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_杨秀涛

合集下载

一种多孔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多孔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多孔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丁兵,蔺青杨,张校刚,陈爽,胡奔
申请号:CN202011550559.3
申请日:20201224
公开号:CN112661137A
公开日:
202104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纳米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碳球及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可溶性金属盐的甲醇溶液和有机配体的甲醇溶液混合,发生配位键自组装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可溶性聚合物和甲醇混合后,依次进行气凝胶喷雾处理和碳化,得到多孔碳球;所述可溶性金属盐的甲醇溶液中的可溶性金属盐包括可溶性锌盐。

利用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孔碳球由空心一次颗粒组装而成二次颗粒,具有比表面积高、分级孔道结构和电导率高等优点,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所述制备方法可控性强,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解决了传统模板法中的模板剂难去除和一次颗粒形貌不可控的问题。

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路2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赵琪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碳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碳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碳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材料。

而碳纳米球作为一种新型的碳基材料,因其独特的磁性、光学性等性质,已逐渐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主要介绍碳纳米球的制备以及其应用。

一、碳纳米球的制备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气相化学反应来制备碳纳米球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常用的碳源为甲烷、乙烯等烷烃类物质,而作为催化剂的金属可以选择铁、镉、钴等。

通过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反应,可以在催化剂表面上沉淀出碳纳米球。

2.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磁控溅射等物理方法来制备碳纳米球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需要使用粉末石墨等材料作为碳源,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石墨粉末进行加热,然后等待它缓慢地通过装置中的一系列反应室。

在反应过程中,氢气会与石墨中的碳原子发生反应,生成碳纳米球。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液体系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碳纳米球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需要将硅、钨、钒等材料中的金属离子与有机物质进行反应,生成金属有机络合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这些络合物会裂解并形成碳纳米球。

4.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通过反应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碳纳米球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需要将硫酸铵、葡萄糖等物质溶解在水溶液中,然后通过加热来形成碳纳米球。

以上方法只是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之一,且各个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也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确定最适合使用的制备方法。

二、碳纳米球的应用碳纳米球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磁性材料领域、光学材料领域、电池材料领域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碳纳米球在这三个领域中的应用。

1. 磁性材料领域碳纳米球具有独特的磁性,可以作为磁性材料的制备原料。

在此领域中,可以利用碳纳米球来制备超级磁性材料、纳米催化剂等。

多级孔碳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多级孔碳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多级孔碳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高腾珈;杨扬;许建雄;李娜【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2(53)12【摘要】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聚电解质聚丙烯酸(PA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形成的复合物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蔗糖为碳前驱体,通过“动态模板”方法制备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碳纳米棒材料(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nanorods,HPCNs)。

在此基础上,利用氢氧化钾(KOH)对HPCNs进行活化,最终得到活化的多级孔碳纳米棒(activated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nanorods,AHPCNs)。

将得到的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经活化的碳纳米棒电化学性能有显著提高。

在1 A/g 的电流密度下,AHPCNs电极的比电容为356 F/g,而未活化的HPCNs电极的比电容仅为165.7 F/g。

将AHPCNs电极组装成AHPCNs//AHPCNs对称型超级电容器,该超级电容器在250 W/kg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达到20.76 W·h/kg,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其电容保持率为87.54%,充分显示良好的储能性质和循环稳定性。

【总页数】12页(P4666-4677)【作者】高腾珈;杨扬;许建雄;李娜【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53【相关文献】1.介孔四氧化三锰纳米棒的快速低成本制备与电化学性能2.三维有序大孔Fe2SiO4/SiO2@C锂离子电池负极纳米玻璃陶瓷-碳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3.海带基微孔/介孔复合多级孔纳米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4.以碳布为基底制备NaV6O15纳米棒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5.天然生物前驱体制备微孔/介孔复合多级孔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纳米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纳米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纳米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纳米碳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一种纳米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展开阐述。

首先,这种纳米碳球是由碳酸钠和葡萄糖两种物质作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将碳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碱液;
第二步,将葡萄糖加入碱液中,并在搅拌的状态下加热,使其进行糖化反应,生成有机颗粒;
第三步,将有机颗粒分散在水相中,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pH值,进行还原反应,并加入氮气气氛,使有机颗粒转化为纳米碳球;
第四步,将得到的纳米碳球经过洗涤、过滤、干燥等步骤处理,最终制备成指定的形态和尺寸的纳米碳球。

