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就业服务对象逐年变化,因此就业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与时俱进。
本文围绕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就业做法与基本经验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做法与经验工作展望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加强学生管理和提高办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适应就业大环境和学校人员结构的变化,适应学生思想的变化,积极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观念上的更新促进工作上的创新,建立建成学习型就业工作队伍。
一、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就业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在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
1.学生人数多,单位需求少。
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多,但是单位的需求人数却减少,这就使得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成了摆在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2.国家政策多,学生知情少。
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脱轨,国家制定了很多大学生就业政策,但学生了解较少,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
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政策解读和就业指导,并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梳理现状,辨明方向。
3.就业渠道多,学生思路少。
学生掌握信息渠道单一,只关注学校就业网和辅导员提供信息,往往容易忽略其他就业信息来源,忽视主观能动性,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积极寻求多方帮助,多方了解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4.就业地区多,当地生源少。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对小城市、边远城市和经济落后城市不予考虑,而这些生源地的学生又相对较少,以致岗位需求和学生要求严重不匹配。
5.经验获取多,纵向传承少。
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是就业工作人员却相对更替频繁,就业工作的经验传承几近缺失。
就业政策相关问题分析报告
就业政策相关问题分析报告一、问题背景就业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面临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业政策需要进行相关调整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大中小企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其中青年人群最为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不可忽视。
2. 就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些结构性失衡,比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平衡、城镇蓝领工作短缺等问题。
同时,一些地区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就业机会有限。
3. 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中存在着就业岗位与个人能力不匹配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低技能、低学历人员难以找到稳定的就业。
三、问题原因1.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一些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人员优化等问题,导致就业的压力增大。
2. 教育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就业机会有限。
同时,教育培训体系没有完善,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
3. 政策调整不及时:就业政策对于新经济形势和就业需求的适应性不强,导致政策落后。
四、问题解决思路1. 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就业。
加大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2.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 深化就业政策改革: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通过减税减费、降低创业门槛等方式,促进就业创业。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
本文将就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解决途径。
一、就业形势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形势异常严峻。
就业市场日趋饱和,企业对用人需求更加挑剔,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就业观念问题。
由于社会舆论导向、家庭期望等因素,一些大学生在对就业的认知上存在一些问题,往往只盲目追求一些热门的行业或公司,忽视了一些实用性或就业前景较好的岗位。
2.专业对口度低。
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后找工作困难。
3.缺乏实践经验。
传统的以书本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也成为许多企业招聘的障碍。
4.用人单位招聘偏向。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存在偏见,对学历要求过高、经验要求过多,而没有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培训机会。
三、供给侧改革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启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这将为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
1.就业观念转变。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大学生要更加理性地面对就业问题。
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名企,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大佬。
大学生应该针对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做出更加理性的就业选择。
2.加强产教融合。
供给侧改革强调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对口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加实际操作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
3.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
供给侧改革要求产业结构要优化和升级,大学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对市场需求紧缺专业的培养力度。
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李莎,李刚(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构建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影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并从高校、院系、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完善办学理念,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2)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G64:A:1673-260X(2013)09-0199-03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式的探索强调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更大程度的把握就业机会[1].当前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摆脱毕业生遭遇的就业困境,需要我们理性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并从这些因素中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对策.基于此,本文根据市场需求,分析了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改善毕业生就业的对策.1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1.1 市场客观需求1.1.1 区域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地区分布方面存在不协调: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竞争激烈,就业数量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西部发展地区的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仍然求贤若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这三个区域相应地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需求比较集中,已逐渐成为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聚集地.这些地区虽然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多,但大部分公司都要求应聘者要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很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竞争非常激烈.这对于跨省去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有很大的挑战,需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技能才有可能被录用.1.1.2 技术需求.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对软件或者硬件的开发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对任职要求望而却步,或经常被拒之门外.本专业同学现在掌握的技能多为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知识,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掌握或了解一些比较市场性的技能,而适合公司目前欠缺的专业技能的应届毕业生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目前,社会上关于JAVA/J2EE、VC++、NET、数据库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另外,熟悉Windows、Linux应用平台和内核的开发是在应聘时的一个优势.