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管理模式共33页文档
华西医院管理运行系统
外部适应
我们会发生这 样的问题吗?
标准化的机房运行管理
标识管理
交接班记 录
运行记录
巡视流程
巡视记录
区域标识
机房标识
计量表标识
动作分析(Motion Analysis)
动作分析最早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泰勒制(TAYLORISM) 施米特的铲煤工人。通过对其铲煤动作的分析,调整优化其铲的大小、 行走距离、手臂摆幅等动作细节,使其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
程序分析的处理原则——“ECRS”四大原则: – E(Eliminate)——取消 – C(Combine)——合并 – R(Rearrange)——重排 – S(Simple)——简化
“5W1H”提问技术——医用气体站值班巡视标准化
提问 What Why When Where Who How
问题
• 走动式管理最关键的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
运行管理的基本要点
物
• 基础资料完整准确 • 设备维护与保养
确保技术资料与现场一致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核查技术资料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验收流程
– 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医疗气体 – 为今后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配电、供水等
计划管理(planning management)
效益成本中心
采供维保
基建运行
安全保卫
设备、 医 物资 用 采购、 设 物流 备 与固 维 定资 保 产
民 用 设 备 设 施、 终 端 维 保
国资科
服务的一线部门 直接与医教研等 内部客户打交道
呼叫中心
基 本 建 设、 固 定 资 产
动力 运行: 空调 锅炉 制氧 供电 供水 污水
治消
停营 洗 园
华西医院麻醉科医疗安全管理
七、常规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 每周举行1小时常规病例讨论会 ? 管理临床麻醉的主治医师主持。 ? 选取有教学价值的病例进行全科教学讨论 ? 让全体医师共享他们的临床麻醉经验、教训
和智慧。
? 主治医师学习提高的场所 ? 学生学习、增加经验的地方 ? 智慧、成功经验分享 ? 教训总结提高 ? 学生老师兴趣所在
三、严格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
? 临床麻醉实行两级医师(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 负责制。所有病人一定有一位主治医师对其麻醉 安全负法律和医疗责任。
? 主治医师包括现任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 治医师和完成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住 院医师。主治医师可以单独或带领住院医师实施 麻醉。
? 住院医师包括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临床学位 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各级医院的进修医师。住 院医师必须在主治医师带领下实施麻醉,不能独 立进行任何麻醉工作。
? 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确定亚专业, 80% 的临术时间在其相应的亚专业范围工作。每 人有所长,每人有所精,提高了每种手术麻醉的管 理水平。
五、充分的麻醉前准备
? 麻醉医师手术间麻醉的安排
? 麻醉前病人访视与评估
? 与外科医师手术方式及需求的沟通
? 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和麻醉相关医疗文件的签署
八、统一常用临床麻醉设备
? 全科配备统一厂牌的麻醉机、监护仪、麻醉药 车、输液泵、除颤监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 同时麻醉消耗性材料也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有 利于麻醉医师、护士和仪器管理人员的培训, 简单且高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仪器保障病人 安全的作用。
? 麻醉药品在麻醉车内也按规定的位置和数量摆 放。所有的麻醉药品标签也采用中英文明显标 识,临床作用相同或相似的药采用相同的底色 代表,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为错误。
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管理经验分享,三种模式保证质量与安全
华西医院⽇间⼿术中⼼管理经验分享,三种模式保证质量与安全作为全国排名前列的医院,四川⼤学华西医院平均每天排队等待住院的患者可多达6000⼈。
很多等候⼿术的病⼈,有时需要等待三个⽉到半年,更长的可能得等⼀年以上。
但许多⼈不知道,华西医院的⽇间⼿术中⼼,可以缩短患者⼿术和⼊院等候时间,最快24⼩时,就能搞定从⼊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出院后,医院还会采⽤各种随访保障病⼈⼿术后的安全。
该院从2009年10⽉正式成⽴⽇间⼿术中⼼,经过⼏年的发展,⼿术范围已经从简单的⼏个病种扩展到⽬前的两百多种术式,参与科室由当初的四五个发展到现在的⼗多个,并且由单⼀的模式发展成多种模式经营。
来源:华西医学⽇间⼿术作为⼀种新型的诊疗模式,在国外备受推崇。
由于⽇间⼿术模式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较少等优势,已经在我国部分⼤型医院逐渐得到推⼴和应⽤。
⽇间⼿术管理要求患者从⼈院、⼿术⾄出院全过程在24h以内完成,因此保证⽇间⼿术的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成为影响⽇间⼿术可持续发展的⾸要因素。
四川⼤学华西医院⽇间⼿术中⼼探访⽇间⼿术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体系⽇间⼿术在华西医院有3种管理模式:①集中收治,集中管理(集中式);②分散收治,分散管理(分散式);③分散收治,集中管理(综合式)。
集中式管理模式是设⽴独⽴的⽇间⼿术中⼼,中⼼拥有⾃⼰的床位、⼿术室,有独⽴的中⼼主任、医⽣团队、护⼠长、护⼠,主要收治外科⼿术患者。
分散式管理模式是指医院部分专科(如眼科、⼩⼉外科、泌尿外科等)病房也会单独留出固定的⽇间⼿术病床⽤于收治专科的⽇间⼿术患者,⽇间⼿术患者由各科室统⼀管理。
综合式管理模式是由⽇间⼿术中⼼为各个临床科室集中预约和随访⽇间⼿术患者,患者在住院部住院,⼿术在⽇间⼿术室或住院⼿术室完成。
