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考点50个
二轮复习——魏晋南北朝
二轮复习——魏晋南北朝、隋唐考点一:魏晋政治1,发展概况:政权更替频繁,国家大分裂。
局部统一,出现民族融合,北方各族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形成。
2,魏晋政治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过渡时期。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士族门阀兴起。
考点二:魏晋经济1,发展概况: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魏均田制的实行。
最早农书《齐民要术》白瓷出现和灌钢法。
草市开始出现。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稳定,人口南迁。
南方潜力巨大,耕作技术进步。
南方统治者重视保境安民。
考点三:魏晋思想文化1,发展概况:佛道盛行,三教合一的趋势。
士人群体的发展。
书法进入到自觉阶段;绘画顾恺之。
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
2,魏晋思想文化繁盛的原因:民族融合,外来文化传入。
政局动荡,避世心态的产生。
社会动乱,宗教传播。
士人群体的推动。
魏晋时期国家分裂割据的原因: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以及南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激化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分裂。
汉族统治者腐朽,缺乏完成统一决心。
考点四:隋唐政治制度1,发展概况:三省六部制的发展与完善。
科举制的发展与不断完善。
唐代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节度使)门下省负责对宰相和皇帝的谏议和封驳。
2,科举制在中国出现并发展的原因:选官权收中央,加强集权,扩大统治基础。
士族衰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
经济发展,庶族地主实力强大。
考点二:隋唐经济1,发展概况:农业技术进步,曲辕犁发明。
均田制,租庸调制。
后期实行两税法。
白瓷成熟。
官营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
大运河修通,沟通南北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开元通宝、柜坊、飞钱。
路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对外贸易兴盛。
2,发展原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大运河修通。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发展。
考点三:隋唐思想文化科技1,发展概况:道教、佛教发展,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归纳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归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220年至589年的时间段。
在这段历史时期,经历了魏、蜀、吴三国的战争,晋朝的兴亡,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的终结与东晋的建立及南北朝的开始有关。
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兴亡。
2. 晋朝:晋朝的兴起和衰落。
3. 南北朝的分裂: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事件。
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点1. 文学: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晋书》等。
2. 士人风采:文人墨客的活动和成就。
3. 佛教传入: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4. 初唐文风的萌芽:初唐文风的一些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可见端倪。
四、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1.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麦、豆、麻、薯等作物的种植。
2. 手工业:纺、织、染、陶、瓷等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3. 商业:南北朝时期商业繁荣,与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密切。
五、魏晋南北朝的对外关系1. 与匈奴的战争:北朝经历了多次与匈奴的战争。
2. 与西域的交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贸易往来。
六、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教育1. 科技: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如水力机械和农业工具的发展等。
2. 教育:士族子弟重视教育,私学的发展。
七、魏晋南北朝的宗教与思想1.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佛教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信仰。
2. 道教思想的传播:道教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传播和影响。
总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220年至589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中,发生了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晋朝的建立和衰落,以及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社会经济、对外关系、科技与教育、宗教和思想等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既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为后世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一:考点指南1、科学技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世风云对科技文化的发展有阻滞作用,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也蕴涵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家,此时期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成就裴然。
2、宗教和佛学:道教的发展,佛教的盛行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范缜的《神灭论》。
此时期的思想发展,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3、文学和艺术:建安文学及其代表作品,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王羲之等书法家,绘画艺术与石窟艺术。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二:重点难点精析1、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1)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2)民族大融合;(3)前代秦汉文化的基础;(4)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5)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南北朝佛教的盛行: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
(1)佛教盛行的原因: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的盛行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土壤,苦难中的民众容易接受宗教,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第二:佛教本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用来世的幸福来麻醉痛苦中无以聊生的广大劳动人民,使人民容易受到宗教的欺骗和麻痹。
第三: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稳定人民情绪,一些政权的统治者提倡支持佛教的传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为佛教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佛教兴盛的表现:第一: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人数众多。
第二: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第三:佛教寺院在政治上势力很大,而寺院经济又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总结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总结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从西晋灭亡到隋朝建立之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篇1. 三国分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魏国为曹魏,蜀国为刘备所建的蜀汉,吴国为孙权所建的吴国。
