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缝合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肌腱缝合技术
1.肌腱端—端缝合
[适应证]
新鲜肌腱断裂和鞘管区内陈旧性肌腱断裂与移植肌腱的缝合
BUNNELL缝合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采用3—0无创、尼龙或涤伦双直针,距肌腱断端6毫米处横穿一针,分别将肌腱缝线的两针穿到肌腱的对侧缘,反复四次后,再从肌腱断端穿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肌腱的另一断端。将两断端对合结扎缝线(图—1)
[特点]
缝合牢固,缝合处抗张力较强。
缝线反复穿越肌腱,易造成肌腱损伤及干扰肌腱血循环。
现在很少采用。
KESSLER法(包括改良KESSLER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采用5—0无创线双直针,从肌腱断端进针,距肌腱断端5毫米处出针,再横行穿过肌腱,然后再纵行从肌腱断端穿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肌腱的另一断端。将两断端对合,结扎缝线于肌腱断端内。
改良法是用一根连续的缝线,按上述方法处理一侧肌腱后直接穿入另一侧肌腱,抽紧后按上述方法处理另一侧肌腱,将单一线结结扎在肌腱断端内。用7—0肌腱外膜无创线间断缝合数针。(图—2)
[特点]
结扎线埋入肌腱断端内,缝接点光滑。
缝合处抗张力强。
对肌腱血管的绞窄作用及血循环影响小。
目前常应用于采用肌腱早期功能练习的肌腱一期修复。
KLEINER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采用3—0无创线双直针,距肌腱断端5毫米处横行进针,对侧穿出后,再斜行进针从断面穿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肌腱的另一断端。将双线结结扎在肌腱断端内。肌腱外膜用7—0无创线连续缝合,保持缝接处光滑。(图—3)
[特点]
操作简便,缝合处抗张力较强。
对肌腱血循环影响较小。
可抽出式缝合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采用不锈钢丝做8字缝合,钢丝缝接远近端后穿出肌腱,用纽扣固定在皮肤外。4周后拔出钢丝。(图—4)
[特点]
此法可减少断端缝接后的张力,用于早期功能练习
操作复杂,目前很少用。
8字缝合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采用3—0无创线,距肌腱断端5毫米处进针,呈8字缝合肌腱断端。(图—5)
[特点]
操作简便,对肌腱创伤小。
抗张力较小,不能适用于肌腱早期功能练习。
斜行缝合法(BECKER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将肌腱断端修剪成斜面,采用5—0无创线间断缝合。(图—6)
[特点]
抗张力大,适用于肌腱早期功能练习。
影响肌腱的长度,未被推广。
埋入式缝合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应用单针圈形无创线,从距肌腱断端1厘米处进针,断端出针。将线牵出后,留下圈形线尾,用另一针线将其8字缝合固定。再将圈形针线穿入另一肌腱断端,距肌腱断端1厘米处出针,将线剪断,用以在局部作8字缝合,将断腱拉合,将圈形缝线结扎在8字缝合上。圈形缝线的两端均在腱外膜下,7—0无创线肌腱外膜间断缝合数针。
(图—7)
[特点]
吻合口较牢固。
操作复杂,使用特殊缝线,临床上不经常使用。
TSUGE法(单套圈法、双套圈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应用3—0或5—0圈形无创缝合线,距肌腱断端1厘米处横行穿针,出针后再套入圈内,拉紧后锁住少量肌腱纤维,再将针纵向从肌腱偏掌侧穿入并从断端穿出。然后再穿入对侧肌腱断端,距肌腱断端1厘米处穿出,拉紧对合好断端后,将线一边剪断,打结固定。粗肌腱可用双圈形缝合线缝合。(图—8)
