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合集下载

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简介
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中医在诊疗该疾病方面
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膝关节滑膜炎中医的诊
断和治疗方案。

诊断
中医诊断膝关节滑膜炎主要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进行:
1. 望诊:观察患者膝关节的颜色、肿胀程度、局部温度等情况。

2. 闻诊:借助闻觉判断滑膜炎的程度,如是否有明显的关节摩
擦音。

3.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疼痛情况。

4. 切诊:通过按摩和感觉膝关节区域,判断滑膜炎的程度和着
凉情况。

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主要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和中医
推拿。

1.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缓解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阳陵泉和曲池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配制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红花、秦艽和葛根等,有助于活血化瘀和消炎止痛。

3.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和软组织的恢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注意事项
在接受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合理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

2. 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用力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 避免受凉和潮湿环境,保持膝关节的温暖和干燥。

4. 定期到中医医院进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中医专业医生。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摘要】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本文探讨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原理,然后详细描述了中医辩证施护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机制探究,我们发现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总结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方法和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辩证施护、膝关节滑膜炎、应用效果、临床疗效、疗效机制、注意事项、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但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中医辩证施护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通过经皮透药器将中药有效成分输送到病灶部位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药物对其他器官的损伤,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而中医辩证施护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取相应的施护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在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同时促进膝关节滑膜的修复和再生。

本文将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路。

2. 正文2.1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原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穴位定向透药,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灶部位,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和减少全身药物量;二是结合中医辩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穴位进行治疗,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手术治疗则具有一定的风险。

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关节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中医辩证施护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膝关节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将中药精华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

通过透皮途径将药物直接送达病变部位,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

对于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以减轻关节肿痛、改善关节功能,并且不会引起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1.治疗原理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关节软组织的炎症疾病,中医认为是气血不畅、痰湿内蕴、肝肾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定向透药疗法通过药物微渗透技术,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滑膜炎症部位,能够有效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2.临床应用在临床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经过深入的辩证施治后,通过定向透药仪器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膝关节滑膜炎症病变部位。

该疗法具有简便、安全、无创伤、无副作用等优势,受到患者的欢迎。

一般需要连续3周左右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二、中医辩证施护中医辩证施护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治疗原则,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中医辩证施护的原理,对于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个性化的施护,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1.辨病辩证在中医看来,膝关节滑膜炎可以有痹阻证、风湿证和湿热证等多种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需要施以不同的辨证施护。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本文就中药内服、中药灌洗、中药外治、针灸推拿、内外合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各自的机理与疗效分别论述。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药中药灌洗治疗进展中医药对膝关节滑膜炎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就膝关节滑膜炎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中药内服中医认为该病外伤瘀血内停,经脉被阻(急性),或风、寒、湿三气杂合所致(慢性),故在治疗上以利湿散寒通痹和行气活血化瘀并重。

董卫功等[1]中医辨证加减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总有效率为98.8%,随访无复发。

马彦旭等[2]应用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总有效率为95.5%。

回丽丽等[3]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总有效率为92%。

蔺卓华[4]中药辨证加减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陈兴元[5]采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有效率为91.3%。

高俊峰[6]用独一味胶囊内服治疗。

郑玉臣[7]用中药治疗,并随病情变化,疗效显著。

中药灌洗中药灌洗直接给药于患处,一可将积血积液冲洗干净,避免久积成瘀化腐,另可消除无菌性炎症,减少滑膜液渗出,消除肿胀和疼痛。

李钰鑫等[8]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以当归、川芎、红花、赤芍、乳香、没药、苏木、独活等为主,制成药液进行关节冲洗,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对慢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以祛湿除痹,通络止痛为治则,药用防己、薏苡仁、车前子、五加皮、茯苓、猪苓、木通、泽兰制成药液,进行中药灌注冲洗疗法,有效地防止酸性代谢产物的作用,避免关节进行性器质损失及关节滑膜粘连,从而使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中药外治法借助药力和热力综合作用于病位的中药熏洗疗法,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渗出,降低炎症反应,消肿止痛,加速病理产物的吸收排泄。

采用中药外敷局部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膝关节,可较长时间地发挥药效,促进组织间液回流吸收,促进关节粘连分解。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湿邪乘虚而入客于体内;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从内生,久而化热,湿热流注于肌肉、关节,痹阻经络,气血失和所致。

方一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主治】:膝关节滑膜炎,症见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关节穿刺为黄色粘液,膝关节表面无红肿病灶等【方药】:桂枝12g,赤芍药10g,盐知母10g, 去节麻黄6g,附子30g(另包先煎30min),焦白术10g,防风10g,露蜂房15g,防己15g,甘草6g,生姜15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编按】:方中用桂枝、麻黄、附子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白术、防风祛湿宣痹;赤芍行瘀,生姜止呕,更以知母滋阴清热退肿为佐;再加露蜂房祛风止痛、防己祛风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祛风逐湿,散寒止痛,兼能行瘀清热。

60例患者,治愈48例,占80%,其中1个疗程治愈18例,2个疗程治愈20例, 3个疗程治愈10例;好转10例,占16%;无效2例,占3.3%。

方二五苓舒筋汤加味结合药物外敷【主治】:膝关节滑膜炎【方药】: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赤芍9g,桂枝6g,木瓜12g,赤小豆12g,当归12g,丹参12g,牛膝12g。

【加减】:若属于寒湿凝聚型加制附片6g,片姜黄6g和独活9g;若属于损伤瘀血型,加乳香9g,没药9g和红花6g;若属于肝肾不足型,则加鹿角胶9 g,杜仲9g和黄芪12g;若属于湿热下注型,要加银花藤15g,苦参9g和黄柏9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另外对于外敷药物,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证进行科学的分型,如果患者是病程较短,起病急的外伤型患者,运用木瓜、羌活、独活、紫荆皮、白芷、片姜黄、秦艽、怀牛膝、木瓜、马前子和天花粉以及防风、防己等进行外敷;如果患者的病程比较长,并且反复发作或者属于老年患者,运用生胆南星、薄荷油、川续断、独活、生草乌等药物进行外敷。

如何用中医治疗膝关节的滑膜炎

如何用中医治疗膝关节的滑膜炎

如何用中医治疗膝关节的滑膜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如果患有疾病,不管症状轻重,都需要抱着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

很多病人之所以病情不断加重,其与对自身疾病不重视,一再拖延治疗时间有很大关系。

所以我们对疾病的态度就是加强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愈效果。

而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也需要保持这种积极心态,主动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般在治疗漆关节滑膜炎方面,西医与中医都有各自相应的医治方案。

