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9张]
一五计划中的重大企业分布 有何规律?为什么会聚集在 这里?
分布在东北地区。 首先,东北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其次,工业基础好;
此外,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时间:1953年-1956年
基本途径: 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人民公社社员:高呼毛主席语录,迈着整齐的步 伐,一齐战天斗地。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
松松垮垮 的田间劳 动
脱离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农民生产积极性挫伤。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 只要有了革命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危害
后果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 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化壮阔 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
思考:为什么1967、1968年国民经济会下降?
第 十 一 课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与 曲 折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1.639亿吨 130.4亿吨 49% 193% 比历史最高水平 9.3% 53%
产量 粮食 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4张)
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 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 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 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 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恢复经济 (49-52)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 进口的国家。 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 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现代化炼钢
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 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 什么影响?
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08万吨, 只有800万吨合格>
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土地 公有,统一经营,集中劳动,按劳 分配。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 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 活状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4张)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教学重点 • •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 • 教学难点 • •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 其教训的总结。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 (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 生活十分困苦。 ②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连 年的战争。 (2)完成: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 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 薄弱。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已经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的概念 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 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 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 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 经济特区的特点:p58 建立:时间、地点 性质:
(2)城市改革
原因:
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不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企业活力 尽失。 可能性:农村改革的推动
措施: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有制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开端 • 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1 辛亥革命 结果 任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 维护共和制度,发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展资本主义经济。 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半封建社会历史。 的政权,迅速恢复 国民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发展生产力,实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个现代化。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所讲述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00年,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计划的黄金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曲折。
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变,经济建设体制的改革,这都是本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掌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了解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或者现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历程。
第二步:阅读教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本节课的教材,着重掌握以下知识点:•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第三步:课堂探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前后中国经济的变化;•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总结归纳老师可以梳理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掌握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了解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在教学中,我把小组讨论等活动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换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了解不深,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方法和特点也理解不透彻。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会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设置更具针对性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
三元里人民公社集体出工
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4)失误原因: A、没经验,照搬苏联 B、急于求成 C、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启示①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的调整 方针:调整(核心)、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大跃进结束,经济恢复和发展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思想) 十年探索中两头好中间差
2、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的三面红旗) (1)1958年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多、快、好、省
材料: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 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 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例如,中央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 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 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 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 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 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主要矛盾 决定 主要任务 意义:正确的,成功探索,但没坚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 好省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调整期间轻重工业比例
•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
• 1、1966、开始 • 2、1967、扩展 • 3、1973、复苏、71年周恩来调整 • 4、1975、回升、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 • 全面整顿实质: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建设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2. 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建设曲折的原因、表现以及教训。
【教学重难点】1.一五计划。
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原因及教训。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本课时间跨度大,内容多,学生理解困难,所以本课首先要整体把握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重失误,而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然后要学会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的能力。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三、过渡时期的总特征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但是“一五”计划的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被誉为“一体两翼”。
六、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各自特征(1)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本课小结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和 曲 折
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开始工业化:(1953-1957年) 1949—1956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经济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②
探索与失误 1956—1966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 都比较快。 4、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优先发 展重工业。 5、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发展。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
(1)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社会的主 正确 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1960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3)面对国民经济的劫难,1971年周恩 来、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和 调整。
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社会主 (2)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3)十年“文革”的发动。
对象: 途径: 农业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 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意义: (1956年底)
快速浏览课本第二、三目思考: 1、1956-1976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 领域进行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 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0: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思考:“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 区。 (2)四大成因: 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 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
