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性格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听觉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听力的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儿童需要特殊的心理和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成为成功的个体。

心理问题听觉障碍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难以与他人交流,有时也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因此,儿童需要得到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心态。

以下是一些听觉障碍儿童可能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1. 低自尊听觉障碍儿童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低,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像其他儿童一样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2. 社交障碍缺少交流经验可能导致儿童难以适应社交环境。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儿童交朋友。

3. 沮丧和情绪问题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更容易受到排挤和歧视,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情绪问题。

教育支持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听觉障碍。

以下是一些教育策略和支持方法:1. 辅助通讯技术(AAC)辅助通讯技术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语言。

这些技术包括手势、肢体语言、图片字和电脑软件等。

2. 提供支持和鼓励儿童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克服听觉障碍带来的挑战。

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可以为听觉障碍儿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3. 教育演示教育演示是一种让儿童参与学习的方法。

这可以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4. 个体化的教育计划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可以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听觉障碍儿童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心理和教育问题。

辅助通讯技术、教育演示以及个体化的教育计划都是有效的支持方式。

通过提供这些支持,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成为自信、成功和积极的个体。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定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积极与听障儿童建立亲密、稳定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 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正确认知和应对
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学习相关的听力语言康 复知识,积极应对孩子面临的各种挑战。
提供多元化康复支持
家长可以寻求多元化的康复支持,包括听觉口语法康复训练、手 语康复训练等,全面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校的作用
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为听障儿童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 ,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建立专业教师团队
学校应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团队,为听障儿童提 供全面的康复教育和心理辅导。
开展多元化康复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多元化的康复活动,如社交技能训练、情绪管理培 训等,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自我意识偏差
听障儿童往往存在自我评价偏低、自卑感强烈等问题, 影响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行为特点
社交障碍
听障儿童由于沟通困难,往往会出现社交障碍,缺乏与他人的有 效互动。
刻板行为
一些听障儿童会表现出刻板行为,如重复某些动作或语言,缺乏 变通和灵活性。
学习能力低下
由于听力受损,听障儿童在学习方面往往面临较大困难,导致学习 能力低下。
自我评价偏低
听障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偏低,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 ,需要家长和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
04
听障儿童的人格与行为特点
人格的特点
感觉统合失调
由于听觉受损,听障儿童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容易出 现偏差,导致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情感不稳定
听障儿童容易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xx年xx月xx日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质的研究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质的研究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质的研究一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特征:1、人格具有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会导致不同的人格特征。

2、人格具有稳定性。

一个人的人格及其特征在时间上具有前后一致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很好的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的各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4、人格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

5、人格具有功能性。

结构:1、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如性格的态度特征中的有爱心、有责任心、乐于助人、正直;性格的意志特征中的果断、勇敢、有毅力。

等等3、自我调控系统(1)自我认知(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影响人格的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自然环境因素如: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

(三)文化环境因素(四)家庭环境因素如: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结构、出生顺序。

(五)学校环境因素如:课堂教育、班级集体、教师等。

(六)大众传媒(七)自我调节因素二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质在王春雷发表的期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中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了如下表述:在神经质因素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未达显著水品。

听觉障碍儿童情绪表现更不稳定,神经易过敏,常易焦虑,抑郁,情绪多变而反应强烈。

在神经质因素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显著,听觉障碍儿童更孤独,不关心他人,更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古怪,感觉迟钝,对别人不太友好。

在内外向性格因素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显著。

听觉障碍儿童表现更内向。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发展和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发展1. 自我认同与社交问题听觉障碍儿童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常常在自我认同方面遇到困扰。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观的缺失,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同时,缺乏交流的能力也给他们在社交方面带来困扰,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

2. 情绪与行为问题与正常听力的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异常。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而感到沮丧和孤单,表现出自闭、攻击性或易激怒的行为。

3. 学习困难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上会面临很多困难。

由于无法准确听到语言,他们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字理解和阅读能力等方面会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他们通常需要特殊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心理干预1. 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听觉障碍儿童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家长应该与儿童进行深入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学校和社会也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2. 社交技能培养为了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改善社交能力,可以开展一些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如情绪管理、合作与交流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交组织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建立自信心通过鼓励和肯定听觉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特殊兴趣小组或培训班,培养他们的特长并提高自我价值。

