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实验》06 免疫组化实验
免疫组化实验的详细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的详细步骤1. 制备组织切片- 将组织固定在适当的固定液中(如甲醛溶液)- 通过脱水、清理和浸蜡等步骤制备石蜡包埋块- 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切成4-6微米厚的切片- 将切片贴附到载玻片上2. 脱蜡和水化- 将载玻片浸入二甲苯或者相似的溶液中,去除石蜡- 使用梯度浓度的乙醇溶液(100%,95%,70%)逐步水化切片3. 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可以暴露被固定过程掩盖的抗原表位 - 常用的方法包括加热诱导抗原修复和酶促抗原修复4.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或者生物素的封闭- 使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切片,以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 对于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实验,需要使用生物素封闭试剂进行封闭5. 加入封闭液- 使用含有蛋白质成分的封闭液(如牛血清白蛋白)处理切片- 这一步可以阻止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6. 加入一抗- 将特异性的一抗(如小鼠抗人蛋白单克隆抗体)稀释至适当浓度- 滴加到切片上,在湿盒中于4℃过夜或37℃温育1-2小时7. 加入二抗- 洗去未结合的一抗- 加入与一抗种属相匹配的二抗(如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小鼠抗体)8. 加入探针- 对于酶促反应型免疫组化,加入酶标记的亲和素(如过氧化物酶-亲和素复合物)- 对于荧光免疫组化,加入荧光标记的亲和素9. 显色- 酶促反应型:加入适当的染色底物(如),产生可见的棕黄色沉淀- 荧光免疫组化:不需要此步骤10. 染色和封片- 用苏木素对细胞核进行复染- 用封片剂和覆盖玻片封闭切片,制成永久装片11. 观察结果- 使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蛋白的分布和表达情况以上是免疫组化实验的一般步骤,具体操作细节可能因实验目的和具体方法而有所调整。
准确无误的实验步骤需要参考相关文献和说明。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免疫组化实验报告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它通过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结合来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免疫组化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免疫组化实验基于免疫学的原理,即利用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通过免疫动物(如小鼠)注射抗原,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然后,将这些抗体与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反应,通过标记抗体的方法来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
二、实验步骤1. 细胞或组织的固定和切片:首先,将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乙醛等。
然后,将固定的样本进行切片处理,通常使用微型切片机或手工切片刀进行切片。
2. 抗体的制备和标记:制备特定抗原的抗体是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将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免疫动物体内,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然后,从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提取抗体。
为了方便检测和定位,可以将这些抗体标记上荧光染料或酶等物质。
3. 抗体与样本的反应:将标记好的抗体与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反应,使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
这一步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以确保反应的充分和特异性。
4. 反应产物的可视化:根据抗体标记的方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可视化反应产物。
如果是标记了荧光染料的抗体,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如果是标记了酶的抗体,可以使用底物与酶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再通过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实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肿瘤学中,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此外,免疫组化实验还可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筛选新的治疗靶点以及评估药物疗效。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组化实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检测心肌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完整版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完整版步骤1:标本采集和固定首先,需要从待检测样本中采集组织或细胞。
可以使用手术切片、活体组织、培养的细胞等作为标本。
然后,将采集的样本固定在载玻片或切片上,以保持其结构和形态的完整性。
步骤2:抗原暴露和体细胞抗原消除接下来,需要处理标本以使抗原裸露出来,并消除非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和细胞膜结合的抗原。
这一步骤常常涉及对组织或细胞的预处理,例如用石蜡脱脂、酶解抗体和孵化等。
步骤3:抗体特异性结合选择特异性的抗体用于检测待测蛋白质。
这些抗体可以是直接标记的一抗,或间接标记的二抗。
一抗是专门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抗体,而二抗则可以与一抗结合,以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这一步骤中还需要选择适当的阴性对照,即未携带待检测抗原的样本。
步骤4:探针检测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探针来检测目标分子。
常用的探针有标记的一抗、荧光探针、放射性标记物等。
标记的一抗可以直接结合抗原,然后使用染色剂进行可视化;荧光探针则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放射性标记物可以通过放射自显影等方法进行检测。
步骤5:显色和对比计数将荧光、酶标记或放射性标记的物质显色,以便于检测和计数。
在染色的过程中,需要防止非特异性的染色,例如使用阻断剂、胶原等。
步骤6: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染色强度、分布模式等结果,分析待测蛋白质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这可能需要与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步骤7:图像捕获和分析使用显微镜或其他成像设备,将荧光、染色或放射性标记的图像捕获下来。
