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原著宣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课前必读经典段落 2016
唯物史观概要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88-93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 …… 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 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 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统治阶级和统治思想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98—101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 思想。 ……这两种情况使得非统治阶级反对新统 治阶级的斗争在否定旧制度方面,又要比过去一切 争得统治的阶级所作的斗争更加坚决、更加彻底。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对立是社会 革命的基础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 115--116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 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 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学生自学讲解篇目: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1995年 第 2版 )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新版本 2012 年 版
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网址交 往。……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 念的上层建筑。
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1、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5-78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 的事物。 ……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律师在她的视野 之外:当他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 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本次完全脱离的。这一点 从上面 所说的看来已经非常明显了。
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
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
1.《共产党宣言》- 第1章、第2章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第6卷、第7卷
3.《列宁选集》- 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第5卷、第6卷、第7卷、第8卷、第9卷
4.《毛泽东选集》- 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第5卷、第6卷
5.《邓小平文选》- 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第5
卷
6.《江泽民文选》- 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
7.《胡锦涛文选》- 第1卷、第2卷、第3卷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1卷、第2卷、第3卷
9.《中共中央文献资料》- 第1辑、第2辑、第3辑、第4辑、第5辑、第6辑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基础理论》- 第1卷、第2卷、第3
卷
11.《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
第5卷、第6卷、第7卷、第8卷
12.《中国青年第一次马克思主义大会文献辑录》- 第1卷、第
2卷
13.《毛泽东思想万岁》- 第1卷、第2卷
14.《马列主义哲学大纲》- 第1卷、第2卷
15.《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 第1卷、第2卷
16.《社会主义文化伦理学》- 第1卷、第2卷
17.《社会主义法律原理》- 第1卷、第2卷
18.《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1卷、第2卷、第3卷
19.《中国古代史纲要》- 第1卷、第2卷、第3卷
20.《中国地理概论》- 第1卷、第2卷、第3卷。
对党员干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思考
对 马克思 主 义经典 原 著知 之甚 少 , 知其 然 而不 知其 所
以然 , 即使学 了也 是肤 于表 面 , 于形 式 ; 的研读 马 流 有
得 国际共产 主义 运 动 的历史 和传 统 , 就会 缺少 历史 的 视 野和 辩证 的思 维 , 而导 致是 非不 清 、 假难 辨 。 进 真
义 经典原 著疏 于学 习 , 易 助长 马 克思 主义 “ 时论 ” 容 过
历 史 和 实践 已经 证 明 , 何科 学 的理 论 , 不 可 任 都
能 自发 地产 生和 发展 。 自发 产生 的东 西 , 只能 是机 会
主义 。 掌握 马 克思 主义这个 科 学理论 也 必然经 历外 部
得 马克 思 主义 的。他 在致 吴 玉章 的信 中曾严肃 指 出 :
“ 是什 么 ‘ 不 主要 的是 要学 毛 泽 东 主义 ’ 而是 必 须 号 , 召学生 们学 习马 恩列 斯 的理 论和 中 国革命 的经 验 。” 毛 泽 东 同 志在 马 克思 主义 面前 表 现 出的科 学 态 度 和 求 是 精 神 .在 马 克思 主义 发展 史 上 写 下 了光 彩 的华
★ 作者 : 成华 , 军政 治部 文工 团法 学博 士 , 究方 向为政 治 哲 学 ; 阳 , 军政 治部 文工 团文 学硕 士 , 孙 海 研 陈 海 研 究方 向为英 美语 言文 学 。
圳 育
2。 。
1 第 翥 5 年3 7 而攻 读马列 经典 原著 就是灌输 的必 由之 路 只有 认真研读 马列 经典原 著 , 才能掌握 马 克思 主 义 的世界 观 、 历史 观 和方法 论 , 只有真 正懂 得 马 克思 主义 . 能做 到思想 解放 和与 时俱进 。对 于如何理 解 才 科 学发展观 的问题 , 我们绝 不能 仅仅停 留在 科学发 展 观是 为 了解决发 展难题 . 成 中国转型 的这个 浅层 次 完 认识 上 .而必 须 首先 搞清 楚科 学 发展 观 的方 法 论 意 义. 进而 弄 明 白当代 中 国需 要 什 么样 的发 展 . 只有 而 这种发展 才是为 了人 民的利益 , 发展 的成果 才是 由人 民共享 , 只有这 样 才可 以说 , 们选 择 的发 展道 路 符 我 马克思 主义经 典原著 的认识 与理解 。
马列原著选读
马列原著选读1、《共产党宣言》是怎样论述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的?答:(1)、历史作用:○1“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即资产阶级扫除了封建主义的羁绊,把一切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 2“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即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3“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即随着资本主义扩张,世界成为了一体,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 4“资产阶级不仅锻炼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即资产阶级客观上培养发展了工人阶级队伍,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5“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即扩大了城市规模,加速城市化进程,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6“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自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
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即资产阶级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2)局限:○1“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即资产阶级加深了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其剥削程度比任何阶级社会都为严重,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空前激烈;○2“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选读篇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
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
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
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
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
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
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
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
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
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
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并任其他。
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
我个人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具备广博的视野。
这就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同意的。
这又牵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什么、也就是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提问,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有分歧,目前存有的认知和推论存有这样两大类: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读马列原著心得体会
读马列原著心得体会在省直党校第一板块的学习中,学校为我们系统安排了《共产党宣言》、《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和《资本论》的读原著学习。
