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教学设计2: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1.2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建议】重点: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

突破方法:1.结合课本地图,以时间为顺序掌握一战欧洲三条战线的作战双方及东西线的重大战役。

2.利用好教材的插图和资料加深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树立维护和平、反对战色的观念。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课件: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单位: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从以上两幅图表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与以往战争相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制定: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2)破产: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3.东线战事:德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

【问题探究】材料一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

……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请思考: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1)持久原因:作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2)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这种转变更有利于交战的那一方?为什么?答案:这种转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

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利于长期作战。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6: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6: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知识梳理】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施里芬计划”的提出(1)形成:根据德国战前总参谋长在1905年制订的计划而形成的。

(2)中心内容:战争爆发后,集中大部分兵力在4-6周内击败法国,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调过头来对付俄国,争取两三个月结束战争。

(3)特点:避免东西作战,实行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速决战。

2.表现西线: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标志)。

东线:1914年8月,俄军攻入东普,双方对峙。

3.结果:东西两线均转入持久阵地战;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陷入长期两线作战。

二、“凡尔登绞肉机”1.时间:1916年2月-12月。

2.特点:(1)历时近10个月,旷日持久;(2)消耗巨大;(3)伤亡惨重,双方累计参战兵力达100多个师,伤亡人数总计70余万,被称为“”。

3.影响:这次战役不仅是战争中期的决定性战役,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自此, 开始走下坡路。

三、“索姆河地狱”1.时间:1916年6月-11月。

2.特点:(1)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英军曾在一天内伤亡6万人,其中2万人阵亡,这是一战中一天内伤亡人数的最高纪录;(2)索姆河战役中首次被派上了用场。

3.影响:缓解了阵地战的持久消耗;但正是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这场战争谁也不能消灭谁,战争势必转变为持久的消耗战;同时也突出了交战双方的残酷性、血腥性和战争的巨大破坏力。

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

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

”从中可以看出()A.美国已成为世界大战战场的一部分B.美国已参战C.美国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美国发生了持续30个月的悲惨事件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2《旷日持久的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2《旷日持久的战争》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开展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情景再现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情感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反战意识。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剖析战争背景、战役特点和战争影响。
3.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战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撰写心得体会,思考战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启示。
2.学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案例亮点
1.情感导向:本案例通过战争主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反战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人教课标版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人教课标版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一、一战的爆发:1、爆发:1914年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2、交战双方:两大军事同盟①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1917)、中国(1917)②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探究一: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什么问题?①协约国集团给予意大利的利益更大②意大利认识到协约国集团的力量更强大3、三个阶段:1914;1915——1916年;1917——1918年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①西线:英国、法国、比利时对德国作战。

(作战区域: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②东线:俄国对德国、奥匈帝国作战。

(作战区域: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③南线:巴尔干:塞尔维亚对俄国作战。

(作战区域:巴尔干地区)探究二:为什么东线、西线是主战线?为什么西线更具有决定意义?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为英法俄和德奥为主,因此英法与德军作战的西线,俄军与德奥军作战的东线是主战线。

⑵西线交战双方分别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相对较强。

二、战争的进程⑴第一阶段(1914年)①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施里芬计划:(德国)集中大部分兵力先击败法国,并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掉过头来对付俄国,争取两三个月结束战争(特点:先发制人、速战速决)②东线:德、俄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③1914年东西两线的战事进入持久的阵地战探究三:西线为什么会形成持久战和阵地战局面?这种转变更有利于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哪一方?为什么?⑴形成持久战和阵地战局面的原因:①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②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③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⑵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后者不利:①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但兵源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

教学设计6: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教学设计6: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三维目标】1.认识与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具备史料实证与分析的基础能力。

2.方法: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为主线,以圣诞休战作为背景,运用地图、图文等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通过层层设问,深入分析,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战争局势的变化和战争的残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导入新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与以往战争相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师:(展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图)你能否判断1914年“圣诞休战”发生在哪条战线?请说说你的依据。

生:(标注)西线,主要对战双方是德国和英法。

师: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

战争开始后,逐渐形成了三条战线。

由于西线交战双方分别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相对较强,所以西线的战争更有决定意义。

请结合书本,推测并分析“圣诞休战”前西线的战事和结果。

生:马恩河战役已经结束,德国人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西线陷入相持阶段。

师:是,陷入了交战双方不曾料到,不想看到,更不愿迎来的持久战。

一战爆发之初,没有几人认为这会是一场漫长残酷的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在8月的第一个星期对出征的将士说:“你们在叶落之前就会凯旋回家”。

