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线粒体自噬与肿瘤
![线粒体自噬与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1b8010e20b4c2e3f56276371.png)
线粒体自噬与肿瘤关键词线粒体自噬;肿瘤巨自噬(以下指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地自我降解地过程,这个过程通过细胞质的组分,包括:细胞器、蛋白质聚集物以及病原体。
它们都是被初始的吞噬泡膜俘获,随后紧接着和自噬小体、溶酶体融合进行降解[1,2]。
细胞的自我吞噬有相当多的降解形式,它们对于细胞浆运载蛋白主要是非选择性的,靶向地自噬行为也选择性地吞噬以及降解特异性的运载蛋白[3]。
线粒体自噬是后者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自噬小体中参与选择性地靶向线粒体的降解过程,主要是通过和关键性的衔接蛋白进行相互作用,这些蛋白位于生长过程中的吞噬泡上外部的线粒体膜(OMM)以及运载过程中的LC3。
这些衔接蛋白主要包括BNIP3、NIX和FUNDC1[4]。
另外,还有作用于线粒体上的靶向性E3泛素化连接酶。
对一些参与到将线粒体靶定到自噬体上的调控分子以及分子的衔接蛋白功能进行划分以后,增长了对线粒体自噬如何激发以及执行其功能的生物学行为的认识。
这些线粒体自噬的执行者中,最主要的是Parkin1和Pink1,还有BNIP3和NIX,它们都在促进线粒体自噬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它们的活性互不影响[5]。
然而目前对线粒体自噬相关的特异性分子了解还是相当有限,已经很明确另外的一些分子(比如说Mul1和FUNDC1)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这里仅仅是初步地叙述一下线粒体自噬过程中的调控分子以及它们目前在肿瘤生成方面研究出来的作用。
1 Parkin和PINK1PARK2(Parkin)和PARK6(PINK1)这两者基因产物最早是在人类的帕金森疾病中鉴定出来的,随后科学家发现它们能够促进线粒体的自噬过程,因此在帕金森疾病的病因学中阐述了线粒体功能的紊乱[6]。
PARK2主要的片段是定位于人类染色体6区断臂2亚区5带到6带之间,在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肺癌以及其他肿瘤中高度缺失[7]。
Parkin发挥抑制肿瘤生长功能,在Parkin基因缺失的小鼠中,如果给与辐射刺激,小鼠极易生成淋巴瘤。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N和PTEN基因表达水平及意义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N和PTEN基因表达水平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ae64ddaa00b52acfc7ca79.png)
细胞肝癌 中的阳性率为 7 9 . 7 6 %, 高于癌旁肝组织的 阳 性率 9 . 5 2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o P T E N蛋 白明确定 位于肝细胞胞质 内。P T E N m R N A在肝细胞 肝癌 中的阳性率为 3 8 . 0 9 %, 明显低 于癌旁 肝组 织的阳性 率 1 0 0 %, 差异具
y s i s o f F N a n d P T EN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a a n d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a . Re s u l t s :F N p r o t e i n wa s ma i n l y l o c li a z e d i n t h e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ma t r i x o f l i v e r c a n c e r .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mRNA F N i n h e p —
・
4 3 8 ・
通医堂 2 生箍 QQ 墅, 2 Q Q ! : : Q :
【 文章 编号] 1 0 0 6 — 2 4 4 0 ( 2 0 1 6 J O 5 一 O 4 3 8 一 O 5
肝细胞肝癌 组织 中F N和 P T E N基 因表达水 平及 意义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a a n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d j a c e n t t i s s u e s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r e a l - t i m e l f u o r e s c e n c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P C R m e t h o d . A n a l —
Parkin共调基因调控功能与疾病研究进展
![Parkin共调基因调控功能与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a75c3929e3143323968936c.png)
关键词:PACRG;鞭毛;纤毛;帕金森病;麻风病;癌症
化降解的一个蛋白[1]。
近期,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
共调基因( , )于 Parkin
Parkin coregulated gene PACRG
2003 年被克隆、鉴定[1]。Parkin 是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相关的一个基因,其基因缺失或突autosomal recessive ju
, )。研究显示, 基因编码的 venile parkinsonism ARJP
Parkin
蛋白是一个E3 泛素连接酶,通过泛素- 蛋白酶体系统来降
解异常折叠蛋白,参与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调控等多种途
; ; ; R737. 11 R742. 5 R745. 702. 6 R755
204 bp 的长度,且共用1 个双向启动子。PACRG 的开放读
摘要:Parkin 共调基因(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 码框编码257 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约33 ku。蛋白序列
共表达,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它与微管蛋白的功能关系密 同源性分析显示,PACRG 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物种之间具有
◇讲座与综述◇
Parkin 共调基因调控功能与疾病研究进展
赵海洲,李 军,马延红,刘文华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1978. 2018. 10. 001
达,而在肺、肝等Parkin 表达较低的部位,PACRG 也有相对
伴侣热休克蛋白90、70(Hsp90、Hsp70)、T复合物1(TCP1α、
parkin分子量
![parkin分子量](https://img.taocdn.com/s3/m/a5af52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a.png)
parkin分子量Parkin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Parkin的分子量出发,探讨其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Parkin的分子量为约52 kDa,是一种由4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它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在线粒体的维持和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arkin蛋白的结构包含多个功能域,其中包括一个UBA结构域、一个RING指结构域、一个IBR结构域和一个RBR结构域。
这些功能域使Parkin能够与其他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
Parkin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线粒体的质量控制与维持。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其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Parkin通过调控线粒体的清除和修复,维护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具体来说,Parkin能够标记受损的线粒体蛋白质,促使其被降解。
这个过程称为线粒体自噬(mitophagy)。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重要机制,有助于维持线粒体的健康状态。
Parkin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除了参与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外,Parkin还参与其他细胞生物学过程。
例如,Parkin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的凋亡、代谢和运动功能等。
这些功能使得Parkin在多个细胞类型和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Parkin也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研究发现,Parkin 基因的突变与帕金森病的遗传性发生密切相关。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和运动障碍。
Parkin的突变导致其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线粒体的正常清除和修复,加速线粒体的衰老和功能损害,从而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除了帕金森病外,Parkin的突变还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相关,如多系统萎缩和婴儿截瘫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Parkin功能的异常有关,进一步揭示了Parkin在细胞生物学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Parkin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52 kDa。
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213a3f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6.png)
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李旭卉;吴习习;张凯;罗海霞;李敏【摘要】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自噬的一种,线粒体通过自噬途径被选择性清除.线粒体自噬对于细胞内环境稳定来说十分关键,细胞利用线粒体自噬机制消除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或减少线粒体数量等来适应应激,维持胞内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对于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理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介导线粒体自噬,如PINK1/Parkin、Nix和FUNDC1途径.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的失调或障碍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在多种癌症中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线粒体自噬,包括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从而也反映了线粒体自噬与癌症的密切关系.论文介绍了线粒体自噬作用和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总结自噬与癌症的关系.【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9【总页数】6页(P109-114)【关键词】线粒体自噬;PINK1;癌症【作者】李旭卉;吴习习;张凯;罗海霞;李敏【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33线粒体是细胞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场所,其生成的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但当线粒体受损后可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或者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从而造成细胞损伤或细胞凋亡。
肝细胞性肝癌中MAZ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肝细胞性肝癌中MAZ基因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80faa9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e.png)
