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测试与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测试与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测试与评价标准1 总则2 术语和定义3 规范性引用文件4 测试条件5 测点及采样点要求6 有人工况的测试方法7 无人工况的测试方法8 测试结果的表示9 评价方法为了保障中小学校师生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教室内的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

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中小学校普通教学教室,其它类似用途的室内环境可参照执行;不适用于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室内空气环境。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中小学普通教室空气质量参数的测试与评价方法。

2术语和定义2.1有人工况(occupied classroom)指中小学教室正常教学期间的工况。

2.2无人工况(Unoccupied classroom)指中小学教室放学或者放假期间的工况。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T 18204.24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GB/T 18204.25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GBIT 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 18204.27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GB/T 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 17094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8202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GB/T 14668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II' 14669空气质量氦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一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酞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I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4测试条件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的测试,应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行、通风系统正常开启1h后进行。

中小学教室换气标准

中小学教室换气标准

中小学教室换气标准在中小学教室中,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室内空气质量。

而室内空气质量的保障,离不开良好的换气标准。

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标准,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首先,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和建筑规范,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标准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包括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甲醛含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合格标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在设计和建设中小学教室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其次,中小学教室的换气设施需要得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换气设施的正常运行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换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日常管理中,也需要注意对换气设施的使用和管理,避免出现因为错误使用或管理不善导致的换气设施运行不畅的情况。

另外,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标准也需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学生和家长是教室使用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教室的换气情况应当有所了解,并且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和协助解决。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和家长对教室的换气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最后,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标准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换气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视和管理水平。

总之,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标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确保教室的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定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定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长,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

因此,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为了保障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的可持续改善,学校应建立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委员会的任务是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定,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

二、规定空气质量标准学校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适用于学校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

标准应包括对二氧化碳、有害气体、细颗粒物、甲醛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要求,以及正常通风条件下的适宜温湿度范围等。

三、加强室内空气检测与监控学校应定期开展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与监控工作,确保教室、办公区、食堂和宿舍等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可以借助专业的室内环境监测设备,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管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

四、加强室内通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通风设施是保障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制定通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规定,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注意通风设施的定期维护和清洁,防止积尘和细菌滋生。

五、禁止吸烟和使用有害物质为了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应严禁在室内吸烟,并禁止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

此外,学校还应指导学生和教师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提高大家的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六、提倡绿色环保建材使用学校建筑的装修与装饰应尽量选用绿色环保的建材,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释放。

对于原有的室内装修,学校可以逐步进行整改,更换或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材料和设施。

七、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不仅应着眼于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需要通过学生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讲座、宣传活动和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

中小学学校通风换气、消毒工作导则

中小学学校通风换气、消毒工作导则

中小学学校通风换气、消毒工作导则学校通风换气工作导则一、日常通风换气1.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清晨6:30之前由更夫负责)教学楼的通风换气,校领导和卫生老师每日检查、指导班主任做好教室通风换气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2.指定专人负责,并由班主任做好教室通风管理。

应保证学生入校前、午休时、放学后通风至少三次。

每节课间后教室均应开窗通风10分钟。

可根据气候及空气质量采取适当通风时间,保持教室温度不低于16度,注意学生保暖。

3.图书馆等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4.学校使用分体式空调、电风扇,能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扇页。

5.学生在校期间,保持教室及教室走廊侧窗户敞开,办公室及功能教室适当敞开门,形成教学楼内空气流通。

二、应急情况下通风换气1.发生应急处置的教室应在全面消毒后,进行通风。

要敞开所有门窗,促进空气流通。

2.隔离室要进行日常通风。

进行应急处置后,应在全面消毒后,开窗通风30分钟。

学校消毒工作导则一、日常消毒1.通风是最好的消毒方法,日常做好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食堂等公共区域采取适当消毒。

2.每日应按照规定对教室、活动室、实验室、办公室、餐厅、卫生间等教职工及学生集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等,至少开展1次全面预防性消毒。

