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就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 策,促进退役军人尽快实现就业。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是要把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作为根本目标, 更加注重提升劳动者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结合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 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引导 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大规 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各 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 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使他们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 能、新本领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 计划,努力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 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 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畅通技能 人才成长通道,鼓励更多劳动者到基层、到生产和服务一线 建功立业。
四、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应与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在转方式、调结构的 过程中,不断改善就业结构,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稳定第二产业就业份额,挖掘第一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就 业潜力,以结构的优化推动就业质量的提高。
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工薪劳动者收入增长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同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 保障待遇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让就业不但成为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也成为劳动者不断发 展的有效途径。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积极促进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安徽泗县苏醒热点背景: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2年7月17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
第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第三,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
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拓展就业领域。
第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是稳定扩大就业的主力军。
第五,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热点分析: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2、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能使劳动者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有利于其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
3、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我国目前存在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城镇登记失业率较高;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劳动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创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创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
A.正确
B.错误
C.
D.
参考答案:B
【解析】: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1482时事政治网。
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2.23•【字号】定政发〔2015〕113号•【施行日期】2015.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就业指导正文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定政发〔2015〕113号为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5〕63号)精神,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扩大就业和全民创业为根本任务,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形成以稳增长促就业和以鼓励创业就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年增长率达到2.5%以上,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成创业培训2万人以上,创业成功率保持在50%以上,新增创业实体2万个,每个创业实体至少吸纳带动就业人数2-3人。
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至少有1名技能劳动者。
年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在60万人以上,年创劳务收入90亿元以上。
每年新增创业贷款担保基金3000万元以上,新增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以上,还款率保持在98%以上。
全市建成15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30个市级创业示范基地。
三、工作重点(一)千方百计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
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各项就业工作首位,根据国家和省上规定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民生实事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到企业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
实施更加积极政策加强就业促进工作
对高校毕 业生 。 拓展就业 领域和 重在
提升就业能力。要畅通大 中专毕业生到城乡基 层 、到 中小企业和非公 有制企业 就业 的渠道 , 鼓励 骨干企业 和科研 项 目单位 积极 吸纳 和稳 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 鼓励 和支持高校毕 业生 自 主创业 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 系列 活动 。 家庭困难 的高校 毕业生开展 就业 对
面工作 。一要 对 中央和地方 的各 种就业政 策进行梳理 、 归纳、 实、 充 优化 , 免 出 避
极 探索提取失地农民就业保险基金等办法 。 蒋 巨峰强调 . 中央和我省 出台的一系列 对
政策措施 。 认真贯彻 落实 。 要 加强 就业培训 , 强 化创业 扶持 。政府 、 企业 和全 社会要 协同努力 ,
撑. 各地要 高度重视和切 实抓好就业工作。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变化对就业产生 了 很 大影响, 需就业人员供给刚性增加 , 市场需求却 下降. 供需矛盾加剧 。省里 已经
四 萌~ 川 障 保
。 。 0 期 0 u 第∞ 9- , /4 7
采取 了一 系列促进 就业 的举措 , 到 了很好 的效果 , 收 下一步 , 还要 着力做好 六方
四 劳 保 川 动 障
要 阊
.
