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气候与农业

合集下载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该地区的年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1. 气候类型山西省朔州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温差较大的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温凉,降水分布不均,在年降水量较少的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分配特征。

2. 平均气温山西省朔州市的年平均气温约为9-10摄氏度。

夏季平均气温在25-26摄氏度左右,冬季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 降水量山西省朔州市的年降水量约在400-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

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往往出现旱情。

降水分布不均,易造成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土地干旱。

4. 风力山西省朔州市的风力较大,尤其是冬季,常常伴随着大风天气。

大风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植株的稳定都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种植作物选择由于山西省朔州市的温度条件适宜,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因此需要选择适应干旱的抗旱作物。

2. 灌溉问题由于降水不足,山西省朔州市的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灌溉。

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缓解土壤干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防御自然灾害山西省朔州市的大风天气较为常见,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风的防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 种植结构调整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需要适当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适当延长种植季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选择节水型农作物进行种植,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

该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本文将对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

一、气温特征朔州市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0摄氏度。

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以上。

冬季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可达-20摄氏度以下。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平均气温在10-20摄氏度之间。

这种气温特征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夏季高温: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作物水分蒸发过快、生长受限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度。

高温还会造成农作物的成熟期提前,增加传粉和采收的难度。

2. 冬季寒冷:寒冷天气对冬季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收获期受限,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比如大棚种植或者采用早熟品种。

对于一些灌溉农业来说,寒冷天气还会导致冰冻灾害,影响水资源的供应。

3.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春季和秋季是农作物的生长旺季,气温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温波动较大,容易导致农作物的花芽、果实受霜冻的影响,需要采取防冻防霜措施。

二、降水特征朔州市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降水集中在6月至9月。

夏季降水量较多,约为500-600毫米,冬季降水量较少,约为100-200毫米。

由于降水和蒸发的不均衡,该地区是典型的自然干旱地区。

这种降水特征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夏季多雨:夏季降水量较多对农业有益,可以提供足够的水源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夏季降水不均匀,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排水和防洪措施。

2. 冬季少雨:冬季降水量较少,对冬季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依赖自然降水的雪藏作物(如小麦、油菜等)来说,降雨不足容易导致干旱灾害,需要进行灌溉或增施水分。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季节分明,气候特征鲜明,同时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朔州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和秋季为过渡季节。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分析,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9.6摄氏度,年降水量为44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62小时。

其中,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在朔州市的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夏季长,冬季短,春秋季间降水少,春季开始,植被生长迅速。

夏季是粮食生长成熟的关键季节,高温多雨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同时也会影响作物品质。

寒冬时节,当气温低于零度时,冰雪覆盖对农牧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冬季休耕种植有益。

春季和秋季是粮食播种和收获的关键季节,气温、降雨和光照时数的变化对于农作物生长和收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农民需要科学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管理措施。

山西省朔州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也受到了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朔州市的气候变化趋势表现为气温上升,降水稳定或略有下降,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这些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和气候灾害。

