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
其中,正确的是(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候的情景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日益紧张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 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级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
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 .安禄山B .史思明C .黄巢D .姚崇4.如图诗句所反映的史实是( )A .秦朝暴政B .赤壁之战C .贞观之治D .安史之乱5.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 .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B .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C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D .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五个政权6. 唐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以下五个政权。
按建立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后唐②后晋③后梁④后周⑤后汉A .①②③④⑤B .③①②④⑤C .③①②⑤④D .②③①④⑤7.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 .唐末农民起义B .藩镇割据C .宦官专权D .朋党之争8. 促使唐朝由盛转紊.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③④⑤9. 安史之乱爆发和结束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 )A .唐太宗唐玄宗B .唐玄宗唐肃宗C .武则天唐玄宗D .唐玄宗唐中宗10. 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B .被藩镇势力镇压C .起义军转战南北D .推翻了唐朝二填空题11.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755年,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的两个叛将是( ) A.安期生、史思明B.安禄山、史思明C.安禄山、史可法D.安期生、史可法2.下边的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________”处应该填写(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战争( )A.打击了唐朝的统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4.唐朝灭亡后到960年的这一段历史是( )A.魏晋南北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后周5.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
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城汴州(开封)洛阳汴州汴州汴州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6.十国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
其中,南方有九个,位于北方的只有( )A.南唐B.前蜀C.楚D.北汉7.“十国”中,称“汉”的政权是( )①后汉②前汉③北汉④南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8.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9.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唐朝,在他的统治下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安史之乱。
他就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10.下侧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秦朝暴政B.赤壁之战C.贞观之治D.安史之乱11.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是( )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农民起义D.以上都不是1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①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③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泛指野草)。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造成这种社会惨象的是() A.安史之乱 B.宦官专权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2.天宝元年(742年),边军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的85%以上。
各地的节度使日益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3.《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 A.朝政腐败 B.经济衰落C.藩镇割据D.国力强盛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遂发动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这段话不能说明唐末农民起义() A.推翻了唐朝统治 B.波及范围比较广C.与藩镇割据并存D.出现了杰出将领5.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741年B.755年C.763年D.907年6.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
“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权更迭十分频繁 B.民族交融不断加深C.统一是大势所趋D.疆域面积不断扩大7.“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一首诗。
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①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③安史之乱④赋役繁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下列对五代十国政局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藩镇割据的延续B.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北方政权更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D.分裂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9.下面是某学生在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时间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事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朱温篡唐原因分封诸侯外重内轻节度使权势加大导致社会秩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序混乱教训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B.必须削弱地方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10.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原卷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2.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3.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危害国家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右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6.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二、材料分析题8.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5292万;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人口数约1699万。
(1)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统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从755年到760年短短的5年时间,人口数为何会急剧减少?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1.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农民战争B.统一战争C.兼并战争D.叛乱战争2.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具体是指()A.745-753年B.755-763年C.765-773年D.775-783年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国无法与之对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5.“安史之乱”和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赋税徭役沉重B.内地兵力空虚C.地方势力强大D.朝政腐败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五代政权在北方,而十国则都在南方C.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D.第一时期,统一始终是客现存在的必然趋势7.下列哪一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式出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8.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①安禄山②李光弼③郭子仪④史思明A. ①④B.②③C. ①③D.②④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代十国时期“十国”()A.南唐B.吴越C.北汉D.后汉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
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
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1)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据材料分析,节度使有什么权力?(2)该朝著名的节度使叛乱是什么?有何影响?(3)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练习答案:1.D2.B3.A4.C5.C6.B7.B8.A9.D.10.(1)始于唐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安史之乱D. 黄巢起义2.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下列事情中能够看到的有()①姚崇就任丞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也曾有过一些山河破碎、战乱不止的“乱世”。
