续的学习,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课进行认真的设计。

回顾课堂,几个小点还是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

(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根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算式。

反馈中板演:1+5=6 5+1=6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渗透加法定律。

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根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再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的情况后,形成算式:你认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

那这样的算式5+11+5=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

从而达到清晰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1.对于加减法的关系的渗透上,明显存在时间不够。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
法》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7的加减运算。

2、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推理列算式,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7以内的数字卡片、课件、幼儿用书第1册第47页、铅笔。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列出7的分合式。

(1)拍手对数:教师拍手和幼儿拍手合起来是7下。

(2)填数活动。

给7的组成填上合适的数。

2、新授7的加减法:
(1)教师演示课件出题,请幼儿列算式。

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①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请问,现在书上一共有几只小鸟?;.来源教。

案网;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1+6=7.如果是先飞来了6只小鸟,有飞来了1只小鸟呢?怎么列算式?6+1=7,让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②引导幼儿根据推理的方法,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7-1=6 7-6=1
(2)请幼儿根据7的分合式,自己探索将7的其它几组算式列出来,教师指导。

(3)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反复练习7的加减法运算。

3、组织幼儿翻开幼儿用书,观察图意,填写正确的数字或算式,巩固7的加减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练习7的加减法,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字问题。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

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7的加法教学反思

7的加法教学反思

7的加法教学反思7的加法教学反思(通用15篇)7的加法教学反思篇1《7的加法结合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所以我设计的导入是复习式的导入,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加法的交换律不是为了交换而交换,而是为了简算,二是让学生回忆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为今天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印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律、领悟加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重要性。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学生课上进行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但是他们体会的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

练习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而设计的。

通过通过猜测、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拓展创新问题的设计,我认为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节课当中仍然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细心琢磨,用心经营,以待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7的加法教学反思篇2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

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

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加、减法的计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已经有了加减法计算的一般经验(可以往后数、点数以及可以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等),因此,对于算法上教学要求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会通过一副图列出四道算式。

让学生在表述中初步感受应用题的一般结构,为下一节课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矗本节课的教学我先是通过出手指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复习数的组成。

之后,出示了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引导学生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左边有6个圆片,右边有一个圆片。

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计算呢?在计算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孩子们列式计算之后,我继续出示了右侧的小红,同时转动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又看到了什么?左边有一个圆片,右边有六个圆片。

一共有几个圆片?孩子们列式计算计算后,我提问学生,同样的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算式?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到“在加法里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初步形成“一图二式”意识。

为“一图四式”做好铺垫。

让学生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水到渠成的认识到一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打下了坚实基矗紧接着,我动态出示了减法的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后,列式计算。

六个圆片,左边放5个,右边放一个。

六个圆片如果减去左边的5个,就剩下了右边的1个。

列成减法算式是6-5=1;6个圆片,如果减去左边的一个,就剩下了右边的5个。

列成减法算式是6-1=5。

怎样计算减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充分的说。

比较加法的两道算式和减法的两道算式。

通过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我进一步通过“摆一摆、填一填”来理解“一图四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拿出小棒,左边摆5根,右边摆2根。

摆好后,请学生想一想可以列出什么算式?交流计算时,我充分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得数,引导学生理解,一句数的组成可以计算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加法算式;也可以根据加法想减法的得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的加减法》1.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学生掌握7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课后反思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

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具:计数棒、计数卡等。

–教学素材:包含有关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题和游戏材料。

•学生准备:–学生配备纸和铅笔,用于完成练习和记录思路。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的解决方法。

例如:“小明有3颗苹果,他又买了2颗苹果,一共有多少颗苹果?”等。

4.2 探索(10分钟)教师出示计数棒和计数卡,让学生模拟加减法运算。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 使用计数棒和计数卡模拟3+2=5的加法运算。

2. 再使用计数棒和计数卡模拟5-2=3的减法运算。

4.3 讲解与练习(20分钟)教师结合实际例子,逐步讲解7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并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完成。

例如:“小华有5只果冻糖果,她吃了2只,还剩下几只?”等。

4.4 游戏活动(15分钟)教师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数的加减法的理解。

例如:“捉迷藏游戏”,在教室中隐藏一些数,并让学生根据提示完成相应的加减法运算,找到隐藏的数。

4.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并记录下学生的反思意见,用于课后教学改进。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模拟计数和实际问题的思考,逐渐理解了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7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掌握7的加减法的规律与特点。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7的加法与减法。

