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作者:蔡文硕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谷贱伤农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俗的说就是:在农产品丰收的年份,农民不仅不能增加收入,而且收入会减少,导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减少,影響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的现象,分析谷贱伤农的内在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价格弹性“谷贱伤农”现象是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主要指在农产品丰收的时候,农产品因丰收而价格下降,但农民却因销价低或者没有销市场而苦恼。
一、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谷贱伤农”需求的价格弹性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富有弹性Ed>1、第二种是缺乏弹性Ed首先分析第一种类型。
如图: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
图中需求曲线比较平坦,是一条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如果价格从P1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从图中可以看出AP1P2C的面积小于BP2OQ2的面积,也就是P1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小于P2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因此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增加,反之则导致收入减少。
现在分析第二种类型。
如图: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
图中曲线比较陡峭,是一条缺乏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如果价格从P1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从图中可以看出AP1P2C的面积大于BP2OQ2的面积,也就是P1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大于P2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因此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减少,反之则导致收入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收入增加,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收入减少。
因此,不同的商品也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谷贱伤农的原理也在于此,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需求量是一定的,不会因为价格的下降或者升高是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或减少,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丰收使得农民收入下降。
具体分析如下: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S代表供给曲线。
由于农产品市缺乏弹性的Ed二、分析谷贱伤农的内在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和重要性,一种商品能够被其他商品替代的程度越高或越重要就越富有弹性,能够被其它商品替代的程度越低或越不重要就越缺乏弹性。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我国农业走出“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怪圈——对整体农业的分析(微观经济学作业)姓名专业:学号:日期:签名:摘要:“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它不利于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变动,“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农业是弱质产业,相对第二、三产业而言,其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作为保障民生的特殊产业,它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的扶持工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近年来农产品丰收却又滞销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但给农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现象是经济学中经典案例,主要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但人们却因为销价低或无适销市场而苦恼。
面对农产品丰收而收益反而低的困难,有效化解“谷贱伤农,谷贵伤民”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而这样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怪圈(一)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
(二)谷贵伤民“谷贵伤民”是说粮食类或是各类物品的价格上涨,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导致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下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生存利益。
(三)“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怪圈的形成以“菜贱伤民,菜贵伤农”为例,菜农难赚钱,市民嫌菜贵的真实反映。
虽然蔬菜大量滞销,各地批发价持续走低,但消费者却感觉菜价居高不下,甚至有菜农因为蔬菜价格低而自杀。
一方面,消费者承受着包括蔬菜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嫌菜价贵;另一方面,农民并没有因高菜价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市场上蔬菜收购价格出现暴跌,而蔬菜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高的尴尬局面。
经济学论文 谷贱伤农
经济学论文谷贱伤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受到了来自谷贱的严重影响。
谷物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谷贱伤农是指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生产热情降低,甚至造成农民生活困难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农民个体的问题,更是整个农业经济的问题。
谷贱不仅仅伤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国家农业的发展和稳定。
要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机制,完善市场预警和监管体系,减少价格波动对农产品的影响。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价格调节政策,通过调整政策补贴和价格干预,稳定谷物价格,保障农民的利益。
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总之,要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和农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改革农产品市场机制,调整价格政策,加强农业生产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实现谷贱不伤农的目标。
