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

合集下载

就业市场上的地域差异有哪些

就业市场上的地域差异有哪些

就业市场上的地域差异有哪些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中,地域差异是一个显著的现象。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策环境等因素,都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就业市场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酬水平。

这些地区通常具备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例,这里汇聚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巨头和金融机构,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岗位选择。

相比之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薪酬水平也相对较低。

尽管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在就业市场的规模和质量上,与东部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业结构的不同也是地域就业差异的显著表现。

在一些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地区,对技术工人和生产一线员工的需求较大;而在金融和科技产业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对金融人才、科研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更为旺盛。

以深圳为例,作为中国的科技之都,这里的电子信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极高。

而在一些资源型城市,如山西的部分地区,以煤炭产业为主,对采矿、地质等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对人才类型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各不相同。

政策环境也是影响就业市场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为了吸引人才和促进就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税收优惠等。

例如,一些二线城市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纷纷推出“人才新政”,在落户、购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

而在一些经济特区和自贸区,政策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带动了就业市场的繁荣。

相反,一些政策相对保守的地区,可能在吸引企业和人才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了就业市场的发展。

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业市场。

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文化生活丰富,教育、医疗资源优越,但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互因关系研究——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地区的分析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互因关系研究——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地区的分析

个地 区人 力 资本 的供给 水平 不仅 取决 于 它 吸引 外 来 劳动 力 的 能力 , 长 期 看其 区域 人 从
力资本 的 “ 内生性 ” 长对 于 区域经 济持 续发 展更 显 重要 。因此 , 析 不 同 区域 内人 力 资本 的 成 分 形 成模 式 与人力 资本 再投 资模 式 , 区域 内政 府 公共 财政 、 民个人 对人 力 资本 的投入 水平 等 如 居 因素 , 以揭 示经 济增 长 与人力 资本 之 间 的互 因关 系 。近 期 一些 研 究 成 果对 本 文 提供 了一 些 可 借 鉴 和启示 , 如朱 宝树 研究 了长 三角 城市 圈 的劳 动力 迁 移 对人 力 资本 的提升 及 其差 别 效应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项 目“ 人力资本 成长 与 区域发展互 因关 系机理研 究” 项 目批准号 :0 7 0 1 阶 ( 76 3 4 )
段成果 。
作者简介 : 罗润东 , 经济学博士 , 山东大学劳动经济研 究所 ( 威海) 教授 、 博士 生导 师; 杨新铭 , 南开大学经济研 究所博 士研究生。
中图 分 类 号 : 10 4 F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8—16 (0 8 0 0 8 0 0 5 9 20 )3— 0 5— 8
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 出现 了大规模 的劳动 力转 移 , 实 际上 反 映 了经 济 发 展 过程 中 , 区 这 地
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之间不相匹配 , 短期 区域 内人力 资本形成不能及时为相应区域 经 济增 长提 供充 分支 持 , 只能通 过外 源性 人力 资 本 的引入 增加 区域 人力 资本 供 给 , 而 以满 足特 定 区域 经济 快速 增长 的需 要 。珠 三角 、 三角 以及 京 津 地 区正 是 这 种 经济 发 展 模 式 的典 型 代 长 表 。这 些地 区各 自具 有不 同的优 势特 点 , 同时 又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表现 出一 定 的 局 限性 。重 要 原

国家级十大城市群产业聚集度分析研究

国家级十大城市群产业聚集度分析研究

国家级十大城市群产业聚集度分析研究摘要:通过研究国家级产业聚集度,以期为城市群的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2009—2016年国家级十大城市群的板面数据,运用单位面积产值计算得出各城市群产业聚集度,并对各城市群进行量化分析。

结果发现:各个城市群聚集度普遍呈增长趋势,山东半岛城市群聚集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余城市群聚集度指数均有所增加,聚集程度也有不同程度改变。