三国相互争夺领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
2. 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匈奴、羯族、氐族、羌族和鲜卑族,他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入侵中国北方,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3. 建立统一政权:南朝刘宋和北朝北魏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二、经济篇1. 农业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从封建制向地主农民经营过渡,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社会出现大量游民。
2.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商品交换活跃,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3. 瓷器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著名的汝窑、钧窑、定窑等窑口相继兴起,瓷器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三、文化篇1. 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羲之等。
2. 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兴起并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重要宗教信仰。
3. 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哲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技篇1. 医学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得到了较大发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被广泛传播。
2. 数学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发展迅速,出现了重要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等。
3. 发明创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等。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发展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涵盖了魏、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多个王朝。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为你介绍魏晋南北朝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变革1. 魏晋时期政治体制:魏晋时期采用了分封制和官僚制相结合的政治体制,分封制是指皇帝授予诸侯王以封地,以维护统一的政权;官僚制则是指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实行官员选拔制度,以确保政府的运行。
2. 社会经济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繁荣。
特别是在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中心,丝绸、茶叶、陶瓷等商品的生产和贸易非常兴盛。
二、文学艺术1. 魏晋文学: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代表性的作品有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这些作品多以描述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为主题,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豪放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2. 南朝文学:南朝时期文学表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特点,以乐府诗和绘画为代表,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陆机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湖光山色为主题,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思想和宗教1. 道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道家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王弼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对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对后来的道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思想与道家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的佛教石窟和寺庙,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四、科学技术1. 数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数学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成就,如晋朝的祖冲之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对后来的数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复习)
5世纪,鲜卑拓跋部建立的 世纪,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思考:少数民族怎样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 思考:少数民族怎样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 孝文帝(拓拔宏),进行改革,废除鲜卑族的旧 孝文帝(拓拔宏),进行改革, ),进行改革 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民族融合的典型: 民族融合的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济重心南移
原 因 和 条 件 成 就 影 响
原 因 和 条 件 成 就 影 响
(1)北方的长期战乱,迫使大量的北方 北方的长期战乱, 北方的长期战乱 人南迁 。 (2)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先进的生产技术, 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3)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 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 社会环境 。
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在 荡平袁绍,拥有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之后, 荡平袁绍,拥有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之后,即将兵锋 转向南方,企图一鼓作气,攻占长江流域, 转向南方,企图一鼓作气,攻占长江流域,进而统 一全国,208年曹操大军南下 年曹操大军南下…… 一全国,208年曹操大军南下 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 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 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完成统一北方 无力南下,完成统一北方 曹操惨败 无力南下 孙权——在江东的政权更加稳固 在江东的政权更加稳固 孙权 刘备——占据荆州一部分,后又取得益州 占据荆州一部分, 刘备 占据荆州一部分
胡床、方凳、 胡床、方凳、 圆凳成为汉 族喜爱的家 具
6、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杰出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治家、改革家) 政治家、改革家)
高一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高一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灭亡以及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的兴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历史中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知识点。
一、时期背景1. 东汉末年动荡:东汉末年社会经济危机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
加上外患和政治腐败,东汉王朝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2. 群雄割据: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成为常态,形成了一片割据混乱的局面。