在朔州市,气温变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改变,降水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导致抗旱措施需要调整,气候灾害特别是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上,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包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大投入,推广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在朔州市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天气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农民们需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各种天气极端事件的影响,确保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变化较大.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无论从省内看,还是从在全国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农业小省.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特色农产品.山西省是知名的“小杂粮王国”,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也居全国前列;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在国内外市场,山西的陈醋、小米、芦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小”农业向特色、生态现代化农业迈进目前山西省已初步建立了粮经牧加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不仅在国内外叫响品牌,也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致富产业.受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生态农产品是现代消费者和将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发展生态现代化农业是山西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的困惑1农产品营销基础投入不足这主要是农产品市场、渠道不够,农产品贮存设施、农产品营销冷链建设不足和农产品营销中税收运输优惠不利等.2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目前农产品营销大部分是农民出生,过去多为生产兼营销,现虽有一批小商小贩发展成专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但多缺专业培训,很难融合现代营销,将农产品生产、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人才更是难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3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成本偏高,农产品市场营销规则有待规范.当前我国虽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生产、销售的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标准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此外,市场竞争不公平、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流通环节不畅、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4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很难,生产和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农民素质和自我保护不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断、鉴别,只凭主观判断,往往不能有效进行市场细划和准确的产品定位,造成大路货居多、同质化严重,往往是人家赚钱后跟着学,结果再出来的产品却不被市场接纳.5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发达有关农产品贮运保鲜科学技术跟不上,造成农产品浪费严重,农产品营销附加值得不到体现.6零散的经营模式,造成农产品缺失市场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针对目前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板块化抓布局,组织化抓生产,品牌化抓营销”的思路.近年来,各项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有龙头支撑,有基地带动,有协会组织,有大户经营,有加工营销的发展新态势,但品牌化的营销还未能实现,尤其是生态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还是一个空白,买的西瓜就是西瓜,至于什么牌子、什么特点,一概不作描述,应该卖出的好价钱卖不回来.在当前如何带领农民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营销技术,把农产品营销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高度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发展瓶颈之所在.三、煤炭转型期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煤老板们涌进“乔家大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介休焦炭大王阎吉英出资开发绵山发展旅游业,在当时引起轰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绵山也早已成为人们的休闲度假之地,其旅游人数、经济效益位居山西省众多景区前列,据说旅游收入曾一度超过了五台山……如今,众多煤老板加入了发展山西旅游业的行列.“人说山西好风光,搞煤炭时没有太多体会,当静下心来去参与景点建设时才发现,山西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丰富,中国70%的民间故事出自山西,各个地方都有发展旅游的机会,虽然不如开煤矿赚钱,但却是一件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事业.这是目前众多煤老板的共识.■从“掠夺绿色”到绿色工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开始投资绿色材料和绿色农产的加工与投资.■“小杂粮王国”有望“复辟”山西小杂粮产量丰富,包括荞麦、燕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被誉为“小杂粮王国”,这些作物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同时还兼具保健价值,在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煤炭业在山西的兴起,产区不成规模、没有产业龙头,一度要大力发展的小杂粮产业被荒废了多年.如今,这项产业已经被一些煤老板看中.小杂粮广种薄收,因此比一般的粮食作物要更具价值,但优质品种和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匮乏,目前好多煤炭企业的投资人准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做成当地小杂粮的龙头企业.“山西的小杂粮世界闻名,如‘沁州黄’已经形成品牌,对外出口大多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广受好评.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产业,只有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保证产业的重新崛起.”四、农产集散中心的意义农产集散中心是一种大整合、大展示和大物流的创新营销方式.资源整合原理告诉我们,零星资源一经整合,就可以转化为优势资源.唯有充分整合各个方面的零星资源,使之构合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完整系统,我们才有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的客观基础.同时,专业的营销团队也是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必不可少的条件.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其营养价值和营养配餐、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进行现代科学的整合创新营销,不仅能提高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创立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也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消费指导,对生态农产品营销和居民健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直达终端的农产品大市场体系.五、具体营销方式六、加盟营销体系标准。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一个古老而又有着独特文化底蕴的省份。

山西的地理位置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农业生产。

农作物在山西省的生长地区主要集中在太原、大同、忻州、晋城等地。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

太原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太原还以果树种植业为主,如苹果、梨、桃等水果品种。

太原的农产品以“绿色、有机”为主打,深受消费者欢迎。

大同地区则以煤矿为主要产业,但农作物生长地区依然广泛。

大同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大同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要种植品种,产量不俗。

大同还以蔬菜种植为主,如西红柿、黄瓜、辣椒等。

大同的农产品在本地销售畅旺,同时还远销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忻州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适合种植一些耐寒作物。

忻州以玉米、高粱、杂粮为主要农作物,产量较丰富。

忻州还以果树种植为主,如枣、杏、李子等。

忻州的果实味美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忻州农产品在本地市场销售良好,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晋城地区地理环境优越,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晋城以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产量稳定。

晋城还以棉花、甜菜、苹果等工业原料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

晋城的农产品在当地市场销售颇受欢迎,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山西省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各地农作物生长地区各具特色,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山西省能够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山西地区的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福祉。

第二篇示例: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山西的农作物生长地区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晋中盆地、运城盆地等地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场所。

在山西,小麦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夏季气候温暖,冬季气候寒冷,正好符合小麦的生长需求。

山西广大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华北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生产对气候极为敏感。

