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系统思维
2024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范本(4篇)
![2024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905e2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d.png)
2024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范本第五项修炼是斯坦华·卡维尔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一种修炼方法,是指个人超越自我的状态,达到更高层次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第五项修炼包括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个人改变、系统思维和心灵练习五个方面。
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效果。
首先,共同愿景是第五项修炼的核心。
共同愿景是一个团队统一的目标和愿景,是指团队成员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分享并为之奋斗的愿景。
共同愿景可以促使团队中的每个人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形成高度的团队凝聚力。
对于个人来说,共同愿景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加有力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
团队学习是第五项修炼的第二个方面。
团队学习是指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共同进步。
通过团队学习,团队成员可以相互之间分享知识和经验,互相借鉴和学习,从而形成一种学习型组织。
团队学习可以促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团队的成功作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改变是第五项修炼的第三个方面。
个人改变是指每个人都能够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提升。
通过个人改变,团队成员可以更加自觉地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和提升自己。
个人改变可以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更好地适应变化和面对挑战,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和抗压能力。
系统思维是第五项修炼的第四个方面。
系统思维是指每个人都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通过系统思维,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避免冲突和阻碍的产生。
系统思维可以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心灵练习是第五项修炼的第五个方面。
心灵练习是指培养和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个人的平衡和和谐。
通过心灵练习,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70ccd704bb68a98271fefa3a.png)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Systems Thinking )五项修炼的整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实际上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朝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五项技术。
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是紧密相关、缺一不可的。
这五项修炼是: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的过程。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精通“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于艺术一样,全心投入、锲而不舍,并不断追求超越自我。
有了这种精神动力,个人的学习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永无尽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而组织学习根植于个人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也会不断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是把镜子转向自己,发掘自己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并客观地审视,借以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更利于自己深入地学习。
壳牌石油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度过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并成长为全球首强,主要得益于学习如何显现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并加以改善。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2500年前,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就讲到“五事七计”首要的因素就是“道”。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
”故“上下同欲者胜”。
千百年来,组织中的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上下同欲”枣即建立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愿景)。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培训ppt课件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b8bd662e3f5727a5e962bc.png)
自我超越的特征:非常清晰的个人愿景;正视现实;永不停止的学习。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 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
可编辑
一、自我超越
命运流程图:从图看出,自我超越的突破点在哪?
“学习”的真谛是什么?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 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 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与 它的关系,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吸收知识、获得信息”是学习的理解 误区。
可编辑
五项课程大纲:
A、第五项修炼的介绍; B、第五项修炼的初次感触和体验; C、五项修炼的内容; D、系统思考的理解与应用。
局限 思考
归罪 于外
明争暗斗 熟练的无能
管理团队 的迷思
经验 学习 的错觉
缺乏整体思 考的主动积
极性
不能觉察 渐进变化 的威胁
专注于 个别事件
鼠目寸光
相互指责
鲁莽行事 -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
就事论事 从小朋友的吵架到关注“事件”
小富即安 可编辑
“五位一体”的修炼
第一项修炼: 自我超越
第二项修炼:心智模式
可编辑
此时,有人也许就会问,《第五项修炼》是什么意思?
其实,从书名上看,可以着重理解两个方面: 一、“修炼”。即,何为修炼?为什么要修炼?如何修炼? 二、“第五项”。都有哪五项?第五项又是什么意思?