通常西医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方面常选择药物治疗法与手术治疗法。

通过让患者口服药物或者往患者关节腔注射相应药物进行冲洗,也可以采用临床手术来医治。

而中医主要是通过推拿或在患者的漆关节部位贴配制好的药膏等,缓慢减轻患者病情。

而本文主要是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一、膝关节滑膜炎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膝关节滑膜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无菌型炎症,主要是由人体膝关节出现扭伤和其它关节内损伤导致的。

一般当滑膜性能降低时,膝关节内的关节液就不能正常产生,也无法被吸收。

这样长时期人体膝关节就会产生较多积液。

同时随着滑膜形态的变化,还将逐步侵害人体的膝关节软骨部分。

如果患者没有积极及时治疗,就会诱发膝关节骨形关节炎,这就显著增大了患者致残的机率。

就膝关节滑膜炎的具体病因来讲,大致有以下五种。

1、关节活动过度。

一般如果人体关节活动较多,过度运动很容易造成关节面受反复撞击,同时关节囊也将受损,滑膜组织也变得红肿充血,最终诱发膝关节滑膜炎。

2、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

一般当患者膝关节存在软骨退变与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状况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机械性与化学性、生物性等刺激,造成患者膝关节滑膜疼痛水肿,并渗出积液。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科学治疗,也会引起膝关节滑膜炎。

这一类型的膝关节滑膜炎主要以老年人群为主。

3、关节损伤。

膝关节滑膜炎并非只在老年人群中发病,有部分年轻人也会患上此病。

而年轻人发生膝关节滑膜炎的最主要原因是关节损伤。

当年轻人关节出现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以及侧副韧带损伤或者滑膜损伤时,关节内就会出现积液,有时甚至存在积血。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治疗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治疗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治疗发布时间:2023-01-06T01:59:22.30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9期作者:冉正国[导读] 膝关节滑膜炎中医将其归类为痹证类疾病,是当前针灸科、骨伤科常见疾病冉正国四川省合江县中医医院 646200摘要:膝关节滑膜炎中医将其归类为痹证类疾病,是当前针灸科、骨伤科常见疾病,该病具有明确的膝关节肿痛以及活动受限症状,骨伤科常以抗炎治疗、手术治疗为主,因而中医针灸康复保守治疗对该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治疗主要包含针灸、中药内服以及中药外敷等诸多治疗方式,本文将对当前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治疗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中医康复;治疗研究引言在针灸康复科,膝关节滑膜炎属于相对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的症状是膝关节出现疼痛症状、关节积液以及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受限等,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由此致使膝关节腔出现异常骨组织及滑膜增生退变。

膝关节滑膜炎与其他各类膝关节的伤筋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同点,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鉴别。

膝关节滑膜炎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将其归为痹症的范畴内,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瘀血阻络等诸多原因导致膝关节反复肿痛。

外伤发病均有明显发病诱因,其疼痛明显,起病急,病程短;劳损、外感风寒湿则发病相对隐蔽,其疼痛绵延,起病缓慢,病程长,故而可将膝关节滑膜炎分为慢性、急性两种类型。

此次研究主要对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治疗进行详细的分析。

1、对膝关节滑膜炎的认知进行分析膝关节滑膜炎其名称来源于西医,中医则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为外感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瘀血阻络等诸多原因。

外感风寒湿邪,寒湿痹阻,经气不行,筋骨失养,故而出现膝关节疼痛症状,其疼痛重着,体乏身重,得寒加重,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脉多沉紧;外伤劳损以及瘀血阻络,皆因瘀血阻痹,气血不行,不通而痛,故见膝关节疼痛,其痛有定处,多呈刺痛,昼轻夜重,舌暗或伴瘀斑,苔白,脉弦涩。

中医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行气活血、利水消肿、通利关节等,以达“邪去则正安”。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顾名思义就是因创伤所造成的滑膜炎,这种创伤性滑膜炎并没有对关节腔的韧带和骨组织有实质性的损害。

如果有实质性损害,那里边出的就是血而不是滑液及炎症因子,如果抽出来的依然是清亮的液体,就代表因外伤或者扭伤,所造成的滑膜的急性炎症,我们称之为创伤性的急性滑膜炎。

因为它是由于创伤造成来的,因此我们的治疗原则首先是休息制动,该关节不能再进行任何的屈伸,包含体育锻炼的活动,以减少滑液的渗出,减轻损伤。

其次是积极治疗改善炎症,最终得以痊愈。

创伤性滑膜的愈后在所有滑膜炎里,应是恢复最为迅速的一种,它因外伤所致滑膜发炎造成的水肿,只要在创伤急性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控制,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则会较小。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表现有什么在滑膜炎出现之后,关节会明显的出现肿痛,在行走过程当中会听到有咯吱咯吱响,尤其是上下楼梯时,或者是在患肢用力的情况之下,关节的疼痛和不适感会明显的增加,若长时间的走路就会造成关节发热和发僵的症状,疼痛也会明显的增加。

中度的滑膜炎患者,关节会出现明显肿胀,疼痛也会不具有显著性,在下蹲或关节弯曲时,会出现不适的表现,个别的患者会造成肌肉萎缩,在过度运动之后会明显的出现肿胀,晨起时症状会明显的减轻,而在夜间随着活动增加会更加的严重。

重度的滑膜炎患者,关节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肿胀和疼痛,同时也会造成关节积液,部分会引起骨质增生,导致骨刺生成。

在上下楼梯的时候,症状会更加的明显,上述表现对患者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困扰,不敢正常行走,全身的活动均会受到很大影响。

以上是关于膝关节出现滑膜炎的症状表现,而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则是因为膝关节受到急性外伤,滑膜受到刺激后产生了无菌性炎症,造成关节积液。

多见于青壮年,表现为膝关节淤斑,膝关节肿胀,按压可见凹陷,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疼痛,局部皮温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发热。

对于膝关节出现的滑膜炎一定要尽快的进行治疗,否则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中医骨伤科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调理

中医骨伤科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调理

中医骨伤科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调理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在中医领域,对于膝关节滑膜炎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这些方法基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旨在从根本上改善病情,减轻患者的不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膝关节滑膜炎的病因。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外感风、寒、湿邪,或内伤气血、肝肾不足,或跌扑损伤等因素有关。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于濡养;而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则会使筋骨失养,关节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下降;跌打损伤则会直接损伤关节筋脉,导致气血瘀滞,水湿停聚。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调理膝关节滑膜炎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寒湿凝滞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乌头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对于湿热蕴结型的患者,可能会用四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对于气血亏虚型的患者,则常用八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濡养关节。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敷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敷贴多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功效的药物组成,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伸筋草、透骨草等。

将这些中药研磨成粉,用蜂蜜或黄酒调和,敷在膝关节处,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和肿胀。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调理膝关节滑膜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如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消肿。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对于寒湿型的滑膜炎效果尤为显著。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手段。

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点、拨等,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加重损伤。