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来计算和比较样本中的染色强度、面积等参数。
步骤8:数据统计和结果报告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报告中。
报告应包括样本信息、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根据需要进行解释和讨论。
总结: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研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它的步骤包括标本采集和固定、抗原暴露和体细胞抗原消除、抗体特异性结合、探针检测、显色和对比计数、结果分析、图像捕获和分析、数据统计和结果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
其步骤包括样本制备、抗原去原、阻断试验、一次抗体处理、二次抗体处理、显色和镜检。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1.样本制备:收集需要检测的样本,可以是细胞、组织或体液。
样本收集后,需要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2.抗原去原:蛋白质在组织中可能会被结构和其他因素影响,使其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难以被检测到。
因此,需要进行抗原去原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热处理、酸碱处理、酶解处理等。
3.阻断试验:细胞和组织常常会存在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会使得后续的免疫反应变得模糊不清。
为了减少这种非特异性结合,需要进行阻断试验。
常用的阻断试验方法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动物血清等。
4.一次抗体处理:在一次抗体处理步骤中,需要准备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一次抗体。
将制备好的一次抗体加入样本中,使其与目标蛋白质发生反应,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5.二次抗体处理:一次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无法提供光学信号。
因此需要加入与一次抗体结合的二次抗体,该二次抗体与荧光物质或酶偶联,可以提供可视化信号。
常见的二次抗体有HRP(辣根过氧化物酶)、荧光染料等。
6.显色:通过加入合适的显色底物,可以使得与二次抗体结合的酶产生可见的颜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底物有DAB(3,3'-二氨基联苯),其在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棕色的显色产物。
7.镜检:最后一步是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镜检可以确定抗原存在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总结:免疫组化是一种确定蛋白质存在和分布的重要实验技术。
通过以上步骤的顺序操作,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实验人员需要熟悉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并根据实验样本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准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1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基于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技术。
它可以用来鉴定和定位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在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组化实验的原理。
2 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实验是基于免疫学原理的。
当人体内出现一种外来的“入侵”物质(抗原),比如细菌、病毒、细胞等,免疫系统就会启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来对抗入侵者。
其中,B细胞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而T细胞则可以识别和清除被感染的细胞。
当免疫系统第一次遇到抗原时,它会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这些特异性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到抗原的特定位点上,从而触发免疫反应。
这个过程被称为抗原抗体反应。
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将特定的抗体与某种生物分子结合,用以检测该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情况。
3 免疫组化实验的基本步骤免疫组化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抗原检测、抗体标记、免疫反应、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首先,需要收集样品组织,制作切片,并进行脱水、脱蜡和再水化等处理。
接下来,使用特定的抗体,即原抗体,来识别和结合某种生物分子。
在原抗体与样品中的分子达成配对后,需要使用二抗或探针标记的抗体,即检测抗体,来识别并结合原抗体。
最后,通过染色、观察等方法来确定特定生物分子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定位。
4 免疫组化实验的应用免疫组化实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农业等领域,如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新药研究与发展、生物工程、食品检测等。
例如,通过检测某些蛋白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以确定肿瘤类型和预后,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动物组织中蛋白质超表达、突变等问题的分析来改良动物模型、研究基因功能和细胞信号传导等问题。
总之,免疫组化实验原理简单、方法灵活、结果可靠,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并在实验中掌握标本制备、抗体与抗原的反应、染色等技术。
通过本次实验,还可以深入了解体内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存在的不同蛋白质的分布、表达和定位情况,对于发现疾病发生机制、诊断疾病以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向的选定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二、实验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化学染色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标记特定的抗体,标记可以是荧光、放射性或酶等,再与被检测的抗原结合,形成物质团,以便对其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中的分布、表达和定位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
其原理如下:1.抗原抗体反应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它通过与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抗原组成免疫复合物来介导免疫反应,具有非常高的结合亲和力。