很多的大型企业要求求职者需要具备比较高端的硬件开发技术,如嵌入式系统、DSP、FPGA等.通讯行业的要求比较高,GPRS/CDMA/3G等技术都属于高新技术,相关的技术人员还比较少,如果能掌握这些技术,在一些比较大型的通讯技术公司当中任职还是有相当宽阔的前景的.1.2 学生主观因素1.2.1 主动性严重不足.大部分同学并没有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还处于“走一步算一步”、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大学期间一心只读圣贤书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对外界事物麻木或了解不够,脱离社会和人群.1.2.2 就业准备不充分,把握机遇能力不强.就业准备并不单纯是针对技术上的准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他方面的准备,比如:缺乏一定的就业技能,对自己认识不清,对职业了解不够,不知道职场基本的礼仪要求,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较差,不具备推销自己的基本能力,难以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这样盲目找工作,仓卒就业,成为了大学生不能找到满意工作的缘由之一.1.2.3 工作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较弱.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则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共识.没有工作经验是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这与应届毕业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注重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动手实践能力有关.2 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有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问题解决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单一专业素质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而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更容易使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抢占先机.2.1 加强院系专业特色建设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 相应地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调查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完善办学理念,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备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最终实现更高质量就业.2.1.1 把做项目引进教学.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一定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在老师的带领下,组建有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同学参加的课题组,以研促学,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产品研发能力,使学生获得实际项目研发经验.2.1.2 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完善创新实验室体系.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增加实验室对学生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完善创新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2.1.3 校企合作.如何摆脱“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到理想的新员工难”两难局面,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要,高校应加强开展与企业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在企业、学校之间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全面提高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2].2.1.4 在学制安排上采取“3+1”模式.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密切结合校内学习内容,通过与企业的联动,循序渐进学习基本技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最终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大一年级,将学生带入相关合作企业,尽早让学生对本专业领域产生感性认识,了解行业发展,并有工作人员进行初步讲解,由此还可以消除专业迷茫,为理性认知打下良好基础;大二、大三年级,企业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顶岗等机会,使学生置身于学校无法提供的真实职业环境中,通过实践学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巧进而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质;三年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实习经验、社会经验的积累,使得学生在大四时明确了个人的兴趣所在,确立了个人的主攻专业方向,通过企业对学生进行行业领先技术的培训和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技术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求职时拥有良好的就业能力,为高质量就业铺平了道路.2.1.5 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发展极快,要求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实践环境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在完善实验基本设施的基础上,要与企业和科研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培养人才,开展科技合作.处处以学生为本,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放在首位,加强与企业密切联系,探索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合作模式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和创新之路,对于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2.2 打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2.2.1 培养大学生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特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只有那些适应社会挑战而又敢于挑战的竞争型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变革中经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并有所作为.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1)定期举办一些讲座、报告会、学术交流等活动,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知识以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2)经常开展竞争性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征文、书画及各类文体活动;鼓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2.2.2 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首先要有一个健康心理去直面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企业也有自己的用人之道,所以在不能改变外界环境的况下,就必须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要摒弃眼高手低的做法,并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观念.2.2.3 熟练掌握一门技能或特长.特别是电子信息专业类学生,在有很好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再专于一门并能了解一下有关的其他知识,在社会上才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技能,比如VC、JAVA、ARM等技术.很多企业在招聘时要求的都是对口专业的人才,找JAVA 软件工程师的单位决不会吸纳CDMA很熟悉而JAVA很差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招聘的目的就是为了找能够帮忙开发JAVA软件的人才,这就是技术型工程师的特点.2.2.4 提高项目制作能力.要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就要学会更多的技能,而提高技能的最好手段就是参与项目制作.如果在应聘时能够拿出一、两项属于自己制作的实物,往往都很容易得到公司的认同.2.2.5 在外语学习上多加磨练.无论从民营企业到外企,或者从小公司到大型企业,英语都是一门相当实用的能力.这里提到的英语学习应当是包括日常英语、口语,还包括专业英语.作为科技型的公司,很多都是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或者需要对外推广的,能够看懂英文的材料、用英语进行交流是必需的.而且如果想要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掌握一门外语且能够熟练沟通的应聘者,就业前景将会更广阔.3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要进一步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知自我,提高综合素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和培训服务,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相应的竞争技巧,从而为毕业生在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创造有利条件.3.1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建设3.1.1 理论指导.高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一个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一新生着重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特长,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培养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力;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则需要进行求职指导,讲授求职方法、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知识[4].3.1.2 模拟招聘.