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学习资源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2.1 听觉障碍的定义2.2 听觉障碍的分类2.3 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2.4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3.1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习得3.2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3.3 促进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策略3.4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支持与干预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4.1 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认知4.2 听觉障碍儿童的朋友关系4.3 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关系4.4 促进听觉障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策略第五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支持5.1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5.2 个性化的教育计划5.3 教育干预策略5.4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第六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发展6.1 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识别与表达6.2 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调节6.3 听觉障碍儿童的行为特点6.4 支持听觉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策略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7.1 家庭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7.2 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7.3 家庭支持与干预策略7.4 家庭与专业人士的合作第八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8.1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8.2 心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8.3 心理干预的实施与评估8.4 心理干预的专业团队建设第九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未来展望9.1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趋势9.2 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入9.3 听觉障碍儿童的职业发展9.4 社会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支持与接纳10.1 课程回顾10.2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10.3 教育与支持的创新方向10.4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道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听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包括他们在语言、社会交往和情绪行为方面的特殊需求。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难点解析:掌握促进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包括个性化教学和辅助技术的应用。

听障教育教学设计案例(3篇)

听障教育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听障儿童作为特殊教育群体,其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无法通过听觉途径获取外界信息,因此在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为了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本文将针对听障教育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听障儿童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2. 培养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3. 增强听障儿童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理素质。

4. 培养听障儿童的社交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案例内容1. 教学对象:某听障学校一年级学生,共20人。

2.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简单词语、句子表达、基本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社交能力。

3.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个别辅导法。

四、教学过程(一)汉语拼音教学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拼音的发音特点。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拼音的音标、声母、韵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拼音的构成。

3. 游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拼音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拼音。

4.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其掌握拼音。

(二)简单词语、句子表达教学1. 情境导入:教师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词语。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常用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3. 游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句子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本认知能力教学1. 情境导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3. 游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连连看”等游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听力障碍儿童活动教案(一)

听力障碍儿童活动教案(一)

听力障碍儿童活动教案(一)听力障碍儿童活动教案活动目标•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提高听觉感知能力•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和沟通能力发展•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音乐和艺术兴趣•增强听力障碍儿童的自信和社交能力活动一:音乐体验活动目标•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培养听力障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用手模仿音乐的节奏2.播放简单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自由舞动3.引导学生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模仿音乐的情感4.分享不同风格的音乐,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听觉感受活动目标•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听力障碍儿童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活动步骤1.展示一副精选的艺术作品给学生观看2.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并提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3.给学生提供绘画或手工艺材料,让他们自由创作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活动三:言语游戏活动目标•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和沟通能力•加强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步骤1.老师给出一个简单的主题,比如动物,学生轮流说出与主题相关的词语2.引导学生利用手势和面部表情配合词语表达3.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模拟对话或情景,加强言语和沟通能力活动目标•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听力障碍儿童的自信和社交能力活动步骤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一个任务2.比如构建一个简易拼图、搭建积木或解决谜题等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4.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完成的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努力给予认可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旨在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开发他们的潜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五:故事分享活动目标•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听力障碍儿童的故事讲述能力和想象力活动步骤1.选择适合听力障碍儿童的图画书或简化版故事书2.老师朗读故事,并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3.鼓励学生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回答问题或进行故事复述4.学生分小组,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并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模仿故事中的角色活动六:学习资源探索活动目标•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工具活动步骤1.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资源,如可视化教学视频、手语教程等2.引导学生探索这些学习资源,提供他们喜欢的选择3.学生在指导下使用这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练习4.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从学习资源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七:亲子交流活动目标•加强听力障碍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帮助父母了解听力障碍儿童的需求和挑战活动步骤1.组织亲子活动,参与的还有听力障碍儿童的父母2.提供有关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和支持资源3.促进父母与听力障碍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分享4.提供平台,让父母互相交流经验和建立支持网络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克服困难,提升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言语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和艺术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听觉障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3篇)

听觉障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听觉障碍的概念、成因及分类。

2. 培养学生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听觉注意力、听觉记忆力和听觉辨别力。

3. 培养学生听觉与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协调能力。

4.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对象听觉障碍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听觉训练器材(如:录音机、耳机、沙锤、铃铛等)3. 生活场景图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听觉障碍的概念、成因及分类。