因此,了解该地区年气候特征对农业影响十分重要。

朔州市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与蒸发量相差悬殊。

下面是对该地区年气候特征的分析:一、春季春季是该地区播种季节,气温由低转高,多风干燥,等温线北移。

3月气温平均为1.6℃,4月为10.4℃,5月则为18.3℃。

春季降雨少,干旱少雨,多温暖干燥,易爆发草原火灾。

适时防止草原火灾发生是农民必须重视的一件事。

二、夏季6月份是该地区起伏最大的时期,气温最高,最高温度可达35℃-38℃。

这时降雨较为集中,一般出现阵雨或雷雨,并伴有大风。

除了防止暴雨引起的水患外,还需注意及时抢收旱农作物,如小麦等。

尽管朔州全年降雨量比较少,但6月-8月人为的灌溉也被广泛采用。

三、秋季秋季对于朔州农业来说是一个关键季节,包括丰收季节和一部分播种季节。

10月份天气逐渐转凉,但气温变化不大,平均气温为12.6℃。

9月初,降雨而来的凉爽空气使作物生长势头增强,农田施肥平衡起来顺便收割庄稼并安稳下来对于彻底发挥作物产量有重要意义。

四、冬季冬季为朔州市的极端季节,气候变化大,气温极端,此时不要轻视植物冻害和饲草缺陷缺点等可能会影响生产的因素。

该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为-9.0℃,但也可能出现-20℃以下的严寒天气。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必须注意防止寒潮影响农作物产量,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饲草和牲畜。

综上所述,了解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对农业影响必须从多方面考虑。

农民需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并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如抗旱、防灾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粮食和饲料等农作物的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的地理条件与资源矿产

山西省的地理条件与资源矿产

山西省的地理条件与资源矿产一、地理条件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黄河中游的东岸,东临太行山,西靠吕梁山,北接内蒙古高原,南界黄河与陕西省相望。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

1.地形特点:山西省地势北高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北部是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太行山脉,西部是吕梁山,中部是太原盆地,南部是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2.气候特点: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二、资源矿产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著名。

1.煤炭资源: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全省几乎每个市都有煤炭资源。

山西煤炭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发热量高,被誉为“乌金”。

2.其他矿产:山西省除煤炭外,还有铁、铜、铝、锌、金、银、钼等多种金属矿产,以及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

3.资源开发: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全省的主要工业部门。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总结:山西省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资源矿产方面,山西省以煤炭资源最为著名,同时还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山西省的主要工业部门,近年来,山西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习题及方法:1.习题:山西省的地形特点有哪些?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山西省地形特点的描述,提取关键信息。

答案:山西省地形特点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习题:山西省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描述其气候特点。

解题方法:查阅课本中关于山西省气候类型的描述,分析其特点。

答案: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习题: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如何?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描述,了解其分布情况。

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其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各种气象灾害、水热资源要素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等。

其中,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最脆弱的行业。

山西省忻州市为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为345-588mm,年平均气温为4.3-9.2℃,位于黄河和太行山之间,特别适合各种杂粮作物的种植,有“中国杂粮之都”的美称。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虽然有利于农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忻州市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机构,发展特色产业,但是气候变化相对较大,极大地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和分析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气候因素,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重要工作。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常见气象灾害的影响1.1干旱。

山西省忻州市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分布不均匀。

干旱是忻州市的主要天气灾害之一,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干旱可以造成水源枯竭,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都无法保证。

1.2大风。

忻州市每年平均大风天数超过40天,春季占全年总数的85%以上。

在夏季,大风还伴有雷暴,对农业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大风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包括两方面:生理损害和机械损害。

生理损害通常是指农作物水分严重失衡,这将增加蒸腾速率,并且失水严重将导致作物枯萎。

机械损伤通常是指农作物折断、大面积农作物倒伏、谷物掉落、花朵和果实掉落以及根部折断的现象。

1.3霜冻。

霜冻灾害是忻州市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忻州市霜冻灾害发生时间最晚在4月初结束,最早在10月初发生,在空间上从北向南呈下降趋势。

霜冻的发生对农作物影响非常大,一旦发生霜冻,轻者造成减产,严重时造成绝产。

各种农作物都会受到霜冻灾害,如果霜冻出现较早,蔬菜等作物将受到严重的灾害;如果结束较晚,作物的幼苗和果树开花都将受到影响。

1.4冰雹。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方,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