另外,为了有效应对谷贱伤农问题,还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农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和把握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把握市场机会,降低市场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因价格波动而受到的冲击。
除此之外,加强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和贮存保鲜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延长保鲜期,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小过剩产量对价格的冲击,从而减轻谷贱对农民的伤害。
此外,还应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民金融保险制度,提供风险保障,帮助农民度过价格波动带来的困难期。
综上所述,解决谷贱伤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农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价格过低,对农民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成本影响:粮食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而这些成本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来弥补。
当市场价格过低时,农民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
2. 利润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的收益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甚至无法满足种植粮食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选择转行或减少种植面积,导致粮食生产总量减少。
3. 供需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可能会引发粮食短缺,导致农民无法销售粮食。
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被迫降低种植标准,导致粮食质量下降,从而不利于整个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政策影响: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补贴等手段来控制粮食价格。
如果粮食价格过低,政府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会对粮食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谷贱伤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行业的监管,确保粮食价格的合理性,同时鼓励农民提高种植标准,促进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谷贱伤农原理
谷贱伤农原理谷贱伤农原理,是指农产品价格低迷时,农民的收入无法保障,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的困境。
这一原理在农业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谷贱伤农原理的发生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所致。
当农产品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甚至无法覆盖成本。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因此,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市场供需关系,增加农产品的需求。
为了解决谷贱伤农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除了政府的支持,农民自身也需要积极应对谷贱伤农问题。
首先,农民可以加强农产品的品质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农民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能力。
例如,成立农民合作社或农业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
此外,农民还可以积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开拓农产品的市场。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也是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抽检和监测,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不合格行为。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和认识,增加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可以帮助解决谷贱伤农问题。
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积极采用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谷贱伤农原理是农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积极解决。
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的生产和销售,调整市场供需关系,增加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农民自身也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也是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谷贱伤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国志斌605 人力2班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商家充分利用价钱杠杆调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确实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
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什么缘故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而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确实是降价,降价就能够“多销”,“多销”就能够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形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钱,尽管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取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能够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需知足商品需求价钱弹性大于1,现在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关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讲,当该商品的价钱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钱下降的幅度,因此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那么适宜企业经营治理的所有范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提供有效供给、效劳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增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手腕。
在实际经营治理中,“薄利多销”的原那么被普遍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纳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