可编辑
修炼的涵义
Why:
看过古侠片,都会理解和认识到修炼的意义。修炼成仙,是为了 追求更好的境界;修炼养伤,是为了逃离病痛的折磨。那么,组 织要修炼,也是为了解决组织内的问题,促使组织更好的发展。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1f4a60c502768e9951e738f8.png)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Systems Thinking )五项修炼的整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实际上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朝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五项技术。
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是紧密相关、缺一不可的。
这五项修炼是: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的过程。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精通“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于艺术一样,全心投入、锲而不舍,并不断追求超越自我。
有了这种精神动力,个人的学习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永无尽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而组织学习根植于个人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也会不断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是把镜子转向自己,发掘自己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并客观地审视,借以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更利于自己深入地学习。
壳牌石油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度过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并成长为全球首强,主要得益于学习如何显现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并加以改善。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2500年前,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就讲到“五事七计”首要的因素就是“道”。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
”故“上下同欲者胜”。
千百年来,组织中的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上下同欲”枣即建立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愿景)。
第21讲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第21讲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系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f9a6fc184254b35eefd34a1.png)
第21讲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本讲重点】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怎样做到系统思考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彼得·圣吉的书是讲五项修炼的,而书名却叫《第五项修炼》,为什么?——这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人往往都会提的问题。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对于五项修炼的定位如下图所示。
图21-1 五项修炼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和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是一个人成为学习型的人,一个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和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它们形成向上的张力。
如果一个企业当中每个员工、每个团队都能不断自我超越,就有向上的力量。
如果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大家都奔着这个共同愿景努力,就可以向上发展。
彼得·圣吉认为第五项修炼最为重要。
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事业成败都与能否系统思考有关。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核心,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如果不进行系统思考就不能打好基础。
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这两项修炼如果不放在一个系统中来进行系统思考,就不可能产生向上的张力。
怎样做到系统思考考。
系统思考不仅是哲学家的事,也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修炼的核心问题。
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气象动力学家洛伦兹在建立地球天气计算机模型时发现的。
他多次用12个方程组成的一个方程组进行计算,得出了一个空气流蝴蝶状的计算机模型(见图21-2)。
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一次演讲中他说:“可以预见,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来飓风。
”图21-2 空气流蝴蝶状计算机模型最终亡国的故事。
国家为什么被灭亡了?追究根本是因为一个钉子掉了。
看来好像是个笑话,但你不能不承认其中的一些道理。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对初始条件有敏感依赖性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过系统会被放大,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会带来重大影响,这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50a4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1.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利用闲暇之余,我认真研读了《第五项修炼》一书,该书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项修炼》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以上所提修炼中的第五项。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这项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印象。
我们通常不能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
心智模式修炼要从审视自己开始——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
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那这个组织就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