o 。 /_ 00 4 9 第 ∞ 期
省政府召开全省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目 ■
4月 3 0日. 省政府 召开全 省就业工作 电视 电话 会
议. 深入 分析研 究我 省 当前 就业 形势 , 进 一步贯 彻 就
落实更加积极 的就业政 策 .确保就业 局势基本 稳定 . 做好全省就业 工作进行 了安排部署 。省委副 书记 、 省 长蒋 巨峰 出席会议作重要讲话 副省 长张作 哈主持会 议并讲话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盾减轻 ; 够提高 劳动者 素质 , 能 使就 业 的结构性 矛盾 缓解 。社会 的就 业压 力 小了, 劳动者 都有 工可做 了 , 们 的社 我
生产资料相分离 。大量失业人 口的存在 , 既浪费 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 也减少 了社会财 富 的增加 。通过实施 积极 的就业政策 , 能最大限度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 这将
使他们为社会创造出无尽的财 富 , 同时 自身才有可能过上安定 的生活 , 社会和谐 的基
础 才 能更 加 坚 实 稳 固 。
拉动能力却一直在下降 , 经济 的高增长
并没有带来高就业 。 现实要 求 我们必 须改 变单 纯追求
G P 长 的 片 面 做 法 , 力 实施 积 极 的 D 增 大 就 业 政 策 , 须 把 扩 大 就 业 放 在 经 济 社 必 会 发 展 更 加 突 出的 位 置 , 能 否促 进 就 把
业作 为衡量 经济社 会协 调发展 的关 键 性 指标 。只有如此 , 社会就业压力 才有 可能减轻。通过实施积极 的就业政 策 ,
能 够 扩 大 就 业 规 模 固民生之 本。就业 是民生之本 , 的生存和发 、 人 展都要 在就业 中实现 。实 施积极 的就业政策 , 进劳动者 就业 , 促 不仅关 系到人的生
会 才能 实 现 和谐 。
会做贡献 , 也主要通过就业来实 现。也 就是说 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在就业 岗位上的
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什么政策
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
什么政策
1、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2、要夯实稳就业的基础,把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到位,把扩大有效需求的举措落实到位,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落实到位。
加大稳企稳岗力度,尤其要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暂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确保减税降费政策不打折扣落地见效,着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3、拓展扩大最终需求,加快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项目建设。
聚焦企业关切,加大“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力度,努力保持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态势,提高企业活跃度,带动更多就业。
专题十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专题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问题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各项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开展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
重视就业工作,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体现。
(6)促进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7)促进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之一。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通过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更直接更有力地惠农支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3)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可以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条件,让农民有病能治并治得起病,为落实农民的医疗权利提供制度保障。
(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为什么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积极就业政策问题及对策
02
鼓励企业开展在职培训,提高员工 的职业素养
03
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04
推广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劳动者的 自我提升意识和能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01
政策支持:加 大政策扶持力 度,鼓励创新 创业
02
技能培训:加 强职业技能培 训,提高劳动 者素质
03
04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 调整,促进就 业结构优化
5
强化政策评估,确 保政策实施效果
加强政策创新
01
02
03
04
政策制定:结合 实际需求,制定 针对性强的政策 措施
政策实施:加强 政策执行,确保 政策落地见效
政策评估:定期 评估政策效果, 及时调整和完善 政策
政策创新:不断 探索新的政策工 具,提高政策效 果
提高劳动力素质
0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 的技能水平
目录
政策背景介绍
01
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下滑,失业率上 升
03
社会稳定需求: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02
国内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压力 增大
04
政策目标: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实 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积极就业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促进就业:通过政 策支持,增加就业 岗位,提高就业率
保障民生:保障人 民基本生活,提高
性别差异:不同性别 的就业机会存在差异, 导致性别歧视和性别
不平等问题
学历差异:不同学历 的就业机会存在差异, 导致教育水平和就业
能力不平衡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01
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内 容和方式
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实施意见:1. 制定就业政策:政府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就业政策,例如鼓励创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就业培训等,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培训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以帮助人们获取所需的技能。
3. 促进就业创业:为了鼓励创业,政府可以提供贷款、减税、奖励等支持措施,并加强对创业者的指导和培训。
4. 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和吸引外资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战略性产业,以提供更多高薪就业机会。
5. 鼓励灵活就业形式: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形式,如远程办公、自由职业等。
6. 促进跨行业合作:鼓励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从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7.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供招聘、培训、咨询等服务,帮助求职者和企业匹配需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8. 加大就业信息公开力度:政府可以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公布就业市场情况、招聘信息等,方便求职者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就业机会的对接效率。
9. 建立包容的社会环境:鼓励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就业。
10.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国外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国内就业的发展。
总之,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培训、创造就业机会等措施,可以促进就业的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重要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它表明我们党和政府从解决关系钽电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提出“十五”期间,中国城镇就业状况虽然得到改善,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呈递增趋势。
然而,据有关部门预测,从2M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按年城市化速率1%,城市每年需要按纳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1咖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深入改革,再就业劳动力将有450万人;加上往年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人。
而根据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际就业岗位在1咖万人左右,就业人口增速快与就业岗位增速馒不相协调产生的就业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这就决定了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我国都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温总理的这个“乘除法”把我国问题的症结描绘得琳漓尽致。
删3年,自我国第一次把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以来,各地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都把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积极的就业政策由此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取响。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I劳动就业是财富之源。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劳动就业,实质亡就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结合是任何生产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