2. 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与听觉障碍相关的经历。

二、听觉感知训练1. 听觉注意力训练(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在听到特定音符时举手。

(2)逐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在听到特定节奏、旋律或歌词时举手。

2. 听觉记忆力训练(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记住音乐的主要旋律。

(2)暂停音乐,让学生复述旋律。

3. 听觉辨别力训练(1)教师播放不同音高的音符,要求学生辨别并说出音高。

(2)逐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辨别不同音色、节奏、旋律等。

三、感官协调训练1. 听觉与视觉协调训练(1)教师展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描述场景。

(2)逐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在描述场景时加入听觉元素。

2. 听觉与触觉协调训练(1)教师用沙锤敲击,要求学生用手感受并说出敲击的节奏。

(2)逐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在感受节奏的同时,用手画出相应的图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

二、生活场景听觉训练1. 教师展示生活场景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描述场景中的声音。

2. 教师播放与场景相关的声音,要求学生判断声音来源。

三、小组合作训练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

2. 小组成员合作,用录音机记录场景中的声音。

3. 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描述场景。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教案结构和内容安排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2.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2.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感觉和认知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3.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习得和表达能力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4.1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4.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和目标听觉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听觉障碍儿童的辅助教育工具和技术第五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5.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5.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目标和原则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者和合作方式第六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6.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对听觉障碍儿童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如何在家中支持孩子的心理发展。

6.2 内容: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挑战家长支持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庭环境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影响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7.1 目的:使学生掌握听觉障碍儿童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7.2 内容:特殊教育原则和课程设置特殊教育中的团队合作特殊教育资源和案例分享第八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评估8.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心理评估,以制定合适的教育和支持计划。

8.2 内容:心理评估工具和方法心理评估的步骤和技巧心理评估结果的应用和调整第九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治疗9.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的类型和实施方法。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特殊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裙体,其中听力障碍儿童更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的对象。

针对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教案编制至关重要,下面将分别从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特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特点1.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发育一般正常,但由于听觉障碍,导致其语言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

他们对于视觉刺激的依赖性较强。

3.听力障碍儿童在交流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借助手势、口型、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来进行交流。

4.他们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手段来获取信息。

二、教育目标1.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提升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他们获取知识。

4.增强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语言和交流能力培养(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听力障碍儿童理解和学习语言知识。

(2)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模仿、操练等方式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开展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认知和学习能力提升(1)利用触摸、视觉等感官进行教学,帮助听力障碍儿童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

(3)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3.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开展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我清洁、穿衣、饮食等,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提升自理能力。

听觉障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听觉障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听觉障碍训练适用对象:听觉障碍儿童课时安排: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收声音信息。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在噪声环境中的听力水平。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教学内容:1. 听觉感知训练2. 听觉注意力训练3.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4.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教学准备:1. 听力测试设备2. 各类声音资料(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等)3. 听力训练软件4. 语言表达练习材料5.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场景模拟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听觉障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2.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听觉障碍的概念和表现。

二、听觉感知训练1. 学生进行听力测试,了解自己的听力水平。

2. 教师播放各类声音资料,让学生识别和描述。

3. 通过声音模拟游戏,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三、听觉注意力训练1. 教师播放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识别和计数。

2. 进行听觉注意力训练游戏,如“听声找不同”、“声音拼图”等。

3.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训练1. 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2. 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五、社会适应能力训练1. 教师模拟社会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3.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2. 定期进行听力测试,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变化。

听力障碍儿童教案

听力障碍儿童教案

听力障碍儿童教案引言: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残疾,它对儿童的学习和交流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教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的教学计划,帮助这些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1. 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改善听力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2. 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他们在学术方面的成绩。

4. 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针对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儿童,采取个性化的听力训练方法。

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听觉模型和教学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训练。

2. 通过语言训练,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听说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唇读、声音模仿等方法,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 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指导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和其他阅读材料。

4.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配图、动作示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

教师可以使用助听器、字幕设备等辅助工具,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听力障碍儿童之间的小组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 适应性教学法: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需要和能力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 反馈教学法:及时给予听力障碍儿童学习成果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完整版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完整版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概述(一)什么是听觉障碍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