[特点]
缝合处抗张力较强。
对肌腱血循环影响较小。
应用3—0或5—0圈形无创缝合线。
此法常用于屈肌腱缝合后早期功能练习。
2. 肌腱端侧缝合
鱼嘴型缝合(PULVERTAFT法)
[适应证]
直径粗细不等的肌腱缝合
[操作方法及程序]
先将粗肌腱用刀片做切口,把细肌腱穿入裂隙并缝合,再于粗肌腱稍远端处与第一个切口呈90度做切口,再将细肌腱再次穿入裂隙并缝合,如此穿缝3—4次,最终将细肌腱断端埋入粗肌腱内。粗肌腱断端修剪成鱼嘴壮,包绕细肌腱,使细肌腱位于粗肌腱中央。(图—9)
一条与多条肌腱端侧缝合法
[适应证]
一条肌腱移位带动多条肌腱时采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用刀片在多条肌腱适应部位纵向戳成裂隙,将要移位的肌腱劈开后穿过多条肌腱的裂隙并缝合。用同样方法穿插两次缝合。最后将移位肌腱断端部分切除,用多条肌腱包埋之。(图—10)
单条肌腱端侧缝合法
[适应证]
适用于肌腱移植
[操作方法及程序]
在被移植的肌腱上用刀戳一个小孔,用血管钳将移植肌腱断端从孔内拉出并缝合;再于稍远侧用刀片戳一个孔,方向与前一孔垂直,将移植肌腱断端从孔内拉出并缝合,剪去多余部分,将移植肌腱埋入被移植肌腱内。最后在被移植肌腱近端戳一个孔,将被移植肌腱断端穿入移植肌腱内并缝合。(图—11)
3.骨—肌腱缝合法
[适应证]
适用于肌腱止点重建。
[操作方法及程序]
用骨刀在固定肌腱处掀起骨皮质,或用骨钻钻孔以接纳肌腱;用细钢丝在肌腱端做8字缝合,
然后将钢丝分别从骨创面两侧或骨孔中穿出,拉紧钢丝使肌腱端嵌入骨创面或骨孔中。穿出的钢丝在指背侧用纽扣后纱布卷固定。
第四节肌腱移位术
[适应证]
1.肌腱断裂或肌腱缺损,不能采用肌腱缝合或肌腱移植者。如拇长伸肌腱断裂或肌腱缺损,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
2.肌腹缺损或肌腹无收缩功能时,利用其他正常动力肌腱代替其功能者。如Volkmann 缺血性肌挛缩,指浅屈肌移位代替指深屈肌功能。
3.神经损伤后无法一期进行神经修复或神经修复效果不佳,需进行晚期功能重建者。
如正中神经损伤后用尺侧腕屈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
[操作方法及程序]
具体肌腱移位术的方法见各章节,此节仅叙述总原则。
首先选择可以替代原有功能的最佳动力。应选择肌力好,作用协同、滑动范围相近的肌肉作动力。
选择移位肌腱通过的最佳途经。肌腱通路要有利于肌腱滑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选择最佳的肌腱止点。应尽可能与原止点一致,使移位肌腱充分最佳效果。
[注意事项]
1.移位肌腱或肌肉应选择肌力好,作用协同、滑动范围相近的肌肉作动力。应选择肌力4级以上者为动力。肌腱移位后不能影响原关节活动的动力需求。
2.移位肌腱或肌肉的走行方向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一般要与原肌腱走行一致,走向应取直线,不能穿越骨间膜及弯曲成角。如果必须成角,则须重建滑车。走行通道内不能有阻碍肌腱滑动的因素存在,皮肤覆盖和软组织床条件要好,关节被动活动应正常。
3.移位肌腱的止点应尽可能与原止点一致,尽可能加大关节活动的力矩,以实现最佳效果。
4.移位肌腱张力的调整十分重要。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移位肌腱的张力。如移位肌腱的滑动范围较小,,重建屈指功能时移位肌腱的张力应加大,这样才能发挥屈指作用。
5.术后制动方式、时间及术后功能练习方式十分关键。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术后最大肩外展位制动8—10周,然后在外展架上逐渐减小外展架外展角度,进行肩外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