没有就业,就意味着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失业的存在,既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也减少了社会财富的增加。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给力中原崛起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给力中原崛起徐景霞郑州大学商学院【摘要】“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关注。
中原要崛起,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河南就业问题。
目前河南就业矛盾突出,解决就业矛盾有利于河南经济发展,保障民生。
本文通过对河南促进就业的意义探讨和河南就业不足的剖析,提出扩大就业的解决方法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政策中原崛起促进就业一、促进就业的意义从社会政治角度,促进就业有利于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
人们通过就业获取劳动报酬,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从经济增长角度,促进就业可以增加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奥肯定律”,正是描述两者关系的杰作。
这一定律认为,GD。
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即GD。
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
著名的“索罗模型”也指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劳动力增加,同时经济增长推动就业相应增长。
王雷(2009)、姜蕾(2011)基于索洛增长模型理论用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向变动,但就业变动对于经济增长变动的反映比较迟缓。
曲从新(2011)直接从劳动人数的角度,实证得出虽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但我国GD。
增长决定了就业总量的增长。
在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已经得到了证实。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无论是从战略地位还是从规划上来看,河南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南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未来。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2010河南人口已经突破了一亿,但是河南国有企业占比重,下岗职工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形势严峻。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是经济增长,而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就业是其基础要素。
就业政策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纽带,维持着二者之间的和谐持续发展。
因此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对河南、对中原经济区都至关重要。
二、河南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南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并且河南省政府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
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今后走向(精简版)
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今后走向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今后走向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今后走向展开探讨。
当前我国的基本就业形势当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16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2016年底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2016年底增加1138万人。
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2016年多增44万人。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四季度末为4.05%。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经济拉动就业能力将下降;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目前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重点人群就业任务繁重,2016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27万,比2016年增加28万,我国农村还有1亿多富裕劳动力,每年需要转移就业800万~900万人,并且2亿多农民工中还有很多人工作岗位并不稳固。
因此,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较长时期,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是一个基本特点,也将给我国的就业政策带来重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从2002年以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30•【字号】藏政发[2008]101号•【施行日期】2008.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08〕101号)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精神,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西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近年来,各地(市)、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保持了我区就业局势的平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作出了法律规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区党委七届四次全委会也对推进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地(市)、各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一)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的总体部署,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023年中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实现更充分就业
2023年中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更充分就业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就业问题一直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重要挑战。
为了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中国将在2023年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
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预期效果。
政策一: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在2023年,政府将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开展更多的培训项目,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此举旨在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
政策二:鼓励创业就业创业就业被认为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将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将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更多的人选择创业就业,促进创新和就业的双向发展。
政策三:扩大就业领域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并扩大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为就业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政策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证劳动者权益和就业稳定的重要保障机制。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和覆盖率,保障劳动者权益,增强就业稳定性。
同时,政府还将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协助他们尽快重新就业。
政策五:推动农村就业农村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政府将通过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广等举措,加快推动农村就业。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创业扶持,鼓励农村劳动者选择城镇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将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旨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通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创业就业、扩大就业领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推动农村就业,政府希望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政策支持 (3)第三章公平就业 (6)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 (7)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 (10)第六章就业援助 (11)第七章监督检查 (13)第八章法律责任 (13)第九章附则 (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就业方针】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三条【平等就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条【促进就业的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五条【促进就业的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
第六条【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七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十七条措施(最新)
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十七条措施(最新)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十七条措施的通知》(X政办〔X〕144号)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措施:一、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促进就业(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稳住就业基本盘。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盯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跟踪分析,努力化解市场、价格等各种因素影响。