年均气温约9-11摄氏度,年降水量约在400-600毫米之间。

根据这些气候特征,我们可以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

由于朔州市的气温较低,冬季较长且寒冷,农作物的生长期相对较短。

这对一些需要
较长生长期的作物,例如稻谷和玉米等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农民需要选择早熟或适
应冷寒环境的作物,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

朔州市的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干旱地区。

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充足与否是决定农
作物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由于朔州市的降水量较少,农民在灌溉方面面临一定
的困难。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农民需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和微喷灌等,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朔州市的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含量少。

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也是一种
挑战。

农民需要采取措施,如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合理施肥、覆盖保水等,以提高农作物
的生长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朔州市的气候条件,适合一些旱地农作物的种植,例如小麦和高
粱等。

这些作物对于干旱和寒冷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农民们主要种植的农
作物之一。

朔州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
的农作物,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的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气候变化对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于农业的影响。

(1)气温从气温的变化来看,朔州市的气温呈现出了明显的变暖趋势。

其中,夏季气温升高幅度最大,冬季气温升高幅度较小。

另外,气温的变化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夏季和冬季气温变化较小。

(2)降水朔州市的降水量呈现出了明显的年际变化趋势。

其中,降水量的差异最大的是夏季和冬季。

夏季降水量多,冬季降水量少。

另外,还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春季和秋季降水量较大,在夏季和冬季降水量较小。

(3)风力朔州市的风力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中,夏季和秋季风力较强,冬季和春季风力较弱。

2. 对农业的影响朔州市的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朔州市的气候变暖,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期变长,但是也增加了病虫害的风险。

(2)影响农田的灌溉。

由于夏季降水量多,农田的灌溉压力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冬季降水量少,可能会造成农田的水资源短缺。

(3)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气候的变化可能会使得某些农产品减少产量,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朔州市的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比如,在灌溉方面加强节水措施,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等。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域。

该地区的年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寒冷干燥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

冬季(11月至次年2月)是朔州市最寒冷的季节,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低气温可达到-25℃以上。

这个季节降水非常少,大部分为积雪。

由于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冬季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耐寒性弱的作物可能无法生长,大部分农民会选择在冬季休耕或进行室内种植。

春季(3月至5月)是气温回升,降水增加的季节,平均气温在5℃至15℃之间。

这个季节是播种和种植的最佳时期,春季降水补给了农作物的水分需求,促进了农作物的萌芽和生长。

春季的气温变化较大,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不稳定,容易受到霜冻的威胁。

夏季(6月至8月)是朔州市最炎热的季节,平均气温在25℃至30℃之间,最高气温可达到35℃以上。

夏季降水相对较多,但大部分为暴雨。

高温和潮湿的环境对一些特定的农作物生长有利,如水稻和玉米。

夏季的高温可能导致农作物的水分蒸发过快,需要及时灌溉和补充水分。

秋季(9月至10月)是朔州市气温回落,降水减少的季节,平均气温在15℃至23℃之间。

这个季节适宜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由于此时降水量减少,农作物可能面临水分不足的问题,需要适时浇水和管理。

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寒冷干燥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

这样的气候对于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合理选择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时间,以适应当地的气象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干旱时期的农作物,需要加大灌溉力度,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还应加强气象监测和灾害防范,及时应对极端天气对农业的损害。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受温带季风影响明显。

地处内陆高原,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温差大,降水集中,气候干旱。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备受关注。

一、年气候特征分析1. 年降水分配不均:山西省朔州市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以夏季为主,占全年降水的60%以上。

春季降水较少,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生长开始,缺水情况较为严重。

秋季降水较多,有时伴随着强降雨,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2. 年温度变化明显:山西省朔州市年温度变化比较明显,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温差大。

冬季气温低于0℃的日数较多,有冰冻天气出现,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夏季气温高,植物生长期缩短,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3. 年气候异常事件频发:山西省朔州市经常受到台风、暴雨、旱灾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这些异常气候事件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较大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性。

二、对农业的影响1. 降水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山西省朔州市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导致春季农作物生长期缺水,影响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

