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平均数奥数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平均数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平均数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四讲平均数问题一、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2.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探究,解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解决稍复杂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地解答平均数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钟)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好,今天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大家听完后,能帮帮小山羊吗?(故事讲解)一天,红狐狸和灰狐狸瘸着腿在街上一拐一拐地走着,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发财。

忽然,它们看到小山羊在卖大葱,就走过去问:“小山羊,你这大葱共有多少,怎么卖的?”小山羊回答:“共有100千克,每千克一元钱。

”红狐狸眼珠一转,说道:“你这葱白和葱叶各占一半,我把葱白都买了,我兄弟灰狐狸把葱叶都买了。

”灰狐狸:“葱白1千克按7角钱,葱叶按1千克3角钱,加起来刚好1元钱,咋样?”小山羊想了想,觉得狐狸说得有道理,就把葱全部卖给了它们。

过了一会,小山羊忽然觉得自己上当了,可它又不知道自己怎么上的当。

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师生讨论:小山羊卖的葱,葱白和葱叶平均每千克才(7+3)÷2=5(角),应该葱白和葱叶平均每千克1元才合理。

师:小山羊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平均数。

今天我们走进平均数问题的世界里,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平均数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钟)(一)例题一:(13分钟)A、B两数的和是41,B、C两数的和是56,A、C两数的和是47,求A、B、C三个数的平均数?师:题目中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生:A、B两数的和是41,B、C两数的和是56,A、C两数的和是47。

师:要求的是什么呢?生:A、B、C三个数的平均数。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平均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含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平均数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实际问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练习计算平均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量,如总数、数量等。

b. 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

2. 讲解平均数的含义:a.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即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b. 通过举例说明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加深理解。

3. 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a. 引导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b. 通过PPT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4. 练习计算平均数:a. 教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

b.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之处。

5. 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a.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某班学生身高平均值是多少?”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

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解题过程。

6. 课堂小结:b. 强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a. 教师布置有关平均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b.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平均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分享。

8. 课后反思:b.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找出自身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平均数的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够合作解决问题,以及他们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

《平均数》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案

《平均数》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案

《平均数》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案关于《平均数》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案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专用,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出示例3的主题图谈话:四年级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第一轮:课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来看这两个小组同学的套圈情况,第一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刚,女生是小燕(分别出示表示两位同学套中个数的直条),他们各套中多少个?(6、4)谁套的准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谈话:这数字6可以代表男生组的水平,那么女生组的水平可以用?来代替。

第二轮:谈话:第二个出场的男生分别是小明(课件出示直条6),女生是小娟课件出示直条4),(结合手势,表示整体)比较每组中同学的比赛成绩,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些?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预设:生1,比总数,生2,比每个人套中的个数)提问:这时,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水平吗?(预设:生1,6、4,生2,12、8)让学生说说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第三轮:谈话:第三、四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宇和小杰(7、9),第三、四、五个出场的女生分别是小敏、小芸和小芳(7、5、10)(完整出示条形图),现在,你能比较是男生套的准些还是女生啊?你想怎样来比较呢?学生讨论提问:我们先来想想,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一般水平?生交流,总结出(28、30)来表示不合适,也就是比较总数不合适。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3篇平均数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l页求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8~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和求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应的。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进行统计或分析统计结果时,经常要用到。

(板书课题)这节课,重点复习求。

二、复习求1.的含义。

(1)提问: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几个数量的吗?(2)下面说法对不对?①前3天平均每天织布200米,就是实际每天各织200米。

②身高1.5米的人在平均水深1.2米的池塘里没有危险。

2.提问:那么,求几个数量的需要哪些条件?要怎样求?(板书:总数量÷总份数=)3.做“练—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部分求的是什么。

4.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默读题目。

指名学生说一说题意。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提问学生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问:这两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列式不一样?说明:按照求的数量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正确列式解答。

(板书:注意: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算式的,(总路程除以时间等于平均速度)每一步求的什么数量。