经常触碰区域,如门把手、楼梯扶手、门帘、水龙头等进行2次以上擦拭消毒。

3.通风不畅的房间,按照不少于1.5W/m3吊装紫外线消毒灯,开紫外线消毒灯30-60分钟,消毒时室内无人。

4.工作前要对消毒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按要求做好工作记录。

消毒后要进行清洁、通风,消毒时要求室内无人。

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出现火灾、中毒等意外事件。

二、应急消毒1.学校启动应急处置后,要根据每一环节完成情况立即对教室、转移学生的应急通道、隔离室、临时隔离教室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2.校园内有新冠肺炎疑似时,须在区疾控部门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专业消毒。

最新学校教室各项规范要求

最新学校教室各项规范要求

最新学校教室各项规范要求
为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适合研究的环境,学校教室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1. 空气质量:
- 教室内应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确保学生呼吸到新鲜空气。

- 定期清理教室内的空调过滤网,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2. 采光条件:
- 教室应充足的自然光线,以保证学生的视觉健康。

- 窗户、窗帘等设施应保持清洁,确保光线能够透明、均匀地进入教室。

3. 温度与湿度:
- 教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学生的舒适感和健康。

- 定期检查和调整教室内的空调、暖气等设施,保持恰当的温湿度条件。

4. 课桌椅与布局:
- 教室内的课桌椅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以保护学生的脊椎和视力。

- 教室布局应合理,确保学生的座位间距和行动空间充足。

5. 听力设施:
- 教室内应配备合适的听力设施,如投影仪、音响等,以支持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听力需求。

6. 安全设施:
- 教室内应安装消防器材,并配备灭火器、应急出口等安全设施。

-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安全设施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7. 噪音控制:
- 教室内应控制噪音,保持安静的研究环境。

- 学校应采取措施降低外部噪音的影响,如安装隔音窗户、加强门窗密封等。

总结:学校教室应满足良好的空气质量、采光条件和温度湿度要求,提供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课桌椅和合适的听力设施。

此外,安全设施和噪音控制也是教室规范要求的重要部分。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要求,学校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健康发展。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T/CAQI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标准T/CAQI27-2017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Specification of indoor air quality for classroom of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2017-01-11发布2017-02-01实施----------------------------------------------------------------------------------------------------------------------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目次目次 (1)前言 (2)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教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4教室内空气质量检验 (3)T/CAQI27-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空气净化设备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霍尔新风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广东新风缘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艾尔斯派科技有限公司、致果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通航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卡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亚都新风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爱空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卡丽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超先空气净化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普瑞泰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南京腾亚睿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艾玛珂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成都归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广东中科粤研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邓高峰、杨英霞、岳仁亮、薛艳青、陈俊、文明勋、叶蔚、刘子玉、关丽、罗雄、范建亮、张永强、陈平、黄进杰、林景祥、靳交通、谭正、刘东方、袁续昆、沈亚斌、王培根、王名泉、杨彬、张慧强、罗翔仁、邱名友、王会如、刘永能、佟昊、蒋璋、廖桑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6—1998】前言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空气的清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与教学效果。

因此,教室需要经常换气以达到排除室内空气中化学、生物学污染的目的。

为此,卫生部于七五期间提出,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研制该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建国以来有关教室换气方面的研究、设计及使用经验,考察了我国学校建筑现状,在此基础上做了必要的调查和实验,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褚柏。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的必要换气量、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次数、室内空气二氧化碳(CO2)容许浓度、换气方式及换气制度。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集中采暖的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师范及中等专业学校可参照使用,局部采暖和其他地区可参照使用。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必要换气量necessary ventilation volume必要换气量按式(1)计算。

Q=M/(K-K0) (1)式中:Q——必要换气量,m3/(h·人);M——二氧化碳呼出量,1/(h·人);K——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K0——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2.2自然换气nature ventilation利用室内门窗缝隙、通风道等直接导人室外空气,置换室内污染空气。

2.3换气制度ventilation system按不同季节和天气规定的合理开窗制度。

3教室换气次数3.1必要换气量:小学生不宜低于11m3/(h·人),初中生不宜低于14m3/(h·人),高中生不宜低于17m3/(h·人)。

3.2每小时换气次数:小学不宜低于3次,中学不宜低于4次。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范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范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范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作为学生们日常活动的场所,学校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规范,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学校应建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教室、图书馆、食堂等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应定期报告给有关部门,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通风设施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对新建和改建的教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通风设施的合理布局,以提高空气流通效果。

