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及探索
实验区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调研报告
实验区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调研报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在新课程实验的第一个学期,评价与考试改革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方面。
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各实验区寄来的有关材料,可以看出实验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对于评价与考试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改革工作充满了热情,大家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送审稿)》以及《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小学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建议》等文件,较深刻地理解和贯彻了评价与考试改革的理念,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围绕着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和评价反馈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努力和尝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同时,我们和实验区也感到当前的评价与考试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还有种种困惑,评价与考试改革的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对实验区一个学期的评价与考试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积累成功的经验,关注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下一阶段的改革。
一、实验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有益尝试和成功经验通过培训和课改实践,实验区的行政领导、科研和教学人员逐步树立了正确的评价与考试观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实验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观念改变的基础上,实验区教育工作者做出了种种有益的改革尝试。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各实验区主要从四个方面突出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第一,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如青岛市北区推行的口头评价,根据“短、小、勤、快”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探析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探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成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和影响,以及它们对学生学习和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与学生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育实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重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使学生受到个性化评价和鼓励。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同形式搜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和情感态度等综合信息,以衡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进步。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评价升级了评价方式,从单一的笔试分数评价向多元化评价方向转变,例如让学生组织展示、口试表演、实地考察、课堂参与、出题评选等形式,更加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自主,更有动力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提高学习成效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新课程改革与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整体评价,通常应用于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业水平考试也与以往不同,须将内容准确贴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采用透明公正的方式来考察丰富的学习成果和个性化的表现。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评价方式,与学业水平考试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个局部的,具有重点衡量作用的评价方式,学业水平考试在学生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能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的能力与技能进行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也能起到检验课程教学、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的作用。
然而,过于依赖学业水平考试也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和考试恐惧,影响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此,围绕课程目标,我们应加强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改革思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多方面、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及探索
价研 究成 为我们 实施 与推进 新课 程 的重要课题 。
依据 不 同的课程 目标 ,学生 学业评 价有 不 同的
取 消 , 么 , 们 的任 务就 是设法 充分 发挥 考试对 学 那 我
生学 业评价 的应 有作用 , 是 “ 变课程 评 价过分 强 就 改
勰面 高 而 鞣
磊 丽
发展 ” 成为新 课程 倡导 的学 生学业 评价 理念 。 在这一 理念指 导下 , 学生 学业 评价应 遵循 以下 原 则 : 面发 全
极作 用 。 首先 , 清思想 , 成共识 。 厘 达 既摒弃 唯考 试思 想倾 向 , 又认 可考试 在学 生学 业评 价 中的应 有作 用 。
关键词 : 学生学业评价 ; 考试改革; 发展 性评价体 系
中 图分 类 号  ̄ 2 .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9 0 0 I 0 0 1 — 0 0 0 G6 20 A 1 0 — 1 X 2 1 )0 0 1 - 3
教育评 价是 一个 涉及 到方方 面面 的复杂 系统 工
值判 断 , 学校 教育 的重要 工作 之一 , 是 在学 校教 育评 价 体系 中具有 举足轻 重 的地位 。学 生学业 评价 是促 进 学生成 长与 发展 的重要 手段 ,是学 生 自我完 善 的 重要 参 照 , 是教 师掌握 学 生发展 状态 的重要 依据 。 教
师 通过对 学生 的学业 评 价可 以了解 学生 的身心 发展 与学习 等方 面的状 况 , 时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动机 , 及 促
一
展与 关注潜 能相 结合 , 同标 准 与尊重 个性 相结 合 , 共 过程评 价 与结果 考核相 结合 ,定 性评 价与 定量 评价
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引言:自从教育改革的号角吹响以来,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亟需改革。
本文就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的创意和思路。
一、从机械记忆到综合能力的评价过去的考试评价注重机械记忆,追求简单的答案。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因此,考试制度应向综合能力的评价转变。
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还应该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展多元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仅仅依靠笔试,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开展多元评价方式,如口试、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课程设计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并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注重个体差异的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兴趣,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机制。
例如,给予学生选择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评价方式。
四、合理设置考试内容与难度考试内容应该紧密贴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题目的难度设置,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又要展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考试难度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处理,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成长空间。
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辅助评价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辅助评价。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自动化评分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借助技术手段,评价的结果将更加准确、公正,减少主观臆断的评价偏差。
六、强调实践性评价纸上谈兵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性评价,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鼓励自主学习与反思评价学生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师的评价,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制度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制度引言: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学业评价和考试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考试与学生学业评价的关系考试是当前常用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之一,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水平。
然而,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依据,过于单一。
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
二、考试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主要基于统一的高考制度。
这使得学生、老师、家长普遍关注分数,注重应试能力而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考试制度也带来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失衡和应试教育问题。
三、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考试制度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高分主义盛行,导致教育公平性问题日益突出;三是压力过大,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四、改进考试制度的策略为了改进考试制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逐步减少对分数的依赖,将学生学业评价的重点转移到能力培养上;二是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是发展多元化考试方式,如开展小组合作考试、实践性考试等。
五、学生学业评价的多元化方式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业,我们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科竞赛、课堂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等。
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
六、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进行学生学业评价时,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
这要求我们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反馈。
七、学生学业评价的真实性问题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学生作弊、虚假陈述等问题。
