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规模与结构
399条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2页
399条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毕业之际是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季节,这里以组织社会学专业为例,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论文题目的定位尤为重要,论文题目的选择、写作方向的定位都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学术堂小编在这里根据大家的困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399条优秀的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给大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的参考,祝各位同学毕业论文都能够顺利通过!1. 貌离神合:市场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的行政化现象研究2. 社会资本视域下协商型社会组织的构建3. 城市政府结构与社会组织发育4. 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5. 社会资本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以北京市D区为例6.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视角7. 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趋势8.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管理探析9. 城市社区治理的再组织化--基于对杭州市社区治理经验的分析10. 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变迁及创新路径11. 微博空间组织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环保NGO为例12. 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3. 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14. 中国的社会组织培育:必然. 应然与实然15. 非政府组织的微博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环保非政府组织为例16. 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型--基于草根组织卡理斯玛现象的反思17. 论组织环境控制追求的终结18. 组织氛围研究:概念测量. 理论基础及评价展望19. 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合法与有效间的策略选择20. 重建社会支持网:失独群体自组织形成机制探讨--基于上海的两个案例21. 自组织时代的真正到来22. 现代组织研究中的人类学实践与民族志方法23. 残疾人组织公平. 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一个典型职场弱势群体的实证24. 组织模式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5.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绩效评价探讨26. 环境风险社会放大的组织传播机制:回顾东山PX事件27.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探讨28.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职业成长:基于匹配理论的研究29. 社会工作者组织承诺提升策略--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的案例研究30. 组织化利益表达:理论假设与经验争论31. 论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介入32. 城市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33.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以四川省为例34. 健全组织:扩大村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35. 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36. 台湾社会组织管理的经验. 问题与启示37. 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38. 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39. 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40. 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41.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历程与现状透视42. “共同体”到“联合体”:社区居委会面临的组织化风险与功能转型43. 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研究44. 虚拟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作用. 影响及应对45. 城市夹缝空间的绿色力量: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生长的社会政策逻辑46.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47. 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48. 社会组织带动就业的效应研究49. 中国民间组织的主要功能. 制度环境及其改进路径50. 基于组织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51. 差序格局下个人-组织匹配对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52. 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农民工组织化问题研究53. 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54. 为什么跨小区的业主组织联盟存在差异55.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选择--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56. 社区治理视野下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以珠海为例57. 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社会政策评析. 约束与调整--社会政策视角的分析58. 社会管理的组织创新--从“网格连心. 服务为先”的“仙林模式”谈起59.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60. 园区模式: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种新路径--以浦东公益服务园为例61.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自主管理创新62.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成长--基于当前政治生态的分析63. 论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兼论“社会复合主体”64. 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65. 城市融入. 组织信任与农民工的社会信任66.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探讨67.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批判性反思68.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研究69.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战略思考70. 委托代理视角下杭州市民间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研究71. 团队冲突. 团队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正感的中介作用72. 非营利性组织成长发展的新路径分析--以上海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为例73.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74. 组织性别偏见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75.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76. 组织化的权力和资本与碎片化的多元利益主体77. 作为文化的组织:人类学组织研究反思78.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杭州市为例79. 从组织文化到作为文化的组织--一支人类学研究团队的学理线索80. 作为当代社团的家族组织--公民社会的视角81.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的识别研究82. 选择性扶持和选择性控制: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动向83. 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对策分析84. 政府购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85. 上海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转型研究86. 关于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87. 非营利组织孵化器:一种重要的支持型组织88. 权威阶层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状况和组织权威的分析89. 转型期单位内部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变迁及其影响90. 支持型社会组织:社会协同与地方治理91.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孵化研究--以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92.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93. 组织承诺会导致创新:目标定向的调节作用94.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研究述评95. 