追问:为什么总路程是140×2?为什么时间是4.5加5.5的和?指出:解答时要认真看题,弄清题意,理解条件和问题的意思。

2.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三人的“平均成绩是110分”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求出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是多少分?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追问:110×3表示什么?为什么三人的总分数要用110乘3?3.做练习二十三第一叁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必备:五年级平均数计算教案二详解

教师必备:五年级平均数计算教案二详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年级平均数计算教案二的具体实施步骤,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教学参考材料。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帮助更多教师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确定在进行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五年级平均数计算教案二的教学目标是:1. 能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明白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养成综合思维和应用能力。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内容组织和课堂授课。

五年级平均数计算教案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知识导入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逐渐进入问题场景,让学生发散思维,产生求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平均数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各类举例为学生呈现平均数的实际计算过程,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三、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需要进行一定难度的例题练习。

同时,学生也需要拓展思路,解决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

四、合作竞赛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

五、巧妙设计课堂游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以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评测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这里,我们推荐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其对平均数的理解。

通过反复引导和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奥数教案-13平均数(第二课时)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奥数教案-13平均数(第二课时)全国通用

教案
教材版本:实验版学校:
第二课时
生1假设狐狸1只,灰狼2只,……
生2:假设狐狸2只,灰狼4只,……
生3:假设狐狸5只,灰狼10只,……
师:大家算出来每只动物劳动改造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呢?
生:6个月。

师:有没有不同答案?
生:没有!
答案:
假设狐狸是1只,灰狼是2只。

(1X 8 + 2X 5)-( 1 + 2)= 6 (月)
答:这些动物平均每只要劳动改造6个月。

4.师生总结。

师:从本题我们可以看出,不管假设狐狸是几只,灰狼是几只,只要满足狐狸的只数是灰狼的一半,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看似题目缺少条件,但仔细分析就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用“设数法”。

大家掌握这种方法了吗?
三、大胆闯关
(一)大胆闯关4
答案:
(30X 2+ 34X 2+ 32 X 2)- 2 = 96 (个)
96-30X 2= 36 (个)
96- 34 X 2 = 28 (个)
96-32X 2= 32 (个)
答:1日卖出甜筒28个,2日卖出甜筒32个,3日卖出甜筒36个。

(二)大胆闯关5
答案:
假设长颈鹿是1只,袋鼠是3只。

(60X 3+ 80)-( 1 + 3)= 65 (秒)
答:这些动物的平均成绩是65秒。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平均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例题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小明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他的五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1. 解释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演示如何计算平均数:以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并解释步骤。

3. 讲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平均分物品、平均成绩等。

3. 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准备的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平均数解决。

2. 每组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口头表达。

5.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2. 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活动:1. 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平均数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数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八、家长沟通:1. 教师通过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2. 向家长介绍平均数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家长在家辅导孩子。

五年级奥数教案----平均数应用题

五年级奥数教案----平均数应用题

五年级奥数教案-2平均数应用题教学要求和目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意义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会以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并进一步学习解答稍为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让学生说说以往解答平均数问题的经验和认识。

二、教学例题11.出示例题:五年级数学竞赛,前三名的平均分是90分,第三、四、五名的平均分是82分,前五名的平均分是86分,小刚获得第三名,小刚得多少分?2.教师指导思路:·根据前三名的平均分、前五名的平均分是86分可以求出第四、五两名的总分·进而可以求出第三名的成绩3.学生试做,组织交流汇报。

4.教师归纳:要充分运用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正逆活用。

三、教学例题2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卫华在期末考试五科成绩中,语文88分、音乐80分、美术76分、体育82分,数学的分数比五科平均分高6分,求卫华期末数学考试得了多少分?2.教师指导思路:·要运用移多补少的思想,求出五科的平均分,也就是数学比总均分多的6分要移补到其余四门学科上去。