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医疗机构应成⽴专门的管理机构(如⽇间⼿术管理专业委员会或⼯作组),建⽴包括医务、⽇间⼿术中⼼或病房⽇间⼩组、药学、医院感染控制、护理、门诊、检验、病理、外科、医疗保险、信息等专业在内的专业化⼯作团队,明确各⾃职责,做好⽇间⼿术管理⼯作。
最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人入院管理规定
附件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病人入院服务管理规定(试行)为规范住院病人入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提高病床使用效率,改善病人就诊体验,制定本规定。
一、医院设入院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指导全院入院、转科服务工作,同时在急诊科、二门诊、干部门诊、金卡门诊、日间手术预约处、以及各分院设置入院管理分站;分站工作由所在地护士长在入院服务中心指导下兼管:精神科、神经内科入院由二门诊分站负责签床办理、干部老年科入院由干部门诊分站负责签床办理、金卡医院入院由金卡门诊分站签床办理、日间手术中心病人入院由门诊日间手术预约处签床办理;住院日间化手术病人暂按原方式操作,医生完善各项检查,病房护士签床,入院服务中心办理入院手续。
二、病人办理入院手续的地点: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就诊后在急诊科办理入院手续;干部老年科病人在干部门诊办理入院手续;金卡病人在金卡门诊办理入院手续;精神科和神经内科病人在二门诊集中办理入院手续;日间手术病人在门诊大楼预约处办理手续;其他病人均应在入院服务中心办理入院手续。
三、四、病人入院的基本流程:病人在急诊或门诊(含干部、金卡、二门诊等)就诊后,符合入院条件的病人持接诊医生开具的入院证,分别到入院服务中心或各分站报道、签床、完善入院信息、完成入院手续、进入病房(具体的入院流程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适时优化)。
五、相关部门、科室工作职责及要求:1、门诊部(入院服务中心):合理设计并不断优化病人从门诊就诊到入院的服务流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优化住院病人的入院和转科规则;按信息系统提示及系统呈现的各临床科室病床使用情况及时收治病人,提升医院病床资源使用效益,确保病人在完善入院信息、签床、候床等环节获得优质的服务。
2、医务部:严格实施对各临床科室医疗组长岗位的实时动态管理,并将医疗组长岗位及个人信息实时通知运营管理部;审定入院服务中心坐诊医生的从业资格,同时对入院服务中心涉及的医疗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4、护理部:根据入院服务中心的工作要求,及时调配入院服务中心的护士岗位人员,同时对入院服务中心涉及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华西医院相关护理管理模式ppt课件
最大 值
3.82 3.75
均数
标准 差
经
能 验
2.29 2.54
2.41 2.60
0.08 0.08
2.79 2.87
0.08 0.06
3.02 3.10
0.11 0.10
3.42 3.42
0.22 0.19
教 育
他
育 人
安 全 仪 器 岗 职 材 位 监 责 指 料 督
2.25
2.64
2.39
0.17
与护理部的配合-- 人力资源测算、空间布局、成本控制
绩效考核、 运营效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院组织构架 – 适应发展
院长
科研 副院长
教学 副院长
医疗 副院长
后勤 副院长
对外 副院长
科研部 教务部 学工部 医务部 质管部 运营部 护理部 财务部
采供 基建 安全 公共部 维保部 运行部 保卫部
专科 助理
理提出严峻的挑战;
2005年卫生部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成为医院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华西医院战略定位:区域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治疗的医学 中心、现代医学教育的国家级中心、中国西部的健康维持网 络中心、研究型教学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75
3.32
2.97
0.18
3.04
3.43
3.19
0.13
3.21
3.86
3.53
0.19
1.78
2.79
2.12
华西医院相关护理管理模式
《中国护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实 施以来我院护理工作得到更好发展
华西医院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 社 会 与市 场 的需 要 , 院 正 中 国 西 部 的 健 康 维 持 网 络 中 心 管理 层对 员 工 采取 命 令 式 、 动 式 和 我 运
规床位 数 已发 展 到近 430张。经 查 ( 0 HMN) 。同时 , 制定 出各 战略 定 位 惩罚 式 的方式 , 还 造成 员工消 极 、 应付 敷 证, 目前我 院 床 位规 模 是 全世 界 最 大 的实质性 内容 。
Th ic s i n O a a e n d l fW e tCh n s i l YANG a v0。ZENG i e d s u so n m n g me tmo e s i a Ho p t / o a Tl n Zh 。CHENG n z o g / Yo g h n ./
维普资讯
《 国 生 量 理 第1卷 第1 ( 第 0 ) 8 月 中卫 质 管 ) 5 期 总 8 期 2 年1 ∞
华 西 医 院 管理 模 式 探 讨
杨 天桂 曾 智 程 永 忠
【 摘 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家拥有近 430张床位的超大型 医院。超大型医院对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0
mo e .T e e i n v to d es me to e n t i a rC e u e o e e e c o ma a e s p r h s i n p a t e d 1 h s n o ai n mo l n i n d i sp p a b s d f rr f r n e t n g u o p t i r ci . h e n e l a c
Ke r s h s i n a e n ;in v t n;ma a e n d e y wo d o p t ma g me t n o a i l a o n g me tmo l
华西医院课件