2.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巩固7的加减法的规律与特点。

三、教学难点1.区分7的加减法。

2.怎样让学生巩固7的加减法的运算技能与规律。

四、教学内容1.7的加减法的概念。

2.7的加法的运算规律。

3.7的减法的运算规律。

4.7的加减法的练习。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先由教师操练,再由学生模仿。

2.游戏法:运用游戏、活动等形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7的加减法。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教师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7的加和减法的概念。

(2)教师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几个7?它们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联系起来吗?”第二步:教授7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1)教师先讲解7的加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7+2=9、7+5=12、7+8=15……可以发现,加数每增加7,和就增加了7。

”(2)教师再讲解7的减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14-7=7、23-7=16、30-7=23……可以发现,被减数每增加7,差就增加了7。

”第三步:练习(1)教师向学生讲解7的加减法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巩固。

例如:•7+__=12•23-7=__(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7的加减法的掌握。

第四步:游戏巩固教师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7的加减法的规律与特点。

例如:游戏一:找规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个数字表(类似于数独),并将所有的数字都设置为7的倍数。

要求每行、每列、每个宫内的数字都不重复。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巩固了7的加减法的规律与特点。

游戏二:挑战速算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比赛,每组根据出题者给出的加减法题目取得最快的正确答案,获胜者得到1分。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在复习6、7的组成之后进展新授内容时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展稳固。

再教学减法进展稳固,这样,学生可以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减法和加法的教学过程一样,先培养学生理解图意,学会列减法算式,之后根据六的分解进展计算。

学习7的减法时,模拟6的分解,根据7的分解,列7的减法算式。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教材在6、7的加减法后,第一次出现理解决问题的内容,并介绍了大括号和问号。

教材第一次出现了这种形式的内容,是一种在情境图中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一般性策略所要经历的步骤: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检验、口答,这也是教材修订后的局部,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现把这节课反思如下:1、表达数学知识本质特征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情境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但难免有一些非数学因素的存在,例如例题中小兔子采蘑菇的事件、小兔的颜色等都有可能干扰学生,在3班试讲时,就有孩子很关注这些方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我采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相结合的方法,在动态中经历简化题目的思维过程,我先让学生用数学目光看图,获取数学信息,过滤非数学因素,再介绍大括号和问号,并根据情境图理解其意义,从而提炼出问题,并用手势边比边说,这样,就使图中的数学问题完好而深化,也使学生在学解决问题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重视数学学习经历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获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在以后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时,会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经历,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意适时引导,让学生经历、积累学习经历。

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学习图意后,让学生用图形或符号画直观图的形式将图意呈现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积累理解题意的好经历。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1. 能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掌握 7 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二. 教学内容1. 7 的加减法竖式计算2. 观察规律,总结归纳三.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视频;2. 集体黑板、书写笔;3. 数学工具箱和学生练习卷;4. 不定量的奖励小礼品。

四. 教学过程1. 复习温故(5 分钟)请学生读出一个数表达式,然后计算出答案:5 + 3 =7 + 4 =9 + 2 =3 + 8 =6 + 5 =2. 新知引入(5 分钟)讲师:在学习这个新的 7 的加减法之前,我们需要先来回归到我们已经学过的加减法,我们如何用竖式计算的。

请先看一道题目:问:“12 加上 9 是几?”我们可以使用式子表示为 12 + 9 = 21,现在我们将这个式子写成竖式的形式,这个样子对吗?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个问题,然后讲师继续引导:接下来,我们学习 7 的加减法,你们找找它们的规律,看看你们是否能用竖式进行计算。

例如:7 + 5 = ,7 + 2 = ,4 + 7 = ,8 + 7 = ,7 - 5 = ,7 - 1 =3. 计算实战(25 分钟)讲师:现在请大家动手使用竖式来计算上述问题。

请学生将这个问题列出来,并进行计算。

7 + 5 =7 + 2 =4 + 7 =8 + 7 =7 - 5 =7 - 1 =讲师让学生解出这道题目后,讲师对这道题目进行详细讲解,让其理解 7 的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方式。

