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3

月经过多3

月经过多

月经的周期、经期基本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0ml为适宜,超过lOOml为月经过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月经过多(如黄体萎缩不全)或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肥大症等引起的月经过多。计划生育手术后引起的月经过多,也可参照本病治疗。

《金匮要略》温经汤条下有“月水来过多”。经水过多一词,最早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四物加黄芩、白术治“妇经水过多”。《丹溪心法》指出病机有:血热、痰多、血虚。《万氏妇人科》强调“经水来有多者,不论肥瘦皆屑热也。”《女科准绳》则认为其病机为虚,“经水过多,为虚热,为气虚不能摄血也。”《傅青主女科》则云:“妇人有经水过多,……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而《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依据经血的质、色、味以及带下的特点,辨月经过多的寒热虚实。《沈氏女科辑要》认为血瘀也是本病的病因,“不调则经血不出,新血误行……。”

(主要病机]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导致本病的病因则有气虚、血热、血瘀和虚寒。气虚则血失统摄,血流无度;邪热则扰动血海,迫血妄行;、瘀血内阻冲任,则血不归经;寒则血凝,阻滞冲任胞宫;均可致冲任不固而引发本病。

现代研究认为,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可致月经量增多.也有研究认为,月经过多与子宫内膜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子宫内膜的闭合和凝血过程受到抑制有关,其中可能与子宫局部前列环素(PGI。)及血栓素A。(TXA。)升高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结合妇科检查或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病史:注意有否计划生育手术史、内分泌疾病和血液病史等。

(2)临床表现: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病程长者多伴有贫血症状.

(3)妇科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盆腔器官可无器质性病变。而子宫肌瘤等疾病引发者妇检多有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基础体温、卵巢功能测定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有参考意义;诊断性刮宫有助于明确诊断。B超盆腔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病变。

2.鉴别诊断

(1)崩中:月经过多每为连续发生,经量增多,但周期、经期基本正常.而崩中则五月经周期性,往往不能自止,常与漏下交替出现。

(2)流产:早期自然流产者,尤其是孕后不久而流产者(即暗产),其下血量多,且伴有腹痛,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3)要与其他引起月经过多的疾病鉴别,如血液病、妇科恶性肿瘤等。

(因、证、辨、治]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证候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而月经的色、质、舌脉以及伴随症状则是辨证的关键.本病以经血量多为主证,若质清稀、色淡,多属气虚;质粘稠、色鲜红或深红,多属血热;紫黯有块,伴经行腹痛者,多属血瘀;质稀、色淡黯、夹有血块,伴腰膝冷痛者,多为虚寒.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止血调经。应根据经时与平时的不同区别对待,在经期出血多时,侧重辨证止血,止血之法依病机而立,经后则宜辨证治本,或健脾益气,或清热凉血,或化瘀导滞;或温阳散寒。总之宜标本兼顾,依病势分清主次而施治。

1.气虚证

病因病机素体气虚,或思虑不解,或饮食失节,或大病久病,损

伤脾气,中气不足,冲任失固,血失统摄,以致经行量多。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咣白,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缓。

辨证依据有素体虚弱或脾胃虚弱病史;月经量多,经色淡、质清稀、面色咣白、气短乏力;舌淡、脉细弱或缓。

治法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黄芪、生龙骨、生牡蛎、生地、白芍、海螵蛸、茜草根、续断)加升麻。

经行有块或伴痛经者,加泽兰、三七、益母草;兼头晕心悸者,加熟地、首乌、五味子.

2.血热证

病因病机素体阳盛,五志化火,或恣食辛辣,或感受热邪,热伏血海,扰动胞宫,迫血妄行,而致月经过多。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身热,口渴饮冷,心烦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依据有素体阳盛,或五志化火,或恣食辛辣,或感受热邪史;月经量多、色红、质稠、身热、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景岳全书》生地、熟地、黄柏、黄芩、白芍、山药、续断、甘草)加地榆、仙鹤草、槐花。