所谓听觉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值得注意的是聋未必哑,在我们的意识中常认为聋和哑是并存的,我们也常叫“聋人”为“聋哑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

聋人由于听觉系统不完善,导致他对于自己的发音也无法准确监听,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与人交往时别人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他说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

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不爱说话,表现出“哑”。

所以大多数聋哑人就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最终因聋致“哑”。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听觉障碍一般按听力损伤程度分成:聋和重听。

聋又分为一级聋(听力损伤在110分贝以上)和二级聋(听力损伤在91-110分贝之间);重听又分为一级重听(听力损伤在71-90分贝之间)和二级重听(听力损伤在41-55分贝之间)。

WHO(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划分标准将听力障碍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 dB)和中重度(56-70 dB)、重度(71-90 dB)、极度聋(91-110 dB)和全聋(>110 dB)。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的分类标准又不太一样,它将听觉障碍损失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D、E、F、G等级,具体如下表:听力损伤程度的测量常用纯音听力计测量,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较轻一耳为准。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课程编码:1630219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其中讲课:44 实践/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推荐教材:王志毅主编:《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天津参考书目:1.张宁生主编:《听力残疾儿童教育与心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大连2.贺荟中主编:《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北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聋教育中的各类教育现象、特点及其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有关听力残疾儿童心理特点的知识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有关课程和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以此为基础的聋教育中的各类教育现象、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听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基本原则、相应的课程设置、教育设施及教具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使学生系统掌握听力障碍儿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2、领会运用听力残疾儿童的各种认识活动特点;3、掌握听力残疾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及其特点,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正确培养听力残疾儿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和意志;4、解听力残疾儿童个性特点的概貌、自我意识的特点、个性倾向性及个性特征;理解学校教学与学校生活对其个性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掌握发展、完善听力残疾儿童个性的教育措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本的听觉原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明确听力残疾的概念、听力残疾的分类,明了导致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掌握听力测查的方法及原理,会看听力图。

听力障碍儿童教师教案

听力障碍儿童教师教案

听力障碍儿童教师教案一、教案背景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教案旨在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充分发展其沟通和学习能力,并提供一种全面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听力技能: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通过听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创造性的讨论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4. 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生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辅助听力设备的使用:教师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辅助听力设备,并向学生展示其使用方法。

2. 视觉辅助教学:通过图表、图片、实物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3. 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教师将教授一些基本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意思。

4. 创造性的讨论和表演活动:教师将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创造性的讨论和表演活动,以提高其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5. 阅读和写作练习:教师将提供一些适合听力障碍学生的阅读材料,并组织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6. 合作学习: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分享信息,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活动安排1. 活动一:辅助听力设备的介绍和演示- 学生将学习常见的辅助听力设备,如助听器和听力康复设备,并通过教师演示和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 教师将解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让学生自行操作和练习。

2. 活动二:视觉辅助教学- 教师将通过展示图表、图片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 学生将通过观看和描述这些视觉工具来巩固所学知识。

3. 活动三:手势和面部表情训练- 教师将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并解释其意义。

- 学生将学习并模仿这些手势和面部表情,并通过实际情境练习运用。

聋童心理与教育教案

聋童心理与教育教案

第一章听觉障碍概述导入新课:听觉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易发的残疾现象,据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的听觉障碍儿童约有86.6万人,而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仅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中,听力残疾儿童就有11万人。

第一节听觉障碍的概念及分类一、耳的构造和声音的形成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能收集和传播外界声音,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主要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和咽鼓管,中耳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主要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如图所示:1.耳朵的构造图声波从外耳道进入,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膜振动引起三块听小骨的震动。

声波从最后一块听小骨镫骨的骨底板传入前庭阶的外淋巴液,声波变为液波,引起耳蜗中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上的听觉毛细胞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使附着在毛细胞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或内侧膝状体传导到大脑皮层的颞叶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声波在充满空气的外耳道和鼓室传递,所以这种方式叫做空气传导,简称“气导”。

