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与听觉-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分析《耳与听觉》是生物学和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生物学教学设计,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耳朵与听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教学难点:听觉的感知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指导教学:教师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知识。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耳朵与听觉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设计一个听觉实验:给学生戴上耳机,播放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对耳朵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实践中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耳朵与听觉的相关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了解更多有关耳朵与听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掌握耳朵与听觉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提醒学生保护耳朵,珍惜听觉。

二、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与功能2. 听觉的基本原理3. 听觉实验三、教学重点难点2. 听觉的基本原理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感知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学生明白外耳、中耳、内耳在听觉中的作用。

3. 听觉实验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引出耳朵和听觉的话题,让学生产生对听觉的好奇和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 引申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听觉的保护,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利于听觉保护的小常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与解答。

六、教学手段1. 课件2. 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总结听觉保护的小常识3. 提出一些与耳朵与听觉相关的问题,做适当的调查研究。

九、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和了解听觉的原理。

2. 通过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主动性得到提升。

3. 本节课设计强调了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教学内容:解剖耳部结构,探讨听觉原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耳部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原理;
3.能够解答与听觉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耳部结构及功能;
2.听觉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听觉原理。

四、教学准备
1.投影仪、幻灯片资料;
2.解剖模型或图纸;
3.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听取他们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的兴趣。

(二)呈现
1.对耳部结构进行解剖,介绍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等部位的功能;
2.播放视频,展示声波在耳部的传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听觉原理。

(三)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有关听觉原理的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声音是如何传入耳部的?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有何不同?
(四)实践
让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声音频率对听觉的影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会不同声音对耳部的刺激效果。

(五)总结
1.请学生总结耳与听觉的知识点;
2.回顾今天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六、作业
要求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声音如何传入耳部,并说明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七、板书设计
1.耳部结构: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
2.听觉原理:声音传入耳部的过程;
3.问题: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八、拓展
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听觉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范本,供参考。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b.通过实际操作听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c.创设情境,引入听障人士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关注听力健康,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2.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耳和听觉的奥秘。
b.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掌握:耳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形成过程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别是耳蜗内部结构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以及声波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内容较为抽象,是学习的难点。
2.技能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听觉现象,以及进行简单的听觉实验,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听障人士、关注环保、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这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利用耳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听觉形成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耳的基本构造,如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及其作用,使学生对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听觉障碍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选择题: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耳与听觉》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的听觉系统如何工作,以及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物课程中的《耳与听觉》这一内容,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工作原理。

2.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听觉保护意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如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听清楚对方说的话等。

二、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和教学PPT,包括耳的结构、听觉的原理以及听力保护知识等内容。

2.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如耳模型、动画视频等,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4.准备一些听觉保护的宣传资料,便于教育学生正确保护听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声音的方式,引出对听觉的兴趣。

然后以一个问题开始教学,比如: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这样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2.知识讲解通过PPT和教学素材,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构造,以及它们分别的功能。

然后讲解听觉的原理,即声音是如何被耳朵接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讲解一些与听力有关的常见疾病,如感冒引起的耳鼻咽喉感染对听力的影响等。

3.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听觉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平常在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听力。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听觉保护知识的普及通过播放一些宣传片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正确的听觉保护知识,如:不要长时间听音乐,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讲话等。