返回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 雏形阶段
业时期 和殖民扩张
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凭工业优势输出 工业资本
商品,扩大市场
武力与不平 等贸易相结合
基本形成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 (1)召开:1956年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1张)北京
5.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 “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
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C )
不论去往何方,身后永远有不变的祝福,
凝注的眼光——母校用宽大的胸怀包容我 们,等待我们,期许我们。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内容:①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意义: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 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次成功探索。
2.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①内容: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
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貌,为社会主义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农业 ①内容
手工业
——参加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 ③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 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立起来
大庆油田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总结:1956~196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 经验和教训?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人教版)
2、“一五”计划(1953--1957)
(1)任务之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原因:历史:重工业基础差 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外部:苏联经验
结果:超额完成
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5时32分49秒17:32:4918 January 2021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5时32分49秒 下午5时32分17:32:4921.1.18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821.1.1817:3217:32:4917:32:49Jan-21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钢铁公司
十年建设时期的 主要建设成就
贵阳 柳州 黔桂铁路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提示:党和国家依然未改变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也没有找到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
文 革
探究:文革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状况及其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情 ,
文革 认清主要矛盾
实
防止阶级斗争扩 事
大化,以经济建 求
设为中心
是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两个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46张)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难以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b.方式: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 路。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④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 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认识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
【学法导引】
相互关系
1.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把握新中
3.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国成立至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发
探索的史实,分析认识“大
展变化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新中国成
的错误及其经验教训 立至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开展的经济建设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1)表现。 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化,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 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 来。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
【重点难点】
经济恢复的背景、结果和意 1.重点:掌握“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义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
2.掌握“一五”计划时期
社化运动的错误与教训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史实, 2.难点: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2)结果:农业走上集体化道路;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小私有制基本消亡; 土地公有制逐步确立。
背景:西方国家的封锁;苏联的经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2)》
(2)根据史料二,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 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2)趋势:中国粮食产量1953年至1958年呈增长趋势,1959年至1961年呈
史料二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年份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粮食总产量
197.65 169.68 143.85 136.50 154.41
期与不法资本家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全国财政经 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2、“一五”计划的特点
【解读】 上图 直观地表明了“一 五”计划集中发展 以国防为中心的交 通运输和重工业, 建设的重点在东北 地区。
3、史料实证——“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史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 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 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 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摘编自徐中 约《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7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6)
(1)时间: 1953——1956年 (2)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早日建成社
毛泽东对“一五”计划的反复修改
“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牌第 汽一 车辆 诞解 生放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型 喷 气 式 飞 机
中 国 试 制 新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
业,为什么要这么做?
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②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 力。
④国防需要:抗美援朝,巩固国防,捍卫主权
F
g h 乌鲁木齐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北布京 天有津何特点?
原因何在?
提示:
兰州
上海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武汉
原因:地理: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
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 在经济建设中,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
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迅速发展, 造成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总 提出: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路 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 政
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 产, 建立国营经济。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恢复发展生产: 农村完成了土地 改革; 城市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2.大跃进” (1958年)
(1)内容: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片面追求 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大炼钢铁。
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
工业:以钢为纲
大
9000万吨
跃
进
时
期
的
3000万吨
炼
钢
1070万吨
800万吨
指 535万吨
标 1957年
信19息58:年 195819年59全年国生19产62年钢1108吨,
2.目的和任务
(1)目的:实现社会主
义工业化 (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一五计划的任务
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11%进行社9%会主义三大改
造 材料一:
重工业
农业
其他工业
【探究】此图反映到1952年80底% , 中国此时的经济结构说明了什么?
提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 所占比例
较小,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 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 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 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 ,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 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 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 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 个旧的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 个新的世界!
下大乱。
思考:中共是怎样破坏
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会初高级社) ⑵手工业 ——参加合作社(互助组、初高级社)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义
建
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
设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
意义: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
提示: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说明国民经济有
所回升。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
民经济迅速回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 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4)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要提出八字方针?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 效果? 提示: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国 民 经 济
(1975年) 实
质
邓 小
: 系 统
平
纠
全
正 文
面
革
整
的 “
顿
左
”
倾
错
误
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 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教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 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 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评价总路线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效果?