夏季降水集中,有时可能引发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针对山西省朔州市的气候特点和对农业的影响,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农业生产者也要根据气候特征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科学施肥、灌溉,提高抗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山西省朔州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方,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该地年平均气温较低,呈典型的温带半湿润气候特征。

朔州市的气温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其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在22℃左右。

由于山西省位于内陆地区且离海较远,气候干燥,气温变化较为明显。

朔州市的降水分布不均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其中7月到9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相反,冬季降雪较多,一部分降水转化为降雪。

年平均降水量在400-600毫米之间。

这种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朔州市的夏季气温高,干燥少雨,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作物在高温条件下易受热害,缺水也会导致产量下降。

农民需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来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

降水分布不均匀也影响了农业生产。

由于夏季降水多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秋季降水略多,容易导致秋粮收成时的霉变。

农民需要根据降水情况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灌溉方案。

冬季寒冷还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大部分地区有降雪现象,而降雪较多时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困扰,如压垮农作物、损害农田等。

农民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如搭建保温棚等,以保证冬季农作物的生长。

山西省朔州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民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采取灌溉措施,以及加强农业防洪、防霉等工作,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首先,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大部分降水集中
在夏季。

从气候类型来看,朔州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特征对朔州市的农业产生了明显影响。

首先,寒冷干旱的气
候使得朔州市的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生长期相对较短。

早春气温较低,
农作物播种期受限。

冬季寒冷且缺水,农作物易受冻害。

因此,农民需要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例如小麦、玉米等早熟作物。

其次,夏季炎热且降水集中的气候特点,使得朔州市的农业面临着干
旱和水浸两个极端的挑战。

夏季高温会导致农作物水分蒸发加剧,干旱成
为制约农作物生长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降水集中导致了朔州市农田水
涝的问题,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也构成了威胁。

此外,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也对朔州市的农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白天温
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这会引起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应激反应,对
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遮阳、
保温等,以适应这种温度变化。

综上所述,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寒冷干旱,对农业产生了明显
的影响。

寒冷、干燥和温度变化大等气候要素制约了朔州市农作物的生长
和发育。

农民需要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干旱和水浸的问题。

只有在气候条件下采取科学的农
业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朔州市农业的稳定发展。

山西简介概况

山西简介概况

山西简介概况山西,简称“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北部。

山西东临河北,西接陕西,南邻河南,北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与吉林相连。

山西省总面积为156,3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712万人。

山西地处中国的北方,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

山西地形主要分为北部山地和中部平原。

北部山地主要是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山势险峻,景色秀丽;中部平原主要是晋南平原和汾河平原,地势相对较低,适宜农业发展。

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山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8-14摄氏度之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由于地处内陆,山西的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保暖和防晒。

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

在古代,山西曾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山西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地,有众多的古代建筑和文化景观,如平遥古城、壶口瀑布、云冈石窟等。

山西的经济以农业、工矿业为主。

山西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山西也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

此外,山西还有煤化工、机械制造、能源等产业,近年来也在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山西的饮食文化独特,有丰富的特色菜肴。

山西菜以面食为主,如刀削面、炒拉面等,以及有名的灵石豆腐、运城葱油饼等。

此外,山西还有独特的面点制作工艺,如平遥牛肉面、运城驴肉火烧等,深受人们喜爱。

山西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省份。

山西的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众多,经济发展迅速。

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旅游角度来看,山西都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方。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走一走,感受山西的独特魅力。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摘要】山西省朔州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气候干旱,四季分明。

本文通过对气候特征分析发现,朔州市气温变化规律明显,降水分布不均匀。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产量波动。

本文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等。

通过研究发现,朔州市气候特征对农业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趋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山西省朔州市气候特征对农业影响深远,农业生产需根据气候特点进行调整,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山西省,朔州市,气候特征,农业,影响,降水分布,气温变化,应对措施,气候变化,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山西省朔州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对山西省朔州市的气候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于保障当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具体目的如下:1. 确定山西省朔州市气候特征的主要特点,包括降水分布特点和气温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趋势提供基础数据。

2. 分析山西省朔州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不同作物在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和脆弱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3. 探讨针对山西省朔州市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将为山西省朔州市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进一步加深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了解,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山西省朔州市的气候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其气候特点及变化规律,能够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一、综述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

