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不自由,毋宁死课件PPT(16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不自由,毋宁死课件PPT(16张)
不自由,毋宁死
(美)帕特里克·亨利
1.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并学会写演讲稿 2.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发表演讲 3. 能够树立演讲自信,能够初步拥有控场能 力
重点 :
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难点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并对其 演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并恰当 地进行演讲技巧的传授。
种考验,坚守住心灵的月亮;有的人会在诱惑面前,由人化为禽兽。
本材料适用于



等话题
的写作。
提示:①正视现实;②抵制诱惑;③坚守心灵的月亮;④幻想·理想。
(2)18 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
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殖民者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控
制与镇压,面对主和派和保守派的屈服、妥协,帕特里克·亨利不畏强权,
1、沉湎于幻想就是自取灭亡。 2、英国政府已经做好战争部署。 3、强大并非指日可待,等待的结果
就是束手就擒
4、我们具备地利(在自己的国土上)、 人和(正义之战)的优势。
5、我们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问题探讨
据史料记载,亨利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 “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 亨利的演讲为何如此轰动?
演讲的特点
针对性: 对象明确 有的放矢 逻辑性: 依据事实 条理清楚 鼓动性: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语言特点 形象生动,巧用修辞 语气坚定,铿锵有力 准确明白,口语讲演 体貌端庄,态势助情
不自 各抒己见,搞清真相 打破幻想 由,毋 武力斗争,自由独立 认清阴谋 为自由而战 宁死 正视现实,投入战斗 抓住机遇
1.连线作者
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亨利 是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美国革命时期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 美国《人权法案》的主要执笔者之一,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在反英斗 争中发表过许多著名演说。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3.兵
(1)弃甲曳兵而走
兵器:
(2)上使外将兵
军队
(3):可汗大点兵 士兵
(3):兵旱相乘 军事、战争
特殊句式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例子: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或者驾着篷车,或者划着小船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这与杀了一个人说:“不是我的缘故, 是兵器杀人。”有什么不同呢?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词类活用
• (1)填然鼓之 • (2)七十者衣帛食肉
鼓:名—动 敲鼓 衣:名—动 穿
•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动 为王
• (4)树之以桑 • ﹙5)王无罪岁 • (6)谨庠序之教
树:名—动 种植 罪:名—动 归咎,归罪 谨:形—动 认真从事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四专题《不自由毋宁死》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四专题《不自由毋宁死》
3、感动中国人物
4、身边的动人事迹
六、结束语
好的演讲、言谈,如同布谷报春, 又似战鼓催征。好口才是令人敬慕的。 演说和谈话是以语言点燃人的心灵火 花的高深艺术。同学们,努力练就一 副好口舌吧,伶牙俐齿力无穷,秀口 一张走天下!
六、结束语
好的演讲、言谈,如同布谷报春, 又似战鼓催征。好口才是令人敬慕的。 演说和谈话是以语言点燃人的心灵火 花的高深艺术。同学们,努力练就一 副好口舌吧,伶牙俐齿力无穷,秀口 一张走天下!
不自由,毋宁死
帕特里克·亨利(美)
端午节说屈原,一分钟演讲
屈原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他的每一首诗都 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 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 年前遥远的芬芳
• 他的诗是淋漓的血液 /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 便让人永远保持苏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 中/醉倒
背 景介绍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面临着历史性 的选择——拿起武器,争取独立;或是妥协让步, 甘受奴役。
我们知道,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 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 压制的政策。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 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巩固其地位,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 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 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 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家国存亡,何去何从?
• 殖民地中的一些和蔼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 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
(二)简要归纳每一小节大意。
1、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时,不 能缄口沉默。
2、论述沉沦于空想,不愿正视痛苦现实, 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氓课件PPT(38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氓课件PPT(38张)
答案
④言
载笑载言:_说__话__ 体无咎言:预__兆___ 言既遂矣:_句__首__助__词__,__无__实__义____
将子无怒:_愿__,__请__ 出郭相扶将:_扶__持__,__扶__助___ ⑤将 上使外将兵:_率__领__ 宫使驱将惜不得:_助__词__,__加__在__动__词__后__,__无__实__义___
本诗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兴中兼比。 “桑之落矣”是以桑葚的枯萎凋零暗喻似水流年带走了曾经的青春, 曾经亮丽可人的青春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其黄而陨” 是以不再新鲜润泽的桑叶的结局暗喻饱受婚后贫困生活煎熬的女子面 临着被无情遗弃的命运。后面八句则是由这前面两句引发出来的对主 人公遭弃始末的追叙。驾车行走在被休回娘家的路上,耳闻辘辘的车 轮声,眼见汤汤的淇水,女主人公禁不住心潮起伏,反思自己被弃的 前因后果。自从嫁到夫家“三岁食贫”,她不可谓不勤劳持家;“女 也不爽”,表明她并无过失;“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这是对负 心男子的清醒认识,是对氓喜新厌旧丑行的愤怒控诉。
——《诗经·王风·采葛》
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
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本诗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写眼见鲜嫩的桑叶,对斑鸠提出不要贪食的劝告。后面六句是由此引出的 对女子“无与士耽”的劝告。前面未落的“沃若”桑叶,新鲜润泽,与后 面的闺中少女纯情美丽,两者之间既在诗意上相连,又隐含着一种比喻关 系。女主人公由桑葚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早年的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由桑 葚诱人的美味想到了曾经令自己沉醉的爱情,由贪食桑葚的快乐斑鸠想到 了过去恋爱中的自己。这种兴中带比的写法,让读者容易意会到诗中主人 公真切的情感体验——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的她曾为“氓”的英俊外表与 甜言巧语所迷惑,沉迷于一时的“甜蜜”爱情之中,待到成婚之后“氓” 才撕掉伪装,露出寡情绝义的真面目,可这时候,她已被深深地伤害了。