二、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可不能再有转机,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那么,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刻,开发出。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猛烈时,采纳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的顾客,增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时期,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
扩散阻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成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意思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意思“谷贱伤农,米贵伤民”是一句反映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和民众利益关系的俗语。
其意思是说,当谷物的价格过于低廉时,会损害农民的利益。
农民辛勤劳作种植谷物,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人力等,如果收获后谷物价格很低,他们的收入就难以弥补成本,导致生活困苦,甚至失去继续耕种的动力。
而“米贵伤民”则表示,当作为主食的米(这里指代粮食)价格过高时,广大民众会受到伤害。
民众需要购买粮食来维持生计,如果粮食价格过高,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就会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在食物支出上会占据过多的收入份额,从而影响到其他生活方面的消费,降低整体的生活质量。
这一俗语并没有确切的作者,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也体现了政府在调控农产品价格时需要权衡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保障农民的收益,使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民众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取基本的生活物资。
例子1:我去乡下看望爷爷,他望着自家满仓的稻谷唉声叹气。
我就纳闷了,这么多粮食为啥还不高兴呢?爷爷就跟我说啊,“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啊,娃娃。
咱这稻谷收成是不错,可价格低得可怜。
你看咱种这地,种子、化肥、农药哪样不要钱?咱农民的辛苦都白费喽。
”我当时就想,这谷贱伤农可真是太现实了。
那要是米贵了呢?爷爷瞪我一眼说,“米贵了,城里那些老百姓咋活?大家都不容易,这粮食价格啊,就像天平,一边是咱农民,一边是市民,偏了哪边都不行。
”我听了才恍然大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的道理可真不简单呢。
例子2:今天去菜市场买菜,听到几个大妈在抱怨。
其中一个大妈说:“这米价又涨了,再这么涨下去可怎么得了。
”另一个大妈附和道:“是啊,米贵伤民啊。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每天都得吃米,这米价一涨,其他东西跟着也贵起来了。
”我在旁边听着就想,那农民伯伯应该高兴了吧,毕竟价格高了。
这时候旁边一个大叔说话了,“你可别这么想,前几年谷价贱的时候,我们村里好多人都不想种地了。
【精选】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
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
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
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
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经济学解释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经济学解释哎呀,说起这个“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话题,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笑又想哭。
咱们就从头说起,粮食的价格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过山车,今天低得让人心痛,明天又高得让人心慌。
大家都知道,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谷,结果价钱却像个小屁孩,随便被人欺负。
米价便宜的时候,农民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心里那个苦啊,真是没法形容。
他们整天在田里忙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心期待着丰收的喜悦,结果卖出去的价钱却低得让人掉眼泪。
这时候,农民们的心情就像吃了个酸枣,真是又苦又涩。
再说说这米贵伤民的事,想想看,当米价一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饭碗也跟着抖三抖。
那饭做得再好,米贵了,菜再好,再香,吃到嘴里都觉得有点心疼。
家里的开销一下子增加,口袋里的钱就像漏水的水桶,怎么也装不满。
许多人为了省钱,开始琢磨着吃点别的,有的人甚至开始尝试地摊上的那些看起来不太靠谱的“美食”,真的是为了省钱拼了!就算心里有千百个不情愿,生活还是得继续,毕竟要吃饱饭,才能有力气打拼啊。
米价一旦上升,大家都得捏紧钱包,这时候就连那平时爱吃的米饭,都成了奢侈品。
于是,大家伙儿开始计划怎么减少开支,那个心思真是细腻得跟绣花一样。
有的人开始自己种点儿菜,想省钱又能吃上新鲜的。
可是种菜这事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除了要浇水、施肥、还得防虫子,真是累得要命。
到自己种的菜长得也没见得多好,感觉就像是在跟自己较劲,真是哭笑不得。
再往大了说,谷贱米贵这事儿还影响着整个经济呢。
农民收入降低,消费能力就跟着下降,市场需求也变得疲软。
再加上,农民手里的钱少了,农田里的活儿就干得不那么认真,农产品的质量跟不上,整个循环就变得怪怪的。
这时候,国家的又得跟着来一波调整,想要帮助农民,又要考虑民众的负担,简直就是在走钢丝。
然后,各种补贴、接连出台,可是一时间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些就像是治标不治本的良药,看似好用,实际效果却往往打折扣。
农民们眼看着自家稻谷低价,心里那个失落啊,感觉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经济学课程论文——谷贱伤农的成因和对策
经济学课程论文——谷贱伤农的成因和对策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谷贱伤农”的成因与对策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目录- 一、案例引入(前言)二、名词解释三、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四、经济学原理五、防止“谷贱伤农”的对策六、参考文献一、案例引入(前言)2004年夏,广东荔枝获特大丰收,全省荔枝产量接近100万吨,打破2002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这本是果农应该高兴的事,然而现状却是:荔枝丰产创纪录,烂在田里没人摘。
因为随着荔枝进入大量上市之时,销路越来越滞,价格越来越低,有的居然卖至几角钱一公斤,比冬瓜、青菜还要便宜,果农们大呼“不卖也罢”!2005年,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镇的王立明种了5亩西红柿。
5、6两个月雨水不错,西红柿长得很好。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7月里火红的柿子该上市了,市场上西红柿价格却一落千丈。
以往每年不下2角钱1斤的批发价,现在却跌到了几分钱。
这样算来,虽然2005 年有个好收成,王立明每亩地还要赔上几百元。
望着丰收的菜田,他怎么也笑不出来。
2007年5月初,苏北菜农的雪里红大丰产。
但不幸的是,菜价降到了1分钱1斤,连运输费都无法弥补,悲愤的菜农索性将菜当成野草就地割掉沤粪!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土豆丰收2.5亿公斤,农民获得的不是喜悦,更多的的却是销售遇冷的忧愁。
“岚县土豆”申请注册了品牌,太佳高速开通使岚县与省城太原的车程只有一个半小时。
这些有利于岚县土豆走出深山的变化并没有给岚县土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在全国范围内土豆大丰收的背景下,今年到岚县采购土豆的商贩比往年少了许多。
而且往年每公斤2.3元,今年每公斤0.8元都没人要。