2.荧光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是免疫组织化学中常用的标记技术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快速、高度敏感和高特异性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免疫荧光显微镜的检测中。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材料(1)黏片刀(2)盛装杯(3)离心机(4)玻璃切片(5)氯仿(6)牛血清白蛋白(7)丙酮(8)PBS(9)荧光标记的二抗(10)DAPI(11)溶解铁(12)抗体2.方法(1)标本制备将含有细胞和组织的标本制成薄片,经过常规组织学和细胞学处理,制成玻璃切片。
然后,将其离心获取细胞和组织,摆放在混合溶液中振荡。
将抗体稀释至适宜浓度,与标本混合,进行PFA定制,随后进行冷却缓存,制备成样品。
将标本与荧光二抗混合,适当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然后,在暗室中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测,观察标本发出的光强。
DAPI可添加至样品中,使得核糖体更容易用眼观察。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制作标本时,需要仔细阅读操作手册,遵循严格的操作步骤,操作清洁、细致、稳定。
制作好的标本应该是样品清晰、明亮、无噪点的。
提取到的抗原抗体在能够有效反应的基础上,需要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的配比,以充分发挥其效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作为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免疫组化实验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并通过染色反应来检测分子的存在和定位位置,从而提供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应用和解读。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第一步是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的观察和评估。
通常,免疫组化实验后的标本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染色反应,而反应的强度则取决于目标分子在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通过观察染色的颜色强度和分布范围,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的表达情况。
一般来说,染色越强,表示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越高。
然而,仅凭免疫组化实验的染色结果进行定性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解读。
为了准确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常会使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数字图像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获得更加客观的结果。
数字图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计算染色物的光密度。
通过光密度值的计算和比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目标分子表达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光密度越高表示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越高,反之则较低。
除了光密度,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来计算目标分子在特定区域的表达强度。
通过在数字图像上划定感兴趣的区域,计算其中目标分子的表达强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检测目标分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表达变化。
另外,在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
例如,免疫组化实验中的染色剂和抗体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反应,导致某些背景噪声。
此外,不同的样本处理和实验条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结果的解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和对比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并确保所得的结论是可靠和可重复的。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免疫组化实验,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实验,但实际上,它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解释清楚。
免疫组化实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识别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神秘?别担心,我们一步步来解开这个谜团。
1. 什么是免疫组化实验免疫组化实验其实就是一种用来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想象一下,你在大海里找宝藏,免疫组化实验就像是你用来找宝藏的那把神奇的探测器。
它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组织中找到目标蛋白,就像在沙滩上找到了隐藏的珍珠一样。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首先,你得准备好样本。
无论是组织切片还是细胞涂片,都要处理得当。
就像是做菜前,你得把所有的食材都准备齐全一样。
样本处理得当,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实验顺利进行。
2.2 固定和切片接下来是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让样本中的蛋白质不变形,保持原有的状态。
这一步就像是给样本穿上保护衣,确保它们在实验过程中不会跑偏。
然后,将样本切成非常薄的片,这样才能方便后续的操作。
这就像是做蛋糕时,你要把蛋糕切成薄片,好让每一片都能均匀上色。
2.3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在这一步,咱们需要阻断样本上那些可能干扰实验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在派对上,得先处理好背景噪音,才能好好享受音乐。
这里用一些阻断液体,确保后续的抗体只会和目标蛋白结合,不会出现误会。
2.4 加入抗体这是整个实验的核心部分。
我们要用到的抗体,就像是侦探寻找线索。
首先加入一抗,这是一种能特异性识别目标蛋白的抗体。
然后加入二抗,这个二抗就像是给目标蛋白贴上了一个显眼的标签,能帮助我们看到它。
二抗一般会和一种显色剂结合,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显微镜看到目标蛋白的存在了。
2.5 显色和观察最后,我们要显色。
显色的过程就像是把照片上的黑白图案变成彩色,让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
通过显微镜观察样本,看看那些我们感兴趣的蛋白质在哪里,就像在寻找隐藏的宝藏一样。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分析方法,它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的表达水平。