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民间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96. 认知. 文化和结构的三重嵌入:草根非营利组织“绿”的个案研究97. 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方式的转变与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自组织的策略98. 重新理解社会管理--基于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99. 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以广州启智队为例100. 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101. 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 组织承诺. 离职倾向关系研究102. 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研究103. 基于上下级关系的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104.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规模与结构105.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106.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107.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108.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辨109. 非营利组织问责:概念. 体系及其限度110. 国家介入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基于J街道的经验分析111. 组织支持感与LMX对离职意图的影响112. 利益契合: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113. 法团主义:社会组织发展的合理路径114. 社会多元治理视角: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效能分析115. 社会管理创新范式: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116.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发展中的困境及其破解117. 政府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探析118.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119. 透析危机管理中的自组织现象120. 非正式组织与农村社会控制研究121.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问题122. 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思考123. 公民社会的发育与形成--民间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公民的有序参与124. 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的调节作用125. 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初探126. 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127. 治理理论下的社会组织管理探讨128. 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管理对策研究129. 网络草根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SWOT分析130. 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31. 非政府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彰显132. 非政府组织参与重大危机应对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应对“5·12”地震为例133.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组织优势及路径选择134. 网络集群的自组织特征--以“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为个案135.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自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介入136. 地方政府间合作组织的权能定位137. 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138.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基于宁波市海曙区的研究139. 发挥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管理作用探讨140. 制度变迁与民间组织发展基于中国省级经验的实证研究141. 中国网络组织:网络封闭和结构洞的悖论142. 社会管理的组织化路径--社区民间组织的“均衡化”发展143. 组织政治知觉类群划分及其对工作压力影响144.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145. 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设--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146. 补充与合作:民间组织参与灾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147. 组织遗忘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48. 公民社会中介组织的制度构建149.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探索150. 民间组织与专业化建设151. 近年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研究综述152. 青年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建设路径研究153. 论江湖义气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影响154. 邻里网络:自组织的社会结构--解读城市社区自治的一种分析框架155. 基于政府视角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瓶颈问题及其对策156. 组织的网络形式研究:综述与展望157. 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组织发展策略探析158.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159. 非政府组织问责研究160. 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作用空间与路径选择161. 社会工作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162. 组织创新对非营利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163. 共生理论:组织演化研究的新基础164. 组织的学习型文化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动机的中介作用分析165. 国外最新组织信任修复模型评介166. 政府购买公民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167.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168. 论非政府专业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169. 民间组织兴起与当代社会秩序转型170. 工作-家庭文化. 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171. 投资社会资本: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另一种策略172.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研究173. 社会工作行政视角下的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构建174. 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175. 后单位时代社会管理组织基础的重构--以“中间社会”的构建为视角176. 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 意义建构与整合机制--以草根志愿组织为例177. 公共组织的未来形态:合作型组织--基于现代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和挑战178. 建构中的公民社会--以维权组织和倡导性组织为例179. 苏州新型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实证研究180. 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181. 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建设制度框架建构182. 主动性人格--积极组织行为学新视角183. 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184. 员工情绪智力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185. 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186. 浅析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发展的新特点187. 协同治理视野下的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18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及社会功能研究189. 组织长寿研究--基于企业. 大学与宗教组织的比较190. 社区民间组织成长中的精英捕获:问题与对策--以社会管理为视角的分析191. 养老服务社会化:政府. 社区. 社会组织三方合作的实践模式192. 社区服务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基于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案例分析193. 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对策研究194. 组织抗逆力问题研究195.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两种表现及民间组织应对的研究196.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97.