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就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进行对比研究。笔者从哲学语言学的角度,在论文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自己构建的语言认知观、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认知语义观、多级语言符号系统说和交际翻译观,这五个论点是我们进行英汉文化语义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请参阅论文所附32个图表清单)。笔者构想的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是词汇层次的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我们认为词语的文化语义是主客观互动的产物,是不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成果和文化心理在语言中符号化、外在化的结果。从方法论上,笔者主张从客观现实——语言认知媒介——主观心理感知这三者之间的互动中去研究词语的文化语义。我们认为语言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语言符号系统本身、语言使用者民族文化精神三者长期互动的结果。本文探讨了词语文化语义的定义、三个研究原则、四个特征、五种分类和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四种照应模式和翻译方法,分析了英汉文化语义形成的五个原因,然后总结了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研究意义,从而建立了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本文重点探讨了一个民族的哲学元典精神—哲学观—民族文化精神—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交际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第一章《绪论》首先探讨了语言认知观的含义,我们认为语言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是一个民族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既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精神外在
化的呈现方式,又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进入人类认知视域的有效通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外在的客观认识对象—语言使用者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一个民族的语言在整体上映射着本民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本着平衡性、动态性、整体性等三个原则对语一言的多维属性进行研究。其次,我们对文化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和重新界定,认为文化就是人类心智的对象化和外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积淀,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分析了文化的三个分层(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和六个特征(时空性、互动性、载体性、对象性、动态性、外显性)。第三,我们分析了思维能力、思维媒介、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四者之间的差异和辩证关系,探讨了萨王尔一沃尔夫假说的学术渊源及认识价值,然后我们分析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剖析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元典精神—哲学观—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交际模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影响,并在语言认知观的基础上构建了语言一文化互动认识论。本章还对词语文化语义进行界定,分析了词语文化语义的四个特征(民族性、时一代性、隐含性、关联性),总结了词语文化语义的研究三个原则(共时和历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研究目的,阐释了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的基本研究思路。语言一文化互动认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媒介和人类文化的有效载体,语义是形式和内容、主观和客观互动的产物,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和语义特点是该语言使用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心理外在化的结果。从文
化的角度去观照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编码符号系统,文化则是语言的深层构建机制和模塑工具,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制约着一个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民族的哲学元典精神),语言的人文特性是这个语言使用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语言系统组织规律二者长期互动的演化结果,所以研究一种语言必须首先了解这种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精神—尤其是其中的哲学元典精神。另一方面,从语言的角度去观照文化,语一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中比较有影响的基础子系统,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语言的形式组织规律和语义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语言系统的编码方式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认知方式,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一个民族的认知属性。哲学元典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和原动力,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元典精神(东方的道和西方的Logos)孕育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观和民族文化精神,东方的道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又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而西方的Logos 孕育了西方民族的主客二分的哲学观,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又孕育了西方民族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然后它们又进一步塑造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法形态特点、文字体系和内蕴动力机制,民族文化精神、思维模式、语言特征和交际模式四者相互影响,它们是语言研究中四个有机的环节,缺一不可。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探讨了词语文化语义的本质和形成的哲学基础,笔者分析了西方语言哲学中七种意义理论(指称论、观念论、用法论、关系论、行为论、因果论和概念论等)的
得失,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语义观:本文认为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词语的文化语义是认识主体的人和客观世界之间互动的产物,是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通过语一言这个认知符号外在化后所形成的结果。文化语义研究?【关键词】:文化语义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对比文化语义学多级语言符号系统说交际翻译观语用认知功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030
【目录】:第一章:绪论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27-1021.1.语言认知观的本质27-431.1.1.经典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思考27-291.1.2.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人文属性的思考29-321.1.3.语言认知观32-371.1.4.语言的多维属性37-411.1.5.语言研究的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和平衡原则41-431.2.对文化的本质认识43-511.2.1.文化的词源含义43-441.2.2.文化学家对文化的定义44-451.2.3.本文对文化的定义45-461.2.4.文化的特征46-491.2.5.文化要素的分层49-511.3.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51-781.3.1.思维能力、心维模式、思维媒介和思维方法51-561.3.2.萨丕尔—沃尔夫假说56-651.3.3.语言与思维、文化的互动关系65-711.3.4.
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71-781.4.木文的研究对象:词语文化语义78-911.4.1.词语的界定78-791.4.2.词语文化语义的界定79-831.4.3.词语文化意义的特征:民族性、时代性、隐含性、关联性83-911.5.本文研究范围、方法和目标91-1021.5.1.研究范围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91-941.5.2.研究目标94-961.5.3.文化语义的研究方法96-102第二章:文献综述: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研究102-1772.1.意义本质的哲学思考102-1172.1.1.西方意义理论的哲学基础102-1112.1.2.本文对词语文化意义本质的哲学思考111-1172.2.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哲学中的语义研究117-1442.2.1.同质的自足的结构系统vs异质的有序的符号系统117-1272.2.2.生物机能说vs社会行为说127-1352.2.3.形式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135-1442.3.国内文献综述:中国文化语言学、国俗语义学、英汉对比语言学144-1772.3.1.继承和创新结合:中国的文化语言学研究145-1552.3.2.概念意义与引申意义兼顾:中国国俗语义学研究155-1662.3.3.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研究166-177第三章:语言的语用认知功能研究177-2453.1.文化对比: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差异177-1913.1.1.内陆农业文化与海洋商业文化178-1813.1.2.伦理道德文化与科技理性文化181-1843.1.3.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184-1893.1.4.中西文化的对比原则与交融互摄189-1913.2.语音的语用认知功能研究191-2083.2.1.语音与语境192-1953.2.2.语音与审美195-2003.2.3.语音与语法200-2033.2.4.语音与民族文化心理203-2083.2.5.结论2083.3.语言字符的语用认知研究208-2283.3.1.语言字符的审美愉悦功能210-2133.3.2.语言字符的信息压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