该实验主要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并产生可视化信号来实现。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判定和分析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抗体的选择、染色的强度和分布等。
首先,在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时,抗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抗体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体需要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与目标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此外,抗体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灵敏度,以便能够捕获并检测到目标分子的最低表达水平。
其次,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需要考虑染色的强度和分布。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荧光染色和酶标染色等。
染色的强度可以反映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而染色的分布则可以提示目标分子的亚细胞定位或组织定位。
通过评估染色的强度和分布,可以对目标分子的表达及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
另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还需要结合负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的结果。
负对照组通常是将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位点堵塞或与非特异性抗体结合,以排除非特异性染色的可能性。
而阳性对照组则是使用已知表达目标分子的样本进行染色,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通过与负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的比较,可以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此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还可以应用定量分析方法。
免疫组化实验通常使用染色强度的定量参数,如光密度或荧光信号强度来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
这可以通过计算图像中目标区域的颜色强度来实现。
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目标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其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联。
最后,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应该结合其他相关的实验数据和研究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往往只能提供目标分子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而无法直接确定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因此,需要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手段和研究结果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的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免疫组化技术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应用,以了解其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实验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免疫反应和荧光染色等手段,能够识别出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分子。
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抗原分子进行检测和定位。
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准备好待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并进行固定处理。
2. 抗体选择:根据待测抗原的特异性,选择与之匹配的特异性抗体。
3. 抗体染色:将抗体与待测样本进行孵育反应,使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4. 信号显示:利用荧光或酶标记的二抗,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信号放大和可视化。
5. 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后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并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免疫组化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免疫染色显示出目标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2.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定量测定待测抗原的表达水平和定位情况。
实验讨论:本次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可靠地检测和定位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分子。
通过将抗体与待测样本发生特异性结合,荧光或酶标记的二抗能够将抗原分子放大并可视化,从而实现了对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定位和检测。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药物研究等领域。
例如,在肿瘤学研究中,免疫组化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及研究肿瘤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
此外,在神经学研究中,免疫组化也可以用于观察神经元的连接和突触传递等过程。
总结: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能够准确地检测、定位和可视化特定的抗原和蛋白质分子。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和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疫组化的简单实验流程