三、教育方法1. 使用辅助听觉设备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听觉障碍儿童能够通过辅助听觉设备获得更好的听力体验。

例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设备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听力功能,提高语言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听障学生是指在听觉功能上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面临着与普通学生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听障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本文将从听障学生的特点、焦虑心理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教育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听障学生的特点1.听障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受限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往往难以准确获取语言信息,并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困难。

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学习、和同学交流、与老师沟通等方面都面临困难。

2.听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较多的阻碍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他们难以完全融入到普通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需要靠辅助设备和特殊教学来进行学习和生活。

3.听障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由于长期受到不利的听力影响,听障学生往往面临着心理压力和困扰,容易出现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二、听障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1.社会隔离与心理孤独由于听障学生的特殊身份和存在的沟通障碍,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人存在着心理上的隔离,这种孤独感和隔离感会引发听障学生的焦虑情绪。

2.学习压力和自我负担由于语言交流和学习方面的障碍,听障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上的压力和自我负担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心理。

3.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听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和社会环境缺乏理解和支持,会增加听障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三、教育对策1.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对于有焦虑心理的听障学生,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克服焦虑心理。

2.创设有利于听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加强对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创设有利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特点(1)感知觉发展不均衡听障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知觉会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听觉的缺失,往往发展得较为敏锐。

例如,他们可能更善于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动作来理解情境,通过触摸来感受物体的形状、质地等。

但听觉感知的缺失也使得他们在声音认知、语言韵律感知等方面存在明显困难,难以像正常幼儿那样自然地感知和分辨各种声音,对语音的音高、音强、音色等要素理解有限。

(2)注意力发展受影响听障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地依赖视觉等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外界环境中过多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干扰他们;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听觉信息的辅助来明确提示关注重点,他们较难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聚焦到关键信息上。

不过,当他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也能表现出相对集中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手工制作、观察喜欢的图片等活动时。

(3)思维发展存在局限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听障幼儿因语言发展迟缓,其思维发展在早期阶段往往受到一定限制。

他们更多地依赖直观形象的事物和具体的动作来思考问题,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

例如,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可能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数具体的物品等方式来进行,较难直接通过语言讲解来掌握抽象的数学原理。

2、语言与沟通特点(1)语言发展迟缓这是听障幼儿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由于听力障碍,他们无法正常接收和模仿语音,导致口语表达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幼儿。

在发音方面,可能存在发音不清、发音错误率高的情况,甚至有些听障幼儿在没有经过专业干预的情况下难以开口说话。

同时,他们在词汇量积累、语句组织等方面也进展缓慢,难以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沟通方式特殊听障幼儿通常会采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弥补语言的不足,如手势、表情、肢体动作等。

他们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理解对方的意图,自己也会用丰富的手势和动作来传达信息。

例如,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表示需求,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等。

听障幼儿特点

听障幼儿特点

听障幼儿特点
听障幼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和沟通障碍:由于听力受损,听障幼儿在语言和沟通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理解和使用语言,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语音方式进行交流。

2. 认知和学习能力受限:听障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也可能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遇到困难。

3. 情绪和行为问题:由于沟通困难和认知受限,听障幼儿可能会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易怒、焦虑、抑郁等。

他们也可能会表现出社交障碍,难以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

4. 教育和康复需求:听障幼儿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如听力辅助设备、语言训练、心理治疗等。

他们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听障幼儿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听障幼儿的教育和康复,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听障学生进入到了普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听障学生在情绪行为上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对于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和社会中。

一、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1. 沉默与孤独:由于听力障碍的存在,听障学生往往在沟通交流上存在困难,容易感到沉默和孤独。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也无法用口语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情感表达不畅,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2. 情绪波动:听障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由于无法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往往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有时会表现出愤怒、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暴躁和攻击行为。

3. 自尊心受损:由于长期受到身体障碍的影响,听障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受到挑战。

在与普通学生相处时,他们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

4. 沟通交流问题: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学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这不仅会导致他们的愤怒和挫折,也会影响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甚至导致敌对和排斥。

1. 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学校和家长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怀,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针对听障学生情绪波动的问题,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或心理医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3. 完善特殊教育方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工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

4. 提供沟通技能培训: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对听障学生的沟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学会使用手语、嘴语、文字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强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自信心。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生理缺陷、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