领导力即要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有能力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伟大的组织都无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把人们成功地凝聚在一起。
这是因为共同愿景会激发成员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非仅仅的服从。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当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每个人的智商都120以上,为什么他们的集体智商却只有63?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
在很多领域的实际案例显示,团队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队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
第五项修炼图书重点内容
![第五项修炼图书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ea5ee2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8.png)
第五项修炼重点内容一、什么是通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第一项修炼是追求自我超越。
无论是组织或者个人,都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制约和束缚。
如果员工个人的愿景和组织的共同愿景能够合为一体,就实现个人和组织的自我超越。
2.第二项修炼是改变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就是常说的心理定势,也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框架,看问题的角度。
在商业组织中,心智模式影响着组织的运行效率的高低,以及能否顺利完成计划等很多事项。
3.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可以简单解释为团队究竟想创造什么,也就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团队应该是一群拥有共同愿景、对事业有着忠实信仰的人。
4.第四项修炼,加强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不是团队成员各自学习成果的简单相加,而是必须让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5.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相对局部思考来说的。
在一个系统里,事物之间彼此关联,互相影响。
简而言之,所谓第五项修炼,就是如何用系统思维,看透复杂世界的本质。
二、如何用系统性思维看世界?1.第一条法则,叫做系统思维必须关注联系。
就是说很多看似不错解决办法,不过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而如果这个系统中缺乏拥有系统思维的人,那么这种因果关系几乎很难被发现。
2.第二条法则,叫做“补偿反馈”。
就是说愿望良好的措施介入后所引起的系统反应,这个措施的介入不但抵消了介入行动带来的好处,甚至给整体都造成了危害。
3.第三条法则,把大象切成两半的不到两头小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系统是具有完整性的,想要理解富有挑战性的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产生问题的整个系统。
三、如何打造学习型组织?1.第一个方面,你可以尝试把组织建设成为适应性组织。
适应性组织不仅能将更多的人才吸引和凝聚到组织里,也具备更好的应对不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
虽然增强组织适应能力的方法并不固定,但从不断研究具体案例中你会获得启发。
2.第二个方面,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动力来源,关键在于业绩与幸福感的平衡。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精选3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0f5e3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e.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精选3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篇一在图书馆有幸借到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书中论述的“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五个方面的个人修炼,及通过个人修炼对组织产生的作用,让我眼前一亮。
只有个人学习才可能实现团队学习,团队学习以个人学习为前提。
要做好一个学习型组织,团队成员需认同学习是必须的,是正确的——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超越和成长,也是对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书中谈到的“学习”,我认为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理论、方法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
只要是有进步、有优化、有调整、有计划等都是一种学习,这个学习的范畴很广很大。
这或许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开放了我们的心态,革了我们的命。
我个人理解的“系统思考”,就是“大局观”、换位思考。
你在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位置得出的结论,做出的选择或决策,放在更宽的角度、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观念来衡量,它或许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已。
就如组织中某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他的岗位上思考做出的建议,不被直接领导所采纳同个道理。
因为这个建议以他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可能破坏了整体的布局、决策、打破了制度,破坏了某种平衡。
只有学会系统思考,每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才会更加合理。
每个人选择了一个组织,为这个组织服务,会不会和这个组织走到底,都是不确定的,只有随时间推移才会有结论,这就是双向选择,没有对与错。
不管结果如何,对个人来说,你在这个组织中是否成长了或是否在以前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才是关键。
你在这个组织里,若物质和精神都没得到提升,综合能力没得到提高,说明你没有进行任何学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进则退。
你在这个组织中的这段时间是浪费的,对你个人或组织都是很糟糕的一个结果。
只有在组织发展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即使离开这个组织,对你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成功。