肝细胞性肝癌中MAZ基因的表达及意义刘伟;罗伟;朱小年;贝春华;谭盛葵;侯巧燕;仇小强【摘要】目的探讨MAZ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HCC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AZ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AZ在HCC中的表达(48%,36/75)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22.67%,1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Z表达与HC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NM分期、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是否有肝癌家族史以及血清AFP、CEA、γ-GT、ALT、AST和ALB水平、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显著相关(P<0.05).HCC中MAZ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MAZ阳性组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提示MAZ表达上调可能导致患者的预后更差.结论 MAZ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5页(P606-610)【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性肝癌;MAZ;免疫组织化学;预后【作者】刘伟;罗伟;朱小年;贝春华;谭盛葵;侯巧燕;仇小强【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桂林541004;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南宁5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MAZ(Myc-associated Zinc-finger protein)即MYC相关的锌指蛋白,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其编码基因位于人常染色体16p11.2,其转录产物为2.7 kb的mRNA,编码477个氨基酸而得到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104的MAZ蛋白[1,2]。
硫辛酸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人类细胞中的调节
![硫辛酸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人类细胞中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b86dd1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3.png)
硫辛酸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人类细胞中的调节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种细胞自身清除不合格线粒体的过程,可以维持线粒体内环境稳定,促进能量代谢健康。
硫辛酸是一种用于疗法和研究的多功能小分子化学品。
它可以诱导线粒体自噬进而抑制肿瘤和减缓老化等多种功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硫辛酸诱导线粒体自噬在人类细胞中的机制和调节。
1. 硫辛酸的发现及作用硫辛酸最初是作为一种抗癌化学品被发现的,后来研究表明,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硫辛酸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使其成为研究减缓衰老、延长寿命的热门化学品。
2. 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线粒体是细胞能量的生产者,其内环境的稳定关系到正常的细胞代谢和生长。
当线粒体发生功能损害或过多时,细胞需要进行线粒体自噬的过程,消除不合格的线粒体,并补充新的线粒体以维持正常的代谢。
线粒体自噬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实现,其中肝细胞噬菌体(NixLIR),BNIP3L/NIX:BECN1复合物和PINK1:PARKIN信号途径等被广泛研究。
3. 硫辛酸的诱导机制及调节硫辛酸能够诱导线粒体自噬的过程,并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信号通路。
研究发现,硫辛酸可以通过抑制PDPK1/Akt/mTORC1和MEK/ERK途径下游的相关蛋白激酶等分子的活性,从而调节线粒体自噬素(LC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2的表达,进一步促进线粒体自噬进程。
此外,研究发现硫辛酸也可以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SAPK/JNK)途径诱导线粒体自噬。
4. 线粒体自噬和人类疾病线粒体自噬的减少或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关系密切。
例如,许多神经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都与线粒体缺陷和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而通过硫辛酸诱导线粒体自噬,可以增强细胞代谢的健康,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5. 硫辛酸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硫辛酸可以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硫辛酸可以通过抑制Akt/mTOR途径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PINK1_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张浩
![PINK1_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张浩](https://img.taocdn.com/s3/m/fcce5b83bcd126fff7050be7.png)
诱导NLRP3 炎性小体活化[15]。艾塞那肽可通过增加LC3A/ B - 究报道将Parkin 过表达的肝癌细胞植入裸鼠肝脏,建立原位
、 、 、 Ⅱ/ Ⅰ Beclin - 1 Parkin BNIP3L 蛋白的表达和自噬小体的数 肿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其肿瘤体积显著减少,说明Parkin
量,增强线粒体自噬,从而清除过度损伤的线粒体,减轻氧化应 在体内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12],Parkin 可以抑制多种癌细
AMPK - PINK1 通路,从而减少Parkin 表达,抑制线粒体自 因,TCGA 数据库的分析表明,Parkin 在各种癌症中的下调可
噬[10]。有研究[8]表明,NAFLD 中,高脂应激引起了Mst1 的活 能是由于Parkin 的杂合性和拷贝数的丢失;然而Parkin 表达
化,从而促进了肝脏脂肪变性、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敲除Mst1 下降不能仅仅根据杂合性或拷贝数的丢失来解释,未来的研
基因,可以减轻高脂饮食(high - fat diet,FDH)介导的肝损伤, 究应该检测Parkin 基因的转录调控、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或
维持肝细胞存活。NLR 家族含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ACHT, Parkin 的翻译后修饰是否在癌症中发生了改变[13]。Parkin 基
, ),是 LRR and PYD domains - containing protein 3 NLRP3 NAFLD 因缺失上调卵泡抑素使肝细胞以卵泡抑素依赖的方式抗凋
目前发现,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自噬相关基因
等,泛素化蛋白进一步促进PINK1 磷酸化泛素,形成一个可使 泛素链快速聚合的正反馈,泛素链与自噬相关蛋白p62 结合进 而诱导受损线粒体靶向LC3 阳性的吞噬体,并在溶酶体中清 除,完成线粒体自噬[4](图1)。
Parkin蛋白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及其天然产物调节作用
![Parkin蛋白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及其天然产物调节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35034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5.png)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2.10.036P a r k i n蛋白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及其天然产物调节作用*李凤娇,李艳芹综述,张范,顾雯,杨敏,穆健康,俞捷,杨兴鑫ә审校(1.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昆明650500;2.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摘要] P a r k i n蛋白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机体不同部位均有表达,结构多样㊂研究发现,P a r k i n蛋白功能障碍主要引起线粒体自噬异常,与人类诸多疾病发生㊁发展密切相关㊂目前尽管尚缺乏P a r k i n配体,但已有研究报道天然产物可通过调节P a r k i n蛋白功能而缓解疾病,且具有副作用小㊁疗效稳定㊁多途径作用㊁作用温和持久等优势㊂该文对P a r k i n蛋白结构功能,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及天然产物对P a r k i n的调节作用进行简要综述,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㊂[关键词] P a r k i n蛋白;人类疾病;天然产物;调节作用[中图法分类号] R74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348(2022)10-1788-06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 a n d h u m a n d i s e a s e s a n d i t s r e g u l a t o r y e f f e c t o f n a t u r e p r o d u c t s* L I F e n g j i a o,L I Y a n q i n,Z HA N G F a n,G U W e n,Y A N G M i n,MU J i a n k a n g,Y U J i e,Y A N G X i n g x i nә(1.C o l l e g e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c i e n c e,Y u n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K u n m i n g,Y u n n a n650500,C h i n a;2.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S o u t h e r n M e d i c i n e R e s o u r c e s,K u n m i n g,Y u n n a n6505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a n E3u b i q u i t i n l i g a s e,i s e x p r e s s e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a r t s o f t h e b o d y a n d h a s d i-v e r s e s t r u c t u r e s.T h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f o u n d t h a t 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 d y s f u n c t i o n w i l l m a i n l y c a u s e a b n o r m a l m i t o p h-a g y,w h i c h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a n y h u m a n d i s e a s e s.A t p r e s-e n t,a l t h o u g h t h e r e i s a l a c k o f P a r k i n l i g a n d,i t h a s b e e n r e p o r t e d t h a t n a t u r e p r o d u c t s c a n r e l i e v e t h e d i s e a s e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a n d i t h a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s u c h a s l o w s i d e e f f e c t s,s t a b l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m u l t i-p a t h w a y e f f e c t a n d m i l d a n d l o n g-l a s t i n g e f f e c t.T h i s p a p e r b r i e f l y r e v i e w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t i o n o f 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h u m a n d i s e a s e s a n d r e g u l a t o r y e f f e c t s o f n a t u r e p r o d u c t s o n 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F u r t h e r m o r e,s o m e 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a r e p r o p o s e d,a n d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s a r e p r o s p e c t e d.