三、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源学校应制定相关规定,禁止在室内使用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等有害物质。

同时,要加强对教室内清洁用品的管理,使用环保型产品,并定期清洁、更换过滤器,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

四、合理设置室内绿化室内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吸收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学校应合理设置室内绿化,为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增添一抹绿意,并定期维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五、宣传教育增强学生意识学校可通过开展室内空气质量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意识。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六、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监督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室内空气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该小组应定期检查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空气质量,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七、定期组织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学校应定期请专业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估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空气质量水平。

通过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确保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环境健康、安全。

八、加强职工培训学校应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水平。

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教授室内环境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使职工成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推动者和实施者。

中小学教室新风净化设计标准

中小学教室新风净化设计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室新风净化设计标准中小学教室新风净化系统由于涉及到公众利益(公共建筑),非常敏感,不管实际效果如何,设计采购时都应有明确(de)法规依据(标准、规范等).但目前相关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非常混乱,且互相矛盾.一、美国和中国(de)标准:美国—2013规定:影院(类似教室)最小新风量为.国家标准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述标准规定(de)新风量较小,为~17 m3/,如小学教室按40人计算,新风量需要440m3/h,采用2台FFC30(加强型)即可满足需求.采用1台FFC60V 新风净化机效果更好.二、国内相关标准: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教室(de)新风量为22~28 m3/.GB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新风量为30 m3/.如按此标准,则40人(de)教室新风量应为1200 m3/h.明显偏大,过多增加能耗,不建议采用.三、关于二氧化碳CO2(de)规定同样差异很大:小学,11m3/初中,14m3/高中,17m3/GB50099—2011,GB/T17226—1998规定CO2≤1500PPM.GB50189—2005,GB/T18883—2002规定CO2≤1000PPM.浓度均为“日均值”,即一天内(de)平均值,并不但是以上规定所指(de)CO2是“实时值”.因此即使采用最小新风量(11~17 m3/),也可达到1500PPM (日均值)(de)二氧化碳浓度标准.鉴于我国教室现状和使用条件,经济条件,建议采用11~17 m3/(de)新风量标标准.且新风量应从采气口测量.准和1500PPM(日均值)(de)CO2四、关于室内标准同样室内也没有统一(de)标准:GB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太陈旧,没有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室内空气质量准则2005规定≤25微克/m3(日均值).环保部2011年修订(de)大气质量标准≤50微克/m3(日均值)根据以上标准,建议采用≤50微克/m3(de)标准.五、关于新风净化效率对新风(de)净化建议:由于新风净化机对室外新风(de)处理是“一次通过性(de)”,因此对净化效率应有较严格规定,例如室外为200微克/m3时,如净化效率为70%,则送风(de)浓度为60微克/m3,新风机成了“引霾入室”机.建议套用国标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de)规定(分级).北京威斯汀豪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鲁敏2016年10月21日。

校园空气质量和通风制度

校园空气质量和通风制度

校园空气质量和通风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校园师生的健康,提高校园空气质量,本文档详细阐述了校园空气质量和通风制度的相关内容,以指导学校进行空气质量管理和通风设施的优化。

2. 校园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9671-1996),校园空气质量应符合以下标准:- CO2浓度:不应超过0.1%(日平均值)- CO浓度:不应超过30mg/m³(日平均值)- NO2浓度:不应超过20mg/m³(日平均值)- SO2浓度:不应超过15mg/m³(日平均值)- 悬浮颗粒物(PM10):不应超过150μg/m³(日平均值)- 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00CFU/m³(日平均值)3. 通风制度3.1 自然通风- 教室、宿舍等室内空间应尽量保证窗户的开启,以实现自然通风。

- 在气温适宜的季节,每日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2 机械通风- 对于无法实现自然通风或通风效果不佳的空间,应配备机械通风设施。

- 机械通风设施应保证24小时运行,以维持室内空气质量。

3.3 空气质量监测- 学校应定期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上述标准。

- 当监测到空气质量不符合标准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4. 应急预案- 当空气质量达到中级及以上污染程度时,学校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 停止户外活动,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的使用。

- 加强通风设施的运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 对受污染的空间进行清洁和消毒。

5. 培训与宣传- 学校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空气质量管理和通风设施操作的培训。

