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1

合集下载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第一篇: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北京市第19中学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二、授课时间: 2课时(2008年9月)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过程:导入:提问:你对玉的了解有多少?怎么知道玉的,喜欢吗?喜欢玉什么?从玉的故事、玉的功用等等方面思考。

一、玉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玉?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石之美者”谓之玉。

玉的甲骨文字形。

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

由于制玉工艺被人熟知,所以充斥于日常用语之中。

玉部的字多打117个,涉及到,制玉的质、声、形、方法。

是字数最多得部首之一。

提问:能举例子吗?理本意是治玉,后引申治理国家切磋琢磨…加工方法瑾、瑜、瑶等字,是美玉的意思(同学的名字)代表语言的功用“绝人以玦”、“环” 归还。

玉和美同义(超凡脱俗的美感)保持气节而死“玉碎”。

玉安,玉步… 二:玉的分类:看图猜一猜这些玉都是做什么用的?玉的分类:佩玉、礼玉、弄玉、葬玉1佩玉:中国人的先祖发现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有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温润晶莹剔透,由于它的材质美,慢慢用来做装饰品。

形成佩玉之风。

2礼玉:提问:图表示的是什么?和我们学习的玉有关系吗?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

《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由于玉的数量少,加工困难。

只有族长或祭祀师佩戴,渐渐玉器演变成礼器。

在中国古代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玉璜看图猜一猜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一个玉礼器?a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第2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第2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鸳鸯尊与龙虎尊
周代青铜器呈现怎样的风貌? 西周的青铜器风格趋向俭朴,追求朴素淡雅 之美。离生活越来越近、民主化、人性化
2、青铜器的商、周、春秋战国各时期的发展
商: A、饕餮纹鼎
饕餮纹与夔龙纹是商周青铜器中应 用最广的装饰纹饰,饕餮纹是以浮雕与 线刻相结合构成一个有耳及角、双目圆 睁的怪兽头部。也有称兽面纹,多用于 青铜器上大面积的装饰。有的饕餮纹明 显可以看出是由两条相对的夔龙纹合构 而成的,夔龙是一种有角有爪的侧面龙 形图像,多用作辅助性纹饰。
《龙山白陶鬶》
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基础上 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 了原始先民对多样统一,节奏与韵 律,稳妥与比例,对称与平衡等形 式美的高度概括。
欣赏彩陶作品,分析其造型、纹饰、色彩的特点
舞蹈纹彩陶盆
彩陶壶(新石器时代)
旋涡纹尖底瓶
鱼纹盆
彩陶翁
彩陶在造型、纹饰、色彩三方面的特点:
造型:以常用生活器皿为主,实用多样,具有美感。 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 主,简洁,流畅。 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土本色, 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 彩陶的艺术成就 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 和纹饰都很优美。
古代中国以玉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 人格,所以古人以佩玉为尚。
大圭不琢
“大圭不琢”的观念在工艺美术创 造中很重要。对于玉材天然美质的鉴赏, 也被用于对人的品评,如形容具有纯真 质朴素质的人“如璞玉浑金”。璞就是 包在玉材外面的石皮,“璞玉浑金”指 的是未琢的玉、未冶炼的金(铜),外表 朴素无华而具有内在的美。
商代青铜器呈现怎样的风貌?
• 离群众生活较远;装饰感强,复杂、神秘、厚重和权威。
2、青铜器的商、周、春秋战国各时期的发展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

“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

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

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

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

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

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2、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课文P5。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如:东周、西汉时期提出的“君子比德于玉”。

