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因素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1.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106 J/m2)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第(2)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

] 2.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整体分布较均衡(2)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地势C.距海远近D.纬度(1)C (2)B [图中反映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南方欠缺,北方丰富;东部欠缺,西部丰富。

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四川盆地,a、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势。

]二、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一、知识讲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二、例题分析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

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6.5个月。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通风管挡板A. 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 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C. 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D. 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2. 一年中,通风管挡板日关闭时长呈上升趋势后的一个月,当地A. 可能处于秋季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 昼长逐渐变短D.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答案】1. C 2. D【解析】1.根据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的原理,结合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夜间经常气温低于0℃,夜间多打开。

负温期也会有可能高于0℃,正温期也可能低于0℃,不会是一直开或关的,故选C。

夏季打开次数理论上少于冬季。

2.由材料可知,负温期,长6.5个月,那么当每年的3月底,4月初,日平均气温高于0°C,此时通风管挡板关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大气的受力状况和风向的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大气的受力状况和风向的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大气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的关系一、典题示例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在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2.在①图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解析:1.A 2.B第1题,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

因此①图符合题意。

第2题,高空大气的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①图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并向右偏,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该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因此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南方。

3.读某半球大气水平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高空或近地面)风,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背风而立,左低压右高压。

(3)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_(高空或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________),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4)两图均位于____(南、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观察发现,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________于等压线,并指向________;地转偏向力始终________于风向(或摩擦力方向);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的成因、两种风的受力过程及其对风向的影响,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较小。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依据受热原理 分析大气运动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依据受热原理 分析大气运动

B
高压
高压
C
高压
低压
(3)城市风
低压
高压
高压
郊区
上升气流
低热压
中心区
城市 人类活动密集,经济活动集
低压 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
为热多; 建筑物高大密集,通风性差, 不易散热; 下垫面硬化多、绿化少,吸 热快; 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高压 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
郊区 沉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 市区,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注意:
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较。
2、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3、等压面弯曲规律:高压上凸、低压下凹(髙上低下)
.
1
...
2
3
4
等压面
.
5
等高面
.
练一练
A
. 地面
B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 1、2、4 ;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2、3、4、5 。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0.在甘肃中西部旱地地膜种植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刚开始时农
民都是初春铺膜,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效果不够好,于是农民改变了铺膜的时间,请问
C 改变后的铺膜时间最有可能是( )
A.夏季
B.初秋
C.晚秋
D.冬季
41.地膜在刚开始推广时多是白色,但近年来随着地膜技术的实践应用地膜的颜色出现了
削 弱 作 用
二、影响太阳影辐响射地的面因辐素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太阳辐射
大气 地平线
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就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典例引领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

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逆温现象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2.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①冬季昼短夜长②冬季空气干燥③冬季风势力强④冬季山坡温度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答案】1.C 2.B 3.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西宁在7:00的逆温频率高,在19:00的逆温频率低,但是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强度是增加的,A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春冬逆温频率高于夏秋季节,但不能说明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二氧化硫的浓度变化与逆温频率相关性最小,可知逆温现象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系,与逆温现象无关,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2.逆温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

冬季昼短夜长,白天太阳照射时间短,大地受热少,大气湍流和垂直对流较弱,晚上时间长,地面辐射时间长,温度较低,易导致逆温产生,①正确;冬季空气干燥,热容量变小,降温变化更大,因此晚上保温作用更差,导致,地面降温幅度快,从而加剧逆温的产生,②正确;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③错误;冬季,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把谷地中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3.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故答案选D 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树立起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四、教学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多的名词、过多的环节及环节前后顺序是学习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理解记忆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离太阳越近温度会越高。

但是自然界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高山的山顶比地面离太阳近,貌似气温会升高,但是却会出现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了解几个名词。

/新课教学/[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课文第28~29页内容,回答学案“高效预习”中的第1~3题。

[生答]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3.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原因:由实验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师问]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5727℃,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约为22℃,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约为15℃。