著名的军阀有曹操、刘备、孙权等,他们相互争斗,割据一方。
3. 三国鼎立: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国;孙权建立吴国。
三国互相对峙,鼎立于中国大陆。
4. 魏晋南北朝的兴起:曹魏灭亡蜀国,曹魏后继有西晋,而吴国也在后来被孙吴所灭。
此后,中国历史上进入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1. 西晋的兴起:西晋是东汉时期陇西人族出身的司马氏建立的王朝,其初期统治较为稳定。
西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最终司马炎统一了北方。
2. 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期,羌、匈奴、鲜卑、氐、羯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国家,统治中原地区。
3. 东晋的建立:东晋是西晋王室的后裔司马睿所建立的王朝。
东晋时期,南方地区社会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繁荣,是当时中国的重要政治中心。
4.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等南朝王朝的更迭,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三、社会文化特点1. 佛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传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十分繁荣。
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曹操、曹丕、陶渊明、谢安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3. 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趋势加剧,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时期。
四、历史地理演变1. 边界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边界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中国版图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演变。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4、孝文帝改革复习建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孝文帝改革方面,主要从民族融合的角度,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分析改革的影响。
同时注意思想方面的三教合流,这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三国两晋朝北朝(220~581年)时代特征国家的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政治国家长期处于①局面,朝代更替频繁;北魏②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革经济③、④等先进生产方式继续向边疆地区推广;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文化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出现⑤的局面参考答案:1、①分裂,②孝文帝,③铁犁,④牛耕,⑤三教并立考点聚焦考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一)总体局面——国家长期分裂,朝代更替频繁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
图示如下:(二)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因此他们往往不注重才能。
而才能出众但出身低微的人则很难出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种制度已无法继续。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趋势。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北魏政权文化落后,制度草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为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北魏孝文帝先后进行改革。
2.内容(1)概况前期——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俸禄制。
转折点——迁都洛阳。
后期——汉化政策(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2)四项新制①俸禄制(整顿吏治)背景:官吏无俸禄,任意搜刮,吏治黑暗,加深矛盾。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严厉惩治贪污。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五分钟学常识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五分钟学常识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五分钟学常识定期更新公共基础知识各种内容,请关注哦~~~三国两晋南北朝一、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之后,曹操陆续统北方。
2赤壁之战,使得三国鼎立格局初步形成。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此后刘备建蜀汉、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二、西晋公元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南北。
公元316年,匈奴与其他民族联合攻陷洛阳,西晋灭亡。
三、东晋公元317年,司욕睿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建立东晋。
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公元420年,掌握实权的东晋大将刘裕废帝自立,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四、南北朝1东晋灭亡之后南方政权更迭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史称南朝。
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南北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农学北朝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地理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
3书法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书圣"《兰亭序》。
4文学陶渊明。
真题演练1(单选)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著名战役是()。
C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牧野之战2(单选)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
C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明清时期3(单选)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如曹操孙权等。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
C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八王之战收集整理资料不易,喜欢的给个赞,十分感谢每天不断整理更新各种学习资料,有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请关注我哦~~~。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魏晋南北朝(220—589)魏晋时期国家分裂少数民族内迁一. 北魏的崛起⑴族源:①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②汉魏以来游牧于山西、内蒙;③315年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次年称帝。
⑶统一北方: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多年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2.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3.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4.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激化社会矛盾5.孝文帝自身的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以及冯太后支持6.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目的:缓和尖锐的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核心措施) 北1)前提:由于战乱土地荒芜,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2)主观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不得买卖。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租调制)。