第一节医院运营管理概述及医院运营模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二○○九年四月引子:公立医院运营成本比较人力成本作业成本资材成本药品医材台湾大陆45—50% 20-30% ~4020—30% 7-10% ~1525—30% 50-70% ~5050%5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二○○九年四月支付制度变革与公立医院服务模式改革 驱动因素项目付费制转变为病种付费制病种付费制转变为DRG付费制(北京)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第三方付费及购买服务机制强化医院的分层定位服务按病种付费促进病人分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二○○九年四月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比较支付方式费用控制服务质量管理按服务项目支付差好难按人头支付好较好很容易按服务人次支付较好差容易按病种分类支付好较好较难总额预付制好较好容易按工资标准支付较好差容易按相对价值标准支付好好较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二○○九年四月¾早期的发展与我们现状相似¾90年代开始推全民健保,医疗费用直线上升,到90年代末已达GDP5.4%,每年亏空300亿¾引入DRGs,RBRVS等费用控制手段¾1998年7月开始牙医总额预算¾2000年7月开始中医总额预算¾2001年7月开始基层总额预算¾2002年7月开始医院总额预算台湾健保的发展里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二○○九年四月2003年第一季度总额预算点值 以层级而言医学中心:门诊0.9107元,住院0.9874元 区域医院:门诊0.8833元,住院0.9865元 地区医院:门诊0.8374元,住院0.9881元 以分区而言(门诊住院平均点值)台北:0.8853北区:0.8713南区:0.8958高屏区:0.890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二○○九年四月72开颅术摘除血管病变-动静脉畸型:2.中型(2)深部Craniotomy for vascular lesions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medium (2.5cm <D ≦5cm) (2)deep 注:限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施行。
【医院管理分享】: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模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
缺乏镇痛前 的充分评估
12
疼痛评估未开展或不规范
医生只关注疾病本身 ,忽略疼痛,疼痛严 重时处理简单:杜冷 丁、强痛定肌注
护士机械执行医嘱
背景五:学科发展薄弱
n疼痛学科起步晚,卫生部2007年才发文可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疼痛科 n疼痛科主要收治慢性疼痛患者,但大量急性疼痛、术后疼痛、癌性疼痛
疼痛管理
全院
试点 疼痛科
肿瘤科
骨科
2011年开始创建“疼痛关爱病房”, 创办“无痛医院”,让患者享受无痛人生!
16
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
行政
医教部
医疗副院长
护理部
疼痛科
业务
麻醉科
科主任
护士长
疼痛医疗专家 疼痛护理专家
疼痛联络医生 疼痛联络护士 疼痛联络医生 疼痛联络护士
17
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协作分工
痛 医院
社会
10
•生理:强烈应激 •心理:不良体验与情绪 •生活质量下降 •并发症增加,康复延迟 •治疗费用增加
•影响医院管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降低 •住院日延长 •床位利用率降低
•医疗资源浪费 •社会负担加重
背景三:疼痛管理供需失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需求大
• 基线调查:我院住院患者疼痛患病率 63.08%(2011年),疼痛患者遍布 临床各科室
(无口腔、妇、儿内)
温江院区
建筑面积6.41万m2 床位200张
院本部医疗院区
建筑面积36万m2 床位4100张
科研院区
(华西科技园、天府生命科技园2号楼)
建筑面积3.63万㎡
4
行政教学院区
华西医院管理模式探讨
华西医院管理模式探讨面苗直至i;i吾囊)i五运一第l期(总第舳期)20嘴年1月◆杨天桂曾智程永忠掉警渤瀚螬辩螬裂凇蕊糍“-描㈣燃糊搿铮∽错|搦黼麟瓣黜辩懒㈣黪#擎踌豫燃粼0簪辩粉鞯摧鼎辅黼瓣羲蹬0葸÷蛊撑蕊涮裆{_髭档积渊蝌嗡黼删螨鞠辅测黼辩;㈣渐辩黼缔鼎潮亳鬻螭【摘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家拥有近4300张床位的超大型医院。
超大型医院对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华西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多年探索创建了医院组织构架模式、“医生跟着病人走”管理模式、规范化科室管理模式以及学科交叉融合模式等,可供大型医院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借鉴。
【关键词】医院管理;创新;管理模式Them鲫l嫡伽onmanagementmodelofWestChinaHospital/YANGTiangui。
ZENGZhi。
CHENGYongzhong.//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
2008,15(1):13—17Abstract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issuperhospitalwith4300beds.Itischallengetomanagesuperhospital.7IhispaperexpatiatedthatWestChinaHospitalappliedinnovationtheorytoconstructhospitalorganizationflame-workmodel。
”doctorfollowedpatient”model。
standardizationdepartmentmanagementmodelandinterdisciplinecollaborationmodel.Theseinnovationmodelsmentionedinthispapercanbeusedforreferencetomanagesuperhospitalinpractice.Keywordshospitalmanagement;innovation;managementmodelFirst-authorsaddressWestChina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