P7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思”:这幅作品是用什么线织进去的 呢?
• 毛线 它属于什么艺术呢?
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 ——第二课时
纤维艺术的分类有哪些呢?
• 1,缂(ke)织法: • 缂织是一门古老的手工纺织技艺。它以毛或丝等纤维
材料作纬线,在垂直的前后经线的间隔与交叉中穿行平织。 纬线设色部分通过图形范围内的经线,然后回转,在预定 的图形内来回穿织,至完全表达出图中之形象为止。
• 而未通过纬线的经线部分,则由其它图形所需的设色纬 线穿越织成。故所织成的造型、色彩正反两面相同,而左 右方向相反。因纬线回转的地方彼此不相关联,故图形周 围留下锯齿之空隙,如同雕镂刀刻出来的,而且织物匀薄。 此种织纬之法亦称通经断纬。以毛为纬的称之为缂毛,以 丝为纬亦称缂纤维材料 为纬在单经、双经或多根经线上编织,构 成丰富多变的纹理,如纬编“人字形”的 排列构成小斜线纹理;纬编“品字形”的 排列构成短直线纹理;纬编“井字形”的 排列构成平直线的纹理;纬编连珠纹的排 列构成竖条点状纹理等。
3,裁绒法
裁绒法是由经线、纬线交织成平纹组织, 在相邻的两根经线上栓毛或丝等纤维线绒 头结。绒点具有一定长度,且上下左右密 集排列构成绒面。因每一绒头的栓结如同 栽植在经纬交织成的平纹组织的地上,故 称栽绒。栽绒是我国目前手工织毯中普遍 采用的编结方法,其特点是毯基(俗称纬 板)挺实,毯背耐磨,毯面弹性强且牢固。 裁绒栓结有“8”字形结、马蹄形结、“U”形 结、“W”形结等多种织作方法。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1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1

玉器地位发展:装饰品到财富权位精神象 征“君子比德于玉” 比附于社会道德 。 1:玉的仁温和柔润有光泽。 2:玉智也材质密致坚刚。 3:玉忠也材质通透性。 4:玉礼也重量感。 5:玉乐也玉撞击的声音。
欣赏玉石工艺的形式美及文化追求
庄严的礼仪
玉器制作方法和审美追求。 1:制作方法:脚蹬手磨。先秦称琢玉宋代称 碾玉今称碾琢。 2:制作过程:开料粗坯。大形 。细作。抛 光。收位。 3:审美追求:玲珑剔透华丽之美。 朴素之 美 大圭不琢。
思考题: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 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玉龙
玉环
怎样欣赏玉器作品
1、材质:色泽度 纹理 硬度 2、精工度:三分料七分工 碾琢得怎样(层 次 轮廓 线条 造型 点线 面来观察)工艺细 腻 圆弧有度 手感平滑 3、美协度:比例 结构 纹样 主题 寓意 惟妙 惟肖 灵动逼真
作品欣赏 《翠玉白菜》
《内形石》
玉石白色部分被雕成菜帮,绿 色部分被雕成菜叶和昆虫,白 色与绿色 部分过渡十分巧妙自 然。
无论色彩和纹理都能乱真,人们似乎 都 能闻到红烧肉的 香味。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 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 的历史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 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课后作业:调查社会上流行的玉石类工艺 品,从审美意义上分析哪些成功。哪些失 败,原因何在?
课程结束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艺术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
(1课时)
玉器艺术常识与背景介绍
课文涉及相关常识介绍(概念、起源、种类、发展) 玉:石之美者。 玉器: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 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 课文描述内容的年代背景与社会背景 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时期已达到很 高水准。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 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把中 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时期。战国、 两汉、明清。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3【二】授课时间:3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进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妨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过程:导入:青铜治炼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伟大的青铜时代,历经了夏、商、周,持续了1500多年的时间,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古代中国迈开了世界文明史上领先的步伐。

在中国发明的青铜器,不管是数量、种类,依旧精美程度,在世界上基本上首屈一指的。

【一】青铜是什么?青铜:红铜、锡和铅的合金。

红铜的熔点高,软。

溶化困难那。

加入锡和铅降低熔点,增加硬度。

青铜器的铸造成功,是人类快出时期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课后小辞典〕【二】青铜器提问:你明白得最有名的青铜器是什么?A商代司母戊鼎1鼎文化〔1〕提问:鼎是做什么用的?功能?鼎原始社会日用的饮食容器。

商周进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礼器”。

〔2〕提问:鼎象征什么?看看这些文献和成语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用鼎制度,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文献又载“铸九鼎,像九州”。

成语: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

〔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用作“别上下,明贵贱”2挖掘故事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挖掘工作是隐秘进行,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2.能够辨识和欣赏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艺术魅力;3.提高学生的造型观察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掌握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中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地位和发展历程;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第二课时1.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第三课时1.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1.梳理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联系和区别;2.综合鉴赏三种艺术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展示法;3.构思创作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玉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玉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玉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玉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玉器鉴赏的文章。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陶瓷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1.讲解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陶瓷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陶瓷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陶瓷鉴赏的文章。