制度使想干坏事的人不能干坏事,文化使能干坏事的人不想干坏事,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区别。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1cf71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3.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篇一」由于工程业务的属性特点和业务形态特点,五项修炼对我们团队来说尤为真实和迫切需要,我下面就“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谈谈想法。
工程业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周期长、变化多、交叉多等特点,只要其中某个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影响到实施过程,若公司的工程体系、施工管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不完整、不连贯、不协调,是不可能做好一个工程项目的。
一个工程项目从业务获得到项目完成至少有以下几大阶段分割:业务对接——前期深化——成本核算——招投标签约——现场测量——生产加工——运输——工程管理(含回款)——交房服务——保修服务。
如果项目执行人不去系统考虑每一个环节的相连性和内在的影响,要想顺利完成项目,可能行是很小的。
上面10个过程实际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市场部的企业宣传、技术部的技术保障、法务部的把关、采购部的供应、工厂的生产、项目现场的管理、财务部的配合、服务网点的布局等等。
做一名合格的工程人员,必须全面思考、协调整条线上的工作,这个较大的系统是不能完全分割的整体。
从单个环节来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譬如,第8个环节“工程管理”,这个环节的负责人是现场项目经理,狭隘的理解他是管理施工现场事物的人,但他要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要考虑采购部门备货的周期、生产部门加工的难点和时间、客户对现场工期的要求、工作量对施工劳动力的组织需求、货物的运输及入场、货物的保管及工程款的回收等。
总之没有系统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整个工作进入死循环只是时间问题。
在工程事物的处理和安排上,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孤立去看一个点、一个环节。
工程从业人员更需要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系统思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要想做到系统思考,还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认知水平来武装,需要我们持续的学习他人经验、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系统学习是系统思考的前提。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99298e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8.png)
二、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应防止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
应防止静止思考,要动态思考
应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三、系统思考的三点要求
不断增强的回馈(正回馈)反复调节的回馈(负回馈)时间延迟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四、系统思考语言三个基本元件
对结构的说明:结构指的不是论证上的逻辑结构,也不是指那些组织平面图所显示的结构,而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行为的一些关键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不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存在于关键性的变量之间”。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行为变化的形态,“掌握结构层次的洞察力”。结构影响行为,因此改变背后的结构,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变化形态。
针锋相对的辩论:目的是为了取胜对手;
客套的讨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作出决策;
有技巧的讨论:为了作出决策、达成协议、界定优先次序;
深度汇谈:为了探究、发现、洞察各种现象和问题,每人全部摊出心中的设想,真正一起思考。
深度汇谈
深度汇谈的基本条件: 悬挂假设
建设性聆听
视彼此为工作伙伴
可设辅导者
共识有两种:1 向下聚焦型: 找出个人观点中的共同部分2 向上发展型: 以个人观点为基础,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使每个人看到原来自己没看到的,更本质、更深远的东西
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大智障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
的主动积极专注于个别事件煮青蛙的故事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迷思
智障局限思考归罪于外适得其反专注个别习而不察经验错觉压力妥协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七、学习型组织的十一条微妙法则
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没有绝对的内外
五项修炼的核心-系统思考讲解
![五项修炼的核心-系统思考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cf1298a98271fe900ef9b3.png)
五项修炼的核心-系统思考一、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假设干要素按一定秩序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不断地与外界进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①系统是世界存在的根本方式和根本属性,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②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单个要素不能成为系统。
③系统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成了特定的构造,系统诸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系统与环境有互动关系,即环境影响着系统,同时系统也影响着环境。
二、什么是系统思考就是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要看到其中的组成局部(元素或子系统,还要看到这些组成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财、物、能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
在实践中,用系统思考求解实际问题时,应该兼顾好三个方面即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
三、系统思考在五项修炼的地位和作用五项修炼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①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②其他四项修炼都离不开系统思考。
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假设不进展系统思考就不能打好根底;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假设不放在一个系统中进展思考就不可能产生向上的力。