华西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华西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华西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提升我院的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医疗护理部负责人和科主任组成,业务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护理部作为医疗质量控制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
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义审议。
华西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华西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提升我院的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医疗护理部负责人和科主任组成,业务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护理部作为医疗质量控制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
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核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义审议。
最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人入院管理规定
附件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病人入院服务管理规定(试行)为规范住院病人入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提高病床使用效率,改善病人就诊体验,制定本规定。
一、医院设入院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指导全院入院、转科服务工作,同时在急诊科、二门诊、干部门诊、金卡门诊、日间手术预约处、以及各分院设置入院管理分站;分站工作由所在地护士长在入院服务中心指导下兼管:精神科、神经内科入院由二门诊分站负责签床办理、干部老年科入院由干部门诊分站负责签床办理、金卡医院入院由金卡门诊分站签床办理、日间手术中心病人入院由门诊日间手术预约处签床办理;住院日间化手术病人暂按原方式操作,医生完善各项检查,病房护士签床,入院服务中心办理入院手续。
二、病人办理入院手续的地点: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就诊后在急诊科办理入院手续;干部老年科病人在干部门诊办理入院手续;金卡病人在金卡门诊办理入院手续;精神科和神经内科病人在二门诊集中办理入院手续;日间手术病人在门诊大楼预约处办理手续;其他病人均应在入院服务中心办理入院手续。
三、四、病人入院的基本流程:病人在急诊或门诊(含干部、金卡、二门诊等)就诊后,符合入院条件的病人持接诊医生开具的入院证,分别到入院服务中心或各分站报道、签床、完善入院信息、完成入院手续、进入病房(具体的入院流程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适时优化)。
五、相关部门、科室工作职责及要求:1、门诊部(入院服务中心):合理设计并不断优化病人从门诊就诊到入院的服务流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优化住院病人的入院和转科规则;按信息系统提示及系统呈现的各临床科室病床使用情况及时收治病人,提升医院病床资源使用效益,确保病人在完善入院信息、签床、候床等环节获得优质的服务。
2、医务部:严格实施对各临床科室医疗组长岗位的实时动态管理,并将医疗组长岗位及个人信息实时通知运营管理部;审定入院服务中心坐诊医生的从业资格,同时对入院服务中心涉及的医疗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4、护理部:根据入院服务中心的工作要求,及时调配入院服务中心的护士岗位人员,同时对入院服务中心涉及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医院管理案例:大型综合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在县级公立医院应用实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院发展现状
上锦分院
建筑面积9.2万㎡
床位1170张
• 总建筑面积48.53万㎡ • 总编制床位4300张 • 44个临床科室 • 9个医技科室
(无口腔、妇、儿内)
温江院区
建筑面积6.41万m2 床位200张
院本部医疗院区
建筑面积36万m2 床位4100张
科研院区
(华西科技园、天府生命科技园2号楼)
层、分类、定岗、定级的岗位管理体系 创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举措: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兼职质管感
控员 品管圈 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主动上报 信息化管控合理用药 深化国际交流的多维度制度:海外培训:个人进修 团队轮训
学科国际联姻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激励整合孵化科研成果机制:SCI激励基金 提前规划科研成果申报
(三)构建医院运营管理体系
建立基于医院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优质高效的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 建立运营管理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体系
建立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运营创新品牌体系
(四)县级公立医院实施运营管理具体操作路径
路径一:制定医院发展规划
深入分析新都区及医院的卫生发展现 状、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根据新都区整体 卫生发展规划,从医院专科建设、设施设 备配置、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建设发展以 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符合医院自身发 展战略规划。通过医院战略规划制定,使 医院管理者及全体医务人员认清医院现有 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指明 医院的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 展点,并确定医院需要的发展能力,实现 医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鼓励协同创新 成果奖励机制