[K e y w o r d s] 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h u m a n d i s e a s e s;n a t u r e p r o d u c t s;r e g u l a t o r y e f f e c tP a r k i n蛋白是激活E3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的高效产物,研究表明,P a r k i n蛋白与帕金森病,肿瘤,肝脏㊁心脏㊁骨骼肌等疾病密切相关㊂P a r k i n蛋白在不同部位均有表达,结构多样,P a r k i n的功能可能与这些部位编码的蛋白质相关㊂在P D B数据库(h t t p s://w w w.r c s b.o r g/)中检索到P a r k i n蛋白的结构共385个,其中有145个来源于人,37个来源于运动发酵单胞菌,27个来源于欧洲水蛭,22个来源于大肠埃希菌,20个来源于牛,14个来源于热保护芽孢杆菌,12个来源人体免疫缺陷病毒,108个来源于其他㊂这些蛋白根据蛋白分子库名称进行分类有51个醛糖还原酶㊁37个Q u e u i n e t R-N A-核糖基转移酶,27个凝血酶原,24个E3泛素连接酶,23个碳酸酐酶2,20个水蛭素变体-1,5个G a g-P o l p o l y p r o t e i n㊂本文针对E3泛素连接酶P a r k i n的结构功能,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及天然产物对P a r k i n的调节作用进行简要综述㊂1 P a r k i n蛋白结构P a r k i n基因,又称P A R K2,定位于染色体6q25-q27,包含12个外显子,长约1.5m b,编码46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2ˑ103,在健康人脑组织中呈散在分布,包括黑质㊁新皮质和海马等部位㊂P a r k i n是一种环间E3泛素连接酶(E3u b i q u i t i n l i g a s e s),在泛素与特定底物的共价连接中发挥作用,P a r k i n的突变与帕金森病㊁癌症和分枝杆菌感染有关㊂环间E3连接酶家族被认为具有典型的环区和催化半胱氨酸残基,通常局限于H e c t E3连接酶,因此被称为 环/ H e c t杂合酶 ㊂在N端有1个泛素样(U B L)功能区88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04381㊁82060707);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9F F002-061);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2005A C160059);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Y0314)㊂作者简介:李凤娇(1994-),硕士,主要从事中药物质基础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y x x78945@163.c o m㊂和1个靠近C端的R B R(R I N G-b e t w e e n-R I N G)功能区㊂R B R功能区调节锌离子,由2个R I N G功能区组成㊂1个R I N G功能区已经被鉴定是位于U B L和R B R的生物序列之间,具有锌离子结合能力㊂P a r k i n 蛋白可以定位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依赖于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具有E3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可连接并介导毒性蛋白发生泛素化,因此,毒性蛋白可以通过P a r k i n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㊂另外,P a r k i n蛋白还参与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维持,当存在线粒体肿胀㊁线粒体嵴断裂等明显缺陷时,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将其清除,从而达到提高线粒体功能的作用㊂2 P a r k i n蛋白表达与人类疾病P a r k i n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P a r k i n蛋白在许多组织中均有表达,包括脑㊁骨骼肌㊁心脏和肝脏中,多分布在胞质,在线粒体外膜㊁高尔基体㊁内质网和突触小泡中也存在,提示P a r k i n 蛋白也可能与这些部位的功能相关,具有广泛的生理意义㊂2.1 P a r k i n与帕金森病P a r k i n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它用泛素标记特定的蛋白底物,并将它们靶向蛋白酶体或溶酶体[1-2]㊂基因突变导致的P a r k i n功能丧失是家族性早发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 D)最常见的原因[3]㊂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致密部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选择性丧失,并出现富含α-突触核蛋白和泛素的包涵体路易小体㊂与P D相关的P a r k i n突变通过催化损伤或降低P a r k i n溶解度和稳定性导致P a r k i n功能丧失㊂在散发性帕金森病中, P a r k i n失活与淀粉样蛋白的积累有关,淀粉样蛋白的积累改变了它的溶解性,从而改变了它的稳定性[4],这表明P a r k i n丧失功能可导致疾病的发生㊂2.2 P a r k i n与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 a r k i n也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㊂已有报道称其在人类多种癌症中失活㊂P a r k i n 在30%的人类肿瘤细胞中缺失,且P a r k i n缺陷的小鼠更容易发生肿瘤[5-6]㊂P a r k i n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6q25-27,这是癌症中经常丢失的区域[4]㊂在乳腺癌㊁肺癌㊁结直肠癌和卵巢癌中已经观察到P A R K2丢失[7-8]㊂P a r k i n基因的突变已经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被报道,如,P a r k i n基因在乳腺癌㊁结直肠癌㊁肺鳞癌和胃癌中发生突变[9]㊂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 D 与前列腺癌㊁肺癌㊁膀胱癌㊁胃癌㊁子宫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及黑色素瘤㊁脑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10]㊂在一项研究中,P a r k i n促进人癌细胞系异种移植物中的磷酸甘油酸脱氢酶降解,抑制丝氨酸合成并抑制肿瘤生长[11]㊂提示未来的研究还应该观察P a r-k i n基因突变在介导P D和癌症风险之间的联系中的潜在作用㊂2.3 P a r k i n与肝脏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P a r k i n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2013年P L O S P A T HO G E N S首次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检测到了P a r k i n诱导的线粒体自噬,这在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的线粒体肝损伤中有重要贡献[12]㊂随后,W I L L I AM S等[13]研究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乙醇导致P a r k i n基因敲除小鼠肝损伤㊁氧化应激和脂肪变性更严重,这可能是由于乙醇处理后, P a r k i n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的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比正常小鼠肝脏严重所致㊂P E N G等[14]讨论了调节P a r k i 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能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途径㊂Y AMA D A等[15]和L I U等[16]研究发现P i n k1/P a r k i 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能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N A F L D)㊂李相迁[17]研究发现,随N A F L D发展,线粒体损伤加重,P i n k1/P a r k i n介导线粒体自噬降低,R O S释放增加,炎性反应加重,推测P i n k1/P a r-k i 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参与了N A F L D过程㊂2019年Z HO U等[18]研究发现M s t1通过AM P K途径调节P a r k i n的表达,阻断AM P K抑制了P a r k i 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使肝细胞线粒体发生凋亡,研究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与M s t1上调导致的P a r k i n介导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㊂2.4 P a r k i n与心脏疾病2019年S U N等[19]报道了P a r k i n通过催化C y p D的泛素化来抑制M P T P的开放,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㊂K A G E Y AMA等[20]证明需要蛋白D r p1和P a r k i n协同维持小鼠心脏和大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㊂缺乏D r p1的小鼠表现出致命的心脏缺陷㊂在D r p1基因敲除后,线粒体泛素化不依赖于P a r k i n,这会加重心脏缺陷㊂Z H A N G等[21]通过研究P a r k i n蛋白在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发现,经P a r k i n治疗后,心肌梗死大鼠相关m R N A水平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减少,心肌纤维形态恢复正常,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功能改善㊂证明P a r k i n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有积极的作用㊂Q I A O等[22]研究发现利拉鲁肽通过上调N A D依赖的蛋白去乙酰化酶s i r t u i n-1(S I R T1)的表达,从而增加P a r k i n的表达,激活线粒体自噬,进而发挥心肌梗死的修复作用㊂P a r k i n过表达也能激活N r f2/A R E信号通路,减少炎症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㊂2.5 P a r k i n与骨骼肌功能2018年P E K E R等[23]研究发现,将体外培养的骨骼肌P a r k i n基因敲除后可导致肌小管萎缩,且P a r-k i n基因敲除的肌肉中线粒体功能受损,肌纤维面积变小,这表明P a r k i n是骨骼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㊂同年,G O U S P I L L O U等[24]报道了在P a r k2-/-小鼠中发现P a r k i n消融导致肌肉比力降低,线粒体呼吸严重减少,线粒体解偶联,并增加了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敏感性㊂这些结果表明P a r k i n在维持骨骼肌的线粒体功能方面起着保护作用㊂2.6 P a r k i n与抗菌作用98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P a r k i n还在通过吞噬异种来防御病原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是一种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途径㊂在异源吞噬中,细菌被泛素链标记,这些泛素链招募泛素结合的自噬适配器,导致自噬小体的形成,并最终与溶酶体融合㊂这一途径涉及的泛素化底物和连接酶目前了解甚少㊂基因组研究证实P a r k i n是细胞内麻风分枝杆菌病原体的易感因素㊂近年来,已经证明P a r k i n是通过自噬依赖的机制来抵抗细胞内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和肠沙门菌[25]㊂线粒体和细菌的共同作用表明了P a r k i n介导的自噬的共同机制,但异种吞噬是否需要P I N K1或相关激酶尚不清楚㊂3天然产物对P a r k i n蛋白的调节作用天然产物富含众多活性成分,其特点是可从多环节㊁多靶点调节机体功能,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㊂当前,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可调节P a r k i n蛋白进而缓解相关疾病的活性物质/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其对于天然产物资源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㊂研究发现,一些天然产物对P a r k i n蛋白有调节作用并能有效缓解相关病症(表1),这些天然产物主要是通过调节P a r k i n 蛋白表达量以发挥药效㊂表1天然产物调节P a r k i n蛋白、缓解疾病的作用产物类型天然产物疾病对P a r k i n蛋白的调节机制药理作用混合物抗帕颗粒[26]帕金森病提高P a r k i n蛋白的表达抑制α-突触共核蛋白异常聚集,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大补阴丸和牵正散[27]帕金森病降低线粒体中P a r k i n蛋白的聚集促进正常细胞线粒体形成网络,保护线粒体形态损伤刺五加[28]帕金森病使P D相关蛋白P a r k i n㊁P i n k1的表达均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保护中脑线粒体不肿胀,减轻膜电位降低复方蒲黄汤[29]缺血性脑损伤诱导P a r k i n蛋白的表达增加在早期防护缺血性脑病神经元损伤丹红注射液[30]缺血性脑卒中增强脑内P a r k i n蛋白的表达,提高培养神经元的相对线粒体还原酶活性对脑卒中患者具有线粒体保护和功能恢复作用参麦注射液[31]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诱导P a r k i n和P i n k1的表达显著增加诱导心肌细胞有丝分裂,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中药复方通心络胶囊[3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P a r k i n蛋白在线粒体中高表达通过激活P a r k i n介导的有丝分裂吞噬作用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肝方[3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介导P i n k/p a r k i n通路及其下游的蛋白M f n1㊁M f n2㊁O p a1㊁L C3的表达减轻肝脏炎性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黄芪三七方[34]糖尿病肾病激活P I N K1/P a r k i n信号上调自噬和激活P I N K1/P a r k i n信号来保护肾脏免受炎症损伤单体红景天苷[35]帕金森病显著恢复M