关键词:产业;聚集度;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升,城市群的建设也随之提高,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群发展,对各个城市群地区并作出重要指示,先后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城市群的良好发展对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市发展和形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建设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城市群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主要包括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伦敦—利物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多个维度对世界各国城市群发展进行研究,戈特曼于1976年根据人口密度和规模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列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1];Tabuchi T在基于交通成本和福利等的视角下研究了城市群分散问题[2],孙久文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探究后提出,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从空间上相比,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创新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应进一步提高城市群质量[3];吴俊、何荟军研究了创新协同、产业协调与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问题,指出了长三角产业协调存在的三个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4]。

而对于聚集度的研究,张妍探讨了产业集聚度视角下兰州新区产业集群效率后发现,有效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是产业政策、主导产业根植性以及关联产业支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黄林以我国南部海洋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产业聚集度探讨,发现广东在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上远超广西和海南,但在海洋产业集群集聚度上并未体现出最大优势[6]。

重工业发展:现状、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重工业发展:现状、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重工业发展:现状、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重工业的发展现状,详细探讨了其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技术创新瓶颈、市场竞争压力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推动重工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重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其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还对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深入研究重工业发展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工业发展现状(一)规模与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重工业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

在钢铁、化工、机械制造、汽车等诸多领域,我国均位居世界前列。

重工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例如,钢铁产业作为重工业的基础产业之一,其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汽车等众多行业,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的发展。

(二)技术水平提升近年来,我国重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部分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我国高铁技术在机车制造、轨道铺设、通信信号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创新,成为我国重工业技术创新的典范,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网,还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展示了我国重工业的技术实力。

(三)产业集聚发展重工业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趋势,形成了一批以特定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如东北的装备制造业集群、长三角的化工产业集群、珠三角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等。

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之间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趋势分析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地域内,一类或多类相关产业企业逐渐聚集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经济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包括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效益、市场效益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规模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趋势的现状,发展原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现状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规模趋势不断扩大。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全球化的推动,许多产业集聚地区在规模上不断扩大。

以中国为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规模最大的产业集聚区,涵盖了广义的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这些地区不断吸引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

2. 产业种类齐全。

产业集聚规模的发展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过去,很多产业集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在逐渐兴起。

在一些新兴的产业集聚区,如电子商务园区、互联网产业园区等,新兴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3. 地域差异明显。

不同地区的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具备特定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如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城市等,往往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和投资者,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等因素,产业集聚规模相对较小,发展较为落后。

二、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原因产业集聚规模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列举了其中几个重要的原因:1. 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产生的效应是指通过增加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现象。

在产业集聚中,企业之间可以共享一些资源和服务,如人力资源、供应链服务等,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这使得产业集聚地区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技术进步效应。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在一个集聚的地区,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和转移。

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吴华刚【摘要】科技人才是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最具根本性的战略资源.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和集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以福建省第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快福建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的措施和建议.【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17(017)010【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科技人才;集聚;研究;福建【作者】吴华刚【作者单位】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6科技人才作为新知识的发现者、新技术的研究者、新产品的创造者、新科技的发明者和新产业的开拓者,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中流砥柱,是增强区域竞争力最重要的力量。

随着科技创新力度加大、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我国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强综合国力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福建省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积累了较丰富的物质资源,但发展“软件”依然存在明显短板,最集中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和领军人才匮乏。

福建省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016年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3 951元,突破10 000美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递减趋势,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1]。

只有大力培育和集聚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快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福建省发展新形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对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发展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区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这种背景下,我将就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首先,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各地区在不同领域的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其次,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区域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西部地区煤炭、石油、冶金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这种区域分布特点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全国产业布局的均衡和协调。

再次,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二是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产业链衔接和产业互动;三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最后,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良好的区域分布特点,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集群间的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产业学院建设——以服务绍兴集成电路产业为例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产业学院建设——以服务绍兴集成电路产业为例

第20卷第2期2021年4月2Vol.20Apr.2021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产业学院建设——以服务绍兴集成电路产业为例秦虹(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为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产业规划推进迅速,地方高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也更加凸显,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已有不少的实践探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提出一种产业学院的新业态——产业学院联盟,旨在促进地方高校的人才供给与全产业链需求的融合。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集成电路产业;产业学院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58(2021)02-47-04DOI:10.3969/j•issn.1671-6558.2021.02.010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Background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Taking Serving Shaoxing IC Industry as an ExampleQIN Hong(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Shaoxing Zhejiang312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the regional industrial planning has been promoted rapidly,and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sk of serv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As a new school runn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in­dustrial college has many practical explorations,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form of industrial college,industry college alliance,which aim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supply of local colle­ges and the demand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industrial college0引言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体系,要求地方高校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在当今的经济格局中,产业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我们谈论产业集聚时,它不仅仅是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更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业活动和资源在特定区域的汇聚与整合。

