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42c3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c.png)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电压曲线 来进行分析的方法,适用于食品中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灵敏检测 。
PART 03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应用实 例
REPORTING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01
02
03
酶抑制法
利用农药对特定酶的抑制 作用,通过测定酶活性的 变化来判断农药残留情况 。
免疫分析法
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 合的原理,利用标记物或 酶标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 分析。
便携式光谱仪器及应用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 仪
用于食品中水分、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
便携式荧光光谱仪
可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成分。
手持式电化学传感器及应用
手持式电导率仪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盐分、酸度等电导率相关指标。
手持式PH计
PART 02
常见食品安全快检方法
REPORTING
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酶标记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等特点。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及层析技术来检测样品中的目 标物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Fra bibliotek拉曼光谱法
基于拉曼散射效应,通过分析散射光 谱得到分子振动、转动信息,适用于 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等的无损检 测。
电化学检测方法
电位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被测物 质的浓度,适用于食品中酸碱度
、离子浓度等的快速测定。
电导分析法
利用被测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来推断 其浓度的变化,适用于食品中电解 质溶液的快速检测。
10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
![10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acd4b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b.png)
1. 引言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我国已经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体系,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以更加及时和有效地监测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2. 10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2.1 总大纲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10项标准,分别是:2.2 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包括PCR技术、免疫层析技术、质谱技术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快速、准确、高效是该标准的关键。
2.3 快速检测设备和仪器快速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精准度和灵敏度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至关重要,也是该标准的重点之一。
包括纳米传感器、光谱仪器等。
2.4 快速检测人员要求和培训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该标准对人员的要求和培训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2.5 快速检测标准物质和质控标准物质和质控是保障快速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对其质量和稳定性要求严格。
2.6 快速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快速检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精准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可靠的检测结果,该标准涉及相关分析和处理的要求。
2.7 快速检测报告和结果确认检测结果应当明确、准确,并由专业人士进行确认和签字,以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8 快速检测管理和记录快速检测的管理和记录需要遵守严格的规程和标准,确保整个检测过程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9 快速检测应用和推广该标准也涉及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和推广,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领域。
2.10 快速检测未来发展趋势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该标准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3. 总结与展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体系是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3e846be3186bceb19e8bb93.png)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食药监科〔2017〕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以下简称“食品快检”)方法使用管理,合理发挥食品快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一、食品快检是指利用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包括快检车、室、仪、箱等),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或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快检方法,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进行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的快速定性检测的行为。
二、食品快检主要适用于需要短时间内显示结果的禁限用农兽药、在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的禁用药物、非法添加物质、生物毒素等的定性检测,检测主要针对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对于预包装食品原则上以常规实验室检验为主。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活动保障等的现场检查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快检方法进行抽查检测。
监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快检方法使用要求规范操作,详细记录检测食品品种和名称、数量、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姓名、检测结果以及所使用的快检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型号批号等信息。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对所检食品的快检项目结果负责。
四、现场快检结果呈阳性的,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暂停销售相关产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防控风险。
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对快检结果无异议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置;对快检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或应当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
复检不得采用快检方法。
五、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发布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相应快检方法等要求,通过盲样测试、平行送实验室检验等方式对正在使用和拟采购的快检产品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不符合国家相应要求的,要立即停止使用或者不得采购。