俄国军官考虑的不是俄军是否取胜,而是需要打两个月还是三个月,需要打6个月的人,被认作态度悲观的挫败主义者。

法国人更是孤注一掷,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速战速决上。

我们不免发问,各交战国都认为会迅速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那么一战为何会演变成持久战呢?首先,从一战前的形势来看,德国要想在战争中取胜,最佳战略方案是什么呢?生: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师:的确,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了周详的计划。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教案:1.2《旷日持久的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教案:1.2《旷日持久的战争》

《旷日持久的战争》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三条战线和西线的三大战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参战国的增加,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战线。

英法比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更为关键,教材着重强调了西线的三大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了作战双方的预期,打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东西两线双方都陷入相持局面。

本课涉及大量的军事知识和军事理论,建议教师采取讲述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并适当放映一些有关影像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德国速决战破产;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战役。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现代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具有残酷性,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教学重点】重点:西线战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教学难点】难点:德国速决战破产的原因。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目标问题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二、1.三条战线(1)西线:位于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同德军作战。

(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同德、奥匈军队作战。

(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同奥匈军队作战。

2.“施里芬计划”(1)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2)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3)实施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

②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等地,并且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4)结果: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

二、“凡尔登绞肉机”(1)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斗,但德国的计划最后落空。

高二历史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高二历史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班高二级主备人:教研组批阅:教育处批阅级:第 3 周第 2 课旷日长久的战争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及作战两方。

2.简述战前两方的作战计划及战争中各条战线上的战斗。

3.剖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长久战和阵地战场面的原由及影响。

【自主学习】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 欧洲的三条战线第一次世界大战迸发后,在欧洲形成了、和三条战线,此中和是此次战争的主要战线。

b5E2RGbCAP2.“施里芬计划”⑴拟订①目的:战胜及其盟国。

②特色: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据,而后向法国倡始攻击。

⑵实行①西线: 1914 年 9 月 5 日,法德两方发动战斗,不久,德军被迫撤离。

②东线:俄军攻击德国等地,而且俄军还深入到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p1EanqFDPw⑶结果:德国“”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场面,转入。

二、“凡尔登绞肉机”1. 背景⑴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从头转移到。

⑵两方均把 1916 年当作是的一年。

德军准备经过战斗,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DXDiTa9E3d战况:德军发动攻击,使用了、飞艇和毒气弹。

法军挣脱被动后开始,光复了大多数失地。

RTCrpUDGiT2. 结果:德国剿灭、迫使的计划宣布失败。

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

两方伤亡总人数达七十多万,所以被称为“”。

5PCzVD7HxA3. 地位:是大战中拥有的一战。

4. 其余战事:索姆河战斗以及海上战场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手——海战。

jLBHrnAILg三、“索姆河地狱”1. 目的:管制,增援。

2. 战况: 1916 年 6 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

防守坚强,英法伤亡沉重。

英国初次使用新式武器——。

xHAQX74J0X3. 结果:巨大耗费战,未能决出输赢。

两方伤亡人数超出战役。

四、 1914—— 1916 年战争进度的影响两方都投入了大批的人力物力,战争不见分晓;两方都堕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开战两方对持续战争力所不及。

人教版历史选修3《旷日持久的战争》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历史选修3《旷日持久的战争》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简介
战争特征:大炮、战壕、士兵——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战争的概况:
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两大军事同盟:同盟国、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三个阶段:1914;1915——1916年;1917——1918年;持续四年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欧洲的三条战线:
东线:俄国——德奥
西线:英法比——德国(决定意义)
南线:塞尔维亚——奥匈
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战争第一阶段)(特点: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①内容:速决战
②破产:马恩河战役(西线)——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③东普鲁士战役:东线形成对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便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这种转变更有利
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中的哪一方?提示:武器装备增强防御一方的实力;军队的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

有利于协约国;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胜于同盟国,并且占有大量的殖民地;同盟国军队虽精良,但在人口、面积、资源无法与对方相比,利于速决战。

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同盟国不利。

二、战争的第二阶段(1915——1916年)(协约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形势有利于协约国)
1、1915年东线战局:
德奥将重点放在西线,一举消灭俄国。

但计划再次落空。

2、1916年的战争:
①形势:关键性一年;战争重心回到西线;
②战役:凡尔登战役(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索姆河战役(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日德兰海战。

选修3:旷日持久的战争(新人教版)