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到班级进行听力保护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和深入了解听力保护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比如: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听清楚对方说的话?等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2024新版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2024新版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耳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构造及其各自在听觉过程中的作用。
听觉传导通路
详细阐述了声音从外耳到内耳,再到大脑的传导过程,以及各个部 分的功能。
听觉障碍与疾病
介绍了常见的听觉障碍类型,如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等, 以及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手段。
通过这些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大脑能够识别出复杂的声音模式,如言语、音乐 等。同时,听觉皮层还与其他感觉皮层和认知功能区域相互作用,实现了多感觉整合和认知 加工。
04
常见耳部疾病与听觉障碍
外耳疾病及影响
外耳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 炎症,表现为耳痛、瘙痒 、红肿等。
耳廓畸形
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 的耳廓形态异常,可能影 响美观和听力。
使用耳镜观察外耳道和鼓膜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穿 孔等问题。
影像学检查
如X光、CT、MRI等,用于观察中耳和内耳结构,诊断肿瘤、畸 形等病变。
治疗策略探讨
药物治疗
针对外耳道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 素、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等病变,可通过鼓膜 修补、听骨链重建等手术方法恢复听力。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耳和 听觉相关的问题,具备初步的听觉实 验和测量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01
02
03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耳的解剖与生理 、声音的基本特性、听觉 感知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 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06
辅助器具使用及康复训练
助听器类型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及课件说明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及课件说明

---------------------------------------------------------------最新资料推荐------------------------------------------------------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及课件说明《耳和听觉》教学设计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曙光农场中学郭琳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三课时,在学习了人体第一大感觉器官(获得信息最多的感觉器官)眼和视觉之后,自然递进到本节,获取信息仅次与其的耳和听觉的相关学习。

本节是本章的开篇,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进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完成本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学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本节的课程资源开发只有四项,但其利用价值却很高。

第一处是在互动二:耳的结构和功能,利用耳的模型这一资源,使学生直观形象感知耳的各部结构。

第二处是在互动三:听觉的形成这一环节,引入视频清晰直观的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听觉形成过程表达清楚,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处是在互动四:1 / 10用耳卫生,引入每年的 3 月 3 日中国的爱耳日和温馨小提示,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自觉养成健康的用耳方式。

第四处是在互动五:情感提升环节,展示贝多芬在耳聋以后没有向命运低头,顽强地进行创作资料;2005 年春节晚会中最出彩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图片及邰丽华所领悟的生活真谛使学生认同身体健康的幸福,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学习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听觉的形成过程;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

3.2耳与听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2耳与听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 中耳:声波传导的桥梁
- 内耳:听觉感受器的所在
- 耳膜:声波与中耳之间的屏障
- 听觉神经:传递声音信号到大脑
3. 重点句:
- 耳与听觉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了解其工作原理对我们保护和改善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耳与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耳朵的构造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听觉的因素。同时,学生将能够运用生命观念分析人体生理机制,提升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耳与听觉”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耳与听觉”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 核心素养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还将能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课前的自主探索环节,学生对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两只耳朵之间的差异;
2.了解人类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生理结构以及其在听觉传导中的作用;
3.了解听觉系统的生理原理,包括声波的传输,声音的调理作用,听觉细胞的特性和编码,听觉通路的组织和加工;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
1.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2.声波传播和声音调理
3.听觉细胞的编码和听觉通路的处理
4.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图表和实例,阐述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听觉传导的生理原理;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器材和模型展示声波传播和听觉细胞编码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
(1)音乐中好听的声音是如何在耳中产生的?
(2)介绍耳朵结构及其作用。

2.讲授部分
(1)人类耳朵的解剖结构
(2)声波的传播和调节过程
3.实验演示
4.课堂讨论
(1)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声波的传播和听觉细胞编码的原理,讨论听觉传导的特点。

五、实验设计
1.观察音频波形
材料:音频播放器、示波器
方法:从音频输出器中播放音乐或其他声音,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2.观察声音的频率
材料:发声器、频率计
方法:用发声器发出声音,用频率计测量声音的频率。

3.观察声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
六、课堂作业
2.观察家中的电视、电脑等设备,描述其中的扬声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掌握人类耳朵的解剖结构及其作用。

2. 学生能够了解声波的传播和音色的调节。

《耳与听觉》教学课件设计说明

《耳与听觉》教学课件设计说明

《耳与听觉》教学课件设计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前后联系《耳与听觉》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节课内容较少。

又在前一节课学习“眼”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了学习感觉器官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知识的经验与方法。

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耳”这个重要的感觉器官,学生更加感兴趣,学习并不困难。

另外,对其他感官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神经调节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门功能。