这种集聚现象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创新、就业以及竞争力提升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产业集聚带来的最直接好处之一就是成本的降低。

当众多相关企业聚集在一个区域时,它们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物流配送等资源,从而降低了单个企业的运营成本。

比如说,在一个工业园区内,多家企业可以共同使用电力、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这样分摊下来,每家企业所承担的费用就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企业之间距离较近,物流成本也会大幅降低,原材料能够快速、便捷地运输到各个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产业集聚还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在一个集聚区域内,企业往往会专注于自身最擅长的环节,形成高度专业化的生产模式。

例如,在一个汽车产业集聚区内,有的企业专门生产发动机,有的专注于车身制造,有的则专攻电子设备。

这种专业化分工使得每个企业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通过分工协作,企业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复杂的产品生产过程,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而产业集聚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企业的集中使得知识、技术和信息能够在区域内快速传播和交流。

不同企业的员工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这种交流碰撞能够激发新的创意和想法。

此外,集聚区内的竞争压力也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的成果能够迅速在集聚区内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企业的聚集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生产、管理、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

不仅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

这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吸引外来人口的流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 尤其是人力资本 的外部性 , 更 多地体现在经济圈内部和经济圈之 间。 目前 , 为 作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长三角、 珠三角和环渤海地 区 ‘ 三驾马车” 齐头并进 , 区域经济呈现快速增长 态势 , 三大都市经济圈迅速发展 。近年来 , 这种集聚 趋势表现尤其明显, 三大经济 圈生产总经济增长的两 层作用 , 卢卡斯提 出了有效劳动模 型和人力资本外 部性模型… 。巴罗 的研究表 明, 始人力资本存量 1 初
通过促进技术进步、 扩散和学习对 经济增长产生积 极的促进作用 2。这一研究成果 已被学术界 广泛 接受 , 后来 的研究多是在此基础上对此做了理论和 经验扩展。王金营对卢卡斯模型加 以改进, 提出了 分离人力资本作 用模型[ 。张一 力又在王金 营的 3 ]
刘 文 田利 珍2 ,
(. 大学 威 海分校商学院 , 1山东 山东 威 海 240 ; . 629 2山东财政学 院 经济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1) 50 4 摘要 : 利用 17 — 06 98 20 年的数 据 , 采用教育年 限法 和永 续盘存法估 算长三角 、 珠三 角和环渤 海地 区的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 影响一个 国家或地 区 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外生增长因素和内生增长
因素 。影 响 内生 增 长 的重要 因素之 一是 该 国或地 区 拥 有 的人力 资本 。人力 资本对 经 济增长 的作 用 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人力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 的内生作 用; 人力资本使资本及其他要素的效应提高所起 的
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 , 用有 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 型对长 三角 、 三角和环渤 海地 区的经济增 使 珠 长进行 研究。结论表明 : 大区域经 济增 长方式在全国 占有相对优势 , 三 人力 资本外部 性作 用显现 , 正在 向合理 化、 结构优化 的局 面发展 , 区域之间增长速度差异 明显 。 但 关键词 : 人力 资本 ; 区域经济增长 ; 长三角 ; 珠三角 ; 环渤海区域 中图分类号 : 1 13 F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7 1 62 0 )5 0 7 6 10 —3 1 (0 9 0 —0 5 —0