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排序。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专题六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专题六 大气的受热过程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但保温作用也弱
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塑料大棚上加 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夜晚温室大棚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温度大棚外气温低,当大棚内上升的水汽遇到 较冷的薄膜后凝结成水珠。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箭头指向可知,①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②由大气 向下,表示大气逆辐射。第(2)题,晚上放下保温被,可以增强棚内大气逆辐射,阻碍棚内 外热量传导,从而减少热量散失,提高棚内温度,起到保温作用。因此温室保温被通常 在晚上放下。第(3)题,夜晚温室大棚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温室大棚外气温低, 当大棚内上升的水汽遇到较冷的薄膜后凝结成水珠。
• ②反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 • ③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 •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概念比较
序号 Ⅰ Ⅱ Ⅲ Ⅳ
辐射名称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辐射类型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 1.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 ( )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 2.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B )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1.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 ×10 J/m2)分布图,完成(1) ~(2) 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D (2)B [ 第(1) 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第(2) 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

] 2.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 ~(2) 题。

(1) 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整体分布较均衡(2)图中a 区域较b 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B .地势C.距海远近D.纬度(1)C (2)B [ 图中反映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南方欠缺,北方丰富;东部欠缺,西部丰富。

a 位于青藏高原,b 位于四川盆地,a、b 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势。

]二、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1) 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2) 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一、典例剖析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上图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下图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 )①降温最快②相对湿度大③气温最低④风速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

所以冰雾形成需要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较大,且在气温最低的时候。

所以本题②③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

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 ( )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答案:A解析:我国东北地区在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为保证冬季全室无光照死角,可以获得更长的日照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热量,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为正南才能充分利用光照。

3.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A.14时前后、20时前后B.10时前后、15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答案:D解析: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白天或光照强烈时应该让温室内获得更充足的光照,应将草苫等保温材料掀起;在光照差或无光照时将保温材料覆盖保温。

当地农民掀起草苫应该是在白天,特别是白天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以获得最多的光照;盖上草苫的时间段应该是气温较低、光照较差时,因此日落前后是当地农民盖上草苫的时间。

二、原理讲解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大气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二、跟踪训练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大全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三)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

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一、知识讲解1.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

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

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2.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2)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 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 19 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0.2 :68.7。

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

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市制定“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政策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东部城市群的原因。

【答案】(1)气候较干旱,农业灌溉水源较少;种树可以可以缓解风沙侵袭,美化环境;冬季多大风、暴雪会对蔬菜大棚造成强烈破坏;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便利,冬季蔬菜可以从外省市输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一、典题示例(2019·泉州验收)读中国东南沿海某年9月13日某天气系统“莫兰蒂”登陆大陆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天气系统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为()A.逆时针辐散下沉B.逆时针辐合上升C.顺时针辐散下沉D.顺时针辐合上升2.图示时刻,温州市近地面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1.B 2.C第1题,由图示可直接看出,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辐合上升。

第2题,此时温州市处于热带气旋的正北处,受气旋水平运动气流的影响,为东北风。

如图为北半球某地1月某日等压线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3~5题。

3.①③两处气压差值最大可能为()A.36 B.38C.39 D.404.此时,③地吹()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5.对该日①~④处天气状况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气温最高B.②处风力最小C.③处降水概率最大D.④处湿度最小解析:3.C 4.A 5.C第3题,①处气压值为1 036 hPa,③处气压小于1 000 hPa,大于996 hPa,两者气压差小于40 hPa,大于36 hPa,故选C。

第4题,③地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为西北风。

第5题,①位于高压中心,气温低,A错;②处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B错;③地处于低压控制区(低压槽内),多阴雨天气,C对;①和④都受高压控制,降水较少,但①地气压更高,影响更大,降水更少,所以湿度最小的为①,不是④,D错。

二、方法讲解①中心低压②水平气流,北逆南顺③风向(见上图) ④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①中心高压②水平气流,北顺南逆③风向(见上图) ④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先看等压线是否闭合,再看等压线数值变化趋势,气压中心低、四周高的为低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的是高压。

2.分析气流运动状况(1)水平运动与风向①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是从四周流向中心,即辐合状态;高压气流都是从中心流向四周,即辐散状态。

大气逆辐射的概念

大气逆辐射的概念

大气逆辐射的概念
答案: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扩展: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被地面反射回大气中,再被云层反射回地面的这个过程就是大气逆辐射。

大气凭借自身的温度向外辐射能量,为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中一小部分向上,散失于宇宙空间;其余大部分向下,归还给地面(特别是大气中云层较厚或水汽含量较多时),这部分反射即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层的温度和湿
度的垂直分布,除此之外与云的状况密切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日变化。

云量多,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

简单理解就是地面射出的光很容易被云反射回来。

空气洁净,云量少,被大气反射的太阳直接辐射少,大多射到地面,地面辐射加强,大气辐射也跟着加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加强。