模拟招聘主要应用于大四的就业指导课中,就是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求职前,通过模拟求职者应聘,让学生真实感受求职氛围.经过前期精心的组织策划,学生通过扮演应聘方和招聘方开展模拟招聘,不仅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熟悉面试招聘的流程,认识到在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面试技巧,积累应聘经验,而且通过角色扮演,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从企业的角度看待就业,一定程度上把握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为未来顺利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3.1.3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学校应大力加强和完善就业信息网,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及时筛选;增加召开大型人才招聘会的次数,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和更齐全的岗位来学校招聘;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工作,使毕业生更全面的了解就业信息和国家就业政策.3.1.4 增加学生实习工作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力.将每个假期的工作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与学生的创新学分挂钩,协助学生建立四年学习实践档案,将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实习、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建立配套的电子数据库,作为毕业生求职或进一步深造时展示能力的证据.3.1.5 以人为本,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由于个体发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业指导教师如果千篇一律的进行就业指导,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应“以人为本”,遵循普遍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除采取集中讲授形式进行指导外,同时应根据毕业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设计合适的职业目标,为毕业生提供详细的就业咨询,帮助学生分析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另外,要特别关注弱势就业群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帮扶,从专业技能、心理辅导上给予重点支持.参考文献:〔1〕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37-239.〔2〕徐斌.校企文化融合与学生就业素质提升[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81-182.〔3〕陈巍,郁汉琪.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现代工程观为理念,探索电子实习教学新模式[J].信息与电脑,2011(10):196-198.〔4〕刘娜,王保栋.基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职业教育,2012(1):149-150. -全文完-。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14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而2014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生,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
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
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新形势下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新形势下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摘要:金融危机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省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特点。
该文通过对海南省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下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研究背景2022年,自美国爆发由次贷问题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迅速扩展至全球,危机的规模及影响都是空前的。
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也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无疑给就业问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海南虽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作为岛屿型经济的省份,受危机的影响相对滞后,而且拥有应对金融危机的独特优势。
首先,海南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上升期,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其次,海南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比发达地区低,大多数民营企业不依赖出口;再次,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旅游资源,特别是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西环铁路、跨海大桥通道等重点建设项目逐步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整体形势看好;最后,在海南省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由此可见,海南省就业并未受到太大冲击。
相反,各种利好因素的出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新形势下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大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2003年扩招以来,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的态势。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海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大幅增加,其中,有近六成选择留在海南就业。
除国际旅游岛这一重要砝码外,最大经济特区的发展潜力、当地政府的鼓励、积极引导等都成为吸引他们留岛就业的重要原因。
但面对高校毕业生青睐在海南就业的良好局面,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其中结构性矛盾最为突出。
首先,高校毕业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属于知识性群体,相当多的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
因此对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往往要求薪酬高、工作条件优越、晋升机会多、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职位、岗位,好高骛远,很难放下姿态,接受“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成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现状分析1.供给侧改革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这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供给侧改革也加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让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困境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困境。
由于供给侧改革,市场对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的大学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匹配,造成了供需失衡。
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着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不足、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顺利就业。
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创业方面也面临着困难,包括创业条件不足、创业意识不强等问题。
二、解决途径探究1.优化高校教育结构,培养适应供给侧改革的人才高校应该优化教育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大对新兴产业和行业的人才培养力度。
高校还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他们提供在供给侧改革下更好的就业机会。
2.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
高校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供给侧改革下的就业市场。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及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创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创业就业。