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与成因分析198.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组织学习研究199. 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200. 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及其指标体系201. 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及其发展路径202. 社团组织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参与的考察203.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进民间组织发展204. 我国农民组织化模式探索与创新205. 组织内部因素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模型构建206.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体制. 政策法律路径207.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研究208. 农民组织化: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源基础209. 社区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调解能力提升210. 西方组织合法性理论评析211. 社会资本视阈下两种农村民间组织比较研究--以湖南四县民间组织为例212. 个人-组织匹配. 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213.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214. 文化视野下乡村民间组织转型动因研究215. 英文文献中的中国组织现象研究216. 非营利组织概念界定中的争议点研究217. 浅析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的关系218. 社会的再组织化:现阶段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课题219. 组织氛围. 组织变革以及两者关系研究22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组织承诺形成机制实证研究221. 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乡村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分析222. 自由职业者的从业选择与从业方式探析223. 主动性人格与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的调节作用224. 论社会以及组织结构的“非中心化”225.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博弈. 冲突及其治理226. 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227.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228. 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229. 论信任. 合作以及合作制组织230. 责任意识. 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关系研究231. 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232. 近十年国内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综述233. 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探讨234. 非营利组织筹资策略研究235. 重塑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共同体的文化维系力236. 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中的非法人化现象:问题与应对237. 我国民间组织的“草根”境遇及现行登记管理制度之改革238. 侗族传统社区组织变迁分析--以湖南通道阳烂村为例239. 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240. 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241. 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特征及其规则生成问题242. 社会资本与社会组织运转--以甘东用水协会为例243. 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的研究244. 非营利组织合作网络及其联结机制245.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政府. 村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角色246. 民间组织发展与中国公民文化的成长247. 论社会组织管理的创新248. 社会网研究的架构以组织理论与管理研究为例249. 学习型组织整体系统的构成及其组织系统与学习能力系统之间的关系250. 城市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实证研究251. 社会学视野下的组织公民行为分析252. 社区自组织与直选成本--以武汉市柴东社区和宁波市澄浪社区为个案253. 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新进展254. 帕森斯社会组织思想的几个问题255. 社会转型与二元组织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三256. 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257. 政治特性. 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258. 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与驱动功能分析--以南京鼓楼区社区民间组织为例259. 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260. 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内卷化”及其成因261. 寻找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根据262. 公共关系:组织形象概念辨析263. 组织公民行为在四种组织文化类型下的差异研究264. CORPS模式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265.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266. 构建非营利组织行业自律机制的探讨267.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及其发展导向268.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69. 从社会现代化转型认识民间组织发展270.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271. 组织格局:抽象社会中的社会组织27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动力. 机制与作用273. 非营利组织治理及其治理结构研究:一个对比的视角274.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角色与责任研究--基于中美比较分析的视角275. 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组织如何联结:理性的行动关联276. 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277.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278. 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279. 关于非正式组织研究的情感社会学理论解析280.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联盟的动机. 风险与控制的分析281. 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思考282.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忠诚度283. 民间组织与社会治理284. 中国非营利组织筹资能力建设思考285. 公益与效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体系研究286. 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 原因及对策分析287.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288.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289. 走向良性互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探讨290. 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障碍和对策研究291. 科层制下组织成员的参与自主性:困境与超越292. 社区民间组织的特征与功能定位分析293. 消除人际沟通障碍实现组织有效沟通294.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295. 实践. 学科和范式:组织理论变迁综述296.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297.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298.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299.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300. 公共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研究301. 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302. 论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现象303. 工作与组织特征对工作倦怠影响研究304. 组织合法性的探讨305. 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提升途径306. 从组织生态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及其社会政策307.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308. 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309. 志愿失灵: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治理310. 