六、食品快检不能替代食品检验机构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不能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部署的食品抽样检验。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180c1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6.png)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概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是指在食品安全领域中,采用各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维护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1.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核心特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率: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食品样本的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
- 高准确性:现代快速检测技术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识别和测量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 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技术通常设计得易于操作,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进行检测。
- 低成本:相比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的成本较低,更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1.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控食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在食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筛查,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 餐饮服务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行业可以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对食材进行检测,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 消费者个人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可以使用便携式的快速检测设备,对购买的食品进行自我检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2.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早期发展早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依赖于感官检测和简单的化学试剂反应,这些方法虽然简便,但准确性和效率都较低。
2.2 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包括:- 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对食品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快速检测。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s://img.taocdn.com/s3/m/49302800915f804d2a16c11e.png)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17-11-01发布2017-11-01实施前言本技术规范按《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广东省食品检验所。
本技术规范起草人:雷毅、刘海虹、周露、谢爱华、汪廷彩。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快速检测产品适用性的技术评价,包括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微生物等的快速定性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食药监办科﹝2017﹞43号)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食品快速检测产品是指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的产品化,包括试剂化、试纸化、仪器化、设备化等。
3.2基质是指样品中除目标分析物以外的一切组成。
3.3标准物质是指一种已经确定了具有一个或多个足够均匀的特性值的物质或材料,用以校准测量仪器和装置、评价测量分析方法、测量物质或材料特性值、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等。
3.4参比方法是指经过系统研究,清楚而严密的描述所需条件和程序,用于对物质一种或多种特征值进行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已经证明具有与预期用途相称的准确度及其他性能。
原则上参比方法应为法定检验方法。
3.5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是指用快速检测产品检测大量样品,将阳性结果判断为阴性的比率。
假阳性率是指用快速检测产品检测大量样品,将阴性结果判断为阳性的比率。
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
![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9b6bf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f.png)
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保障民众的饮食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以便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
第一部分:PCR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增食品样本中微生物的DNA片段,从而实现对食品是否受到致病菌污染的快速检测。
例如,在肉类产品中,可能存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利用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是否存在这些菌种,从而确保肉类产品的安全性。
第二部分: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反射、透射或散射光谱,可以获取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品质信息。
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含量,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等。
这些光谱技术具有无损、快速、准确的特点,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非常有帮助。
第三部分: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质谱仪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仪器,可以检测食品中微量残留的农药、兽药等有害物质;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等。
这些快速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第四部分:基因编辑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通过修改食品作物的基因组,可以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针对具有致病潜力的细菌或病毒在食品作物中进行基因编辑,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这种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食品作物基因的修饰,从而提高食品安全。
结论:通过使用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0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
![10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77742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8.png)
10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10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标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为了更好地掌握食品安全状况,确保市场上的食品符合标准,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食品检测标准体系。
其中,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10项标准,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与限制快速检测技术包括PCR技术、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可用于鉴别食品中的致病菌、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然而,由于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快速检测技术在特定食品上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 PCR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PCR技术是一种基于DNA扩增的方法,可快速鉴定食品中的致病菌。
通过特定的引物和酶的作用,PCR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并检测出微量的致病菌D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势。
