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外出、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造成“留守儿童”人数增多,这些学生在校学习困难,厌学思想严重,生活无人照料,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改善,为此,我们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课题组,并对此开展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要求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目的在于:根据留守儿童学习的普遍性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影响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研究总结能够培养其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的对策。
3、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尽可能减少学困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从而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师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获得多的知识与能力,有机的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三维目标,特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的预期目标
1、了解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包括生存、学习等方面),揭示生长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学习特点,结合留守儿童的现有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计划,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2、构建比较完善的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学习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让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
3、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学习管理与评价体系。促进留守儿童改变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指导,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教水平,完善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5、以本课题为统领,展开面向过去和未来的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学习教育的纵向研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教训和前瞻性指导,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学习型校园。2、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我校留守儿童目前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不会主动学习,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好。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我们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访问,了解到了目前学校留守儿童学习中的某些普遍性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远比其他学生更感到孤独,逆反心理更强,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更大的障碍,因此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乃至身心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有不少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要再三催促才去做,更没有主动看书、预习或阅读的习惯,这部分学生中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甚至不做的现象较多。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教师,影响了教学,迫切需要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二)影响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首先有来自家庭的:在有子女的农民工中,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是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而绝大多数的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亲戚朋友等,而这些人在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很大障碍,无论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都不能准确了解,更谈不上教育。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
格形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次是来自学校的:在调查中,教师们对这一群体的普遍评价是:学习习惯养成较差,常违反纪律,厌学思想、学习无用论严重,常常成了各班里的问题生。
3、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心理状况。
(2)留守儿童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学问题。
(3)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困难及研究对策进行探讨。
(4)深入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进一步的深入。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基本思路
1、建立“留守儿童”电子档案,加强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较为复杂。他们的监护情况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各异。同时,“留守儿童”问题与一般学生的问题既有特殊性,又有共同性。只有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基本情况,科学研究相应对策,才能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取得工作实效。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制度,逐一将“留守儿童”家庭、家长、其他监护人、学生个人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全面掌握学校“留守儿童”现状和动态发展情况。
2、大力加强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作用。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是与“留守儿童”心理距离最近,最了解他们的情况,最易于与他们沟通的学校主要成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心帮助,最易得到“留守儿童”的理解和接受,最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认真做好全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爱心和责任心。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日记,定期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活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帮一”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建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明确相应职责。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全程跟踪教育。
3、做好学生团队工作,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利于交流、理解和相互鼓励,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愉快学习。学校要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