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11. 从社会运行角度看我国“草根”民间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312. 心理契约履行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313. 组织链:现代社会的一种组织间关系314.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315.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其成因316.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7. 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角色与地位探讨318. 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319. 由冲突走向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合作行政模式构建320. 论组织公民行为的本质. 概念纬度与研究意义321. 论我国社区自组织的自治困境及其成因322. 我国社区民间组织的成长323.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发展初探--以业主委员会为例324.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32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苏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326. 从慈善组织公信力维度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327. 非政府组织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以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个案328. 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329.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困境330. 论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互强的逻辑选择331. 论公共组织整合的三种模式332.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国外的经验与启示333. 由“碎片化”走向“组织化”--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334. 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双重效应与理性选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335. 民间组织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析评336. 慈善捐赠. 公共物品的自愿提供与非营利组织337. 有限理性思路的扩展与补充--基于组织决策视野中的思考338. 论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339.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340.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341. “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组织内部集体抗争中的高风险人群342. 社会组织化与社区治理研究343. 对非政府组织概念和性质的再思考344. 社会心理测量中降低主观性偏差的方法探索345. 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及测度346. 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347. 社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路径348. 西方国家对青年和青年组织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研究349. 多重理论视角下的组织适应性分析350.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困境及化解建议351. 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的策略研究352. 社区组织体制创新刍议353. 社会组织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法制建设354. 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355. 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356. 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357. 北京城市新型社区自治组织研究--简析北京CY园业主委员会358. 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变与社会性企业的公益效率359.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视域360. 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361. 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的重建362. 在村委会选举竞争派系的夹缝中363.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364. 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视角365. 中国非营利组织行为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366. 青年组织与青年的政治社会化367. “自组织悖论”与社会组织进化动力辨识368. 柏特南. 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369. 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370.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371. “社会组织”的含义. 功能与类型372. 社区自组织的要素与价值373. “跨单位组织”与社会整合:对单位社会的一种解释374. 中国非营利组织成长机制分析--自主治理的视角。
第三讲 国外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的比较
第三讲国外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的比较分析一、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兴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各个国家迅速发展。
法国:1990年建立了6万多个社团德国:每10万人1960年160个1990年475个瑞典:有近20万个社团,大多的瑞典人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社团埃及:90年代早期,有约2万个NPO巴西:20万个NPO泰国、曼谷:2200个NPO印度:世界上最复杂多样的NPO美国学者萨拉蒙惊呼:我们是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中,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
二、戴维路易斯研究NPO得到重视、迅速发展的原因1、理论困境。
2、政府在反贫困问题上的无能。
3、90年代,从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关注转变到对环境、性别和社会发展等问题,NPO的声音明显增加了。
4、对各个派别都有吸引力。
自由主义(平衡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新自由主义(增强了市场的手段,加强了私有化的理由);当权政治(承诺了一种“新政治”,不采取以前夺取政权的斗争战略)。
三、国外NPO的多样化概念:美国通常使用“the third sector”和“NPO” 。
除了美国外,别的国家一般不认为各类NPO能构成一个统一的部门。
它们注重的某一类或某几类NPO.英国、印度注重“志愿组织”法国注重“社会经济”东亚注重“社团”转型国家注重“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但这些概念都比“NPO”窄的多。
概念上的差别反映了各国历史、文化和法律上的差别。
规模:以第三部门雇员占劳动力比重作为衡量规模的标准美国规模最大,有将近7%的劳动力服务于NPO英国、法国、德国规模也较大,雇员占劳动力的2、5%至4、2%但日本占劳动力的2、5%、意大利1、8%结构:美国、德国医疗机构首屈一指英国、日本教育机构独占鳌头法国、意大利社会服务最为重要东欧转型国家文体休闲一支独秀东亚国家宗亲团体和邻里组织特别引人注目第三世界国家社区发展和政治领域收入来源:会费、服务收费、经营收入、个人捐款、公司捐款、政府资助、外国资助都是NPO可能的收入来源。
国外非营利组织
印度非营利组织登记
一、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可以依据的法 律类别多种多样:依据1860年《社团登记法》登记为社团;
数量构成
2009年俄罗斯注册的NGO总数超过 360,000,约有35种之多。数量最多的是社 会福利机构(36%)和社会团体及宗教组 织(22%),消费合作社(13%),园艺、 蔬菜栽培、别墅协会(7%),私人住宅协 会(7%),基金会(5%),非营利组织合 作联盟(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3%), 法人联合会、工会、协会(1%),其他非 营利组织(2%)
日本的非营利法人法
日本非营利组织的法人体系比较庞杂、分散,缺乏必要 的整合,可以用非营利概念概括的法人法有180个以上。 大致可分为如下4类:
——公益法人。1896年民法第34条设立的公益法人(又称民法法人),是日本历 史最久的一类非营利法人,具体又分社团法人、财团法人两种。 ——特别法人。二战以后,针对相关社会事业发展的目的,由政府有关业务部门 纵向管理的学校法人、宗教法人、医疗法人、社会福利法人、职业训练法人、 更生保护法人等公益法人类型。 ——NPO法人。1998年《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针对公益活动及联谊活动为 中心的民间团体,设立了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简称NPO法人)。 ——中间法人。2002年4月《中间法人法》, “以成员的共同利益为目的,且不 以将剩余金向成员分配为目的的团体”,即非公益(共益)、非营利性质的 团体,如同学会、同好会、互助会等,按照中间法人进行注册登记。
美国NGO主要特征
(1)正式组建,私人运营。。 (2)非营利性。 (3)自治性。 (4)志愿性。 (5)公共利益性。 (6)重视内部自律、政府监管有限。 (7)以充分竞争为管理基础。
非营利性组织的研究