第三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青铜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青铜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青铜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青铜器鉴赏的文章。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能力目标: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爱国热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2、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三、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展示导学案的内容:1 组:玉是怎样鉴定的吗?2 组:玉与玉器有何区别?玉器的设计创作采用怎样的方法?3 组:中国最早的玉在那个时代吗?4 组:为何中国人特别喜欢玉?5 组: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6 组: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7 组: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有何特色?8 组: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器是怎样分类的?9 组:春秋战国青铜艺术有何特点?秦汉青铜艺术的代表作品是?(一)古代玉与玉器艺术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分析讲解玉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知道玉是怎样鉴定的吗?玉:石之美”的说法,致使“玉”这个字,广义的成为美石的统称。

强调光泽、透明度、声响等物理特性以区别玉石层次。

中国历代玉器温润圆熟,晶莹剔透,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所谓的五德是指仁、义、智、勇、洁。

意思是色泽温润,表里一致,敲击声音舒畅悦耳,坚韧而不被折弯,可以雕琢的棱角凌厉,却不会割伤人的美石。

你理解玉吗?何为玉器?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佩玉以求避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穿玉衣以求尸体不朽。

玉有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用玉原料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

A货就是天然翡翠,B货就是染色处理过后的翡翠,C货就是树脂、玻璃仿冒的翡翠饰品。

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情境再现:欢迎同学们步入《鉴宝》的殿堂: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件藏品过会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引出课题: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三.讲授新课【一】古代玉器艺术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

那温润的玉石,优雅的青瓷,庄重的青铜器,无一不反映着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并为世人所赞叹。

A .小说玉器: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

"2.“玉”的篆字写法3.玉包括硬玉与软玉两类,软玉指透闪石和阳起石,硬玉指翡翠。

4.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区分了玉与石。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5.西方“经典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大致是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电器(气)时代……的顺序构成的——丹麦汤姆逊6.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艺术高峰:北方地区:红山文化;山东半岛: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良渚文化B .鉴宝:(藏品1):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1.已发现的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玉琮之王“。

距今4000 至5000 年2.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3.玉琮造型特点讲解4.功能与意义:A 祭祀用的礼器。

5.良渚玉琮留给我们的谜团(藏品2):红山文化——玉龙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龙,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

内蒙古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

这条玉龙通体墨绿色,有4 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高26 厘米,呈C 字形。

吻部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尾部上卷。

1971 年,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玉雕龙”C 玉器文化:(合作探究)问题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的代表,代表本组发言。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金玉良缘,亭亭玉立,玉石俱焚,金枝玉叶、锦衣玉食,等等····★ "君子比德于玉"儒家的用玉观。

高中美术《二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二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

2,过程与方法: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我国传统青铜工艺的价值为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初中都没有系统的上过美术课,没有相对的欣赏能力或是欣赏能力不足,对青铜器更是只知其名,没有更多的认识。

所以我留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造型、作用、价值。

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对青铜器能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分类和代表作品有哪些,并能详细了解其内容。

教学难点: 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

4教学过程
4.1第三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组织教学
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2【导入】图片欣赏(展示各个时期青铜器的不同器形和种类)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_教案课件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_教案课件

玉的鉴别
•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 是真玉。 •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 观察法: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 的是真玉。 • 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 其价值大减。

• • • • •
翡翠的质量鉴别
• 在玉石家族众多成员中,最名贵的当推翡翠。它是一种天 然矿石,硬度极高,产量极少。其色彩主要以绿色、红色 为主。红色为翡,绿色为翠,故名翡翠。
• 翡翠的分级:
•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 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 点翠。 •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
豆种翡翠
• 豆种翡翠的名称十分形象:其大多呈短柱状,恰似一粒一粒的豆子排 列在翡翠内部,仅凭肉眼就能够看出这些晶体的分界面。因其晶粒粗 糙,故玉件的外表也难免粗糙,其光泽、透明度往往不佳,通常被翡 翠界称为“水干”。一些带有青色者,被称为“豆青”或“淡豆”; 带有绿色者,被称为“豆绿”。豆种翡翠极为普通,质量较差,属于 低档玉种。
新石器时代晚期
• 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 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 化、龙山文化,东南 沿海的良渚文化,把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 上了第一个高峰时期。
良渚文化玉琮、玉壁
• 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在太湖至杭 州湾一带,距今五千至四千年, 良渚文化遗址中的贵族大墓随葬 品有大量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 代表贵族特殊身份的玉琮、玉壁。
商代玉雕——俏色
比德于玉
• “温润而泽,仁也”,玉的 材质温和柔润有光泽,与 儒家学说核心的仁可以相 比。 • “缜密于栗;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垂之如队 (坠)”以玉体密致坚刚 比附与智;以很好的透明 度比附于忠,以玉材的重 量感比附于礼。 • 人们佩玉体现的礼乐观念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 “价值连城”战国时期发 生的完璧归赵故事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艺术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艺术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依据青铜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为主线。