3. 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色谱分析是一种利用化学色谱仪进行物质分离和检测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色谱分析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光谱分析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光学仪器对食品中的物质进行检测的方法。
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情况,可以得到样品的光谱图像,从而对食品的成分和质量进行评估。
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非接触式、高效、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
5.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优势和挑战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具有高效、准确、节约资源等优势。
然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验证、设备的高昂成本、技术人员的培训等问题仍然是我国快速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
6. 国家标准委员会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监管国家标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标准。
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 第1部分:基本要求
![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 第1部分: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13c16c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1.png)
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第1部分:基本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术语和定义、组织管理、工作职责、工作保障、工作内容、质量控制、评价和反馈、文件和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食品快速检测food rapid testing利用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包括快检车、室、仪、箱等),按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进行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的快速定性检测的行为。
3.2食品快速检测产品food rapid test product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的产品化,包括快速检测设备、快速检测试剂(含试纸条)等。
3.3食品市场主体food market entity为食品销售、交易、配送等提供平台、场地、设施、服务以及日常管理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统一配送经营企业等。
3.4技术服务机构technical service agency为食品市场主体开展的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组织。
3.5监督评价机构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gency对食品市场主体开展的日常检测工作、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评价的专业技术组织。
4组织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食品市场主体自检为主,技术服务机构指导为辅,监督评价机构配合监管部门实施监督”的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模式,保障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正常开展。
开展食品快速检测的工作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市场主体、技术服务机构、监督评价机构,各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分别开展日常检测、技术服务、监督评价等工作,具体如图1所示。
监督评价机构技术服务机构食品市场主体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技术服务图1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模式5工作职责5.1食品市场主体负责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日常工作,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bf62f3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2.png)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1目的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3评价指标灵敏度特异性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4评价方法最低检出水平(检出限)设置对于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应小于或者等于参比方法的检出限水平,对于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小于或等于限值规定。
所有参数需要在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阳性结果的阳性样品数占总阳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该百分比下方法的检出限。
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阴性结果的阴性样品数占总阴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方法检出限下不存在干扰的百分比。
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假阳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快速检测方法应与方法中规定的参比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统计方法常见卡方检验,具体可见附表中显着性差异(?2)所示,一般:2=(?a-b?-l)2/(a+b)a: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阳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阴性的数目;b: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阴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阳性的数目。
72<3.84表示待确认方法与参比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没有显着性差异。
但是如果待确认方法比参比方法存在更高的回收率,则以上两种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存在显着性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规定(3篇)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c034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1.png)
第1篇一、总则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等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三、快速检测的定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快速检测设备、试剂、方法等,对食品中的特定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快速检测方法1. 快速检测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2. 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应当根据食品种类、检测指标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快速检测方法。
3. 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试纸法:利用试纸对食品中的特定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2)比色法:利用比色剂对食品中的特定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食品中的特定指标进行定量检测。
(4)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食品中的特定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5)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对食品中的特定指标进行定量检测。
五、快速检测的实施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制度,确保快速检测工作规范、有效。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快速检测设备、试剂和标准品。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快速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检测技能。