非营利性组织的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会中的第一部门--创造先进的生产力与社会财富部门和第二部门--通过纳税和财政支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平与秩序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
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但是,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
FASB对非营利组织描述的特征①和③基本上说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当然特征①中的捐赠者绝大多数是民间个人和机构,因此FASB描述的非营利组织也具“民间性”特征,特征②说的即是“非营利性”。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
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比如医院、红十字会、妇联、养老院、医学会等。
从经营目的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拨款的。
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为一谈。
非营利组织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1).动员资源型。
非营利组织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
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一、引言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为促进社会公益、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健康、环境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组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
而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是非营利组织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对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经营范围和规模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探讨其优劣与特点,以期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国家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不同国家的法律、社会体制及文化环境不同,因此,其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也各有特点。
1.美国美国是非营利组织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150万个非营利组织。
针对其治理结构,美国法律规定非营利组织必须有一个独立的董事会来进行管理和决策,并有独立的监管委员会监督其运作。
此外,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还常设有特别委员会,用于处理特定领域的问题,如财务、政治、法律委员会等。
2.法国法国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相比于美国相对较为集中。
法国的法律规定非营利组织必须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由其监管和指导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确保其合法和公正性。
3.中国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但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体系。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主要由会员大会、理事会及执行机构构成。
理事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核心机构,管理和决策相关事务。
而在执行层面,由执行委员会负责具体的工作。
三、类型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其治理结构也不同。
1.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一类地位较为自由的非营利组织,其治理结构相对简单。
社会组织的管理由理事会和常务干部层面进行,通过选举产生。
2.基金会基金会是指集中管理多种资金,用于公益事业的一类机构。
基金会的治理结构由理事会、监事会及秘书处组成,实行理事会制度,所有理事都由选举产生。
四、经营范围与规模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不同经营范围和规模的非营利组织其治理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当代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的非营利组织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我们试图揭示非营利组织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文章首先概述了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为后续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我们详细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非营利组织的法律环境、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来源,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发展。
接着,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深入探讨了非营利组织在教育、医疗、环保、文化、公益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和成效,以及它们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们总结了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平正义和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机遇。
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涵盖了教育、科研、环保、公益慈善、社区发展等各个领域。
这些组织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为美国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例如,美国税法规定,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美国非营利组织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独立性。
它们大多由志愿者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决策透明公开。
同时,非营利组织之间竞争激烈,这促使它们必须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再次,美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它们经常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社会福利;同时,也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发展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发展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这些问题不能单纯地依靠政府和企业解决,需要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介入。
在全球,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和民间力量之外的第三极。
二、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类型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没有盈利目的的组织,同时也被简称为非盈利组织、公益组织或慈善组织。
一般来说,这些组织是为推进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而设立的。
根据其组织性质、业务领域以及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其中,公益慈善组织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它们通过各种募集活动和捐款方式,为弱势群体、灾区等提供救助与帮助。
另外,还有文化教育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国际援助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这些组织针对不同领域的公益事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进行介入和帮助。
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意义1. 弥补政府的不足在一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政府的财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
这时,非营利组织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弥补政府的不足,并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2. 培养社会公民意识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活动、项目和行动,促进社会公民的参与、互助和支持。
这些参与,能慢慢地改变人们的社会默契、价值观和行动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公民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感。
3. 推动社会变革非营利组织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政策发布和公众宣传等形式,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它们会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创新方案,并推动社会各种规则和法律的改革,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挑战在全球范围内,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数量已经超过160万,资产规模近3万亿美元。