通过对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建议。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一、前言近几年,如何有效地对听觉障碍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国家、社会、家庭、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自身生理缺陷因素由于听力的损失或障碍,导致听觉障碍儿童对自我意识较为敏感,缺乏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康、健全的情绪生活,使得他们的学习、交往等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经受更多的挫折,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教育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他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行为活动特点。

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听觉障碍儿童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

如果听觉障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也会对他们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如在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会产生较显著的不良影响。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包括教师的因素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等方面。

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对儿童的评价态度、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的心理健康又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儿童的评价,平时对儿童的态度、教育方法都将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对听觉障碍儿童所持的态度、听觉障碍儿童的就业状况等。

在现实中发现,社会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评价听觉障碍儿童,对他们的态度往往走向极端,使得听觉障碍儿童心灵遭受创伤,发生扭曲,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就业难、难就业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儿童心理压力增大,思想包袱沉重,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缺少自信或反社会的心理。

三、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学校及教师要提高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目前听觉障碍儿童学校往往忽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听力障碍儿童孤独、自卑心理

听力障碍儿童孤独、自卑心理

听力障碍儿童孤独、自卑心理内容摘要: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特征,孤独、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其康复目标、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心理特征、孤独、自卑、心理康复一、听力障碍儿童的基本心理特征自卑心理是听力障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特征。

心理学认为自卑性格形成于儿童时代。

听力障碍儿童在个体注意认识形成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生理缺陷而产生遮断,从而无法形成正常的意识和逻辑。

自身的生理缺陷和环境的压力、家长的态度、家庭的娇纵和放任、特殊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的态度使聋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在儿童时期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

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难以集中注意、追求表扬,贬低、妒忌他人,回避竞争、竞赛,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甚至自暴自弃。

其行为表现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1、孤僻怯懦型。

这类聋儿认为自已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他们对外界、生人和新环境有一种畏惧感和不安感,往往生活于忧伤之中。

2、础啪逼人型。

这类聋儿一般以被动角色出现,但在某些条件下以盛气凌人的进攻形式表现出来,即便是鸡毛蒜皮小事也要借口挑衅。

3、滑稽幽默型。

少数聋儿通过自嘲或扮演滑稽的角色来掩盖内心的自卑。

4、否认现实型。

少数聋儿没有信心和勇气去改变和面对现实,采取了自暴自弃的否认方式。

5、随波逐流型。

部分聋儿不敢有独立主张,尽量与别人保证一致享受一种安全感。

二、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1、情绪发展障碍: 听力障碍儿童情绪发展障碍的表现有:缄默、孤僻、胆怯、恐惧等。

他们想象力丰富、观察力敏锐,如果不被环境接纳,就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行为。

2、心理需要障碍: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

有的聋儿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种心理需要被言语听力障碍所影响,教师又可能忽视他们的这种需求时,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等表现。

3、社会交往困难:听力言语障碍会防碍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

在生活交往中,由于种种障碍,他们会感到自我形象低落,社会表现不成熟,害怕见陌生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且容易发脾气。

特殊儿童的人格—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心理学课件)

特殊儿童的人格—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心理学课件)
特殊儿童的人格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
01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方 02 面的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精神质、外倾性、掩饰性均随年龄的 增长而下降,而情绪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另外,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没有性别差异,个 性特征的各项指标得分远远超过智力障碍儿童。
学业 成就
听障儿童在数学计算方面成绩优异, 与同义/反义词、阅读理解、应用问 题、社会学习、科学方面平均分数之 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与其他所有残疾类型类似,听觉障碍儿 童同义/反义词的使用高于阅读技能。
社会 适应
听觉障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明 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适应能力的因素 有:听觉障碍程度、认知发展水平的 严重滞后、居住地以及交流方式等。
听觉障碍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水平不存在 男女性别差异。
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学习适应存 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意志
自觉性比较差,不善于主动自觉地制 定行动目的和达成目的,既容易受暗 示,也喜欢独断专行。
自制力明显不如正常儿童。
果断性不强,并且在决定行动时,容易 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情绪的影响。
现在我们开始做练习!
02
03Hale Waihona Puke 依赖性较强, 易附和他人。
毅力不很强。
01.听障儿童的人格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 发展,健康的人格类 型不断增加。
02.听障儿童的人格发 展受到听觉障碍程度 的影响。
03.听障儿童的人格发 展受到父母的影响。
04.农村的听障儿童人 格发展要优于城市听 障儿童。
听觉障碍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方面的特点
需要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识需要由低到高发 展,认识需要的内容是变化的。