必修四诗词默写

必修四诗词默写

3、《蝶恋花》 _________。罗幕轻寒,________。 明月不谙离别苦,___________。 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 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__。
《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 , 。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 • ,山长水阔知何处?
宜其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声声慢》 ______,冷冷清清,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_______________,怎敌他、__________ ! 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 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_________, ________。 腾蛟起凤,__________ ; 紫电青霜,__________。 家君作宰,__________。 童子何知,__________。
时维九月,_____________。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
俨__________,访__________。 临帝子之长洲,____________。
14、 浔阳地僻无音乐,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 ,往往取酒还独倾。
16、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 。 (《琵琶行》)
1、《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_____________。 庄生晓梦迷蝴蝶, _____________。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10、 曲罢曾教善才服,__________ 。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琵琶行(并序)》1.填一句(1)XXX在《琵琶行(并序)》中用“”一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填两句(2)XXX《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3)XXX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4)XXX《琵琶行(并序)》中“,”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XXX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两句表明XXX又变得激越、雄壮。

(6)XXX在《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7)XXX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8)XXX在《琵琶行(并序)》中用“,”两句描写邻船寂静、XXX无声,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9)“,”是《琵琶行(并序)》全诗的宗旨,更是墨客与琵琶女感情的共识。

(10)XXX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自己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奏,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戚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

XXX《氓》1.填一句(1)《诗经·氓》中“”短短数字,便描画出氓看起来忠厚厚道的形象。

2.填两句(2)《诗经·氓》中用动物作比,写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3)《诗经·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睬解的句子是“,”。

(4)《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诗经·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诗经·氓》中经由过程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7)《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讲:琵琶行并序(学生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讲:琵琶行并序(学生版)

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积累文学常识;2. 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3.品味意境, 体味情感;4. 背诵课文。

一、文体乐府初设于秦, 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汉初, 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

到了汉武帝时, 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 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 后世就叫“乐府诗”, 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汉乐府分为:1.郊庙歌辞: 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 华丽典雅, 没有什么思想内容。

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

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 又叫短箫铙歌, 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

歌辞是后来补写的, 内容庞杂。

主要是汉族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 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

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 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

因无可归类, 就自成一类。

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3.1.3琵琶行》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3.1.3琵琶行》课件