为了保证评价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八、家长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家长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对待学业评价,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
考试与学生评价改革方案
考试与学生评价改革方案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传统的考试方式及其所带来的压力、应试心态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一种考试与学生评价改革方案,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改革背景与目标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导致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困境。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还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因此,改革考试与学生评价体系的目标在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改革内容与措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后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践操作、项目报告、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
强调过程性评价除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外,改革后的评价体系还将强调过程性评价。
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等情况都将被纳入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后的评价体系还将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减轻考试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改革后的考试将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同时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比例。
此外,还可以采用网络考试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考试环境。
强化教师指导作用改革后的评价体系将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同时,教师还需要参与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实施,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建立反馈机制改革后的评价体系将建立反馈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改革与探索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改革与探索素质教育与评价制度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没有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评价制度,素质教育就难以推行。
评价这个老大难问题,再一次成了我们教育界的热点。
我们深知,在小学阶段,学业评价是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评价,如何在小学阶段通过评价机制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又能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是我们课改以来一直探索的重点。
考试作为学校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必须的,笔试更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要研究的不是要不要考试,而是如何对每一位个性各异、发展不同的学生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我们在过去那种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一套确实能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的考试评价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扎实学生平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法,并加大了过程性评价的力度。
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平时表现与单项过关测试两个内容。
平时表现由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教师组织的小测验成绩三部分构成。
单项过关测试的具体做法是:⑴各学科按照知识的构成,将内容分为几类,如数学按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量与计量⑵按月或按阶段设立考核内容,统一组织单项过关测试。
⑶测试完毕后认真分析、总结考试得失,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这样的分项考核,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对学生学科学业成绩的评价。
这个成绩的认定要根据平时表现、单项成绩(单元测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进行测算。
如数学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占30%,分项单元测试考核占30%;期末综合试卷占40%。
这样几项综合得出学生的期末总评分和发展状况,期末总评分在90分以上者均为优秀,80-89分者为良好60-79分者为合格,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持续着对于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探索与改革。
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综合评价,准确的评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此,探索与实践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成就被狭义地看作是考试成绩的高低。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们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厌学的情绪,并使教育流于应试教育而远离了实质性的培养。
此外,传统评价模式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沦为应付和刷题,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探索与实践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径1. 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除了考试成绩,评价标准还可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 引入学科素养评价学科素养评价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方法、技能和态度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它关注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科创新和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种更贴近现实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
3. 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对学生综合发展程度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实践能力等方面。
这种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以及创新和拓展意识。
三、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实践案例1. 芬兰芬兰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评价与考试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芬兰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取消了基于排名的考试制度,并采用了项目制学习和学科素养评价。
学生们在项目中自主选择课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新加坡新加坡则实行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
学生的成绩不仅仅体现在考试上,还包括了作业、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
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相关问题。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估。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依据学生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这个体系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参与、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情况。
二、考试与学习的关系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传统的考试制度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导致学生只为应对考试而死记硬背,忽视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考试的宗旨,将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和推动因素。
考试应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内容。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笔试方式只能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应该探索多种评价方式,包括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实际操作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此外,引入peer assessment(同学互评)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四、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例如学生可以提交自己的研究报告、参与实践活动等。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评价不能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指标,如通过心理测试、社交能力评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索基础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改革也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会探讨该主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高考制度的推行,中国学生长期以来一直都被大量的考试所压迫着,他们的一切努力和学习都目的于取得好成绩。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陷入了僵化和狭隘,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因此,如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并改革考试制度,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品德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状况。
而不单单是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成败。
这种评价方式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在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实施方案:1. 设立多元化评价系统: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学科成绩、学术研究、技能实践、团队合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指标。
2. 引入自主评价: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评价权,让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客观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3. 建立综合评价档案: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可以作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4. 培养多样化的评价师资队伍:评价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较高的评价水平,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在推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改革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的压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减少考试科目和次数:合理减少学生需要参加的考试科目和次数,避免过度的应试压力。