·求出五科总平均分后,就能够求出数学成绩了。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总结四、巩固练习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共加工了97个,第4天加工的零件比这4天的平均数多11个。

第4天加工了多少个?2.数学兴趣小组有6位同学,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其中的5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86、75、89、94、98,第6位同学的成绩比这个兴趣小组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多4分。

求第6位同学的成绩。

五、教学例题31.出示题目: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2.教师指导:·求往返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往返速度的平均数;·基本数量关系: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往返的平均速度·甲乙两地路程不知,可以假设一个具体的数来代替,为使计算简便,应为90、60的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组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解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5.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的态度,认识到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5.小组合作任务:分组讨论,总结求解平均数的方法和技巧,并撰写一篇小组报告,内容包括:求解平均数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力求解答过程简洁、清晰。
2.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极思考,遇到问题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拓展题:让学生结合其他统计量(如中位数、众数等),分析一组数据的特点。例如,比较班级同学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a.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有什么作用?
b.平均数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一组数据的特点?
c.如何避免平均数在数据处理中的局限性?
1.基础题:求解给定数据的平均数,巩固学生对平均数求解方法的理解。
2.提高题:包含异常数据的题目,让学生学会处理这些问题,理解平均数的局限性。

五年级平均数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平均数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平均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数。

3. 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小明每天吃了5颗糖,小红每天吃了3颗糖,求他们每天平均吃多少颗糖?2. 询问学生对于平均数的理解。

步骤二:引入概念(10分钟)1. 通过上述例子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即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2.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小明和小红平均吃多少颗糖。

步骤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单,让学生找到每个学生的成绩。

2. 让学生计算平均分,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3. 比较平均分和最高分、最低分的关系。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计算平均数。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部分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方法。

步骤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求平均数?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需要求平均数的场景,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3.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在班级中进行调查,并求出平均数。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1. 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

四、教学与学习评价:1. 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巡回指导和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方法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班级调查的表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3. 以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五、学习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多做类似的习题来巩固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和计算平均数的机会,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3. 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统计概念,如中位数、众数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

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

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作为数学领域中的一项基本概念,平均数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得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更精准地把握一些数学问题的本质。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实例来教授他们如何通过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解平均数的方法。

2.能够通过平均数求解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多个组数字让学生思考并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例如:30、40、50的平均数是多少?10、20、30、40、50的平均数是多少?通过这个小小的练习,学生可以大致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并且更好地理解其求解的方法。

2.教学(1)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指一组数字的算术平均值。

所谓算术平均值就是把一组数字相加,除以这组数字的数量,所得到的的即为这组数字的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A.如果已知数字的总和,平均数就是总和除以数字的个数。

B.如果已知每个数字的值,平均数就是每个数字相加总和除以数字的个数。

(3)平均数的应用A.调查平均年龄。

B.计算同一产品的平均价格。

C.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得出哪个科目的平均成绩最高。

3.练习让学生通过多个实例来计算平均数,并且了解平均数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例如:班里小明、小红、小亮、小玲、小静的语文成绩分别为98分、86分、92分、90分、94分,求平均分是多少?又如果班里的同学们都购买了一份巧克力,小明17元、小亮23元、小红26元、小玲19元、小静22元,请问平均每个同学需要多少元?4.总结通过以上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平均数的求解方法,也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利用平均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5.作业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并且尝试通过平均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年级奥数第1讲《平均数》

五年级奥数第1讲《平均数》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知识梳理一、基本公式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二、平均数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几个杯子中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每个杯子中的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然后根据基本总量关系式来解答。

也可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即找一个基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公式求平均数。

典例分析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驶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2、小英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2分,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比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分。

