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墨子的籍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8
《墨子》主要注本
1、毕沅:《墨子注》(经训堂本,浙江局刻本) 2、孙诒让:《墨子闲诂》(诸子集成本,中华 书局) 3、梁启超:《墨经校释》(饮冰室合集本,中 华书局) 4、高亨:《墨经校诠》(科学出版社,1958) 5、梅季等:《白话墨子》(岳麓书社,1991)
Page 9
墨子的姓名
Page 14
三、鲁国说
高诱《吕氏春秋·慎大览》注:“墨子名翟。鲁人
也。”
《吕氏春秋·情欲篇》:“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
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
墨子学焉。”
《吕氏春秋·爱类篇》:“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
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
日十夜而至郢。”
《淮南子·修务篇》:“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
Page 27
辞过第六
【题解】 本篇重点论述俭节的重要意义。墨子 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强调“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就必须在宫室、衣服、饮食、舟车、蓄 私等五个方面注意俭节;说明“其用财节,其自 养俭,民富国治”、“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 道理。墨子还鲜明地指出“富贵者奢侈,孤寡者 冻馁”的不合理现象。他认为,正是因为当时的 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必厚作 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这样才造成百姓 “饥寒并至”的困境。
说法一:墨子并非姓墨,而是姓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说法二:墨子并非姓墨,只是学派的称呼
(见清·江瑔《读子卮言》)
说法三:墨子因受过墨刑,故称之为墨。
(见民国学者钱穆《墨子》)
说法四:墨子之姓,与绳墨有关。 说法五:墨子之姓,与面黑有关。 说法六:墨子之姓,与衣黑有关。
Page 10
补充
奴隶制的五刑:
Page 25
法仪第四
【题解】 法仪篇主要论述天子、诸侯治理天下和 国家的准则。文章先以百工之人从事各种劳动都 要依照一定的法则,来说明天子、诸侯治理天下 和国家更要有准则。这准则是什么呢?墨子认为: “莫若法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 止”。因为天对于人是“兼而爱之、兼而利之”, 而且“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 最后,墨子以古代圣王禹、汤、文、武“爱人利 人”而得福为例,与古代暴君桀、纣、幽、厉 “恶人贼人”而得祸相对比,希望当时的统治者 能“兼爱天下之百姓”。
Page 13
二、楚国说
正:毕沅在《墨子注·叙》中说,墨子是 “楚之鲁阳人”。武亿在《授堂文钞·墨子 跋》中说,墨子曾与楚国鲁阳文君多次问答, 所以应是楚人。
反:《墨子·贵义篇》有“墨子南游于楚”的 记载,既然是“南游于楚”,就证明墨子不是 楚国人。唐人余知古在其著作《渚言旧事》中 曾引述鲁阳文君的话,说:“墨子,北方圣 人。”
Page 26
七患第五 【题解】 七患篇列举了造成国家危亡的七种祸 患:不重城守而大修宫室,不睦友邻而敌至无援, 滥用民力而国库空虚,为官保禄而不敢规谏,君王 专断而不恤下情,任信不贤而疏远忠良;赏罚不明 而人财匮乏。文章进而论述了国家防患的根本方法 是:增加生产和节省财用。指出要在粮食、武器、 城守和思想上都要作好充足的准备。尤其是粮食的 储备是最根本的,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人民的 生死存亡。最后,墨子指出:统治者荒淫无度,大 量地搜刮耗费民财,过着奢糜的生活,是造成国家 危亡的主要祸患。
备水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 □□第六十 备突第六十一 备穴第六十二 备蛾傅第六十三
卷十五:
□□第六十四 □□第六十五 □□第六十六 □□第六十七 迎敌祠第六十八 旗帜第六 十九 号令第七十 杂守第七十一
Page 5
墨子画像及雕像
墨子像
Page 6
墨子书影 《墨子闲诂》
Page 7
《墨子》书影
惜贤士、使用贤才,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如何亲士和用士的问题。
首先要有“自难而易被”的亲士诚意;然后要具备
宽容、体谅的态度;最后指出,只有广泛地任用各
类人才,特别是珍惜贤才,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
这样才能称雄天下,长久保国。这就是墨子的“兼
王之道”。
Page 23
修身第二
《墨子》目录
