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相应的提到了创新和创业教育工作,因此,在当今倡导以创业实现就业的社会背景下,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做好创新创新教育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2、课题界定

创新创业课程是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社会。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创业教育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已深受重视, 发展颇具规模, 并已经成为共识。早在1967 年, 百森就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而今, 它的本科创业教育课程屡获“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第一的排名。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 其目标是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

同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创业教育历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序幕,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训。目前,高校主要通过GYB、SYB、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大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实践方面,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大和上海交大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形成了几种典型的模式,以后其他许多高校也进行了尝试和改革,但效果并不突出,在研究方面,我国从1992年就开始活跃起来,据吴泽俊(2007)统计,我国创业类教育论文在1992年之前是空白状态,1992-1997年仅发表核心期刊就有300多篇,特别是2000年以来,年均40篇,且成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论文较为充分的讨论了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紧迫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模式等,也有部分文献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个案分析。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开展就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创业教育对于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顺势而为,广泛实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高校教改实践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在实践中,创业教育课程普遍受到了大学生欢迎,不过现在创业教育课程仍然很弱。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教材体系建设没有权威性,教师师资力量不够专业性,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一些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或者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于是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类创业竞赛。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参与的创业项目较少,无法有效地积累经验。当前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科学性离不开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这种课程是跨学科的综合体系。所以,首先要确立课程设置的目标。具体目标是树立创业意识、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形成创业心理结构、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更高的目标是使学生团队能自我创办企业,实现就业岗位的自我创造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5、课题理论依据

1998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 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第7条d款提出: 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 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一个求职者, 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教育同等的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面对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

6、研究目标

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

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要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与目标定位,落实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创业教育课程不是单一的课程。其结构应当考虑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既有相对独立的带有综合性的实体课程,也有渗透于多种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相关教育活动中的分科性非实体课程构成。不同专业、不同创业方向所涉及的创业教育课程是不同的。

7、研究内容

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应有所区别。低年级开设系统化的综合课程、创业实训课程,主要是创业意识的生成和创业知识的积累;高年级主要开始创业案例教学课程和创业项目实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实战经验,课时和场地可以比较灵活。

8、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校要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突出可行性和实用性。要精心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法,实现课程体系与相关技能平台、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实践项目的相互支撑。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创业人物访谈、创业沙盘演练、创业项目模拟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还要妥善解决大学生创业与学业的矛盾,使学生的创业与学业互相促进。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设计必须突出创业型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注意活动课程与相应的学科课程的结合与渗透。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实证研究,强调定量分析,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充分体现教学需要。

9、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文献调研→阶段分析→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课题研究将确定汽车应用系三个年级,三个专业共九个班,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探究教学的新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科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

10、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