免疫组化的简单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免疫组化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分布。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试验步骤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一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二免疫组化的实验步骤固定1.浸入式:将组织样本直接放入固定液(4%的多聚甲醛等固定液)内,4℃浸泡2小时,不超过12小时2. 灌注式:主要适用于脑部组织,用从心室灌注生理盐水排空血管中血液后灌注固定液切片1.石蜡切片:(1) 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乙醇使组织脱水;(2)将组织浸入二甲苯中透明;(3)在溶蜡箱中,组织被石蜡包埋;(4)将包埋好的蜡块冷却后固定于切片机上,切成薄片,并将薄片贴于玻片上;(5)用二甲苯脱蜡并重新从高到底浸泡乙醇;注意:石蜡切片制备好后还需要进行抗原修复以解开被甲醛交联的抗原决定簇上的氨基或羧基,常用方法有微波热修复,煮沸热修复,酶消化方法2. 冰冻切片:将固定的组织放入液氮或干冰-丙酮中迅速冷却,然后切片机切片,并将片贴于玻片上封固1.防止脱片,可以使用树脂胶或多聚赖氨酸进行黏附。
2.避免内源性过氧化酶的影响,可以用3%双氧水处理15min,(针对用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体)3.避免内源生物素的影响,可以鸡蛋清或卵白素进行封闭;4.避免非特异性染色,可以用二抗来源的血清进行封闭染色1.滴加稀释后的一抗,4℃过夜,PBS或者脱脂牛奶洗5min 3次;2.滴加稀释后的二抗,37℃孵育30min,PBS或者脱脂牛奶洗5min 3次;显色:选择与二抗配套的显色系统,进行反应,PBS终止反应后,用苏木素村然胞核,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37℃干燥48小时,显微镜下观察。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流程1.样品制备2.组织固定:根据要求收集人或动物的组织用于IHC分析,冲洗并用固定剂(一般用甲醛)进行固定3.组织包埋:将经甲醛固定的组织嵌入石蜡,以长期保持其天然形状和组织结构4.切片安装:将组织样品在切片机上切片,并转移至载玻片上干燥保持其形态5.脱蜡水化:因切片上的石蜡会妨碍染色,所以需将切片上的石蜡溶出,并水化。
脱蜡或水化不全容易造成非特异性背景着色(一般的脱蜡水化步骤是:将切片依次浸入二甲苯Ⅰ10min-二甲苯Ⅱ10min-无水乙醇5min-95%无水乙醇5min-90%无水乙醇5min-80%无水乙醇5min-70%无水乙醇5min-50%无水乙醇5min-蒸馏水5min×3,进行脱蜡水化)。
6.抗原修复:由于组织在甲醛固定过程中,蛋白之间发生了交联及醛基的封闭从而掩盖抗原决定簇。
可以通过高压加热修复抗原,使细胞内抗原决定族暴露,从而提高抗原检测率。
7.非特定位点封闭:为了防止一抗的非特异性结合造成假阳性,可以选用BSA、羊血清等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封闭血清来源一般与二抗保持一致,室温封闭10-30min。
8.样品染色一抗、二抗孵育:抗体孵育时间、温度及浓度等因素对染色结果都存在很大影响。
在4℃下反应缓慢,背景较浅;37℃反应较快时间较短;而室温介于两者之间,选择室温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二抗一般室温孵育30min。
底物显色:基于与酶缀合的二抗,抗原通过生色或荧光方式直接检测。
复染封片:组化染色后进行复染可以衬托出组织形态结构,常用的复染剂有苏木精、曙红、甲基绿、DAPI和Hoechst荧光染色。
观察结束后使用中性树胶进行封片,可以长久保存。
免疫组化实验常见问题分析1. IHC实验结果显色过深一抗浓度过高或孵育时间过长——降低一抗浓度或减少孵育时间孵育温度过高——选择4℃或室温孵育2. 实验结果存在非特异性显色石蜡切片脱蜡不够——延长脱蜡时间蛋白封闭不充分——增加蛋白封闭时间组织富含内源性生物素与过氧化物酶——使用相关试剂进行封闭3. 实验结果显色弱或无染色一抗浓度过低或孵育时间过短——增加一抗浓度或延长孵育时间组织中无目的抗原的表达:一抗种属来源与二抗不匹配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切片脱蜡和水化要充分,加反应液时要覆盖组织充分;每次加液前甩干洗涤液,同时防止干片。
蛋白实验技术——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蛋白实验技术——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以下是免疫组化实验的常见步骤:1.材料准备:-组织样本:一般使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
-抗体:根据要检测的蛋白质选择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一抗。
还需选取对该抗体特异性有所了解的阴性对照抗体作为对照。
-二抗:选择特异性与一抗结合的二抗,二抗常标记有荧光素、酶或金颗粒等。
-染色剂:包括染色素、转化底物和显色剂等。
2.样本处理:-脱蜡: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放置在58-60℃热箱中,反复浸泡于甲醇和乙醇中将石蜡脱除。
-抗原修复:使用热蒸汽或酶解剂等方法,将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切片中的抗原开放,以方便抗体与抗原结合。
-除脂:用乙醚或甲醚等化学溶剂洗涤,去除脂肪质的干扰。
3.抗体处理:-阻断剂处理:使用阻断剂(如牛血清蛋白)阻断切片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一抗处理:将选择的抗体稀释于阻断液中,加到组织切片上,保持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抗原结合。
-二抗处理: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将一抗特异性结合的二抗标记,加到组织切片上。
二抗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验所用的检测方法进行确定。
4.检测与显色:-荧光染色:使用激光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源,观察组织中特异性荧光的发光。
-酶联免疫组化:在二抗的标记中常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添加辣根过氧化氢-二甲基氨基甲酸酯(DAB)进行染色反应。
-光镜观察:使用透射光镜观察染色的结果。
通过比较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织切片,可以确定染色结果的特异性。
5.结果分析:-显微镜下观察:根据阳性对照组织切片和实验组织切片的染色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计算和分析:可以根据染色结果的强度和程度进行定量研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
此外,免疫组化实验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尽可能使用正常组织作为阳性对照,使用未加抗体或添加非特异性免疫血清的组织作为阴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免疫组化实验旨在通过特定的抗体标记和显色技术,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组织样本: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组织样本为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取的病理组织,包括肿瘤组织、正常组织等。
2、抗体:选用了针对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一抗和相应的二抗,一抗的来源和稀释比例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3、显色试剂:如 DAB(3,3'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试剂盒。
4、其他试剂:包括 PBS 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过氧化氢溶液、血清封闭液等。
(二)实验方法1、组织切片制备将获取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包埋等处理,制成石蜡切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 4 5 微米,然后将切片贴附在载玻片上。