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典型的作品的分析,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特点、纹饰及功能等艺术风格做了较为明确的阐述。

同时也是奴隶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的反映。

也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一、青铜器的出现青铜器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产生,到了商、周为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至春秋战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1.受当时人们制陶生产技术有直接关系。

2.掌握了红铜的冶炼技术,之后才是青铜合金。

二、教育思想主线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与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要学生了解这个最为重要的,即艺术源于生活,劳动创造了艺术。

以讴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三、教学方法1.通过对青铜器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作品的造型、纹饰、功能等上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提问、归纳、总结。

使学生了解青铜文化的历史内涵。

2.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是:a.青铜器日用器物在造型和纹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重要时期。

b.青铜工艺在这几个时期的变化特点。

c.奴隶社会辉煌的青铜文化。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通常对艺术有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都很强。

对于本课的内容的理解应该是有一定基础,但是对其的纹饰的内涵就难了。

同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和继承当时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传统艺术的根脉 古代陶瓷》教学设计

《传统艺术的根脉 古代陶瓷》教学设计

传统艺术的根脉——陶瓷艺术教学设计授课年级:高二级教材版本: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我选取的是第二课中的一个小节《古代陶瓷》,本课讲述了古代陶瓷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以及他们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①简述原始社会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特点,彩陶图像与当时社会生产的内在关系;陶器的造型、装饰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②瓷器的发展史;③重点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④古代青瓷、青花瓷器、彩瓷等方面达到的艺术成就,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瓷器艺术的审美观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时代特点。

2、认知能力:本课教学中学生对于古代陶瓷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不管是理论还是实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没有学习过美术的,故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的收集有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和理解。

3、学习特点: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

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率领学生认识我国古代陶瓷艺术成就很难。

因此,教师要把握重难点,抓住不用时期的作品,着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融会贯通地剖析其他相关作品。

教材目标:1、能区分陶器与瓷器;2、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成就;3、感受中国的陶瓷艺术的美,有着丰富的装饰形式和融诗,书, 画,印为一体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2、陶与瓷的区别,3、五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方法:预习法、探究法、学习方法: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小结法3、战国提梁盉,盉直口,圆腹,下承以三兽形足,流为兽头状,壶体另一侧饰一卷曲短尾。

提梁为弓形,顶部两端饰有锯齿形棱脊,肩、腹部饰以四道连续的水波纹。

器物造型古朴端庄,釉色青中泛黄,施釉均匀,纹饰简洁明快,富有动感。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六盘山高级中学武应玺教材: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第一讲《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属于工艺美术课程,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玉器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它不但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同时,具有民族精神内涵和寄托。

本课通过对玉器艺术的历史介绍,使学生对玉石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玉器的鉴赏和玉石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玉器,让学生了解我国玉器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玉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玉石雕刻的艺术性。

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难点:玉器的繁荣时期距今遥远,因此学生对于玉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不同历史时期玉石文化的感悟。

教学内容:①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其中包括对物质材料的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说课稿
(沙湾县第一中学魏志冲)
一、细说教材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这一课我将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本节课着重讲述古代玉器艺术。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属于工艺美术课程,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美术新课标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傎观。

二、学生分析:
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有所知晓,但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和审美。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我国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阐述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及历史地位的变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视频并非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社会学式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专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步对美术鉴赏产生兴趣,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热爱和继承。