通过点播导读和原著通读,我领悟到马克思、恩格斯哲学问题的孜孜不倦的探讨、研究以及反复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在这些原著中不段积累总结汇编而成的,但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编纂,这是对人类认识规律的总结,没有哪一本伟大著作可以和客观真理的价值做比较。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刻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作为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指南,无疑拓宽了自身的方法论规范与研究视野。
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态度是重视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确实存在轻视甚至忽视学习马列原著的问题。
有的同志对马列原著知之甚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学了也是肤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研读马列原著急功近利,囫囵吞枣,甚至断章取义,任意曲解;有的认为阅读马列原著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表现,现在已经不合时宜,读多了容易导致观念保守甚至思想僵化;有的认为马列原著生涩难懂、枯燥抽象,不如二手资料来得简便快捷。
孰不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所蕴含其中智慧的切入、严密的推理、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例证以及触类旁通的比较、丰富而贴切的形象比喻,尤其是它所展现出的思辨的力量、真理的光辉、洗练的语言和常青的魅力,无不令人为之倾倒并深深折服。
无怪乎哲人曾这样评价:品味马列原著就是感受经典、走近崇高、汲取力量、净化灵魂。
不重视甚至漠视学习马列原著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对马列原著疏于学习,容易割裂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本源关系,容易割裂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创新理论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其次,对马列原著疏于学习,容易助长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思潮,导致个别人片面认为马列原著已是陈规戒律老皇历,只要学习创新理论就可以万事大吉。
第三,对马列原著疏于学习,容易淡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完整版
一、什么是原著(一)原著与原理、史的区别1、原著:Text(文本),由正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书信、手稿构成,是作者思想、理论的载体。
2、原理:对原著的思想、理论的逻辑表述(横向、静态的)。
3、史:依原著对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考察(纵向的、动态的)。
(二)原著与原理、史的联系原理源于原著,它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将原著所论述的理论逻辑化、体系化;史同样源于并忠实于原著,是对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范畴理论的动态发展加以研究,从而揭示思想产生、演变及发展规律。
(三)、两种“Text”(文本)1、显在的文本(显然性):字里行间能明确地读出的思想。
2、潜在的文本(可能性):随时空的转换,可能做出的新的合理性解读3、从理论发展角度看,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坚持“可能性”的解读高于“实然性”的解读。
(四)“忠实”的含义随时空的跨越、语义的演化,绝对地按字面来理解原著是无法把握作者真实的思想。
相反,它可能恰是一种误解。
应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基础上,解读它的现代性含义。
二、如何读原著?(一)“入手的”问题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从什么地方切入原著,即从什么样的视角去理解原著的词句,这对于是否能忠实把握原著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1、时代背景、写作动机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把握他所生活时代的时代主题及社会状况,是忠实于原著所必须具有的视野;了解作者创作的动机,即他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是忠实于原著的直接前提。
将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审视作者是如何提问、如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这不仅有利于忠实于作者的思想,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作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2、作者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任何人的思想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而且,任何人的思想发展过程必定受其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
一篇(或部)原著是作者思想不成熟时期还是成熟时期的作品,或者是从不成熟或成熟过渡时期的作品,这直接决定它的理论价值。
对党员干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思考
对党员干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思考作者:孙成华陈阳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年第03期一、党员干部必须重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态度是重视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确实存在轻视甚至忽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问题。
有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知之甚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学了也是肤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急功近利,囫囵吞枣,甚至断章取义,任意曲解;有的认为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表现,现在已经不合时宜,读多了容易导致观念保守甚至思想僵化;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生涩难懂、枯燥抽象,不如二手资料来得简便快捷。
孰不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所蕴含的智慧的切入、严密的推理、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例证,以及触类旁通的比较、丰富而贴切的形象比喻,尤其是它所展现出的思辨的力量、真理的光辉、洗练的语言和常青的魅力,无不令人为之倾倒并深深折服。
无怪乎哲人曾这样评价:“品味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就是感受经典、走近崇高、汲取力量、净化灵魂。
”不重视甚至漠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疏于学习,容易割裂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本源关系,容易割裂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创新理论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其次,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疏于学习,容易助长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思潮,导致个别人片面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已是陈规戒律“老皇历”,只要学习创新理论就可以万事大吉。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疏于学习,容易淡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第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疏于学习,就不能懂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传统,就会缺少历史的视野和辩证的思维,进而导致是非不清、真假难辨。
我党历来重视并大力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虽然党的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但是毛泽东却同时提出要读《共产党宣言》等5本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
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如下:1.《共产党宣言》- 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共产主义目标- 内容概述: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崛起与革命、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和实现途径等。
2.《资本论》- 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内容概述:商品、货币、资本的本质与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矛盾等。
3.《列宁选集》- 主题: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分析,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和策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等。
4.《斯大林选集》- 主题:斯大林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五年计划经济体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等。
5.《毛泽东选集》- 主题: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述: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人民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等。
6.《恩格斯选集》- 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内容概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运动规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等。