城市群落崛起、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

城市群落崛起、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
射效 应 , 指通 过产 业互 动和优 势互 补 ,中心 城市也 能够 提高 周边地 区产 品 的需 求 ,导 致 产 品生产 的增
加 ,从 而提 高外 围地 区的经 济绩 效 。G asre a. ( 9 2 则 认 为 经济 集 聚虽 然促 进 竞 争 ,但 是 l e t 1 19 ) e 创新 活 动具有很 强 的外部 性 ,不完 全产权 的存 在使得 竞 争降低 了生 产率 ,但实 证结果 并 没有 支持 这一 假说 。S xna ( 9 4 [ 将 硅谷 ( icnV l y 和波 士顿 地 区作 对 比 ,虽然 这 两个 地 区在 教 育 资 aei n 19 )5 3 Sl o a e ) i l 源 、科技 水平 和地 理位 置上具 有相 似之 处 ,但 是最 终还 是硅谷 成 功地发 展成 为 了全 球著 名 的高科 技产 业 区 ,他 认为导 致产 业集 聚 的原 因是硅谷 地 区和波 士顿 地 区的商业 文化差 异 ,尤其是 对企 业 家精 神 的 重 视和鼓 励方 面 的差异 。P r r( 9 8 [ 认 为 同行业 企业 聚集 可 以产 生激 烈 的竞 争 ,竞争 又促进 了企 ot 19 )6 e 1 业进 行更 多 的创 新 活动 ,从 而提高 生产效 率 。在实证 方 面 ,研 究者 主要基 于现 有理论 探讨 了经 济 集聚 与企业发 展 、经济增 长之 间 的 因果 关 系 。Coe 和 K e i ( 0 5 认 为 如果 经 济集 聚 有利 于 经 济增 rzt ong 2 0 ) 长 ,就意 味着 空 问分布 的不平 等有 利于 经济增 长 。他 们将 T e 指 标 和地 区 内经 济 发展 指 标 的标 准差 hi l
济集 聚 与 全 要 素 生产 率 之 间 的 关 系进 行 研 究 。 实证 结 果 表 明, 经济 集 聚 对 生产 效 率 的 影 响取 决 于 一个 地 区

开放条件下FDI企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

开放条件下FDI企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
东、福建两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外商投资企 业开始向长江三 角洲地 区及其它地 区的 某些省份 转移 。在全球金 融
危机背景下,这种转移有加剧 的迹 象。本 文以长江三 角洲和珠 江三角洲为例 ,对F I D 在我 国地 区间转移的原 因进行 了分析 。文
章首先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吸 引F I D 的状 况 ,然后 对影响F I D 转移到长江三 角洲地 区的 因素进行 实证分析 ,分析 表明 :珠三 角 地 区土地成本升 高加速F I D 企业向长三角地 区转移 ,长三 角地 区基础设施 改善 促使F I D 向本地 区转移 ,地区经济 实力增强和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kns nf a t hne.ntefs 1 er,h oe nivs n ma l cn et tdi G ago ga dF j npoics wt a e i icn a gs I rt 0yas tefri et t i y o cnr e un dn n ui rvne, i gi c hi g n me n a n a h
C i a e u t h wst a a d c s o go ,b sc c n i o s o e in h ma a i lo e in a d tc n l g r g e so r r h n .R s l s o h tln o t fr i n a i o d t n r g o , u n c p t r go n e h o o y p o r s ff ms a e e i f a f i man a p cs ta r mo DIta se r m e d Rie l n te Rie l . n t e e d p p r gv s s me s g e t n b u i s e t h tp o tF r n frfo P a v rDet t Ya gz v r Det I h n , a e ie o u g si s a o t ao a o

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现象日益显著,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中国制造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它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将利用中国制造业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具体而言,将选取适当的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中国制造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及其差异。

本文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研究,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产业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产业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产业分布指的是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集聚情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

而地区经济增长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通常通过GDP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

从理论上看,产业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产业分布的优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当某一地区能够吸引和集聚优势产业时,这些产业会带动当地就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也会反过来影响产业分布。

随着经济的增长,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条件会得到改善,进一步吸引更多产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比较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比较