2、脱蜡和水化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进行脱蜡处理,依次经过高浓度到低浓度的乙醇进行水化。
3、抗原修复采用热修复或酶修复的方法,使抗原表位暴露,以提高抗体的结合效率。
4、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切片浸泡在过氧化氢溶液中,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避免非特异性显色。
5、血清封闭用适当比例的血清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背景染色。
6、一抗孵育将切片与稀释后的一抗在适当温度下孵育一定时间,使一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7、二抗孵育去除一抗后,加入与一抗对应的二抗,继续孵育。
8、 DAB 显色加入 DAB 显色试剂,在显微镜下观察显色情况,控制显色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显色效果。
9、复染用苏木精对细胞核进行复染,使细胞结构更清晰。
10、脱水、透明和封片依次经过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最后用中性树胶封片。
三、实验结果(一)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组织样本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染色,表明实验所用的抗体和显色系统工作正常。
(二)实验组1、肿瘤组织在肿瘤组织中,观察到目标蛋白质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强度(强阳性、弱阳性或阴性)和表达模式(弥漫性、局灶性等)。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让人有点儿望而生畏。
但是别担心,我来给你讲讲,保证让你轻松理解!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一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它通过将特定的抗体加上到细胞样本上,然后再用一种叫做“荧光素”的物质来标记这些抗体。
这样一来,只要有我们需要检测的蛋白质存在,它们就会被荧光素染成绿色或者红色。
那么,免疫组化实验的步骤又是怎样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步,准备样品。
这个步骤很重要哦!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样品是干净的、新鲜的,并且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对样品进行一些处理,比如染色或者浓缩等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抗体。
这个步骤就像是我们在超市里面购物一样,需要根据我们需要检测的蛋白质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抗体。
不同的抗体有不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第三步,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这个步骤就像是我们在做一道美食一样,需要将我们选择好的抗体加上到样品上,并且等待一段时间让它们相互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入一些辅助剂来帮助我们完成反应。
第四步,检测结果。
这个步骤就像是我们在看一部电影一样,需要观察荧光素的颜色来判断是否有我们需要检测的蛋白质存在。
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可以根据颜色深浅来判断它们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第五步,分析结果。
这个步骤就像是我们在做一道数学题一样,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我们可以根据荧光素的颜色和数量来推断出蛋白质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
免疫组化实验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和步骤,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实验并得到准确的结果。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学习免疫组化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哦!。
免疫组化实验具体步骤及说明
免疫组化实验具体步骤及说明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部分或特定分子的表达、定位和定量的技术。
它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再通过染色反应显示出目标分子的位置和数量。
IHC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以下是免疫组化实验的具体步骤及说明:1.标本制备:首先,取得切片的组织标本,通常是经过固定和包埋的组织。
然后,将组织切片取下玻片,用去离子水处理。
最后,将切片分别置于乙醇溶液中进行脱水,再用苯酚或其他抗氧化剂处理,以保护切片的蛋白质结构。
2.去蜡:将切片置于细胞清洗液中,用搅拌器在室温下搅拌,去除蜡层。
然后,分别使用乙醇降级脱水和再次用去离子水处理,以去除残留的蜡。
3.抗原检出: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检测目标分子。
首先,在切片中添加抗原修复溶液,进行退火和抗原修复,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然后,用PBS洗涤切片,去除剩余的抗原修复液,并将切片与蛋白质阻断剂孵育,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最后,将切片与特异性的初级抗体孵育,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特异性结合检测:添加特异性的二级抗体,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鼠IgG,与初级抗体特异性结合。
此外,还可以使用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以便通过显微镜直接检测目标蛋白质的荧光信号。
完成二级抗体与抗原复合物的结合后,用PBS洗涤切片。
5.信号放大与检测:对于HRP标记的二级抗体,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如DAB(二氨基苯类胺)或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
这些底物在酶作用下会形成可见的棕色沉积物。
对于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在显微镜下直接检测荧光信号。
6.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将切片用PBS洗涤,然后用余晖蓝染色溶液浸泡,以增强显微镜下观察的对比度。
最后,用水轻轻冲洗切片,除去多余的染色剂。
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评估目标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ppt课件
适量的叠氮钠或硫柳汞以防腐 (6)温度和时间:较高的反应温度(37℃)可加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低温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率的提高 (7)洗涤:除去未结合抗原或抗体,除去非特异性吸附造成的背景染色。
选用自来水、生理盐水或PBS等,加去污剂并在洗涤过程中加以振摇
免疫组化实验标本
• 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