4)土地性质: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前提下实行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实质)5)作用①对农民:农民得到土地②对国家:抑制了土地兼并,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稳定 ③对北方经济: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④对后世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民族融和封建化;使农民与土地结合,重建黄河流域的小农经济,使北魏的经济基础由游牧完全转变为农耕,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2、废除宗主都护制,改行三长制1)原因:A 、宗主督护制下宗主成为割据势力,宗主隐冒户籍,逃避赋税,地方与中央矛盾的激化了B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郡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4)影响: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隐瞒户籍状况改变②建立了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③户口增加,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高二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梳理
高二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梳理【高二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梳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相对萧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
它包括了三个时期:魏晋时期(220年-420年),南朝时期(420年-589年)以及北朝时期(386年-581年)。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魏晋时期(220年-420年)1. 曹魏时期魏国是由曹操建立的,它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曹魏时期。
曹魏时期的重要事件有:- 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魏国。
- 曹操死后,由其子曹丕继位,建立魏氏政权。
- 曹魏时期的文学出现了“文学复兴”,代表作品为《洛神赋》。
2.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并立,这一时期被称为三国时期。
其重要事件有:- 诸葛亮出任蜀汉丞相,实行“诸葛亮治国”。
- 刘备夺取汉室皇位,建立蜀汉政权。
-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3. 晋朝时期曹魏灭亡后,晋朝兴起,晋朝时期的重要事件有:- 司马炎统一北方,建立晋朝。
- 晋灭吴,统一南北,结束了三国时期。
- 晋代文学成就较高,代表作品有《论语》。
二、南朝时期(420年-589年)1. 南朝刘宋时期刘宋是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其重要事件有:- 宋孝武帝刘裕称帝,建立刘宋政权。
- 南朝文学以山水田园题材为主,代表作品有《陶渊明集》。
- 南朝刘宋在东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南朝势力更迭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主要有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梁朝发展较为昌盛,陈朝为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三、北朝时期(386年-581年)1. 北朝的分裂北朝时期是南北朝分裂的阶段,主要分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
其中北魏为北朝时期最长的朝代,其重要事件有:- 北魏末年佛教得到广泛传播。
-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洛阳教”,加强农业生产。
2. 北朝文化特点北朝时期文学艺术风格多样,主要有壁画、佛教雕塑、雕漆等艺术形式。
总结:高二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理解。
高三历史微专题-- 魏晋南北朝-核心考点专题复习精讲(中国古代史部分)
2、南北朝民歌
⑴、南方民歌:
①特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 ②代表:如《采桑度》等。 ⑵、北方民歌:
①特点:慷慨激昂,有恋歌,也有牧歌、 战歌。 ②代表: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
⑴、东汉末: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著名书法家。
⑵、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
南北朝后期的形势图
陈
齐 隋
契丹
周
突厥
二、民族大融合
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
• 民族:指人们在
一定的历史发展 阶段形成的有共 同语言、共同地 域、共同经济生 活、共同的民族 文化特点和共同 心理素质的稳定 的共同体。
•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 的自然融合,是民族 间经济、文化以及生 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 果。
著《水经注》
价值很高的综 合性地理著作
月球上以祖冲 之命名的环形
山
以祖冲之命 名的小行星
(三)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
1、道教的发展
⑴、道教兴起于东汉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生变化和发展
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 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他的著作 《抱朴子》中记载了不少化学知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 220——581年
①国家分裂,社会大动荡
特征: ②民族大融合
③江南经济迅速开发 ④科学技术发展突出
一、国家分裂、社会大动荡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
魏
十六国
北 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隋
蜀
北魏——北周:439——581
西晋
吴
266-316
东晋
317-420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总结历史这门学科,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要记住某些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选修1】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大兴安岭北段。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嘎仙洞一带是鲜卑拓跋部的发源地。
汉魏以来,鲜卑拓跋部避渐南迁。
过着游牧生活、公元315年鲜卑拓跋部建立代国,后为前秦所灭。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硅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
北魏建立以后,鲜卑人受汉族影响。
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改革的背景【选修1】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虽然各民族在一起生活,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鲜卓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改革。
(3)前期的改革措施【选修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继住时年仅5岁。
一切军国大政皆由他的祖母冯太后主持。
冯太后是汉人。
北魏早期的改革,虽以孝文帝名义进行。
但实际的决策者却是冯太后。
改革措施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均田制。
孝文帝改革首先从解决土地问题开始。
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自十六国以来。
由于连年战乱。
北方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这就为北魏政府推行均田制准备了条件。
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