以上这些步骤,是制备这种纳米碳球的主要流程。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精确控制,如反应时间、温度、pH值等,以保证制备出的纳米碳球具有合适的尺寸和形态。

另外,这种纳米碳球在应用方面也有着很广泛的前景。

比如,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纳米碳球可以应用于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催化剂等领域。

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这些领域中具有很好的性能。

总之,这种“一种纳米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

通过精确的制备方法和合适的应用,它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多孔碳球的可控制备、改性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范文

《多孔碳球的可控制备、改性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范文

《多孔碳球的可控制备、改性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新兴能源储存与利用技术的飞速发展,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类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能力的储能器件,其应用前景广阔。

多孔碳球因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本文旨在研究多孔碳球的可控制备、改性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性能。

二、多孔碳球的可控制备1. 制备方法多孔碳球的制备主要采用模板法、活化法及溶胶-凝胶法等。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整前驱体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实现对多孔碳球的可控制备。

2. 制备过程首先,将一定浓度的前驱体溶液在特定温度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形成凝胶状物质。

然后,通过干燥、碳化等步骤,得到多孔碳球。

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实现对碳球孔径、孔容等结构的调控。

三、多孔碳球的改性研究1. 改性方法为提高多孔碳球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性能,本文采用化学掺杂法对多孔碳球进行改性。

通过将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元素(如氮、硫等)引入碳球结构中,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2. 改性过程及效果改性过程中,将掺杂元素的前驱体与多孔碳球进行化学反应,使掺杂元素成功掺入碳球结构中。

经过改性后,多孔碳球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出更高的比电容、更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

四、多孔碳球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性能研究1. 电化学性能测试为评估多孔碳球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性能,本文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包括循环伏安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及交流阻抗测试等。

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多孔碳球具有较高的比电容、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较低的内阻。

2. 实际应用性能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将改性后的多孔碳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组装成超级电容器。

通过对比不同电极材料的电容器性能,发现改性后的多孔碳球在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五、结论本文研究了多孔碳球的可控制备、改性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性能。

0维多孔碳球 -回复

0维多孔碳球 -回复

0维多孔碳球-回复标题:探索0维多孔碳球的科学奥秘一、引言在材料科学领域,0维多孔碳球作为一种新型的碳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0维多孔碳球的制备方法、特性、应用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0维多孔碳球的制备方法0维多孔碳球的制备主要包括模板法、溶剂热法、电化学法等。

1. 模板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模板材料(如二氧化硅微球、聚合物微球等),在其表面沉积碳源,然后通过热处理或化学蚀刻去除模板,得到内部具有孔隙的碳球。

2. 溶剂热法:这种方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溶剂环境中,通过碳源的热解或聚合反应形成碳球。

此方法可以控制碳球的尺寸和孔径分布。

3. 电化学法:该方法是在电解液中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碳球。

通过调整电解条件,可以调控碳球的尺寸和孔隙结构。

三、0维多孔碳球的特性0维多孔碳球的主要特性包括高比表面积、优良的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丰富的表面功能化可能性。

1. 高比表面积:由于其独特的多孔结构,0维多孔碳球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在吸附、催化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2. 优良的电导率:作为碳基材料,0维多孔碳球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适合用于能源存储和转换设备。

3.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碳材料以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闻名,0维多孔碳球也不例外。

它在酸、碱、高温等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4. 丰富的表面功能化可能性:0维多孔碳球的表面可以通过各种化学改性方法进行功能化,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四、0维多孔碳球的应用由于其独特的性质,0维多孔碳球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能源存储:0维多孔碳球因其高比表面积和优良的电导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设备中。

2. 催化剂载体:其丰富的表面功能化可能性和高比表面积使其成为理想的催化剂载体,可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

3. 环境保护:0维多孔碳球的强吸附能力使其在废水处理、气体吸附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多孔ni碳微球