选修3:旷日持久的战争(新人教版)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导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一战的重大战役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学习建议】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情景再现等方法,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思考感悟】“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自主学习】一、第一阶段1、施里芬计划: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及其同盟国,德军总参谋长在1905年制定的作战计划。

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军队;在打败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

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⑴德军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

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

法军总司令及时调动展开反击。

经过战役,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⑵1914年8月,俄军攻入等地,迫使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在随后的反击中击败,进入。

同时,俄军也打败了,深入境内。

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

3、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5日,德军和法军双方共投入152万人在马恩河地区展开大战,最后,德军被迫撤退。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战略的破产。

二、第二阶段1、1915年,德、奥把进攻重点放在,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战斗。

但是,俄军未被彻底打垮,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

2、凡尔登战役:年2月,德国发动了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是法国的著名,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防线的中枢。

为攻克凡尔登,德军先后投入了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和,使用了。

法军在总司令的指挥下,顽强抵抗,摆脱了被动局面,之后转入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凡尔登战役前后持续个月,是大战中具有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此役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多万,因而被称为。

3、索姆河战役:为了牵制德军,支援,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索姆河战役。

选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案

选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案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学案执笔:王俊明
编号:授课时间:2017年12月班级:姓名:
课题:旷日持久的战争
【导入】
阅读下列材料
一战爆发伊始,人们以为冲突会很快结束。德国用于制造火药的硝酸钾只储备了6个月的量。一些俄国军官预计能在6周内占领柏林。人们都反复说战争会“在圣诞节前结束”。德皇威廉二世曾对整装待发的德国土兵说,“去旅行吧,叶落之前,你们就会返回故乡的”。
【学法指导】
小组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
问题1概括1914年到1916年的一战战况。
问题2分析战争转入旷日长久的原因
问题3这样战况的发展会对哪一方有利,为什么?(结合教材内容,史论结合。)
【随堂训练】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而战的国家是()
A.奥地利B.匈牙利
C.波斯尼亚D.塞尔维亚
2.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发现:有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他们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俄国④德国⑤奥匈帝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D.④⑤
3.一战中,日德兰海战的交战双方是()
A.法德B.英德
C.德俄D.德奥与英法
4.右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尔登战役
德军在西线的迅速胜利引起了协约国的惊恐,法国统帅部一直催促俄军进攻,俄军虽然于8月1号就开始动员,部队集结了数百万,但在前线的只有65万,由于落后的交通(俄国到华沙只有六条铁路干线,每天只能通230列列车,而且俄国和德国铁轨间距不一样还要转运),部队多数还在路上,特别是远东的部队。但俄军尼古拉大公为了缓解西线形势,于17日开拔,向东普鲁士和加利西亚进攻了。由于一战初期奥匈帝国重兵对付塞尔维亚,没有在东线布置多少兵力,俄军进攻加利西亚和东普鲁士,德国为援助奥匈,22日鲁登道夫出任东线统帅,德军统帅小毛奇从西线抽调了兵力到东线对抗俄军,这样缓解了西线英法军队的压力,西线方面的马恩河战役英法和比利时军队经过顽强抵抗,击败了德军,事实上宣告了《施利芬计划》破产。

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1.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为一场持久战的原因。

2。

重点:一战中各主要战役的情况及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导入新课】“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6年交战双方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在第二阶段中,关键的1916年出现两次大型战役和一次海战,结果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了周详的计划.它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完善、装备最好的军队.还在1905年,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已经由当时德军参谋总长施里芬拟订好了.叫做“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将要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在东线同俄国作战。

为了避免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施里芬准备先把主力摆在西线,用闪电战的方式,在四周到六周内迫使法国投降。

然后回师东线,攻打行动迟缓的俄国,在三四个月内征服俄国。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德国还在国内修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铁路网,战时可以利用它迅速调动军队。

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役主要在西线进行.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爆发后第一个重大战役。

战争开始后,德军主力按照战前拟定的施里芬计划,穿过比利时,插入法国北部省份,向巴黎迅速逼近。

前锋部队距巴黎仅15千米,德国为一时的胜利所陶醉。

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都以为胜利已成定局,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进攻力量。

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50万,战斗十分激烈。

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学案: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学案: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重点)2.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的残酷性和血腥性。

(难点)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地位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主要战线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2.“施里芬计划”(1)制订①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②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2)实施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

②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3)结果: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

概念阐释1.阵地战冷兵器时代,军队依托阵地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形式称为阵地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成为主要作战形式。