• 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 片)。
• 石蜡切片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 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 长期存档;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4)切片经染色后,应及时观察并照相。切片在4℃ 冰箱内过夜,其荧光强度将减弱约30%。
(5)调整抗体稀释度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以背景 非特异性染色最小为标准,对每一批抗体必须试验 摸索,找出最佳稀释度。
(6)所购抗体应及早使用,尽量减少抗体溶液的冻 融次数。
1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非醛类固定剂:适用于多肽类激素的组织固定,常与戊二醛或多聚 甲醛混合使用。
(3)丙酸及醇类固定剂:沉淀蛋白质和糖,保存抗原性较好。但对低分 子蛋白质、多肽及胞浆内蛋白质的保存效果较差,和其它试剂混合使 用加以解决,如加冰乙酸、乙醚、氯仿、甲醛等。
3.常用的固定方法--浸入法和灌注法(适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10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表达的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包括一系列步骤,如抗原修复、非特异性结合抑制、免疫原和次级抗体处理、显色/荧光染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实验的步骤及配方。
1.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为了恢复因组织固定而引起的抗原性损失。
一般使用高温或酶解方法进行抗原修复。
-高温方法:将组织切片置于高温缓冲液中加热,一般在95°C下加热15-20分钟。
-酶解方法:如胰酶消化、蛋白酶消化等。
例如,可以使用0.1%胰酶在37°C下进行酶解。
2.非特异性结合抑制:非特异性结合抑制是为了防止免疫试剂(如次级抗体)与非特异性蛋白结合,从而降低假阳性结果。
一般使用正常动物血清或胶体等进行非特异性结合抑制。
-正常动物血清:根据动物源种类(如小鼠、兔子等)选择相应的正常动物血清。
-胶体:如牛血清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
可以在最终稀释液中加入1-2%的胶体。
3.免疫原处理:免疫原处理是为了增强目标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效率,一般通过与次级抗体或酵素结合。
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可以选择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免疫原处理。
-荧光标记:如荧光素等。
-酶标记: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金标记:如胶体金、纳米金等。
4.次级抗体处理:次级抗体处理是为了增强免疫原与目标抗原之间的结合效应。
一般使用来自其他物种的抗体作为次级抗体。
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与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结合的次级抗体。
-荧光标记:如青蒿素标记的抗兔荧光标记抗体等。
-酶标记:如HRP标记抗体、AP标记抗体等。
-金标记:如碳标记抗体、金标记抗体等。
5.显色/荧光染色:显色/荧光染色是为了可视化目标抗原的分布和定位。
根据不同的免疫标记试剂,可以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
-显色:如DAB(3,3'-二氨基联苯)染色。
-荧光染色:根据使用的荧光标记试剂选择相应的染色方法,如DAPI 染色、FITC染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仪器设备1. 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用微波炉.2. 水浴锅(二)、试剂1. PBS缓冲液(ph7.2―7.4):NaC137mmol/L,KCl2.7mmol/L ,Na2HPO4 4.3mmol/L, KH2PO4 1.4mmol/L.2.0.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3g,柠檬酸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 EDTA& 8226;2H2O,用10mmol/L NaOH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4. 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8.0, 加水1000ml。
5. 酶消化液:a. 0.1%胰蛋白酶:用0.1%CaCl 12(ph7.8)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 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7.风裱剂:a. 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b 油和TBS(PBS)配制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纤维镜标本;ph7.0-7.4适合光学纤维标本(三)、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a 组织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在浸泡10分钟b 无水乙醇中浸泡五分钟c 9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d 7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2、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A 抗原热修复a 高压热修复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盖上不锈钢锅盖,但不能锁定。
将玻片置于金属染色加上,缓慢加压,是玻片在缓冲液中浸泡五分钟,然后将盖子锁定,小阀门将会升起来。
10分钟后除去热源,置入凉水中,当小阀门沉下去后打开盖子。
此方法适用于较难检测或核抗原的抗原修复。
b 沸热修复电炉或水浴锅加热0.01枸橼酸钠缓冲液(ph6.0)至95℃左右,放入组织芯片加热10-15分钟。
c 微波炉加热在微波炉里加热0.01枸橼酸钠缓冲液(ph6.0)至沸腾后将组织芯片放入,断电,间隔5-10分钟,反复1-2次。
适用的抗原Bcl-2. Bax. AR. PR. C-fos. x-jum. z-kit. c-myc. E-cadherin. ChromograninA. Cyclin. ER. Heatshock. Protein.HPV.Ki-67.MDMZ.P53.P34.P15.P-glycoprotein.PKC.PCNA.ras.Rb.等B 酶消化方法常用0.1%胰蛋白酶和0.4%胃蛋白酶液。
胰蛋白酶使用前预热37℃,消化时间约为5-30分钟。