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残障儿童的关注和关心也越来越多。

而其中,听障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残障儿童,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重视。

因为听力的缺陷会影响到儿童的交流能力和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家庭乃至儿童自身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对策两个角度进行相关研究。

一、影响因素1. 生理因素听障儿童由于先天性因素或意外受伤等原因导致听力受损,这种生理因素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

由于听力受损,儿童难以与外界有效地交流,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 社会环境因素除了生理因素外,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孤立、歧视、欺凌等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由于社会对残障儿童的认知不足和不完善,导致他们往往面临社交、就业等不公平待遇,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 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家庭的态度和环境对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家长对听障儿童缺乏理解和支持,或者家庭环境缺乏关爱和包容,都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策研究1. 家庭教育和支持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制定对策。

首先是家庭教育和支持,家长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了解如何与听障儿童相处、沟通以及如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2. 社会环境改善另外,社会环境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残障儿童的保护和教育,扩大残障儿童的社会融合程度,减少其面临的歧视和欺凌,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心理健康干预对于已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听障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心理沟通、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树立自信,重建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4. 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针对成年听障人士,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

浅谈听障儿童的心理

浅谈听障儿童的心理

浅谈听障儿童的心理
(文/邹行欧仕达助听器高级验配师厦门)
心理、智力、言语三者的发展,关系着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任何一方面的迟滞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

听障儿童因为自身听力缺陷,容易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少同环境交流的能力和机会,而导致心理发育迟滞。

2.引起个性发展失常。

在说话环境中,表现为行为萎缩、胆怯、自卑、孤独。

3.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听障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常过多地凭借视觉来观察别人的表情、动作,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导致情绪低落。

4.由于听障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也极为敏锐。

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接纳,有的就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造成其心理障碍,从而表现出过分的依赖、固执、任性等。

因而,很多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为此,家长必须认识到听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判断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并加以引导,通过疏导其心理,来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孩子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听障学生的特点听障学生是指在听力功能上存在障碍或缺陷的学生。

他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交流和社交方面。

听障学生在语言交流上会遇到困难,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听到和理解他人的说话内容,也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对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听障学生在社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由于听力上的障碍,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产生误解或沟通困难。

这会影响他们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也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上感到孤独和无助。

听障学生的特点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社交方面的困难。

了解他们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扰,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1.2 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听力障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面临情绪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行为问题会影响听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由于他们在沟通和交流上存在困难,容易感到挫败和无助,导致情绪波动较大,难以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情绪行为问题还会影响听障学生与家人、同学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能由于情绪不稳定而产生与他人的矛盾,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情绪行为问题还可能影响听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中遇到更多困难和挑战。

情绪行为问题对听障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2. 正文2.1 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常常表现为沟通困难、易激动、情绪波动大等特点。

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语言进行有效交流,情绪问题往往会更加突出和严重。

有些听障学生甚至可能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感到沮丧和失落,导致情绪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学校中,听障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听障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普通学校和社会中来。

然而,随着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听障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一、成因分析1.生理原因:听障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感受到外部声音和语言的存在,这会导致他们感到迷茫和孤独。

2.环境因素:听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远比正常人要多。

社交交往、学业压力、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增加听障学生的压力和焦虑。

3.心理素质问题:听障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因为与正常人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方式,而呈现出独特性。

比如说,一些听障学生由于自尊心低下,自我否定,面临挫折时容易感到失落和沮丧。

二、教育对策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该不仅注重听障学生的学习,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

在互动中,要是耐心聆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让他们尝试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2.多种表现方式:因为听障学生通常无法正常听取语言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寻找其他渠道,如图像、视频、肢体语言与笔墨信息等,与听障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以字幕和文字化等方式为辅助,让听障学生能够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

3.关注学生情感: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被忽略,导致他们处于自闭、孤立的状态。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关注听障学生的情感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丰富听障学生的交往和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的情感共鸣。

4.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听障学生容易觉得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巨大的不足,这会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日常帮助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听障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关注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性,迅速适应社会本身。