2.施里芬及其计划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订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左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

其特点是速战速决。

二、“凡尔登绞肉机”1.背景(1)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2)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

(3)德军准备通过凡尔登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2.战况(1)1916年2月德军发动进攻,使用了飞机、飞艇和毒气弹。

(2)法军摆脱被动后,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3.结果(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归纳总结为什么说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性的一年?(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

(2)从战争形势来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4: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4: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学法指导】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在东西两线的交战情况。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二是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知识归纳】【疑难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这一转变为什么对协约国有利?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得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还完全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加之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

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方面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其兵源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决战。

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其不利。

【视野延伸】坦克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姆河畔,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的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并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英俊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

这种神威大显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当时它用油布遮盖着,就像一个大箱子,于是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水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的机枪和密布的铁丝网、纵横的壕沟组成了比较完善的防御体系,交战双方往往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谁主动进攻谁就会吃大亏。

面对这种战局,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前进,又能防守,还能运动的新式武器,用来突破对方的防御阵地。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中,教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重要战役和人物。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看法。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它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场战争,有很多国家参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他们对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对于战争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可能也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历史理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战役和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战争爆发: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初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战争中期: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战争后期:俄国革命、美国参战等
3.结果:战争的影响和结局
-和平条约:凡尔赛条约和华盛顿条约
-政治格局:欧洲格局的变化
-经济影响:战争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社会影响:战争对各国社会的影响
-后续影响: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本和电影电视等媒体,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亲身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有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有答案)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设计:李宗强班级姓名【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学法指导】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在东西两线的交战情况。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二是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三大战场西线:对。

东线:对。

南线:对。

1914年东西两线作战1、德军在西线实施“”。

双方在地区展开大战。

宣告了德军“”战略的破产。

此后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2、东线:德军大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打败奥军,双方开始形成对峙局面。

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

1915年东线中心德、奥东线一举击溃的计划落空。

1916年西线鏖战德国打败的计划再次受挫最大规模的战役,未决胜负,但双方均力不从心最大规模的海战,掌握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这次大战有哪几场重大战役?○这次大战为什么这么残酷?【疑难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这一转变为什么对协约国有利?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得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还完全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加之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

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方面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其兵源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决战。

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其不利。

【视野延伸】坦克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姆河畔,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的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并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英俊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马恩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2)理解: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战争残酷性及血腥性。

(3)运用: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残酷性的认识,汲取必要的教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战争初期各国的计划和战争进展和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一战陷入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

(2)通过教材中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

(3)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再现历史场景,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残酷性的认识,加强对热爱和平、避免战争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重点:一战的重大战役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

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6年交战双方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在第二阶段中,关键的1916年出现两次大型战役和一次海战,结果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了周详的计划。

它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完善、装备最好的军队。

还在1905年,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已经由当时德军参谋总长施里芬拟订好了。

叫做“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将要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在东线同俄国作战。

为了避免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施里芬准备先把主力摆在西线,用闪电战的方式,在四周到六周内迫使法国投降。

然后回师东线,攻打行动迟缓的俄国,在三四个月内征服俄国。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旷日持久的战争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主备班级高二级课时一课时授课人] 科目历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第一次界大战的过程。

德国速决战破产;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战役。

导学活动二次修改意见一、预习检测1.列举欧洲的三条战线。

2.列举西线交战双方国家。

3.列举一战交战双方使用的新式武器。

4.阅读教材地图《欧洲战线的西线》。

1】划出马恩河、索姆河位置。

2】找到凡尔登标明战役时间。

二、目标展示1、简述一战概况。

2、简述一战三阶段概况。

3、列举一战四大战役、简述四大战役各自特征。

4、探究一战中同盟国失败原因、分析德国速决战破产的原因。

三、质疑探究分析同盟国崩溃失败的原因经济力量的对比:德奥处于劣势同盟国集团军事战略失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和阵地战、持久战的泥潭。

同盟国的内部矛盾:长期战争激化了参战各国的矛盾,而同盟国表现得更加明显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①战争爆发后,日本参战,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②意大利背弃盟约,倒戈协约国四、精讲点拨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变成了持久战原因?这一局面的出现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持久的原因:A、新式武器的应用,增强防御能力。

B、当时战略战术的使用,消耗双方实力。

C、当时军队机动性差,降低保障能力。

D、双方实力均衡,是持久战的主要原因。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五、当堂检测1、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D索姆河战役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A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3、毒气弹首次使用在哪次战役中()A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本课测评题2完成学业质量测试题。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现代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具有残酷性,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人教版第1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战争省优获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人教版第1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战争省优获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旷日长远的战争讲课时间课型课题新授主备班级高二级课时一课时讲课人]科目历史知导学活动识与技简述第一次界大战的过程。