介于东经110°4‟—114°33‟、北纬34°34‟一40°43‟之间。

土地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

1987年底全省总人口2717万,其中,农业人口2118万,总劳动力822.8万。

全省辖6个地区、5个省辖市、118个县(区、中)、[其中109个农业县(区)]、1928个乡(镇)、32370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全省社会总产值462.8亿元,农村社会总产值163.7亿元,其中,村办工业、建筑、运输和商业总产值占到62.5 %。

主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326.8亿元,农业总产值49.1亿元,其中,林、牧、副、渔总产值占28.1%。

粮食总产量71.25亿公斤,棉花总产量7785万公斤,油料总产量30812万公斤。

(一)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山西省在地貌上属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东部和西部为山区和丘陵,中部为断陷盆地。

海拔平均高度在1000米以上,五台山顶最高3058米,晋南垣曲黄河滩最低245米,相对高差2800多米。

全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0.3%,平原仅占19.7%。

山西省河流东部、北部属海河水系,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和漳河等。

西部和南部属黄河水系,主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和昕水河。

山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以恒山为界,北部属中温带,南部属暖温带。

全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种农作物、林木和果树的生长栽培。

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是:1.水资源缺乏据水资源初步分析,全省多年平均河川迳流114 亿立方米,地下水27.7亿立方米,人均只有524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工农业用水十分紧张。

全省年均降水量40(vkoo毫米,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

水、热资源分布不够协调。

2.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省总土地面积为2.35亿亩。

土地利用构成为:农耕地占37%,园地占0.69%,林业用地占19.9%,牧草地占9.3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3.37%,交通用地占147%,水域占2.5%,未利用地占25.7%。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处北纬40°48′至39°43′,东经113°34′至112°20′之间。

山西省朔州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分明特征。

该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

冬季长而寒冷,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低气温可低至-20℃。

而夏季则相对短暂而炎热,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4℃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

春季温暖宜人,秋季凉爽宜人。

该地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少,呈现干旱的倾向。

年降水量约为400-6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占总降水量的70%以上。

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容易造成旱情。

降水不均衡,容易引发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山西省朔州市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左右。

夏季阳光强烈,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繁殖。

但是由于高温和长时间的照射,也容易引发作物的旱灾。

该地区的气候波动较大,极端天气现象较多。

夏季常常会出现干热风暴和强烈降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会出现强风、雾霾等气象灾害。

由于该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农作物的生长期相对较短,部分取决于冰雪天的持续时间,所以选择适宜的种植作物非常重要。

农民需要选择适应性强、抗寒性能好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如小麦、玉米等冬灌作物。

由于降水不均衡和干旱倾向,农民需要在灌溉、水资源管理方面下功夫,确保农作物的灌溉和生长。

应选择旱作农作物进行种植,如马铃薯、小麦等,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高温和充足的日照时数,农民需要加强对农作物的温度和光照管理。

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避免高温时段种植,减少作物受热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防晒,减少作物叶片的水分蒸发。

由于极端天气现象多发,农民需要加强灾害防范意识,做好天气预警和紧急应对措施。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作物受灾,如加固大棚、做好防风固沙等。

山西省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山西孝义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山西孝义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山西孝义适合种植什么作物山西孝义地处黄土高原区域,属于亚梧山丘陵地带,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特征。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种植农作物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孝义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在山西孝义种植的作物。

1. 小麦:山西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生产区之一,孝义也是山西省小麦种植的重要地区。

山西孝义的冬季寒冷、春季和秋季温暖,降水分布适中,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麦的生长。

小麦是山西孝义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2. 玉米:山西孝义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玉米。

玉米是孝义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山西孝义的气候条件适宜玉米的生长发育,因此玉米种植面积较大。

3. 大豆:山西孝义的气候条件适宜大豆的生长,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宜种植大豆。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孝义地区也以种植大豆为主要农作物之一。

4. 土豆:山西孝义的土壤酸性较高,适合种植土豆。

土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山西孝义地区的土壤条件适宜土豆生长,因此也种植了大量的土豆。

5. 红枣:山西孝义是中国重要的红枣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红枣种植区之一。

孝义的土壤状况适宜红枣的生长,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红枣的生长。

红枣是孝义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此外,山西孝义地区还适宜种植大豆等油料作物,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等经济作物。