(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2、水平目标(1)通过演示“耳的结构”课件,培养学生观察水平。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想象、阅读、比较的学习水平。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2)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生命奇妙性、协调性,从而热爱生命关爱弱势群体。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确立依据:因为耳的结构是理解听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

二、说教法:1、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实物图片实行形象生动导学的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在前面学习了“眼与视觉”的基础上连续学习“耳与听觉”,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所以,我确定的学法指导是:1、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水平。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我们上节课学过眼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在生活中,除了用眼了解世界外,很多信息是通过耳来听,从而获得听觉的,引起听觉后得到的。

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二)听觉的重要性。

1、设计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次了解耳的整个内容,以便重难点的教学。

并讲述<牵手观音>的表演者都是些聋哑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些聋哑人是怎样进入无声的世界的?失聋与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相关吗?引入授课内容2、讲授新课(1)耳的结构和功能。

(1)展示课件,对照挂图指导学生观察。

(2)结合课本中解剖图示,对照挂图指导学生观察。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耳朵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3耳和听觉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收集与分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耳和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将能够理解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耳和听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耳和听觉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眼睛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于感官器官和感官生理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苏科版第5单元第15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认识“耳的结构”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耳与听觉”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千手观音》以及讲解耳聋的危害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聋人、关爱聋人、加强自我听力保护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对“耳”的保健。

二、教学重点(1)耳的结构与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

四、设计思路在前面学习了“眼与视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耳与听觉”,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就是放手让学生观察模型及课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指导作用。

五、教学准备(1)“耳的结构”的模型;(2)电脑PPT《千手观音》节目。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2.不足之处(1)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指导地位的角色,随时注意不要“越位”,不能越俎代庖。

(2)板书设计上PPT虽有,但是黑板的板书还是不能少,在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时发挥作用,也让学生一眼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提高实效性。

(3)要发挥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教师要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备一些习题,余下时间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耳与听觉一、耳的结构和功能二、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三、耳的保护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4.避免中耳炎;5.避免外耳道感染。

教学设计耳与听觉

教学设计耳与听觉

第 2 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学课题】耳与听觉【教学理念】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本节教学设计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⑴设计内容做到层次性,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⑵呈现方式做到多样性,适应本校每位学生学习特点,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⑶教学评价做到公正性,促使每位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材分析】人体有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各种信息,其中眼获取外界的信息量占了 80﹪, 耳形成的听觉紧次于眼形成的视觉。

因此,教材紧跟“眼与视觉”内容之后安排“耳与听觉”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引领学生认识人体耳的结构与功能及听觉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接着,提供有关耳毒性药物的资料,促使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认识耳毒性药物的危害及有关耳的卫生保健常识,做到正确对待聋哑病人。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对生物体器官适应于功能的特点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也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因此本节教学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使得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方法单一容易造成厌烦和疲劳的感觉,因此,教学设计还要注重利用多种教法及学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功能。

2.说明听觉的形成过程。

3.认识耳毒性药物的种类及危害。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分析图文资料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2.做到正确对待聋哑病人。

教学重点:1.耳的结构及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流程】体验观察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模块一讨论交流出示目标明确内容提供事例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模块二交流分析成果展示动画辅助模块三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回顾小结【教学策略及手段】教学策略: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受及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举例说明,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来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4.应用与创新: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听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尊重差异,理解听力障碍人士的困难,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以及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外耳:耳廓、外耳道;功能:收集和传送声波。
-中耳:鼓膜、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功能:将声波转换为振动。
-内耳:耳蜗、前庭;功能: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
2.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声波如何被耳朵接收并转化为大脑可识别的信号。
6.思维导图:以“耳和听觉”为主题,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复习和巩固知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耳朵的哪个部分最容易受到损害?为什么?
2.噪声污染对听力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
3.如果你是一名医生,面对听力障碍的病人,你会如何帮助他们?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几项任务:
1.让学生观察耳朵模型,并描述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式学习,共同解决与听觉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想:分组研究噪声污染问题,设计减少噪声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5.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如设计新型的听力保护装置。
-设想:举办创新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强化他们对听觉保护的认识。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耳的构造和功能。