- 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栏等形式,普及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和通风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6. 监督与评估-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空气质量管理和通风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 定期对通风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圣旭源: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相关标准

圣旭源: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相关标准

圣旭源: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相关标准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

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

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

表1 空气质量指数圣旭源近年来,冬季雾霾天气频繁,虽然建筑房屋气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上门窗可以在一定意义上阻挡雾霾进入,但学校人群流通性较大,大小为2.5μm上下的颗粒物可以通过人体携带或门窗缝隙进入室内。

研究表明,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室内PM2.5浓度大约为室外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而这部分颗粒,主要集中在0.1至1μm的粒径范围,也就是室外污染物中那些粒径小、毒性大的颗粒会进入室内,对学生身体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日前,教育部发布《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据统计,全国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各类教育培训学校将近78万所,全体师生共约4.5亿人。

据初步调研,我国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的人员密度PF约0.75~0.9人/m2,本就属于高密度人员建筑;一些教室还存在人数过多、班级过大的不良现象,45、50人的普通教室常常纳入50~60名学生共同学习,还有多达80余名甚至上百名学生拥挤共用一个教室的情况,教室内学生高度集中。

教室内CO2浓度超标、粉笔灰、课桌椅凳和其他建筑装修材料释放的氡、甲醛、苯、氨、TVOC等有害物质,以及人体释放的异味都影响着我国校园空气质量。

青少年及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孩子们在青少年及幼儿时期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

我国的青少年及儿童每天大约1/3~1/2以上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教室是孩子们每天课业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校园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成长。

1 现行的相关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是中国首部针对室内空气中存在的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有害物质而制定的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主要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

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对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当包括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限量要求。

这些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以及灰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

对于这些污染物,应当制定相应的浓度限值,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其次,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当包括室内空气流通和通风换气的要求。

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和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积聚,保持空气新鲜。

因此,标准中应当规定教室内的通风设施和通风换气频率,以及室内空气流通的要求,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当包括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过高或过低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甚至影响到学习效果。

因此,标准中应当规定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范围要求,以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最后,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执行和监测也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定期对教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标准的执行情况。

同时,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空气质量知识和健康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共同维护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总之,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和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要求和严格的执行监测,可以有效保障教室室内空气质量,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小学关键区域的通风与消毒规定

小学关键区域的通风与消毒规定

小学关键区域的通风与消毒规定1. 通风规定1.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温度:16-24℃- 湿度:40%-60%- 二氧化碳浓度:≤0.1%- 细菌总数:≤1000个/立方米- 甲醛浓度:≤0.1mg/立方米1.2 通风时间与频率小学应保证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具体通风时间可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1.3 通风方式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

自然通风时,应确保门窗完全打开;机械通风时,应使用空气净化器或通风设备。

2. 消毒规定2.1 消毒对象针对小学的关键区域,包括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进行定期消毒。

2.2 消毒剂选择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剂选择与使用指南》,选择有效的消毒剂。

常用消毒剂有:- 75%酒精- 5%漂白剂- 0.5%过氧乙酸2.3 消毒方法采用擦拭、喷洒、浸泡等方式进行消毒。

具体方法如下:1. 擦拭:使用消毒湿巾或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

2. 喷洒:使用喷雾器将消毒液均匀喷洒在空气中或物体表面。

3. 浸泡:将消毒液倒入容器中,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浸泡其中。

2.4 消毒频率每天对教室、宿舍、食堂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每周对卫生间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消毒频率。

2.5 消毒注意事项1. 在进行消毒操作前,确保场所内无人,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 操作过程中,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 消毒剂应现配现用,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后,及时清理消毒剂残留,避免对环境和物品造成损害。

3. 监督与检查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通风与消毒监督小组,负责对通风与消毒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与检查。

监督小组应定期对通风与消毒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4. 培训与宣传学校应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通风与消毒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优化学校环境的消技术规范要点

优化学校环境的消技术规范要点

优化学校环境的消技术规范要点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校环境的优化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消技术在改善学校环境方面具备巨大潜力,因此制定一套科学且符合规范的消技术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优化学校环境的消技术规范要点。

一、室内空气质量规范室内空气质量是学校环境优化中关键的一环。

确保室内空气清洁、新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1. 定期通风换气:每个教室应每天至少开启两次窗户进行空气流通,排除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

