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020高中语文17淮阴侯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淮阴侯列传》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
2. 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2. 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史记·淮阴侯列传》2. 参考资料:关于韩信的历史文献、相关论文和评论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淮阴侯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韩信的一生及其相关历史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重点分析《淮阴侯列传》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5.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介绍与韩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刘邦、项羽等。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人物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淮阴侯列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淮阴侯列传》的学习效果。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落实应用案:第18课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解析
[ 学生用书 P145(独自成册 )](时间: 45 分钟分值:55分)一、累积运用 (25 分 )1.以下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B.右倍山陵,前左水泽C.人言公之畔D.秦之纲绝而维弛分析:选 D。
A. “能”同“乃”,“罢”同“疲”;B.“倍”同“背”;C.“畔”同“叛”。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信建大将之旗鼓建:树起.B.信由这天夜怨望.望:恼恨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行:品德D.弟举兵,吾此后助公弟:弟弟.分析:选 D。
弟:但,尽管。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状况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A .欲东下井陉击赵B.羞与绛、灌等列..C.水上军开入.之 D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分析:选 C。
C 项与例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A 项,名词作状语; 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
4.以下句式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例:知其不用A .何为为我禽B .冤哉亨也C.辞于淮阴侯 D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分析:选 A 。
A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 项,为主谓倒装句; C 项,为状语后置句; D 项,为定语后置句。
( )(3 分)5.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韩信认为,固然陈豨是皇上相信的臣子,但假如有人揭发说他反叛,长此以往,皇上也会率兵围歼。
陈豨一直知道韩信的雄才大概,对这类说法,陈豨特别相信。
B.韩信的一位家臣冒犯了他,韩信把他软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这位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状况。
C.萧何欺诈韩信,让韩信进宫庆祝,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绩能够和周代的周公、召公、太公对比,死后也能够享祭不停。
图谋反叛,令人叹惋,但被诛灭宗族,实属不应。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淮阴侯列传【2】
淮阴侯列传(2)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教学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布置预习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2、自己疏通文章,找出必修教材里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在本文的落实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司马迁的身世经历中甘愿受宫刑,然后卑贱屈辱的苟活着的原因是有比尊严更加尊贵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因为屈辱地受胯下之辱而青史留名的人物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要想了解真相,我们就来研读《淮阴侯列传》吧。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教学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
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淮阴侯列传》,了解韩信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等。
2. 史记特点: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如实录、公正、详实等,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1. 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史记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韩信的一生和史记的写作风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韩信事迹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史记中的史料,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问题。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韩信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5. 引导阅读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史记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淮阴侯韩信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组织学生朗读《淮阴侯列传》,感受史记的文学韵味。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韩信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
4.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举例说明其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八、课后作业1. 熟读《淮阴侯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留侯世家》等,了解史记的全貌。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淮阴侯韩信的事迹和史记的写作特色的理解程度。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1《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淮阴侯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苏教版高二选修的一篇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历史巨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背景和内容特点等;2. 理解《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项羽、刘邦、韩信等;3. 能够分析《淮阴侯列传》中的主题及其意义,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4.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在于深入剖析《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主题和意义;2.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献的阅读方法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内容;2. 讨论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3. 研究式教学,通过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古代历史,提高其研究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与《淮阴侯列传》相关的史书和文献,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中活动: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知识竞赛等;4. 课后作业:根据学习情况和课程需要,布置不同的作业,如读书笔记、论文、调研等。