机遇
企业战略、结 构与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 支持性产业
政府
(三)区域创新网络
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企业
学习
大学与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
(四)创新型网络资本系统
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并以此 进行资源整合,使拥有者或参与者获益的能 力。
它是能赋予企业竞争优势的资产,因此,网 络资本系统具有特定的经济价值。
无序竞争,协作不足。 5.部分集群所在地的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 6.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7.部分同类产业集群间存在技术同质与恶性竞
争等不良结果。
四、全球竞争下两地产业集群 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两地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发展模式
在长三角内,
浙江的产业集群属于“原生型”的发展模式,是市场 驱动型。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较好地结合了本地的要 素禀赋优势和历史文化因素,它以专业市场为依托, 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生产性 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企业子群落并联耦合,根植 性较强,集群聚集效应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珠江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 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珠江三角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成因与特点 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三大产业分工体系: 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
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被称为“广东电子信 息产业走廊”。 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则形成了以家庭耐用与非 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 中部的广州、佛山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 材、化工产业带。 珠三角由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玩具、建材发展到家电、 电气、机械设备等产业聚集,再发展到重化工业、高新技 术产业的聚集。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加快,一些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已是必然趋势,那么,抓住较发达地区“腾笼换鸟”而“引鸟入笼”就是一个“凭风借力”的发展良机。

我区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借这股“东风”,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所谓产业转移是指某个产业或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动,即由一国或一地区向另一国或另一地区移动。

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

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我们目前所做的努力,仍然只是初步的、基础性的工作。

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要站在国家利益和区域发展的全局去重新审视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研究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能转移什么产业.我区需要承接什么产业。

只有搞好战略定位,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才能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充分认识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积极发挥本地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

但是,近年来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致使企业经营成本一路飚升,产业优势已经处于急剧减弱,甚至濒临丧失的危险境地。

该地区原来依靠低素质人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比较利益越来越低,其衰退性产业出于保持、提升竞争优势的需要,努力在寻求产业的区际转移。

与此同时,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知识化、高度化进程。

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电子信息、房地产等领域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在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应调整和发展金融、资讯等服务业,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

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

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

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摘要】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大量人才前往集聚地就业。

产业集群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产业集群也能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创新中。

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人才共享与合作。

产业集群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激发出更多人才的潜力与创造力。

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产业集群、人力资源、就业机会、人才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流动、综合素质、影响1. 引言1.1 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形成密集的产业集聚现象,吸引大量人才资源汇聚于此,从而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也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才资源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产业集群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是多方面而深远的。

通过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以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产业集群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以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发展的环境,实现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和共赢发展。

2. 正文2.1 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产业集群对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聚集在这一地区。

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支撑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增加了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

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

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钟韵秦嫣然[摘要]城市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协同集聚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本文选取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2003年至2018年的服务业面板数据,运用EG协同指数方法测度对比两地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对研判我国城市群内服务业行业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

研究发现:(1)两大城市群当前已有部分服务行业呈现协同集聚的空间格局,但各自特征存在差异;(2)知识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间的协同集聚程度相对更为显著;(3)产业因素和科技水平对服务业协同集聚均存在促进作用,但产业关联度仅在长三角地区显著,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因素仅在珠三角地区显著;(4)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数量差异等原因,城市规模因素对协同集聚的影响虽然显著,但在两个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城市群服务业协同集聚长三角珠三角[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21)02-0005-11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追求高速增长和数量扩张,转向推进高质量发展、讲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阶段。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已有研究显示,当产业发展到高级化阶段,单一产业的集聚将发展至产业协同集聚。

其依据在于:产业集聚是由知识溢出所产生的,那么,在知识交流的空间应该可以看到协同集聚,换而言之,当出现集聚效应时,协同集聚也将会出现(Helsely et al,2014)。

所谓协同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间内不同产业在区域中高度集中的现象(Ellison et al,1997;Duranton et al,2005;陈建军*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等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项目号41371174)和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19JNYH09)的阶段性成果。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珠三角为例张媛媛【摘要】科技服务业在技术扩散和知识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有效桥梁和纽带.产业集聚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一种空间演化形式,而且产业集聚也会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对于带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以珠三角为例,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珠三角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科技服务业;集聚;珠三角;影响因素【作者】张媛媛【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经备受关注,具有技术和知识密集特征的科技服务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功能。

随着产业的逐渐专业细化,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然而现阶段占国民产值比例还不是很大,但是科技服务业以其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较低的交易费用及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的集聚发展模式,在产业链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1]。