此外,中医还强调患者自身的调养。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膝关节受寒受潮。

尤其是在季节变换和天气寒冷时,要及时增添衣物。

中医治疗滑膜炎方剂

中医治疗滑膜炎方剂

中医治疗滑膜炎方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中医治疗滑膜炎通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用相应的中草药进行组方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方剂:1. 活血化瘀方-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红花10克- 桃仁10克- 丹参15克- 牛膝10克- 地龙10克- 甘草5克该方剂适用于滑膜炎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2. 祛湿消肿方-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猪苓10克- 桂枝10克- 羌活10克- 防风10克- 秦艽10克- 桑枝15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伴有湿热内蕴,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不便等症状,具有祛湿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

3. 补肝肾强筋骨方- 熟地黄15克- 杜仲10克- 牛膝10克- 桑寄生10克- 续断10克- 枸杞子10克- 菟丝子10克- 甘草5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肝肾不足,表现为腰膝酸软、关节无力等症状,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4. 温经散寒方-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甘草5克- 细辛3克- 干姜5克- 附子10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感受寒邪,表现为关节冷痛、遇寒加重等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5. 清热解毒方- 金银花15克- 连翘10克- 黄芩10克- 黄连5克- 板蓝根15克- 蒲公英15克- 地丁10克- 甘草5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因感染引起的炎症,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受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中医如何治疗滑膜炎

中医如何治疗滑膜炎

中医如何治疗滑膜炎
滑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膝关节疾病,可导致病变关节出现积液,肿胀疼痛,导致行动受阻,重者有很高的致残率,因此一旦诊断出现膝滑炎,要及时治疗,那么中医如何来治疗滑膜炎呢?一起来看看具体的一些中医疗法。

一、中药外敷治滑膜炎:虎杖、黄柏以1:1的量,把药粉碎成药粉后先用食醋浸润,再用适量的蜂蜜调制好,第二天可用于外敷膝关节疼痛炎症部位,两天换一次药。

对慢性滑膜炎气滞血瘀型者适宜。

二、内服方治滑膜炎,可随症加减:秦艽、川芎、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当归尾,桃仁、红花,甘草。

对于年老体弱者可去没药、五灵脂,然后重用当归尾,再加杜仲、补骨脂,各适量,水煎服,有活血去瘀,通络止痛的效果,对于膝关节性滑膜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适宜。

三、慢性滑膜炎脾虚湿滞型患者适宜的药方:威灵仙、鸡血藤、生姜皮,生甘草,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茯苓皮、各适量,水煎服,如挟热者可加盐黄柏、仙鹤草各适量。

有健脾利水,去湿通痹的作用。

四、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属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可以选择下面的中药处方:龟版、丹参,当归、黄柏、知母,鹿角胶,土鳖虫,枸杞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适量,水煎服,如果腰痛明显的,可加杜仲、威灵仙 ;脾虚的可加党参、炒白术,各适量,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作用。

中医治疗滑膜炎的药方是有很多的,上面就是其中的一些,而中药治疗要注意辩证用药,上面的药方也都是根据不同的证候来配药的,因此建议滑膜炎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症的中药方,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症状,减少滑膜炎的危害。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趋势逐渐增加。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但疗效有限且易复发。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草药治疗的方法,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小、调理全面等优点,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辩证施护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原理及特点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通过针灸经络、祛风除湿,运用草药药性渗透膀胱经、肾经及足阳明经等作用于膝关节滑膜组织,改善血液循环、改变关节滑膜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疗效的方法。

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经穴和草药,通过穿刺或透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膝关节,达到改善炎症、缓解疼痛的目的。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最大特点是疗效持久,通过针灸和药物的联合作用,可以改善关节滑膜的微环境,减轻炎症反应,并且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具有副作用小、对全身器官的影响小等优点,非常适合长期治疗慢性关节疾病。

二、中医辩证施护的原理及特点中医辩证施护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指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诊断疾病,根据中医的辩证施护原则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时,中医辩证施护能够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病情特点,进行针灸、按摩、草药调理等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中医辩证施护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化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进行精准的治疗,避免了一刀切的治疗方式,增强了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中医辩证施护还能够调节病人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中,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的应用效果显著。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膝关节滑膜组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近年来,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中医辩证施护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中医药学的一种现代化疗法,通过穴位定向透药,使药物直接进入病灶,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

与传统的药物局部涂抹、按摩、热敷等治疗方法相比,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辩证施护则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结合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阳气阴血等方面的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将这两种疗法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滑膜炎的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在确定了治疗方案和穴位后,再进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治疗。

具体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配方进行透药治疗,例如对于膝关节滑膜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选用一些祛瘀化滞的中药,如生地黄、川芎、红花等,以及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三七、积雪草等。

在确定了中药配方后,可以在相应的穴位进行定向透药治疗,通过灸或贴药进行治疗。

还可以结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既可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30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中,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有效率达到了98%以上,而且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中医在治疗膝关节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膝关节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湿瘀阻等。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所属的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风寒湿痹型风寒湿痹型膝关节炎多因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气候骤变等,致使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流注关节,气血痹阻不通而发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肿胀,皮色不红,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缓。

治疗上应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乌头汤、薏苡仁汤等。

乌头汤中乌头、麻黄温经散寒,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薏苡仁汤中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防风、麻黄祛风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同时,可配合针灸、拔罐、艾灸等外治法,以增强疗效。

二、风湿热痹型风湿热痹型膝关节炎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与湿相并,或素体阳盛,内有蕴热,感受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所致。

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上应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

白虎加桂枝汤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桂枝疏风通络;宣痹汤中防己、杏仁、滑石、连翘、栀子、薏苡仁、半夏、蚕砂、赤小豆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此外,还可选用中药外敷、冷敷等方法,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三、痰瘀痹阻型痰瘀痹阻型膝关节炎多因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内生,痹阻关节所致。

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甚至关节畸形,肌肤麻木不仁,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治疗上应以化痰行瘀、蠲痹通络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双合汤、桃红饮等。

双合汤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化痰除湿;桃红饮中桃仁、红花、当归尾活血化瘀,威灵仙祛风通络。