若经血粘稠有臭味,或平素黄带淋漓,下腹坠痛者,加贯众、银花藤、败酱草;口干渴甚者,加天花粉、麦冬、玄参。

3。血瘀证

病因病机素体抑郁,或忿怒过度,气滞而致血瘀;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或不禁房事,瘀血内停;瘀阻冲任,血不归经以致月经过多.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块,小腹疼痛,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有力。

辨证依据素有肝气郁结史,或经期产后不洁房事史;经血多、紫黯有块、小腹痛;舌紫黯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当归、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加三七、益母草、茜草根。

经行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兼口渴心烦者,加黄芩、黄柏、麦冬。

4。虚寒证

病因病机经行产后,风寒乘虚而犯子门胞宫,日久不去,寒阻气机,凝结胞宫,血不循经;或肾阳不足,虚寒内生,阳气不布,封藏无权,而致经血量多.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淡黯有小血块,腰膝酸冷,小腹冷痛,四肢不温,平素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迟.

辨证依据有肾阳不足或感受寒邪史;月经量多、色淡黯有小块、腰膝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迟。

治法温经散寒,止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川芎、白芍、甘草、人参、桂枝、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冬、生姜。

肾阳虚明显者,加附子、艾叶。

(多种疗法)

l。效验方

(1)--稔汤(《罗元恺论医集》):岗稔根、地稔根、续断、首乌、熟地、阿胶、桑寄生、党参、炒白术、赤石脂、炙甘草。

功用:滋肾固气涩血

适应证:月经过多反复发作者。

(2)固经汤(经验方):白芍、桑叶、黄芪、党参、山药、炒白术、玄参、地骨皮。

功用:滋阴益气,凉血止血。

适应证:气虚血热之月经过多。

2.中成药

(1)宫泰冲剂

功用:益气、养阴、化瘀。

适应证:月经过多属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者。

(2)益母草膏

功用:化瘀止血。

适应证:月经过多夹血瘀者。

3.食疗方

(1)莲藕花生猪骨汤:莲藕500g,花生lOOg,猪骨500g,红枣10个。

(2)当归炖乌鸡汤:当归20g,枸杞子20g,雌乌骨鸡1只(约500g)。

4.灸法直接灸隐白、大敦、每次5一7壮,同时悬灸足三里、神厥,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中西医应急处理)

月经过多未及时治疗或失治、误治,病情可发展为崩漏,或重度贫血。经期大量出血时,宜紧急措施处理。

1.一般疗法

(1)针灸:针刺断红穴(握拳第二掌指关节凹陷处);针三阴交、血海、中极,中等强度刺激.灸大敦、隐白、足三里。

(2)田七末3g或云南白药1g冲服,每4小时1次。

(3)丽参注射液4—10ml加入50%葡萄糖40ml中静脉注射。

(4)酚磺乙胺500mg肌肉注射或氨甲苯酸0。2—0.4g加入50%葡萄糖40ml中静脉注射。

(5)缩宫素10U肌肉注射。

2。刮宫术对更年期妇女,出血较多时,应常规行诊刮术,既能止血又可了解有否恶性病变.对已婚妇女,为了解病因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诊刮术。对未婚女性,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无效时,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可考虑诊刮术。

(预防和护理]

1。调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2.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温燥或生冷之品.

3。经期产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注意阴部卫生,避免冒雨涉水;

经期产后禁止房事。

4.病后要坚持治疗至痊愈,以图巩固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一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治愈经量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期正常,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现代研究报道]

1.月经过多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俞瑾等通过研究表明,月经过多者的子宫内膜及经血中的TXB。(血栓素A。的代谢产物)水平明显升高;而局部PGE,的水平,阴虚者降低,气虚者升高;经血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OP)明显升高,经宫泰治疗后,局部了XB。、FOP降至正常水平,局部PGE。水平低者能升至正常,而高者亦能降至正常水平。提示中成药宫泰可降低局部血小板凝聚和血粘度、或轻微血栓现象,而影响子宫及血管壁平滑肌,使局部螺旋动脉等小血管断端的凝血块纤溶现象减少而止血。姜存华等认为,上环后月经过多主要同子宫内膜异常有关,三宝止血粉(三七、阿胶、白及)能促进和修复子宫内膜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丁玎等报道太子产宁糖浆能升高失血动物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并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故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取得良效。