P P+诱导的P I N K1和P a r k i 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通过P I N K1-P a r k i n通路在M P P+诱导的S H-S Y5Y细胞中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雷公藤红素1[36]帕金森病通过灭活P i n k1并防止其磷酸化从而抑制P a r k i n和泛素的结合并抑制P a r k i n聚集阻断P a r k i n对线粒体的复张,防止了羰基氰化物m-氯苯肼或γ-腈诱导的线粒体热休克蛋白90(H S P90)抑制线粒体去极化的有丝分裂反应五味子甲素[37]帕金森病激活了自噬相关蛋白P a r k i n和P i n k1的表达通过调节脑部自噬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芍药苷[38]阿尔兹海默症过表达P a r k i n蛋白抑制S H-S Y5Y细胞凋亡,改善细胞受损状态藤黄乙素[39]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触发P a r k i n转位到受损的线粒体促进P I N K1-P a r k i n介导的有丝分裂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蒜辣素[40]糖尿病性心肌病提高P a r k i n蛋白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09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续表1 天然产物调节P a r k i n 蛋白、缓解疾病的作用产物类型天然产物疾病 对P a r k i n 蛋白的调节机制药理作用迷迭香酸[41]糖尿病性心肌病增加P a r k i n 蛋白的表达激活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细胞肥大老鹳草素Ⅰ和麦角黄酮[4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向线粒体募集P a r k i n 降低H 9c 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细胞死亡和活性氧水平,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芹菜素[43]心肌梗死增加P a r k i n 蛋白的表达保护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黄芪甲苷[44]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使P a r k i n 蛋白在线粒体中的表达增加,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R O S 过度产生,促进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生物发生姜黄素[45]肠屏障功能障碍通过AM P K 激活和T F E B 核易位诱导P a r k i n 依赖的有丝分裂改善氧化应激,增强肠屏障功能和线粒体功能小檗碱[46]急性肾损伤增加P a r k i n 蛋白表达逆转顺铂诱导的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4 总结与展望 P a r k i n 蛋白是线粒体自噬调控的关键靶位,P a r -k i n 功能异常将会引发线粒体自噬异常,进而诱发帕金森㊁肿瘤等相关疾病发生㊁发展㊂然而当前已发现的可调节P a r k i n 表达量的小分子配体仍非常少,且仍未见报道可调节P a r k i n 活力的小分子配体;此外,虽然当前已发现一些天然产物可调节P a r k i n 蛋白表达而调节线粒体自噬,进而缓解相关病症,但已报道的可调节P a r k i n 蛋白表达的单体成分仍较少,且通过调节P a r k i n 活力而防治疾病的天然产物当前仍未见报道㊂因此,应广泛开展P a r k i n 配体的筛选研究,以期发现更多P a r k i n 配体(尤其是小分子配体),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同时,应加强天然产物对P a r k i n 蛋白表达量/活力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为揭示天然产物发挥药效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㊂此外,当前对于天然产物调节P a r k i n 蛋白而缓解疾病的大量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㊂广大科研工作者仍需将天然产物调节P a r k i n 蛋白相关作用机制运用到疾病防治中,为临床探索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提供新途径㊂可以相信,随着P a r k i n 蛋白与人类疾病关系,以及天然产物对P a r k i n 蛋白调节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发现众多可通过调节P a r k i n 蛋白而缓解疾病的天然药品或健康产品,并将明确天然产物调节P a r k i n 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阐明天然产物复杂体系的抗病机制,还能提高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水平,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㊂参考文献[1]W I L K AM I E C A ,L E N K I E W I C Z A M ,B A B I E CL ,e t a l .E x o g e n o u s a l p h a -s y n u c l e i n e v o k e d p a r -k i n d o w n r e gu l a t i o n p r o m o t e s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 n e u r o n a l c e l l s [J ].F r o n t A g i n gN e u r o s c i ,2021,13:591475.[2]R O V E R A T O N D ,S A I L E R C ,C A T O N E N ,e ta l .P a r k i n i s a n E 3l i g a s e f o r t h e ub i q u i t i n -l i k e m o d i f i e r F A T 10,w h ic h i n h i b i t s P a r k i n a c t i v a -t i o n a nd m i t o p h a g y [J ].Ce l l R e p ,2021,34(11):108857.[3]B I S WA S S ,B A G C H I A.M u t a t i o n a l i m pa c t o n "i n -B e t w e e n -R i n g"(I B R )d o m a i n o f P A R K I N o n p r o t e i n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f u n c t i o n [J ].A p pl B i o -c h e m B i o t e c h n o l ,2021,193(6):1603-1616.[4]WA N G X L ,F E N G S T ,WA N G Z Z ,e t a l .P a r -k i n ,a n E 3u b i q u i t i n l i g a s e ,p l a ys a n e s s e n t i a l r o l e i n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q u a l i t y co n t r o l i n 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 [J ].C e l l M o l N e u r o b i o l ,2020,41(7):1395-1411.[5]张浩,张悦,赵文武,等.P I N K 1/P a r k i n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7):1663-1665.[6]Q I E S ,D I E H L J A.C y c l i n D d e g r a d a t i o n b y E3l i g a s e s i n c a n c e r p r o gr e s s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J ].S e m i n C a n c e r B i o l ,2020,67:159-170.[7]P A R K K R ,Y U N J S ,P A R K M H ,e t a l .L o s so f p a r k i n r e d u c e s l u n g t u m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yb l oc k i n g p 21de gr a d a t i o n [J ].P L o S O n e ,2019,14(5):e 0217037.[8]WAH A B I K ,P E RW E Z A ,K AMA R U D H E E NS ,e t a l .P a r k i n g e n e m u t a t i o n s a r e n o t c o m -m o n ,b u t i t s e p i g e n e t i c i n a c t i v a t i o n i s a f r e -qu e n t e v e n t a n d p r e d i c t s p o o r s u r v i v a l i n a d -v a n c e d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J ].B M C C a n c e r,2019,19:820.[9]F R E Z Z A C .M e t a b o l i s m a n d c a n c e r :t h e f u t u r ei s n o w [J ].B r J C a n c e r ,2020,122(2):133-135.19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10]D I N G D,A O X,L I U Y,e t a l.P o s t-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m o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a r k i n a n d i t s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C o mm u n(L o n d),2019, 39:77.[11]D A L T O N W B.P a r k i n o n s e r i n e:a P a r k i n s o nd i se a s e g e n e s u p p r e s s e s s e r i n e s y n t h e s i s i nc a n c e r[J].J C l i n I n v e s t,2020,130:2820-2822.[12]K I M S J,S Y E D G H,S I D D I Q U I A.H e p a t i t i s Cv i r u s i n d u c e s t h e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 o fP a r k i n a n d s u b s e q u e n t m i t o p h a g y[J].P L o SP a t h o g,2013,9(3):e1003285.[13]W I L L I AM S J A,N I H M,D I N G Y F,e t a l.P a r k i n r e g u l a t e s m i t o p h a g y a n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f u n c t i o n t o p r o t e c t ag a i n s t a l c oh o l-i n d u c e d l i v e r i nj u r y a n d s t e a t o s i s i n m i c e[J].A m J P h y s i o lG a s t r o i n t e s t L i v e r P h y s i o l,2015,309(5):G324-340.[14]P E N G H,Q I N X,C H E N S,e t a l.P a r k i n d e f i-c i e n c y a c c e n t u a t e s c h r o n i c a l c o h o l i n t a k e-i n-d u ce d t i s s u e i n j u r y a n d a u t o p h a g y d ef e c t s i nb r a i n,l i v e r a n d s k e l e t a l m u sc l e[J].A c t a B i o-c h i m B i o p h y s S i n(S h a n g h a i),2020,52:665-674.[15]Y AMA D A T,MU R A T A D,A D A C H I Y,e t a l.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s t a s i s r e v e a l s p62-m e d i a t e d u b i q-u i t i n a t i o n i n p a r k i n-i n d e p e n d e n t m i t o p h a g y a n dm i t i g a t e s n o n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J].C e l l M e t a b,2018,28(4):588-604.[16]L I U P,L I N H K,X U Y Y,e t a l.F r a t a x i n-m e-d i a te d p i n k1-p a r k i n-d e p e n d e n t m i t o p h a g y i nh e p a t i c s t e a t o s i s:t h e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q u e r-c e t i n[J].M o l N u t r F o o d R e s,2018,62(16): e1800164.[17]李相迁.P I N 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障碍在N A S 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7.