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西医:膝关节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可分为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和慢性损伤性滑膜炎;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发生于爱运动的青年人;慢性损伤性滑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1.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多因打击、扭转、运动过度以及外科手术后1--2小时发生肿胀、疼痛、活动困难、走路跛行,局部皮肤温度高,皮肤肿胀紧张,关节穿刺出血性液体;本病常是膝关节其他损伤的合并症,须与骨折、脱位、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相鉴别;2.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或由老年其他的慢性劳损导致滑膜的炎症渗出,产生关节积液造成;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劳累或关节疼痛的病史;患者感觉两腿沉重,关节肿胀、下蹲困难,或上下楼梯疼痛,劳累后及遇寒后加重,休息后及遇暖时减轻;病程日久者,股四头肌萎缩,关节不稳,活动受限,关节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的积液;X线片示膝关节骨与关节结构无明显异常或骨赘形成,可见关节肿胀和活动不利;病因: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多的关节,滑膜细胞分泌液体,可以润滑和滋养关节,机体运动时膝关节所产生的热能全赖于滑膜液体及其血液循环而得以散发;当关节受外在性和内在性因素影响时,滑膜产生病变,引起充血或水肿,并且渗出液体,导致膝盖积水;中医学认为,关节滑膜炎分为外伤及慢性劳损两方面;膝关节遭受骨折、脱位、韧带断裂、软骨损伤等,都可使关节滑膜同时受损;伤后积瘀积液,湿热相博,使膝关节发热、胀痛、灼热、肌肉拘挛,关节屈伸障碍,形成急性滑膜炎;如受伤较轻,或长期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膝部逐渐出现肿胀,功能障碍,形成慢性滑膜炎;这时要及时治疗不可就拖,可外用滑膜炎安舒贴及时治疗;临床表现:1.如果是急性损伤,膝关节血肿;关节血肿一般是在伤后即时或之后1--2小时内发生,膝及小腿部有广泛的瘀血斑;触诊时皮肤或肿胀处有紧张感,浮险试验阳性;常有全身症状,如瘀血引起的发热,局部较热;本病常是其他损伤的合并症;临床时要仔细检查,以防漏诊;2.慢性劳损或损伤性膝关节滑膜炎,为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处理不当转为慢性所致,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体质多湿者,或伴有膝内翻、膝外翻或其他膝部畸形的患者,或有膝关节骨质增生症者等;患者主诉多为两腿沉重不适,膝部伸屈困难,但被动运动均无明显障碍,疼痛不剧烈,局部不红不热,膝关节功能检查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常见的现象是:在膑韧带两侧膝眼处隆起、饱满,以手触诊,该处松软,甚则有囊性感,关节积液如超过10毫升则浮髌试验呈阳性;3.当膝关节直接受到暴力打击,长期负重慢性劳损,间接膝关节扭伤、手术过程中的损伤,剧烈体育活动或超强度训练,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关节本身退变,膝关节反张,甚至穿鞋不当均可引起创伤滑膜遭受损伤、滑膜充血、肿胀,滑膜细胞活跃产生大量积液,其中含有血浆、白细胞、吞噬细胞等;正常关节滑液为碱性液体,由于损伤后渗出增多,关节内酸性产物堆积,滑液变为酸性,促使纤维素沉淀,如不及时清除积液,则关节滑膜长期炎症刺激反应,促使滑膜逐渐增厚,且有纤维机化,引起粘连,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关节穿刺抽出液体多为黄色,清澈,或有血液而呈粉红色,细菌培养阴性;X线检查滑膜炎骨质无异常,或者有退行性改变,或者有关节内游离体,骨关节边缘有骨刺;中医: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鹤膝风范畴,有关节痹痛、尪痹、厉节、筋骨痹;中医学认为,主要由外伤或劳损所致;杂病源流犀烛曰:“忽然闪挫,必为气之震,震则激,激则雍,雍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雍而聚之一处,……气雍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而又有“膝为筋之府”之说,再加上内经指出:“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肝主筋,藏血;肾主骨,主髓;”多由于感风、寒、湿、湿热邪气,慢性劳损,跌打扭创,引起关节气血痹阻,津液输布不畅,痰湿内聚,“湿胜则肿”;在急性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缓解期关节轻微肿痛,屈伸僵着;慢性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出现关节变形,功能活动严重障碍等;治疗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1.水湿型:膝关节肿胀,疼痛拒按,肤色不变,活动不利;舌淡红,苔薄白或厚腻,脉濡缓;苡仁30g,牛膝10g,苍术10g,黄柏10g,茯苓10g,当归10g,独活15g,鸡血藤20g,赤小豆30g,防己15g;水煎服,每天三次;2.瘀血型:膝关节青紫肿胀,疼痛拒按,痛如针刺,活动不利;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地龙10g,牛膝10g,苡仁30g,独活15g,赤小豆30g;水煎服,每天三次;3.脾虚湿阻:肥胖者尤以女性多见,多有长期劳损史;症见患膝反复肿胀,酸楚乏力胀痛,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各10g,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各6g,茯苓皮、生姜皮各5g,生甘草4g;加减:挟热者,加盐黄柏、仙鹤草各9g;用法:水煎服,每天3次;4.湿热阻络:症见肿势弥漫,胀痛,灼热拒按,皮色欣红,触之中软,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身热口干,小溲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红,苔黄腻;苍术12g,白术12g,茯苓皮20g,薏苡仁30g,金银花30g,川牛膝15g;加减法:热盛则地丁草30g,祛湿宜注意利小便加车前子20g、木通15g;水煎服,每天三次;5.痰瘀互结型:症见膝部漫肿,胀痛或刺痛重着,皮色黯红,触之稍有灼手,拒按较甚,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脉数,苔黄,舌有瘀斑;治宜行瘀清热,利湿消肿;生黄芪15g,当归尾15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0g,白芥子15g,川牛膝12g;水煎服,每天三次;6.气虚血瘀型:症见肿势散漫,痛如针刺,绵绵不休或时痛时缓,遇劳加剧;皮色多不变,按之稍有凹陷,灼手不着,身重体倦,少气乏力;脉细涩,舌淡或胖,边有齿痕,可有紫络;治宜益气行瘀,消肿止痛;黄芪15g,党参10g,茯苓10g,三棱10g,莪术10g,独活,牛膝,防己12~25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15g、大枣6枚;水煎服,每天三次;7.寒湿凝滞证: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疼痛较剧,难以履步,发热恶风,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略青;苔白滑舌质紫黯,或淡;脉沉紧或沉迟;治法:祛寒利湿,散阴寒凝滞之邪;麻黄10g, 肉桂3g ,川朴l0g ,苍术10g, 当归10g ,姜半夏10g, 独活10g, 白芷10g,陈皮5g ,茯苓10g ,芍药10g ,川芎10g ,干姜3g ,枳壳10g;加减法:寒者重用桂枝,表证不明显可去麻黄等疏解之类药物,表虚有汗者,则去麻黄、苍术、白术、黄芪之类,里寒甚者加吴茱萸、细辛等温散里寒;本证以“寒”、“湿”为主要邪气,“寒”须辨析其表里及受邪轻重,“湿”邪盛者,则需配苍、白术,胃纳不馨者加山楂,使祛寒利湿达到行气和血的目的;水煎服,每天三次;8.肿疡化腐证:关节局部漫肿胀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神萎心烦,口渴不欲饮;偏寒者关节局部皮色不变,且有阴凉感;舌淡白而润,脉滑;偏热者关节局部皮色红,按之热感,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且干,脉滑数;治法:属寒则以温养散寒通滞为主,属热则以清热解毒通络为主;属寒阳和汤加减:熟地黄10g ,鹿角胶烊化10g ,炮姜3g, 肉桂1g ,麻黄10g, 白芥子10g;加减法:寒盛者加干姜、细辛、附块;水煎服,每天三次;属热大秦艽汤加减:秦艽10g ,石膏30g ,当归10g ,独活10g ,羌活10g,防风10g ,黄芩10g ,白芷10g,白术10g ,川芎10g ,生熟地黄各10g ,茯苓10g ,细辛3g ,甘草3g;加减法:热盛者加寒水石、银花、地丁草、蒲公英;水煎服,每天三次;9.