二、名词解释“谷贱伤农”的详细释义为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
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则会存在谷贱伤农的情况,如图2-21所示。
在图2-21中,对于有生产周期的粮食,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粮食产量是一个常数,因此,粮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假设上一年的粮食产量为Q0,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0。
本年度粮食丰收后,供给曲线从S0右移至S1,均衡价格下降至P1。
由于粮食丰收增加的收入为四边形Q0Q1E1H的面积,而由于粮价下降减少的收入为四边形P0P1HE0的面积。
显然减少的收入大于增加的收入,因此,粮食丰收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谷贱伤农”,也就是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的道理。
..。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在农业生产中,有一个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现象——谷贱伤农。
简单来说,就是粮食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却不增反降。
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要理解谷贱伤农,首先得明白农产品的需求特点。
农产品,尤其是像粮食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往往是相对缺乏弹性的。
什么是需求弹性呢?就是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对于粮食,不管价格怎么变,人们每天吃的饭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价格降低了,人们也不会因为便宜就大量增加购买;价格升高了,人们也不能大幅度减少食用量。
当粮食丰收时,市场上的粮食供应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供大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
由于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下降的幅度相对供应量增加的幅度来说较大。
这就意味着,虽然销售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价格下降得太多,农民总的销售收入反而减少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原来市场上需要 100 万吨粮食,价格为每吨1000 元,农民的总收入就是 10 亿元。
今年大丰收,粮食产量增加到150 万吨。
但由于需求不变,价格可能会下降到每吨 800 元。
这时农民的总收入就变成了 12 亿元。
看似产量增加了 50%,但价格下降了 20%,总收入反而减少了。
谷贱伤农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会产生严重的打击。
辛苦劳作一年,迎来丰收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这会让农民感到失望和无奈。
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农民减少对农业的投入,甚至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谷贱伤农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它不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如果农民因为谷贱伤农而减少生产,可能会影响到粮食的供应,进而引发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谷贱伤农可能会加剧城乡差距。
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而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对较高且增长较快,这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
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
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破解的途径在了解农业特点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实现农民利益的两个途径。
第一是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目前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等均属于此,是为国家粮食安全采取的必要措施;第二就是发展特色农业。
但是无论哪个途径要最终实现农民受益的目的,需要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农民自己的组织。
五常大米销售采用的是公司加农户的订单模式,公司低价收购农民的大米(每斤1.9元),经过加工、包装、宣传,以每斤几十元、上百元的价格销售,公司由此获得利润无可厚非,因为它不仅付出了经济成本,在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也付出了智力贡献。
那些试图靠行政的方法强制公司把利益转给的农民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谷贱伤农”成因及措施
“谷贱伤农”成因及措施作者:宋晓云来源:《商情》2016年第49期【摘要】本文基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弹性理论”分析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谷贱伤农”问题。
“谷贱伤农”即农民增产了,收入却减少了。
本文基于这一事实,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并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谷贱伤农;蛛网模型;需求弹性一、“谷贱伤农”与“需求弹性”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是立国之本,其重要地位举足轻重。
但相对第二、三产业而言,其经济效益较低,农业作为保障民生的特殊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的扶持工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农产品虽然丰收但却又滞销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但给农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
“谷贱伤农”现象是经济学中经典案例,主要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但人们却因为销价低或无适销市场而苦恼。
面对农产品丰收而收益反而低的困难,有效化解“谷贱伤农”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而化解“谷贱伤农”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求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
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意思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
具体如下:①当│Ed│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③当│Ed│=1时,需求具有单元弹性,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这样的商品,因此关于第三类情况本文不作具体分析。
谷贱伤农的PPT
(一)解决办法的原理 (二)国际上通用的解决办法 (三)中国的解决办法 (四)探讨的解决办法
一、名词解释
“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 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 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二、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
