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含试卷)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通用13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通用13篇)《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
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
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
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
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
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高和底,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学生通过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中分辩出三角形。
例题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着重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
抽象出概念。
例题2:着重于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是“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它可以让学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一环节将会花去比较多的时间,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将三角形的底和高淡化处理,放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作为下一节课的引申。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通过拉一拉、摆一摆的实验,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1、操作发现法。
三角形的概念、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手摆一摆、拉一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它的特征。
2、讨论法。
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即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
学生动手、动脑,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二)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见课件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和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实践中探索,自主建构知识、形成技能、收获方法、体验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3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议题:认识三角形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及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图形?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图形有哪些特点?二、呈现1. 出示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种类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拓展1. 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判断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四、巩固1.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 通过学生的上台展示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总结1.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相关特点。
2. 鼓励学生要注重思考、观察,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绘本故事、百科知识等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认识三角形,并熟练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判断三角形类型时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下一次授课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巩固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二)敬爱的评委和同行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对于不等式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同于等式的数学式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三角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三角形定义: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2)三角形特性: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操作,探索三角形的特点,总结出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得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三角形特点的理解。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特性和三条边关系的理解。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三角形的特点和三条边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说课思路: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分析四、教学评价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并会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b: 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意义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说明依据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既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全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摆一摆”、“找一找”、“猜一猜”等环节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1、复习准备、引入新知在课的开始让学生辨认出锐角、直角、钝角,并通过学生动手摆角,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引出顶点与边,为学生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分类等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A:出示三角形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例1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斜拉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从现实背景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此基础上,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明确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例2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从现实情境从发,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人字梁”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主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结合老师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探索发现的全过程。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中,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入三角形的概念,然后通过画三角形、量三角形的边和角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了角的度量和分类等知识,这些知识都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会画三角形的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含五篇)
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含五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一、说教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
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接触过三角形,并对三角形有所认知的基础上安排的。
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三角形的高。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①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和相应的高。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下面,我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我用课件呈现34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然后通过课件将三角形抽象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研究三角形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例一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通过找关键词语“三条线段”“围成”,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一个是判断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另一个是让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其目的是对三角形的特征和定义进行巩固,丰富学生认知。
例二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高。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课件上的演示操作,初步感知高其实就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所画的垂线段,老师再进行适时的点拨,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白高的实质性含义。
紧接着,借助课件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在生了解画法后师再次示范,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然后通过同桌讨论后再课件演示,进而验证出三角形有三条高,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3、练习巩固我设计了三个练习题。
一个是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一个是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另一个是判断与三角形相关的几个说法对不对。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在课堂总结中,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回顾,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来自望月湖二小,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中《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2、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思想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能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含义、特性及按角分类。
教学难点是: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二、说教法: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于三角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活动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
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既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为了体现以上教法,全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数一数”、“猜一猜”等环节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分类,能识别常见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三角形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出三角形的特点。
3.学习三角形的高: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4.三角形分类: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类学习。
5.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
可以设计如下:•定义:有三条边的图形•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三角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三角尺、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尝试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互相学习和交流。
4.讲解与示范: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