4.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快速检测:(1)抽样: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从食品中抽取样品。
(2)预处理: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破碎、稀释等。
(3)检测:按照快速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
(4)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和食品安全标准,判定食品是否符合要求。
5.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快速检测工作的监督,确保其依法履行快速检测义务。
六、快速检测结果的处理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快速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操作规范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03e61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f.png)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操作规范1. 简介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人们健康的重要领域。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不断延长和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快速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食品行业。
本文档旨在介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操作规范,以确保食品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2. 检测仪器及耗材准备在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之前,需要准备以下仪器和耗材:•快速检测仪器:包括光谱仪、PCR仪等。
•试剂盒:根据所需检测指标选择相应的试剂盒。
•检测基质:食品样品、标准物质等。
•实验耗材:比如离心管、移液器、显微镜片等。
3.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3.1 样品准备•样品收集:根据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并从不同的来源采集多份样品。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分离、过滤等。
3.2 试剂准备•试剂检查:检查试剂是否过期或损坏,避免使用失效或受污染的试剂。
•试剂配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指导,准确配制试剂溶液。
3.3 仪器准备•仪器校准: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预热:根据仪器的要求,提前进行热身或预热操作。
4. 检测操作步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4.1 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根据试剂盒的要求,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或离心管中。
•样品搅拌:使用移液器或震荡器对样品进行搅拌,确保样品充分均匀。
4.2 试剂反应•添加试剂: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指导,将适量试剂滴加到样品中。
•混合反应:轻轻摇晃或轻轻旋转样品容器,使试剂与样品充分混合,启动反应。
4.3 仪器操作•导入样品:根据仪器的要求,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仪器中进行测量。
•设置参数: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指导,设置仪器测量的参数,如时间、温度等。
•启动测量:按下仪器上的启动按钮,开始进行测量。
4.4 结果判读•观察指标: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指标结果,如颜色变化、数值等。
•解读结果: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指导,对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cb9cc3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4e.p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7.03.28
•【文号】食药监办科〔2017〕43号
•【施行日期】2017.03.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食品安全
正文
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的通知
食药监办科〔2017〕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对于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科技标准司反馈。
联系人:张敏
联系电话:************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7年3月28日附件: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符合性评价技术要求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符合性评价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e7f392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a.png)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符合性评价技术要求1 评价指标食品快速检测产品符合性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交叉反应率、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2 盲样要求2.1 可使用盲样基质一致的有证食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作为盲样,也可以是均匀性和稳定性满足统计学要求且经过参比方法定值的实际样品或基质加标样品。
2.2自行制备的盲样,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计算参照CNAS-GL0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2.3 盲样基质应根据食品快检方法的应用需要,覆盖相应的典型样品基质。
2.4 盲样应随机编号,并随机派发给不同评价人员进行独立测试。
3 评价方法对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检出限设置(最低检出水平)应尽量与参比方法的定量限(若无定量限则选择检出限)一致;对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尽量与限值一致。
所有参数需要在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3.1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检出限时,检出阳性结果的阳性样品数占总阳性样品数的百分比。
3.2 交叉反应率采用快检方法及其相关产品的交叉反应率反映产品的特异性,即目标物质检出限与干扰物质检出阳性的最小浓度的比值(以百分比计)。
3.2.1 以空白样品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水平干扰物质的标准溶液进行测试,记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最小浓度。
3.2.2 交叉反应率计算公式交叉反应率(%)=目标物质检出限×100%/干扰物质检出阳性时的最小浓度。
3.3 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检出限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假阳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检出限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3.3.1 应首先对实际阳性样品(指经参比方法检测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要求的真实或模拟阳性样品)进行测试,不少于2份。
当实际阳性样品的检测结果出现阴性时,不再进行后续实验。
学校食堂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技术规范
![学校食堂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eab457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7.png)
学校食堂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学校食堂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的人员要求、仪器设备、检测要求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学校食堂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025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食品快速检测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某种特定物质和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活动。