一、项目背景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管理体制创新和模式 创新已经成为必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总医师管理办法【呕心沥血整理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总医师管理办法住院总医师是医院十分重要的岗位,能担任住院总医师不仅是一种荣誉和对自身临床能力的一种认可,而且责任重大.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院工作制度和住院医师、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目的:加强全院各科住院总医师的上岗与管理,提高住院总医师的素质、能力,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二、范围:全院住院总医师和即将担任住院总医师的人员。
三、管理要求及程序:1、住院总医师的人员设置:每个病房设住院医师1~2名,特殊科室可酌情增设,但必须报医疗院长批准,住院总人选由科主任推荐;各科室在住院总医师上岗前一月,将住院总医师推荐名单及登记表填好后报医院医务部经医疗院长审核批准后,次月上岗。
在任住院总医师临时生病、出差等情况(时间不得超过15天),须由已担任过住院总医师的人员临时替换,并先报医务部备案。
2、住院总医师资格的认定:住院总医师必须是医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3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我院注册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是具备一定处理急、重症疾病的能力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研究生亦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我院注册,导师必须对其是否能胜任住院总医师工作做出评价,凡未取得执业医师证书、未在我院注册的博士、研究生,仅能担任副住院总医师,在科主任领导,二线值班医师和住院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不得独立从事临床工作,不得独立手术操作,不能独立进行科间会诊。
科室主任应根据工作表现择优安排上岗,在读博士、研究生上岗时间不能安排在临近毕业的半年内。
3、住院总医师期限的设置:住院总医师任期必须是半年或1年(博士、研究生半年,住院医生必须是1年,博士、研究生留院工作都须补完1年)。
实行24小时在岗制。
住院总医生每周可休息1天,安排在每周星期一~星期四,休息时,由科主任安排能胜任住院总医师的人员临时替换值班.4、住院总医师上岗工作程序:(1)住院总医师上岗程序:科室主任推荐的住院总医师人员上岗前,本人必须填写上岗申报表,做出能否胜任住院总医师工作自我评价;若是在读博士、研究生,必须由导师做出能否胜任住院总医师工作的评价;科室主任签字同意后,上报医务部,由医疗院长审批后上岗.(2)每年的6月、12月为集中申报期,医务部将提前1月下发申报通知,各科室根据科室临床工作计划和研究生培养计划将下半年上岗的人员上报医务部,经医疗院长审批和医院医疗授权委员会授权同意后,向全院各科室发文公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管理制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试行)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工作制定本制度. 医务人员守则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法制观念. 自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上班时着装整洁,剪短指甲,不戴手饰(戒指,假指甲等),不穿工作服就餐. 各类人员应自觉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禁止随意出入手术室. 医务人员须自觉遵守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丢烟头等.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洗手/手消毒和戴手套.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保证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措施. 在诊疗工作中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监测项目. 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类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应立即按要求登记和报告. 在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或其它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时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落实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存放的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工作,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装. 当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时按医院相关流程处理.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由医疗主任,护士长,医疗组长及本科室兼职监控医师,护士,住院总,科秘书等组成),在医疗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 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各科室医疗主任,护士长担任,组员由各科室医疗组长,住院总,监控护士,总务护士,科秘书组成. 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人员分工,经常性的管理教育工作;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必须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遇特殊问题随时召开. 