多孔ni碳微球

多孔ni碳微球
多孔Ni碳微球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新型材料。

它由镍纳米颗粒和碳基材料组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结构,可应用于催化剂、电化学储能材料、气体分离等领域。

多孔Ni碳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模板法。

首先,选择一种具有孔隙结构的模板材料,如聚苯乙烯微球。

然后,将模板材料与镍盐溶液混合,通过化学还原或电化学方法,在模板表面沉积镍纳米颗粒。

最后,通过热解或化学腐蚀,将模板材料去除,得到多孔Ni碳微球。

多孔Ni碳微球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结构的优势,使其在催化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多孔Ni碳微球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增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同时,多孔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反应表面积,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电化学储能材料领域,多孔Ni碳微球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它的多孔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储能空间,增加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化学性能。

此外,多孔Ni碳微球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导电通道,提高电子传输速率,进一步增强储能性能。

除了催化剂和电化学储能材料,多孔Ni碳微球还可以应用于气体分离领域。

由于其多孔性结构具有不同的孔径和孔隙大小,可以根据
不同气体的分子尺寸和相互作用力选择合适的孔径和孔隙大小,实现对特定气体的高效分离。

多孔Ni碳微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结构的特点,可应用于催化剂、电化学储能材料、气体分离等领域。

随着制备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材料性能的优化,多孔Ni碳微球将有望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多孔炭的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