阳虚阴疽证:关节局部漫肿沉痛,或不疼或酸,活动时疼痛加剧,难以转侧,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小溲清长,舌质淡白或嫩胖,苔白腻而润,脉沉缓,或沉细无力;治法:温补肾阳,填充精血,扶阳以配阴之法,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方药:大防风汤加减;党参15g ,防风10g ,白术10g ,附子10g ,当归10g ,川芎5g, 杜仲10g ,黄芪10g, 羌活10g ,地黄10g ,牛膝10g ,甘草3g, 上肉桂3g;加减法:若阳虚阴寒盛加鹿角、细辛;体虚加河车大造丸;因病久损及气血者则宜加气血双补之品,但慎防滋腻,阻碍脾胃气机;水煎服,每天三次;10.肝肾阴虚证:证候:关节肿大,不红不热或微热,按之应指,关节活动痛甚,多为跛行,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两颧潮红,口干喜饮,盗汗,形体消瘦,溲赤便秘,舌淡白或淡黯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无力;治法:甘寒养阴,滋补肝肾;育阴以涵阳法,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药:左归汤为主;熟地黄1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 ,怀牛膝10g ,鹿角胶l0g,龟板胶10g;加减法:阴虚而内热盛者,则以合秦艽鳖甲散或地骨皮汤加减治之,滋阴补血,清热除烦;水煎服,每天三次;选名医验方两则:1.温阳解凝汤来源施延庆,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熟附子10g,麻黄5g,熟地12g,白芥子,炒黄芩、苍术、白术、泽泻、独活、牛膝各10g,汉防己12g,炙甘草6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连服5天;功用温经除湿,祛风止痛;方解方中以附子,熟地、麻黄、温阳散寒,止痛为主;白芥子通阳散滞而消皮里膜外之痰;独活,泽泻、防己,祛风湿而不伤正;黄芩、苍术、白术、牛膝为除湿之佳品;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温经除湿,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鹤膝风;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明显,伴关节沉重酸困、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膝关节外形肿大,形如鹤膝;加减若膝肿明显者,加蒲公英15g,倍用防己利湿消肿;若疼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0g,倍附子以温阳散寒止痛;日久成瘀者加白花蛇舌草30g;体虚者,则加黄芪15g;服药同时,配合针灸,取穴以活血通络,攻补兼施;常用穴位有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疗效临床屡用,配用针灸,每收显效;附记本方药性偏温,适宜于寒湿证型;对阴虚有热之证则不宜选用;2.加减羚羊角散来源曹仁伯,曹仁伯医案精华组成羚羊角3g,当归身9g,白芍12g,杏仁9g,羌活6g,知母、桂枝各9g,苡仁18g,秦艽12g,僵蚕,茯苓、竹沥、桑枝各1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功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搜风止痛;方解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羚羊角散化裁而成;方中以羚羊角熄风清热为主,知母,秦艽、苡仁、茯苓清热利湿;杏仁、竹沥涤痰;羌活,桂枝、桑枝,僵蚕宣痹通络、搜风止痛;当归身,白芍活血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宣痹通络,搜风止痛之动,临床用于治疗鹤膝风疗效更优;主治鹤膝风;证见膝骨日大,上下渐细小,曲伸不利,热肿疼痛,及风、寒,湿邪合而为病,久则化热所致;疗效临床验证3例,均获痊愈;偏方数则: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g,川牛膝90g,远志肉90g,石斛120g,先煎四味,用水10碗,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g 克,煎至一碗,顿服;急性期滑囊炎,瘀血积滞,治以散瘀生新消肿为主,三七粉等口服;慢性水湿稽留,肌筋弛弱,治以祛风燥湿、强壮肌筋,内服羌活胜湿汤加减,外贴狗皮膏;若寒邪较盛,亦可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头汤;1.补气逐瘀汤:黄芪50g,牛膝30g,五加皮20g,白术、白芷各15g,伸筋草、文术、橘络、法夏、木通、泽泻各12g,甘草10克,胆南星9g;上方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隔日1剂,有其他病发症者,酌情加减;本方适应膝关节复发性滑囊炎,气虚痰湿阻滞;2.枳马丹:甘草500g,枳实、马钱子各350g,白芷、细辛各250g,甲珠100g;上方加百年老墙泥5000g,在沙锅中炒至微黄,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加鲜童尿和白酒各等分,调成粥状,煨热外敷患部,隔日换药一次;本方适应膝关节急性滑囊炎,痰湿结滞型;3.宣痹汤:威灵仙、伸筋草各30g,泽泻、木爪各20g,牛膝18g,丹参15克,川芎、茯苓、续断各12g,木通l0g,甘草6g,细辛3g上方加水5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l剂,另外将其药渣加水1000毫升左右,煎10--15分钟,先熏患肢膝关节部10分钟,至水温降至50度左右时,用毛巾沾药液洗浴患处,每天熏洗2--3次,本方适应膝关节慢性滑囊炎,内湿痹阻;4.二术苓皮汤薏苡仁、金银花各30g,茯苓皮20g,川牛膝15g,苍术、白术各12g;上方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本方适应膝关节急性滑囊炎,健脾除湿,清热解毒,通利关节;5.采用中药外洗 ,可有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取鸡血藤 30g ,苏木、蒲公英、地丁各 20g ,威灵仙、黄柏、桑枝、木通、泽泻、透骨草、牛膝、乳香、没药各 15g ,桂枝 10克g,艾叶、红花各 5g;上药放于搪瓷盆内 ,加入清水3公斤 ,煮沸 20分钟后 ,取汁放于浴盆内 ,放至膝关节下面 ,上方用浴巾罩住 ,利用蒸汽熏蒸约20分钟左右 ,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用毛巾沾药液湿敷患处 20分钟 ,每日 2次 ,每剂药可用 2天 ,10天为 1疗程 ,连续 2个疗程;治疗期间 ,注意卧床休息 ,尽量避免体力及负重劳动;根据症状辩证分析选方;泽泻、透骨草、牛膝、乳香、没药各 15g ,桂枝 10g ,艾叶、红花各 5g;上药放于搪瓷盆内 ,加入清水3公斤 ,煮沸 20分钟后 ,取汁放于浴盆内 ,放至膝关节下面 ,上方用浴巾罩住 ,利用蒸汽熏蒸约20分钟左右 ,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用毛巾沾药液湿敷患处 20分钟 ,每日 2次 ,每剂药可用 2天 ,10天为 1疗程 ,连续 2个疗程;6.白芥子60g,大葱、生姜各30g;白芥子微炒先捣烂,与葱姜共捣烂外包膝关节肿胀部位,连包2~3天,患处起泡破皮,不必害怕;7.桂林粉背、雷公藤茎、根25~45g,加水适量文火煎3-4小时,早晚饭后分服,每日l剂编者按:雷公藤毒性大,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8.黑鱼1条,羌活、防风、当归、桂枝、川乌、麻黄、钻地风、透骨草各15g,木瓜酒5斤;黑鱼去肠杂切块,同余药隔水煮l周时,蘸抹患处;9.豆腐渣适量,蒸熟,乘热贴敷患处,每日l换;10.青风藤90g,麻黄6g后下,水煎或浓缩制成片剂,早晚分服;11.大蒜头去皮100g,李树皮50g,生姜10g,蜂蜜6g;将大蒜头捣成糊状,李树皮加水100ml,煎取20ml,生姜捣烂取汁,加蜂蜜6g调匀,以上诸药调成糊状,摊在塑料布上,厚0.2em,外敷关节周围,用绷带包扎固定,待局部有发热、刺痛,30-50分钟后除去敷药,暴露患部即可;12.制草乌、制川乌各3g,白芥子6g,共研细末,取鲜羊肉90g,去筋骨用棒锤砸成糊状,加入药粉调匀,制成软膏敷于患处,外用纱布包之,每隔7天换1次;13.芙蓉叶、菊花叶各15g,拌大米饭适量,捣匀,贴敷患处,每日1换;14.大戟100g,甘遂100g,大黄末适量;前2味共研细末,蜂蜜调敷双膝,并盖上鲜菜叶以保持敷药湿润;每天2次,敷8小时,肿痛减轻;3天后在原方余末中按15%的比例加大黄末,再敷如前法,一星期肿消;15.黄芪240g,远志6g,川牛膝9g,石斛9g,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对滑膜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滑膜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滑膜炎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不规范、缺乏锻炼、受风着凉等因素容易引发滑膜炎,人们常见膝关节疼痛。