2。关于月经量的测定方法现用碱性正铁血红素比色法测定月经血量的方法,较简便、准确、实用.该法灵敏度高,可测得0.1ml以下的经血,误差在5%以下,多种材料的回收率差别在5%左右,不受生殖道分

泌物的影响,经血垫可在室温下保存1个月而不影响测量结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月经过多3

月经过多3 月经过多 月经的周期、经期基本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0ml为适宜,超过lOOml为月经过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月经过多(如黄体萎缩不全)或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肥大症等引起的月经过多。计划生育手术后引起的月经过多,也可参照本病治疗。 《金匮要略》温经汤条下有“月水来过多”。经水过多一词,最早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四物加黄芩、白术治“妇经水过多”。《丹溪心法》指出病机有:血热、痰多、血虚。《万氏妇人科》强调“经水来有多者,不论肥瘦皆屑热也。”《女科准绳》则认为其病机为虚,“经水过多,为虚热,为气虚不能摄血也。”《傅青主女科》则云:“妇人有经水过多,……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而《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依据经血的质、色、味以及带下的特点,辨月经过多的寒热虚实。《沈氏女科辑要》认为血瘀也是本病的病因,“不调则经血不出,新血误行……。” (主要病机]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导致本病的病因则有气虚、血热、血瘀和虚寒。气虚则血失统摄,血流无度;邪热则扰动血海,迫血妄行;、瘀血内阻冲任,则血不归经;寒则血凝,阻滞冲任胞宫;均可致冲任不固而引发本病。 现代研究认为,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可致月经量增多.也有研究认为,月经过多与子宫内膜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子宫内膜的闭合和凝血过程受到抑制有关,其中可能与子宫局部前列环素(PGI。)及血栓素A。(TXA。)升高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多是由于3个原因,注重养生的姐妹都应该懂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多是由于3个原因,注重养生的姐妹都 应该懂 对于女性而言,月经是健康的“晴雨表”,月经健康状况如何,影响到女性身体的健康。 常见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都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都归属于月经不调的大类。 在中医治疗上,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问题是由于气虚、血热、痰滞,虚寒,血瘀,肾虚等原因所致。 其中,大多数女性都是因为血瘀、血热、气虚导致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问题。 若是想要对症下药,则需要认真辨证,药物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气虚 气虚,往往伴随着血虚,气虚多则不能摄血,或冲任虚衰不能固气,才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问题。 而气虚的最主要症状便是月经多色淡白,并且人总是乏力无声,舌苔淡白、脉浮虚等。 在治疗上,应该以行气补气,摄血为主,如《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 血热 女性血热而妄行,则会导致月经过多。主要症状表现为月经多,呈现紫黑色、气臭、并且夹杂血块,苔黄,数或洪大。 在治疗上,应该以凉血固经为主,可使用像《女科准绳》固精丸加减来调理。 血瘀 血瘀是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月经总是不干净,经血淋漓不尽,有血块,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与此同时,血瘀的女性都会伴有顽固性的头痛、抑郁、乳腺增多、痛经、子宫肌瘤。 究其根本,多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有淤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

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而女性月经量多、月经延长大可归类为“血瘀崩溃”范畴,多是因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或者感冒,令气血瘀阻,淤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引发的崩漏。 在治疗上,需要以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为原则。常见的药物如当归、三七、川芎、没药、阿胶、龙骨等活血行瘀的药物。 总的来说,女性出现月经过多或者经期延长的问题时,不要盲目用药,先了解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或及时就医,才能够更好地调理好身子,减少月经不调问题出现。