(一)粮食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原因 粮食是一种必需品
解决办法的弊端
1. 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 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 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 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 费用。
2. 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 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 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 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 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 反而得到的补贴少。
(三)中国的解决办法
1. 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如粮食直补、农 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 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等,是国家粮
食安全采取的必要措施;
2. 第二就是发展特色农业。将粮食经过
加工、包装、宣传,以高价卖出;
(四)探讨的解决办法
组织农民合作社,让农民们团购 化肥、统一销售产品、创建自己 品牌、获得银行支持等,加大与 大企业的合作力度,可以分享加 工、销售的利润。
D
P
S1
P1
E1
S2
P2
E2
O
Q1 Q2 Q
三、解决办法
(一)解决办法的原理 增加对粮食需求 ,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下 降幅度小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 从而增加收入。
(二)国际上通用的解决办法
1. 按保护价收购卖不掉的粮食; 2. 对农民进行补贴; 3. 把食品代购券直接发给农民; 4. 用粮食作原料。
粮食的花费占全部 花费的比例很小
谷贱伤农的原理何在
谷贱伤农的原理何在
谷贱伤农的原理主要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的“过剩产能”状况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对农民利益造成损失。
具体原理如下:
1. 农业投入不对称:农业生产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周期,而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面临较大的风险。
当投资出现波动时,常常造成农产品过剩,价格下跌。
2. 农产品弹性较小: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其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即价格下跌时需求相对不敏感,导致市场上的过剩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进一步下降。
3. 市场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由于农产品市场垄断或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存在,农产品价格由少数大型企业或贸易商控制,他们通过垄断或控制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农产品价格。
4. 增产过剩: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投资的增加,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但市场需求增长相对较慢,导致过剩产能。
这种产能过剩使得农产品价格下跌,对农民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的原理主要是由农业投入不对称、农产品弹性较小、市场垄断和不完全竞争以及增产过剩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下跌,进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谷贱伤农
【一】“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
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
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
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
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
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
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现在我们要关注2005年及以后的几年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
这两年有几项重要的支农政策值得关注:最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种粮直补和取消农业税。
这些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增加了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鼓励农民继续`当农民,甚至可以把已经脱离农村的农民工又吸引到农村。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是一个常用的概念,指的是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农民收入减少或经济困境加重的现象。
谷贱伤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产品的价格弹性较低:农产品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农产品的价格弹性通常较低,即价格波动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农产品供应过剩或需求下降时,市场价格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2. 农民的供给弹性较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限制了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农民很难迅速调整种植结构和减产规模,而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压力较大。
3. 农业生产成本高: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疫病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为了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常常需要投入较高的生产成本。
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农民往往难以承受较高的生产成本,导致经济困境加重。
4. 市场垄断力量:在某些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存在垄断力量,如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商、超市等,他们掌握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决定权。
当这些垄断力量滥用市场地位时,压低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利益受损。
基于以上原理,谷贱伤农的问题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农民的生计和农
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相关政策措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政府支持价格、市场预测和信息指导、农奴与合作社的组织等,以减轻农民面临的风险和困难。
五常大米水稻价格,暴涨,都说谷贱伤农,谷贵了富的是谁呢?
五常大米水稻价格,暴涨,都说谷贱伤农,谷贵了富
的是谁呢?