5.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学习,如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6.总结与反思: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的是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认识三角形》是小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形状认知范畴。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这一基本图形,旨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和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观察、比较、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说目标1. 认知目标:使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简单地拼摆和组合三角形。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
三、说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条边和三个角。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在多种形状中准确识别出三角形,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以直观教学为主,结合情境创设、实物演示、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如使用实物模型、多媒体动画等生动展示三角形的特点,同时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法:倡导“玩中学”的理念,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拼搭等活动,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特性,实现知识的内化。
五、说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卡片,以及其他几何图形卡片,便于对比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动画或图片。
2. 环境准备: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数学区角,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部分:通过故事或者实物导入,引起幼儿对三角形的关注和兴趣。
2. 探究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触摸三角形模型,找出三角形的特征;并通过与其他图形对比,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定义。
3. 实践部分:组织幼儿进行图形识别和拼图游戏,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4. 总结反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七、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存在,如桌椅、屋顶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3.能够应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分类•以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以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角度和边长的关系分类:等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边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之和小于第三角。
2. 三角形的面积(1)面积的概念一个图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叫做这个图形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dfrac{1}{2}ah$,其中a和ℎ分别为三角形的底和高。
3. 应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测量房屋顶角和墙角的大小,计算其高度和斜边长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演示法;2.讲解法;3.案例分析法;4.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观察一些三角形图像,帮助他们理解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学会以边长和角度分类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实物等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三角形的性质,帮助他们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2. 三角形的面积(1)面积的概念•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让他们自己猜测各自的面积大小,帮助他们理解面积的概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尝试通过实际测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应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习题训练、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他们对三角形概念、性质和应用的理解掌握情况。
《三角形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
《三角形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模板下面是分享的《三角形认识》说课稿3篇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三角形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识平面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总结出来一句话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
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
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观察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特征。
出示三种图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正方形有四条边,上下面的边长和左右两条边平平的,四条边都相等。
这个图形像什么?等设计此活动的主题是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中国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非常的死板、机械,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很多老师越教越烦,还让很多幼儿越学越厌,那怎样才能使幼儿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欲望,也才能达到“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的目的。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3点尝试: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同时能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2、开展“连连看”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开展连连看活动能促进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增强直观形象,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感知。
3、让幼儿自己动手画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自己动手画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因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传输过来的信号,当幼儿认知变为幼儿自己动手画图形的转变时,就会使大脑皮层的细胞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认识三角形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三角形》。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
例一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识。
《认识三角形》的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的说课稿《认识三角形》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
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
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
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
“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习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目标定向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习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为学生学习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习目标。
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
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认识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引导操作,学习新知在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红色绿色橙色紫色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
通过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2、操作演示,应用新知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
”学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小组探究,拓展新知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
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
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
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
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字。
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知识,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第三阶段:互测互评巩固深化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与检测,使学习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电脑演示)。
最后,我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聪明才智能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此外还应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质颖解惑,把旧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
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准备。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4盆花.正确的放法是()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2.一个三角形,如果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它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3.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12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7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港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A.16点B.18点C.20点D.22点4.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小时加工了这批零件的,全部加工完还需要()小时.A.1 B. C. D.5.4.50的计数单位是()A.1 B.C.6.某品牌空调因季节变换先降价250元后,再次下调了25%,现在的价格是750元,则该款空调的原价是()A.1000元B.1250元C.1500元D.1200元7.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都是4厘米,那么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8.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4厘米,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16时到达乙地,这辆汽车是上午()出发的。
A.8时 B.9时 C.10时 D.11时9.李庄有旱田12公顷,恰好是水田的,这个庄有水田()A.84公顷B.48公顷C.80公顷D.40公顷10.一个圆柱形纸筒,它的底面直径是1分米,高是3.14分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二、填空题11.甲工作2小时做14个零件,乙做一个零件需小时,丙每小时做8个零件,这三个人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是(_____)。
12.2500平方千米=(____)公顷3小时15分=(____)小时13.兰兰和同学们玩一种“跳房子”游戏,如图所示,第一步跳入第一行的第1格,每跳一步前进一行,若本行内只有一个格子,须单脚站在此格中;若本行内有两个格子,须双脚分别站在两格中,如果兰兰第三步双脚分别站在3、4两个格子中,那么,兰兰第四步将站在______号格子中。
14.下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 cm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整个大正方形面积的,空白部分的面积是()cm2。
15.如图,有三个同心半圆,它们直径分别为2,6,10,用线段分割成9块,如果每块字母代表这一块的面积并且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面积,那么(2A+B):C=______。
(π取3)16.9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围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图),那么小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_____,大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_____.17.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90米.要修的这条路全长________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