在这里,讲师应持续对学生加油打气,倡导学生相互配合,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

4. 归纳规律(10 分钟)讲师:现在,请将我们刚刚完成的这些加减法看一看,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是否想到了什么规律呢?请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讨论。

在这里,讲师应该分清各个小组,让学生开始交流归纳。

讲师:请各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通报你们小组内发现的规律。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集锦22篇)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集锦22篇)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集锦22篇)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低年级口算是基础的基础。

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把加减法与数的组成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加减法的算理。

以10的组成与分解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组成10。

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2和8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来,即2+8=10。

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从总数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

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

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进行练习,这样循序渐进,既能照顾到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又能使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让学生视算,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听算,听算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很不安,很内疚、很遗憾,带着不自信走上讲台,又带着懊恼走下讲台,整个过程让我有些晕。

课处理到这个程度,的确需要很好的反思自己。

下面谈两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三个遗憾点、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一、自问自答的两个问题1、问题一: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1)原因:问题的推敲不到位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是,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尽管我在课堂上数次的看表调整时间,依然无济于事。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7的加法和减法;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运算;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数学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可以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步:讲解1.掌握7的加法。

–7 + 1 = 8–7 + 2 = 9–…2.掌握7的减法。

–8 - 7 = 1–9 - 7 = 2–…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多参与,适时引导学生发言,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步:练习1.练习7的加法。

–7 + 3 =–7 + 4 =–…2.练习7的减法。

–10 - 7 =–11 - 7 =–…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和竞争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步:游戏语音游戏:老师报出一个数字,学生齐声报出这个数字加7或减7的结果。

图形游戏:在黑板上画出两组数字图形,每组数字图形包括七个数字,要求学生分别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相差的数字,并进行加减运算。

游戏的过程中,要适度控制时间,保证游戏的质量和效果,不过度耗费课堂时间。

第五步: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可以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

3.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PPT、图形、游戏等多种形式来讲授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的实施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多种知识的应用。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9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材分析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6和7、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6和7的组成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呈现教材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目的是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由于学生已具有了“5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设计两个集合圈,左边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学生都能理解。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

在巩固练习部分教材安排了“练一练”和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1题是读示意图,列式计算的练习,通过理解图意,巩固6的加减法。

第2题是6、7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课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运算课,然而认真读过教参后,会发觉在运算的同时,要让小孩感受从不同角度观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这次课,我觉得同学们,让我眼前一亮,平常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同学们仍旧如此,而且积极摸索,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点。

不足之处:1、教学内容方面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受确实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期望小孩把握的其他知识,因此导致时刻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差不多上重复的,我事实上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然而由于我没有总结,因此导致小孩没能专门好的体会。

关于算法我也没有专门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小孩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①直截了当数②运用组成与分解③加减法的含义假如提早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约专门多时刻,让小孩明白得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

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确实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那个地点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小孩只是简单的仿照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明白得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小孩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适应培养方面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

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因此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觉并提醒。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根据所给的图形写出四个算式,即一图四式,从整堂课来看,学生能写出算式,但是在教学中,第一次尝试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是第一次提到这部分内容,再加上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整堂课学生对很模糊,学习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

在课堂中间,我尝试着用纸盖住左边的两个梨子,意图让学生知道盖住了就是去掉了,就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列出算式6-2=4,忽略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错误了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都是用已知的数求未知的数,在这一环节误导了学生,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没有做好铺垫。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的指导,我意识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年级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部分与整体的知识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说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学生掌握和的概念做好铺垫。

通过这节课,我也认识到熟悉教材及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于年轻教师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不熟悉教材,教学设计就没有主次之分,也很难把握课堂,导致在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兴趣学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意,知道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从易到难,先进行加法的应用。

我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图,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会说有两组兔。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
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解决实
际问题。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难点在于能否运用这些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准备
黑板、白板、彩笔、课件、教材、小数学游戏、课堂小结板书。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
在开始课堂前,让学生玩一下小数学游戏,增加课前的活跃气氛。

4.2. 新课
4.2.1. 引入
先通过课件,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
步的了解。

4.2.2. 教学方法
这部分主要讲解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我们采用“听、说、写、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逐渐掌握这些技巧。