科技服务业集聚形式是一种市场和企业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的桥梁,而该组织能充分利用二者的公共资源和信息并进行整合,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和市场间的协同效率,还可以降低二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交易成本。

与此同时,科技服务业的集聚还可以促进企业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研究产业集聚的文献较多,尤其制造业方面,但对科技服务业方面的研究较少。

张清正,李国平(2015)通过空间基尼系数,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集聚趋势,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识别和动态分析了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2];徐顽强(2016)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的主要因素[3]。

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

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
构 、层次 明显 低 于另一方 ,或 发展 速度滞 后 ,两者 无法 形
平 ,增 强 自主创新 能 力 ,增 加产 品 附加值 。珠 三角 地 区进 行产业 结构 升级 ,应 采取 怎样 的路 径?笔 者认 为产 业转 移 的战 略发展 高端 产业 ,应 建立在 软 环境 发达 的情 况下 ,特
加 9 。所 以产 业结 构升 级必 须 重视教 育的 发展 ,重 视 人 %
力 资本 的投资 。
珠 三角缺 乏长 角 、京津 塘地 区科 研 、教 育 、文 化 背 景 ,高校 数 量 较少 ,与 长 三 角 相 差 悬 殊 。20 0 6年 ,长 三
小 龙 ” 的迅速 发 展 也 首 先 归 功 于 人 力 资本 的发 展 和 重 视
致人 力资 本投 资水 平 增加 ,吸引 更 多高 素 质 劳 动 力 流入 ,
引起 区域 性人力 资源 的优 胜 劣汰 , 而促 使人 力 资本层 次 从 结构 升级 和人力 资本 配置 结构优 化 ,最终 达 到人力 资本 结
[ 中图分 类号 ]F 2 7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10 0 5—6 3 ( 0 ) 1 0 1 42 2 1 1 3— 0 7—0 2
1 引 言
随着近 年来 劳动 力 、土地 、环境 成本 日益 上升 ,珠 角产 业的发 展受 到 了前所未 有 的压 力 。珠 j 角要走 出发 展 的 困境 ,势 必 要 进 行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提 升 产 业 的 技 术 水
构优化 升级 。珠 三角地 区的发展 也遵 循 了这样 的规 律 ,纵 观珠 三角产 业 结 构 的发 展 历 史 ,随着 农 业 科 技水 平 的 提
全 民教 育 , 其是 对基 础教 育 的重视 。世界银 行 的统计 数 尤 字 表 明 :劳动 力受 教育 的平 均时 间增加 1年 ,GD P就会 增