组织科内人员认真学习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并执行医院制定的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相关文件,制度及通知精神,认真做好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传染病疫情控制管理等工作.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职业暴露,一次性医疗用品等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本科室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依据《关于下发我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处理"的通知》和《关于下发我院"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程序(试行)"的通知》等要求,组织人员对本科室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初步评估,处理和报告. 加强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提高医院感染病原送检率,检查,审核和监督本科室内发生的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的报告工作,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对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监测的反馈意见及感染环节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和控制.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流行时,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 加强本科室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病疫情院内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规定》(川医医[2005]17号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川医医[2005]19号文)等相关文件,检查,监督本科室的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杜绝缓报,漏报. 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负责本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监督,检查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措施. 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伴,探视者的卫生管理. 组织本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培训. 医院职能部门将定期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进行检查,并纳入年终工作考核. 治疗室空气每日进行消毒并有记录,使用空气消毒器时有启动运行记录.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病房必须设有洁,污库房,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衣物.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相关规定中的要求执行. 科室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管理工作,做好以下工作: ⑴由各科室指定人员完成医疗废物分类标签的粘贴,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的3/4时,必须用扎口绳进行封口;⑵锐器达到锐器盒的3/4时必须及时更换;⑶各科室请按需要到物供科领取医疗废物的分类标签,扎口绳及非医疗废物回收袋;⑷医疗废物交接时科室须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 感染性疾病中心隔离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性疾病中心隔离病房单独设置,设单独的出入口. 病房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各病房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设置,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应≥1.1米;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严格执行各种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严格陪住探视制度.陪住者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及用一次性坐垫,根据病种隔离要求探视者可穿隔离衣. 导管室(含介入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分区明确. 2,必须使用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审批的产品. 3,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4,非一次性使用的导管用后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1)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2)用后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3)检查导管安全度(长度,表面光滑度,有无裂痕,阻塞等).(4)用含酶清洗液浸泡,清洗,蒸馏水高压,高压气枪干燥.(5)用密封袋密封,环氧乙烷灭菌,监测合格,有灭菌日期及失效期.(6)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5,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出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盛装消毒剂的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 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等应在诊室或病室换药,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针灸治疗必须做到一人一穴一针一用,用后必须做到灭菌;或使用一次性针具,用后必须初步毁形;梅花针,三棱针等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火罐(大,中,小型)一人一灌一用,用后清洗消毒.