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滑膜炎是最基础的病理变化,该病不规范治疗,最终导致骨质破坏、关节变形、功能丧失甚至残废,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所以一定要注意科学锻炼,注意饮食习惯,提前预防滑膜炎的发生。

中医医学认为膝关节滑膜炎属于“痹症”、“筋伤”范畴,多因肝脾肾亏损起病,加上外感风寒所导致,或者因疲劳过度、跌打损伤所导致气血淤堵,湿毒流注于关节,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

滑膜炎主要与“湿、寒、虚、淤”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医主要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补肝益肾、利湿清热等方面着手,利用中草药的药性特点,从根源解决问题。

1.中药内服疗法中药内服疗法,中医主要利用中草药的药性,活血化瘀、经络疏通、调节关节机制、提高免疫功能。

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草药包括鸡血藤(鸡血藤主要有补血、活血以及通络作用)、当归、川牛膝(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川牛膝的功效是活血祛瘀,祛风利湿,川牛膝的作用是治血瘀经闭,缓解风湿腰膝疼痛)、黄柏、赤小豆(主要功能是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甘草、薏苡仁、苍术、防己(有去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茯苓、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各15克加水煎煮内服。

五剂为一个疗程,一天一剂,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

切记在内服期间要忌口,不能食用生冷和辛辣食物(如:西瓜、辣椒、海鲜等)、减少运动量(可以做适量运动,最好卧床休息)、多喝开水,连续内服三个疗程。

二、中药外敷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中医认为“外治之理,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中医讲究标本同治的方法,所以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滑膜炎使用外敷的中草药有杜仲、红花、干姜、天麻(治疗风湿痹疼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症,还有镇痛的作用)、牛膝、赤芍、草乌(草乌的功效是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草乌的作用是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冰片、木瓜、川乌(具有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的作用,主治风寒温痹,历节风痛,四肢僵硬,关节疼痛)、当归、细辛、土鳖、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

今天中医学为滑膜炎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天中医学为滑膜炎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天中医学为滑膜炎患者带来了福音引言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

传统医学中,中医学在滑膜炎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今天,中医学为滑膜炎患者带来了一些福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方法。

一、中医学认识滑膜炎根据中医学的理论,滑膜炎多属于“痹证”范畴,主要与气滞、湿邪、寒邪等因素有关。

一般病因有外感风寒湿邪,以及内伤湿热,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滑膜受阻,从而引发滑膜炎的发生。

二、中医诊断滑膜炎的方法中医诊断滑膜炎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

具体包括1.望诊观察患者面色是否晦暗,皮肤是否有湿气,关节是否红肿等情况。

2.闻诊通过闻气味判断疾病的性质,如是否有湿气、腐败之味等。

3.问诊询问患者病情、症状等细节,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4.切诊通过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

通过以上四诊法,中医能够初步确定滑膜炎的病位、病因等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方法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方法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温经散寒法滑膜炎多与寒湿有关,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

常用的方法有热敷、艾灸、温针等。

热敷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敷关节区域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2.活络通络法活络通络法是中医治疗滑膜炎的常见方法,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拔罐、刮痧等。

3.化湿祛湿法湿邪是导致滑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滑膜炎时,可以采用一些化湿祛湿的方法,如中药熏洗、艾灸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将湿邪排出体外,有助于缓解炎症和疼痛。

4.调理气血法滑膜炎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中医治疗滑膜炎时,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方法有中药调理、针灸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如针灸配合中药、中药熏洗等。

四、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治疗滑膜炎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在接受中医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配合治疗。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积水滑膜炎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积水滑膜炎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积水、滑膜炎证候诊断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细涩。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3.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

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

5.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曲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虚而缓。

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强筋xx骨。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怀牛膝、杜仲、党参、秦艽、川芎、桂枝、细辛、狗脊、鸡血藤、骨碎补、淫羊藿、生姜、大枣、甘草。