开放条件下FDI企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_以长三角_珠三角为例

开放条件下FDI企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_以长三角_珠三角为例
Key words: FDI; Enterprise transfer; Market capacity; Human capital; Area transfer
一、引言 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除继续高速增长外,其区域分布发 生了明显变化,对华直接投资量在空间上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 地区,中部地区所占比重缓慢上升,西部地区吸引的外资较 少,而且增长缓慢。在东部沿海地区,外商投资改变了改革开 放初期高度集中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局面,开始大规模地向长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除继续高速增长外,其区域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改革开放后的头10年主要集中于广 东、福建两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它地区的某些省份转移。在全球金融 危机背景下,这种转移有加剧的迹象。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例,对FDI在我国地区间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 章首先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吸引FDI的状况,然后对影响FDI转移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珠三角 地区土地成本升高加速FDI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促使FDI向本地区转移,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和生 活水平提高增大了地区市场容量,从而促进FDI企业向本地区转移,企业人力资本与技术水平提高对FDI企业向本地区转移起 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地区引进FDI政策建议。
收稿日期:2010-07-2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开放条件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策研究”(09SJD7900009);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
目“开放条件下江苏产业结构演进与转型升级研究”(0901112C)。 作者简介:史修松(1968-),男,江苏泗阳人,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的相互作用机制
产业集聚以产业内分工深化和生产迂回程度增加为前提。从物的角度看,产业集聚是把生产产品的 工艺环节分解成独立的生产过程,拉长初始投入与最终产出之间的链条,不断出现新的中间产品,形成了 产品多样化。这意味着生产迂回程度的增加。从人的角度看,产业集聚将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分工转变 成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工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导致工人的专业化程度
2.产业集聚增强了专业化人力资本的通用性和特殊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专有性 专用性(specific/idiosyncratic)资源是“指专门为支持某一特定的团队(企业)而进行的持久性投资,并 且一旦形成,再改作他用,其价值将大跌”[10]。显然,专用性资源的价值实现依赖于特定的企业。当某一 产业的企业分布比较分散时,专业化人力资本只有与特定的企业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若离开这一企业, 便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专业化人力资本的退出成本很高,从而具有较强的企业专用性。而在整个集聚区 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布局十分密集,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这一产业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 专业化人力资本来说,其价值的实现所依赖的是整个产业,而非特定的企业。显然,产业集聚削弱了专业 化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极大地增强了其通用性。 而专有性(exclusive)资源指的是这样一些资源,一旦它们从企业中退出,将导致企业生产力下降、组 织租金减少甚至企业组织的解体。它们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基础,其所有者经常处于一 个近似的卖方垄断市场上L10J。当某种资源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时,该资源就具有某种“专 有性”。在产业集聚区内,一般专业化人力资本只具有通用性,而特殊专业化人力资本不仅具有通用性,而 且还具有专有性,是企业竞争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98期)
103
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
——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
毛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摘要] 在当前的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集聚十分重要,其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互动关系 也日益明显,这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专业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产 业集聚形成的前提条件,它所带来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产业集聚区保 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产业集聚有利于专业化人力资本由专用性向通用性转化,促 进区域内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竞争与积累,激发和带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提升。
加深,即其专业化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水平,致使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 由此可见,产业发展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贯穿于产业集聚的整个动态调整过程。
(一)人力资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1.专业化人力资本影响产业集聚的形成 首先,专业化人力资本是产业集聚的必备条件,甚至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 高素质的劳动力与专业化人力资本往往都是稀缺的要素。当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时,企业的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难以达到优化配置,企业的生产水平只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造成生产能力的闲 置。反之,如果企业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那么人力资本就能充分发挥其对物质资 本的互补性,推动生产能力的扩张。而且,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分布会影响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马歇尔 就指出,技能型工人的分布与企业的区位选择会相互影响,“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 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因 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L8J(P284)。例如,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海外转移时,就并非一味 追求劳动力的低成本,而是更多考虑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员工素质。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以知识密集型部门的人力资本为依托。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主要分 布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密集的地方。例如,美国硅谷毗邻斯坦福大学,波士顿128号公路紧靠着麻省理工学 院等高校和林肯实验室等大公司的科研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知识密集型部门,集中了大量的科技研 究人员。高新技术企业与这些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大学或研究机构可以说是高薪技术产业 的知识技术中心。 再次,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企业家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最终决策权。企业 家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导致其决策能力的差异,由此必然影响到对企业区位选择正确与否。在企业区位 选择过程中,企业家需要充分了解和解读各方面的信息,在不同方案中进行权衡。另外,产业集聚表现为 大量中小企业的集聚,这同时也是企业家资源的集聚。企业家的成功往往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会带动本产 业和相关产业的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地区,并促进新企业的产生,这一产业也由此在该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2.人力资本是产业集聚区创新的基础 产业集聚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集聚区要获得持续的产业优势,都 需要不断创新。