[18]Z HO U T,C H A N G L,L U O Y,e t a l.M s t1i n h i-b i t i o n a t t e n u a t e s n o n-a l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d i s-e a s e v i a r e v e r s i n g P a r k i n-r e l a t e d m i t o p h a g y[J].R e d o x B i o l,2019,21:101120. [19]S U N T,D I N G W,X U T,e t a l.P a r k i n r e g u l a t e sp r o g r a mm e d n e c r o s i s a n d m y 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 i a/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b y t a r g e t i n g c y c l o p h i l i n-D[J].A n t i o x i d R e d o x S i g n a l,2019,31:1177-1193.[20]K A G E Y AMA Y,HO S H I J I MA M,S E O K,e ta l.P a r k i n-i n d e p e n d e n t m i t o p h a g y r e q u i r e sD r p1a n d m a i n t a i n s t h e i n t e g r i t y o f m a mm a l i a nh e a r t a n d b r a i n[J].E M B O J,2014,33(23):2798-2813.[21]Z H A N G S X,Z HU A N G L L,L I U J,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P a r k i n p r o t e i n i n 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 a n dv e n t r i c u l a r r e m o d e l i n g i n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r a t s[J].E u r R e v M e d P h a r m a c o l S c i,2018,22(15):5004-5013.[22]Q I A O H Y,R E N H Y,D U H,e t a l.L i r a g l u t i d e r e p a i r s t h e i n f a r c t e d h e a r t:t h e r o l e o f t h eS I R T1/P a r k i n/m i t o p h a g y p a t h w a y[J].M o lM e d R e p,2018,17(3):3722-3734. [23]P E K E R N,D O N I P A D I V,S H A R MA M,e t a l.L o s s o f P a r k i n i m p a i r s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f u n c t i o n a n d l e a d s t o m u s c l e a t r o p h y[J].A m J P h y s i o lC e l l P h y s i o l,2018,315(2):C164-185.[24]G O U S P I L L O U G,G O D I N R,P I Q U E R E A U J,e t a l.P r o t e c t i v e r o l e of P a r k i n i n s k e l e t a l m u s-c l e c o n t r a c t i l e a n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f u n c t i o n[J].JP h y s i o l(L o n d),2018,596(13):2565-2579.[25]MA N Z A N I L L O P S,A Y R E S J S,WA T S O N RO,e t a l.T h e u b i q u i t i n l i g a s e p a r k i n m e d i a t e s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p a t h o g e n s[J].N a-t u r e,2013,501(7468):512-516. [26]颜静,赵晓晖,王永兵,等. 抗帕颗粒 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帕金森小鼠α-s y n异常聚集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28(11):692-697.[27]马凌.从P I N K1基因角度探讨大补阴丸合牵正散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线粒体的保护作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28]L I U S M,L I X Z,Z H A N G S N,e t a l.A c a n t h o-p a n a x s e n t i c o s u s p r o t e c t s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t i o n o f m e s e n c e p h a l i c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i n a m o u s em o d e l o f 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J].C h i n J I n t e g rM e d,2018,24(11):835-843.[29]袁瑾静,夏韵.复方蒲黄汤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脑组织中P a r k i n㊁C y c l i n E蛋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5):38-41,46.[30]O R G A H J O,R E N J,L I U X Y,e t a l.D a n h o n gi n j e c t i o n f a c i l i t a t e s r e c o v e r y o f p o s t-s t r o k e m o-t i o n d e f i c i t v i a P a r k i n-e n h a n c e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f u n c t i o n[J].R e s t o r N e u r o l N e u r o s c i,2019,37(4):375-395.[31]Y U J H,L I Y H,L I U X Y,e t a l.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d y n a m i c s m o d u l a t i o n a s a c r i t i c a l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f o r S he n m a i i n j e c t i o n i n a t t e n u a t i n g h y p o x i a/ r e o x y g e n a t i o n i n j u r y[J].J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o l, 2019,237:9-19.[32]Y A N G H X,WA N G P,WA N G N N,e t a l.T o n g x i n l u o a m e l i o r a t e s m y 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m a i n l y v i a a c t i v a t i n g p a r k i n-m e d i a t e d m i t o p h a g y a n d d o w n r e g u l a t i n g u b i q-29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u i t i n-p r o t e a s o m e s y s t e m[J].C h i n J I n t e g rM e d,2021,27(7):542-550.[33]李蓓蕾.P I N K/p a r k i n介导N A S H肝细胞线粒体选择性自噬机制及脂肝方的干预效应[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34]W E N D,T A N R Z,Z H A O C Y,e t a l.A s t r a g a-l u s m o n g h o l i c u s b u n g e a n d p a n a x n o t o g i n s e n g(B u r k i l l)F.H.C h e n f o r m u l a f o r r e n a l i n j u r y i nd i a b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a n d e v i d e n c ef o r a u t o p h-ag y r e g u l a t i o n[J].F r o n t Ph a r m a c o l,2020,11: 732.[35]张伟,李涛,陈磊等.红景天苷通过P I N K1-P a r-k i n通路在M P P+诱导的S H-S Y5Y细胞中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6(9):1649-1653.[36]Z H A N G C G,WA N G R C,L I U Z Y,e t a l.T h ep l a n t t r i t e r p e n o i d c e l a s t r o l b l o c k s P I N K1-d e-p e n d e n t m i t o p h a g y b y d i s r u p t i n g P I N K1's a s s o c i a-t i o n w i t h t h e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p r o t e i n T O M20[J].JB i o lC h e m,2019,294(18):7472-7487.[37]Z H I Y H,J I N Y X,P A N L L,e t a l.S c h i s a n d r i nA a m e l i o r a t e s M P T P-i n d u c e d P a r k i n s o n's d i s-e a s e i n a m o u s e m o d e l v i a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b r a i n a u t o p h a g y[J].A r c h P h a r m R e s,2019,42(11): 1012-1020.[38]余婧萍,贺春香,李泽,等.芍药苷对P I N K1-P a r-k i 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H2O2诱导S H-S Y5Y细胞损伤中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27(11):45-51.[39]WU M,L U G,L A O Y Z,e t a l.G a r c i e s c u l e n x-a n t h o n e B i n d u c e s P I N K1-P a r k i n-m e d i a t e d m i-t o p h a g y a n d p r e v e n t s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b r a i ni n j u r y i n m i c e[J].A c t a P h a r m a c o l S i n,2021,42(2):199-208.[40]荆哲,刘峰舟,郭文韵,等.大蒜辣素对d b/d b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P i n k1/P a r k i n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 22(6):601-605.[41]刁佳宇,赵宏谋,宁玉洁,等.迷迭香酸激活P a r-k i 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并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11): 1628-1633.[42]X I A N G Q,WU M,Z H A N G L,e t a l.G e r o n t o x-a n t h o n e i a n d m a c l u r a x a n t h o n e i n d u c e m i t o p h-a g y a n d a t t e n u a t e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J].F r o n t P h a r m a c o l,2020,11:452.[43]WA N G Z L,Z H A N G H,L I U Z H,e t a l.A p i-g e n i n a t t e n u a t e s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i n d u c e dc a rd i o m y o c y te i n j u r y b y m o d u l a t i n g P a r k i n-m e d i a t e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a u t o p h a g y[J].J B i o s c i, 2020,45:75.[44]L U Y,L I S,WU H F,e t a l.B e n e f i c i a l e f f e c t s o fa s t r a g a l o s i d eⅣa g a i n s t a n g i o t e n s i nⅡ-i n d u c e d m i-t o c h o n d r i a l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 r a t v a s c u l a r s m o o t hm u s c l e c e l l s[J].I n t J M o l M e d,2015,36(5):1223-1232.[45]C A O S T,WA N G C C,Y A N J T,e t a l.C u r c u-m i n a m e l i o r a t e s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i n d u c e d i n t e s-t i n a l b a r r i e r i n j u r y a n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d a m a g eb y p r o m o t i n g P a r k i n d e p e n d e n t m i t o p h a g y t h r o u g h AM P K-T F E B s i g n a l p a t h w a y[J].F r e eR a d i c B i o l M e d,2020,147:8-22. [46]Q I J Y,X U E Q,K U A N G L Y,e t a l.B e r b e r i n e a l-l e v i a t e s c i s p l a t i n-i n d u c e d a c u t e k i d n e y i n j u r y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m i t o p h a g y v i a P I N K1/P a r k i n p a t h w a y[J].T r a n s l A n d r o l U r o l,2020,9:1712-1724.