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区,非营利组织也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非营利组织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运营管理》_F 罗伯特雅各布斯(F Robert_Jacobs)中文版
– 建立执行机构,下放权利 – 推行承诺制
信息技术对服务管理的影响
• 资本密集型技术导致服务集中和需求合并, 当新技术的固定成本随规模的增加而分摊时 就可实现规模经济。 • 一旦通信和信息技术到位,便可在边际成本 较低条件下,把多种服务推广到顾客更为广 泛的群体中。 • 利用计算机信息来管理易逝的生产能力并使 收益最大化。(收益管理) • 打破不同产业间的服务界限。
1985 1992 1985 1992
1985 1992 1985 1992
10.5 7.5 5.8 3.6
统计资料:世界各国服务业 占GDP和劳动力的比例
国家 中国 印度 尼日利亚 印尼 匈牙利 韩国 南非 墨西哥 日本 巴西 西班牙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澳大利亚 美国 GDP百分比(1988)% 13.8 39.5 40.5 40.8 42.1 46.0 53.6 55.6 56.8 57.5 57.5 62.0 62.9 64.3 64.8 72.3 劳动力百分比(1987)% 10.2 15.7 20.2 35.6 40.8 42.7 42.1 24.0 55.9 46.0 46.0 68.8 59.6 55.0 65.2 67.7
信息技术对服务管理的影响
• 随着世界向单一经济和“地球村”方面的发展, 竞争的国际化不可逆转。 • 信息在服务业中的竞争作用
– – – – 设置进入障碍 创造收入 数据库产业 提高生产力
• 虚拟价值链(市场的物理现实世界与市场空间 的信息虚拟世界)
服务的定义
• 服务是为销售提供的或与产品的销售相 联系的行为、利益和满足感。(AMA) • 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 是无形的任何功效或利益,并且不导致 任何所有权的产生。它的生产可能与某 种有形产品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 无关系。(菲利浦•科特勒)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一、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与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启示。
二、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如何管理和运营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以及其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营的启示。
三、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剖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讨论其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以及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四、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影响力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不仅在社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领域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经济领域中的影响力,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精准定位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借鉴意义。
五、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极为重要,对于一个组织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究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分析其成功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特征,以及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借鉴意义。
六、国外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1.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作为美国著名的非营利组织之一,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在医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该组织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营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 medical education 和 clinical research 体系,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人才,促进了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
同时,该组织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提高了国际医学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2.英国动物救援协会英国动物救援协会是英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动物保护组织之一。
美国智库的组织结构及运作
美国智库的组织结构及运作智库一般是指那些非营利性的、非党派的、独立于政府的、从事国内或外交政策问题研究的组织。
当今智库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有时是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章将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来剖析美国智库的组织结构、管理、运作方式、研究项目的设定及资金来源,并从中管窥美国智库的一些一般特征。
智库的定义及美国的主要智库今天我们称之为“智库”(think tank)的组织最早诞生于美国,以后才逐渐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智库已经存在了100年左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例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成立于1910年,政府研究所成立于1916年,胡佛研究所成立于1919年,外交关系委员会则诞生于1921年。
世界上的智库千差万别,学者们对之亦有不同的定义。
然而近年来,人们提到智库时一般是指那些非营利性的、非党派的(但并不一定是非意识形态的)、独立于政府的、从事国内或外交政策问题研究的组织。
①智库在组织规模、资金来源、研究专长方面有很大差异,除了上述共同点之外,它们在另一点上也是相同的,即都试图影响公众舆论和公共政策。
根据《2010年全球智库排名》(Global Go-To Think Tank Rankings)的统计,世界上存在着6300多个智库,它们分散在169个国家,其中1815个是美国的智库,而设在首都华盛顿的智库有393个。
②根据对智库成员、学者和记者的调查做出的智库排名,在世界最著名的25个智库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名列前茅。
以下列出了美国排名前10位的智库名单:第一,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
这是一个注重科研和教育的组织,从事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其他主要智库相比,带有更多的学术特征,多年来一直名列美国最有影响的智库之首;第二,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该组织的研究专项是美国外交政策,它在华盛顿和纽约市都设有办公室;第三,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及启示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及启示作者:韩磊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1期一、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概况及特点作用(一)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概况特点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又称第三部门,与政府(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一般是指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进入高速发展期,主要是美国等许多西方各国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通过重新确立政府职能定位,把原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交由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承担,以求从根本上实现政府管理的转型,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构建公民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公民社会。
通过长期的努力,在今天的美国,形成了政府、营利组织(企业公司)和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唱主角的格局。
营利组织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非营利组织主要致力于社会服务和管理;政府是在这两者之间,站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政策调节、法律制定和财政支持,来实施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
特别是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美国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石。
这种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模式,是既体现政企分离、又体现了政事、政社分离的双重要求。
美国非营利组织机构目前已经发展到有160万个,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为会员服务或相互受益的部门,即互益性组织,如社交俱乐部,行业协会、工会等;一类是为公共服务或使公众受益的部门,即公益性组织,如慈善和宗教协会,各类服务中心和基金会等。