2. 控制甲醛含量:在装修和购置新家具时,应选择环保材料,避免室内甲醛污染超标。

3. 定期清洁室内道路和空调过滤器:清理室内灰尘和细菌,减少过敏原的堆积。

二、水质卫生规范保证饮用水和洗浴水的质量对学生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保障学校水质卫生规范的要点:1. 检测水质:每年定期检测学校的饮用水和洗浴水,确保水质达标。

2. 安装净水设备:维持水龙头、水壶等设备的清洁,并安装水龙头过滤器等净水装置。

3. 培养合理的用水习惯:引导学生合理浇水、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噪音控制规范噪音是学校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过高的噪音水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

为优化学校环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教室噪音:教室内应合理使用讲话设备,避免高音量的扬声器使用。

2. 维护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噪音高的机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噪音降低。

3. 设置隔音措施:学校应加强空间隔音设计、采用吸音材料,以降低噪音对教室的影响。

四、室外环境规范学校的室外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和运动质量。

以下是优化学校室外环境的规范要点:1. 绿化环境:增加植被覆盖,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降低气温和环境噪音。

2. 控制灰尘:室外道路应定期清理,防止尘土扬起污染空气,确保道路干净整洁。

3. 垃圾分类: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电磁辐射控制规范电磁辐射是学校环境中的一项重要问题,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学生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通风制度

学校通风制度

学校通风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通风制度是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和运行能够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通风标准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学校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1000ppm,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不应超过35μg/m³,甲醛浓度不应超过0.08mg/m³,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不应超过0.6mg/m³。

2. 通风换气标准学校应根据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不同用途的场所,制定相应的通风换气标准。

普通而言,教室应保持每小时至少3次的空气换新量,办公室和图书馆则应保持每小时至少2次的空气换新量。

三、通风系统设计与运行1. 设计要求(1)通风系统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确保空气新鲜度和清洁度。

(2)通风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室内空气质量和人员数量进行调节。

(3)通风系统的噪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应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和工作造成干扰。

(4)通风系统的能耗应尽量降低,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

2. 运行管理(1)定期检查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2)定期清洁和更换通风系统的过滤器,保证空气质量。

(3)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通风系统的运行模式和参数,以满足不同场所的通风需求。

(4)建立通风系统运行记录,包括运行时间、运行状态、维护情况等,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其他措施除了通风系统,学校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1.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2. 安装空气净化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3. 设置室内绿植,增加氧气含量,吸收有害气体。

4. 教育学生和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整洁。

五、总结学校通风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学校校园卫生管理制度中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要求

学校校园卫生管理制度中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要求

学校校园卫生管理制度中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要求在学校校园卫生管理制度中,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就学校校园卫生管理制度中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论述。

一、规定合理的通风措施良好的通风措施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合理的通风制度,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通风措施可以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自然通风可通过开放窗户、门等方式实现空气流通,而机械通风则可以利用排风扇、新风系统等设备来控制室内空气质量。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

二、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在学校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需要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学校应该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建材和装修材料,避免使用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产品。

在新建或翻新教室时,应选择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涂料、胶水等材料,以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检查教室内的家具、地毯等物品,确保没有出现损坏或老化情况。

三、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学校还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

定期进行室内卫生清洁工作是必要的,包括清扫地面、擦拭桌椅等。

对于垃圾、灰尘等脏污物的处理,学校应选择合适的垃圾分类和处置方式,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持续良好。

四、定期检测和评估为了确保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学校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和评估。

通过专业仪器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

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记录制度,保存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和改进措施,以便日后参考。

五、加强室内环境教育除了以上的控制要求之外,学校还应加强室内环境教育,提高师生对室内空气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宣传栏、讲座等形式,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空气卫生习惯。

学生应得到正确的室内环境保护知识,了解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方法,如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整洁等。

总结学校校园卫生管理制度中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要求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教育机构环境质量标准

教育机构环境质量标准

教育机构环境质量标准一、编制背景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空气环境污染及饮用水环境威胁,保护幼、少、青年易感人群,减少人员集中场所疾病发生机率,制订本标准。