7.《中国共产党章程》- 主题: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内容概述:党的性质和目标,党员的条件和权利义务,党的组织和领导制度等。
8.《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题: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内容概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运行规律等。
9.《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主题: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内容概述:法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径等。
10.《共产主义社会理论》- 主题: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和实现路径- 内容概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和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途径,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等。
以上是马列经典诵读篇目的节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深入了解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选读篇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列原著选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
第三章“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怎样理解《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实践观点的提出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答案:对于马克思来说,《提纲》的转折是巨大的。
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实践的世界观思维方法,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
按照这种新的世界观,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与外界客体在世界中是以实践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人类的社会历史既不是精神发展的历史,也不是事物客体的机械运动的历史,但它也不是对人类的精神、价值以及客观对象的抛弃,它是以人的实践的方式把上述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过程。
通过实践,人在改造外部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活动方式,从而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不断实现。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这必然要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来完成,共产主义是人类主体价值的真正实现,而历史的意义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在这一理论维度上,实践又具有革命的批判的意义。
因此,随着实践世界观的诞生,便出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即现实的、实践的人文精神,一门新的科学即关于社会历史的真正的科学。
在世界观维度上的实践的立足点为马克思得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直接打通了道路。
2.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世界观相比,马克思的《提纲》中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的根本特点是什么?答案:费尔巴哈的哲学主要是用来批判宗教神学的。
在宗教中,神具有独一无二的自明性,费尔巴哈的哲学为了达到批判宗教的目的,用自然界和人代替了神的地位,因此,在费尔巴哈看来,外界事物和人即整个感性世界时独立自存的。
这就等于把现实世界看成了一个凝固的客体。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直观的。
进一步来说,费尔巴哈理论的目的也并没有向他发出实践式思维的呼唤,作为对神性的批判,费尔巴哈只需指出神的观念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就可以了。
费尔巴哈除了宗教批判之外,就是忙于建立他的爱的新宗教了,这就更不需要实践式的思维方式了。
马列原著导读》
•
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 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联系和发展的 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 创立了辩证唯物 主义的哲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成功地运用辩证唯 主义的哲学 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 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 势,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 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 社会主义学说。 •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列宁十分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他揭示 了物理学危机产生的原因,彻底地批判了与物理 学唯心主义紧密相关联的马赫主义及其修正主义 理论,指出克服危机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 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列宁制定了本体论和 认识论相统一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个定义不受人们对物质结 构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局限,它反映无限丰富 多样的物质表现形式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质,在现 代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证实。
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的贡 献
•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重视普遍真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 理和具体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批 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着重地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 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发展的动力, 同时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 同时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 展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毛泽东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 着重研究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强调了研究矛盾特 殊性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不能把辩证法当作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 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对不同性质的 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使哲 学进一步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 线前进,不断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SELECTED READING OF THE WORKSBY MARX AND LENIN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马列原著选读是为了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深入领会导师们的科学思想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思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列原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和社会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7学时)一、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批判(一)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方面的根本缺陷(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三)环境、教育与人的辩证关系(四)宗教产生的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五)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使他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二、对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批判(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宗教感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三)实践是社会生活和人类认识的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一)考察的对象不同(二)立足点不同第二篇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2学时) 