六、欣赏琵琶女的弹奏技艺
诵读第二段,思考: 1、在琵琶女的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表情 有什么作用? 2、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琵琶女所演 奏的乐曲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乐曲高潮在哪里?
1、在琵琶女的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表情有 什么作用?
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 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她的调弦动作入手,用 “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域,从而 表明她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
三、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1、“明年秋…铮铮 然有京都声”
2、“问其人…转徙 于江湖间”
3、“予出官二年…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一段 第二、三段 第四段
四、请讲述琵琶女的故事,并概括她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封建社会中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众人 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五、诗人又是个怎样的形象? 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
2、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琵琶女所演奏 的乐曲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乐曲高潮在哪里?
比喻
(1)大弦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2)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用一个“滑” 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用“冰泉冷涩” 突出它的缓慢冷涩,好像进入半终止状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 主义良好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 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 的作品《卖炭翁》。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

论:编录
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
关于《论语》——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
社稷 ( ) ④虎兕 ( )
2
出于柙( ) ⑥焉用彼相矣( )
3
干戈 ( ) ⑧冉有 ( )
4
椟 ( )
5
正音:请你读读准
01
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可能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齿的冉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
可能二:季路城府极深,有意让冉有出头露面,自己躲在幕后,可进可退。
可能三:对于攻伐颛臾,季路并非冉有那样的铁杆儿支持者,但驳不掉季氏和冉有的面子,只好一起面见孔子,却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尴尬处境或矛盾心境。
三种可能
谢谢观看
THANKS
2
六问: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哪三条理由?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段语言知识点
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 两个“于”字:见于孔子曰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研读课文
1.文中主张保存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的功用问题 的?
提示: (1)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下来 与发展北京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反而有利。如果 发展它的现代作用,它的存在会丰富北京城人民大众的 生活(立体公园、军事功用),将永远地成为我们可贵 的环境。
(2)城墙不会阻碍交通。可以通过现代道路系统 的设计,合理控制车流。
文中运用了五个问答句,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回答 上紧扣问题,深入论证说明道理。论证中大量地运用反 问、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形象有力地阐明了北京城 墙应该保留的观点。
课文小结
退出
3.学习本文善抓对方漏洞,层层批驳的艺术技 巧,并能运用这种技巧进行片段习作。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的 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历史,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 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 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 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写法品析
1.手法灵活,论证充分。 梁思成以其作为科学家的广阔的视野、严密的推算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重若轻,对对方的观点逐一反驳, 或援引外国的正例反例,或详举史实,或归谬演算,论 证游刃有余、严密充分。文章感情洋溢,对北京城墙的 自然价值和艺术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采用问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主张保存的理 由。
作品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营造法式》等作品,有《梁思成全集》传世。
写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首都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 设方案,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是以前苏联专家 为代表,提出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以天安门为中心, 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 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城之外建设 行政中心区的方案。当时拆除派的声音越来越大,梁思 成不得不为之一搏。他抱病写下了本文,发表于1950年 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历史选择了前者,历史 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讲:季氏将伐颛臾(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讲:季氏将伐颛臾(教师版)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解决预习难点,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

2.弄清思路,理解课文。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一、古文化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2.《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

3.夫子:当时对大夫、老师和年长者的称呼。

4.自称其名在古代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

5.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6.萧墙: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

二、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四、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五、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六、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5、是谁之过与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七、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八、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B.陈力就.列就:担任C.危.而不持危:危险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答案:C解析:危:不稳定。

苏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氓》课件(37张PPT)

苏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氓》课件(37张PPT)

结合处境,体味情感
❖ 第一部分恋爱的甜蜜 ❖ 应该用深情、舒缓的语气来读; ❖ 第二部分婚变的痛苦 ❖ 应该用哀怨、深沉的语调来表现; ❖ 最后部分决绝的清醒 ❖ 应该读出果断、坚决的语气。 ❖ 再读一遍,体验她的情感。
这位《诗经》中的女子
❖ 她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 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
诵读情感
鉴赏诗歌
❖ 是什么串起了她感情生活的三个阶段?
结合处境,体味情感 甜蜜
第一阶段:恋爱结婚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 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结合处境,体味情感 清醒
第三阶段:决绝离开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
❖ 她由此想到了什么?淇水尚且有岸有边,而我 的痛苦却是无边无际的。如果在和这个男人过 下去那我只会苦海无涯,还是算了吧。
念旧情轻分手呀! ❖ 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
却恩爱不肯留呀!
❖同样是弃妇,这两位有何区别?
❖ 《氓》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有恨也有怨,但她并 没有就此沉沦,果断离开,并从自己的惨痛经 历中得出了一个教训。什么教训?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告诫其他女子千万不要在恋爱中迷失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重点课文梳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重点课文梳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模块内容梳理《氓》【作品档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对其进行整理、校对。

