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抒情: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5.动静结合:通过动态和静态的结合,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6.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7.拟人: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描绘生动形象,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表意更加丰富。

8.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以上都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刻地反映生活和人性。

鉴赏诗词手法:26种表现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26种表现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26种表现手法起兴、比兴、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1总论情与景关系①“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②“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2.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1. 啼 2.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草湖、野庙, 便形成了一 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感伤的氛围。4.以物 喻人,抒写了游子佳人的断肠思。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 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 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比兴 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之美。以此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 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清静寂寥。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 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
请从“虚实”关系 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 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 以抒怀。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互 文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 始为 君开,不曾缘客开。
作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分析: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 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 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双关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 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 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 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 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衬托
阅读下面一首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范成大 •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 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 生。 •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 试作简要分析。 • 答: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 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 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一)常用手法: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通感、反复、夸张、设问、反问、 对偶、顶真、互文等。
2.描写手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 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结合、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
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写景状物时可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 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从而使描写景物生 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达情意更别致隽永。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对比:更加突出诗人的情感。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有趣。 设问: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 化主题,令人寻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 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3.表达技法 (1)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 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2)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 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 烘托,以创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3)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 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4)抑扬手法。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 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5)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 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 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影,同样具有这种艺 术效果。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境界,所谓“以小 景传大景之情”。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古代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诗歌的前两句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华清宫内之暖。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

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

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何当”一词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3.反衬或衬托(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西归绝句①[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②书:信。

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反衬或衬托)作用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

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

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

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

“今日春风到武关”,正是于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表现手法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化用、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以声衬静、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一、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点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算是贬抑,对事物举行否定、贬低;“扬”算是褒扬,对事物举行确信、赞赏。

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具方面,另一具方面起衬托作用。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个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别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定的联系,但经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观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

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群彩。

4.渲染:对环境、景物举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不的事物突出要紧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别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7.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兴:“比”,算是打比方;“兴”,算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

【办法技巧】1.解题思路(1)要了解要紧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后要仔细阅读[相关资料链接]的内容。

(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所以,关于有点诗歌要经过背景材料才干读知道诗的主旨。

(4)观赏诗歌别能离开诗歌整体。

所以别要忘了最终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啥表现手法。

(2)诗(词、曲)中是怎么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1.以动衬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 2.以声衬静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例:诗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3有动有静“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8.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点面相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诗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10.移步换景: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例:诗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二.描写角度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味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远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带沙;高高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无眠三.修辞手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本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例3:物拟物“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把酒香拟成花香..人拟物“文坛花争艳;桃李果竟先..”把人拟成花..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5.借代:用事物的特征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以“丝竹”代音乐..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鞍马”代“客人”..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7.反问:在问句当中包含着答案..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8.对比: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9.双关: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10.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11.用典:分为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2.顶真: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例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例2:“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13.反复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4.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例:“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哪一户人家..一道道大门紧锁着无处寻觅;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碧桃;树树全都开满鲜花..1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例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四.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例: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3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4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2.对比、衬托、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三)修辞手法主要有: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9.比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1.衬托。

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几种表现手法的区别1.对比和衬托(1)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
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
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

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