小英第5次数学测验得了多少分?3、一辆小轿车,装有4个轮胎,还有2只备用轮胎,司机适当地轮换这6只轮胎,使每只轮胎行程相同。

小车共行驶了360千米,每只轮胎平均行驶了多少千米?2、一艘轮船往返于甲乙两个码头距离为75千米,顺水每小时航行25千米,逆水每小时航行20千米。

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

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

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4、第三小队11位少先队员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是92,86,92,87,90,94,91,88,89,92,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直击赛场1、(2007年4月"希望杯"四年级2试)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千米?重点回顾1、用基本关系式求平均数2、利用基数法求平均数3、航行中的平均数问题4、改动中的平均数名师点拨1、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五年级奥数专题 平均数问题二(学生版)

五年级奥数专题 平均数问题二(学生版)

学科培优数学“平均数问题二”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平均”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平均数、平均速度等平均问题。

学习的目标:1.在深化理解“平均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变式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梳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把总路程按时间均匀分配的行走或移动的距离;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授课批注】平均速度是平均数的延伸和拓展,一定要在完全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讲解平均速度。

【重点难点解析】1. 平均数的概念和平均数应用题的解答.2.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3. 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公式4. 最小公倍数法求解平均速度【竞赛考点挖掘】1.比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2.平均数这个知识点与别的知识点,如行程问题相结合.3.平均速度求法及应用.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人大附小有100名学生参加学而思杯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人大附小参赛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人?【试题来源】【题目】期中考试,小明语文和自然成绩共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共195分,数学和自然成绩共196分,小明三门课的总成绩是多少分?成绩最高的是哪门课?成绩为多少分?【试题来源】【题目】少先队员植树,第一小队7人,共植树35棵,第二小队8人,每人植树5棵,两个小队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试题来源】【题目】A、B、C、D、E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的整数,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得96分,那么D的得分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在一次数学竞赛中,甲队的平均分为75分,乙队的平均分为73分,两队全体同学的平均分为73.5分,又知乙队比甲队多6人,那么乙队有多少人?【试题来源】【题目】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试题来源】【题目】有两块小麦试验田,第一块3亩,平均亩产小麦440千克,第二块5亩,平均亩产520千克,两块田平均亩产小麦多少千克?习题演练【试题来源】【题目】三年级一班分成两组参加植树。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教案【篇一: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值的平均值和含义。

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平均生活数量的问题,提高数学意识的应用。

教师的重点和困难:理解平均的意义,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辅助/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矩形。

首先,创造情况,引入兴趣1.谈话介绍:(显示幻灯片老师的书架)老师:这是老师的书架,让我们来看看。

现在我的书架在上层有8本书,在下层有4本书。

我想请求我的同学帮我重组他们在每个架子上的许多书。

你有什么办法吗?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健康:上面的书架上8本书,拿下2本上下的书架,现在每本书架上的书多少。

(2)老师操作问:现在每层有几本书吗?(6)(3)老师:喜欢这样多的少,解决问题,我们给它一个名字:移动更多弥补少。

(4)老师:你有什么办法吗?健康:上层在书架上的书和在较低架子上的书被组合在一起并且平均放置在两个书架上,使得每个书架上的书都是同样多的。

老师:像这样给几个不同数量的第一个合并,然后分成相同数量的相同数量,解决问题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5)老师:现在在每个架子上的书多少?健康:一样多。

老师:有几(6)老师:是我们得到它的方式的数量吗?(或者谁说它怎么能得到这个数字?)健康:使用方法是增加越来越少。

老师:像这个数字,它也有自己的名字 - 平均。

老师:所以6是8和4的平均值。

谁再谈论6谁是谁的平均值(said)(6)老师:今天,我们来知道这个新朋友的平均数,好吗?(黑板:平均)二,合作探索,加深理解1,师:老师增加了一层书架,三层书架有几本书?在三楼的架子上有三本书。

老师:使用我们刚刚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你可以找到这个是三个书架上的书的数量的平均值?老师:请出来一个工具,摆一个钟摆,注意时间一一对应。

把你的想法给你的同伴。

(学生活动,老师之旅。

)老师:谁说你的方式。

学生报告:健康:从8本书出来的2本书的二楼,然后从第一层出来的两本书放在第三层的书上,让它们和每一层一样多。

小五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小五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小五数学求平均数教案教案:小五数学求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善于分享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粉笔、实物或图片。