3.2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从事食品快速检测活动,并在较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的实验室(以下简称“快检实验室”)。
4人员要求4.1从事食品快速检测的人员应具备食品、生物、化学、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应建立从事食品快速检测的人员档案,记录其技术能力、教育经历、培训经历等相关信息,并及时更新。
人员档案建立参见附录A。
4.3从事食品快速检测的人员应接受下列内容的培训:4.3.1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4.3.2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标准、质量控制等相关技术要求。
4.3.3快速检测原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等。
4.3.4食品采(抽)样知识。
4.3.5实验室安全防护、应急处理、急救知识等。
5仪器设备5.1应配备开展快速检测活动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5.2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确认其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3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应建立操作规程。
5.4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参见附录B。
6检测要求6.1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检测人员应保持身体健康并取得健康合格证。
进入检测区前应更换工作服,不宜化妆和佩戴影响检测工作的饰物。
6.2检测流程快检实验室应明确检测工作流程。
食品快速检测流程参见附录C。
6.3检测项目快检实验室检测项目应包含但不限于附录D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1目的
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3评价指标
3.1灵敏度
3.2特异性
3.3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3.4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4评价方法
最低检出水平(检出限)设置对于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应小于或者等于参比方法的检出限水平,对于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小于或等于限值规定。
所有参数需要在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4.1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阳性结果的阳性样品数占总阳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该百分比下方法的检出限。
4.2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阴性结果的阴性样品数占总阴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方法检出限下不存在干扰的百分比。
4.3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假阳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4.4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快速检测方法应与方法中规定的参比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统计
方法常见卡方检验,具体可见附表中显著性差异(χ2)所示,一般:
χ2=(∣a-b∣-1)2/(a+b)
a: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阳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阴性的数目;
b:样品被待确认方法证实为阴性而参比方法检验为阳性的数目。
χ2<3.84表示待确认方法与参比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如果待确认方法比参比方法存在更高的回收率,则以上两种方法的阳性确证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χ2>3.84表示两种方法的阳性确认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有显著性差异。
如果能够证实待确认方法灵敏度优于参比方法,则两种阳性比例的显著性差异可以接受。
在考察与参比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中,也需要考察在检出限或者报告限度水平附近的检测结果与浓度之间的趋势一致性。
5评价步骤
5.1拟定评价技术方案
在比较快速检测方法与待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性能指标和要求等符合性情况的基础上,评价机构应针对待评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制定评价方案。
应包括但不限于:方案实施程序、评价内容及依据、评价比较用参考限值标准及方法标准、参考样品制备、参考值选择、参考样品定值及依据、参考样品编码及说明、测试程序、结果判断及统计方式、结论出具等,最终结论的出具应附相关判别依据,并给出相应判别指标。
5.2盲样制备
试验评价需使用盲样检测进行。
试验评价盲样涉及空白、阴性、阳性样品等均应进行实验室测定赋值,并出具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相应盲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计算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应为参比方法要求对应浓度应符合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的1/3。
可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或者质量控制品等进行溯源参考,测定完成后的各类样品应进行随机编号处理,形成盲样。
用于试验评价的盲样或者质量控制样品,可自行制备,应符合:
1)基质符合性和与实际食品样品所含物质成分相似性;
2)考虑成分存在的浓度水平,应涵盖涉及产品的检出水平、标准限量值(标准规定值)、对应标准的检出水平等,选择多个水平进行测定;
3) 根据标准方法规定的食品类别或者评价范围适用的食品,盲样制备时应重点考虑典型样品基质或相似基质,结合相关食品类别和测定目标物存在形式,按照食品宏观组分进行区分,综合考虑蛋白、脂肪、水分、糖分、高聚物或者多聚体物质、色泽、酸碱性等影响检
测的组分进行区分选择,必要时应按照食品生产工艺制备添加样品;
4)对于多种成分检测,应选择其分析成分进行分类比较(结构类似程度、危害程度等),综合选择几种代表性成分进行评价;对于易于获得的成分组合,尽可能考虑全部进行试验评价;
5)盲样测定方式按照单位样品量以及添加目标物的情况,样品处理可以采用部分样品、全量处理等方式进行。
盲样必须进行批内均匀性检查,对于一定时间范围内检测的样品,需要进行稳定性检查,保证在评价期限内样品稳定,以上均需评价机构提供检测报告。
5.3试验测试
5.3.1 试验评价可按照方法前期验证结果(如有),进行浓度水平和基质设计,应比较空白检测、对照检测、标准方法平行对照检测等内容,附带考察方法操作环境、方法用时、操作难易等情况;对于多检测规格产品,应根据其实际规格制定具体评价浓度范围和水平,并在结果判断中注明适用检测范围。
5.3.2 评价应进行双盲检测,对待评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和用于比较的参比方法平行利用盲样进行测试,并对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分别计算获得平均检测结果,用于方法间一致性评价,检测过程中应利用根据检测物在食品中实际可能存在的水平,设置质量控制样品,考察检测稳定性。
实验中测试样品包括但不限于:
1) 食品基质空白样品;
2) 测试水平一般应包括标准方法检出水平(或者标准限量值)的0.5、1、2倍水平或者其他可检测区分的水平(不少于3个);或者方法标称检出限0.5、1、2倍水平或者其他可检测区分的水平(不少于3个);
3) 依据相关分析检测统计计量要求,一般检测样品每种基质空白及每个浓度水平不得少于50例,对于非法添加等重点项目的检测,可考虑在低浓度水平设置为100例,以便更好地评价出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4) 如存在或易获得,应进行阳性样品复核测试;
5) 针对多成分方法,每种典型物质均需有检测结果和相应评价参数结果;
6) 应给出差异比较结果,具备数值的应有统计识别结论,统计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但需说明理由。
6评价结果及报告出具
6.1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应计算快速检测方法可检出限度水平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以及检测结果与参与方法的一致性。
一般可考虑(但不限定)每个基质每个浓度水平应在数
据采集数不少于50例情况下,获得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的结果。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技术评价机构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给出上述指标评价结果,并提供具有统计意义的说明。
6.2报告出具
专业技术评价机构应出具技术评价报告,对评价整体情况和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报告中应有被评价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或相关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产品标称的结论。
附表:快速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计算表
附表
快速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