2. 掌握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

3. 理解听觉的机理。

4. 掌握听觉的测量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外耳:结构、功能。

(3)内耳:结构、功能、耳蜗和前庭的构造和功能。

(1)声音的定义和特征。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

(3)声音的频率、幅度和波形。

(1)声音刺激耳膜的过程。

(2)听觉传导路径。

(3)听觉中枢和听觉感受的机理。

(1)测量听觉的基本方法。

(2)听力损失的分类和诊断。

(3)听觉的应用:听力辅助设备和语音训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4. 听觉损失的诊断。

四、教学方法1. 给学生提供听音乐或听故事等创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听觉觉察力和欣赏力。

2. 使用图解、模型、视频资料等方式,直观生动地让学生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机理。

3. 开展小组讨论或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和听力损失的分类和诊断。

4. 利用实验室或听力中心等资源,让学生参加听力测量和评估。

五、教学手段和媒体1. 图片、图表等幻灯片。

2. 教学视频。

3. 耳模型、听力测量仪器等实物模型。

六、教学评价1. 课上问答。

3. 作业评估:例如做测试题、听力作业、听力日记等。

4. 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的评估:可以根据小组讨论或问题探究的成果给出相应的评估。

七、教学参考资料1. 李军,何威等著. 近代医学生理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2. 王世贤. 耳鼻喉科[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 林汉青,余聪明等. 看见音乐听见色彩[M]. 大象出版社, 2015.。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掌握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听觉,树立保护耳朵的意识,关注聋哑人士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耳朵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保护方法。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形成过程3. 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4. 听觉保护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声音,例如自然界中的鸟叫声、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声音是如何传入自己的耳朵的。

2. 学习新知识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功能包括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和识别声音。

3. 师生互动让学生触摸自己的耳朵,感受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区别,让学生讲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功能。

4. 小结总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听觉的形成过程1. 复习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声音的传入、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的协作。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跟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传入大脑的。

第三课时: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1. 复习对听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复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频率、响度、色彩、音调等知识。

3. 师生互动让学生听不同频率、响度、音调的声音,讨论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4. 小结总结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于生活的意义。

第四课时:听觉保护方法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保护方法,包括远离噪音、不揉搓耳朵、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聋哑人士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2)掌握常见听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己听觉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黑板、投影仪;2. 实验设备:耳模型、乐器、音频设备等;3. 实验材料:纸杯、硬纸板、弹簧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耳朵的结构图,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2.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教师解答,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Step 2:听觉的基本原理(2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声音波的示意图,解释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波动而传递的。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音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声音波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Step 3:保护听觉健康(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的听力疾病,并介绍预防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保护听觉健康的方法,并展示给全班。

Step 4:小结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下节课应该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

2. 知道听觉的基本过程。

3. 掌握音的特性。

4. 了解声音如何传播。

5. 增强学生对耳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听觉的基本过程。

2. 音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小组讨论。

【教学工具】1. 讲义、电脑。

2. 示范模型、实验器材。

3. 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受到的吗?2. 提问:听力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你们希望你的听力有什么特别的功能?3. 引出主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耳和听觉。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耳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及其结构(2)外耳的作用:引导声音进入耳道。

(3)中耳的作用:加强声音并将振动向内传递。

(4)内耳的作用:转换声音为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2. 听觉的基本过程(10分钟)(1)外耳接收声音。

(2)声波进入耳道,通过耳膜进入中耳。

(3)声波在中耳内的三个小骨头上造成振动。

(4)振动传递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细胞。

(5)听觉感受细胞将振动转换成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3. 音的特性(5分钟)(1)音高:发生率高低。