适用于被固定遮蔽的抗原:包括Collagen.GFAP. Complement.Cytokeratin.C-erB-2.LCA.LN.等3、免疫组化染色SP法(1)脱蜡、水化(2)PBS洗2-3次各5分钟(3)3%H2O2(80%甲醇)滴加在TMA上,室温静置10分钟(4)PBS洗2-3次各5分钟(5)抗原修复(6)PBS洗2-3次各5分钟(7)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分钟,甩去多余液体(8)滴加Ι抗50μl,室温静置1小时或4℃过夜或37℃1小时(9)4℃过夜后需在37℃复温45分钟(10)PBS洗3次每次2分钟(11)滴加Ⅱ抗45-50μl,室温静置或37℃1小时(12)Ⅱ抗中可加入0.05%的tween-20.(13)PBS洗3次各5分钟(14)DAB显色5-10分钟,在显微镜下掌握染色程度(15)PBS或自来水冲洗10分钟(16)苏木精复染2分钟,盐酸酒精分化(17)自来水冲洗10-15分钟(18)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4、SABC法(1)脱蜡、水化(2)PBS洗2次各5分钟(3)用蒸馏水或PBS配制新鲜的3%H2O2,室温封闭5-10分钟,用蒸馏水洗3次(4)抗原修复(5)PBS洗5分钟(6)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分钟,甩去多余液体(7)滴加Ι抗50μl,室温静置1小时或4℃过夜或37℃1小时(8)PBS洗3次各2分钟(9)滴加生物素化Ⅱ抗,20℃-37℃ 20分钟(10)PBS洗3次各2分钟(11)滴加试剂SABC 20℃-30℃ 20分钟(12)PBS洗4次各5分钟(13)DAB显色:试剂盒或自配显色剂显色(14)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免疫组化问题解答1、染色过强a 抗体浓度过高或孵育时间过长降低抗体滴度、抗体孵育时间:室温1小时或4度过夜b 孵育温度过高超过37度一般在室温20-28度c DAB显色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显色时间不超过5-12分钟,以显微镜下观察为准2、非特异性背景染色a 操作过程中冲洗不充分每步冲洗3次每次5分钟b 组织中含过氧化物酶未阻断可再配置新鲜3%H2O2封闭孵育时间延长c 组织中含内原性生物素正常非免疫动物血清再封闭d 血清蛋白封闭不充分延长血清蛋白封闭时间3、染色弱a 抗体浓度过低、孵育时间过短提高抗体浓度、孵育时间不能少于60分钟b 试剂超过有效使用时间应更换试剂c 操作中添加试剂时缓冲液未沥干每步滴加试剂前沥干切片中多余的缓冲液使试剂稀释(应防止切片干燥)d 室温太低低于15度要改放在37度孵育箱孵育30-60分钟或4 度冰箱过夜e 蛋白封闭过度封闭不要超过12分钟4、染色阴性a 操作步骤错误应重试设阳性对照b 组织中无抗原设阳性对照以验证试验结果c 一抗与二抗种属连接错误仔细确定一抗二抗种属无误免疫组化操作要点及技巧(1)固定:最好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
对于冰冻切片,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
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固定液,请于购置前注意说明书。
Bouin S固定液:饱和苦味酸750ml,甲醛250ml,冰醋酸50ml,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固定较好,结构完整,但因偏酸,对抗原有一定损害,且组织收缩明显,不适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
PLP液:即高碘酸钠-赖氨酸-多聚甲醛,适于固定石蜡切片。
适于富含糖类组织,对超微结构及许多抗原的抗原性保存较好。
(2)组织脱水,透明: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在切片时容易碎片,切不完整。
(3)切片时展片:有些组织在切片后难以在水中展开,这时可适当地在水中加入几滴乙醇。
(4)烤片:60℃30分钟或37℃过夜,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抗原容易丢失。
(5)蜡块及切片的保存:最好在4℃保存(6)脱片问题:Poly-L-Lysine(多聚赖氨酸)为目前免疫组化染色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防脱片剂,6ml 的多聚赖氨酸溶液可按1:10稀释成60ml的工作液,适合于需要酶消化、微波、高温高压的防脱片处理。
如不行,可用双重处理(APES和Poly-L-Lysine)的切片。
在以上两种条件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可用如下方法:切片在脱蜡前,放在APES 1:50 丙酮溶液中浸泡3分钟,晾干,即可进行下一步。
(7)灭活内源性酶:HRP系统:3%双氧水灭活;AP系统:3%HAc灭活。
(8)暴露抗原:对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时,必须采用高温加热抗原修复,这将有助于暴露抗原决定簇,从而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不同抗体的最佳修复液请参阅抗体说明书)。
对于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抗原,不同的抗体,所采用的方法应不一样,可进行热修复、胰酶消化、既不修复也不消化。
胶原还可以用胃蛋白酶消化等。
(9)封闭:在山羊血清封闭,非特异性染色仍然较强时,可延长封闭时间或用浓缩血清封闭(10)抗体稀释:应遵循“现用现配”的原则,对于PBS稀释的抗体一定要当天使用。
(11)背景高:在抗体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合适的条件下,如果背景依旧高,可采用含1‰Tween20的PBS洗,特别是在显色之前要多洗。
(12)返蓝:在苏木素复染后,可用碱性缓冲液(如PBS)或Na2HPO4的饱和溶液返蓝。
(13)显色:一定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控制背景。
(14)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切片千万不能干燥,否则会有非特异性染色。
(15)拍照1)更换样品时,除了调整焦距和视野外,显微镜上的其他部件都不能动!所有的样品必须一次拍摄完全。
特别是在拍摄过程中,不要一会用高倍镜,一会用低倍镜,来回切换物镜。
2)数码相机必须设置为手动曝光,并且保持每张照片用同样的曝光条件,同样的曝光时间,同样的光圈。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给关掉3)免疫组化切片一般染色不太深,因此拍摄出的照片颜色较浅,就让它浅。
拍摄出的照片中空白部位应尽可能呈现纯白色。
测量其灰度应在250左右。
如果呈现淡蓝色,一般是相机自动白平衡在起作用。
另外一个因素是显微镜灯光电压不正确。
要使灯光本身的色温正确。
既不偏黄,也不偏蓝。
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问题1.组织处理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
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 组织及时取材和固定组织标本及时的取材和固定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第一步,是有效防止组织自溶坏死,抗原丢失的开始,离体组织应尽快的进行取材,最好2h内,取材时所用的刀应锐利,要一刀下去切开组织,不可反复切拉组织,造成组织的挤压,组织块大小要适中,一般在2.5cm×2.5cm×0.2cm,切记取材时组织块宁可面积大,千万不能厚的原则,(也就是说组织块的面积可以大到3cm×5cm,但组织块的厚度千万不能超过0.2cm,否则将不利于组织的均匀固定)。
固定液快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蛋白能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凝固。
从而完好的保存抗原和组织细胞形态。
对于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上讲,应根据抗原的耐受性来选择相应的固定液,但除非是专项科研项目,在病理常规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病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是在常规HE 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免疫组化的染色,而HE染色的常规组织处理是采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4%缓冲多聚甲醛4倍于组织体积进行组织固定,利用其渗透性强,对组织的作用均匀进行固定,但组织固定时间最好在l2h内,一般固定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对组织抗原的检出强度将逐渐降低。
2) 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组织经固定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