三、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听力障碍儿童的数量的增加,听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针对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素质,建立多种表现形式,关注学生情感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教育对策,缓解了心理状况,让他们步入正常学习与成长。

听障幼儿心理特征

听障幼儿心理特征

听障幼儿心理特征一、正确认识听障幼儿心理1.肯定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2.肯定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二、听障幼儿认知的特点1.感知活动(1)信息加工不完整,对事物概念不清楚,理解不完整。

(2)视觉利用:依靠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往,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因此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较差。

(3)伤到前庭和半规管会影响平衡功能2.注意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主导作用,有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

(2)稳定性较差,注意广度受限。

(3)注意力分散,注意力的转移代替分配。

(4)转移过程中容易遗漏某些内容。

(5)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3.记忆的特点:(1)听障幼儿的一般记忆特点:记得慢,忘的快(2)机械记忆、情感记忆比抽象记忆、逻辑记忆好。

(3)无意记忆胜过有意记忆(4)听障学生的视觉形象记忆特: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偏向于使用视觉,所以视觉记忆占优势(5)听障幼儿的形象记忆特点:由于听力的损伤,听障幼儿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

4.思维特点(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整体发展趋势一样,(2)有思维的特殊性,形象思维阶段往后发展很困难。

(3)分析能力优于综合能力(4)概念的扩大和缩小.由于综合能力不足造成。

(5)听障幼儿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少,从而知识面狭窄,理解力、表达能力和领悟力也处于劣势,这些不足的能力严重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不灵活,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5.语言发展的特点(1)从非言辞性语言开始,语言的习得,从理解到表达,同样具有模仿性。

(2)语言发展跟年龄发展是不同步的(3)发展趋势a.如果处于手语环境中,更倾向于手语的学习。

b.处于非聋人环境中,只有简单的体态语c.给听障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获得有声语言更倾向于先获得手语,在学习普通话有声语言。

6.学习特点:从模仿开始。

(1)视觉模仿到听觉模仿动作模仿到语言模仿听障:以视觉模仿和动作模仿为主(2)很难获得间接经验习得,大多从直接经验习得(3)知识传授时注意示范作用(4)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强。

简述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简述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简述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1)言语与语言发展。

俗话说“十聋九哑”在听力受损儿童成长过程中,语言是他们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

听觉障碍儿童的说话声音容易有异常现象,如鼻音化,嘶哑声等。

(2)认知与思维听觉障碍儿童的智力问题是专家们争议不休的焦点,对此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

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滞后的现象。

(3)社会化发展语言是人们之间交往最重要的工具。

听障儿童在交往方面还有一个特点,他们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使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等交流系统。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对于听障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多。

了解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获得成功。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交三个方面探讨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分析其对教育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一、认知特点1.语言发展受限:听障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来获取语言输入,因此语言的学习和理解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也导致他们在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上可能会落后于同龄人。

2.注意力集中困难:由于无法通过听觉感知环境,听障学生在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易持久,这对于学习和注意力密集的任务是一个挑战。

3.空间感知能力较强:由于听觉受限,听障学生往往依赖视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

这使得他们在空间感知方面相对较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概念。

二、情感特点1.自尊心脆弱:听障学生常常面临着沟通困难、被忽视和歧视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2.情绪易受影响:听障学生由于语言和交流的障碍,可能会遭受各种挫折和困惑,情绪更容易波动。

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和愤怒,并且对学习和社交产生消极情绪。

3.社会适应困难:由于沟通和交流的问题,听障学生在社交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感到孤立和排斥,缺乏社交技巧和自信,对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融入社会感到困难。

三、社交特点1.沟通方式多样:听障学生由于听觉受限,他们常常需要借助手语、口型、文字和辅助工具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

这使得他们在沟通方式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2.互助意识强烈:听障学生通常会更加重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并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给其他听障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3.需要包容和理解:由于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困难,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提供合适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耳聋幼儿的心理自卑影响因素

耳聋幼儿的心理自卑影响因素

耳聋幼儿的心理自卑影响因素关键词:耳聋幼儿;自卑;心理问题一、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耳聋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幼儿没有质的差别,但是耳聋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

而有了心理问题中的自卑心理后,耳聋幼儿往往会形成情绪发展障碍,心理需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学习障碍。

具体表现如下:(一)情绪发展障碍因为自卑心理和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耳聋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