大气逆辐射由两部分组成:
(1)来自大气本身的热辐射。

主要是地面以上1~2 km内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的辐射;
(2)来自云的热辐射。

是云体发射出并经过大气窗口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逆温成因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逆温成因及影响
10.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B.海陆热力差异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
9.C根据图中图例的提示,可知区域大气在近地面是向中心城区辐合,高空则辐散,则可推出该大气运动系统属于为热力环流,即城市的热岛环流。
10. D由上题可知,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11~12题。
(2)如图
(3)甲
(4)阴雨天气 晴朗天气 甲 白天阴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晴天少,而夜晚有云,大气的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
(5)东北风 西南风
(6)乙
22.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2)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
12.B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甲底部放一层土,就能直接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地面又把获得的热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所以甲箱大气的温度高,而乙箱只有空气,它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
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
13.A、D的气压值可能分别是( )
18.若a、b、c、d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常见的热力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常见的热力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常见的热力环流一、知识讲解常见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和水面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二、例题分析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阅读图表资料可知,该城市冬季气温低于0℃。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40°N附近大陆西岸以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南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均高于0℃,A、B、C项错误;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D项正确。

第2题,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该城市中心气温比郊区的气温高,空气对流更旺盛,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项正确;城市热岛效应下,气温较郊区高,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小;由于城市热力环流的存在,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大气污染物较易扩散至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导致城市易受郊区秸秆燃烧烟雾的影响,因此B、C、D项错误。

三、跟踪训练1.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根据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和不同性质下垫面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应用一、典题示例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B.为了采光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2.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下沉气流解析:1.D 2.B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3~5题。

3.读图可知()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4.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则()A.热力环流的方向整日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5.下列图中与15:00水库东西两侧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解析:3.B 4.C 5.C第3题,根据气温分布曲线可知,3:00 东西两侧气温较低,水库中心区的气温较高;15:00水库中心区的气温较低,东西两侧气温较高,所以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第4题,白天,水库比热容大,升温慢,气温较周边地区低,形成下沉气流;周边地区升温快,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水库流向四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的形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的形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的形成一、知识讲解风的形成二、例题分析1、下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P地位于南半球B.P地位于高空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答案:1、D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排除B选项;风向向右偏转,排除A 选项;风向北部吹,说明北部气压低,排除C选项;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且向右偏转,选项D正确。

2.北半球高空一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2、B【解析】北半球高空一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形成西风向东吹,飞机逆风飞行,A对,B错。

风从前方吹来,C、D错。

三、跟踪训练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风向为东南风B. b为上升气流C. c的风向为西南风D. d为上升气流3. 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 甲乙都是陆地C. 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 甲乙都是海洋【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据图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故A项正确;③地气压高于④地,故B项错误;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故C项错误;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低,故D项错误。

2. 甲地的温度低于乙地,故A项错误;b为下沉气流,故B项错误;甲地的日较差较大,故C项错误;d为上升气流,故D项正确。

3. 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压较高,乙地气压较低,故甲是海洋,乙是陆地,故A、B、D 项错误;C项正确。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 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因素一、知识讲解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因素:(1)水汽多少。

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云层厚度。

云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3)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大气逆辐射与大气层垂直分布有关。

二、例题分析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气象观测点分布,其中民勤地区处于沙漠戈壁干旱区,凉州地区处于绿洲区,永昌地区和古浪地区处于山区,天祝地区处于祁连山高寒山区。

通过气象观测点研究发现,古浪地区气象观测点冬春季积雪深度最大。

受气温变化影响,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冬春季积雪日数呈减少的趋势显著。

据此完成1-3题。

1. 推测夜间降温最慢的观测点所处的地区是( )A. 永昌B. 天祝C. 民勤D. 凉州2. 研究发现古浪地区积雪深度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光照B. 植被C. 地形D. 土壤3. 下列能反映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A. 高山冰雪融水增加B. 土地盐碱化威胁加剧C. 春小麦可种植范围缩小D. 旱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答案】1. D 2. C 3. B【解析】1.从材料得知,永昌、古浪、天祝均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热量多,降温较快,夜晚气温较低,排除ABC。

凉州位于较低海拔绿洲区,植被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夜间降温最慢,气温较高,D正确。