下列“乱世”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A. 八王之乱B. 楚汉战争C. 安史之乱D. 靖康之难4.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A. 安史之乱前B. 安史之乱中C. 安史之乱后D. 黄巢起义中5.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 农民战争B. 统一战争C. 兼并战争D. 叛乱战争6.“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A. 皇帝荒废朝政B. 杨贵妃得宠C. 发生灾荒D. 节度使权利膨胀7.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陈胜吴广起义D. 红巾军起义8.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A. 节度使B. 县令C. 郡守D. 丞相9.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A. 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B. 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 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10.唐朝灭亡的标志()A. 刘裕建立刘宋B. 朱温建立后梁C. 曹丕建立魏国D. 王莽建立新朝二、综合探究题:1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政治制度篇】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经济发展篇】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这一观点()A. 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 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 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D. 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2.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A. 唐朝由盛转衰B. 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C.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3.下图是惠州某学校学生设计的《唐朝兴衰的示意图》。
示意图中方框内M处应该填写的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A. 三省六部制B. 开元盛世C. 安史之乱D. 朱温灭唐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 平定了安史之乱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5.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环。
叛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A. 唐高宗B. 唐高祖C. 唐太宗D. 唐玄宗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朝代,其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 安史之乱B. 朱温建立后梁C. 黄巢起义D. 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7.唐朝曾经盛极一时,享誉世界,但很快就走向衰落。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开元盛世B. 安史之乱C. 黄巢农民起义D. 靖康之耻8.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A. 贞观之治B. 武周统治C. 开元盛世D. 安史之乱9.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了()A. 安史之乱的爆发B. 开元盛世的出现C. 唐末农民大起义D. 唐朝诗歌的繁荣10.史书记载:“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今开封)。
”该史书记载的史实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A. 朱温B. 李林甫C. 黄巢D. 杨国忠11.任何朝代的衰亡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反映的历史时代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B.五代十国时期C.辽宋夏金时期D.两宋时期2.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这一观点()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3.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A.冲击了唐朝统治B.推翻了唐朝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4.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5.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6.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C.唐王朝重视兴修水利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7.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难,又遇连年灾荒,在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这次起义中,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军首领是()A.元昊B.朱温C.铁木真D.黄巢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平定了安史之乱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后晋成德军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A.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B.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C.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D.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统治1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11.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同步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也曾有过一些山河破碎、战乱不止的“乱世”。
下列“盛”和“乱”历史大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文景之治②开元盛世③光武中兴④安史之乱⑤贞观之治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②④2.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4.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5.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6.杜甫描述自己某段生活时期的社会现象写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与此相关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D.开元盛世7.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B.朋党之争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8.如右图是杜甫的诗歌《无家别》,它描述了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A.隋末农民起义B.安史之乱C.玄武门之变D.黄巢起义9.“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
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
”这直接导致了()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唐朝灭亡D.北宋建立10.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A.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测试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安史之乱D. 藩镇割据2.“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 黄巾起义B. 玄武门之变C. 陈桥兵变D. 安史之乱3.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C.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 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4.“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 春秋战国B. 魏晋南北朝C. 辽宋夏金D. 五代十国5.下列关于唐朝后期历史的说法有误的是()A.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B.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唐朝;C. 唐朝政权被后梁政权取代;D.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6.“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7.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 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 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C.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战事不断D.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8.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A. 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B. 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A.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0.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2. 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3.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4. 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A )A.安禄山、史思明B.安禄山、史朝义C.安庆绪、史朝义D.安庆绪、史思明5. “安史之乱”是一场(C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6. 《唐朝》是中国著名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乐队于1992年发行的首张专辑,这张专辑在中国摇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A.755年B.875年C.884年D.907年7.自唐朝建立历时290年,结束唐朝统治的是()A.安禄山B.黄巢C.史思明D.朱温8.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B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A )A.手握重兵的武将B.饱读读书的儒生C.前朝的皇亲国戚D.豪门大户的后代10. 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12. 明代文人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题1.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D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安史之乱的主要发起人是(C )A.陈胜、吴广 B.李自成 C.史思明、安禄山 D.张角3.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D )A.外族入侵B.安史之乱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4.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C )A.李渊、黄巢B.李世民、朱温C.李渊、朱温D.李世民、黄巢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B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C.贞观之治 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6.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唐朝灭亡后,南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