五、教学资源1. 本篇课文:《淮阴侯列传》;2. 相关史书和文献:《史记》、《汉书》等;3. 互联网资源:历史博客、学术论文网站等;4. 多媒体教学资源:历史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听课记录、学生课堂笔记、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 通过学生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评估;3. 整理、归纳和总结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2、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3、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学习重、难点1、文言知识的积累2、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读一读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记一记(一)语音商贾()蓐食()胯下()井陉()萆山()蒯通()夏说()阏与()后爨()裨将()传飧()陈豨()(二)通假字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于是信孰视之3.俯出袴下,蒲伏 4.虏魏王,禽夏说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7.出、背水陈 8.东乡坐,西乡对9.兵法右倍山陵 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11.人言公之畔 12.上怒曰:“亨之。
”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文本研习阅读课文1-3段,完成以下练习(一)理解实词,虚词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饭信,竟漂数十日吾必有以重报母(二)翻译句子#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3、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江苏省【独家特供】高考语文淮阴侯列传复习获奖学案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江苏省【独家特供】高考语文淮阴侯列传复习获奖学案苏教选修《史记选读》江苏省【独家特供】高考语文淮阴侯列传复习获奖学案苏教选修《史记选读》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 2。
不能死,出我袴.下3。
于是信孰.视之 4。
俯出袴.下,蒲.伏5。
虏魏王,禽.夏说 6。
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 8。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9。
背水陈. 10.诸将莫信,详.应曰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12.右倍.山陵13。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 14。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16。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17.上怒曰:“亨.之〞 18。
秦失其鹿.19。
而天下已集.二、词类活用1。
名词用为动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议欲下.赵如我能将.几何未至三十里,止舍.2。
名词作状语欲东.下井陉击赵师.事之英俊乌.集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众.辱之曰3.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4。
名词用作动词深沟.高垒.5。
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亭长妻患.之吾哀.王孙而进食6。
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三、古今异义词1。
始为布衣..臣之计..时,贫无行 2。
愿君留意3.我哀王孙..与信言诸将能不..而进食 4。
上常从容5.若虽长大..与之步于庭..,好带刀剑 6。
辟左右7。
又不能治生商贾..乌集..大乱,异姓并起,英俊.. 8。
山东9.然乃行营..高敞地四、一词多义。
1。
常(1)常从人寄食饮(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3)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2。
方(1)车不得方轨 (2)信方斩,曰(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3。
间(1)从间道绝其辎重(2)韩信使人间视(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
望(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2)若望仆不相师(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4)赵军望见而大笑(5)信由此日夜怨望5.竟(1)然竟以胜,何术也 (2)竟漂数十日(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6。
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淮阴侯列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学习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3、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学习过程】一、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1、写出容易读错的字,尤其是通假字:2、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二、研读文本1----3节1、重点词句疏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不为具食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吾哀王孙而进食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于是信孰视之2、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
(1)请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
(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3)请仔细阅读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三、研读文本4---7节1、重点词句疏解信与张耳以兵数万议欲下赵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后有大者,何以加之韩信使人间视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令其裨将传飱今日破赵会食出、背水陈信建大将之旗鼓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驱市人而战之宁尚可得而用之乎2、先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提问: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3、问题探究:(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四、研读文本8——10节1、重点词句疏解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羞与绛、灌等列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而善将将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淮阴侯挈其手唯将军令之必怒而自将恐其党不就臣固教之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乃释通之罪2、问题探究:(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语文学案:《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语文学案:《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豆丁文档--教育资源《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学习重点:1、学习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学习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学习方法:1、学会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学习时数:3学时学习过程:第1学时学习要点:了解故事背景,积累文言字词与句式,疏通课文大意想想: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
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
汉并天下,皆信力也。
”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
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