卷一: 亲士第一 修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仪第四 七患第五 辞过第六 三辩第七
卷二: 尚贤上第八 尚贤中第九 尚贤下第十
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
Page 1
《墨子》目录
卷四: 兼爱上第十四 兼爱中第十五 兼爱下第十六
卷五: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即黥(墨)、劓、刖、宫、大辟。
黥(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字或图案后,
再涂以墨;
劓刑:是割鼻;
刖刑:即断足;
宫刑:即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
刑罚;
大辟:即死刑。死刑的执行方式较多,有斩(腰
斩)、杀(杀头)、焚(焚烧致死)、膊(将人
肢解后暴晒弃尸)、辜(先杀后肢解)、踣(在
公众场合杀死后陈尸三日)。
卷六: 节用上第二十 节用中第二十一 节用下第二十二阙 节葬上第二十三阙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 节葬下第二十五
Page 2
《墨子》目录
卷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卷八: 明鬼上第二十九 阙
明鬼中第三十阙 明鬼下第三十一 非乐上第三十二
卷九 非乐中第三十三阙 非乐下第三十四阙 非命上第三十五 非命中第三十六 非命下第三十七 非儒上第三十八阙 非儒下第三十九
Page 22
墨子名篇题解
亲士第一
【题解】 亲士篇着重说明君主亲近贤士、使用贤
才的重要性。文章以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
善于听取臣子们的意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
于反败为胜、称霸于诸侯为正面例子;以夏桀、商
纣王不任用贤才,无天下贤士辅佐,因而惨遭杀身
之祸、导致国家灭亡为反面例子,说明能否亲近爱
Page 20
墨子及墨家的地位
第一阶段:先秦的“显学”地位
《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 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属充满天 下。”
第二阶段:汉代以后地位的下降
第三阶段:清代以后的重新重视
墨子享年92岁
Page 19
墨子的出生:自称贱人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 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 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 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 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 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 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 酒醴粢盛, 以祭上帝鬼神, 岂曰 ‘贱人之所 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 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
裹足,至于郢。”这些都证明墨子去宋的出发地是
鲁国。
Page 15
鲁国说
《吕氏春秋》:“墨子北之齐,南游使于卫”
等记叙。按春秋战国之交,北齐、南卫的中间
地带就是鲁国。再证以《墨子》书中记叙的墨
子活动,多以鲁国为中心,如《墨子·贵义
篇》:“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
博乎道术”的贤者,不管他们与王公大人的关系如何,
不管他们的出身地位高低贵贱,都应选拔上来,并委
以重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同时,还应
把那些无才无德的庸人统统赶下去。这就是墨子说的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官无常贵,而民无
终贱”。墨子在本文中还论述了选拔贤才的方法及标
准,还以古圣人为例,说明贤者是国家之宝。
Page 17
评论
台湾学者王冬珍在《墨学新探》中说:Hale Waihona Puke Baidu凡
我大中华儿女,应勤奋探研我悠久之历史文
化,与渊博之学术思想,并时刻审思明辨其
渊源、其流传、其成就,绝不可因我先哲先
贤之思想偶有与外人思想相类似,即穿凿附
会,谓其为外人,或谓外人传入者也。墨子
之学说思想和印度之因明、释迦牟尼以及回
教相似者,正其伟大之处,亦我黄帝子孙之
Page 24
所染第三