(收稿日期:2021-11-12修回日期:2022-03-28)(上接第1787页)a l.L n c R N A M I A T/m i R-133a-3p a x i s r e g u l a t e s a t r i a l f ib r i l l a t i o n a n d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i n d uc e dm y o c a r d i a l f i b r o s i s[J].M o l B i o l R e p,2020,47(4):2605-2617.[36]X U J,WU H,C H E N S,e t a l.M i c r o R N A-30cs u p p r e s s e s t h e p r o-f i b r o g e n i c e f f e c t s o f c a r d i a cf i b r o b l a s t s i n d u c e d b y T G F-β1a n d p r e v e n t s a t-r i a l f i b r o s i s b y t a r g e t i n g T G FβRⅡ[J].J C e l lM o l M e d,2018,22(6):3045-3057. [37]Y A N G Z,X I A O Z,G U O H,e t a l.N o v e l r o l e o f t h e c l u s t e r e d m i R-23b-3p a n d m i R-27b-3p i n e n-h a n c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f i b r o s i s-a s s o c i a t e d g e n e s b yt a r g e t i n g T G F B R3i n a t r i a l f i b r o b l a s t s[J].J C e l lM o l M e d,2019,23(5):3246-3256. [38]S U L,Y A O Y,S O N G W.D o w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m i R-96s u p p r e s s e s t h e p r o f i b r o g e n i c f u n c t i o n so f c a r d i a c f i b r o b l a s t s i n d u c e d b y a n g i o t e n s i nⅡa n d a t t e n u a t e s a t r i a l f ib r o s i s b y u p r e g u l a t i n gK L F13[J].H u m C e l l,2020,33(2):337-346.[39]R U P A I MO O L E R,S L A C K F J.M i c r o R N At h e r a p e u t i c s:t o w a r d s a n e w e r a f o r t h e m a n-a g e m e n t o f c a n c e r a n d o t h e r d i s e a s e s[J].N a tR e v D r u g D i s c o v,2017,16(3):203-222.(收稿日期:2021-10-28修回日期:2022-03-26)39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
EPO及EPO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EPO及EPO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b67434453610661ed9f4aa.png)
EPO和EPO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文摘要
EPO和EPO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专业:肿瘤学
硕士生:梁文昌
导师:郭荣平主任医师
摘要
Graduate student:Liang
Wenchang
Su pervisor:Prof.Guo Rongping
AB STRACT
BACKGROUD&OBJECTIV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the most frequent malignancies.In China,HCC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
one
of
cause
of
malignancy-related death.At
present,hepatic resection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patients.However,even the HCC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the postoperative
EPO和EPO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l临床意义
中文摘要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EPO低表达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81.4%、37.6%及14.O%,高表达组分别为51.1%、20.1%及10.4%,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尸>0.05);EPOR低表达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2%、 42.1%及16.5%,高表达组分别为55.6%、14.O%及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PO低表达组的l、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5%、75.O%及52.4%,
二甲双胍经线粒体及内质网对骨骼肌减少症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经线粒体及内质网对骨骼肌减少症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e2c1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a.png)
二甲双胍经线粒体及内质网对骨骼肌减少症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王灵站;王立群;王俊梅;于广海;毕伏龙【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18(041)002【总页数】5页(P220-224)【作者】王灵站;王立群;王俊梅;于广海;毕伏龙【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通辽028042;通辽职业学院药品食品系,通辽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通辽028042;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通辽028042;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通辽028042【正文语种】中文骨骼肌约占人体质量的40%~50%。
但在25周岁之后,其总质量以每10年3%~10%的速度丢失,逐渐损害人的运动功能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骨骼肌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质量和功能的进行性减退,被称为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2]。
骨骼肌减少症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衰老、疾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异常、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体力活动减少、营养不良、相关激素分泌不足等诸多因素均参与其中[3]。
大量研究证明,一定数量和功能正常的线粒体在维持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中起核心作用。
而随年龄增长,骨骼肌纤维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及肌球蛋白重链(肌肉收缩的关键蛋白)等多种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均呈下降趋势[4-5]。
同时,通过微点阵分析人、大鼠和猴骨骼肌标本内的转录本(transcript)显示,老年骨骼肌中编码脂肪酸和线粒体代谢的转录本较青年期明显减少[6-8],表明衰老会损害线粒体的功能,而线粒体又可藉线粒体关联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MAM)与内质网(ER)相互联系与影响。
现总结文献中线粒体及内质网功能变化与骨骼肌减少症发生的联系,并对二甲双胍通过线粒体及内质网干预骨骼肌减少症形成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1 线粒体融合与裂变的调控线粒体是一个复杂、多能的细胞器,其在细胞内的的配布随线粒体的融合与裂变而发生变化,该动态变化可使不同线粒体共享其重要组分,如线粒体DNA(mtDNA),也可移除或降解其受损组分。
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1b03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8.png)
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潘萌,史晓燕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通信作者:史晓燕,*****************(ORCID: 0009-0007-8350-0826)摘要:线粒体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乏或受到外界刺激时,通过对受损线粒体的特异性清除,来维持线粒体功能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选择性自噬。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等多种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线粒体自噬调控肝脏相关疾病的具体机制进行总结,进一步阐述了线粒体自噬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潜在治疗靶点,以期为肝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肝疾病;线粒体自噬;病理过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704073);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22SF-225)Role of mitophag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iver-related diseasesPAN Meng, SHI Xiaoyan.(Basic Medical Academy,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Shaanxi 71204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SHI Xiaoyan,*****************(ORCID: 0009-0007-8350-0826)Abstract:Mitophagy is a type of selective autophagy during which cells specifically remove damaged mitochondria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deficiency or external stimulation and thus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cellular homeostasi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ysfunction of mitophag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various liver-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rug-related liver injury,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mitophagy in regulating liver-related diseases and further elaborates on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mitophagy in liver-related diseases,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Key words:Liver Diseases; Mitophagy; Pathologic Processe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81704073);General Projects of Key R & D Progr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2022SF-225)肝脏作为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血浆蛋白质合成、糖异生和糖原储存、胆固醇代谢和胆汁酸合成以及药物代谢和解毒等[1]。
PINK1与肝脏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PINK1与肝脏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356723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a.png)