其中,占据太原的政权是(A ) A.北汉 B.吴 C.南汉 D.后汉8.“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D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C.三国时期D.五代十国9.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之乱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11.安史之乱爆发后,是那位皇帝平定了叛乱 (C )A.唐玄宗 B.唐高宗 C.唐肃宗 D.唐中宗12.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
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B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民族间交融进一步发展13.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经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D )A.没有出现乱世英雄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唐朝后期经济崩溃,无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国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A.高力士B.李林甫C.杨国忠D.魏征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A.黄巢起义军B.陈胜吴广起义军C.瓦岗寨起义军D.黄巾起义军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C.朱温建立后梁D.安史之乱的发生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7.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割据太原的政权是( D )A.北魏B.北周C.北齐D.北汉8.阅读下表,出现以下现象的原因是( C )唐朝江南户数苏州鄂州洪州泉州713—741年( 开元年间) 68093 19190 55406 20754806—820年( 元和年间) 100808 38618 91129 35571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武则天篡权9.下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10.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隋唐年代尺示意图。
材料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摘自《中国历史朝代歌》( 1 )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中的年代尺填写完整。
A._______B.______( 2 )材料二中的“五代”指的是哪几个政权?它们出现在哪个流域?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检测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有()①唐玄宗歧视少数民族将领②奸臣当道,政治腐败③唐朝内地兵力空虚④藩镇割据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④2.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林立。
其中,位于太原的是()A.后梁B.南唐C.南汉D.北汉3.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是()A.后梁B.后晋C.南汉D.五代十国4.〔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陈胜、吴广起义D.西晋末年流民起义5.〔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907年,建立后梁政权的是()A.李渊B.李世民C.朱温D.刘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故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据此完成6﹣7题6.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口口”之称。
“口口”处填写()A.诗仙B.诗圣C.史诗D.诗史7.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是()A.安史之乱B.陈桥驿兵变C.澶渊之盟D.清军入关8.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诗句中描述的情景会出现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如图书本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A.618年B.626年C.755年D.763年10.唐末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腐朽,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严重C.唐玄宗追求享乐D.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二.填空题(共3小题)11.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安史之乱。
(判断对错)12.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各地的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13.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史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诗人舒元舆写道:“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与“二京成瓦砾”相关的史实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2.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
这个“乱世”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3.唐朝诗人薛逄在《开元后乐》中写道:“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一自犬戎生蓟北(今河北北部),便从征战老汾阳。
”诗中的“犬戎生蓟北”指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五代纷争4.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由此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什么?()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5.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中第一个政权是()A.后唐B.后晋C.后梁D.后周6.如表是唐朝人口统计表,其中导致755年﹣760年人口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人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约4141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1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A.安史之乱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7.“这次战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战乱”是指()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8.使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光武中兴B.安史之乱C.五代十国D.靖康之难9.即使是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1.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2.安史之乱爆发和结束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A.唐太宗唐玄宗B.唐玄宗唐肃宗C.武则天唐玄宗D.唐玄宗唐中宗3.从“七国之乱””安史之乱”“朱温篡唐”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C.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D.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5.下列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⑤五代十国出现A.①②③④⑤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④②③①⑤6.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唐朝灭亡后随之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时期,请问是下列哪时期()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7.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镇压农民起义B.中央放权C.镇压安史之乱D.分封制的实行8.“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9.区分史实和观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B.安史叛军通近长安C.安史叛军于763年被平定D.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10.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统治者我国()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2024年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12345ຫໍສະໝຸດ 7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2023•石家庄期中]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某同 学搜索了关键词“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 击”。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B ) A.后梁政权的建立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
间争斗的序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C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123456 7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7.[2023•石家庄桥西区校级月考]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 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 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 统 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出该时期的整体特点是( C ) A.动荡不安 B.黎明前的黑暗 C.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D.走向统一
——《资治通鉴》