【题解】所染篇以染丝为喻,着重说明君王和诸侯选用 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论及了一般士人选择好朋友也是 十分重要的。墨子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不但染丝如此,“国亦有染”。他先以舜、禹、汤、武王 等四王之“染当者”和桀、纣、厉王、幽王等四王之“染 不当者”对比,再以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 等五君之“染当者”与范吉射、中行寅、吴夫差、知伯摇、 中山尚、宋康等六君之“染不当者”对照分析,反复阐明 君王选用近臣的重要意义。在墨子看来,感染、熏陶的力 量是十分巨大的,“所染”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事业的 成败、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个人来说,“所染”不当,可 能会导致名损、家败、身亡等不良后果。因此,最后得出 “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的结论。
【题解】 尚贤篇是墨学纲领之一。文中明确提出崇
尚贤人是“政之本也”。墨子指出:只有尚贤,才能
国富民多,政治清明。文章开头就以当时的王公大人
为例,他们不崇尚贤才,让那些少德寡才的人充斥官
场,故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
得乱”。所以得出贤者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的
结论。墨子进而主张将那些“厚乎德行,辩乎言谈,
Page 28
三辩第七
【题解】 三辩篇通过墨子反复回答程繁 提出的问题,阐明圣王治理天下一定要将 声乐控制在很小的范围,指出:“乐非所 以治天下”,并认为:“其乐逾繁者,其 治逾寡。”墨子此论虽失之偏颇,但看来 是针对当时统治者极尽声乐享受而发的, 因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Page 29
尚贤篇
Page 3
《墨子》目录
卷十: 经上第四十 经下第四十一 经说下第四十三
经说上第四十二
卷十一: 大取第四十四
小取第四十五
耕柱第四十六
卷十二: 贵义第四十七
公孟第四十八
卷十三: 鲁问第四十九 公输第五十 □□第五十一
Page 4
《墨子》目录
卷十四:
备城门第五十二 五十四
备高临第五十三 □□第
□□第五十五 备梯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
【题解】 修身篇着重说明君子从事自身修养 的必要性和修身的准则,同时指出不努力从 事品德修养的危害。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为人 治国的根本。因此,君子必须努力从事自身 的品德修养。墨子提出的修身准则是:“贫 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最后进一步强调,君子必须明辨是非,言而 有信,多力而不伐功,才能功成名遂。反之, “思利寻焉,忘名忽焉”一定会导致身败名 裂的恶果。
Page 21
墨子及墨家的地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 的论文,题目叫《论六家要旨》。六家分别 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德 家。从这个顺序来看,墨家还排在第三位。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这个传 记的最后附了24个字,算是提了下墨子。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 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墨子·鲁问篇》:越王“迎子墨子于鲁”。
由此,墨子为鲁人,似无可置疑。
所以,墨子研究者如孙治让、梁启超、蔡尚思、
任继愈等都认为墨子是鲁国人。
张知寒在此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墨子故里
为鲁国所属的小邾国(今之山东滕州市),得
到广大学者认可。
Page 16
四、印度、阿拉伯说 印度、阿拉伯说,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 者胡怀琛、卫聚贤、金祖同等人。 胡怀琛:认为墨翟即墨狄,其面黑或衣黑, 因而称墨;其为外国人,因而称狄。其兼爱 学说合于佛教教义,其名学合于印度因明学, 由此判定“墨子为印度人”。 卫聚贤:认为墨子为印度早期婆罗门教徒。 金祖同:认为墨子为阿拉伯或印度伊斯兰教 徒。这些说法后来受到许多墨学研究者的批 驳。
Page 11
墨子的籍贯
一、宋国说(司马迁、葛洪) 二、楚国说(毕沅、武亿) 三、鲁国说(高诱、孙诒让) 四、印度、阿拉伯说(胡怀琛、金祖同)
Page 12
一、宋国说 正: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 墨翟,宋之大夫。”
反:《墨子·公输》:“子墨子归,过 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
光荣者也,吾人能不勤勉研讨,并发扬光大
乎?”
Page 18
墨子的生卒年
1、孙诒让 约公元前468-前378年
墨子享年90岁
2、梁启超 约公元前468-前384年
墨子享年84岁
3、任继愈 约公元前480-前420年
墨子享年60岁
4、孙以楷 约公元前470-前381年
墨子享年89岁
5、新版《辞海》 约公元前468-前3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