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

视觉在耳聋幼儿的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去用眼睛观察,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或处于缄默状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他周围的孩子就会把他撇在一旁。

越是人多,他们就越是胆怯害怕,情绪低落,(二)社会交往障碍有自卑心理的耳聋幼儿比一般耳聋幼儿更加沉默和自闭。

他们几乎拒绝与别人交流的所有机会,自己承受痛苦,把问题隐藏在心理。

听力言语障碍再加上耳聋幼儿自己认为自我形象低落,社会表现不成熟,他们越来越害怕与外界接触。

他们会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以沉默逃避与外界发生交流的可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三)学习障碍自卑耳聋幼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

他们听力言语存在障碍,一般表现为词汇贫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等。

耳聋幼儿需要专门的学习才可以具备一点语言表达能力,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而且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

所以这些技能掌握和熟练的程度自然就低于一般耳聋幼儿。

面对枯燥的技能学习,他们表现出退缩,逃避,厌恶在学校里接触的一切事物。

二、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成因(一)生理因素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形成的影响自卑心理,是指一种根植于潜意识,也时常被认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价,它使当事人漠视自己的潜能,消蚀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碍自己的认知,令自身的心理机能全面退缩乃至退化。

伴随着这种认识机能的是“我不行”,“我真的不行”,“什么都不行”,“怎么也不行”“我就是不行”……这样一连串的意识与潜意识,它们经常在自卑者的脑海里盘旋不去,阻止着他向这个世界开放,降低了面对问题、参与学习的能力,令其精神一再退缩,以至于发展到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心身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障儿童的性格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教系071班江苏南京210038)[摘要]本文旨在对听障儿童在各自不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自卑、孤僻、抑郁、过分自尊等性格特征的论述,以及对在听障儿童性格形成过程中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听障儿童,与他们交流,为他们性格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教育坏境。

[关键词] 听障儿童性格特征影响因素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不断地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但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影响着个体的全部生活活动;当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明显变化及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性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性格的可塑性。

在个体生活中一时的、偶然的表现不能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只有在个体生活中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性格不是生来就具有的,从刚出生开始每个个体都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教育、条件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为自己独特的性格。

有的娇嗔、傲气,有的热情、活泼,有的深沉内向、有的慢条斯理等等……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陷而导致了语言障碍,他们无法通过听觉获得外界信息,语言交流的障碍又使他们不能与正常人沟通。

久而久之,认识活动的限制以及交往范围小,使他们形成了他们的性格,这里就听障儿童性格共性及影响因素论述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一、听障儿童的性格特征生理缺陷影响了听障儿童对环境中各种信息的接纳和内心的思想表达,使他们在性格形成的中出现了以下特征:1.处世简单、直接、易冲动听障儿童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对就是对的,错就是错的,没有第三种答案,也不会拐弯抹角。

对谁有意见就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包括对老师,不会用委婉的方式。

笔者在某学校实习时,就被一名学生在很多老师和同学面前说:“某老师,你的帽子脏了。

”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虽然这是善意的提醒,但是会让当事人很尴尬。

平时,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以直接的欢乐,具体的行为、自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对结果也是一种简单的估价和分析,即便是与别人发生冲突,冲突就是冲突,过后还像以前一样不再耿耿与怀,甚至把别人惹生气了,还会问别人为什么生气。

2.孤独、自卑、压抑、怯懦由于社会上的某些成员对听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偏见,他们的生理缺陷屡遭嘲笑和蔑视得不到周围人的重视,没有体验过成功,自以为没有什么存在价值,他们与健全儿童相处时常会独处一边,认为自己不行。

年龄较小的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还不是很高时,遇到的困难、挫折比较少时,对自身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与外界接触机会的增多,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就越多,他们会愈加觉得周围的人看不起自己、不了解自己,进而感觉生活无意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越来越孤独,不愿与他们交流玩耍,不愿意带助听器,不愿意在公开场合露面、说话等。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就逐渐丧失了与他人交往的信心,成天情绪低落,灰心丧气,进而形成了自卑、压抑、怯懦的性格缺陷。

3.过分自尊、容易猜疑由于生理缺陷,听障儿童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自卑心理,但同时又过分自尊,容易猜疑;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健全人间的谈笑如不及时告知其原因,他们就会闷闷不乐,甚至会怀疑在说自己的坏话,常有误会甚至产过激或暴躁行为。