如图所示:2. 声音的形成图声波外耳道 鼓膜(振动)听神经大脑 二、听觉障碍的概念(一)听觉的意义及衡量单位正常人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来认识世界,据研究,人们接受外来信息,80%是依靠视觉获得的,而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器官,人们从外界接受信息有10%以上是通过这个途径来实现的,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过程,(特别是一些复杂抽象的信息,更是通过听觉的来的)。

凭借听觉人能感知到来之外界的各种声音,并通过分别这些声音的特点,来认识各类事物。

更重要的是,人通过听觉途径可以习得语言,进行语言交际活动,这对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能否正常参与社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声波压力大小的单位为分贝(英文缩写是dB )。

零分贝就是绝大多数人所能听到的绝对平均阈限。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学前融合教育说课稿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学前融合教育说课稿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学前融合教育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学前融合教育岗位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

(板书)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铁树老师原创编辑整理一、说教材:《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学前融合教育》第二版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从听觉障碍、听障幼儿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四个方面讲授听觉障碍幼儿的特点,通过对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的研究,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听障幼儿感知活动的特点等几方面的学习。

二、说学情:本年龄段的学生先修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学习与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大多思维活跃、敢于动手实践,但仍然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实践基础较薄弱的问题。

因此我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听觉障碍幼儿的心理特点,如听障幼儿的感知活动的特点、记忆的基本特点等。

可以为听障儿童制定融合指导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案例素材的讨论分析过程,掌握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培养学生关爱听障幼儿。

提高学生素质涵养,接纳听障幼儿,培养学生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热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

难点是:如何根据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融合教育策略。

四、关于教法学法:首先,在理论教学中,我将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通过对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对教材进行自主思考,提前预习。

其次,在面对面的课堂上,我将采取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为主的教法进行教学。

而在学法上则指导学生采用以小组讨论法、观察法为主的学法。

关于教具学具,我将会用到多媒体课件等。

听障儿童教案

听障儿童教案

听障儿童教案听障儿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基本的手语表达方式。

2. 学习简单的日常用语。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手语的学习和掌握。

2. 日常用语的学习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手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日常用语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手语教具:手语图片、手语视频等。

2. 日常用语教具: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用手语打招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手语学习(1)教师播放手语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跟读。

(2)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演示手语动作,让学生模仿并跟读。

(3)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手语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日常用语学习(1)教师出示日常用语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表达方式。

(2)教师用手语和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日常用语进行表达。

(3)教师设计日常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使用所学日常用语进行交流。

4. 活动设计(1)合唱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合唱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手语和唱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2)手语游戏:教师设计手语游戏,让学生通过手语表达来猜测词语或动作。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进行巩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手语视频、图片、实物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

通过手语学习,学生的手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同样,通过日常用语的学习和应用,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在活动设计方面,合唱和手语游戏都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练习与巩固环节则是为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巩固能力提供了机会。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重要性,强调对其进行心理发展的研究和教育援助的必要性。

1.2 课程目标使教师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提高他们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援助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2.1 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程度,使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2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听觉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

2.3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探讨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醒教师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援助策略3.1 教育援助的原则和方法介绍教育援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个体化、差异化和多感官教学等,帮助教师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3.2 听觉辅助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介绍各种听觉辅助设备和技术的种类和功能,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听觉障碍儿童。

3.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强调教师与家长在听觉障碍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合作重要性,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策略。

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和康复4.1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阐述心理干预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

4.2 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如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教师有效地帮助听觉障碍儿童。

4.3 康复教育的作用和实施讨论康复教育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康复教育。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介绍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描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过程。

5.2 案例分析引导教师对案例中的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听觉障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听觉障碍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听觉障碍训练二、课程目标1. 提高听觉障碍儿童对声音的敏感度。

2. 培养听觉障碍儿童对声音的辨别能力。

3. 增强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听觉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对象听觉障碍儿童四、教学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五、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六、教学工具1. 音响设备2. 声音卡片3. 声音玩具4. 助听器(如有)5. 教学卡片6. 桌椅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听觉障碍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听觉障碍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2. 听觉敏感度训练(1)教师播放不同频率、不同音量的声音,让学生辨别。

(2)教师讲解声音的基本特征,如音高、音强、音色等。

(3)学生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提高听觉敏感度。

3. 听觉辨别能力训练(1)教师播放包含多种声音的录音,让学生辨别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教师讲解声音的来源和特征,如交通工具、动物、自然界等。