中成药:金乌骨通胶囊、天麻祛风补片、益肾蠲痹丸、壮骨关节丸、尪痹胶囊(片、颗粒)、金天格胶囊、仙灵骨葆片、独活寄生合剂等。

2.寒湿痹阻证治法:散寒除湿,温经活络。

推荐方药:乌头汤合桂枝附子汤加减,附子、黄芪、桂枝、白芍、细辛、川芎、炙麻黄、羌活、秦艽、白术、独活、怀牛膝、生姜、大枣、甘草。

中成药: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附桂骨痛胶囊、通痹片、骨龙胶囊、寒湿痹颗粒(胶囊、片)、疏风活络胶囊、草乌甲素片、祖师麻片、独一味片、盘龙七片等。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 炎的应用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容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机制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治疗机制及应用效果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通过中药穴位贴敷贴的透入作用,使中药有效成分渗透到局部病灶,起到解表化痰、活血祛瘀、散结消肿的作用。

该治疗方法具有渗透性强、剂量准确、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对于关节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据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显著。

一方面,该疗法能够直接作用于膝关节滑膜炎的病灶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炎症状况,从根本上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透入,可以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提高关节功能,加速康复。

中医辩证施护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特点,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过程中,中医辩证施护能够从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祛风除湿等方面入手,全面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辩证施护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应用效果显著。

通过辨证施护的方式,不但可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作。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与中医辩证施护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对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一方面,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通过“气药结合”、“穴位贴敷”等方式,将中药有效成分直接传导至病灶部位,起到局部的治疗作用,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医辩证施护则通过辨证施治、针灸推拿等手段,从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入手,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疾病的反复发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导致膝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西医:膝关节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可分为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和慢性损伤性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

慢性损伤性滑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滑膜炎。

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发生于爱运动的青年人;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

小时发生肿胀、疼痛、1.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多因打击、扭转、运动过度以及外科手术后1--2活动困难、走路跛行,局部皮肤温度高,皮肤肿胀紧张,关节穿刺出血性液体。

本病常是膝关节其他损伤的合并症,须与骨折、脱位、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相鉴别。

或由老年其他的慢性劳损导致滑膜2.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的炎症渗出,产生关节积液造成。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劳累或关节疼痛的病史。

患者感觉两腿沉重,关节肿胀、下蹲困难,或上下楼梯疼痛,劳累后及遇寒后加重,休息后及遇暖时减轻。

病程日久者,股四头肌萎缩,关节不稳,活动受限,关节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的积线片示膝关节骨与关节结构无明显异常或骨赘形成,可见关节肿胀和活动不利。

液。

X病因:机体运动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多的关节,可以润滑和滋养关节,滑膜细胞分泌液体,当关节受外在性和内在性时膝关节所产生的热能全赖于滑膜液体及其血液循环而得以散发。

中医学认为,滑膜产生病变,引起充血或水肿,并且渗出液体,导致膝盖积水。

因素影响时,关节滑膜炎分为外伤及慢性劳损两方面。

膝关节遭受骨折、脱位、韧带断裂、软骨损伤等,都可使关节滑膜同时受损。

伤后积瘀积液,湿热相博,使膝关节发热、胀痛、灼热、肌肉拘挛,关节屈伸障碍,形成急性滑膜炎;如受伤较轻,或长期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可外用滑可使膝部逐渐出现肿胀,功能障碍,形成慢性滑膜炎。

这时要及时治疗不可就拖,膜炎安舒贴及时治疗。

临床表现:小时内发生,膝如果是急性损伤,膝关节血肿。

关节血肿一般是在伤后即时或之后1--21.及小腿部有广泛的瘀血斑。

触诊时皮肤或肿胀处有紧张感,浮险试验阳性。

常有全身症状,以防漏诊。

临床时要仔细检查,如瘀血引起的发热,本病常是其他损伤的合并症。

局部较热。

临床上多慢性劳损或损伤性膝关节滑膜炎,为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处理不当转为慢性所致,2.或有膝关节骨质见于老年人,体质多湿者,或伴有膝内翻、膝外翻或其他膝部畸形的患者,疼痛增生症者等。

患者主诉多为两腿沉重不适,膝部伸屈困难,但被动运动均无明显障碍,不剧烈,局部不红不热,膝关节功能检查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常见的现象是:在膑韧带两侧膝眼处隆起、饱满,以手触诊,该处松软,甚则有囊性感,关节积液如超过10毫升则浮髌试验呈阳性。

3.当膝关节直接受到暴力打击,长期负重慢性劳损,间接膝关节扭伤、手术过程中的损伤,剧烈体育活动或超强度训练,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关节本身退变,膝关节反张,甚至穿鞋不当均可引起创伤滑膜遭受损伤、滑膜充血、肿胀,滑膜细胞活跃产生大量积液,其中含有血浆、白细胞、吞噬细胞等。

正常关节滑液为碱性液体,由于损伤后渗出增多,关节内酸性产物堆积,滑液变为酸性,促使纤维素沉淀,如不及时清除积液,则关节滑膜长期炎症刺激反..应,促使滑膜逐渐增厚,且有纤维机化,引起粘连,影响关节正常活动。

关节穿刺抽出液体线检查滑膜炎骨质无异常,或者多为黄色,清澈,或有血液而呈粉红色,细菌培养阴性。

X有退行性改变,或者有关节内游离体,骨关节边缘有骨刺。

中医: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鹤膝风范畴,有关节痹痛、尪痹、厉节、筋骨痹。

中医学认为,忽然闪挫,必为气之震,震则激,激则雍,主要由外伤或劳损所致。

《杂病源流犀烛》曰:“膝“则血亦凝在何处。

”……雍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雍而聚之一处,而又有气雍在何处,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肝主筋,藏血;肾主骨,”之说,再加上《内经》指出:“为筋之府多由于感风、寒、湿、湿热邪气,慢性劳损,跌打扭创,引起关节气血痹阻,津液主髓。

”。

在急性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

缓解期关节轻湿胜则肿”输布不畅,痰湿内聚,“出现关节变形,反复发作,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慢性久病不愈,微肿痛,屈伸僵着。

功能活动严重障碍等。

治疗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

:1.水湿型膝关节肿胀,疼痛拒按,肤色不变,活动不利。

舌淡红,苔薄白或厚腻,脉濡缓。

,,鸡血藤20g10g30g苡仁,牛膝10g,苍术10g,黄柏10g,茯苓,当归10g,独活15g。

赤小豆30g,防己15g水煎服,每天三次。

:2.瘀血型脉弦涩。

苔薄白,膝关节青紫肿胀,疼痛拒按,痛如针刺,活动不利。

舌质暗红,边有瘀点,,,牛膝10g10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地龙10g10g桃仁10g,红花,当归。

30g苡仁15g30g,独活,赤小豆水煎服,每天三次。

脾虚湿阻:3.肥胖者尤以女性多见,多有长期劳损史。

症见患膝反复肿胀,酸楚乏力胀痛,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6g10g,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各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各。