有些听障儿童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最棒的,别人都是错的,别人什么都比不上他,其实自己什么都不行。

4.抑郁、孤僻、独立性不强生理的缺陷导致他们语言交流的障碍,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听觉获取外界信息,感知范围缩小、感知活动不完整;语言交流障碍,造成他们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沟通,不能向他人敞开心扉,活在自我世界中,把自己仅仅局限于聋人这个小圈子内;久而久之,孤独寂寞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情绪低落不稳定多变,产生不合群的现象,最终形成抑郁、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

还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过分保护、怕自己孩子受到欺侮,凡事家长包办,对孩子进行封闭式管理,使得孩子失去体验生活以及和他人交往的机会,长此以往,依赖性逐渐加强,不愿意独自去完成某件事情;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聋生总是三五成群、成群结队的活动,很少有单独行动的,独立性不够强。

二、影响因素分析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有人认为:2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最初的性格萌芽;茅于燕(1987)对北京市151名3—4岁幼儿的调查研究表明:3—4岁的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一般认为,5岁左右儿童才形成初步的性格。

听障儿童也不例外,也是在他们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他们整个生活历程。

影响听障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气氛、家庭教养态度以及听障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家庭成员的行动等因素对听障儿童性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

1.家庭教养态度在家庭的诸多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在听障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影响。

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表1—1:表1-1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有些家长对百般溺爱,毫无原则地满足一切要求,一再纵容孩子的过失,从而造成了任性、骄傲、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有些家长则把孩子的听力损失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耻辱,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轻视厌恶,久而久之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听障儿童则会形成冷酷、自立、情绪不安,甚至有厌世轻生的情绪。

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听障儿童,这样父母不仅能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且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份地批评指正。

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同时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保持高度一致性,不能一方严格管教一方百般溺爱。

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听障儿童性格的形成。

父母在儿童心目中是最亲密、最信赖和最依恋的人,父母关系不融洽,经常吵架,会给原来就有生理缺陷的听障儿童带来心理影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听障儿童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等。

父爱和母爱都是不可或缺的,丧失父母或父母离异的听障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的启蒙者,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发展。

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时开始,就在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交往;随时模仿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之下,往往与父母的性格相似。

所以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对自身的严格要求,都对听障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3.听障儿童在家庭中所处地位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有听障儿童的家庭,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这些家庭把希望都寄托在其他正常孩子身上,听障儿童则被冷落,总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和被遗弃的人,形成自卑、对人不信任、妒忌等性格。

相反有的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长期受到父母及家庭成员的宠爱、溺爱,这样的迁就造成孩子的任性、易冲动、心理上产生急躁情绪,有时还会因此走向极端。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听障儿童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儿童在班集体里的地位、同伴关系、教师等都影响着听障儿童性格的发展。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聋校教学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能训练听障儿童习惯于系统的、有目的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可以培养坚定、顽强的性格特征。

2.班级集体良好的校风、班风促使听障儿童养成积极、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不好的校风、班风使其养成懒惰、逃学、小偷小摸、无组织无纪律的习惯。

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集体,集体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合群、自制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自私、孤独等不良性格。

听障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和其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性格的形成:人际关系好,地位高的儿童易形成自信心强、乐于助人、坦率热情的性格;被孤立和嫌弃地位的儿童,则性格孤僻、自卑。

3.教师教师是听障儿童心理上依赖、行为上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听障儿童的性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教师的影响越大。

教师的教管方式、师生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有人曾把教师的教管方式分为三种,其性格特点有所不同。

(表1-2)表1-2 教师的教管方式和学生的性格特征(三)社会因素除了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对听障儿童的性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及社会风尚在性格形成过程中也有很重要影响。

如社会对听障儿童的态度、认识、评价、接纳程度及提供的帮助等因素都会在他们性格形成过程中打下深深烙印,并决定其对社会形成一个最终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听障儿童最终的性格特征。

总之,听障儿童在自己的生理缺陷带来的自身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卑、孤僻、易冲动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家长、学校及社会要联合起来共同为听障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坏境,使得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培养其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1]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出版社,2006年9月版.[2]张宁生,周仁来,张宇兰,于松梅,荣卉.同在蓝天下---与残疾儿童家长谈心[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3]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年1月版.[4]王志毅主编.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