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听窦桂梅执教《村居》有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用这两句诗的意境来形容现在的课程改革最贴切不过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旺盛生命力,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是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幸福的烦恼。我们在品味语文教学多元化的同时,不禁疑问: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适合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向?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最有效地学习语文?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母语?

回顾我们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总在“推倒与重建”这条双行线上游走。浮躁与偏激的心态,让我们迷恋上动辄全盘否定的伪创新主义。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缺乏对语文魂魄的塑造,缺乏“取之精华,去之糟粕”的积淀,缺乏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包容与整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可悲之处,也是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结症所在!

我是读着窦老师的文章成长起来的。窦老师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喧嚣与浮躁的尘世间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静土,用心潜读,做一名文人型老师。因此,我们可以从她的课中看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感受到语文回归自然与生活的真实,体会支语文教学发出的情感芳香。

现在,我想就着她施教《村居》一课,结合我长期对她教学理念的研究,分析一下窦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特色:

一、触摸作者之心

古往今来为文者,大多是借文章这一载体传情达意的。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怀才不遇的痛苦,“忧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责任感等等。语文课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文章的所蕴含的意境、道理或常识,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借“导”这一平台,为学生铺好路搭好桥,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然后用自己的心去发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窦老师对《村居》一文的处理在这方面可谓是登峰造极!为了能让学生准确地悟出诗的意境,窦老师在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方面进行了浓墨重彩,这在许多人看来是舍本逐末,画蛇添足之笔,但从教学效果看来,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处。

作为爱国将领与词人的辛弃疾,目睹着山河的破碎,百姓的流离失所,是何等的痛心疾首!他多么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收复中原,让百姓安居乐业。但由于当权者懦弱无能,妒能忌贤,屈膝求和,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黎民百姓遭到胡人铁骑的踩踏,他是何等地无奈和自责。如果没有这一时代背景的介入,《村居》所勾画的只是简单的生活,劳作图心。但是,就是这一简单《村居》图,如果我们把它与战火纷飞,国将破家欲等背景联系起来,它是何等的绚丽多彩,那么的令人神往。因为饱受战火困忧的百姓,渴望的是宁静、祥和的生活!窦老师这一设计,并不是游离文本进行大,而是来源她对文本高屋建瓴的解读,是用心去发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结

果。正如她说课时所说:“一个语文老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文本正确的解读。老师只有深入去读文本,才能够与作者感同身受,产生情感之共鸣。”

二、弹奏情感之弦

我们的老师总爱抱怨自己的学生言之无物,抱怨课堂上举手者廖若星辰,抱怨学生读书时缺乏入情入景,但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是否苍白无力?我们的表情是否冷若冰霜?我们与作者是否有过感同身爱?窦老师《村居》一课,老师对情感的营造贯穿着课的始终,如阳光沐浴着教学的每一角落,如春风泛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为了蓄积学生的情感,老师在课前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情感的准确推理。其次,她注意对学生情感递升。“你已看到哪些画面?”“你想对他说什么?”等开放性问题,把学生的心引入文本,步步为营地撩发学生的情感。再有,窦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村居》一课,从音乐到背景到老师的语言,都在营造一种诗化的美感。特别是教师的语言,时而是疾风骤雨,时而是和风细雨。老师在课堂上情感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给人一种节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老师这种情感是在充分解读文本过程中油然而生的,因此显得特别自然与亲切!学生在她的情感感召下,打开了情感的闸门,兴趣盎然的去读、去想、去说,享受着语文带给他的乐趣!

窦老师高明之处在于,她不是做情感的输送者,而是做情感爆破手。当学生情感不顺畅时,她紧紧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如“醉、卧”

等词,指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读去想,从而引爆学生已积蓄的情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地。

三、留住语文的根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科呢?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是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曾几何时,我们语文教学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过程的热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历史课,甚至是活动课。一节课下来,学生热热闹闹走过场,不识双基为何物。最近,崔峦老师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提法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要回归自然和生活的真实。窦老师的课之所以富有生命力,就在能紧紧地抓住语文教学魂,留住语文根,在自然中寻找创新与突破,不断为语文生命之魂注入源头活水。在指导学生读古诗时,她把古诗的平、仄、韵带进来,既还原古诗文的原汁原味,又带给了学生新鲜感到恐惧。因此,学生在读书时,平仄音错落有致,韵味十足,让人忍俊不禁,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她为词谱上曲调,让学生模仿试唱。众所周知,在宋代,词不离曲,曲不离词,可谓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余音绕梁。老师这一设计,还原了词本来的面目,不动声色地让学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此外,老师还通过品词品句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她紧紧抓住“卧”等关键词,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小儿的无拘无束,自由贸易。最为精彩的要数“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翁夸赞媪说:‘__________’这一语言训练环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充分解读,在老师的情感熏陶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进行创造性的回答,搏得了全场喝彩。老师把语言训练与体会文章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时机握捏准确,水到渠成。学生练习起来有滋有味,兴趣盎然,语文课的全部魅力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宝剑得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窦老师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练就成的。她蕴含着窦老师多年的苦读,蕴含着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执着。作为后来者,我们要以窦老师为明灯,多读书,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为语文课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