多孔炭的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

多孔炭的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
赵家昌;徐菁利;陈思浩;解晶莹
【期刊名称】《电池》
【年(卷),期】2008(038)001
【摘要】研究了化学活化法制备的多孔炭的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浸溃比下可以制得中孔炭材料.在500 ℃下活化的活性炭循环性能比较差,但经900℃高温处理后,循环性能得到改善.提出并证实了"分组线性拟合法"在求多孔炭的有效比表面积及表面积比电容上的合理性.多孔炭在1 mol/L Et4NBF4/PC 电解液中形成双电层的有效最小孔径为2.0 nm.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赵家昌;徐菁利;陈思浩;解晶莹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1620;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11所,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531
【相关文献】
1.含中孔和微孔的多孔炭的孔结构表征 [J], 浦群;杨杰;吴启强;包永忠
2.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三维层次孔结构多孔炭的合成 [J], 金双玲;邓洪贵;詹亮;乔文明;凌立成
3.热处理温度对沥青基硼氮共掺杂多孔炭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周颖;王道龙;肖南;侯雨辰;邱介山
4.多孔炭电极的结构特性与其电化学性能 [J], 郭春雨;易炜;韩宇;付亚娟;刘兴江
5.基于"蛋盒"结构高电化学性能分级多孔炭的制备 [J], 李诗杰;张明阳;高岩;李辉;王茜;张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报Acta Phys.Sin.Vol.66,No.4(2017)048101多孔碳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杨秀涛梁忠冠袁雨佳阳军亮夏辉†(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长沙410083)(2016年10月11日收到;2016年10月31日收到修改稿)以三嵌段共聚物F108为软模板,通过水热法合成酚醛树脂球并在氮气氛围下碳化、KOH 活化处理,最终得到多孔碳纳米球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分析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20nm,球形度高,比表面积达到1403m 2/g,孔径分布广.通过X 射线衍射研究样品的结晶度,序度提高明,10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关键词:PACS:1引上的电池,长、能影响较大[纳米管[5,6]球[12−14].物为模板,活化,得到活P123(PEO 20-.为软模板,利用水(porous .通过扫描电子X 射线,研究孔隙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673214)资助的课题.†通信作者.E-mail:xhui73@©2017中国物理学会Chinese Physical Society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2 10:56:13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958.O4.20170112.1056.016.html结晶度和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合PCNS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PCNS 样品的理化特性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实验部分2.1多孔碳纳米球的合成首先,称取1.96g 三嵌段共聚物F108溶解于30mL 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澄清溶液A.然后称1.2g 的苯酚并量取4.2mL 质量分数为37%的甲醛溶液溶解于30mL 的0.1M(mol/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min 体系中加入到溶液B.取物质烘干.氛下以700◦物PCNS 为中性,900◦C 时,2.2600i)TWIX)比表面积S 孔面积(S 计算.品的孔径分布.用X 射线衍射仪(XRD,SIEMENS D500)在电压为40kV 、电流为100mA,Cu 靶、K α射线(λ=0.15056nm)、石墨单色滤波器以及衍射角为10◦—70◦的条件下以2◦/s 的速度对样品扫描.用红外光谱仪(FTIR,Niclet 380)对样品在波数500cm −1—4500cm −1范围内进行扫描,根据得到的吸收光谱图分析样品的表面元素及官能团组成.2.3电化学特性测试采用辰华CHI660E 电化学工作站在三电极体系进行电化学特性的测试.测试体系的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采用铂片电极和Hg/HgO 电极,而工作电极的制备采用(1×1)cm 2泡沫镍为基底,将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球样品作为活性物-质和乙炔黑,用乙醇作为溶剂,60wt%聚四氟乙烯(PTFE)混合,调成浆状,,于10MPa 压(cyclic (galvano-GC)和电化学阻spectroscopy,5,10,20,50,100V 的电压区间进行·m ),(1)(A),放电时间(g).电化学kHz,微扰为,1(b)分别是PCNS 1(c)和图1(d)是照片,图1(e)和TEM 照片,每TEM 照片,KOH 处理后其粒径大小没有明显的改变.从选区电子衍射图可知,样品在⟨002⟩和⟨100⟩晶面处具有衍射特征峰.由超高放大倍数TEM 照片,可以看出样品PCNS700和PCN900的微晶有序度要高于PCNS 的有序度.(b)(d)图1(24◦C,Fig.1.(e)900对样品个图谱中的,和43◦,征峰,度L c 其中,d 002d 002=λ2sin θ,L a =1.84λB cos θ,L c =0.89λB cos θ,(2)其中λ￿K α射线波长,B 是衍射峰半峰宽,θ是衍射角,得到L a 和L c 的值后可以计算石墨微晶的有效1/3,(3)可以看出,PCNS,002值呈下降趋势,样品比较L 还是很小,于样品有序度的增大.样品PCNS700比PCNS900具有更大的有序区域,这说明样品有序度的增大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表1晶格特性参数Table ttice properties from XRD measurements.Sample 2θ(◦)d 002/nm L a /nm L c /nm L (nm)PCNS 21.60.411 4.25 1.49 2.76PCNS70024.40.3648.67 1.13 4.05PCNS90024.70.3605.921.463.42I n t e n s i t y /c S s -1Fig.3.2结果.对压力处有明显的滞后环,这表明样品具有微孔和介孔分级多孔结构.图3(b)为孔径分布图,表明了样品中存在分级多孔结构.微孔和介孔来源于树脂骨架的热解及F108热分解的共同作用以及KOH 的后处理作用,而大于20nm 的孔来源于纳米球堆积粒子间的间,,.PCNS70010088190.6490.4240.225PCNS90014036570.9350.3510.576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Wavenumbers/cm -1图4(网刊彩色)多孔碳纳米球的红外光谱图Fig.4.得更多,900◦C,行FTIR 看出,样品碳碳双键(C (C—O),PCNS700C =C 3.3以及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相比于循环伏安曲线包围的几何面积明显增大,这表明多孔碳纳米球的比电容在活化后有显著的提升.在低电压处PCNS700相较于PCNS900存在更大的氧化还原峰,这说明PCNS700提供赝电容的电极材料表面官能团的含量比PCNS900大,这个结论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结果是一致的.由于一部分表面官能团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会损耗掉,可以推测尽管PCNS700比电容比PCNS900大,但是其循环性不如后者.