一、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黑格尔哲学破产的内在必然性(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及其阶级实质(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三)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缺陷(四)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三、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一)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四、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一)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二)费尔巴哈的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第三篇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8学时)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三)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一)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二)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三)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第四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4学时)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二)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五篇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学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及其历史局限性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道路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设想(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政治的特征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一)教学方式:1、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的内容、观点和原理,培养应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列著作阅读顺序
马列著作阅读顺序马列著作阅读顺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资本论》(第一卷):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通过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 《反杜林论》:这是恩格斯对杜林著作的批判,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是恩格斯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是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的重要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是恩格斯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重要著作。
7. 《哲学的贫困》:这是马克思对蒲鲁东著作的批判,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蒲鲁东哲学的根本区别。
8.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是列宁对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和左派激进想法的批判,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
9. 《国家与革命》:这是列宁对黑格尔著作的批判,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10. 《怎么办》:这是列宁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的纲领,阐述了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
11. 《进一步,退两步》:这是列宁对民粹主义和改良主义的批判,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和组织原则。
以上是马列著作的一些重要著作,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建议先阅读《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第一卷),这两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核心。
马列主义原著选读
1、《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内容阐释:《提纲》阐明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提纲》中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历史观,还科学地解决了人的本质的问题。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这是一种进步。
但是他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即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的人类的自然属性。
从这种抽象的“类本质”出发所理解的人,只能是孤立的、抽象的人类个体。
这样的人本质并不能真正地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也不能科学地解释宗教感情。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同人的社会实践相联系,在实践中、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中考察人,这种人是具体的、现实的、有生命活力的。
它不仅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还把人与人区别开来,并进而揭示出“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
解析题: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解析: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界定,运用科学的实践观,从现实性的角度阐释了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人的本质并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属性。
人作为群类,它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属性。
人作为个体,他与其他人就在于他们的经济政治地位等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的差别。
人的本质并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生产关系从根本意义上决定着人的本质,其他关系如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也从各个不同侧面规定着人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本质。
人的本质并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
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中,人具有不同的社会本质。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精辟概括和深刻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注意:这次增加了一个论述题,考试时还是考两个论述)一、判断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包括原著中的原话。
看看以下两文(当然,其他所学章节也要看一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内容以及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二、原著名句1、历史进程是受内在一般规律支配的。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三、简答1、简述费尔巴哈停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2、怎样理解《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书名?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问题的?四、论述1、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幻想改良道路的哲学表述?2、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3、在被马克思尖锐批判过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而在依据其理论建党建国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却被不少人认为“已经过时”。
针对当前人们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的种种误解,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注:2与3题主要内容大致相当,但文字表述会有所不同,在这个细节处可以考察答题者的思维的缜密性和文字表达能力,大家自己体会。
当然,如果考试的话,只会选择其中之一)4、西方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异化现象进行了怎样的批判与反思?他们的批判与反思对我国当下的文化建设有何启示?5、论述马克思是如何从黑格尔哲学出发、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间环节建立起自己的新哲学的。
(此次增加此题。
因为上次漏掉了此题)一、判断正误二、原著名句1、历史进程是受内在一般规律支配的。
这句话说明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性的。
物质世界是一个无限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
(1)社会历史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的结果,但人的目的和意识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都要受到社会存在及其规律的制约。
(2)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有预期的,但它实际产生的结果却不是或至少不全是预期的。
(2分)(3)尽管人们在进行着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社会的发展往往是历史合力的结果。
(2分)2、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概括。