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到指定的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急诊抢救室平车,轮椅,诊查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专用厕所. 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应对桌椅,门把手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备.I C 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环境及用品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 治疗室内应设流动洗手设施,自动感应式水龙头及消毒性洗手剂,每间病床旁皆设手卫生设备;治疗车挂免洗消毒剂手剂.保洁人员每天清洁物体表面3次. 病人出院后床单元须终末消毒. 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进行. 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措施. 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二)工作人员诊疗过程中须戴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后应立即更换.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当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时按医院相关流程处理.(三)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要洗手.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区域间标志明确. 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人数. 手术器具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人专用,隔离病人用后严格消毒. 择期手术病人应常规进行输血前全套的检测. 严格遵守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中心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应有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灭菌制度. 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责任人姓名,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理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四川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 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和《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手术室进行,并按照手术室的要求进行管理. 各种内镜的清洗消毒应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和各科室内镜清洗消毒制度执行.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内镜室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实验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工作时须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工作帽,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静脉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按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分类存放,不得随意丢弃.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置(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保持室内,桌面和地面的清洁卫生. 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废弃的血标本应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并及时用封口绳封口和贴标签.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应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2,管理要求: 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储血冰箱应每周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肝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洗浆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区,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不得逆流. 消毒管理制度健全,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含氯量≥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含氯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洗涤的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污物收集有专用指定地点,严禁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 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标志明确,每日用后清洗,消毒. 