(2)音强:音量的大小。

(3)音色: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特殊质量。

三、实验(25分钟)1. 实验1:“声音的压力”(10分钟)(1)讲解实验操作流程。

(2)学生进行实验。

2. 实验2:“吸烟和听力”(15分钟)(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进行实验。

(3)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

2. 强调耳的保护。

3.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作简单回顾。

【巩固作业】1. 画出耳的结构并写出各部分的功能。

2. 以“音的特性”为主题,写出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过程,并能够分析音的特性和声音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保护耳朵和听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耳朵与听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耳朵与听觉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耳朵与听觉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掌握耳朵各部位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耳朵模型,培养观察、描述、分析耳部结构的能力。
3.掌握听觉障碍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听觉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听觉障碍有很多种,如耳聋、耳鸣等。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疾病、噪声等。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避免噪声伤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听觉?你身边有哪些噪声污染现象?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经过讨论,我们了解到保护听觉的方法有很多,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佩戴耳塞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3)鼓励学生关注耳朵与听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初备)一、教材分析:《耳与听觉》这部分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一章中第二节《感觉》中,本章容分四节:第一节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二节是介绍感觉器官眼和耳的结构、功能及卫生;第三节是人体通过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第四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动物行为。

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人不同的感受器能感知不同的外界环境(或人体部环境)的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从而使人体获得外界(或部)环境的信息,并且作出适当的反应。

人体的感受器多种多样,于是教材第二节就以人体获得外界环境息的主要来源——光、声刺激的感受器眼、耳为代表,介绍了人体的几大感觉器官。

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来学习刺激的接受者—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第二节听觉这部分容,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

在指导学生观察彩图、插图,阐明外耳、中耳、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

教材还针对青少年实际,提倡注意用耳卫生。

二、学情分析:从教材的容地位和特点来看,本章知识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神经调节的普遍现象,但是又会常常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

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在教材中设计了“讨论”、“调查”、“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

单就第二节来说,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要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对于耳的结构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各部分的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耳除了听的功能外还有感知位置变动的功能,所以可以安排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实验说明两只耳听声音的好处,举例说明晕车、晕船等症状。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耳的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如何保护耳朵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耳的结构”的模型或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时评“听觉的形成”,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了解耳的重要性,形成自觉保护听觉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根据这一节教学容,教学流程设计如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师] 请大家欣赏一曲美妙的乐曲你能清楚的听到乐曲吗?知道乐曲的名字吗?学生欣赏音乐问: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是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耳朵)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要探讨的话题――耳与听觉(二)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过渡语:明确目标后,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容..“想一想说一说”观察下列图片(课本P83),假如人失去听觉,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三) 出示自学指导(默读课本P84页,思考以下问题,在书上标注出答案,3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1.请同学们结合图4-52,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2. 听觉形成的过程?3.什么是噪音,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的人有什么危害?4.如何保护好耳朵呢?(四) 先学(五)后教(学生口答,教师对问题答案补充更正)评题一请同学们结合图4-52,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请同学们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耳,有什么感觉,其实你摸着的只是一部分,耳的部结构是很复杂的,先了解耳的结构(出示耳幻灯片片)提问:耳分为哪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什么构成,三个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通过看书或幻灯片,让学生简单介绍耳的结构,教师纠正总结并板书)外耳:耳廓、外耳道(同时让学生用手去感受)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师]人的耳可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耳。

外耳是惟一暴露在体外的部分,中耳和耳位于颅骨,受颅骨保护。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你认为耳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各个小组可以比一比,看哪一组讨论的最完整。

(学生猜想各部分的功能)[讲述]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人的肉眼都能看到,耳廓暴露在外,长耳廓有何用呢?(收集声波),如果用手遮住耳廓就会感觉声音听不清楚。

外耳道是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皮肤上有细毛,皮脂腺,这些分泌物与脱落表皮混合在一起,形成耳垢。