政府也应该建立更加便捷的创业政策和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 (4)二、文献综述 (4)2.1 “慢就业”的概念和特点 (5)2.2 “慢就业”的原因分析 (6)2.3 “慢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7)三、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分析 (8)3.1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概述 (10)3.2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的具体表现 (11)四、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因素分析 (12)4.1 教育体制因素分析 (13)4.2 经济形势因素分析 (14)4.3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15)4.4 个人因素分析 (16)五、应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对策探究 (17)5.1 政府层面对策探究 (18)5.2 学校层面对策探究 (19)5.3 企业层面对策探究 (21)5.4 个人层面对策探究 (22)六、结论与展望 (23)6.1 研究结论总结 (24)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25)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探究了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概述了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普遍性和特点,指出这一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包括经济形势、就业市场状况、高校教育质量、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提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解决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慢就业”现象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慢就业”指的是高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并不急于寻找工作,而是选择一段时间内进行个人探索、兴趣培养、技能提升或社会实践等活动,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点与挑战。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求职者众多,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期望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此外,一些传统行业需求的减少以及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挑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积极思考解决之道。
其次,大学生个人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任务和挑战。
因此,大学生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实践训练和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此外,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如积极参与社团和志愿者活动,提高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都是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学校应根据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学习到多种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竞争力。
其次,学校也应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安排,提供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和潜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优惠政策。
浅谈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中的常见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中的常见问题及教育对策摘要:高校一直将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问题作为毕业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笔者根据多年指导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毕业生;求职就业;教育2017年4月《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面对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必须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高校一直将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问题作为毕业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该《意见》的指导下,高校就业部门一直在积极找寻办法,开拓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笔者根据多年指导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教育对策。
1 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出现常见问题的表现(一)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被骗、被盗、发生火灾、出现交通事故等等,因而在毕业阶段,高校应强调毕业生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人身、财产、交通等安全问题.毕业生们只有时刻具有安全防范的意识,才能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发生。
(二)准备不充分,盲目找工作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准备不充分、盲目找工作的现象,如匆匆忙忙打印简历、海量投简历、东奔西跑招聘会、同学干啥我干啥等等。
尤其是制作简历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很好突出自己的专业性和特长,没有针对不同企业制作针对性的简历等。
面试时,心理准备不充分,回答问题时心虚冒汗.这些现象都是找工作准备不充分、盲目的表现。
这些现象现在已经是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找工作时的常见状态.(三)求职受挫,缺乏自信心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简历投递过去后杳无音讯,参加多场笔试而分数还差一点点才进入面试,或者求?面试多次被拒的现象。
有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大学生就变得信心不足、意志消沉,导致消极找工作,甚至会出现心灰意冷,抗拒找工作的现象,这些都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当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的今天,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若干建议,对进一步开拓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新天地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长期以来,占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城市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城市已无法为人数急剧增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空间。
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以及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在毕业生城市就业日渐饱和的情况下,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范围向广大的农村和基层拓展已经势在必行了。
但是,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现状来看,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诸多因素相关,但其中主要涉及到高校、高校毕业生自身以及政府部门等问题的主要方面。
笔者从这些方面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以期为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重大意义1.1 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高校扩招后,全国高校毕业生随之呈现大幅增加趋势。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到20.71%。
但是,我们的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并没有并没有随之相应增加,加上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阵地的城市已无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因此,自2004年第一届扩招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为题已经逐步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的政府还出台了专门针对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政策、文件,积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渐成为一个难题时,我们广大农村的发展却急需大量有较高文化素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高级人才。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一、问题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有增无减,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就业难度更大。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874万,其中就业率为88.6%,但就业岗位多为中低收入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对就业市场带来了严重影响,许多企业亟需压缩成本,缩减员工规模。
二、原因分析1、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大量增加,而企业并没有随之提高招聘计划,导致供需失衡,从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大。
2、人才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匹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才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匹配也是导致其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
当前我国新经济、新技术发展迅速,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和能力并不和这些新兴行业及企业的需要相匹配,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3、高校教育的质量与实践能力不足高校在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上缺乏与企业市场匹配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符合的实战经验,导致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这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政策建议1、加强就业市场监管,打击虚假招聘及低薪招聘行为政府应该加强就业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招聘及低薪招聘行为,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并规范招聘市场,促进就业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2、建立行业对接机制,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政府可以建立行业对接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行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加强实际生产能力培养与拓展高校教育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际项目和生产实践。