③一个人或组织的成败,都与平常能否系统思考有关。
四、系统思考的障碍①局限思考长久以来,人们被灌输了太多的固守本职的观念,多数人还认为自己对于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因此,往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而只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本职围之,“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让我们看看下面中国历史典故:诸亮守荆州与关公走麦城东和吴,北拒与……系统思考训练案例:关上你的窗帘据说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了裂纹。
为了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展了专门研讨。
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的外表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
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1fa850add3383c4ba4cd238.png)
其是短期事件(销量、成本、利润等),
不能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件背后变化
的形态和产生这些形态的原因。
何谓组织智障
ll 缺乏洞察力。
对缓慢而致命的变化
ll
从经验学习的错觉。从经验中
学习有其时空极限,同时,组织功能之
间的鸿沟也造成了学习的困难。
何谓组织智障
ll
管理团体的不和谐。
大部分管理者害怕在团体中互相质疑求
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l
五项修炼
ll
建立共同愿景:发掘组织
成员的共有“未来景象”,并培养成员主动而
真诚地奉献和投入,使成员为衷心渴望实现的
目标共同努力。
ll
团体学习:团体的智慧高
于个体的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
通过团体学习,使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
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
转嫁负担
五.目标侵系蚀 统的基本特性(基模)二
引起
目标侵蚀
目标变小
降低目标
解决
系统与原目标的实际差距
促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状况
滞后
改善行动
因坚持目标下进行的改善(变革)较困难,不如随时调 整目标进而引起目标不断变得容易达成和缺乏创新性。
正确的态度:坚持战略、坚持标准
六.恶性竞争
增强 滞后
措施
导致
甲的成果 降低
外来威胁
真所带来的威胁。很多管理者把时间花
在争权夺利和粉饰门面上。
ll
企业的隐性文化。企业隐性文
化的存在有时阻碍创新和变革的进行。
五项修炼
ll
自我超越:学习不断
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c69bae86bd97f192379e951.png)
1
向上的 成长
自 我 超 系统越思考 (核1心) (发动机) (5)
共 同 愿 景 (3)
稳定的 基础
团队学习 (4)
改善心智模式 (2)
五项修炼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
2
系统思考的三点基本要求:
1. 应防止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 2. 应防止静止思考,要动态思考 3. 应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
1989年
占30%
美日汽车 大战
9
蝴蝶效应
事物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 且还具有一种发展演变的连续效应:就像 蝴蝶在巴西海岸扇动翅膀而产生的微弱气 息,经过逐步演变,最终有可能在美国的 德克萨斯州形成一场飓风,造成灾难。
它告诫企业在反思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防微杜渐,以避免因管理上的瑕疵不断扩 大而造成重大损失。
3
七大智障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七大智障
智障
局限思考
局限思考
归罪于外
归罪于外
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 适得其反
煮青蛙的故事
专注个别
专注于个别事件
习而不察
从经验学习的错觉
经验错觉
管理团队的迷思
压力妥协
4
十一条微妙的法则
1. 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 2. 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 3. 渐糟之前先渐好 4. 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 5. 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
13
系统基模
系统基模是用系统思考特有的语言对系 统复杂现象背后的结构运作提供精炼的图 像表示。
运用系统基模可以发现,组织内各类管 理问题都有共通性。因此,可以归纳成一 些典型的基模,使我们学会在面对复杂的 问题时,就可以看出更多隐藏的杠杆解。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1b5f6bc02020740bf1e9b50.png)
系统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
l 1、㈠系统思考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 世界: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 界联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部因素” 引起, 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
l ㈡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 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 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提 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 力。
地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付
出的巨大代价是:缺少了系统思考,失去了对
事物在整体上的把握,忽视了自身行动所带来
的一连串后果。同时,功能导向的组织设计、
固守本职的观念使我们专注于自身职务,难以
产生对所有职务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
(蝴蝶效应)。
何谓组织智障
ll
归罪于外:出问题时,
往往倾向归罪于外界。以片段的方式看
系统思考语言的三个元件
ll
不断增强的反馈:事
物处于一直成长的状况(银行挤兑),
ll
反复调节的反馈:以
目标导向的事物,是稳定与抗拒的来源
(淋浴时对冷热开关的调节)
ll
时间滞延:系统中存
在的一些因素干扰其发展过程,使行动
的结果以渐进的方式产生(同上)
企业的学习障碍
一管理思考 一归罪于外 一缺乏整体思考的积极主动 一专注于个别、局部 一在环境中无法保持敏感 一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 一被切割的局部思考
其是短期事件(销量、成本、利润等),
不能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件背后变化
的形态和产生这些形态的原因。
何谓组织智障
ll 缺乏洞察力。
对缓慢而致命的变化
ll
从经验学习的错觉。从经验中