笔者此次考察学习了洛杉矶橙县的OneOc组织、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无家可归者服务协会等非营利组织,初步了解到美国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宽松的准入制度在美国,“结社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无权干涉非营利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不同于我们国家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的双重认定。
当然,非营利组织如果需要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就必须注册法人资格,但这也不难,只需要提交一份机构的章程,明确机构名称、目标和宗旨即可。
非营利组织管理
例子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娜拉向 《国际先驱导报》讲述了她在日本的亲身体 验: 一次因当地政府管理失职造成了河水漫堤, 淹没数百户当地日本居民的房屋,事后当地 一家非营利团体自发慰问,帮助民众和与政 府沟通,成功化解了民众对政府失职的不满 和一次可能发生的危机,将一场耗费巨大社 会成本、引发社会矛盾、严重降低政府威信 力的事件处理得极为妥当。
使用上的非竞争性 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 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 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 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 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 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
受益上的非排他性 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 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 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 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 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 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 新鲜.f4v
非营利组织存在不善经营和不法行为,当然这 并非中国特色。 这种行为对社会伤害很大,会导致公众降低捐 助的意愿,最终导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价值无法实 现。 因为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巨大,社会大众将良 心、良知、善良的愿望,乃至公众慈善的灵魂、公 众的健康与安全都托付于它。 非营利组织的腐败将击溃道德良心,将毁灭慈 善热情,其破坏力比一般组织的腐败要放大十倍甚 至百倍。 因此,非营利组织比营利组织更需要改善管理。
但是中国发展的还比较慢
(一)数量上
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 截至2009年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接 近42.5万个。 其中社会团体23.5万个,比上年同期增长6.8%, 民办非企业单位18.8万个,比上年同期增长5.6%, 基金会178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90个。
(完整版)非营利组织架构
(完整版)非营利组织架构一、引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档旨在介绍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架构,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等方面。
二、组织结构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 董事会董事会是非营利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决策重大事项等。
董事会成员由有关方面推荐或选举产生,一般由资深专业人士和社会精英组成。
2. 行政部门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非营利组织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组织协调等。
行政部门的设置根据组织规模和需求而定,一般设有行政总监或执行总裁等职位。
3. 项目部门项目部门根据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和使命,负责策划、实施和监督各项项目。
项目部门的设置与项目类型有关,可以设置教育项目部门、医疗援助项目部门等。
4. 资源部门资源部门主要负责非营利组织的筹资和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寻找捐赠机会、开展募捐活动、管理资金使用等。
资源部门可以设立赞助与合作伙伴关系、个人捐赠或企业捐赠等子部门。
5. 监督部门监督部门负责对非营利组织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组织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监督部门可以由内部或外部人员组成,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和审计。
三、职责分工在非营利组织中,各部门和职位承担不同的职责:1. 董事会- 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监督组织的运营和决策;- 批准重大项目和决策。
2. 行政部门- 管理组织的人事事务,包括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 负责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 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3. 项目部门- 策划和制定项目计划;- 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监督;- 与合作伙伴和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4. 资源部门- 寻找捐赠机会和募捐活动;- 管理资金使用和报告;- 维护赞助和合作伙伴关系。
5. 监督部门- 监督组织的运营和决策是否合规;- 评估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益性;- 提出改进建议和风险预警。
四、结论非营利组织的架构是确保组织有效运作和实现使命的关键。
美国慈善组织管理制度
美国慈善组织管理制度慈善组织在美国社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影响力,慈善组织的管理制度也变得至关重要。
在美国,慈善组织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治理机制、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慈善组织运作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讨论美国慈善组织的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裨益。
一、组织结构慈善组织的组织结构是其管理制度的基础。
在美国,慈善组织通常采取非营利组织的形式,主要包括基金会、慈善机构、教育机构、宗教机构等。
这些组织在组织结构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大致可以分为董事会、高级管理团队和工作人员三个层级。
1. 董事会董事会是慈善组织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管理政策和财务规划等重要事务。
董事会通常由数十名董事组成,他们具有不同的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组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管理团队的工作、审查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促进横向协调和合作等。
2. 高级管理团队高级管理团队是慈善组织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组织的具体事务。
高级管理团队通常由执行董事、总裁、财务主管、法律顾问等组成,他们共同负责组织的战略规划、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等工作。
高级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慈善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3.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是慈善组织的基层管理团队,负责执行高级管理团队的指令,具体实施各项工作。
工作人员的构成通常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和业务范围,有些大型慈善组织可能拥有数百名工作人员,而一些小型慈善组织可能只有几十名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对组织的运转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治理机制治理机制是慈善组织管理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透明度。
在美国,慈善组织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董事会的组成和职责、董事选举和任期、决策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
1. 董事会的组成和职责董事会的组成通常由董事长、常务董事、非执行董事等组成,他们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美国非营利组织概论
过1710万人从事志愿工作,他们提供了全年总共约15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志 愿者的效用,中国非营利组织应制定合理的志愿者招募、培训、留任和资金补助方案。
5. 全球性危机援助: 作为一个催化剂,2010年的中国和海地地震推动了非政府组织、
为了达到服务需求的规模和范围,中国的公民社会组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 面有所拓展:
持续性培训; 制定专业性认证及实践标准; 针对行政领导人员的薪资、财政和福利计划; 现有实践经验的制度化;
罗格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非营利组织管理与治理中心(2011)- 版权所有 -
15
主要参考文献
Barton, N., & Gose, B. (2011, September 22). Modest raises ahead seen for many CEO’s as economy staggers. 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 XXIII (18).