培育“双创”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就业。
同时,政府也可以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提供实习、用人、科研等各方面的支持,促进毕业生的全面就业。
4、建设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政府应建设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激励毕业生创业,扩大就业市场的共性和差异化,促进就业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发展。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措施与效果研究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措施与效果研究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一些措施,并分析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就业机会。
此外,还可以组织就业岗位推介会,搭建企业与大学生的桥梁,促进供需双方的对接。
通过这些措施,大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就业信息,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另一个重要的就业政策措施是培训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创业培训班等,提供各类就业培训服务,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这些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政府还可以与高校合作,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让大学生接受更实用的职业培训。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除了就业信息服务和培训服务,政府还可以采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形式,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经济支持。
特别是对于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扶持政策能够降低创业的风险和成本,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
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所和创业资源,帮助大学生创立自己的创业公司。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就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是一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措施,下面将分析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
首先,通过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并及时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这可以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的满意度。
其次,通过培训服务,政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岗位。
这可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最后,通过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政府可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实践经验积累
02
毕业生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
实际工作能力。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03
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看待就业形势,积极寻找
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高校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
02 高校毕业生就业 现状及问题
就业率及问题
总体就业率不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就业率却 不尽如人意,很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差异较大 ,某些专业过剩,而某些专业却供不应求。
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与 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 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开展创业教育
高校应开展创业教育,培 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 能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
毕业生自身的对策建议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01
毕业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
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高校教育体制问题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未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 乏竞争力。
缺乏实践经验
高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需求。
毕业生自身素质问题
就业观念不正确
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期望过高,不愿从事 基层或技术性工作,导致错失很多就业 机会。
探究大学生毕业后去向就业问题PPT课件
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去向。了解市场需求,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和技能,有助于提 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有一定影响。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等,可以为大学生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04
大学生毕业后去向选择分析
就业选择
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性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加强就业指导与 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大 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
研究不足与展望
数据来源的局限 性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 于问卷调查和访谈,可 能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和 主观性等问题,未来可 以进一步拓展数据来源 ,如利用大数据等技术 手段进行分析。
02
大学生毕业后去向现状分析
就业市场现状
1 2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当前就业市场存在供需失衡现象,部分行业岗位 竞争激烈,而另一些行业则面临人才短缺问题。
就业结构变化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传统 行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对人才需求也发生转变。
3
就业质量参差不齐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就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毕业生面临低薪、不稳定等就业问题。
毕业生去向分布
01
就业地区分布
毕业生去向呈现地区性差异,一 线城市和部分新一线城市成为毕 业生就业首选。
行业分布
02
03
职位分布
毕业生从事行业多样化,但主要 集中在金融、教育、互联网、制 造业等领域。
毕业生职位分布广泛,包括技术、 销售、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
就业难问题分析
就业观念问题
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期 望过高,缺乏正确的 就业观念,导致就业
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杨淑君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政策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政策过程、政策执行、政策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问题随着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热点问题。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各部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虽然当前多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有一系列相关的实施规划与细则,但是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且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在政策过程、政策执行与政策环境等方面缺乏研究与分析。
因此,对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不断得以完善,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从建国开始,我国政府针对社会经济、教育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大致可划分为统包统分、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三个阶段。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有一定的矛盾,一方面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尚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还存在结构性困难。
因此,了解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系统地对它进行分析与评价。
1.统包统分阶段(1949年-1984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为促进大学生发挥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由国家统一招录大学生,毕业后统一按专业方向分配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包统的就业政策。
2.双向选择阶段(1985年-1992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新问题一是毕业生供求匹配存在矛盾。