德国速决斗破产;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斗;东线战斗。

一、预习检测四、精讲点拨二次改正建议联合资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剖析一战变为了长远战原由?这一场面的出现对交能1.列举欧洲的三条战线。

过战两方来说,更有益于哪一方?为何?教学目标程与方法情感阅读教材概括重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研究;合作沟通。

2. 列举西线开战两方国家。

3. 列举一战开战两方使用的新式武器。

长远的原由:A 、新式武器的应用,加强防守能力。

B 、当时战略战术的使用,耗费两方实力。

C 、当时军队灵活性差,降低保障能力。

D 、两方实力平衡,是长远战的主要原因。

长远战有益于协约国。

态度现代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拥有残忍性,反对战争,4. 阅读教材地图《欧洲战线的西线》。

1】划出马恩河、索姆河地点。

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胜于联盟国,还据有广阔国外殖民地,有益于长远作战。

教材分析珍惜和平。

价值2】找到凡尔登注明战斗时间。

五、当堂检测观1、使德国速战速决心划破产的战斗是()重A 马恩河战斗B 凡尔登战斗1. 重点:西线战斗。

二、目标展现难C日德兰海战D索姆河战役2. 难点:德国速决斗破产的原由。

点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拥有决定意义的战斗是()1、简述一战概略。

教A 索姆河战斗B 马恩河战斗阅读指导法、资料剖析法法C凡尔登战斗D 日德兰海战2、简述一战三阶段概略。

学3、毒气弹初次使用在哪次战斗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法A 索姆河战斗B 马恩河战斗3、列举一战四大战斗、简述四大战斗各自特点。

C凡尔登战斗D日德兰海战教学设4、研究一战中联盟国失败原由、剖析德国速决斗破产的原由。

六、作业部署想教具多媒体课件1 达成课后本课测评题2达成学业质量测试题。

三、怀疑研究剖析联盟国崩溃失败的原由别想一下1、经济力量的对照:德奥处于劣势造出大2、联盟国公司军事战略失误:德国堕入两线作战和阵地战、长远战的海,一定泥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施里芬计划”的破产马恩河战役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战争残酷性及血腥性。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残酷性的认识,汲取必要的教训。

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增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残酷性的认识,加强对热爱和平、避免战争的教育。

“凡尔登绞肉机”日德兰海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地狱”索姆河战役【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二、“凡尔登绞肉机”1.日德兰海战2.凡尔登战役三、“索姆河地狱”重点:一战的重大战役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情景再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

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6年交战双方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在第二阶段中,关键的1916年出现两次大型战役和一次海战,结果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了周详的计划。

它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完善、装备最好的军队。

还在1905年,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已经由当时德军参谋总长施里芬拟订好了。

叫做“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将要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在东线同俄国作战。

为了避免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施里芬准备先把主力摆在西线,用闪电战的方式,在四周到六周内迫使法国投降。

然后回师东线,攻打行动迟缓的俄国,在三四个月内征服俄国。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德国还在国内修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铁路网,战时可以利用它迅速调动军队。

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役主要在西线进行。

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爆发后第一个重大战役。

战争开始后,德军主力按照战前拟定的施里芬计划,穿过比利时,插入法国北部省份,向巴黎迅速逼近。

前锋部队距巴黎仅15千米,德国为一时的胜利所陶醉。

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都以为胜利已成定局,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进攻力量。

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

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50万,战斗十分激烈。

德军由于抽调西线兵力等原因而被削弱,9月10日,被迫退踞埃纳河,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9月11日,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下令停止进攻,马恩河会战结束。

这一会战时间很短,仅仅5天,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它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破产,德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同时又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难境地,这也正是德国最害怕出现的局面。

马恩河会战一结束,德军总参谋长就对德国皇帝呈述道:“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由于英、法、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

二、“凡尔登绞肉机”1.日德兰海战1915年到1916年期间,战争在海上也展开了。

德国经常派出潜艇到公海上袭击协约国的商船和客轮。

1915年5月,德国潜艇击沉“卢西塔尼亚号”客轮,致使1000余名乘客葬身海底,其中包括许多美国人。

美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了强烈抗议。

1916年5月31日到6月1日,英国和德国的舰队在日德兰沿岸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战,英国凭着它的海军优势取得了胜利。

