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发育学案1

植物的生长发育学案1
植物的生长发育学案1

第2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能说出叶芽的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能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种子萌发过程的探究,形成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观念。

【学习重点】:能够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叶芽的结构

【学习难点】:观察叶芽的结构

【知识梳理】:

1.种子萌发的过程:_________ 首先从破裂的种皮中长出来,发育成

。接着伸长,破土而出,逐渐发育成和。

不同植物的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的子叶 _____________ ,有的子叶 ________ 。根据这情况人们在播种时,将子叶 ___________ 的种子播的 _______ ,将子叶 __________ 的种子播的 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茎、叶和花都是由发育来的。茎的主干通常是由

发育而成的,而侧枝是由主干侧面的_______ 发育而成的。芽的类型有很

多种,根据芽生长成的结构可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选一选

()

A胚根2?将浸泡

后的菜豆种子剥去

种皮,并做以下处理,在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培养,其中不会发芽的是

3小明观察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种子都应该具有胚

B子叶是所有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C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D观察种脐和种孔应该在解剖种子之前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

A根B芽C叶

D茎

二.辨对错1在适宜的条件下,大米粒也可以萌发成幼苗

()

1.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的组成中,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

B胚轴C胚芽D子叶

2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

3为了避免浪费,测种子发芽率时只需用几粒种子进行实验就行了。

()

4农民在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膜覆盖地面,能提早出苗,原因是提高

) 三.连连看

请将芽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将发育成的部分用线连起来。

1生长点A幼叶

2芽轴B叶

4侧芽D侧芽

5芽原基E侧枝3幼叶C茎

6叶原基

F使芽轴伸长

四.识图作答

下图是南瓜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从1到2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4是由2中的发

育而来的。

(3)在图中5所示的生理过程中,消

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 。

(4)请你当一次农业技术员,在南瓜

植株上收获黄瓜,这种技术叫做__________

(5)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能促进蔬菜的_______________

4侧芽D侧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分层练习 5.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基础巩固 1.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2.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C.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3.一些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的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环境 D.减少呼吸消耗 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B.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C.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光照等因素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C.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6.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 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7.苍耳为菊科植物,一年生杂草。它是一种绝对短日植物,即在24 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修改稿)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大连二十四中生物组刘恒 【研讨教材——考向指南】本章在个体水平上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新课标教材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对植物激素调节融合了较深的内容,并在进行拓宽的同时对有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值得注意),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多结合生产实践或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出题。所以纵观10年来的试题情况,本章内容较多。试题中以联系生产、生活为主的中档题居多,设计实验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试方向。本章内容可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热点有: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及提供材料的实验设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各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无土栽培相联系。 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体会实验思想,运用实验思想解决实验设计问题。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情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复习课不能是新授课的简单的重演。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要认真组织材料制做PPT 课件,一方面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要让他们找回自信,在课堂中,留一定时间给学生看书,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搭建好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全体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另一方面还要提出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同学去思考和探索。设计经典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助其巩固知识。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解决实验题大难关。 【教学策略】高考是很全面的考试,考得也很细,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在讲授知识方面尽量的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让每一个学生有知识上的漏洞,对学生来说就是“查漏补缺”,所以要强调学生注意书本上有关小字部分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小资料部分和相关插图,并设计相关的练习来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一节课主线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使其知识归纳有条理,要使之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