衣被的清洁,消毒,储存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工作人员做好防护设施,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染物后洗手. 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设有消毒,更衣,盥洗,通风,冷藏,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进入口,厕所等处应设洗手装置. 营养厨房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食具的卫生要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十五,血透中心感染管理制度凡是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必须是依法批准的有明确标识的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 医院选定符合卫生学要求的区域建立血透室.科室由专人负责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3.1由专人负责或由主管血液透析的医师决定血液透析器的复用;3.2科室领导小组应对规范使用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负责;3.3复用前应向患者说明复用的意义及可能遇到的不可预知的危害,可选择是否复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4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在复用时应与其他患者的血液透析器隔离;3.5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3.6 其他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3.7 对复用过程所使用的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 按医学记录的标准,完成所有复用记录,并注明日期,时间和记录者签名.4.1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血透室必须根据《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设立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应包括有关规定,复用程序和复用设备说明等;4.2复用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血液透析器型号,每次复用的日期和时间,复用次数,复用工作人员的签名或编号以及血液透析器功能和安全性测试结果;4.3事件记录:记录有关复用的事件,包括血液透析器失效的原因及副反应. 复用设备及用水符合规范的要求5.1 水质要求:应定期检测复用用水细菌和内毒素的污染程度.应在血液透析器与复用系统连接处或尽可能接近此处进行水质检测.细菌水平不得超过200 CFU/ml,干预限度为50 CFU/ml;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 EU/ml,干预限度为1 EU/ml.当达到干预限度时,继续使用水处理系统是可以接受的,但应采取措施(如消毒水处理系统),防止系统污染进一步加重;5.2 水质细菌学,内毒素检测时间: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细菌学检测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1次;5.3复用设备:复用设备必须确保以下功能:使血液透析器处于反超状态能反复冲洗血室和透析液室;能完成血液透析器性能及膜的完整性试验;用至少3倍血室容积的消毒液冲洗血液透析器血室及透析液室后,可用标准消毒液将其充满,以确保血液透析器内的消毒液达到有效浓度;5.4维护:血液透析器复用设备的维护应遵循复用设备厂家和销售商的建议,并与之制定书面维修程序及保养计划. 复用间环境的安全要求6.1 复用间环境:复用间保持清洁卫生,有通风排气设施,通风良好,排水能力充足.6.2 贮存区:已处理的血液透析器在指定区域内存放,与待处理的血液透析器分开放置,以防混淆导致污染甚至误用.6.3 个人防护:每一位可能接触患者血液的工作人员均应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在复用过程中操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和防护衣,应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标准,从事已知或可疑毒性或污染物溅洒的操作步骤时,应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6.4复用间应设有紧急眼部冲洗水龙头,确保复用工作人员一旦被化学物质飞溅损伤时能即刻有效地冲洗. 血液透析器标识7.1血液透析器复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标签必须能够确认使用该血液透析器的患者,血液透析器标签不遮盖产品型号,批号,血液及透析液流向等相关信息.7.2标签标有患者的姓名,病历号,使用次数,每次复用日期及时间. 血液透析器复用8.1 运送和处置:透析结束后血液透析器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运送,并立即处置.8.2 冲洗和清洁:使用符合第5.1.2条标准的水冲洗和清洁血液透析器的血室和透析液室,包括反超滤冲洗.稀释后的过氧乙酸作为血液透析器的清洁剂.8.3 血液透析器整体纤维容积(Total Cell Volume,TCV)检测:检测血液透析器的TCV,复用后TCV应大于或等于原有TCV的80%.8.4 透析膜完整性试验:血液透析器复用时应进行破膜试验,如空气压力试验.8.5 消毒和灭菌:清洗后的血液透析器必须消毒,以防止微生物污染.血液透析器的血室和透析液室必须无菌或达到高水平的消毒状态,血液透析器应注满消毒液,消毒液的浓度至少应达到规定浓度的90%.血液透析器的血液出入口和透析液出入口均应消毒,然后盖上新的或已消毒的盖.8.6 血液透析器外壳处理:应使用与血液透析器外部材料相适应的低浓度消毒液(如0.05%次氯酸纳)浸泡或清洗血液透析器外部的血迹及污物.8.7 废弃血液透析器处理:废弃的血液透析器毁形后医用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8.8 复用血液透析器贮存:复用血液透析器经性能检验,符合多次使用的检验标准后,应在指定区域内存放,防止与待复用血液透析器或废弃血液透析器混淆.8.9复用后外观检查: 8.9.1.外部无血迹和其他污物.8.9.2.外壳,血液和透析液端口无裂隙.8.9.3.中空纤维表面未见发黑,凝血的纤维.8.9.4.血液透析器纤维两端无血凝块.8.9.5.血液和透析液的出入口加盖,无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