而在企业投入的所有要素中,高素质技能型工人、研发人员、管理者和企业家所具有的人 力资本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是企业创新的关键。 就研发环节而言,研发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是R&D所有投入中最关键的因素。高技术产业 集聚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研发人员知识创新和对新技术的推广。有些大型企业设立自己的研 发机构,如贝尔加拿大企业设立了北方通讯、贝尔北方研究所,自主研发新产品。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则与 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分享所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这一稀缺资源。 从生产环节来看,产业集聚区中产业分工更加细致,生产迂回程度增加,相当多的企业仅仅是产业链 中的一环。这种细致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而人力资本水平的 高低则直接影响到技能工人创新能力的差异。工人所具有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他的创造性学习 能力越强,处理相关信息的水平也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而推 动集聚区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从市场方面来说,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着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 “创新”,其创新活动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 的组织形式[9](P73—7¨。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是在竞争激烈、变动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会、保持竞争优 势的关键,是企业家配置能力的体现。集聚区内同一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密集,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 在市场竞争中获利,就要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生产。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 就越能有效搜寻和准确解读市场信息,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
万方数据
毛军 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
105
(二)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分析 1.产业集聚对专业化人力资本的“拉力”与“推力”效应 所谓“拉力”效应,是指产业集聚推动专业化人力资本从一般专业化向特殊专业化提升。产业集聚中 分工更加细化,使工人将更多时间用于完成产品某一环节的工序上,在“干中学”中提高专业化程度。同 时,由于这种分工已经发展到企业间的分工,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追求利润的动力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中间产 品的附加价值,这就要求工人应及时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小批量、多品种地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上的创 新。此外,产业集聚带来专业化人力资本的集中,也加剧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竞争,迫使他们不断自 我追加投资,使其人力资本水平从一般专业化向特殊专业化提升,以保持其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而“推力”效应则是指产业集聚使专业化人力资本从特殊专业化“渗漏”为一般专业化。产业集聚带来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些原来属于特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可能会知识老化,这部分人力资本就逐渐渗漏 为一般化人力资本。就如波特所说,专业性生产要素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生产要素如果不能持续 升级和专业化,它对竞争优势的价值就会降低。知识与技术型人力资源虽是提升竞争优势的两大条件,却
[收稿日期]2006一06一06 [作者简介]毛军(1971一),女,福建省松溪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博士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70233003)。
万方数据
10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98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珠三角;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一0209(2006)06~0103一08
一、引言
产业集聚现象古已有之,如今正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 glomeration),也称“企业集群”(enterprises cluster),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生产活 动在地理空间的集中现象。这种集中给企业带来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构成了一个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 专业化企业生产网络,从而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快速组织生产,并产生外部经济,例如降低运输成本、共享 市场和技术信息、减少信息搜寻成本等等,最终提高企业和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
万方数据
10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98期)
3.产业集聚促进政府和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 波特指出:“一个国家想要经由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又持久的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 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以及竞争优势 将继续升级或被赶上的命运。”[1](P74一㈣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专业化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构筑本国或本地区产业 的人力资本支持体系。其具体措施有一些共同点:(1)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支持系统。(2)从组 织层面上看,支持机构既有政府组织设立的,也有由民间机构自发形成的,还有官方和民间合作设置的。 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在全国设立了由1.3万名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经理服务公司和950个小企业 发展中心,以自愿或合同的方式为小企业家服务[11](P138)。(3)支持的方式或内容灵活多样。有的政府对 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实施优惠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有的由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培训大纲,更多的则以培 训的方式举办讲座、讨论会。 4.产业集聚对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从技能型工人来看,产业集聚带来产业分工细化、工艺过程专业化和精密化,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断 提高。而且,技能型工人之间的工作竞争,也要求个人持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学历教育已经不能 满足人们的需要,终身学习的观念开始兴起。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后教育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占 据重要地位。就企业家来说,产业集聚能激发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培养。集聚区内地理的集中性使得企业 间竞争行为更加直接,同时,由于集聚区内各企业只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又必不 可少。企业之间竞争与协作的博弈形成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状况,对企业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迫使企 业家不断自我充实,积极创新,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同时,产业集聚还提供了一个互动学习和创新依赖的平台,非正式交流成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 途径。产业集聚区内的不同群体有共同的产业知识背景和相近的工作内容,而产业内分工使得他们的知 识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他们不仅有共同的兴趣点,也具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在集聚区内,关于产业 内技术、市场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大部分是以未编码的意会知识方式存在。这种知识和信息的溢出具有空 间局限性[12](P14”,因此非正式交流成为传播隐含经验类知识、未编码知识和许多编码知识的重要途径[3] (P331)[5](P105—11 o)。人们通过闲谈、非正式讨论、聚会等方式相互学习,获取重要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这 种交流不仅锻炼和提高人们搜寻、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使生产经验的传播和技术扩散更加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