不同作物的适应性取决于气候、土壤、水资源以及农民的耕种技术水平等因素,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农作物。

总之,山西孝义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土豆、红枣等作物。

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个人的农作物,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

山西省朔州市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影响山西省朔州市位于中国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和大青山丘陵之间,地势高差大,气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了解气候特征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有助于农民和地方政府做好农业生产的规划和安排。

本文将对朔州市的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

1. 气温特征在朔州市,年平均气温为9-10摄氏度,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夏季气温较高,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冬季气温较低。

在夏季,特别是7月和8月,气温最高,超过30摄氏度。

而冬季气温最低,有时候会出现零下15摄氏度以下的极端低温。

这种气温分布格局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夏季,气温高容易导致农作物水分蒸发加快,需要增加灌溉水量,而冬季低温则会影响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 降水特征朔州市的降水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尤其是7-8月份,降水量最多,有时候会出现短时强降水,易引发水灾。

而冬季降水量较少。

这种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双重影响。

一方面,夏季和秋季的降水量多,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降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为持久。

但降水集中并且有时会引发洪涝灾害,易对农作物造成损失。

农民需要合理安排耕作和排水,以应对降水的影响。

3. 风特征朔州市在春季和冬季风力较大,夏季风力较小,秋季则处于过渡期。

风力对农业生产有着多方面影响。

在春季,大风易造成农作物倒伏和土壤侵蚀,因此需要进行风险防范措施。

而在冬季,大风还会导致农田水分蒸发加快,影响作物生长。

因此需要进行水源保护措施,对农作物进行防风措施。

4. 其他气候特征在朔州市,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间充裕。

这对农业生产有着积极意义,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

同时也需要防范高温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朔州市辐射冷却状况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季辐射冷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朔州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的气候与农业摘要:该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定义、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指标、农业气候灾害等方面介绍了农业气候,并介绍了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种类。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山西的农业及其与气候的匹配程度,最后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山西的农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1 农业气候1.1 农业气候简介农业气候是指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密切有关的气候条件。

包括光、热、水分等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子;也包括旱、涝、霜冻、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

这些条件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也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作物、牲畜等)和农业生产过程都对气候有其特殊要求。

气候要素在一定的指标范围内,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即是农业气候资源;超过一定的指标范围,可能对农业生产不利,成为农业气候灾害。

1.2 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气等气候要素。

太阳辐射带来光和热,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降水量、土壤有效水分存储量以及可能蒸散量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作物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

光包括光照强度、光照质量和光照时间等。

热指生长季的热量条件,包括各种农业界限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积温、早晚霜出现日期与无霜期、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日温差、土壤温度、植物体温等。

水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干燥度或湿润度、干期或湿期长短、土壤湿度等。

气主要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满足作物的要求,但在光合作用强盛时,如果无风,二氧化碳可能不足。

微风可以补充二氧化碳。

温室中补充二氧化碳,可促进作物生长。

中国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种类型的农业气候资源,东部季风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类型的农作物生长。

大于10℃积温在8000℃以上的地区为热带,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橡胶树、椰子、咖啡、胡椒等典型热带作物生长良好。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至热带北界地区为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大于10℃积温在4500℃以上,是中国水稻主要产区,并盛产亚热带作物和经济林木。

南温带≥10℃的积温在3500~4500℃,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是中国小麦、玉米为主的一年二熟(包括间套作)地区,棉花、花生、大豆、谷子也占相当比例[1]。

中温带的东北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积温为2500~3500℃,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甜菜等生长良好,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也能生长,为一年一熟区域。

西北干旱地区和柴达木盆地降水量虽少,但光热资源丰富;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作物能获得高产,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差的地方则只能发展畜牧业。

1.3 农业气候灾害农业气候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

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

农业气候灾害都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这些灾害的发生,从长期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有其规律性。

农业气候灾害是农业气候资源的反常变化,对资源起限制、破坏作用。

例如,水是资源,但太少就发生旱灾,过多就发生涝灾;温度是资源,但过低就发生寒害,太高就发生热害;微风对作物有好处,大风就造成风灾。

2 山西省的农业2.1 山西农业的简介及当地气候与农业的匹配程度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山区、丘陵和平原的比例为4:4:2。