二、编制范围本标准专门为中、小学及职业教育学校及脱产教育机构当中的空气环境及饮用水环境制订。

本标准中包括强制标准及指导标准两个部分。

强制标准为最低标准,有关单位务必依照执行以确保环境健康,指导标准可由各单位依据实际情况参照使用。

三、室内空气质量环境标准a)温湿度环境i.温度:夏季22-28摄氏度,冬季:16-24摄氏度ii.湿度:夏季:40%-80%,冬季:30%-60%b)新风量及换气次数量值i.30m3/h/人ii.不低于4次c)二氧化碳浓度上限值i.不得高于1500ppmd)PM2.5浓度上限值i.不得高于50ug/m3(室外PM2.5为300ug/m3时)e)VOCs浓度上限值i.甲醛含量不得高于0.08mg/m3ii.内墙乳胶漆中甲醛含量不高于0.05g/kgiii.苯不得高于0.09 mg/m3iv.氨不得高于0.2mg/m3OC不得高于0.5 mg/m3vi.氡不得高于200Bp/m3f)细菌传播途径i.墙壁表面抗菌率99.95%以上ii.教室桌椅表面抗菌率99.95%以上g)负氧离子数量值i.负氧离子数量值在300—2500个/CM2h)臭氧浓度上限值i.臭氧不得高于100ppb四、饮用水环境标准a)可溶性总固物上限值TDS不得高于50ppmb)余氯含量上限值0.01mg/Lc)微生物含量上限值500cuf/mld)色度上限值5度e)浑浊度上限值0.5NTU五、空气质量检测a)空气质量检测内容必须包括PM2.5、甲醛、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b)PM2.5传感器应使用激光高精度传感器c)甲醛传感器应使用进口电化学法高精度传感器d)二氧化碳传感器应使用红外法高精度传感器e)所检测数据应能够远程查看、集中查看,并能够查看历史数据六、参考标准《室内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094-1997《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建筑通风效果效果测评与评价标准》JC/T 30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空气净化器》GB/T 18801《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管理指南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管理指南
6
物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5.5 每周应对教室室内进行至少一次喷雾消毒。在学校放学后,教室无人期间,使用有 效氯含量大于 500mg/L 的消毒溶液或国家相关部门规定或认可的其他消毒药剂喷雾消毒, 关闭门窗 30min 后打开外窗通风。 6.5.6 消毒效果的检验,应由经培训合格的检验人员按照有关卫生要求进行,不具备检验 能力的可以进行委托检验。 7 空气质量监测 7.1 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应定期进行巡检,宜每 6 个月开展一次对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的 巡检,巡检主要通过观察外观判断传感器工作状态,对于损坏的传感器应及时更换。 7.2 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应每年进行校验,传感器的误差应满足 T/CAQI 31-2017 的技术要 求,应及时对超出可接受误差范围的传感器进行校正。 7.3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应储存不少于 6 个月的数据,每年至少开展 1 次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的分析工作,对于未达到运行控制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运行管理中的问题,调整运行 管理策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运行控制目标 Operational control objectives 开展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管理工作所要达到的室内空气质量等级。 3.2 空气质量日常评价 Daily evaluation of air quality 日常管理中对教室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可由管理人员采用手持式空气检测仪或读取空气
4
行状态,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应满足 T/CAQI 31-2017 的技术要求。
6 系统运行
6.1 运行维护 6.1.1 新风净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可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日常维护保养和定 期维护保养记录参见本标准附录 B。 6.1.2 日常维护保养应包含下列内容:
a) 新风净化机外观保持清洁,检查电气路线和电气设备; b) 检查送、排风口是否牢固,调节风口是否调节到位; c) 检查新风净化机运转是否正常,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d) 检查清洗维护管理制度和清洗维护档案记录的完整性。 6.1.3 定期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可考虑以寒暑假等法定节假日为时间节点制定维护 保养计划,以便执行。 a) 对于设置阻力监测或报警装置的过滤器,应根据报警提示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对于没有设置阻力监测或报警装置的过滤器,根据当地的大气状况和运行时间定期进行维护 保养或更换,宜每 3 个月对粗效过滤器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宜每 3-6 个月对静电过滤器 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在室外污染严重时应缩短维护周期; b) 热回收新风净化机,每年对显热热交换芯进行清洗、消毒,每 2 年对全热热交换芯 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保养; c) 每 6 个月检查风管气密性并对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检测系统风速,出现风速异 常时,应及时调节风速; d) 每 3-6 个月对风口进行清洗、消毒; e) 每 6 个月检查新风净化系统的控制系统,并及时保养; f) 每年对新风机的风机叶轮进行清洗、消毒,保证风机叶轮上无积灰。 6.1.4 新风净化系统初次运行或停止运行超过 1 个月后再次运行之前,应先检查设备是否 正常运行,更换损坏或超出使用年限的部件,并对新风净化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管内表 面和送风的卫生质量合格后方可运行。 6.1.5 新风净化系统中发生化学或生物污染时,应采用国家相关部门规定或认可的消毒药 剂和器械进行清洗消毒。