中耳是由鼓膜、鼓室、听小骨组成的。

当录音机播放声音时,音箱振动,而且声音越大,你会发现振动越厉害。

再比如振动一下音叉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如果用手终止音叉的振动,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可见,声音来自振动。

可以产生振动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一根琴弦,可以是蚊子的翅膀,也可以是我们的声带。

声带的振动可以振动空气。

我们用手可以很容易感受到。

那么,是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鼓膜)提问:空气能振动鼓膜吗?让我们做个实验:用手指将一页书展开,向绷紧的书页吹气(学生手指感受到纸的振动,听到低沉的声音)[讲述] 鼓膜是外耳与中耳的一层界膜,是椭圆形的,灰白色的薄膜,是接受声波振动的结构,随着声波强弱产生不等的振动。

那鼓膜里面还有什么结构?(听小骨)中耳除了鼓膜,还包括了鼓室和听小鼓。

鼓室是在鼓膜的小室,有三块听小骨,三块骨由关节相连,鼓膜产生的振动由三块听小骨传到耳(振动力量加大30倍),鼓室底部有一条咽鼓管与咽相通,当口开或吞咽时,咽鼓管开放,空气由此进入。

[活动]同学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吞咽时,若用手指堵住鼻孔,会感到耳很不舒服。

如果这时还不口,并仍用手指捏住鼻孔,则会感到听力减弱。

然后放开鼻孔,再做一下吞咽动作,则不适感可立即消失。

(让学生从自身体验中去理解咽鼓管的功能与鼓膜的作用)正是由于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相通,所以当口开时,空气进入鼓室,使鼓膜外两侧气压相等,可避免鼓膜被太强的声波震破。

[师]在了解了中耳的各部分结构之后,我们来看看耳,耳有三部分,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提问1:想象一下当鼓膜振动的时候听小骨和耳蜗会产生什么现象?(听小骨前面紧紧连接鼓膜,后面连接耳蜗。

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和耳蜗也会振动)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象个蜗牛壳,其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即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提问2:人的眼睛通常看不到自己的头部,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这是怎么会事?还有有些人为什么易晕车,晕船?[讲述] 耳除了具有听觉的功能以外,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这是因为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人头部的位置变化。

比如:在乘车的时候,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受到车速,转运方向。

如果这些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如坐车等)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这就是我们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小结](边指图边讲)耳分外耳、中耳和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传入声波。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鼓膜可以受到声波的振动而振动;在鼓室的三块听小骨相互连结。

其中的第一块听小骨前端与鼓膜接触,第三块听小骨的后端与耳接触。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通。

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蜗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评题二:. 听觉形成的过程?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耳的结构,下面能不能结合每一部分的功能,分析一下听觉是如何形成的?(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用简短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归纳] 听觉的形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外耳、中耳收集、传导声波;②耳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③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④大脑皮层听党中枢兴奋,形成听觉。

(板书)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评题三什么是噪音,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的人有什么危害?学生口述(“遇到巨大响声时,嘴或者闭嘴堵耳”示动作,全班一起完成。

)评题四耳的卫生保健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做好耳的卫生保健?学生讲述(播放视屏)(五)讨论1、有时在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开嘴巴,大人有时也说这样做可以避免“鼓膜”受损,现在你能解释这是怎么会事了吗?(学生讨论)(教师强调)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2、同学中有没有人患过中耳炎,能否说一说中耳炎的症状及痛苦?为什么小儿更容易的中耳炎呢?(教师强调)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就可顺着咽鼓管逆流而上进入中耳,造成中耳炎,小孩由于咽鼓管较短,鼻咽等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小儿因为咽鼓管短,病菌容易从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而患中耳炎。

3、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耳结构有关?(教师强调)半规管、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调节身体平衡五、课堂小结六、当堂训练七、课外实践关爱聋哑人八、板书设计:第二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声音传入中耳的通道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鼓膜:随声波振动鼓室:有三块听小骨,与咽鼓管相连耳半规管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耳蜗:有听觉感受器2、听觉形成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3、耳的卫生保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