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选修1】北魏政府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梳理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梳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魏、晋、南朝梁、陈、宋、齐、梁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和重大事件。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高三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1. 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魏晋时期的分裂:曹魏灭蜀后,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局面。
其中,曹魏为北方政权,晋为中原政权,南方则有吴、越等政权相继兴起。
3.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晋朝灭亡后,南方出现了一系列南朝政权,北方则有北魏等政权相继兴起,直到隋唐统一中国。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繁荣1. 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九品中正制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广泛应用,改革官吏选拔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文人墨客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曹操、诸葛亮、陶渊明、嵇康等,他们的作品为后世学习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3. 士族的兴盛:在魏晋南北朝,士族地位得到提高,士族家族结构开始形成,士族成员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的宗教与哲学思潮1. 佛教的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并融入当地文化,成为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2. 道教的兴起: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佛教一同成为中国古代宗教中的两大主流思潮。
3. 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佛教、道教逐渐兴盛,但儒家思想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并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魏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1. 农业生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改善,农田水利和耕作技术得到提高,农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商业贸易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如洛阳、长安等,与中亚、西亚的贸易逐渐扩大。
高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高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220年到589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三历史学习中需要了解的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一、政治变革1. 三分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个割据的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北方政权:魏国是北方政权的代表,曹魏建立后,形成了以中央集权统治北方的政治体系。
3. 南方政权:吴国是南方政权的代表,孙权建立后,采取分封制度,成为南方政权的主要形式。
4. 民族大迁徙: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匈奴族等少数民族大举南下,并先后建立了北魏、北董两个政权。
二、经济变革1. 农业生产: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 商品经济:商业经济得到繁荣,市场经济渐渐兴起,商品交换成为经济主要形式。
3. 文物经济:广陵、建业、洛阳等地的文物艺术品制作工艺日益精湛,成为经济增长点。
三、文化变革1. 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代表性的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等。
2. 佛教传入:南北朝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儒家复兴: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复兴和发展。
四、艺术成就1. 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代表性的作品有《五石图》、《女史箴图》等。
2. 雕刻艺术:南北朝时期,中国石雕艺术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品有北魏的狮子和佛像等。
3. 陶瓷艺术:南北朝时期,瓷器制作工艺逐渐完善,出现了以青绿釉和黑釉为主的陶瓷器。
五、科学技术1. 数学:南北朝时期,数学蓬勃发展,出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科学理论体系,如《晋书算经注》等著作。
2. 医药学: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得到了发展,如《孙思邈本草纲目》等成就。
3. 建筑工艺:南北朝时期,建筑工艺逐渐成熟,如洛阳白马寺的塔、洛阳龙门石窟等建筑。
高中历史两晋南北朝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两晋南北朝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两晋南北朝知识点总结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点火油泵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农业1、江南农业的开发表现: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此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
⑵、原因:①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社会相对安定;④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①新农具和新技术推广: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广泛应用;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
②兴修水利。
③开发了边疆:河西走廊和辽东的开发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业(1)、纺织业:①魏纺织业中心设NYP转子泵有专门织造机构;②蜀锦行销吴魏;③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2)、矿冶业:①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②魏晋时发明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③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气和石油。
(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
(4)、造纸:①技术进步,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②洛阳、长安、建业和扬州是造纸中心。
三、商业和对外贸易①北方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较慢;②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四、均田制⑴实施:485年,北魏统治者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⑵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
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③管理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④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考点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考点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考点指南】1、科学技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世风云对科技化的发展有阻滞作用,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也蕴涵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家,此时期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成就裴然。
2、宗教和佛学:道教的发展,佛教的盛行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范缜的《神灭论》。
此时期的思想发展,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3、学和艺术:建安学及其代表作品,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王羲之等书法家,绘画艺术与石窟艺术。