(3)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形式,提高听觉辨别能力。

4. 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1)教师播放简短的故事或对话,让学生根据声音理解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如“我听到了鸟儿的叫声”。

(3)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5.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教师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及其用途,如门铃、电话、警报器等。

(2)学生通过模拟情景,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辨别声音,如听到门铃后开门、听到电话铃声接听电话等。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听觉障碍儿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2. 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听觉敏感度、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九、注意事项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听觉障碍知识和教学经验。

中班听力障碍儿童教案

中班听力障碍儿童教案

中班听力障碍儿童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听力障碍儿童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听力障碍儿童提高他们的听觉感知和理解能力。

2. 促进他们的语言和交流技能发展。

3. 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教案步骤:1. 活动导入:- 使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鼓励他们观察和描述。

- 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传达信息,以帮助他们理解活动主题。

2. 听觉感知训练:- 使用音乐、自然声音或简单的声音效果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 播放不同音频,并鼓励学生尝试模仿或指认声音来源。

- 利用简单的听觉游戏,如“听声音猜物品”等,让学生通过声音来识别物品。

3. 语言和交流技能发展:- 使用图片卡片或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简单的词汇和短语。

- 利用简单的故事、歌曲或儿童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 鼓励学生通过简单的问题回答、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社交技能和自信心培养:- 创建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互动。

-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5. 活动总结:- 回顾当天的活动和学到的知识。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资源:- 图片卡片、实物- 音频设备和音频资源- 音乐、故事书、歌曲和儿童游戏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监测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进展。

- 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备注:教案中的活动和资源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同时,与学生的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士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更好地支持中班听力障碍儿童的教学和发展。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概述(一)什么是听觉障碍?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

所谓听觉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值得注意的是聋未必哑,在我们的意识中常认为聋和哑是并存的,我们也常叫“聋人”为“聋哑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疾病,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

聋人由于听觉系统不完善,导致他对于自己的发音也无法准确监听,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与人交往时别人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他说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

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不爱说话,表现出“哑”。

所以大多数聋哑人就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最终因聋致“哑”。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听觉障碍一般按听力损伤程度分成:聋和重听。

聋又分为一级聋(听力损伤在110分贝以上)和二级聋(听力损伤在91-110分贝之间);重听又分为一级重听(听力损伤在71-90分贝之间)和二级重听(听力损伤在41-55分贝之间)。

WHO(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划分标准将听力障碍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 dB)和中重度(56-70 dB)、重度(71-90 dB)、极度聋(91-110 dB)和全聋(>110 dB)。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的分类标准又不太一样,它将听觉障碍损失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D、E、F、G等级,具体如下表:听力损伤程度的测量常用纯音听力计测量,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较轻一耳为准。