这是为什么呢,一、人物简介和相关背景: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豆丁文档--教育资源豆丁文档--教育资源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各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记载了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的一生。
本篇课文以韩信的生平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示了韩信的智勇双全、用兵如神、忠诚义气等优秀品质。
课文也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狡诈、残忍和背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史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领略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历史事件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谋略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淮阴侯韩信的英勇智谋和忠诚义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特别是对韩信形象的认识。
2. 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
3. 古代战争和军事谋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2. 对韩信形象的多角度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史记》和淮阴侯韩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对重点字词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战争谋略,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疑问,重点分析韩信的形象和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背诵课文。
6. 总结拓展: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价值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含答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专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教学篇目.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另外,这个节选安排得不好,删去的内容非常影响对人物的理解,教学中宜补充。
专题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一步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所选篇章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4、学习司马迁的叙事艺术,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着重学会组合调控各种材料,学会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本文目标:了解《淮阴侯列传》所叙内容及相关文化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疏通课文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淮阴侯列传》,本文是其中的节选,这个节选的部分不太好,节选的文字影响对人物的理解,学习中,我们将给大家补充出删去的部分。
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韩信出身于平民百姓,开始投靠项羽,后逃跑投奔刘邦,由于不受重用,又逃跑,后被刘邦的谋臣萧何追到并力荐给刘邦,封为大将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可克,建功赫赫.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
在楚汉战争胶着状态下,有一个士人蒯通建议他不必再帮刘邦,与楚汉鼎立三足,可他没有听,胜利后,刘邦突然袭击,解除他的兵权,后来又以谋反罪将他逮捕,几乎杀头,最后与一庄反案牵连,而被吕后诱杀.三、朗读并翻译1、第1段(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行,品行)又不能治生商贾-—(治生,谋生;商贾,做买卖)常从人寄食饮—-(寄,寄靠)不为具食——(具,准备)(2)指名翻译(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文中疑难的句子。
2. 了解文章内容,研读有关韩信心理描写的文字,揣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 了解历史,知道韩信屡建奇功却遭统治者忌恨,因谋反被诛杀的前因后果。
学习重点难点1. 学习文言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2. 在历史背景下,认识韩信、刘邦,了解历史人物的多重性格;3. 学习纪传体文章的详略得当,突出传主,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写法。
学习方法诵读、研习、质疑、讨论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韩信是淮阴人,封为淮阴侯,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是“汉初三杰”之一,功劳显赫,却落得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作者对韩信的不幸遭遇寄以深深的同情,给他作传使其名传后世。
韩信被刘邦“封坛拜将”后,名声大噪,越来越被刘邦重用。
井陉一战正面表现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
然而,韩信的功劳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刘邦的猜忌,最终是因为谋反被吕后斩杀于长乐钟室。
二、预习要求1.为加点的词语注音商贾喋血馈粮辎重裨将传飧井陉蒯通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乃晨炊蓐食()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虏魏王,禽夏说()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背水陈()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信由此日夜愿望,居常鞅鞅()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上怒曰:“亨之。
”3.借助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全文三、研习文本(一)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词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 )愿君留意臣之计()未肯击前行()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乃为儿女子所诈()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然乃行营高敞地()2.词类活用(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如我能将几何()(3)欲东下井陉击赵()(4)英俊乌集()(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6)深沟高垒()(7)羞与绛、灌等列()3.特殊句式(1)成安君,儒者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7课 魏公子列传
第17课 魏公子列传[学生用书P88])一钱不值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
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
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
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
有一天,丞相田蚡结婚,他喝了不少酒。
一会儿,他走到田蚡的面前敬酒,田蚡说:“我不能喝满杯。
”灌夫见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敬的这杯酒。
”田蚡还是没有干杯。
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面前敬酒。
这时,灌贤正对着程不识(曾任边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说话,没有对他表示出欢迎的样子。
灌夫心里本来有气,看见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骂灌贤说:“我一向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在这里你竟和他学妇人们的样子咬耳根子!……”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别人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而要说这人一无长处,或是一无是处,就说“一钱不值”或“不值一钱”,亦即是毫无价值之意。
(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信陵君救赵存魏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
秦又乘胜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的计划。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为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