2. 引入开放式考试: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考试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辨式的解答,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鼓励项目制学习:通过项目制学习,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学业成果评价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学生学业成果评价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业成果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考试制度主要以分数为评价标准,往往只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学业成果评价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研究。
首先,改革学业成果评价的方式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狭隘而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项目制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和考核体系的改进等。
项目制评价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来评价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还注重道德品质、社交能力和独立思考等方面,使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考核体系可以提供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避免片面的评价结果。
这些改革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改革学业成果评价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天赋。
因此,评价标准不应该是一刀切的,而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优势和个人发展需求。
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展潜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倡导学生进行个人学习计划,并针对其学习目标和兴趣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改革学业成果评价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考试制度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评价方式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入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例如开展实验、项目研究或实际应用等活动。
这样,学生就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实质性。
综上所述,学生学业成果评价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初中学业水平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初中学业水平制度的改革与探索近年来,初中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初中学业水平制度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中学业水平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并分析这一制度的意义和挑战。
一、初中学业水平制度的改革初中学业水平制度的改革旨在推动教育公平,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改革方案中,学科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并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一方面,学科考试仍然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避免简单的死记硬背。
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将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二、初中学业水平制度改革的意义初中学业水平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避免过分依赖单一的考试分数,有利于学生发展多元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改革还有助于提高初中教育的质量与公平性,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三、初中学业水平制度改革的探索初中学业水平制度改革除了在评价方式上进行调整外,还需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进行探索。
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引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初中学业水平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初中学业水平制度改革虽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多元化能力仍然是一个难题。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观性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其次,资源和教师培训方面的不足也制约了初中学业水平制度改革的进程。
此外,传统教育理念和家长的认知也会对改革的推进造成一定的阻碍。
综上所述,初中学业水平制度的改革与探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与公平性也能得到提升。
学校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研究与改革
学校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研究与改革近年来,学校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始终是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以及学生本身的成长需求,对学校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进行研究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拓宽课程评价的视野、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减轻考试压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多元评价方法和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拓宽课程评价的视野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评价应该从狭义的知识技能评价转变为广义的素质评价。
除了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进行评价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拓宽课程评价的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二、强化综合素质评价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通过开展体育、艺术、实践活动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减轻考试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的学业负担也越来越重。
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我们可以适当减少考试科目,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自由度。
同时,还可以引入开放式考试形式,允许学生使用参考资料,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注重学科成绩。
家长和老师应该通过定期的综合素质评价,了解学生在品德、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只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五、倡导多元评价方法现行的考试制度主要以笔试为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参差不齐。
因此,应该倡导多元评价方法,包括口头答辩、实际操作、项目展示等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六、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学校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
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引言近年来,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这一改革旨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该改革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背景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部分。
过去,高考成绩是中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这导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和应试教育的盛行。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应运而生。
目标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的重心不再只放在考试成绩上,而是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同时,这一改革也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实施情况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方式的多样化、课堂表现的评价以及学校活动的参与评价等。
此外,还推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可能面临的问题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在实施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考试成绩在高考选拔中的重要性,许多学校和家长仍然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
其次,学校在实施中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如缺乏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还有一些老师也存在对改革的抵触情绪,导致改革的推进受到一定的阻碍。
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对改革的认识。
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提升学校和家长的认知水平。
2.建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课堂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
3.加强师资培训。
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评价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4.鼓励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一些相关的实践案例,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二、教学评价的意义与目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过程的客观反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但这种方式过于依赖于记忆与应试能力,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三、考试改革的必要性1. 引入多元评价方式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评价应当引入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口头展示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关注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新的考试评价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实践案例1. 学科项目评价学科项目评价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例如,在地理学科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与解答。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2. 学生自主评价学生自主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并给自己打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挑战与对策1. 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新的教学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2. 资源支持与改革推动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高中学业评价改革探索