这以后,德国舰队再也不敢在海上进行较大的战役了。

1917年4月6日,美国以德国潜艇袭击了美国的商船为理由,对德宣战。

战争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了。

2.凡尔登战役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凡尔登战役的情况,并加以情景描述借此让学生感受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德国为摆脱被动局面,调动了25万兵力,在西线向法国要塞凡尔登发动了猛烈进攻。

他们要执行代号为“处决地”的计划,歼灭法军主力,并且扬言要“使法国把血流尽”,向德国投降。

1916年2月21日早晨,德军开始进攻,在12公里长的战线上,1000门大炮轰鸣,把1吨重的炮弹射向法军阵地,掷雷器、霰弹、喷火器各显神通,法军的战壕很快被摧毁,山头也被削平,伤亡无数。

随后,6个德军步兵师一齐冲向法军防线,双方激战了两天,法军的主要防线被突破了,德军胜利在望。

可是,凡尔登即将失守的消息传到法军司令部的时候,总司令霞飞还在睡觉。

本来无意死守的霞飞,到这时候才下令增派援军,任命贝当为司令官。

贝当来到前线,见情势危急,坚决地说:“我们的口号是:决不让敌人越过凡尔登!”这以后的一个星期,运送军队和物资的汽车往来不断,把19万士兵和2500吨军火运到了前线。

双方的力量接近了,法军的被动局面扭转了。

德军几次进攻,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战斗空前残酷,双方伤亡人数达到70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年秋天,法军开始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德军已无力发动进攻。

东部战线的俄军也发动进攻,击溃奥匈军队,歼灭了它的主力,这起了援救凡尔登的作用,迫使德军停止对凡尔登的进攻,奥匈军队也无力继续向意大利推进。

凡尔登战役打了整个1916年,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最多的战役之一。

在一定的意义上,法尔肯海恩说得对:这次战役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46万人。

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30万人的代价。

人们从数字里就可以想象得到其中的残酷。

三、“索姆河地狱”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索姆河战役的情况,并加以新式武器应用的情景描述借此让学生感受索姆河战役的血腥性。

凡尔登战役期间,为减轻凡尔登守军压力,英法联军从索姆河流域发起进攻。

英军14个师和法军5个师分别沿索姆河两岸推进。

法军进展顺利,而英军装备沉重,大多是新兵,成为德军机枪的靶子。

索姆河战役中,英军曾在一天内伤亡6万人,其中2万阵亡。

这是一战中一天内伤亡人数的最高纪录。

英军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坦克(共49辆坦克,实际参战仅18 辆),配合步兵进攻,推进了4—5公里。

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

坦克对德军步兵产生了巨大心理作用,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

索姆河战役一直持续到11月份,双方损失士兵多达127万人,比凡尔登战役的人员损失和物资消耗更为巨大。

索姆河进攻是战争中典型的、双方伤亡惨重的阵地战役。

就兵力、兵器而言,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战役。

英军投入交战的有54个师,法军32个师,德军67个师。

英法联军伤亡79.4万人,仅推进5~12公里,仍未能突破敌防御。

德军损失53.8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

索姆河战役证明:在正面一个狭窄地段上,以递进冲击突破阵地防御的理论和实践是行不通的。

但这次战役以及西南方面军的进攻的胜利保障了战略主动权从德国转到协约国一方。

索姆河进攻促使其他国家装备坦克并发展反坦克兵器。

后来,英法军队在1917年康布雷战役中吸取了索姆河的教训。

1915~1916年是战争的第二阶段。

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

西线的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

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牢牢控制着制海权。

本阶段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课后研讨】凡尔登战役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46万人。

索姆河战役中,英军曾在一天内伤亡6万人,其中2万阵亡;这是一战中一天内伤亡人数的最高纪录。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这场世界大战具有空前的残酷性和血腥性。

如何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血腥性?思路:对战争的理解也许会因人而异,但是对战争带来的残酷性现实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带来的痛苦性回忆却是经历战争人每个人内心中都难以忘怀的。

战争虽然远去,但战争留给人们的创伤却是永久的。

深入领悟战争的巨大破坏力,加强对战争带来的残酷和血腥性的认识,领悟珍爱和平的重要性。

【本课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在第二阶段中,关键的1916年出现两次大型战役和一次海战,结果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惨烈战争使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必将注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不会有真正战争胜利方的。

但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战争依然挥之不去,还在继续伤害着无辜的生命。

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