四、教学重点:
古代石器、玉器的艺术成就。

五、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内涵。

六、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的设计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讲授法、活动探索法、讨论研究法和课件演示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彰显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一)、情景导入、进入主题(课件展示)
课前出示图片简单讲述完璧归赵的故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喜欢玉吗?喜欢玉的什么?都知道关于玉的哪些成语?看哪个小组说出关于含有“玉”字的日常成语多?
现在各小组讨论,中国玉文化博大精深,PPT展示有关玉的成语,
金玉满堂、金玉良缘、金枝玉叶、酌金馔玉、小家碧玉、金风玉露、抛砖引玉、金童玉女、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玉汝于成、冰清玉洁、偷香窃玉、金科玉律、芝兰玉树、金声玉振、珠圆玉润、金玉良言、香消玉殒、怜香惜玉、金马玉堂、如花似玉、粉妆玉砌、珠玉在侧、玉石俱焚、软玉温香、面如冠玉、冰肌玉骨、琼楼玉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化干戈为玉帛、书中自有颜如玉、玉不琢不成器……。

日常语汇中哪些与玉有关系?从以上成语可以看出玉是代表美好、高尚的内涵。

这个环节,意在营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

学生些时对玉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整体把握。

这个环节需要结合课本解说,我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

1、理解教材、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课本解说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并结合文字对示例图片分类欣赏。

2、师生互动、鉴赏领悟。

接下来教师出示不同的古代玉器图片,由学生分析
鉴别这些玉器在当时社会的用途。

3、小组合作、交流发现。

紧接着我相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发现感知玉的浅层次内涵和意义。

4、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升华学生理解层次。

5、系统理解、整体把握。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总结,我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玉?玉分几个种类?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课标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牟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这一环节主要主要培养学生自主研究鉴赏的意识和好习惯,通过自主讨论成果的展示,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对玉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先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最后由老师点评引出教学重点。

(三)、欣赏感悟、突破难点。

此环节分为三个小环节进行。

1、欣赏视频、自主发现。

我通过“比德于玉”的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玉与君子品德的相同之处,为下文学生理解玉在当时社会中对人们品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奠定基础。

2、说文解玉、深化内涵。

紧接着,通过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古代文字中对玉的描述,深层次理解古代玉对人们品质的影响。

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
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故君子贵之也。

”君子配玉以洁身明志。

形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理念。

引发学生思考:中国的传统道德有什么?你认为能和传统道德联系起来的玉的特点有哪些?
3、统筹探讨、发现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和文字分组讨论交流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总结以下几个问题:“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含义,“君子比德于玉”的含义,课标指出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要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以自已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当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进行升华提炼,特别是君子比德于玉作为重点讨论,它阐述了古代人对玉在审美上的一个升华,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四)、细致欣赏、升华层次。

欣赏古今玉器制品,探讨相关问题。

1、现代玉器制品的特点。

2、古代玉器和现代玉器制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利用比较式教学把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会从宏
观上加深对被欣赏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此环节通过古代玉器工艺和现代玉石工艺的对比,让学生加深对古代玉器文化内涵的认识。

也对现代玉石工艺和它对传统玉器制造的继承以及新的审美观念做一个系统的认识。

(五)、引导总结、回顾重点。

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回到本课开始的问题,在众多于玉有关系的词语中,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有着什么样的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总结,再次强调本课的重点。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课标中要求“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获得有关美术知识。

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六)、拓展评述、深入体验。

调查社会上流行的玉石类工艺美术作品,从审美意义上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原因何在?课标指出:美术鉴赏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评价美术作品,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知世界,提高美术素养。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情趣,形成热爱中化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第四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石之美者”谓之玉,玉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大类,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浪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玉的两种审美追求:华丽之美和朴素之美,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比德于玉、精神内涵:仁、义、礼、智、信。

2、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玉器的审美追求有两种:一种是至高至大的朴素、天然之美;另一种是玲珑剔透的华丽灵秀之美。

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中的玉璧(用以祭天)、玉琮(用于祀地)、玉钺(可能是军事领袖),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商代的《俏色玉鳖》可以看出玉器的俏色是因材相石、因材设计、因材施雕、因材思艺,玉雕大师利用玉石不同部位的色彩、纹理、设计成具有浑然天成特色的造型。

5、出示作品辨析并小结:
古代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等工艺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精彩纷层,各具特点,至今仍深远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