学习有其时空极限,同时,组织功能之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3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6eed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9.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3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第五项修炼》这本书讲述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可以说是五种理念或者原理,而第五项修炼某种意义上是前四项的基础,我们系统思考的水平也决定了前四项修炼能实现最终效果的高度。
书的第三章,先是通过一个“啤酒游戏”的故事把抽象的系统思考概念很形象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故事使我对系统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系统结构构建的前提是我们学会如何系统思考。
而今天所学习的第五项修炼的法则,是通过系统思维为我们总结了系统思考中的重要规律、原则,这种系统思考的法则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工作乃至任何一种社会环境中。
系统思考是从更高更全面的维度审视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情,是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更是拉长周期分析整体和长远的利弊。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________。
当真正掌握这些力量,我们就会获得持续的提升,本书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同时在团队中彼此信任,取长补短,为团队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才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现在公司正在绘制江淮运河的愿景蓝图,实现这一共同愿景,就需要我们在运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完成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团队的我们要不断共同学习、相互合作,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愿景而努力。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2《第五项修炼》是一本1990年初版的老书,但还是被管理学院各位老师推荐,可见它在管理学领域的经典,搜索网上对该书的口碑评论,很多企业家认为书中所提倡的观点也是当今企业在现场情况中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被肢解分离,组织整体缺失。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滥用,KPI、目标管理、配额奖金等都渐渐把组织里的每个人变成一个螺丝钉,从而缺乏全局视角,这样不仅会让员工产生主动积极的错觉,而且会让大家总认为“敌人在外部”,然后采用一系列被动的反应,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系统观。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系统思考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系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7619a3fdd36a32d737581f9.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系统思考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落后并不可怕,只要比别人跑得快总有一天会超越别人”。
然而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时间更是一种匮乏的资源,企业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赶超别人,成为行业的领头羊?《第五项修炼》给了我们一些思考。
一、五项修炼书中描述了五项修炼:自我超越修炼、改善心智模式修炼、建立共同愿景修炼、团体学习修炼、系统思考修炼,五项修炼相辅相成,通过五项修炼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共同造就企业光明的发展前景。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以理清我们内心向往的目标为起点,摆脱狭隘的自我满足,在心中树立长远的愿景,在奋斗中不断地自我实现,自我增强,进而带动企业不断地攀峰。
2、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根深于我们心中,影响到我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每个人心智模式都有其固有的缺点,容易将我们引入固步自封的僵局,进退维谷。
而企业和自我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摆脱束缚,除陈易新,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帮助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的愿景能聚焦放大企业的发展规划,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能将个人愿景与企业愿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构筑企业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现今很多企业正是因为缺失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共同愿景的修炼,致使企业内部大量地存在小集团主义,严重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
4、团体学习团体学习的过程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团体的智商大于个人智商,推动高效的团体学习,进而将学习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团体学习的关键是“深度汇谈”,是指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克服自我的防卫模式进而一起思考解决问题。
5、系统思考系统思考要求我们将要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注意并处理好各影响因素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总体的角度去审视、协调各因素,推动决策的有效和完整性。
二、五项修炼的关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自我超越和企业共同愿的设立,而系统思考作为主线能将自我超越的个人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共同愿景协调一致,构筑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自我超越的不断推进,逐步推动企业稳步提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4c7ceccc7931b764ce1537.png)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第五项修炼》是一本关于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书,作者是美国彼得・圣吉博士。