电极的比电容由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得到,结果如图5(b)所示.图5(b)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是以0.2A/g 的电流密度对工作电极片进行充放电得到的结果.将图5(b)测试的数据代入(1)式计算得到PCNS PCNS700F/g 和132F/g.,这,的比表面积增5(c)为随电流密度的增大,电极材料A/g 高的电流密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10000次循保留率为96.59%;F/g,经过10000F/g,保留率约为102.5F/g,经过100F/g,保留率约为97.5%.这个结果证实了循环伏安测试得出的推断,即PCNS700的循环性不如PCNS900.可见,电荷储存的方式以双电层为主,基本上没有氧化还原赝电容的电极材料有着优良的循环性.图5(e)是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的结果,经过模拟,EIS 的等效电路图如图5(e)中的插图所示,曲线与实轴的交点的数值代表电极片的总电阻R e ,它是电解液电阻、活性物质和集流体间的接触电阻和活性物质本身的电阻的总和.R e 值越小,相应的电极的导电性越好.PCNS,PCNS700和PCNS900相应的电极片的R e 分别是0.869,0.753,0.936Ω,经过10000次循环后,R e 变化不大,值分别为0.869,0.756,0.932Ω.PCNS700的R e 值远小于PCNS900的R e ,这与样品的石墨微晶的有效维度的增大是相关的,即样品的石墨微晶的有效维度的增大会有效提高其导电性.C u r r e n t /A S g -1S p e c i f i c c a p a c i t a n c e /F S g -1图5A/g Fig.curves at 0.2A/g;(c)rate performances;(d)cycling stability at 10A/g;(e)EIS (solid geometry,before cycling;hollow geometry,after 10000st cycling).4结论本文以酚醛树脂为炭源,三段嵌合物F108为软模板,利用水热法合成纳米酚醛树脂球,通过在氮气氛围下的碳化、KOH 活化处理,得到最终的多孔纳米碳球(PCNS).SEM 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球粒径大约为120nm,球形度高并且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广.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的活化温度获得不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多孔碳纳米球.分析表明活化温度对多孔纳米碳球的孔径分布影响较大,PCNS700为1008m 2·1403m 2·g −1能,146.75F/g 高于性(20A/g (经过10000可见,用参考文献[1]Faraji S,823[2]Yu Z N,Tetard L,Zhai L,Thomas J 2015Energy Env-iron.Sci.8702[3]Wen Z H,Li J H 2009J.Mater.Chem.198707[4]Candelaria S L,Shao Y Y,Zhou W,Li X L,Xiao J,Zhang J G,Wang Y,Liu J,Li J H,Cao G Z 2012Nano Energy 1195[5]Wang Q,Wen Z H,Li J H 2006Adv.Funct.Mater.162141[6]Li Z W 2014Acta Phys.Sin.63106101(in Chinese)[李振武2014物理学报63106101][7]Xia J L,Chen F,Li J H,Tao N J 2009Nature Nanotech.4505[8]Yu H W,He J J,Sun L,Tanaka S,Fugetsu B 2013Carbon 5194[9]Cao H Y,Bi H C,Xie X,Su S,Sun L T 2016Acta Phys.,毕恒昌,谢骁,苏W 2016Acta Phys.,侯硕,张娟,张伟N,Presser V 2016J.C 2011J.Sol-Gel.Sci.Lou C Y,Zhang P M,73Shang T,Song H G,Yue Z F,Dillon S J,624187Li F Y,Che R C,DengInt.Edit.497987T,Liang Q H,HuangElectrochim.Acta 18226756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rouscarbon nanosphere∗Yang Xiu-Tao Liang Zhong-Guan Yuan Yu-Jia Yang Jun-Liang Xia Hui†(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Received11October2016;revised manuscript received31October2016)Abstractand electro-chemical Among all syn-thesis agent F108(PEO132)and P123(PEO20-PPO70-PEO20volume ratio,properties.In this KOH activation, of phenolic as a carbon source and block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FTIR, etc.The 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1403m2/g and also wide pore siz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chemistry.The activationfrom519m2·900◦Cthe samePCNS900the deepertheordering,processing and high temperature Using PCNS samples as activated PCNS samples affect the capacitance than PCNS due to stacking.However, PCNS700number of surface functional has a huge influence on the orderings in graphitic layer stacking shows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s well as superior 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97.5%capacitance*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51673214).†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xhui73@retention over10000cycles).In summary,PCNS obtain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through using block copolymer F108as soft template shows the speci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make it an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of supercapacitor and also havea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more structural orderings in graphitic layer stack-ing,appropriate numbers of mesopores and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the electrode material of supercapacitor exhibits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Keywords:porous carbon nanosphere,supercapacitor,physicochemical property,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PACS:81.05.U–,82.45.Yz,82.47.Uv DOI:10.7498/aps.66.048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