PINK1与肝脏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罗丽花张国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04期[专家介绍]张国,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員、副院长。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门静脉高压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学组委员,广西消化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西预防医学会消化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消化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科摩罗国家勋章——绿新月骑士勋章获得者,自治区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广西医学高层次人才“139”计划学科带头人(消化内科),《中国临床新医学》常务副主编,《Anti-Cancer Drugs》《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J Hepatology》区域编委。
主要从事各种急慢性肝、胆、胰疾病及胃肠道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其现代治疗研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及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等10余项。
发表SCI论著20余篇。
【摘要】 PTEN诱导推定激酶1 (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移除受损或者过剩的线粒体来维持线粒体平衡,减少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近年研究发现,PINK1与某些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及治疗过程关系密切,作者主要对PINK1及其与肝脏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总结,以便更加深入了解PINK1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PINK1;肝脏疾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4.001Research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INK1 and liver related diseasesLUO Lihua1,ZHANG Guo2▲(1.Graduate School,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Guangxi, China; 2.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Guangxi Academy ofMedical Science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Guangxi, China)【Abstract】 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 (PINK1) can maintain mitochondrial balance and reduce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by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and removing damaged or excess mitochondria.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INK1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some liver diseases. The author mainly summarizes PINK1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iver related diseases,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PINK1 in liver diseases.【Key words】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PINK1; liver disease; review线粒体主要产生ATP,其含有很多的蛋白酶,能够降解线粒体内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在调控细胞内钙的稳态、线粒体膜电位、脂肪酸代谢和能量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FA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31a945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6.png)
FA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黄治国;黄拼搏;何传超;肖治宇【摘要】目的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1(Fas-associated phosphatase 1,FAP-1) 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66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P-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6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P-1的表达水平与HCC的TNM分期、肿瘤数目及肿瘤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FAP-1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FAP-1高表达组.多因素回归性分析显示FAP-1表达水平、脉管侵犯、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AP-1在肝细胞肝癌细胞中表达影响肝癌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而影响肝癌患者预后.【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3(013)002【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FAP-1;肝细胞肝癌;预后【作者】黄治国;黄拼搏;何传超;肖治宇【作者单位】51012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虽然目前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是医学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1]。
肝癌目前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三[2],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Fas相关磷酸酯酶-1(Fas-associated phosphatase 1,FAP-1),一种酪氨酸激酶,可以阻滞Fas受体介导的凋亡。
通过与Fas受体的功能域结合,FAP-1可以阻滞Fas通路的激活[3]。
FAP-1对Fas介导凋亡通路的阻滞潜能及两者的相关性在很多肿瘤细胞系中得到了证实,包括结肠癌、胰腺癌以及血液系统肿瘤[4-7],但是FAP-1与肝癌的相关性目前还不明确。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a80f4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a.png)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胡永;陈一兴;杜世锁;曾昭冲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24(31)2
【摘要】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调节途径多样,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子信号通路和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HCC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外周血TNF-α浓度和肿瘤组织中TNF-α浓度对HCC患者接受一些治疗后的预后表现出了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对接受精确放疗的HCC患者预后预测价值,需要被进一步明确。
【总页数】5页(P257-261)
【作者】胡永;陈一兴;杜世锁;曾昭冲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核因子-κap paB与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作用
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2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4.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A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BA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8fa910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0.png)
发掘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为恶性肿瘤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改善疾病预后。
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计划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癌症基因信息数据库,为肿瘤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者提供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和与其关联的临床数据,为寻找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甚至为药物靶标的筛选,提供重要线索[4]。
UALCAN数据库是由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肿瘤研究院开发和维护更新,使用TCGA的3级RNA-seq数据,对30余种不同肿瘤类型中约205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基因表达和生存分析的数据库网站[5]。
近年研究表明,BRCA1相关蛋白1(BRCA1associ-ated protein1,BAP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BAP1是一种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UCH)[6],其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BAP1通过去泛素化作用,参与基因转录调控、表观遗传调控、DNA损伤修复等过程[7],发挥抑癌作用[8]。
临床实践工作中NGS检测发现肝癌患者存在BAP1基因突变的病例,但病例数量十分有限。
查阅文献,有学者曾分析TCGA中364例HCC患者有效数据,与正常组织相比,BAP1在HCC样本中突变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BAP1高表达提示生存预后差[9]。
本文进一步扩大研究广度和深度,利用TCGA、UALCAN等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旨在探讨BAP1在LIH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初步分析BAP1在泛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表达与预后情况,为寻找新的LIHC生物标志物及有效的靶向精准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数据资料下载及处理从UALCA获得TC-GA数据库中LIHC(即TCGA-LIHC)的BAP1mRNA 表达水平及临床数据。
包含癌组织样本371例,正常组织样本50例。
BAP1的mRNA表达数据均进行log2(TPM+1)或log2(FPKM+1)的形式转换。
肝细胞癌组织中CYP27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肝细胞癌组织中CYP27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f8da2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e.png)
·临床论著·Clinical Article·[作者简介]帕成周,云南盈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肝胆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
E-mail:**************.com [通讯作者]邬善敏,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外科基础与临床。
E-mail:153****************肝细胞癌组织中CYP27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帕成周邬善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湖北武汉430060)272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1]。
HCC 主要危险因素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度饮酒、糖尿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HCC早期诊断困难、术后高复发率使其总体预后仍不理想。
胆固醇27-羟化酶(CYP27A1)由CYP27A1基因编码,为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家族成员之一。