引起女性月经量多的原因

引起女性月经量多的原因 女性月经过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如果经期经量过多,应该引起注意,因为这很有可能 暗示着一些疾病的存在。月经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患有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简单的说就是本该长在子宫壁内层的组织长在了别的地方。这种情况的 出现会干扰正常的生殖器官功能。会出现经期延长,经血量大,经前点滴出血,继发性痛 经等等。 月经量大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房事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型及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型两类。其中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70%~80%,多见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而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20%~30%,多见于育龄 妇女。 2、生殖器遭到感染 女性生殖器官并不是完全密闭的,它与外界之间半开放的通道使之有机会受到来自外 界各种致病因素的侵扰。 当你处于焦虑、紧张、劳累等使自身防御功能下降的情形中,各种致病因素就可能乘 虚而入,导致上述各种炎症的发生,使局部血管变得脆弱,行经时的出血不易凝止,往往 引起经量大和经期延长。 3、患有子宫肌瘤 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会因为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合并子官内膜增殖及息肉,造成月经 量大。 现在,相信大家都明白女性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如果发现有月经量多的情况,女性不要把它当成是正常的情况来看待,应及时去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在医生的帮助 下找出原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予以正规的治疗。 如果女性月经量过多,一方面会带来不便,一方面也会让女性感到担心。其实,月经 量过多的女性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有效的调理,使月经量恢复正常。 月经量多的日常食疗法: 1.白石榴皮一个,白莲蓬一个,水煎服。 2.鲜芹菜30克,鲜卷柏30克,鸡蛋2个。鸡蛋煮熟去壳置瓦锅,放入芹菜、卷柏, 加清水浸没药渣,煮熟后去药渣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服2-3剂。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月经不调 月经的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改变,均称为“月经不调二常见的有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症。 外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精神情绪的波动,均足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但是偶尔失常一两次,迅速得到调整的不作疾病论。 本病主要由于郁怒忧思、过食辛辣寒凉食物、经期感受寒湿、忽视卫生以及多病久病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两脉损伤所致。 【诊断】 1.月经正常周期,一般以28天左右计算。如超前或落后7天以上,作为先期或后期;忽先忽后作为先后无定期;如经量很多,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属月经过多;如经量很少,一两天甚或点滴即净的,属月经过少。 2.月经过多的,需作妇科检查,排除有无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等,需排除血液系统疾患。 3.月经过少的,需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结核、贫血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疗】 一、辨证论治 一般从月经的特点进行辨证,即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识寒热虚实。同时还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分析。 先期量多,色红或紫,质黏的,属血热;色淡质薄,属气虚。先期量少,色红质稀,属虚热。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属气血虚;色紫质薄,属虚寒;色淡质黏,属痰湿;色 黑有块质黏,属气滞血瘀。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质薄或色紫红质黏,属肝郁。 治疗原则:当以理血调经为主,并应重视在经期阶段的治疗,如因病而月经不调的先治病,如因月经不调而病的先调经。 1.月经先期 (1)血热证: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黏、有块,心烦口渴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举例:荆苓四物汤加减。当归IOg,赤芍10g,生地黄12g,黄苓5g,荆芥5g,牡丹皮6g. 加减:如量少色红质稠、腰酸有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的,可去荆芥、黄苓;酌加地骨皮6g,青蒿10g,玄参10g,麦冬10g。 (2)气虚证:经行超前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腰酸尿频,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举例:举元煎合固阴煎加减。党参10g,黄黄10g,当归10g,白术10g,白芍IOg,升麻5g,炙甘草3g,荆芥炭10g,帽牡蛎15~30g,五味子5~6g,菟丝子IOg,怀山药15g。 2 .月经后期 (1)血寒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 方药举例:温经汤加减。当归10g,川苛5g,赤芍10g,肉桂3g,莪术10g,延胡索10g,牛膝10g,吴茱萸3g。 加减:偏虚寒者,兼见头晕腰酸、怕冷、四肢不温、舌淡、脉细等症状,去赤芍、莪术;酌加熟地黄10g,陈艾叶5g,杜仲10g,仙灵脾10g。 (2)血虚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无血块,面色萎黄,头昏,目花,心悸,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10g,黄黄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白术:LOg,茯苓10g,远志10g,肉桂L5g,炙甘草3g。 (3)气滞血瘀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质紫暗苔薄,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苜5g,赤芍Iog,桃仁10g,红花5g,牛膝10g,香附10g,枳壳6g,木香3g,延胡索IOg。 (4)痰湿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黏,形体肥胖,胸闷气短,时泛恶心,带下

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吗 不慌,过了这个时间会恢复!