12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夫以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 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 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材料四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 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 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I)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17七下·文登期中) 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哪个朝代的瓷器()A . 唐朝B . 宋朝C . 明朝D . 清朝2. (2分)下列生产工具中不用人力操作的是()①水排②耧车③筒车④曲辕犁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D . ②④3. (2分)(2020·青岛模拟) 郭沫若曾书写对联称颂某一诗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对联中所称颂之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经历了()A . “贞观之治”B . “开元盛世”C . “安史之乱”D . 李自成起义4. (2分) (2017七下·合肥月考) 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始于()A . 隋朝B . 南朝C . 唐朝D . 汉朝5. (2分) (2020八上·路北开学考) 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B . 土地兼并严重C .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D . 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6. (2分) (2017七下·钦州港月考) 唐朝的衰亡与下列哪一史实无关()A . 边疆发生安史之乱B . 玄宗用奸臣,宠贵妃C .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D . 唐玄宗任用姚崇为相7. (2分)“开元盛世”是对谁的统治之誉()A . 唐高祖B . 唐太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8. (2分)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 .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 . 项羽领导的起义军C . 刘邦领导的起义军D . 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二、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9. (15分) (2017七下·宣城期中) 它们是国家繁荣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宦官专权D. 黄巢起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ABCD项都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但是唐朝由盛转衰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故选A。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这次起义()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 平定了安史之乱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但是后来起义遭到了联合镇压,没有将唐朝统治推翻;平定安史之乱的是唐朝政府,不是黄巢起义;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是安史之乱后出现的局面;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A.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B.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唐朝C.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D. 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并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北方地区遭到浩劫,而唐朝时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致命打击,但并没有推翻唐朝。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它们与唐末的藩镇割据很相似,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但它们又与藩镇割据不同,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选B。
4.以下哪个诗人的诗可能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贺【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极盛而走向衰落的这一历史转变时期的社会现实,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故选B。
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安史之乱B. 天宝危机C. 藩镇割据D. 宦官专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胜转衰,A项符合题意。
天宝为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年号,天宝危机指的是在此时期唐朝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唐玄宗不理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藩镇割据现象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他们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宦官专权是在唐朝统治后期。
故选A。
6.“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的“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 “方镇”是指藩镇,可知反映的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A符合题意;宦官专权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合题意;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无法生存,发动了黄巢起义。
C不合题意。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 BCD 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7.“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 黄巾起义B. 藩镇割据C. 宦官专权D. 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唐朝形势急转直下”,即唐朝的转折点。
结合课本所学,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D符合题意;黄巾之乱,是中国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A不合题意;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部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不合题意;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专权,C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8.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 农民战争B. 统一战争C. 兼并战争D. 叛乱战争【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后期,朝政腐败,各地的节度使权利不断扩大,755——763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发动叛乱,是地方势力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也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9.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腐朽统治的是()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地方形成藩镇割据。
878年至884年由黄巢领导的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也是唐末起义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0.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安史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反映历史当时情景,马嵬坡是安史之乱时,杨贵妃杨玉环死的地方;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A. 唐太宗统治时期B. 武则天统治时期C. 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安史之乱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从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
安史之乱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更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是唐王朝从盛至衰的转折点。
所以答案选D12.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江南地区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相继统治着我国的(黄河流域)。
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所以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13. (12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材料二贞现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
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洛阳官”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言”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4分)(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2分)(4)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4分)【答案】(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措施:a.用人;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制;d.注重民族团结等。
(3)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
(4)不全面。
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
但未能贯彻始终。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逞侈心,穷人欲”是说隋炀帝奢侈过度,只顾虑到自己享乐,却不顾虑百姓疾苦。
主要说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正是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政治上,善用人才,虚心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完善科举制;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民族问题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注重民族团结等。
(3)根据材料“修筑了翠微宫、重修了玉华宫、营造东都“洛阳官””等信息可知,此时的李世民也像隋炀帝一样在大兴土木、奢侈浪费、劳民伤财。
(4)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前期能励精图治,推行德政。
但根据材料二可知,后来的唐太宗没能贯彻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