人教版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24张)
一 二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956—1976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从本国实际出 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 人民内部的矛盾。 3.不能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固守某种模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 求,需要不断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制定经济建设方针要遵循经济规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 际出发,坚持农、轻、重比例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切忌急躁冒进。 5.要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民主、科学。
一 二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016全国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 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 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一 二 知识架构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提示:分布特点:主要建设项目集中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便于接受援助;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主要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倾错误)
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 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提示:成功: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全面整顿
失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革
探究: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 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提示:
大跃进
认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清
提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例 较小,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
2、“一五”计划(1953--1957)
(1)任务之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原因:历史:重工业基础差 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外部:苏联经验
结果:超额完成
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
探究:词中的“换了人间”指的是什么? 提示:新中国成立 探究:“换了人间”后,党在建设方面
面临的迫切是什么?
提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
曲折
提示: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时 提示:总体损失8巨09.7大亿元,局8部15.6年亿元份回升
期
652.6亿元
的 558.7亿元
国
419.4亿元
(1)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2)内容: (3)后果:三年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的调整
内容: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结果: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总体损失原因:
“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 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局部回升原因:
大搞阶级斗争, 忽视经济建设
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革
探究:此图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 何
种负面影响?
热热提闹示闹的:公损社害食堂了农民松的松垮生垮产的积田间极劳性动者
工
1605
农
业探究:此图图表反映出业大跃进、人民
总 公社化运动产生总了何种影响?
产 704
产
值:
值: 537
亿 提示:国民经济比亿例失调
415
元
元
1957年 1960年
1957年 1960年 返回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原因:1、帝国主义掠夺。
2、国民政府搜刮。 3、战争破坏。
(2)恢复和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11%
9%
重工业 农业 其他工业
80%
【探究】从此图可看出到1952年底, 中国此时的经济结构说明了什么?
探究:此F 图表反映出在1956---1966的大庆十油年田 建设 期间gh乌鲁我木国齐 的经济发展的包总头趋钢铁势公司是怎大庆样的?
提示:虽有曲折,但兰新总铁体路 向上包头 北京 天津 大港油田
东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包兰铁路
探究:结合下词分析在调整兰州国民经济之后胜,利油田
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建武设汉会一帆上风海顺?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情 ,
文革 认清主要矛盾
实
防止阶级斗争扩 事
大化,以经济建 求
设为中心
是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两个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探究】结合教材的“历史纵横”中有关知识
分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提示:
土地私有制
与未来的社会性质不符
小农经济
满足不了工业发展需要
基本途径和方式Leabharlann 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 北京) (1)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2)评价: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原因何在?
提示:
兰州
上海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武汉
原因:地理: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历史:重工业基础好
一五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返回
改造后,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7%
3%1%
19%
8%
1%
33%
1%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提17示29%5:2实变年质化::生生社产产会国 合 公资关主营 作 私经 社 合系料义济 经 营5的私公5济 经%有根有济本制制性变为变1革956年底
(社个 资会体 本经 主性济 义质经变济 化)
国营经济
返回
9000万吨
大探究:此图说明大跃进有何特点?
跃
以
进 提示:强调速度与数量(快、多) 钢
时
为
期
违背八大经济建300设0万方吨 针
纲
的
1070万吨
工
炼
535万吨 800万吨
业
钢
跃
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进
标
人
有 多
探究:结合上图和此图说明大跃进
以 粮
大
错在何处?
为
胆
纲
,
提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农
地
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业
有
跃
多
进
大
产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土地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堂。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 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
探究:人民公社与生产合作社的区别 提示:公有化程度更高 规模更大
探究:“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哪里? 提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钢铁公司
十年建设时期的 主要建设成就
贵阳 柳州 黔桂铁路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提示:党和国家依然未改变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也没有找到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
文 革
探究:文革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状况及其原因。
国民经济的劫难
探究:此时的主要矛盾怎样才能解决? 主要任务怎样才能完成?
提示:发展生产力
非阶级斗争
探究:为发展生产力八大坚持了怎样的方针?
提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强调平衡, 不搞冒进
返回
F
g h 乌鲁木齐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北布京 天有津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