4.2.3. 操作练习
这部分是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加减法练习。

4.3.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7以内数字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
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发现在引入部分的课件需要更加精心地制作,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把握好“听说读写”这个环节的时间,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在操作练习上,小组合作可以增加学生合作意识,但也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避免有些学生被其他学生带跑了。

总的来说,这次的教学还是比较圆满的,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继续调整和改进。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加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加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加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前言7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一项基础内容,也是充满趣味的数学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善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7的加减法,则其教学效果必将大大增强。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7的加减法的教学特点,并编写了一份大班数学教案,供教师们参考。

一、教学特点分析在7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掌握7的倍数。

2.培养学生享受数学运算的感受。

3.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并学习简便、高效的运算方法。

4.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联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可通过自编歌曲、绘本、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7的加减法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7的基本概念及其属性。

第二步:掌握7的倍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大班圆周运动、数形结合、趣味游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7的倍数,让学生从观察角度理解7的倍数的规律,对后续的加减法计算打下基础。

第三步:学习7的加法引导学生使用画图、排队等方法学习7的加法,增强学生对7的加法本质的理解及记忆,让学生喜欢数学,享受运算的过程。

第四步:学习7的减法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学习7的减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减法的感知,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第五步:巩固与扩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重点讲解一些难点,同时让学生完成一些适当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学习13的加减法、17的乘法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反思在7的加减法教学中,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差异性的教学。

这项教学内容讲究灵活性和趣味性,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多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因此,教师应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料本教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料:资料名称下载链接图片1下载链接图片2下载链接作业下载链接总结本篇大班数学教案介绍了7的加减法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反思。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课一开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

如:在“练一练”这幅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编故事,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今的学生想像力丰富,思维敏捷,看问题总有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统一的答案,那只会把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扼杀掉。

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0思维的舞台。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我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两点:1、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小组活动、有故事、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如在“想一想”这题里,如能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让他们从不同的思维去列不同的算式。

我想应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

2、没有及时地进行阶段性小结。

如果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就会掌握得更快、更好。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背景介绍《7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我在大班教学中的一节数学课,本节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在实际例子中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程,学生能够掌握7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的区分与数轴引入2.7以内加减法的技巧教学3.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四、教学过程1. 数的区分与数轴引入在开始教授7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区分,让学生根据数的大小站在相应的位置上。

然后引入数轴的概念,介绍数轴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通过数轴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7以内加减法的技巧教学接下来,我将向学生介绍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技巧。

首先我给出一道例题:3 + 4 = ?要求学生口算出答案。

之后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式,让学生发现7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以下重要规律:•在加法中,加数与加数之和或被加数与和相等。

•在减法中,被减数与减数之差或差与减数相等。

然后我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练习这些技巧,并给出相关提示。

3. 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在学习了加减法的技巧之后,我为学生带来一些实际应用题,这些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加减法计算出题目的答案。

这些应用题设计宗旨在让学生明白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并通过实例来加深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反应,我得到了以下的启示:1.应用题是学生反应最快的部分。

实际应用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逻辑。

2.引导式教学更具有效性。

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规律,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佳。

3.在教授加减法时,我需要更加重视数的整体性,让学生清晰理解基本算法和其实际应用,避免过度学习零散的技巧,使学生对于整体概念的掌握更加准确和清晰。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加减法》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7的加减法;•小结算中运用7的加减法解题;•大型算式中运用7的加减法解题;•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1.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7的加减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1.3 教学难点•大型算式中运用7的加减法解题。

1.4 教学准备•教案;•写有算式的卡片;•黑板、粉笔;•算盘、尺子、计算器。

二、教学过程2.1 热身活动教师简单介绍几道口算题,要求学生在30秒内口算并回答。

如:1. 6 + 7 = ?2.8 + 7 = ?3.17 - 7 = ?4.25 - 7 = ?2.2 讲授新知教师板书介绍加减7法则,如:•7 + 1 = 8•7 + 2 = 9•7 + 3 = 10•…然后向学生演示一些例子,鼓励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口算。

2.3 游戏活动教师将写有算式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自己手中的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形成一道完整的算式。

2.4 巩固练习教师出一些口算题并要求学生口算并回答。

2.5 结束游戏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简单总结。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热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大型算式中运用7的加减法解题还比较困难。

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针对这个问题多花些时间进行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要注意与学生互动,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感受“一图两式”。

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实物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

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

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

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

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

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

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