书中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即五项修炼来提高组织效率和排除阻碍事业成功的障碍。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彼得・圣吉博士和他的团队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在企业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并要求所有人员全心投入学习,以此提升个人及团队能力进而使企业获得成功。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
此项修炼目的是深入了解自我,客观地认识现实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激发自己内心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以求实现超越。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影响我们如何认知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我们所想的往往都是假设而不是真相。
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对或错,而在于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
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每位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进而形成团队共同的目标,并有渴望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主动而积极地投入。
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共同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
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因此团队合作就会产生巨大的能力。
团队学习要发掘个人的潜力,进行创新,协调行动,团队成员间建立起合作信任,互补互助。
掌握团队学习的修炼方法是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
企业管理及企业活动是一个系统,由许多信息及活动联系,彼此影响,因此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要进行对全系统的思考。
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
第五项修炼高于其他四项修炼,要在开发其他修炼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
开发共同愿景来建立长期性目标,心智模式的修炼意在拓宽我们的心胸,团队学习能让我们超越个人视野的局限,看清集体的潜能,而自我超越则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激发出个人能力,进而达成团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共同的愿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系统”的敬畏身处系统化的环境中,要想了解环境的真相并有效解决问题,就必须对这个系统有充分的意识和敬畏,并以相应的规则和技能来思考问题,对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症状解”)保持警醒,而是寻找事半功倍的解决方案(“杠杆解”或“根本解”)。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2007 作者:吴伯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人类为实现飞行的梦想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莱特兄弟能终结这场漫长的失败史,首先是由于他们破除了一个由来已久的对于“翅膀”的迷思。
要飞就必须有翅膀,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让人们把“如何飞起来”的问题归结为“如何造一对强有力的翅膀”。
鸟在飞行的时候抖动翅膀的事实,让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翅膀的功能相当于是船在行驶时划动的双桨或人在游泳时划动的双臂,飞行的动力来自翅膀舞动时受到的反作用力。
基于这种认识,人们想尽办法造出能快速舞动的翅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没有让人怀疑这个对于翅膀功能的基本假定,而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翅膀还不足够大,舞动起来还不足够有力、足够快。
直到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作为一门科学出现,才有人对关于翅膀功能的假设产生质疑,从新的角度寻找飞行的动力。
莱特兄弟意识到,飞机不能通过抖动翅膀飞上天,而只能通过空气的压力差被自下而上的压力“顶”上天,或者说被来自上面的力量“吸”上天。
飞机翅膀的功能不同于“桨”,而是相当于“帆”。
鸟的身体构造和机能决定了鸟的翅膀同时担当了上下压力差的制造者、压力的承受者和水平移动的推动者三种角色。
但飞机的翅膀很难同时担当这三个角色(尤其是第一种角色)。
有了这种认识,人们才想到用飞机发动机和机翼来承担不同的功能,而不是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机翼上,不遗余力地让机翼去完成不可能的使命。
在飞机的翅膀相当于帆而不是桨这种认识出现之前,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学习制造飞机方面不可谓不勤,但殚精竭虑的努力都归于徒劳,原因就在于人类被一个“不言而喻”的假设套牢了。
神话和童话故事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王子或公主被某个邪恶的巫师施了魔咒,承受着痛苦的煎熬,直到某个人来为他或她解除魔咒。
事实上,个人、组织、甚至某个行业,都有可能遭遇“魔咒”。
不过,就像我们上面看到的,这种魔咒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人的内心,它之所以牢不可破,原因在于我们对它深信不疑。
这种魔咒像一个巨大的价值黑洞,任何想改变现状的努力都变得没有价值,甚至努力本身成为现状恶化的成因。
这让人想起了彼得.圣吉讲过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初春的日子,圣吉一行人到郊外划船。
突然,一个年轻人掉进了水坝下冰冷的水中。
没有人能游泳,大家只能惊恐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在瀑布下的涡流中挣扎。
他尽力地向水的下游游动,逃离涡流,但无论他怎样挣扎,都无法逃离涡流,他在冰冷的水中耗尽了热量和体力,最后沉没。
几秒钟后,他的尸体在下游十码的地方浮了出来。
“在他生命最后一刻尝试去做而徒劳无功的,水流却在他死亡之后几秒之内为他完成了。
有讽刺意味的是,杀死他的正是他的奋力抗争。
他不知道唯一有效的对策是与直觉相悖的,如果他顺着回流潜下,他应该可以保住性命。
”换言之,他死于他内心的一个确定无疑的假定,一个他自己加给自己的“魔咒”:在漩涡里只要足够用力地游,就能游出漩涡之外。
如何从内在的监牢中越狱陷入困境的个人和组织(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桩婚姻)就像这个掉进涡流中的人。
危机当前,身在其中的人用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来摆脱困境,但从未想一想困境的成因、态势和运行机制。
他们从不会去想,消除困境的办法可能一直在自己的视线之外,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态势和机理下也许并不真的有效,甚至被转化为与困境相互协同的力量,于是以不断的挣扎来证明这种挣扎不仅徒劳无益,而且招致毁灭。
圣吉把人们对外在环境的认定、思考方式和应对之策称为“心智模式”。
它时刻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我们不自知,更不用说摆脱它的摆布和控制。