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尊称《诗经》。

《诗经》的体例按照音乐性质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即各地的民间诗歌,共160篇,是《诗经》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的历史或歌功颂德的。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背景链接】《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不过这个时期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

她们生活的幸福与否完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知识园地】1.《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直述法),一般多见于《颂》和《大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指“托物拟况”,是打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风·相鼠》《魏风·硕鼠》用可恶的老鼠譬喻贪婪的统治者。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指“托物起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也可以说是先言他物,再兴起联想(联想法),如《周南·桃夭》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联想到新娘出嫁时的美貌有如桃花盛放。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四言诗四言诗是指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必背篇目.doc

氓氓之蚩蚩, o匪来贸丝, o送子涉淇,匪我愆期, -o将子无怒, O乘彼览垣, o 不见复关, o既见复关尔卜尔筮,o以尔车来,O桑之未落, _______________ 。

于嗟鸠兮! --------------- 。

于嗟女兮!士之耽兮,o女之耽兮, O桑之落矣, o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女也不爽, o士也罔极,O二岁为妇, o夙兴夜寐,□言既遂矣,兄弟不知, O静言思之’-O及尔偕老, o 淇则有岸, o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o反是不思,!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摄提贞于孟阪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皇览揆余初度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余曰正则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扈江离与辟芷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汨余若将不及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朝搴毗之木兰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抚壮而弃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_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万里悲秋常作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艰难苦恨繁霜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琵琶行(并序)》1.填一句(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一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填两句(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4)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6)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7)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8)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9)“,”是《琵琶行(并序)》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0)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自己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奏,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

《氓》1.填一句(1)《诗经·氓》中“”短短数字,便刻画出氓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形象。

2.填两句(2)《诗经·氓》中用动物作比,写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3)《诗经·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诗经·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7)《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8)《诗经·氓》中,“,”。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件 (共38张)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件 (共38张)

二、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 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 政治活动。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 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他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 极投入保卫共和国的斗争。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
伽西莫多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奇丑无比,又聋又独眼,又驼背又跛足。他表情 笨拙,反应迟钝,对副主教克洛德感恩戴德,唯命是从。受副主教唆使,他劫持爱 斯梅拉达未成功因而遭鞭刑,他寄希望于副主教,盼望副主教能解救他,副主教却 当作没事一样悄悄走开,围观群众侮辱他,诅咒他……当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干 裂的唇边时,他被感化,流下了泪水。最终他为保护爱斯梅拉达献出了生命,他是 一个外表丑但心灵美的典型。
学习目标
(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 眼泪的丰富内涵; (2)能够解读人性内涵,体悟博爱情怀; (3)赏析对比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和主题的手 法。
一、课前检查
笞刑(chī) 菲薄(fěi) 磨房(mò) 蜷缩(quán) 牛虻(méng) 挣脱(zhèng) 创伤(chuāng) 憎恨(zēng) 恫吓(dòng hè) 迸出(bèng)
文中多次写到众人的笑与嘲弄,这样 写有何作用?
(1)内容:写出了众人的麻木与无情,表现了社 会的黑暗与冷酷,深刻揭示了主题。 (2)结构:与下文爱斯梅拉达的笑形成对比,也 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美好。
问题1:围观群众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自私冷漠、麻木无知、没有怜悯心、可悲可恶…… 围观群众愚昧无知、无聊庸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在那 个黑暗的社会,人性善的一面被遮蔽,人性的劣根性暴露无疑。 这种无知和缺乏应有的善良甚至在童真无邪的孩子的心灵种下了 丑恶的种子。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2-3-1离骚(节选》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2-3-1离骚(节选》课件