,生甘草4g茯苓皮、生姜皮各5g。

9g加减:挟热者,加盐黄柏、仙鹤草各次。

3用法:水煎服,每天湿热阻络:4.症见肿势弥漫,胀痛,灼热拒按,皮色欣红,触之中软,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身热口干,小溲短赤。

脉弦数或濡数,舌红,苔黄腻。

30g30g20g12g12g苍术,白术,茯苓皮,薏苡仁,金银花,川牛膝15g..。

,祛湿宜注意利小便加车前子加减法:热盛则地丁草30g20g、木通15g水煎服,每天三次。

痰瘀互结型:5.症见膝部漫肿,胀痛或刺痛重着,皮色黯红,触之稍有灼手,拒按较甚,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脉数,苔黄,舌有瘀斑。

治宜行瘀清热,利湿消肿。

12g,红花生黄芪15g,当归尾15g,桃仁10g10g,丹皮10g,白芥子15g,川牛膝水煎服,每天三次。

气虚血瘀型:6.症见肿势散漫,痛如针刺,绵绵不休或时痛时缓,遇劳加剧。

皮色多不变,按之稍有凹陷,治宜益气行瘀,边有齿痕,舌淡或胖,可有紫络。

灼手不著,身重体倦,少气乏力。

脉细涩,消肿止痛。

、白术,独活,牛膝,防己12~25g,党参黄芪15g10g,茯苓10g,三棱10g,莪术10g 枚。

、大枣、生姜10~20g、甘草3~6g15g6水煎服,每天三次。

寒湿凝滞证:7.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疼痛较剧,难以履步,发热恶风,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略青。

苔白滑舌质紫黯,或淡。

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祛寒利湿,散阴寒凝滞之邪。

白芷10g 当归,姜半夏10g,独活10g,10g3g 10g麻黄,肉桂,川朴l0g ,苍术,。

3g ,干姜,枳壳10g10g 5g 10g,陈皮,茯苓10g ,芍药,川芎10g加减法:寒者重用桂枝,表证不明显可去麻黄等疏解之类药物,表虚有汗者,则去麻黄、苍为主要邪气,、“湿”术、白术、黄芪之类,里寒甚者加吴茱萸、细辛等温散里寒。

本证以”“寒湿”须辨析其表里及受邪轻重,“寒“邪盛者,则需配苍、白术,胃纳不馨者加山楂,使祛寒”利湿达到行气和血的目的。

水煎服,每天三次。

肿疡化腐证:8.关节局部漫肿胀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神萎心烦,口渴不欲饮。

偏寒者关节局部皮色不变,且有阴凉感。

舌淡白而润,脉滑;偏热者关节局部皮色红,按之热感,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且干,脉滑数。

治法:属寒则以温养散寒通滞为主,属热则以清热解毒通络为主。

属寒阳和汤加减:. .。

熟地黄10g ,鹿角胶(烊化)10g ,炮姜,白芥子10g 肉桂1g ,麻黄10g3g,加减法:寒盛者加干姜、细辛、附块。

水煎服,每天三次。

属热大秦艽汤加减:,白芷10g10g 秦艽,石膏30g ,当归10g ,独活10g ,羌活,防风10g ,黄芩10g。

10g,川芎10g ,生熟地黄各,茯苓10g 10g ,细辛,白术10g 3g ,甘草3g加减法:热盛者加寒水石、银花、地丁草、蒲公英。

水煎服,每天三次。

阳虚阴疽证:9.关节局部漫肿沉痛,或不疼或酸,活动时疼痛加剧,难以转侧,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小溲清长,舌质淡白或嫩胖,苔白腻而润,脉沉缓,或沉细无力。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法:温补肾阳,填充精血,扶阳以配阴之法,所谓“”方药:大防风汤加减。

,黄芪10g ,白术10g ,附子10g ,当归,川芎5g,杜仲10g 15g 党参,防风10g。

,甘草3g,10g 上肉桂3g10g,羌活10g ,地黄10g ,牛膝细辛;体虚加河车大造丸。

因病久损及气血者则宜加气血双加减法:若阳虚阴寒盛加鹿角、补之品,但慎防滋腻,阻碍脾胃气机。

水煎服,每天三次。

肝肾阴虚证:10.证候:关节肿大,不红不热或微热,按之应指,关节活动痛甚,多为跛行,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两颧潮红,口干喜饮,盗汗,形体消瘦,溲赤便秘,舌淡白或淡黯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无力。

治法:甘寒养阴,滋补肝肾。

育阴以涵阳法,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药:左归汤为主。

,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 山萸肉10g ,怀牛膝10g ,鹿角10g10g 熟地黄,山药,。

,龟板胶l0g10g胶加减法:阴虚而内热盛者,则以合秦艽鳖甲散或地骨皮汤加减治之,滋阴补血,清热除烦。

水煎服,每天三次。

..选名医验方两则:温阳解凝汤1.【来源】施延庆,《名医治验良方》,白芥子,炒黄芩、苍术、白术、泽泻、独活、,麻黄【组成】熟附子10g5g,熟地12g。

10g6g12g牛膝各,炙甘草,汉防己天。

次。

连服5【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功用】温经除湿,祛风止痛。

【方解】方中以附子,熟地、麻黄、温阳散寒,止痛为主;白芥子通阳散滞而消皮里膜外之痰;独活,泽泻、防己,祛风湿而不伤正;黄芩、苍术、白术、牛膝为除湿之佳品;甘草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共奏温经除湿,祛风止痛之功效。

【主治】鹤膝风。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明显,伴关节沉重酸困、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膝关节外形肿大,形如鹤膝。

,倍用防己利湿消肿;【加减】若膝肿明显者,加蒲公英15g,若疼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0g。

15g倍附子以温阳散寒止痛;日久成瘀者加白花蛇舌草30g;体虚者,则加黄芪梁丘,服药同时,攻补兼施。

配合针灸,取穴以活血通络,血海,常用穴位有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

【疗效】临床屡用,配用针灸,每收显效。

【附记】本方药性偏温,适宜于寒湿证型。

对阴虚有热之证则不宜选用。

加减羚羊角散2.【来源】曹仁伯,《曹仁伯医案精华》,18g9g知母、桂枝各,苡仁,12g当归身【组成】羚羊角3g,9g,白芍9g,杏仁,羌活6g。

,僵蚕15g4.5g,茯苓、竹沥、桑枝各秦艽12g次。

1剂,日服3【用法】水煎服,每日【功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搜风止痛。

【方解】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羚羊角散化裁而成。

方中以羚羊角熄风清热为主,知母,秦艽、苡仁、茯苓清热利湿;杏仁、竹沥涤痰;羌活,桂枝、桑枝,僵蚕宣痹通络、搜风止痛;当归身,白芍活血养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