【重点和难点精析】1、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化发展的原因(1)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2)民族大融合;(3)前代秦汉化的基础;(4)外宗教化的传播;()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南北朝佛教的盛行: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化现象。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
(1)佛教盛行的原因: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无穷灾难,为佛教的盛行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土壤,苦难中的民众容易接受宗教,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第二:佛教本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用世的幸福麻醉痛苦中无以聊生的广大劳动人民,使人民容易受到宗教的欺骗和麻痹。
第三: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稳定人民情绪,一些政权的统治者提倡支持佛教的传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为佛教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
(2)佛教兴盛的表现:第一: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人数众多。
第二: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第三:佛教寺院在政治上势力很大,而寺院经济又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
(3)佛教的影响:第一:同佛教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佛教没有把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反而由于佛教的盛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三:出现了反佛的思想。
其中以范缜最为突出,其作品《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对人民进行欺骗的实质。
主题4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主题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考点】赤壁之战史实:东汉末年(208年),周瑜指挥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军队获得胜利。
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考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填写三国鼎立示意图(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局部统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考点】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5.【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1. 北民南迁,增加南方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耕作经验。
2.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表现农业:粟、麦、菽的种植在南方得到推广;商业城市:建康(南京)是南朝四个政权的都城。
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6.【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意义(1)时间:5世纪后期;人物:孝文帝(2)背景: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黄河流域出现了融合趋势。
(3)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性质: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5)改革内容(推行汉化政策)①政治上:整顿吏治,给官员发俸禄②经济上:发展农业,给予农民土地,收取赋税。
③迁都洛阳④禁胡服,穿汉服;学汉说话;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汉姓;(6)意义:推动了北魏社会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7.【考点】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199年,袁绍以大军攻许。
200年,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粮草,并大破袁军主力,官渡之战消灭了元军主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为并吞江南而与刘备、孙权进行的一次决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出兵南下。
欲统一全国。
孙权派周瑜率军三万,联合刘备在赤壁与曹军决战,周瑜用火攻,打败曹军。
战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据有江东,刘备占领荆州、益州,奠定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3.夷陵之战:三国初年蜀吴之问的一次战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乘关羽集中兵力在襄樊一线进攻曹军之际,派吕蒙袭杀关羽,夺回荆州。
222年,刘备企图重新夺回荆州,于是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用火攻大败蜀军。
此役将蜀的势力控制在长江三峡以西,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曹丕称帝后,采纳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
其体内容是通过品评,将士人分为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中去做官。
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西汉以来乡举里选的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士家制:三国曹魏推行的军事政策。
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
士家集中居住在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
士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
士家制度保证了曹魏时的兵源,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条件。
6.平定南中:三国初年蜀对后方南中叛乱的平定。
夷陵之战后,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
诸葛亮首先与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征伐南中,采取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悦诚服。
南中的评定,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7.高平陵事变:司马懿消灭曹魏宗室势力的军事政变。
魏明帝之后,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控制了军政大权。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父子手里。
8.占田制:西晋颁布的土地制度。
又称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把占田制和田税制结合在一起,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课田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是国家征收田租亩数,每亩纳粮八升。
晋武帝的占田侧是以西周的井田制为模式的,在当时的土地私有制下是行不通的,其限制兼并的用意也难以实现。
9.八王平乱:西晋皇族内部因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贾皇后为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
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进来,历时16年之久。
306年东海王另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得五胡乘虚而入。
10.五胡:魏晋之际内迁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总称。
汉魏之际,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被征服的西部,北部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亦有因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者。
其中主要有匈奴、羯、氏、羌、鲜卑五族,史称五胡。
对北方社会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贡献。