高中学业评价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中学业评价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之中。
高中学业评价的改革探索旨在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高中学业评价改革进行探索。
一、传统评价方式的问题传统的高中学业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应试技巧的掌握。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导致教育的功利化问题。
因此,需要转变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二、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高中学业评价的改革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制定更科学的学习计划。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项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高中学业评价的改革应关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可以引入课程设计、项目制等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高中学业评价的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包括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科技的应用高中学业评价的改革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
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评价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同时,科技的应用也能够更加方便地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评价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高中学业评价的改革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学校可以引入社会实践和实习项目,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并通过社会表现来评价学生。
这样能够更加贴近现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高中学业评价的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四篇)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和探索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课改理念下的学科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审视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虽说在选拔功能上有其公平的一面,对促使学生夯实基础有积极的作用,但它存在很大的片性面、偏狭性,负面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其弊端尤显突出。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我县从进入课改实验阶段开始,就依据新课标精神及教材的评价要点,从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原则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对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评价制度改革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实践。
一、评价改革的实验过程与课程改革实验同步,涿鹿县中、小学在___年___月份分别制订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试行)》,从实验的每一学期开始,就对学生学业评价进行研究和实践,逐步建构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书面测试三种形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测评。
两年来,在原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对评价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修正,最近又下发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使评价方案逐步趋于完善。
二、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评价形式:与评价内容相对应,包括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和书面测试三种形式。
各种评价所占的分值是:小学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和书面测试三种形式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是:___%、___%、___%;初中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和书面测试三种形式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是:___%、___%、___%。
(一)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了评价范畴,通过建立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手册等,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经过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及来自家长方面的评价信息实施评价。
考试评价对中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与探索
考试评价对中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与探索引言:考试评价作为中学教育中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对中学生学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过度依赖考试评价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考试评价对中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考试评价的利与弊1.1 利:考试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考试,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
1.2 弊:考试评价容易带来学习焦虑和压力由于考试评价被过度强调,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可能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过度焦虑和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习动力的下降。
二、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2.1 开展多样化的考评方式为了降低考试评价对学生的压力,学校可以尝试推行多种考评方式,如项目学习、展示性评价、小组活动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引入教育综合素质评价除了学科知识的考核外,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学生自主选课、社会实践、团体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3.1 设立多层次的评价标准考试评价不应仅仅关注分数,而应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标准。
除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3.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的指导,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
四、重视终身学习和兴趣培养4.1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通常注重短期效果和学科知识的掌握,容易造成学生流于应试知识而忽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养成长期习惯。
4.2 强调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的最好驱动力,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兴趣拓展课程,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学生成绩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
学生成绩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成绩评价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和能力培养。
因此,学生成绩评价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成绩评价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1. 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是学生成绩评价改革的核心。
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取得、成绩的好与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综合评价的重要性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没有全面评估。
综合评价的引入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不仅考虑学生成绩,还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3. 考试模式的改变学生成绩评价改革还包括考试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考试模式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现在的考试更注重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察,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个性化评价的实践个性化评价是学生成绩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长,传统的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评价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5.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作品展示、实践项目、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6. 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性学生参与评价是学生成绩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能够自我认知、分析和总结,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的参与不仅能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7. 父母参与评价的价值父母在学生成绩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得失,与学校和老师共同探讨学生的优势和改进方向。
高校学生考试评价与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学生考试评价与教学改革研究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对于高校学生的考试评价与教学改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考试评价的现状出发,探讨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考试评价是高校教育中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
然而,当前的考试评价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注重知识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评价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应试心态,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过度依赖单一的评价指标,如考试成绩,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由于评价方式相对固定,学生们往往争相追求高分而忽视学习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是不利的。
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才能的培养。
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整考试的比重,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要合理规划和安排课程内容,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校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全面配套的保障和支持。