这一论断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社会性。
人的本质不是其自然存在中生而就有的东西,而是后天形成的社会属性。
(2)整体性。
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要认识人的本质,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从某一种个别的社会关系中,而必须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中去把握。
(3)历史性。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
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但它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就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
3、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这句话说明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质和真实意义就在于它有力地批判了那种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1)人的思维的一切结果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也就是说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理,这就结束了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认识也处在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终极真理。
(2)人的行动的一切结果不具有最终的性质,就是说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是无限发展的,没有绝对不变的状态,没有永恒不变的社会制度,这就结束了形而上学的历史观。
按照黑格尔的辩证发展思想,历史是人类实践行动的结果,历史发展决不会出现最终的理想状态。
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句话说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要求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在于主观见之于客观,因而能够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2)实践标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绝对性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同时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任何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相对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
因此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继续予以检验。
三、简答题1、简述费尔巴哈停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费尔巴哈为什么“不能找到由他自己所极端憎恶的抽象王国通往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社会实践,这也是费尔巴哈始终陷入唯心史观的原因。
(1)认识根源。
费尔巴哈不了解实践的作用,不能从实践出发去研究人和社会。
虽然他把自然界和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由于他不懂得实践,所以自然界和人只能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因此便决定了他势必离开实践活动来观察人和社会现象,无法把人当作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的社会的人,无法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从而陷入唯心史观的抽象王国。
(2)社会根源。
费尔巴哈不能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和审视人,始终认识不到实践的意义和地位,原因就在于他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没有置身于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一生在穷乡僻壤中过着孤陋寡闻的生活,因而无法正确认识和接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无法检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
2、如何理解《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书名?(1)从时间上看,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从其地位看,它是自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各国反封建哲学发展的顶峰。
其进步性表现在高扬人类理性的旗帜,向宗教神学进攻,表达了资产阶级争取自由的愿望;其局限性表现在除了费尔巴哈外都是唯心主义;从政治上看是德国资产阶级想革命又害怕革命,用迂腐、晦涩的言辞表达自由革命的愿望。
(2)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以费尔巴哈为标志。
这是由于他在哲学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费尔巴哈冲破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把德国古典哲学从混沌迷离的唯心主义迷雾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瓦解了德国古典哲学,导致了其崩溃和终结。
同时费尔巴哈哲学还是黑格尔哲学产生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早年曾经是黑格尔主义者,在其思想的转变中,费尔巴哈起了很大作用。
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问题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概括。
这一论断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社会性。
人的本质不是其自然存在中生而就有的东西,而是后天形成的社会属性。
(1分)(2)整体性。
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要认识人的本质,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从某一种个别的社会关系中,而必须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中去把握。
(3)历史性。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
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但它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就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
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是资产阶级幻想改良道路的哲学表述?马克思主张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先导。
时代精神是指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心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观点和理论。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社会的产物,是德国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意识形态,是进步的德国资产阶级反对落后的封建贵族斗争的反映,是当时德国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德国资产阶级进步的社会意识形态。
(2)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特别是黑格尔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正是德国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时代。
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给德国资产阶级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时候的他们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3)正在形成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妥协的、保守的、软弱的。
德国资产阶级想革命又害怕革命,寄希望于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来发展资本主义。
他们先天不足,政治上经济上都很软弱,未能形成一支足以和封建势力相抗衡的力量,不敢用革命手段来解决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而德国无产阶级的斗争又使他们感到害怕,因此他们一方面反对封建制度,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王国,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力量不足,又不敢和无产阶级联合,只能寄希望于封建贵族,希望在王权的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
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黑格尔哲学不能不反映德国资产阶级的这一矛盾性格,即一方面要论证现状的必然要改变,另一方面又要支持现存的国家制度。
因此,黑格尔哲学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幻想改良道路的哲学表述。
2、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最优秀的成果,而且认为自然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阅读马克思的著作也可发现他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就连西方学者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一种方法。
邓小平说过,"不能要求马克思预见到其死后一百年的事情"。
所以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
(3)、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里,已经树立了一个至今仍然具有重大意义的研读方式。
在这段短短的引文里,马克思两次说到《宣言》里有的论述“过时”了,某些地方因为历史的局限性而“不完全”,而谈到《宣言》的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时,更是强调要“随时随地”地以历史条件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