2.根据图示,南部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较充足。

天祝光照最多,故光照不是古浪积雪厚度最大的原因,A不选。

图示区域植被覆盖最多的是绿洲,气候较温和,积雪较薄。

古浪、永昌、天祝均在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积雪较厚。

古浪南部是山脊,山脊的积雪滑落在山谷堆积,古浪位于山谷,所以积雪深度最厚,C正确。

土壤状况对积雪深度影响较小,D错误。

3.根据材料得知,区域内冬春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量减少,那么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A错误。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加剧,B正确。

气候变暖,积温升高,适宜种植春小麦的范围扩大,C错误。

区域总水量减少,旱灾发生的频率增加,D错误。

三、跟踪训练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1分钟)内,投射于单位面积(1平方厘米)上的太阳辐射量(焦耳)。

下图为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太阳光照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列举的因素中,与地面太阳辐射强度无关的是()A. 地表反射率B. 海拔高度C. 大气云量D. 太阳高度2. 我国的新疆南部地区太阳辐射能很丰富,主要原因是()A. 海拔高,空气稀薄B.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C.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 沙漠地区地面辐射强【答案】1. A 2. C【解析】1.地表反射率只影响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无关,A正确。

2.我国的新疆南部地区位于盆地地区,海拔不高,A错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纬度较高,B错误;气候干旱,降水少,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能丰富,C正确;地面辐射不会影响太阳辐射能,D错误。

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H的数值应为()A.40B.60C.125D.1344.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A.A的数值B.B的数值C.I的数值D.G的数值答案:3.B 4.A解析:第3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根据热量平衡原理,大气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

读图,大气吸收的热量包括散射19,地面反射23,湍流输送10,地面辐射114,共计166。

大气放出的热量包括H和大气逆辐射106,所以H的数值应为60,B项对。

第4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读图,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A的数值,A项对。

B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雾霾会减小B的数值,B项错。

I是地面辐射,G是大气逆辐射,B的数值减小,I的数值也受影响,G的数值可能增强,C、D两项错。

下表为“玉山县5月6日、10日气温变化”,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5.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6.与5月6日相比,5月10日玉山()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答案】5. B 6. C【解析】5.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图中②来自地面,为地面辐射。

故B正确。

6.5月6日的气温日较差远大于5月10日,因此5月6日为晴天、5月10日为阴天。

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④)、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②)减弱;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③)增强。

故C正确,A、B、D错误。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 1.1~1.5米的高度,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主要目的是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8.图中树干涂白的主要作用是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答案】7. D 8. C【解析】7.从题干中“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分析,生石灰和硫磺具有杀菌、防止病菌感染的作用和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的作用,白色涂层还可以减少冻害;从“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分析,具有起到一定美化作用和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的作用,故D项正确。

8.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因热胀冷缩造成开裂,C正确。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B.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0.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9. A 10. C【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地面辐射的作用。

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允许太阳光透射,将热带量保存在地面附近,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A正确。

故选A。

10.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温的高低,A错;地膜也允许太阳光透射,会增加地温,B错;地膜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能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C正确;夏季不需要增加地温,D错。

故选C。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下图是石家庄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作物品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形因素1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昼夜温差小B.夜间多云C.强风D.大气逆辐射弱1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

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A.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增加B.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C.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不变D.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滞后【答案】11. C 12. D 13. B【解析】1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区初霜开始晚,终霜结束早,C对。

作物品种、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不是图示初霜、终霜日期纬度差异大的原因,A、B、D错。

1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快,地面降温快,D对。

昼夜温差小,降温慢,不易发生霜冻,A错。

夜间多云,大气保温效应强,降温慢,B错。

强风,水汽不易凝结成霜,C错。

1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

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因为水在凝结时会释放出热量,缩小气温下降幅度,B对,A错。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主要是防御霜冻,与花期无关,C、D错。

二、综合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球某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右上图)。

材料二: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左图)。

材料三:某地连续两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示意图(右下图)。

(1)右上图上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如此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右下图上两条气温曲线中,代表晴天的是_______ ,代表阴天的是_______。

(填字母)(4)造成该地连续两天白天气温差异的原因与左图中的_______ 作用有关,而夜间温差的形成则与左图中的_______作用有关。

(一律填数字或字母)(5)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香甜。

利用所学原理分析,其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A(2).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获得能量使大气升温(3).A(4).B(5).③(6).B(7).C(8).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解析】(1)图示位于距地面12km以上,应为平流层,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上气温越高;(2)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3)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气温低,晚上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阴天温差小;明天相反。

(4)白天与削弱作用有关,晚上与保温作用有关。

(5)新疆地处内陆,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瓜果着色,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份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