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吗不慌,过了这个时间 会恢复! 很多女性在不小心怀孕之后,都会选择清宫流产,那么在清宫流产之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是否正常呢?清宫后第一次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呢? 一、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吗 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 很多女性朋友在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都会出现量多的情况,这多半是因为清宫手术后子宫还残留有异物,而第一次来的月经需要排出这些多余的异物以及污血,因此量多是正常表现。 备注:月经量多——量超过80毫升,月经周期使用超过2包卫生巾(每包10片)。 二、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 1、还有清宫后的残留物需要排出 清宫后有的女性可能很快就来月经了,这时月经期间会伴有清宫时残留的物体,随着阴道一块排出,出现月经量多的情况。 2、情绪紧张 有些女性在清宫后情绪状态一直不好,老是生气、哭泣甚至进行工作,压力山大,这时如果情绪一直高度紧张的话,就会出现月经量多的现象。 3、生殖腺激素下降

女性朋友在进行清宫手术之后,身体里的生殖腺激素在卵巢促进的程度下发生了下降,会造成第一次月经量增多的现象。 4、妇科疾病引起 另外某些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也会引起月经量多的情况,不过这不仅在清宫后就有,在你未清宫前可能也有量多的情况。 5、子宫内膜没有完全修复 女性朋友在进行清宫手术的时候,卵巢内膜会被刮伤,尤其是进行过多次清宫手术引起了内膜在短时间里面不能很好的修复,最终会导致月经量过多的现象。 6、清宫后一个月内有过性生活 在进行清宫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很多的人对这一点做不到,最后就造成了卵巢腔发生了发炎、感染等,从而引起了月经量过多。 三、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什么时候恢复 3个月左右恢复。 清宫后子宫会在1个月左右恢复排卵功能,来月经,通常在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会有量多、量少、周期不规律的情况,这些正常情况下,在清宫后的3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 四、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如何调理 1、饮食调理 (1)艾叶母鸡汤

月经失调诊断详述

*导读:月经失调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临床表现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W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③*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④*绝经: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⑤*月经失调性不孕症,是指妇女长期月经错乱,夫妇同居 3 年以上不受孕者,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⑥ * 新生儿月经:父母在给出生5--7 天的女婴换尿布时,可 能发现小儿阴道有血性分泌物,量不多,小儿也无其它不适。这 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现象,称为假月经。 诊断要点 *月经稀少:一次月经血量少于10毫升或少到连两层纸都湿 不透,就算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改变:多次月经周期改变7 天以上者。 *月经过多: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 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 血的突然增加。系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一类。 *儿童月经过多:包括几个含义,如经血量多及流血时间长 (7 天)(menorrhagia) ,月经频发(20 天)(polymenorrhea) 出血频 繁及不规则或合并经血量多(menometrorrhagia) ,后者多属于无 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 如果持续一般霎时间出现以上情况,则有可能是月经不调, 应当引起重视,因为月经不调通常也是引起不孕症发生的一个相 关因素,因此,如果在准备怀孕的时候,最好能把月经不调情 况予以改善,从而得以保证怀孕的顺利进行。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妇科检查可以与绝大多数疾病相鉴别: 1.月经先期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 1、经量超过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多 A.10 B.20 C.40 D.60 E.80 2、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最佳选方是 A.两地汤 B.保阴煎 C.固阴煎 D.清经散 E.固经汤 3、经量少于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少 A.80 B.60 C.50 D.40 E.20

4、月经量少,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弱。宜选用 A.滋血汤 B.圣愈汤 C.左归丸 D.右归丸 E.归肾丸 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主证 A.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 B.脉弦涩 C.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D.胸闷泛恶,纳呆 E.舌紫黯有瘀点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月经过多-血热证代表方:保阴煎。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肾虚证,主要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代表方:归肾丸。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细目五月经过多 要点一概述 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本病可与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伴量多,尤以前者为多见。西医学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中医月经病

第一节月经病小论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疏肝在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上述诸法,又常以补肾扶脾为要。如《景岳全书》说:“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此外,不同年龄的妇女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同,应予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