例如某人的听力损失分别是50分贝和80分贝,那么就以损失较轻的50分贝为准,判断他听觉障碍为二级重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听障儿童的注意
注意对听障儿童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听力损失,他们只能以目代耳去感知事物,致使注意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影响和限制,难以达到普通儿童注意的水平。
1.主要由视觉刺激引起和保持注意
2.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有意注意发展缓慢
3.有意后注意发展困难
4.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
(1)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困难
耳聋人过去常被称为聋哑人,聋与哑既有联系又不相同。其中,聋指听觉系统出现问题,哑指口头言语表达出现问题。很多全聋儿童或刚学会说话的幼儿因为听力损失,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感受到外界的语言刺激与其他声音刺激,造成了口头言语表达的丧失——哑,临床上表现为既聋又哑,但这类儿童在言语器官方面一般不会有问题。可见,聋是因,是第一性(原发性)的缺陷;哑是果,是第二性(继发性)的缺陷。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医疗与特殊教育的发展,聋未必哑。现在称耳聋人而不说聋哑人。
【讲授新课】
一、听觉障碍的概念
对听觉障碍进行确切界定较为困难,故而出现了听觉障碍、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听力残疾、耳聋、重听等术语。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对听力残疾的定义是:“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为了能对听觉障碍这一概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有必要清楚聋与哑的关系。
1.主观听力测试
2.客观听力测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40【拓展阅读】部分,就前面所学分析听力对儿童的重要性。)
任务二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案例导入】
妍妍,2008年8月出生。42天时发现其双耳听力损失80dBHL,属重度聋。1岁时佩戴助听器并进行训练,听觉训练效果较为理想,可达到比较好的听觉理解水平,韵母及声调掌握得清晰准确。2岁时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但是直到3岁仍未出现任何声母发音,后进入康复中心进行言语矫治训练。妍妍家境较好,家人对她照料得非常仔细。3岁时从未进食过任何粗纤维或者坚硬的食物,连青菜都要切成菜末才进食,并且进食速度过慢,有含食习惯。说话时表现为口部运动无力、运动幅度小或无法模仿,对于自己口腔的感知觉能力较低。通过口部按摩和口腔训练,辅以声母构音的专项练习,8个月后妍妍发音时声母全部出现,1年后,各个发音都很稳定,能清晰地说出连贯的语言。在幼儿园的表现也让老师刮目相看,她活泼可爱,爱说爱笑,还主动帮助小朋友。在家里,她变得懂事了,常常主动给家人表演节目,甚至能准确地唱出多首儿童歌曲,她还能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分担简单家务。家人和老师都夸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在西藏时,天地广阔,我感到人太渺小了,渺小得可以说不存在。那里的人信轮回,信转经,这些人文的东西,让我感到西藏的特别。 我一直在看风光,20天后我才开始拍摄,我选择了拍人物。我教给他们一个爱的手势,取名‘大爱’,感激帮助过我的人。”这就是小昆,因链霉素中毒导致双耳重度失聪。小昆5岁时戴上了助听器,在妈妈的引导下,开始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全家人都很爱小昆,他们把自己空闲的每一分钟都花在了小昆的身上,像对待健全的孩子一样告诉他发生在周围的一切。小昆顺利地进入普通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他曾做过外企白领,后游学国外,后来选择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读研,找到自己的至爱——摄影,发现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报答社会的机会。
(2)注意范围相对狭窄
(3)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二)听障儿童的记忆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作为教师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听觉障碍儿童并在生活中给予其怎样的照顾。)
【讲授新课】
一、听障儿童的感知觉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听觉,其感知觉特点有其独特性。
(一)听障儿童的视觉
听障儿童视觉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视知觉范围狭窄 Nhomakorabea缺乏完整性
2.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与分级
根据不同的实践需要和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听觉障碍做不同的分类与分级。
(一)按听力损失的程度
(二)按听觉障碍发生的部位
一般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三大类。
(三)按听觉障碍发生的时间
按照听觉障碍发生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
三、听觉障碍的原因与听力检查
(一)听觉障碍的出现率
(二)听觉障碍的原因
造成听觉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1.先天原因
(1)遗传因素
(2)非遗传因素
2.后天原因
后天原因是指儿童出生后环境因素造成听觉障碍的原因。
(三)发现听觉障碍的方法
能否尽早发现听觉障碍,对于听障儿童能否尽早得到治疗和训练非常重要。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
1.能够应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对听障儿童的心理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2.能够针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面向听觉障碍儿童的儿童观,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干预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
教学方法
谈话法、演绎法
教学资源(教学准备)
课本、PPT
授课过程
任务一 了解听觉障碍及其分类和自行诊断方式
任务二 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任务三 掌握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法
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授课教案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注释
导入
新课
新课内容
任务一了解听觉障碍及其分类和自行诊断方式
【案例导入】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
20~20学年 第学期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特殊儿童心理学
授课班级
课题(项目)名称
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
授课时间
授课形式
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实验/实训□
习题□复习□其他活动□
授课地点
导师意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听觉障碍的基础知识;
2.掌握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能力目标:
3.视知觉缺乏选择性、系统性和准确性
4.视知觉分析能力比概括能力强
(二)听障儿童的听觉
1.听障儿童听觉的特点
2.残余听力的特点及利用
(1)残余听力频率分配不均
(2)对声音刺激的感知受到局限,对语音感知难度大
(三)听障儿童的触觉、振动觉、言语运动觉
1.听障儿童的触觉和振动觉
2.听障儿童的言语运动觉
二、听障儿童的注意和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