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因素,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滞后性,非重点普通高校改革创新意识不足,开设专业局限于传统的文理工科,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匹配度不高。
不同人才供需紧张程度差异较大,有些新技术、新产业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而诸如哲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专业专业毕业生则存在就业难的情况。
二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福利好、就业机会多,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工作意向地,造成大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各种生活成本和就业竞争压力也很大,普通的毕业生在那里只能苦苦挣扎。
而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城市,则少有高校毕业生问津,成为人口净流出地,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艰苦的行业和工作,也让过惯了舒适生活的众多毕业生望而却步。
三是用人单位观念不科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尽量减少培训新员工的花费,倾向于招聘那些有几年相关工作经验的往届生,导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
少部分企业利用毕业生社会经验缺乏的特点,在用工合同上做文章,压低薪酬压榨劳动力,使毕业生利益遭受损失。
用人单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由于女性所承担特殊的社会身份和家庭原因,企业选择女性员工意味着将付出更大的成本,自然让女性毕业生应聘之路异常难走。
二、对策建议一是科学设置高校学科及其专业。
建立高校专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更加注重对未来人才需求量大和结构难以匹配的专业进行科学设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热门专业。
学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预期进行科学选择,最大程度减少之后就业专业不匹配问题。
二是倡导正确的择业观。
各高校都要把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进行教授,让学生明确自身工作目标定位,提前做好应对就业竞争的准备。
各级人社、宣传、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宣传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归雁计划”,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利根,夏镇波(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江苏 南京210095)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转型、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相关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滞后等多种因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凸显严峻。
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等各方面必须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协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65(2003)02—0092—07在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市场化前提之下,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就业观念趋利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今后我们党和政府以及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头等大事。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纵观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形势看好。
一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连续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不断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渠道,消除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重要渠道。
在近年来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秩序井然,成效显著。
据教育部最近的调查表明,截至2002年12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0%,大多数未就业毕业生也以灵活、临时就业等各种方式从事短期工作,另有一部分毕业生复习考研,真正未就业的毕业生不到7%。
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
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卜,该问题无疑需要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确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但仍有许多不足。
应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特点及经济社会状况,进一步完善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
关键词:政府大学生就业政策优化中图分类弓:D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弓:1009-}67}(2010)0}-169-03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缓,经济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欧盟各大经济体失业率先后达到近二十年以来的最高点。
在我国,就业形势同样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情况,在金融危机和毕业生人数剧增的双重压力影响下越来越严峻。
一方而,金融危机对生产部门的影响导致其对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
据测算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导致我国2008,2009非农就业人数分别减少235。
万和1332万;另一方而,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在近几年激增。
近八年来,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以平均每年逾23%的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因此劳动力市场对于高校提供的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并不旺盛。
总的来说,大学生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愈发严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己经凸显,并发展成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二、我国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综述当前,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政府作为一个以实现特定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管理组织,维持社会秩序、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管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等工作是其应有的职责。
对于大学生就业这类涉及而广、影响力大的社会问题,政府更应是责无旁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绪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地途径分析绪论【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3.1 3.2】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3.3 3.4】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第四章】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第五章】促进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总结/参考文献】公共就业政策有效执行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摘要由于高校逐年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加上近一两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大批民营企业倒闭,导致毕业生人数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因此合理利用与配置毕业生资源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湛江市现在实施的促进就业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就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政府的职能偏差、高校本身存在问题和政策执行的环境存在问题等,使充分就业受到了阻碍。
本研究通过调查掌握湛江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执行状况,对照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贯彻实施的丰富经验,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对解决本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研究了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涵盖了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等,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共调查了湛江市本地四所高校2015 届毕业生150 名,目的在于调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如是否因为毕业生的专业、性别和学历等而影响就业政策的执行,还通过调查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内容的获取渠道、了解程度和评价来分析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提出相关建议等等。
本文共通过五大部分来研究,第一是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梳理出基本点。