2.学具准备:足球、苹果或其他可见物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创设情境:今天你们都很努力,我决定给你们一个惊喜。

我们的班级最近申请到了一块球场,但是球场上的地面有些不平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

大家猜一猜,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引导学生:学生们可能会猜到平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很快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Step 2: 介绍平均数的概念1.出示图片或实物,例如足球。

问学生:如果这4个孩子每人踢一脚,那通过这4次踢球,你们能得到什么信息?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是什么意思,即把每个孩子踢球的结果加起来再除以总人数。

3.出示公式:平均数=和÷总数,通过解释公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Step 3: 计算平均数1.出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计算平均数,例如:班级的5名学生分别考了80、85、75、90、95分,求班级考试平均数。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给出解答。

引导学生使用公式:平均数=(80+85+75+90+95)÷5=425÷5=853.让学生再尝试一些不同的例子计算平均数,并进行验证。

Step 4: 进一步训练与应用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里一共有30名同学,他们每人捐款5元,班级要捐给慈善机构的钱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鼓励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学生平均数教案制定

五年级学生平均数教案制定

五年级学生平均数教案制定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今天,我们很明确地知道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要,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重要,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这个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的时代,我们要考虑如何制定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教案,使得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引导和指导,提高其数学能力和学习成果。

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要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我们需要关注到他们正处于学习知识面扩展和认知能力提升两个阶段,教学目标需要更为全面,将重点放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

针对这些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制定教案:1.引起学生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高的好奇心,我们可以从引起他们兴趣开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

例如,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字游戏或排队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平均数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选取适当的教材教案的质量和内容的选择密切相关。

要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教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其应用方法。

3.应用实践和案例对于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单纯的书本知识是难以实现真正的“掌握”的,我们需要丰富的实践和案例来增强学生的记忆。

例如,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实例,让学生用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并通过图标或表格将数据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平均数的直观应用,增强记忆。

4.督促练习和评价重点不只是授课,更是督促练习和评价。

教师需要在教案中安排足够的时间来督促学生做练习,力求让学生“会用”。

同时,定期进行单元考试和期末考试,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学习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在教案制定方面,我们可以应用这些策略,更好地为五年级学生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同时,今后,我们也应该不断拓展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教案,助推教育教学的全面提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让孩子更快解决平均数计算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让孩子更快解决平均数计算题

文章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解释和实例的演示,并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请学生想象他们班级里有20个同学,在期末考试中每个同学的成绩分别为60、70、80、90、100分,那么这20个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呢?将所有成绩相加,得到2200分,再将总分除以20,即可得出平均分为110分。

2.实例演示:将一组数以表格形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概念求出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例子:10、20、30、40、50解答:将5个数相加,得到150,将总和除以5(数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30。

3.花絮剪辑:导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介绍使用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班级的平均成绩,或者求取平均温度等。

4.巩固练习:提供多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并在课堂上向同学汇报结果。

例子:78、85、90、92、95解答:将这5个数相加,得到440,将总和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数88。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快速理解这个概念,例如:“如果小明每天跑3圈的时间分别是10分钟、8分钟、6分钟,请问他平均每圈用时多少时间?”等等。

这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也能够点燃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编五年级平均数教案

新编五年级平均数教案

新编五年级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2) 学习平均数的应用,例如统计、计算、比较等;(3) 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统计和计算能力;(2) 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团结合作、自信自主的品质;(2) 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勤奋努力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2.平均数的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2.如何确保平均数的计算结果准确。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导入课程:(1) 通过图表等形式,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引出平均数的概念;(2) 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如班级平均分、家庭平均消费等,引出平均数的应用;(3) 让学生自己举例,引出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直观呈现平均数的概念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来直观呈现平均数的概念,如班级成绩分布表、销售量统计表等等。