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无霜期4-7个月,年平均降水量400-700毫米,少雨干旱、沙土流失和土壤贫瘠是制约山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山西省现有耕地3692.51千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豆类和薯类,玉米和小麦是山西省最主要的农作物;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

大同、太原、忻州、临汾和运城等盆地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区[2]。

201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1274.15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961.90千公顷,机耕地面积2022.50千公顷;2010年的总播种面积为3763.92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39.23千公顷,约占86%,粮食作物主要是谷物、油料作物、棉花、甜菜、蔬菜等。

农业总产值逐年递增,2008年为3661605万元,2009年为5663352万元,2010年已经上升到6689937万元[3]。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②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③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④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我省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2.2 近年来当地的气候变化2.2.1 气温升高近50年来,山西省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升高了1.1℃。

冬季增温明显,从1986年以来连续出现暖冬。

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100年内,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增温地区之一,增温范围在2.5-6.5℃之间[4]。

2.2.2 降水减少2007年,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为569.34毫米。

近50年来,山西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明显减少,干旱和强降水事件增加。

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山西省极端降水事件(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加强,降水量波动幅度增加[4]。

2.2.3 太阳辐射量下降近50年来随着人口、煤炭和电力消费量及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等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强,年总太阳辐射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1966—2005年山西省的年总太阳辐射距平的年际变化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整体来看,1982年(1982年的累积距平等于零)以前以正距平为主,1982年以后以负距平为主,而且波动的幅度较明显。

山西省四季(分别以1月、7月、4月、10月为代表)的距平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跃变后比跃变前的年总太阳辐射量减少了514.3800MJ/m2[5]。

2.2.4 极端天气增多近50年,山西省极端高温日数增多,持续时间、强度都有增强趋势,干旱严重,冻害、突发性暴雨及洪涝灾害加重,浓雾和雾霾日数增多。

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持续性高温仍然有增多的趋势,干旱与突发性暴雨洪涝灾害并存,影响交通运输的浓雾日数有增多的趋势[6]。

气候变化对山西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量减少,降水变率增大,干旱更加频繁和严重,土地荒漠化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洪涝灾害增加,病虫害流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不稳定性和产量波动增加。

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干旱和季节连旱增加、病虫害的流行加剧等将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更加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将增加农业产量波动。

2.3 就发生的不利气候灾害,应采取的应对措施2.3.1 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中长期预测和预报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统计系统和气候变化监测评估系统,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增强对干旱、高温、洪涝、霜冻等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

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开展对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敏感行业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编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2.3.2 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改革种植制度应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避开或减轻气候变暖造成的不利影响。

通过改进作物品种和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采用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以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从而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做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随着气温升高,各熟区界线北移,需要调整种植制度,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此外,在改革种植制度时还要弄清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气候条件的关系,从而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防御农业气候灾害,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7]。

2.3.3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抗灾减灾的有力保障。

因此应增加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搞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和维护,加快病险库的治理步伐,使库、坝、堤、渠都完好有效,节水、保水、用水、集水协调一致,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

要将农田水利的建设重点由过去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转移到沟渠配套和山塘整修上来,建设农田排灌沟渠,修复水库和山塘,加大山塘水库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提高分洪和蓄调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从而提高水利设施的防汛抗旱能力和抵御洪涝灾害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

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加快丘陵山区和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抗旱标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3.4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众所周知,山西是我国的产煤大省,与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尽早部署本省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战略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强调实现低碳经济的增长模式。

通过大力加快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信息、市场等服务业,打造现代化物流煤炭基地;加强煤炭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战略,延长煤炭产业链;做好各种先进技术储备,努力推进能源效率的提高。

此外,要积极选育和推广产量潜力高、品质优良、综合抗性突出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动植物新品种,提高农业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1] 林孝松.农业气候资源研究进展[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6(4):87-91.[2] 姚启明,张纪中,王铭,萧树文.山西省地理[R].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68-75.[3]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M].太原:山西统计出版社,2010:37-52.[4]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2010年4月:40-41[5] 钱林清,郑炎谋.山西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10-15.[6] 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气象局.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11年7月12日.[7] 曾昭美,严中伟.本世纪全球增温的显著性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9,10(5):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