首先,需要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和鼓励教师的创新教学和实践经验。
这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优化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需要强化高校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通过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增强其实践能力。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及探索作者:梁云鹏,吕立新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年第10期摘要: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首要问题。
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措施,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
要重视考试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积极作用,摒弃唯考试思想,力求考试内容全面化、考试形式多样化,牢牢抓住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构促进新课程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
关键词:学生学业评价;考试改革;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10-03教育评价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工程。
它既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课改的瓶颈,直接影响着课改步伐。
而且,在没有深刻领会改革理念之前,施行某些具体评价方案可能会使之表面化和潮流化。
黄骅市吕桥镇吕桥中心校2008年底参加了《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课题研究项目,在评价改革的理念、措施和功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对学生学业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既然现行考试无法削弱、取消,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设法充分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应有作用,就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实验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该校的课堂教学内容开放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随之活起来了。
新课程理念正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行为。
一、正确认识学生学业评价及其意义学生学业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生学业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参照,是教师掌握学生发展状态的重要依据。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和帮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学生学业评价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依据,据此及时了解教学得失,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可据此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实施状况,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实施新课程的状况等。
因此,我们切身体会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的评价是建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首要问题。
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成为我们实施与推进新课程的重要课题。
依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学生学业评价有不同的类别。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它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而忽视其他方面;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无法发挥评价的正常功能,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影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二、认真研究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措施促进人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应该是以过程为主的、动态的发展性评价,评价要真正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因此,“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业评价理念。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学业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更新评价目标、内容和方式,不断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因此,我校将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由过于关注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向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综合、水乳交融、整体评价。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方面。
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科学习目标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已经列出。
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对一些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往往融合了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内容,而对每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又会体现在各个具体学科的学习目标之中,很难将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截然分开。
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于评价实施。
1.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
我们并不是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多主体评价,以免费时费力和出现形式主义。
一般说来,多主体评价的目的是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使评价的多个主体都能从评价中受益。
如学生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和交流,家长评价使得其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
2.制定明确的多主体评价内容和标准。
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是不同的。
例如,家长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如果让家长对学生的具体学科学习进行评价,家长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这样做还会造成家长感觉教师推卸责任、教师感觉家长不负责任的相互误解。
同样,学生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促使自己改进学习。
3.关注并引导学生主体评价的方向。
要在学生互评中,特别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否则,将使学生之间互不服气,只盯住对方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而无助于相互学习。
4.一如既往地重视考试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厘清思想,达成共识。
既摒弃唯考试思想倾向,又认可考试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应有作用。
一方面,在没有找到并确立一种比考试更具功效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之前,不能因噎废食、夸大考试弊端、盲目排斥、削弱乃至取消它,而应合理、有限度地坚守、完善它;另一方面,虽然考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不能将其功用盲目扩大或绝对化而滥用考试。
其次,努力创新考试评价,力求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
我们针对当前考试内容和形式多倾向于学生单纯识记知识及只采用笔试的情况,积极促进考试内容和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既继续实施从识记、领会、应用诸多方法来考核学生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不再将考试单纯囿于笔试范畴,而同时采用口试、操作测验、实践考试等,向语言表述、具体问题解决等外显能力评价拓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5.依纲评价,杜绝重复,减轻师生负担。
每次考试我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或目标,杜绝那种简单重复的应试训练。
因为,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很多都是由过多、重复考试造成的。
为减轻学生负担,我们不允许公布考试成绩,只引导学生知晓自己的考试结果,明白自己的强弱项、潜在和外显的优缺点及应试技能等,要求学生对每次考试内容、成绩及应试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更注重给学生留有充分时间,以培养他们自我纠错、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的能力。
三、牢牢抓住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促进、激励与发展性功能是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核心。
1.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显示了学生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于《课程标准》,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发展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是检查、定性和评比。
所以,发展性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现状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重现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这些资料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
因此,我们强调收集、保存这些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学生以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3.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学业的差异不仅指学识、能力和业绩,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
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
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
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4.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发展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制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收集评价资料,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的过程。
5.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学业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
在发展性评价中,要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
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关注和关怀学生;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改进学习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无论是采用激励性语言、荣誉卡或大红花,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资料收集、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
此外,随着学生认识自我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