这种“心智模式”近似于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内在的监狱”,在这样的“监狱”里人很难“越狱”,甚至连“越狱”的念头都没有。
圣吉有时把这种心智模式称为“我们未曾觉察的结构”,“它囚禁着我们。
一旦我们看得见它们,它们就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囚禁我们。
我们并且能开始以改变结构的方式,把自己从支配自己行为的神秘力量中解放出来,对个人和组织都是如此。
”他写作《第五项修炼》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存在着这样一座“看不见的监狱”,它的结构是怎样的,以及个人和组织应该具备的“越狱技能”。
由于这座“监狱”是内在的,人只能通过内在的修炼来摆脱“囚禁”。
这样的修炼一共有五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其中,尤以第五项(“系统思考”)最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说是前四项修炼的深化和集成。
人如果练就系统思考的能力,一道道“隐性的大墙”会坍然倒塌,天地和境界会为之一宽,感觉到“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有左右缝源的感觉。
圣吉用一个源于希腊文的词metanoic来形容这种状态。
这个词的意思是“心灵的转变”,即心灵从“执迷不悟”的状态变为“幡然醒悟”的状态,从迷梦到“觉悟”的状态,即真正的“学习着”(Learning)的状态。
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组织,就是“学习着的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或者说是“醒悟着的组织”(Metanoic Organization,圣吉认为这个说法更准确地表达这个概念的本义)。
通常把Learning Organization译为“学习型组织”。
这是一种很容易引起误解(事实上,它已经引发了大量的误解)的译法。
Learn不同于Study,这两个词虽然都具有“学习”之意,但前者的意义偏重于状态(“学到”、“学会”、“领悟”、“恍然大悟”),后者的意义偏重于动作、过程(学习、研究)。
我们不妨以圣吉提到过的《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人有亡忉者》来说明二者的差别。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斧头是被自己的邻居偷去了。
他暗中观察邻居,觉得邻居的举止言行无一不像是偷了斧头。
后来,他在自己曾经砍柴的地方找到了这把斧头,回过头来再观察邻居,发现邻居的言行举止一点也不像偷了斧头。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学习:一种是对已有知识的强化的学习(丢斧头的人搜集各种“信息”、“证据”来强化邻居偷了斧头这个“真相”),一种是放弃原来的心智模式的“真正的学习”,获得一种全新的认识(终于明白邻居没有偷斧头这个真相)。
系统如何让人“身不由己”随着《第五项修炼》在中国的热销,声称自己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的人也多了起来。
而在他们那里,所谓建立学习型组织,不过是加强员工培训、让管理人员去读EMBA之类,而完全没有意识到,“学习”的真正含义是metanoic。
正如圣吉所说,“掌握metanoic的意义,等于掌握学习的更深层的意义,因为学习也包括心灵的根本转变或运作。
然后学习在目前的用法上失去了它的核心意义。
在日常用语上,学习已经变成吸收知识或者获得信息,然而这和真正的学习还有好大一段距离。
”“学习”首先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心态,一种在行动中以开放、深切探询的心胸持续反省既有见解和当前行为的心理习惯。
为什么必须抱这种心态呢?与这种思维相比,简洁明快、当机立断的思维方式不是更有效率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所思考并对之作出反应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用彼得.圣吉的话说,就是“新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圣吉提醒我们,我们日常对于世界的感知有天然的欠缺。
如果说看世界是一个拼图的话,我们通常能看到的“世界”只是这个拼图中的某一块,如果说看一部电影的话,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段情节。
最重要的是,世界不是本来就在那儿的“对象”,而是一个由人与他的世界相互博弈的结果,或者说,世界是人的行为的反馈者,而且其反馈的机制、“脾性”是相当复杂、常常有悖于我们的直觉。
如何让一艘快速向东行驶的万吨货轮向南行驶,不是去用巨大的力量把船头往南推,而是用通过一套动力系统转动船尾的舵。
与此同时,在船快速行驶造成船尾的涡流,使得舵改变方向时遇到相当大的阻力,所以必须安装辅助舵,通过杠杆效应,把人的力放大,让舵轮操作起来轻便、灵敏。
上文提到过的那个掉入涡流中的人不懂得自己不是身处静水中而是处于一个有着特殊动力系统的水流中,在不懂得系统的反馈机制的情况下盲目用力,自然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望的反馈。
他在对动态性复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以种瓜得瓜的逻辑来行动,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种瓜得豆。
身处系统化的环境中,要想了解环境的真相并有效解决问题,就必须对这个系统有充分的意识和敬畏,并以相应的规则和技能来思考问题,对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症状解”)保持警醒,而是寻找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相匹配的、很可能看起来是迂回的甚至是背道而驰、但最终是以小博大、事半功倍的解决方案(“杠杆解”或“根本解”)。
说到系统,我们自然会想到复杂性。
但系统的复杂性不在于要素的多而杂,这种复杂性只是“细节的复杂性”。
很多组织的领导者对这种复杂性有足够的意识,事必恭亲,真诚地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于是沉溺于各种细节中,最终在匆匆忙忙中碌碌无为。
系统的复杂性更多地表现为“动态的复杂性”,即在时间中展开的复杂性。
如果忽视了动态的复杂性,积极主动的行为往往是破坏性的“添乱”。
以调节水龙头的水温为例。
当你想调高水温时,由于没有意识到“效果滞延”的问题,你发现水温并非你要的那样热,于是你进一步调高水温,当水终于变热的时候,你发现水温越来越热,远远超过了你要的温度。
于是你把温度往下调,但发现水温还是很热,于是进一步往下调。
当水终于开始变凉时,你发现水越来越凉,远远低于你要的那样凉。
同样的情形常常出现在组织的变革中。
一个缺乏系统思考、忽略动态复杂性的领导者在企业里发动变革,其后果往往是让组织陷入摇摆不定、动荡不安的变革闹剧或变革悲剧之中。
企业的成长不依赖于英雄,英雄型领导常常是企业成长的敌人,因为英雄往往是缺乏系统思考的、自以为是的、处于非学习状态的人,是习惯于在涡流中奋争、在大潮中充当“弄潮儿”的人。
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地成长,除了努力成为学习着、醒悟着的组织,别无他途。
“系统思考”美文欣赏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常常为他的睿智所折服,常常为他的文采所吸引。
读这本翻译过来的书都感觉是一种艺术享受,不难想象原书更会是字字矶珠,文采飞扬,行云流水,魅力无穷!相信你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
我将书中有关系统思考的部分段落摘录如下,以飨各位博友。
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来理解。
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了解自身行动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
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便努力重整心中的片段,试图拼凑所有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