(整理)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重难点)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难点) 学习内容: 一、生长素的发现 | 1.达尔文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右图 ①胚芽鞘受到单侧光刺激,弯向生长;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③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④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部,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 (2)实验结论: (1) ①和②对照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有关。。 ③和④对照得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 芽鞘的。 (2) 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 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时,造成伸长区背 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詹森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切下胚芽鞘尖端,中间放一,单侧光照,尖端下部弯向光源生长 (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将胚芽鞘尖端切去,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发现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 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在其下部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黑暗中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分布不均匀。 4.温特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 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 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的 侧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这种物质从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下部生长。该物质被命名为 。 注:实验⑥是对照实验,排除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琼脂块作用的结果。 ^ 5、郭葛等人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叫 (IAA )。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 。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PAA )、 (IBA )等。 总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 ,感 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 ,生长素横向运输 的部位也在 ,但胚芽鞘生长的部位是尖端 的 。所以右下图1中胚芽鞘尖端处生长素因云母片的阻挡而不能 运输,尖端的下部生长素不横向运输,故琼脂块a 、b 中生长素含量相等;而图2中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尖端下部极性运输,故琼脂块c 中生长含量小于d 中的含量。 】 6、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向光性)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同时,从 上端向下端极性运输;导致尖端下部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造成向光弯曲。 二、植物激素 1.概念:在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有显著影响的 ,称作植物激素。 2.类别:生长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 经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 2.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 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 、 、 图1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③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八单元第1节[课下作业]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答案 C 2.(2013·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答案 B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管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答案 D 4.如图是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答案 C 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细胞中CO2的排出路径是③→②→① 答案 C 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 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答案 A 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答案 B 8.(2012·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 D 9.(2013·济南一模)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克拉玛依高级中学芬丽 一、【考纲点击】 1、回扣基础,明确知识点,完善知识网络构建。 2、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提高实验与探究能力 三、构建知识网络――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四、【核心要点突破】 考点1: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作用 1.依据下图,下列关于生长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甲B.图1中乙丙都不弯曲,其原理相同 C.图2中丁向左弯曲,戊向右弯曲 D.丁、戊都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规律与总结】 考点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改进方案: 理论依据: 【规律与总结】 考点3:其他植物激素 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语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1)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______。 (2)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时____能刺激形成愈伤组织,对根芽的分化有重要作用。

4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若用此无子番茄和无籽西瓜的果肉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养,从理论上分析,都授以二倍体的花粉,所得植株的果实中依次为:( ) A.无种子、有种子 B.有种子、有种子 C.有种子、无种子 D.无种子、无种子 【规律与总结】 考点5:试验设计 5、图1是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图2是水平 放置的一株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 ppm 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____ ppm 。 (2)图2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a 、b 、c 、d 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处。 (3)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请你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与总结】 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 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问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 ,B 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 A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 点浓度 B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 点浓度 C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 点浓度 D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 点浓度 3.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 .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李攀 审核人:袁蓓、周瑞 编写时间:2010-09-28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要达到的目标: ①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中感光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分别是? ②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如何证明。 ③解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 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 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分 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 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 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5.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有五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3.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等处。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一、考点: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二、知识梳理:创新设计第172页 三、典型例题 【例1】《创新设计》第174页“即时突破”第1题 【例2】《创新设计》第175页“例2” 【例3】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解析:A中插入的琼脂块属无效插入,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左侧玻璃片属无效插入,因分生组织分布在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一段,右侧玻璃片插在胚芽鞘尖端稍下,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故胚芽鞘尖端下部左侧有生长素,右侧无生长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中云母片属无效插入,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中插入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向左的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向下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 答案:B 【例4】(2009年广东生物)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例5】(2009年江苏生物)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因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上芽的数目可能不同,故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生根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解读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 转变为A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2+3.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通过突触前膜

2+上的Ca 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 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2+D.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 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 ,刺激A ,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 ,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 ,刺激A ,肌肉收缩 A .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2+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 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内容,在《必修3》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黑板绘图向光性生长的植物。由图片想到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么红杏为什么要伸出墙外生长,这盆植物为什么要“弯腰”生长呢? 这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新课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实验 手绘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师】早在1880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就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并以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精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①实验② 条件:黑暗中单侧光照下 【生】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弯向光源生长 【生】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光照有关。 【师】实验③条件:均匀光照下 【生】现象:直立生长 【师】综合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出结论: 【生】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必修三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必修三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金昌市一中生物导学案 依靠相互间的信赖和帮助,能够完成伟大的事业,并能有伟大的发现。——荷马 课题:3.3第周第课时授课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列举其他的植物激素 学习重点其他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 学习难点其他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自 目标与导入本节聚焦: 除生长素以外,植物体内还有哪些植物激素? 其他植物激素具有什么作用 导入: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自学与诊断一、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等植物激素 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如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使其含量,反过来又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含义:的对植物的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互动与展示一、阅读课本53-54页,归纳: 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二、阅读课本54-56页,思考: 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什么优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应用? 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精讲与点拨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促进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且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 总结与升华1、赤霉素促进,从而使植株增高;促 进和。 细胞分裂素促进。 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和。 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达标检测题