再从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具体说明扩招以前和扩招以来的就业政策,并分析了各阶段的就业政策。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分析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
最后第五部分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一是提高就业指导政策制定的质量,二是完善就业政策执行机制,三是优化政策执行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就业政策ABSTRACT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the labor market change is big, the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employment, the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So reasonable useand configure graduates resources related to social stability, harmonious, influence the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overall. Now Zhanjiang's long-termstrategy and policy to promote employment actively promote employment, but its dueto reasons of government function on the execution, the economy uncertain, executiveability,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target group, make full employment is beingchallenged,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mployment policy subject and object recognition,employ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employment policy enforcement mechanism andemployment policy execution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Study helps to promoteemployment and promote the policy making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solve theproblem of Zhanjiang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ublic policyimplementation, such asthe meaning of 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ublic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ublic policy execution, etc., used the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2015 graduate survey Zhanjianglocal four universities, 150, aims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policies for the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graduate will because specialty, sex andeducation background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Another kind is aimed atgraduates employment policy content and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graduates for employ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evaluation and satisfaction;Finally a kind of subjective question is an open question,the purpose is to come to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olicy system to its aspect ofopinions and Suggestions.This paper has through five parts to study, the first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factors of 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ease out basispoints. Again from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histor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policy in our country, specific instructions before enrollment expansionand expansion of employment policy, and analyzes each stage of the employment policy. The third part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employment policy execution in Zhanjiang , problems andreason analysis. The fourthpart analysis the Shanghai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and its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promot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improving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guidance policies, the two i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policy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the three is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policyimplementation.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employment;policy execution;employment policy目录摘要ABSTRACT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一)选题的背景(二)研究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二)国外研究现状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二)问卷调查法四、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一)研究内容(二)技术路线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有关理论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二、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三、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和矫正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因素一、就业政策自身的问题二、就业政策执行客体存在的问题三、就业政策执行环境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第一节扩招以前的就业政策阶段一、国家按计划统包统分政策二、“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第二节扩招以来的就业政策一、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就业政策时期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时第三节我国就业政策评价分析一、统包统分政策的价值分析二、“双向选择”就业政策的价值分析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就业政策的价值分析第三章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现状、原因分析及效果评估第一节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调查现状一、问卷调查样本及相关说明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应届毕业生执行现状的实证调查数据说明三、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应届毕业生执行情况问卷填写的数据分析第二节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存在问题二、高校本身存在问题三、政策执行环境存在问题第三节影响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原因分析一、大学生就业政策本身的缺陷二、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三、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客体的原因四、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环境方面的原因第四节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一、就业政策制定环节的评估二、就业政策内容的评估三、就业政策效果的评估四、就业政策内容的评估五、就业政策制定环节的评估第四章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第一节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现状一、户籍和上海市居住证政策二、拓展基层就业渠道政策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四、大学生创业政策第二节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经验借鉴一、从促进就业需求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二、从促进就业供给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三、从促进供求匹配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第五章促进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第一节提高就业指导政策制定的质量一、就业政策的制定需执行民主化原则二、执行公开化的就业政策制定三、法制化建设下的就业政策四、科学构建就业指导政策五、明晰就业政策制定的界限和实施标准六、稳定就业指导政策状态第二节完善就业政策执行机制一、提高就业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二、重视组织机构的管理三、健全就业政策执行的问责制度四、强化信息的沟通,实施公众互动五、加强社会舆论与监督反馈第三节优化政策执行的环境一、健全社会制度的环境二、构建政策执行监督体制三、加快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设,提升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四、强化意识形态的投入总结参考文献致谢返回本篇论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