十六国时期,他们在北方先后建立过十余个政权。
11.永嘉南渡: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官民为避战乱而向江南地区大规模的移民,史称永嘉南渡。
永嘉是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
311年,匈奴兵破洛阳,俘虏怀帝,一引起地方动乱。
而当时南方社会较为安定,于是大量地主挟族人及部曲南逃。
东晋政府为安置侨民设置侨州侨郡。
永嘉南渡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开发。
12.祖逖北伐: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
永嘉七年(313年),祖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上,率军向今安徽、河南地区进发,得到各地人民支持,先后战败石勒、石虎军队,胜利进军至陈留、封丘一带。
时司马睿已称帝,恐祖逖势力强大,难以控制,派戴渊任总领北方六州诸军事,牵制祖逖,阻止北伐。
祖逖深感北伐无望,忧愤而死。
祖逖死后,原来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
13.桓温北伐:东晋桓温为收复北部失地而进行的北伐。
桓温于公元354年、356年、369年,先后三次进行北伐,总称为“桓温北伐”。
第一次北伐时率军四万,攻人关中、进至长安附近,后因受挫于苻雄,同时军粮不足,被迫撤军。
第二次北伐时,打败姚襄,收复洛阳,屡请穆帝还都,但为士族所阻,遂留兵镇守而还。
不久,洛旧复为前燕攻占。
第三次北伐时,先是连战连捷,后因军粮不济退军,途中为前燕击败。
14.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前秦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于383年由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
双方在淮河对峙。
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数十万大军溃散。
此战虽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东晋却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下来。
15.北府兵:东晋在招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
接受驻地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称为北府兵。
该军为当时精锐部队,士兵骁猛勇敢,屡战屡捷。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
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
16.元嘉之治:南朝宋文帝时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其时宋文帝(424~453年在位),因年号为元嘉,故名。
主要措施: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业生产;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是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元嘉之治结束。
17.侯景之乱:南朝萧粱时发生的军事叛乱。
548年,东魏降将侯景举兵谋反,攻占建康,软禁梁武帝。
梁武帝饿死后,侯景立太子萧纲。
552年,粱元帝派大将陈霸先攻下建康,侯景兵败被杀。
侯景之乱历时五年,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8.侨置:东晋政府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口的户籍问题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
永嘉南渡的北方人口被称为侨人、侨户。
为了控制侨人,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
南方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
初置侨州侨县时,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侨里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产重问题,诸如户籍混乱等,影响了财政收人。
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
19.土断: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
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
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
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庚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很有成效。
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
20.宗主督护制:北魏前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
五胡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
北魏统一北方后,为在汉族地区确立统治,实行“混一戎合”的理想,于是承认这些宗族的既有利益为合法,并对社会基层组织进行了变革,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
宗主督护制对维护地方治安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21.九品混通:北魏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
当时,国家征收的正税为平均每亩纳调布帛二石、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另有附加税。
按规定:在征收赋税时,不是平均分摊给各户,而是由县令和乡吏“计赞定课”,分为“三等九品”:即上三品入京师,中三品入他州要仓,下三品入本州。
此制流弊严重,后为户调制所取代。
22.六镇起义:北魏末年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起义。
六镇是沿长城一线之北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位置南北交错,是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漠北民族而设立的。
正光四年(523年),柔然进攻北魏,怀荒镇民请求开仓放粮,以便抗敌,遭镇将拒绝,兵民愤而杀死镇将,举行起义。
次年春,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也聚众起义,其他各镇的兵民纷纷响应。
525年六月,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夹击下失败。
23.河阴之变: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
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故名。
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胡太后毒杀北魏李明帝元诩。
同年四月,尔朱荣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孝庄帝,改元建义,以“人匡朝廷”为名向洛阳进兵,先“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
后尔朱荣借口祭天,将北魏王公大臣集合至河阴,屠戮殆尽,死者达两千多人,北魏诸王皆遇害。
通过此次军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从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24.僧袛户与寺户:北魏时隶属于寺院地主庄园的民户。
北魏时期佛教发展很快,寺院都有自己的田产。
僧袛户是国家拨给寺院的民户;寺户亦名佛图户,是由官府拨给寺院的犯罪百姓或官奴;两者均不再负担国家的租税和徭役。
僧袛户和寺户在寺院田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促进了寺院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25.柔然: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所建政权。
5世纪初,首领社仑统一各部,创设各项政治制度,自称可汗,建立柔然汗国。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柔然可汗豆仑想要南侵北魏,向属部高车征集兵马,高车起而反抗,首领阿伏至罗率举众西迁,在今乌鲁木齐一带建立高车王国,世代与柔然汗国为敌,柔然汗国势力人衰。
6世纪中叶,突厥兴起,柔然汗国为突厥攻灭,柔然族人或为突厥所杀,或融合于突厥和汉族之中。
26.高车: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
其族以丁零为多数,也融合有鲜卑和匈奴,游牧于今贝加尔湖东西。
柔然强盛时,高车被其征服,成为属部。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柔然可汗豆仑想要南侵北魏,族人从军。
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率领高车部众十余万户,西迁至车师前王国的西北,创建了高车王国。
阿伏至罗向天山以南进军,征服高昌、车师前王、焉耆、龟兹、鄯善、于阗等国,命从弟穷奇驻守于焉耆,统领天山以南,自己统治天山以北。
高车经常与柔然交战,多次攻杀其可汗,6世纪中叶被突厥攻灭。
27.三长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确立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