近年研究发现CYP27A1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中低表达[2-5],但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比较CYP27A1在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P27A1与HCC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探讨CYP27A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自TCGA数据库官网(https://por⁃/)下载HCC和正常肝组织数据,包括经校正后的RNA-Seq基因表达谱及相对应的临床资料。
1.2方法1.2.1数据集筛选下载的TCGA数据集包含HCC组织病例样本374例,正常肝组织50例,均包含详实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资料,进行生存分析时筛除1例缺失随访信息的资料,进行Cox 回归分析仅保留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35例HCC 数据。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2921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脏器之一,其细胞数量众多,功能复杂。
由于长期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肝脏细胞很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此时,细胞自噬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自噬的概念细胞自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器或细胞成分,并将其在细胞溶酶体内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细胞自噬可分为微自噬、宏自噬及受体介导的自噬等几种类型。
其中,微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成分,将其包裹成自噬体并把它们降解成营养物姜再利用的过程。
宏自噬则是指细胞通过吞噬长膜结构(如高尔基体、线粒体等)产生、成熟、吞噬自身的自噬体,然后通过运输与溶酶体融合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而受体介导的自噬是由一类叫钙调蛋白素的细胞膜蛋白作为配体与目标正在崩解的细胞成分进行结合,随后形成受体介导自噬小体进入到细胞内进行降解的过程。
二、细胞自噬的过程细胞自噬过程可分为自噬发生前、自噬体形成、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和自噬体-内吞体的脱离四个阶段。
(1)自噬发生前自噬发生前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内酵母物质紊乱,进而导致肝细胞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如氧化应激。
这样会导致大量自由基的产生,造成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致使自噬相关蛋白被激活,从而进入到自噬体形成阶段。
(2)自噬体形成细胞自噬体形成包括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
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各种类的蛋白质依次参与其中,直到最终形成酵素能够降解的完整小体。
自噬体形成发生时,高尔基体直接与溶酶体相连,从而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自噬体的合成。
(3)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形成的自噬体顺着微管型结构向细胞质形成的自噬小胞移动。
这时,自噬体会把它吞噬到自噬小胞内、变成自吞体。
此时,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时期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选择素的分子,来判断哪些内吞体会被保持下去进一步降解,哪些内吞体则会被通过外流排出。
原发性肝癌中Prox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中Prox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8c14c97f01dc281e53af0da.png)
原发性肝癌中Prox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Prox1蛋白的表达。
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54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术后经病理标本明确诊断。
收集13例同时期因其他肝脏疾病接受肝脏手术的患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Prox1的表达。
结果:1)Prox1蛋白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Proxl蛋白表达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r=0.930,P<0.01)呈正相关。
结论:肝癌组织中Prox1表达低于正常肝组织,同时Prox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高。
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其是否为原发性肝癌抑癌基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Prox1蛋白,原发性肝癌,免疫组织化学法肝细胞肝癌(HCC)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以及病因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HCC增殖分化的调控机理,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Prox1为果蝇的同源异型盒基因prospero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框基因转录因子,是哺乳动物前肠内胚层肝脏形成过程中早期表达的特殊标记物。
研究表明,Prox-1基因在肝胚细胞及成熟肝细胞中有表达,但其具体功能尚未完全了解。
研究Prox-1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可为有效阻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也将为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性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ox1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Prox1蛋白表达与肝癌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54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所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治疗,术后经病理标本明确诊断。
Ki67、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Ki67、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b21dfeba0d4a7302763a63.png)
检测两组 中 K6 、uv i 白表达 , i Sri n蛋 7 v 分析两者相互间及与 H C临床病 理参数 的相关性 。结果 肿瘤 组 K6 、u— C i Sr 7 vv ii 白表达 阳性率 明显高 于正 常组 , 0 0 ; i7 S rin在 H C中的表 达均与包膜 侵犯 、 n蛋 P< . 1 K6 、uv i v C 癌栓形成及肿 瘤转
p t oo y f au e ft eHCC p t n sw r n l z d ah lg e tr so h a i t e e a ay e .Re u t T e p st e r tso i 7 a d S r i i x r s in i mo e sl s h o i v ae fK 6 n u v vn e p e so t r i n u
H Ctseseie s f 0css(u r r p , h e t nhpb tenK6 n uv i xrsi n ec ncl C su c n ae tmo g u ) terl i si e e i adS ri nepes nadt l i i p m o6 o ao w 7 v o h i a
K-7w sea nd adcm ae ySP im nhs ce ir om l i r i u f 0 css( om l ru )ad i a xmie n o prdb - u o iohm syi nr a l e s eo ae nr a gop n 6 m t t n v ts 2
a d S r i iwa s p st e y c rea e t a h oh r Co l i Co dee to fS vii nd Ki7 c l s p l e' n u v vn swa o ii l o lt d wih e c te . v ncuson — t cin o ur vn a 6 al u p y e l - ti vde e o a o i nd te t n fHCC. a n e i nc n dig ss a r ame yh h rh ntoei n r l ru b t 0 0 ) T e i7a dS ri n epe s ni C ru eeb t s nf a t i e ta s n omo g p( ohP< . 1 . h 6 n u v i x r i H C h g i l g h o K v s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作者:陈钢, 王怡, 易继林, 李兴睿, 刘谨文, 沈文状, 刘峰
作者单位:陈钢,易继林,李兴睿,刘谨文,沈文状,刘峰(430080 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 王怡(325000 温州市,温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刊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年,卷(期):2006,12(9)
被引用次数:2次
1.Hui AM;Makuuchi M Molecular basis of multistep hepatocarci-nogenesis:genetic and epigenetic events [外文期刊] 1999
2.Kitada T;Asakawa S;Hattori N Mutations in the parkin gene cause autosomal recessive juvenile parkinsonism[外文期刊] 1998
3.Cesari R;Martin ES;Calin GA Parkin,a gene implicated in autosomal recessive juvenile parkinsonism,is a candidate tumor suppressor gene on chromosome 6q25-q27 2003
4.Wang F;Stacy D;Jin-Ping Lai Parkin gene alteration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外文期刊] 2004
5.Picchio MC;Martin ES;Cesari R Alterations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arki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外文期刊] 2004(8)
1.王怡.陈钢.沈文状.刘峰肝细胞癌中Parkin与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6)
2.刘谨文.易继林.黄亚非.LIU Jin-wen.YI Ji-lin.HUANG Ya-fei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共刺激分子4-1BB(CD137)配体的变化和意义[期刊论文]-临床外科杂志2005,13(4)
3.陈罡.胡浪.党裔武.罗殿中.仇小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RASSF1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7)
4.刘谨文.易继林.LIU Jin-wen.YI Ji-lin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3)
5.陈钢.王怡.易继林.沈文状.李兴睿.刘谨文.CHEN Gang.Wang Yi.YI Ji-lin.SHEN Wen-zhuang.LI Xing-rui. LIU Jin-wen肝细胞癌中Ephrin-A1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8)
6.冯刚.郑树森.傅燕萍.沈建成.戚仕均.谢立江.方泉.赵萍WWOX基因在肝细胞癌及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意义[期刊论文]-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8)
7.孙昕.朱立新.钱波.赵中海.孙昀.李晓明肝细胞癌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现象[期刊论文]-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8,14(5)
8.潘修成.陈智.季芳.郭忠胜.陈明.傅涓涓.PAN Xiu-cheng.CHEN Zhi.JI Fang.GUO Zhong-sheng.CHEN Ming.FU Juan-juan抑癌基因kruppel样因子6及其剪接体蛋白对HepG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9)
1.孙昕.朱立新.钱波.赵中海.孙昀.李晓明肝细胞癌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现象[期刊论文]-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8(5)
2.陈钢.施红旗.单云峰.沈文状.朱智.刘顺芳野生型Parkin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肝胆外科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gdwk2006090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