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
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侯列传一、读准字音爨(cuàn) 喋血(dié) 馈粮(kuì) ...裨将(pí) 晨炊蓐辎重(zī) 食(rù) ...绐(dài)拊循(fǔ) ..二、识记通假晨炊蓐食(“蓐”同“褥”)(1)) (2)出我袴下(“袴”同“胯”,两腿间) 蒲伏(“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3) (4)亦已罢极(“罢”同“疲”) (5)人言公之畔(“畔”同“叛”) 上怒曰:“亨之。
”(“亨”同“烹”)(6) 三、一词多义常从人寄食饮?大丈夫不能自食(动词,读sì,自食,指自己养活自己).(动(名词,读shí,可吃之物)?.?词,读shí,会食,集合用饭)今日破赵会食?. (1)食埃土,下饮黄泉(动词,吃)上食.平生衣取蔽寒,食取裹腹(名词,食物)?.(动词,同“蚀”,亏缺)月盈则食.之者(动词,讨厌)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动词,吃饱)厌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满足).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名词,参差)?.?终如其言,一无差错(名词,差错,错误).?差(3)何必更以多寡为差(名词,差别).??差强人意(副词,略微).?高帝曰:“置之。
”乃释通之罪(动词,赦罪,释放).车置之亡地而后存(动词,放,安放)?.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沛公则置?. (4)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公子于?.履者(动词,购置,添置)郑人有且置.信三族是乃置.?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以近,则游者众(名词,平坦之地)夫夷.?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名(动词,夷灭)遂夷?.词,平辈) (5)夷.?去险阻(名词,铲平,消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今操芟夷大难(动词,平定).四、词类活用(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名词用作动词,给饭吃) .(2)议欲下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3)足下深沟高垒(名词用作动词,挖沟;筑墙) ..(4)如我能将几何(名词用作动词,率领) .(5)欲东下井陉击赵(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6)师事之(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7)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8)英俊乌集(名词用作状语,像乌鸦一样) .(9)乃晨炊蓐食(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床上) ..(10)水上军开入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入) .(11)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 .(12)羞与绛、灌等列(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五、古今异义(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布衣服。
(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仔细考虑。
今义:注意,小心。
(3)其实不过数千..古义:两个词,“其”代指他,“实”意为实际上。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六、文言句式(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判断句)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判断句)译文: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3)必为二子所禽矣。
(被动句)译文:我们一定会被他们二人俘虏。
(4)知其不用。
(被动句)译文:了解到广武君的计谋没有得到采纳。
(5)何为为我禽?(宾语前置句被动句)译文: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6)使人人自为战。
(宾语前置句)译文: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斗。
(7)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状语后置句)译文:如今又在张耳辅助下,计议要夺取赵国。
(8)冤哉亨也!(主谓倒装句)译文:煮死我,冤枉啊!(9)坚营勿与战。
(省略句)译文: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
(10)不能死,出我袴下。
(省略句)译文: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资料链接]神鬼莫测的“兵仙”——韩信韩信(?-前196年),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西汉开国功臣,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被贬为淮阴侯。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参与整理兵家著作,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均已失传。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
汉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文化常识古代的“十二时”“十二时”是古代一种特殊的纪时法。
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
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这样又可用十二地支称呼十二时辰,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文本鉴赏]选文为我们介绍了韩信早年的寄食生活,叙述了他巧妙指挥的井陉一战,及其后期因涉嫌谋反而遭斩杀灭族的经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能屈能伸、战功卓著、功高于世的良将形象。
但功高于世的他却落得个被夷灭宗族的可悲下场,他的结局倾注了作者司马迁无限的同情和感慨。
怒绝亭长???????漂母饭信段)韩信早年受辱1~3一、(????胯下受辱淮段)广武君力劝成安君(第4????阴段)韩7二、(4~?段)井陉之战65~(??兵仙侯信的军事才能??段)韩信论战7(第??列段)刘邦忌讳韩信(第8??传段)三、(8~10???段)韩信被杀(第9韩信的悲剧????段)问难蒯通10(第??段)太史公评价韩信11四、(第][文本深读反映了他早年怎样的性格?作者这样写的意开篇叙述韩信为布衣时的三件生活琐事,1.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描写井陉口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2)①对比。
成安君和广武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
②衬托。
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本文文学化的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互见法”的运用:本文对刘邦、吕后、萧何等人的描写就是采用了“互见法”。
(2)充沛的感情抒发:文末“太史公曰”一段文字,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太史公对韩信的无限惋惜和同情,对刘氏集团“兔死狗烹”的厚颜无耻的行为的讽刺和不满。
(3)精琢的细节描写:“胯下之辱”这一细节,不仅活画了屠中少年的无赖品行,而且借“孰视”“蒲伏”两个动作很好地体现了韩信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品质。
(4)精彩的场面描写:在井陉口之战中,韩信“背水陈”,引诱赵军倾营而出,另遣伏兵夺取赵军营垒,“拔赵帜,立汉赤帜”的恢宏场面的描写,及对两军殊死搏斗的惊险场面的描写,增添了许多文学的因素,很富有传记文学的特征。
(5)细致的心理描写:在刘邦与韩信关于“将兵”和“将将”一段对话中,司马迁用对话描写表现了刘邦君临天下、志得意满的骄矜心理和韩信感到命运弄人的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这说明作者注意从微观入手来描写人物,即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6)对比、烘托的手法:井陉口一战中,成安君的庸俗愚蠢,诸将的平庸无奇,形象地烘托出韩信的运筹帷幄和用兵如神。
4.韩信为什么会被害?你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功高震主;②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③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④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
杀韩信是吕后和萧何等干的,刘邦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怜之”,心情很复杂,也很真实。
(2)司马迁借韩信这类“英雄悲剧”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更替之间,开国帝王与开国元勋始而相存,继而相戒,终于无情杀功臣,这是普遍规律。
这是由那个社会君主专制、独裁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