比较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在体内含量都较少 B.对生命活动都有调节作用 c.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A.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B.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植物的遗传物质。 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发育。 D.植物组织培养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 课后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田宽梅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本节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一生物 SW-BX3-03-01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龙红明审定人:余新龙编写时间:2012-03-08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 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5. 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发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知识链接】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狀物。为胚体的第一张叶, 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部分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以保护胚芽出土时 不受损伤,同时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随后被胚芽突破。 【学法指导】 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达到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 那些科学家所作的实验中得出的那些结论。关于生长素的运输中,要分清楚形态学的上下 端和地理方位的上下的区别。 【学习过程】 理解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回答有关问题。 1.诗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 2.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导致了红杏生长方向的改变? 3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4.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⑴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的照射下,植物弯向方向生 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②条件: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处理:去掉 处理: 现象:胚芽鞘生长现象: 实验③处理:用锡箔罩子把罩住实验④处理:用锡箔罩住 现象: . 现象:弯向生长 实验①②对比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和与有关 实验①③④对比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结论: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因而胚芽鞘出现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 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不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 3.1914年拜尔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弯曲生长 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①②初步证明:顶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实验 接触实验组: 过顶①处理:把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端的 琼脂②现象:胚芽鞘会生长。 块 未接对照组: 触过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 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顶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复习学案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 主备人:赵玲玲审核人:王滢时间:2014/3/25 【学习目标】: 1、叙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会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掌握生长素的本质,定义 4、准确说出生长素合成的部位、运输的方向及化学本质【学习重点】: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试验中,各个实验的结论 【知识点回顾】

【当堂作业】及时复习,巩固今日成果,我能行 1、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是由于() A、植物对地心引力发生的反应 B、植物处于黑暗中 B、植物处于强光下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缘故 2、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 A、通过薄壁细胞的运输过程 B、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C、需能的主动运输方式 D、1cm/h~2.4cm/h的运输速度 3、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 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4.下图中扦插的四株葡萄枝条,最易成活的是() 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6.将4株生长状况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 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和茎的生长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①和③ 7.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 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学案5 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案5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校高20 级班学生: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作用(Ⅲ)。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__________产生某种 刺激,在传递到下部______时,造成____面比____面生长快―→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传递到下部―→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______造成的―→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______。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幼叶和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运输 (1)极性运输:从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________。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________进行。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知道吗何为形态学的上端?何为横向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两重性 (1)低浓度________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浓度过高时会________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顶端优势 (1)现象: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__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________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________,发育受到抑制, 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 3.生长素类似物 (1)概念:具有与________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a—萘乙酸、2,4-D等。 (2)应用:①防止________________;②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③促使________生根。 四、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赤霉素:(1)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的种子、________和幼芽。(2)主要作用:促进细胞_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________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1)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2)主要作用:促进细胞________。 3.脱落酸:(1)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2)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3)主要作用:抑制细胞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______。 4.乙烯:(1)合成部位:植物体的________。(2)主要作用:促进________。 五、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________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________。 3.应用实例:(1)用________催熟凤梨。(2)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溶液处理芦苇,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探究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分析图示实验,依据实验现象进行结论总结: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作者:————————————————————————————————日期: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直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的理解,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生命现象把握生命本质,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著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生长素发现、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首先,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前些天我们社区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 生:是什么?

师:据家属说是有一盆盆栽自己掉下了楼,没有任何人触碰。大家想,植物好好的为什么会直接掉下楼去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还比较难回答,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植物生长素。至于什么是生长素,怎么发现的生长素,便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推进新课 师:观察下列现象,说明问题。 课件展示: 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中的植物,朝向光照的地方生长; ②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 ③玉米胚芽鞘会弯向单侧光方向生长; ④向日葵、玉米胚芽鞘受到均匀光照时的生长状况。 师:看了这些资料,大家对“跳楼事件”肯定会有一定的看法了,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从这几个资料中,大家可以找到什么共同点? 生:植物体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师:那么,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呢?谁给的刺激呢? 生:光照。 师:方向怎样? 生:单侧光照下,才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师:对,非常好,在生物学中我们把这种植物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那么,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其他类似的现象呢?大家先看这么一个资料。 课件展示: 展示植物根的向地性。 生: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叫向性运动。 师:体验下列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找学生代表从不同方向刺激含羞草叶片,叶片闭合。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含羞草叶片受到刺激,产生闭合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不管从什么方向刺激,都引起闭合。不是单一方向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 师:答得好。 师:请同学们讨论植物还有哪些向性运动的例子?学生讨论,老师简单总结:向性运动:单一,定向。 师:同学们了解清楚了向性运动,下面我们来探讨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向性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