小学空气质量管理制度

小学空气质量管理制度

小学空气质量管理制度1.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小学空气质量达标,提供一个清新、健康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

为此,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

2.空气质量监测2.1.在小学各个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封闭空间内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定期进行监测。

2.2.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PM2.5浓度、CO2浓度、VOCs含量等。

2.3.监测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空气质量控制3.1.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2.定期进行空气净化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3.3.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减少灰尘、异味等污染源。

3.4.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卫生清洁,特别注意与空气质量有关的区域,如窗户、空调等。

4.空气质量通报与预警4.1.开展定期的空气质量通报工作,向学生、教职工及家长介绍当前的空气质量情况。

4.2.当空气质量超标或出现污染时,及时发布预警通知,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4.3.监测结果和通报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5.培训与教育5.1.针对学生、教职工开展空气质量知识培训和教育,提高大家的空气质量意识。

5.2.定期组织科普活动,加强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宣传和倡导。

5.3.鼓励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种植绿植、节能减排等。

6.领导责任6.1.学校领导要重视空气质量问题,将其纳入学校管理体系,确保相关制度的实施。

6.2.学校领导要落实责任,定期检查空气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6.3.学校领导要为空气质量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其有效推行。

7.监督与改进7.1.学校各部门要相互合作,加强对空气质量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

7.2.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不断改进管理制度。

7.3.鼓励教职工和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空气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

8.结论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改善小学空气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气质量环境而共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AQI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标准
T/CAQI27-2017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Specification of indoor air quality for classroom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2017-01-11发布2017-02-01实施
----------------------------------------------------------------------------------------------------------------------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
发布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目次
目次 (1)
前言 (2)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教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
4教室内空气质量检验 (3)
T/CAQI2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空气净化设备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霍尔新风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广东新风缘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艾尔斯派科技有限公司、致果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通航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卡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亚都新风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爱空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卡丽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超先空气净化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普瑞泰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南京腾亚睿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艾玛珂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成都归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广东中科粤研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邓高峰、杨英霞、岳仁亮、薛艳青、陈俊、文明勋、叶蔚、刘子玉、关丽、罗雄、范建亮、张永强、陈平、黄进杰、林景祥、靳交通、谭正、刘东方、袁续昆、沈亚斌、王培根、王名泉、杨彬、张慧强、罗翔仁、邱名友、王会如、刘永能、佟昊、蒋璋、廖桑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教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及新建中小学校的普通教学教室,其它类似用途的室内环境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T/CAQI26-2017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测试方法
3教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1教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3.2教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教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序号参数单位
浓度限值
备注一级二级
1二氧化碳CO2%0.10.151小时均值
2细颗粒物PM2.5μg/m335751小时均值
3臭氧O3mg/m30.100.161小时均值
4氨NH3mg/m30.100.201小时均值
5甲醛HCHO mg/m30.080.11小时均值
6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mg/m30.50.61小时均值
3.3当所有指标满足一级浓度限值时,室内空气质量为一级;当有一项或多项指标不满足一级浓度限值,但是满足二级浓度限值时,室内空气质量为二级;当有任何一项指标不满足二级浓度限值时,室内空气质量为不合格。

3.4所有中小学校教室空气质量参数均需满足本标准的二级浓度限值要求,且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除表1外的室内空气质量其他参数还应符合GB/T 18883标准要求。

4教室内空气质量检验
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质量各参数按现行T/CAQI26-2017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测试方法进行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