答:对于谷贵伤民和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主要是基于需求弹性理论。
谷贱伤农易理解,铲丰收形成过量供给,但一定周期内的需求有限,价格大幅降低,因此生产者收益反而降低。
而谷贵伤民同时也伤农, 一方面是由于价值链形成过程的环节多,农产品涨价能给末端生产者
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农产品涨价牵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两头”高涨,结果导致生产者福利不增反降。
谷贵了富的是经销商,中间商。
微经
浅论谷贱伤农的经济问题【摘要】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关键字】粮食谷贱伤民需求供给前言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
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
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
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
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
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
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参考资料: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
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
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
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
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
根据课本前面的叙述,需求线平移是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需求量的变动,这个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给量则闭口不谈;而供给线的平移却是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化造成的。
单从文字表述就显然缺乏对称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
为何需求线的平移不是在供给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化造成的?为何供给线的平移不是在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变化造成的?丰收是供给量增加的意思,供给量的变化为何不是点在一条供给线上的移动,却变成了供给线的平移?如果供给变化会导致供给线平移,那么供给线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情况下它才是点在线上的移动?如果需求不变时供给变化会造成供给线平移,反过来说,就是需求不变供给也不变时供给线就不动,那么我们要问:供给线究竟是反映什么变化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变时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价格因素了?一个因素还谈什么曲线?可能有人会说:你没有弄懂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供给变化和供给量变化的差异。
非也。
这是个学术阴谋。
在极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应该将供求变化另起一个称谓,比如就叫做“需求线的移动”和“供给线的移动”就明明白白,对于三个变量Qs、Qd、P,我们利用三维图形,很容易讨论三者关系和线、面的移动,没必要将注意力陷在人为的概念区分上。
这种“A的变化不是A的量的变化”的弯弯绕逻辑不过是为胡扯八道找一个方便而已。
据此逻辑,我们可以造出更多所谓“知识”:劳动变化了不是劳动量变化了、价值变化了不是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了、价格变化了不是价格值变化了、高变化了不等于高度变化了……让博士也难以毕业的!其三,文中说“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这种表述的含义就是曲线D 就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
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何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都同时有三种弹性存在。
证明如下:需求的价格弹性e=-(dQ/dP)×P/Q,将需求函数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e=α/Qd-1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α/2β,即在此点上是单位弹性的。
同样有,e>1时,P>α/2β,富有弹性,而e<1时,P<α/2β,缺乏弹性的结论。
这在图形上表示为,在Qd的取值范围(0,α)的一半之处的弹性为1,此点向左则为富有弹性,此点向右则为缺乏弹性。
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条直线的需求曲线按照其价格弹性的定义,必定同时存在三种价格弹性。
(其实教材中p42页图2-13a已经给出了这个三段图,但是不知道为何前面讲解时却要列举几种不同弹性的线形。
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种弹性的需求线)那么,再看回上面的论述,我们怎么知道两个均衡点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处于缺乏弹性的区段呢?从图中看它还恰恰是跨越单位弹性点的,这只能说明作者本身脑子里根本没有“任何需求线都是三种弹性”的概念。
如何产品,如果可以画出需求曲线,必然同时具有三种弹性。
“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无稽之谈。
其四,丰收时如果谷一定贱,显然依据是“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即“物以淫为贱”。
但是“物以淫为贱”的数学表示恰恰是供给线是负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状应该和需求线相同才能描述“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即和供给定律是矛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物以稀为贵和物以淫为贱都是对的,而与之矛盾的供给定律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倒因为果。
但是总是有人认为可以倒因为果或者说供求和价格可以互为因果。
那么不妨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何在。
或许能够推翻“物以稀为贵”之说?俺可是将这五个字称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于“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之说就更加不敢苟同了。
俺是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都希望丰收,没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应该向国务院解释这件事:是否要通过减少粮食产量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想法是否一厢情愿的自我矛盾或者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
其实,谷贱伤农的“贱”不是价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于成本的水平。
价格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润,只要有利润,就是产量越大越好,这就是农民总是希望丰收的原因。
如果贱是指价格低到成本之下,那么“谷贱伤农”的道理不仅仅是对“谷”适用,而是对一切产品都一样。
现实中的谷贱伤农多是由于政府强行以低价征购粮食对农民造成的政策性硬伤,此中没有太多经济学的道理好讲的。
摘自/jx_data/jj_data/jj_xsyd/hwg_xd(1).htm作者见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生活中的经济学——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有感01秋工商管理专业吴浩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
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
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
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
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
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
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
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
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Q2—Q1)╱Q1]÷[(P2—P1)╱P1]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
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
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
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
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TR2=P2×Q2=1.8×1250=2250元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
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
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见下图)。
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
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
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