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与照应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蒋念祖

知识例话

过渡是文章里篇幅不大,位置不显眼,但却十分重要的成分。文章总是分层分段的,这一层与那一层之间,这一段与那一段之间,都要靠过渡来衔接。如果没有了过渡,文章就不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过渡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所谓承上启下,就是先紧承上文,用极精简的文字对上文来个小小的一结,然后顺势转换话题,迅速启开下文。承上启下,边结边启,使文章上下紧承,语脉联属,条理分明,气韵流动。用刘勰的话来说,就是做到“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过渡有明有暗。明的过渡,常用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来勾连前后。暗的过渡则不用标志,即自然过渡。

过渡的方法很多。用两句话,一句承上,一句启下,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课文《生命的意义》中,保尔沿着小路在岔道口停了下来,这时文章写到:

就在这里,瓦莉娅和故乡的同志们被送上了绞架,牺牲在这空寂的广场上。在当年竖立绞架的地方,保尔默默站了许久,然后他走下路边的陡坡,进了烈士公墓。

这一段就是过渡段。“就在这里……”承上,写保尔停住脚的原因,“他走下路边的……”启下,引起下文在烈士公墓中的描写。

常见的过渡技法,有引用诗文、名句、俗语,乃至人物对话来过渡的引用过渡法。如吴伯箫的《猎户》,第十七段写在红石崖林牧场雨夜的所见所闻莫不紧紧联系着山珍野味,第十八段写如何猎取这些山珍野味,这两段文字之间当如何过渡方显自然顺畅呢?作者在后一段开头引了一句俗话:“山里人家一夜穷。”借此引出野兽的为害情状,进而引出“山居打猎,一举两得”的好处,从而说出一部娓娓动听的打猎经来,过渡巧妙而不着痕迹。

有多用在倒叙、插叙起迄点的交代始末过渡法。请看下面这篇文章的片断。

琐忆

“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做人”,这句话是我初中语文老师吕伦的自勉,也是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的真实写照。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只是全国千万个教师中的一员;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鞠躬尽瘁于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吕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他平时不但重视对同学们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很注重对同学们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初一时,在一次大扫除中,班上的李文浒同学偷懒不干活,被卫生委员赵秀发现后,批评了一通,他一气之下竞恶狠狠地揍了赵秀一拳。赵秀气得哭着到吕老师那里告状。过了一会,李文浒被叫到了办公室。出人意料的是,吕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李文浒,我看你该改名了。”李文浒听了一愣,吕老师继续说道:“你这个‘浒’

字,倒‘虎’得名副其实,但是这个‘文’字嘛,应该改成‘武’了。”李文浒听了很不服气。吕老师见状并没有生气,又说:“你今天下午动武打同学,不服从班级管理,这对吗?这是讲文明吗?难道你不应该改名吗?”短短几句话,使一向倔强的李文浒红着脸低下了头。

吕老师非常重视同学们的写作。我曾经问他注重写作的原因。他说:“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往往可以在作文上反映出来。如果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那么他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增强。而只有思维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更全面、更深刻、更理性地认识社会……”

……(中间部分略)

临到大考时,他还会拿出自己的“秘密武器”,对我们说:“这是一份绝密文件,概不外传,用后销毁……”其实,所谓“绝密文件”,只是一份精心设计的复习重点。听完他幽默的讲解,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轻松地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吕老师的另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让学生自己考自己,每人自己出一份考题,自己作答案。这种方法很灵,我们都考得很好。

吕老师的教学就是这样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吕老师平时布置作业不多,因此,有些人嘀咕开了,什么“误人子弟”,“作业少也能学好?”……我们听了这些议论,都为吕老师抱不平。但吕老师听后却很坦然,笑笑说:“人家想说就让人家说罢,反正别人的嘴不能长在你的脸上,由你控制吧?……”每当这时,我们都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到了初二下学期,吕老师由于身体欠佳,负责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显然是力不从心了,学校决定让他只教一个班。那天晚上,当他宣布这一消息时,我们都惊讶了,好多同学都哭了。没有酝酿,没有商量,全班五十七人竟有五十五人不约而同地在作业本里附带一封信或一个小纸条,诚恳地挽留他。事过几年,至今回想起来此情此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如果现在有人问吕老师的学生:“在你的记忆中,哪位老师最好?”我想我们都会回答:“吕老师,吕老师。”

想到这里,我的眼前不由得又浮现出吕老师那瘦小的身影,花白的头发,那双矍铄的眼睛。

这篇文章用倒叙手法,开头点出是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的回忆,第二段“初一时……”是倒叙起头的时间标志,倒数第二段“时过几年,至今……”是倒叙结束的时间标志。全文因为有了这样的过渡性语句,脉络十分清晰。平时我们常说倒叙、插叙要注意过渡衔接,怎样注意呢?很简单,就像前面例举的,用过渡句、过渡段,乃至只用一个过渡词语。

有点明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点明分合法。“点点滴滴又浮现眼前……”,“……综上所述”这些过渡语句是我们很熟悉的。

有链条式的“以一带一法”。以一人带一人,如“和小梅分手以后,我又认识了莉莉”,这一下就由小梅引出莉莉;以一事带一事,如“还有一件事……”云云;以一物带一物;以一景带一景;以一情境带一情境,如“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过渡段使文章从上面的哄笑滑入下文的悲凉。

有连接曲折起伏的陡然而下法。这里“然而”、“但是”之类词语是少不了的,情节至此出现重大转折。

有与疑问式开头异曲同工的无疑故问法。这不过是把原本可放在开头的设疑而问的句子移到需要过渡的地方。

上面这些都是明的过渡方法。其间也有交叉的地方,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如《猎户》中无疑故问法的过渡:“我想,董昆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同时也是以一人引一人,又是插叙开始的标志。可见,各过渡手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不必拘泥。

至于不用过渡标志的自然过渡法,讲究内在的气脉贯通,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照应,是对上文内容的回应。照应同过渡一样,不是单独存在的。过渡离不开上下文,照应则必须前面有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艺。

如果说过渡是用一条明线来串联上一个材料与下一个材料,那么照应就是把埋在文中的暗线线头挖出来续上。只不过这些“线”都指部分段落中的短线,不一定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所谓伏笔,就是没有沿着它一直往下写的东西。它就这么埋伏下来了。照应呢?就是隔了一会儿又把那埋伏起出来接下去。什么“灰蛇千里”,“若断若续”,说的都是伏笔与照应。

照应有点题照应,即文中内容与标题相照应。题为《故乡的菜》,则文中点明写故乡的菜的语句就是点题照应。点题方式多种多样,有明点、暗点、隐点、轻点、重点之别,要看文章的题材和文体而定。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点题应不止一次,而且很少有到了篇末才首次点题的。

还有首尾照应,前后照应等。

照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笔法摇曳多姿,气韵流动不板滞。

□例文评析

阅读下列文章,分析其过渡与照应的情况。

世界变化快

桑楠

军一上午都感觉极不舒服,头疼,且疼得厉害,外加流鼻涕,这实在很烦人,擤吧,当着公司里在座那么多同事——不好意思;吸吧,可恶,又吸不回去;任其自便——更不合适,被别人看见那肉麻的东西从鼻孔往下流,太,太那个了……军四肢无力,太阳穴似乎被人用钻往里拧,更有一刻钟一个的响亮的大喷嚏。

军去见了大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