诵读课文
“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 诗体。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对后来汉赋的形 成有重大影响。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 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 原的作品。
“离骚”释义
《 离
了国恶人理“崇。,探偏骚 骚
无的如修想美高诗最求重》 情腐仇身和政形中后未于的 的败的洁爱”象塑回来叙前
》 内
揭政斗行国、,造到,写一 容
露治争的感振反了现偏现部 简
和和精高情兴映抒实重实分 斥黑神尚,楚了情,于;追

责暗,节表国诗主结驰后忆
。势并操现的人人束骋两往
教学目标
⒈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⒊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⒋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屈原的文学成就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等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 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 一首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力对和了政实公全想部事《 作楚嫉诗治施的篇象分,离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代序:依次更替。
恐美人之迟暮; 惟:只。
美人:此指楚怀王。
迟暮:衰老。
太阳月亮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它们依次更替;只看到草 木也在凋零啊,(就)担心美人也会衰老。
6
抚:趁着。
不抚壮而弃秽兮,
秽:污秽的政治。形容词用
何不改乎此度也?
作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整理一、字音字形专题一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颛臾..()社稷.()粟.()米狗彘.()庠.()序孝悌.()繁芜.()丛杂诬蔑..()枷.()锁萎.()缩空.()..()诽谤头支票奢侈.()磐.()石蜕.()变后嗣.()猖獗..()虎兕.()赎.()罪菁.()华俨.()然沟壑.()一抔.()土湮.()没编纂.()肇.()炽.()热2、根据拼音,正确书写下列字词huò()起萧墙饿piǎo()huò()然开朗浅尝zhé()止hài ( )人听闻义愤填yīnɡ( ) chāngjué( ) 安之若sù( ) 心急如fén( ) 语yān( )不详怒涛排hè( ) jiā( )锁大放jué()词专题二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汗涔.涔()笞.()刑粗糙.()镂.()刻垂头耷.()脑蜷.()缩抽搐.()黝.()黑虫豸.()缄.()默咆哮..()跛.()脚脸颊.()噙.()泪瞎掰.()搭讪.()狂吠.()濒.()临推搡.()搪.()瓷2、根据拼音,正确书写下列字词白头xié()老cè( )隐之心tǎn tè( )不安hè( )枪实弹jiān( ) 口不语垂头dā( )脑quán( )缩jī()角引qíng()专题三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栈.()道猿猱.()巉.()岩湍.()急喧豗.()砯.()崖峥嵘..()崔嵬.()吮.()吸鬓.()角悯.()默恬.()静迁谪.()荻.()花萧瑟.()霓.()裳画舫.()篦.()子红绡.()呕哑嘲哳....()迷惘.()雕阑.()玉砌.()信笺.()凝噎.()谙.()熟2、根据拼音,正确书写下列字词命途多chuǎn()Zhàn()道dìmiǎn ()tuān ()急萧sà()桑zǐ()chán()岩bìn ()角毛骨sǒng()然绿rù()qiāng ()害喧huī()信jiān()专题四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桎梏..()陷阱.()机械.()萦.()绕绚.()拙劣.()褐.()色赡.()养蔓.()延阻梗.()不可估量.()远眺.()溃.()决软肋.()衙.()署空巢.()二、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孟轲,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向以长于譬喻和雄辩著称。

3.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5.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6.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7.唐诗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诗的表现范围。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诗歌风格“清新飘逸”。

他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高峰。

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

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0.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列的高峰。

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称道,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越中览古》,杜甫的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登高》《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

1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行、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本文选自《白氏长庆集》1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13.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扩为流行,被称为诗余,后改称词。

又称长短句。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还有秦观(北宋),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

14.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创新者,有《乐章集》。

15.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16.李煜,史称南唐后主。

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

后人将与其父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17.晏殊,字同叔,北宋词人。

有《珠玉词》18.《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19.屈原,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

《离骚》是《楚辞》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诗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

文体常识1.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

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2.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3.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三、默写1、夫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也。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危而不持,_____________ ,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盖均无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7、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季氏将伐颛臾》)8、填然鼓之,__________ ,___________ ,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 ,鱼鳖不可胜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 ,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_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___________ 。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寡人之于国也》)12、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17、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20、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2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 。

主人下马客在船,____________________ 。

22、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

2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珠小珠落玉盘。

2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27、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