3.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图表,向学生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例如:(1) 总数除以样本数;(2) 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总数。

4.练习平均数的计算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如求班级平均分、求家庭平均收入等等。

5.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平均数来解决,如班级义卖筹集善款等等。

6.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授课总结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于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2.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教育游戏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等形式,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年级平均数奥数教案

五年级平均数奥数教案

五年级平均数奥数教案【篇一:五年级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一)教学目标: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教学过程例题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例题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练习2: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

乙组有多少人?例题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

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

去掉的数是多少?例题4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

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思路导航 98分比89分多9分。

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

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

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例题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

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

中间一个数是多少?练习5: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习题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平均数篇一第一课时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2.了解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地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数学公式的简单美和结构的严谨美,展示了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的概念及其计算.2.教学难点:的简化计算.3.教学疑点:简化公式的应用,a如何选择.4.解决办法:分清两个公式,公式②的运用要选择一个适当的a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例如,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预报第二天当地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

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

(教师出示幻灯片)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

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 8 6 8 6 5 9 10 7 4乙9 5 7 8 7 6 8 6 7 71.怎样比较两个人的成绩?2.应选哪一个人参加射击比赛?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可能想到去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让学生动手具体算一下两组数据的结果它们相等在学生无法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说明,这正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写出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注意,还能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平均数奥数教案
【篇一:五年级奥数教案】
平均数问题(一)
教学目标: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
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教学过程
例题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
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例题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
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练习2:
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
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

乙组有多少人?
例题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
变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

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

去掉的数是多少?
例题4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
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

经重新计算,全班的
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思路导航 98分比89分多9分。

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
绩上升91.7-91.5=0.2(分)。

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
名同学。

练习4:
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
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

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
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例题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

前三个数的平均
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

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练习5:
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习题
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
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
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

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
的平均分是88分。

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
均数是16。

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5、下图中的○内有五个数a、b、c、d、e,□内的数表示与它相连
的所有○中的平均数。

求c是多少?
【篇二:奥数_平均数问题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年月日第周星期组长签字:
【篇三:五年级奥数_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
完全相等,求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果灵活的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
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桔子平均每箱42个,梨、桔子、桃平均每箱36个。

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求一箱苹果多少个?
一箱桃多少个?
方法二:将①+②+③就有了2箱苹果、2箱梨、2箱桔子、2箱桃。

【举一反三】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
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 、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个组平均每组植
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一次数学测试,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
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举一反三】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
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买7元。

已知甲级糖有4
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3、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
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举一反三】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

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数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的四人平
均分为88分。

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第 1 页共 3 页内部资料,请勿外

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例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
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举一反三】
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
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例6、小芳与四名同学一起参加一次数学竞赛,那四位同学的成绩
分别为78分、91分、82分、79分,小芳的成绩比五人的平均成绩
高6分。

求小芳的数学成绩。

【举一反三】
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
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
多少下?
例7、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举一反三】
张明前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

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
92.5分,张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满分为100)?
例8、有一条山路,一辆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30千米,从原路返回
下山时每小时行50千米,求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举一反三】
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
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

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第 2 页共
3 页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求他在整个长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9、四(1)班有52人,四(2)班48人,数学考试中,两班全
体学生的平均分为78分,(2)班的平均分比(1)班的平均分高5分,两个班的平均分各是多少分?
例10、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3个数求平均数,这样算了4次,得到以下4个数:23、26、30、33,问这四个数的
平均数是多少?
同步测试
姓名:得分:
1、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平均体重42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有两块棉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
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


块地是多少亩?
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
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4、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
5朵。

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
在做花?
6、小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中平均每天读的页数
多3.2页,小华第五天读了多少页?
7、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

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8、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

打这份书稿平均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9、 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3个数求平均数,这样算了4次,得到以下4个数:45、60、65、70,问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0、李兵期中考试语文、英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76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

李兵的数学成绩是多少?
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第 3 页共 3 页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