Times. Retrieved from /art/services/print.php?articleid=100625 Krauskopf, J., & Chen, B. (2010). Administering services and managing contracts: The dual role of government human
服务费
过去十年中,对服务收费的非营利组织数量大幅增加 这些经费多来自于培训、定制性研究和评估等服务。
购买服务合同
购买服务合同包括政府和私人合同两种:
政府服务合同:
来自联邦、州及各级地方政府; 美国有32693个非营利组织有政府合同或补助; 付款的方式包括费用报销、固定费用支付、按单位时间支付、按单位个人或家庭支付、及按绩效支付
中美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
中美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摘要被称之为“区别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因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特殊位置,其存在和作用的影响是评价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市场发育的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市场体系的成熟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从非营利组织历史悠久且作用影响非常可观的美国为例进行研究,试图得出对我国相关事业发展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政府性培育自律规制非营利组织一般是对既非政府亦非企业的机构和组织的总称,在不同场合出于不同需要有时也称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或社会组织。
国际上通行的称谓即是非政府组织(NGO)或市民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最主要的特点是:规范、非政府、非营利、非政治、公益性以及自愿参与。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后的今天,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虽然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规模,但仍处于非常稚嫩的起步阶段。
为此,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组建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是促进市场发育、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
一、美国非营利组织概况1、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已经延续300余年了。
今天的美国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机构数量、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和从业人员等方面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和水准,其组织活动开展的领域十分广泛。
据不完全统计,种类繁多的美国非营利组织约有150多万个,主要包括各类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专业协会、教会、工会、商会、体育组织、文化娱乐组织等等以及一些社会组织。
其总量约占美国各类组织的6%。
目前,作为美国社会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服务、贫困救助和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非营利机构已成为每个美国人日常生活中须臾不离的精神支柱和物质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2008年美国各州人均非营利组织数量(家,万人)
数据来源:城市研究院全国慈善统计中心数据库,http://nceNlataweh.urban.org/PuhApps/reports.php?rid=2
表3美国五大地区的人均非营利组织数量(2008年)
数据来源:城市研究院全国慈善统计中心数据庠,http://nccsdataweb.urban.org/PubApps/repofts.php?rid=2注:华盛顿D.C.属于首都(特区),不归属任何一个州或任何一个地区。
注释
(1)Religiouscongregation,教堂会众,意为定期参加某教会活动的人群,参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②数据参见城市研究院全国慈善统计中心数据库,http://nccs.urban.org/statistics/quic池c岱.ctin.
③参见http://nccsdataweb.urban.org/PubApps/reports.php?rid22.
参考文献
【1]ThomasP.Holland&RogerARitvo.Nonprofitorgamzatiorts:principlesandpractices[MI.ColumbiaUniversity
6No.32011(sumNo.268)Press,2()I)8.
【2lWalterW.Powell,RichardSteinberg,Thenonprofitresearchhandbook【M】.2ndedition,YaleUniversityPress,2006.
【3]Smith,DavidHorton.GmssrootsA!;!sociatiom【MI.ThousandOaks,CA:SagePublicatiom,2000.
【4]JocelynE.Crowley&ThedaSkocp01.TheRushtoOrgamze:ExplainingAssociationalFormationintheUnitedStates,1986s~1920sIJl.American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2001,45(4):813-829.
(下转第16页)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规模与结构
作者:徐正, 邓国胜, XU Zheng, DENG Guo-she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刊名:
学会
英文刊名:XUEHUI
年,卷(期):2011(3)
1.Thomas P.Holland;Roar A Ritv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2008
2.Walter W.Powell;R ichard Steinber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006
3.Smith,David Horton Grassroots Associations 2000
4.Jocelyn E.Crowley;Theda Skocpol The Rush tO Orgamze:Explaining Associational 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986s~1920s 2001(04)
1.邓国胜谁来监督社会捐赠[期刊论文]-中国减灾2001,11(4)
2.邓国胜谁来监督公益事业[期刊论文]-中国社会导刊2002(1)
3.陈靖一论中国非营利组织保持其独立性[期刊论文]-社科纵横2011,26(5)
4.邓国胜.Deng Guosheng民间组织评估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学会2009(2)
5.戴新竹浅析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期刊论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6)
6.邓国胜中国草根NGO发展的现状与障碍[期刊论文]-社会观察2010(5)
7.陈岩我国危机善款管理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善治伙伴"关系探析[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6)
8.尹平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子商务2011(3)
9.朱梅制度变迁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07(32)
10.陈季修中美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ueh201103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