实施龙头企业铸链、补链、强链工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产能、增加效益、稳定就业。
强化“五个一批”项目机制,增加项目储备,发挥投资带动就业效应。
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金融办(二)培育壮大新动能,创造新就业岗位。
推动食品、机械装备、钢铁、石化等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带动工业企业扩大用工需求,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6+6重点行业,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范围。
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人才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新动能带动就业效应。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规建局(三)鼓励创新创业,拓宽就业载体。
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催生更多吸纳就业新市场主体。
将创业孵化基地运营主体纳入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符合条件的可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
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5年内大中专院校(含技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由创业地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
将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对象放宽至个体工商户。
支持一批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对于经批准离岗创业的,可在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并与原单位人员同等享有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等方面权利。
缩小地区差距的八项措施
缩小地区差距的八项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差距在我国已经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特征。
为了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举措。
下面介绍八项可以缩小地区差距的具体措施。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解决就业问题是解决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的实施,在就业政策的基础上,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大力实施就业扶持政策,并扩大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流动,实现优势地区所拥有的优质就业机会扩散到弱势地区。
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
落实差别化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养老金制度,重点支持弱势地区的居民及少数民族群体,降低他们的负担,使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社会保障。
三、加大经济投资力度。
依靠市场机制分配资源无法有效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加大经济投资力度,针对弱势地区实施更多投资政策,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四、支持各地产业发展。
补贴各地发展新兴产业,支持弱势地区的转型升级,以及技术创新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地区产业的繁荣。
五、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要把握教育资源由优势地区向弱势地区的空间,加大对于弱势地区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即增加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使弱势地区的孩子也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六、引导资本向弱势地区流动。
各级政府应该对企业在弱势地区投资设立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和政策优惠,帮助企业在弱势地区拓展市场,使企业有动力向弱势地区投资。
七、加强社区发展。
政府应该支持社区发展,创造合理的社会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还可以吸引外来人员投资,增加地方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从而缩小地区差距。
八、改善居民购买力。
政府应该重视居民收入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购买力,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繁荣,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以上就是缩小地区差距的八项措施。
只有通过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弱势地区的投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居民购买力政策,才能使兼顾优势地区和弱势地区的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地区差距的缩小。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仍然是中国就业工作方向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仍然是中国就业工作方向中华励志网讯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就业促进会会长秘书长会议声称,当前中国就业压力仍较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统筹解决城乡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仍然是中国就业工作方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刘丹华说,今年一季度,中国新增就业继续稳步回升,重点群体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并取得新的进展,企业用工需求出现较大增长。
但当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稳定就业的基础尚不稳固;此外,西南五省区遭遇特大旱情,灾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数量将会增加。
同时,结合春风行动,组织开展抗旱救灾专项就业工作,及时掌握灾区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情况,帮助灾区农村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异地就业,重点抓劳务对接协作和岗位信息异地发布。
此外,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强化援助工作,以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
动为抓手,推动就业援助精细化和长效化。
刘丹华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近期还将对现行就业统计制度进行研究评估,针对存在问题,修改完善现行统计报表,确定“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就业统计制度。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16年增加19万。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提出,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
稳就业金句
稳就业金句
1、要坚持以就业为中心,抓住机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政策落实到位,统筹引导就业,稳定就业状况。
2、坚持加大就业倍数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创业担保、稳岗补贴等有力就业支持措施,扩大就业保障政策覆盖面,为每一位就业者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
3、积极改革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促进政策,促进稳定就业的健康发展,支持创新创业,不断调整就业结构,增加新型就业机会。
4、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公益性就业、体制性就业和市场就业,加大力度发挥市场对就业的主导作用,实施企业改制,加强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就业活动。
5、加强职业培训新技能,增强就业者职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进就业服务工作,支持各类人员顺利进入就业,为就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作者:刘默霖目录(摘要) (2)(一)就业难原因分析 (2)(二)解决就业对策 (4)(三)创业环境的改善 (5)(总结) (8)(参考文献) (9)关键词:就业创业政策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力度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有所减少,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可争议的问题,从宏观分析,影响就业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社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创业环境,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学生心理观念等。
为了积极配合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
本文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就业难原因分析1.高校过度扩招,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 大学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而每年没有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又会给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压力,逐年累积下来,导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每年都是有限的,造成供严重过于求,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2.专业难对口生产结构不合理国内生产结构种种因素影响下,与大学生专业对口产业需求量小。
国内缺口较大的还是制造行业。
社会转型过程中加工行业,小规模企业人员需求量较大。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
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4.户口,档案等其他因素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5.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用人单位盲目提出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二)解决就业对策1.学生自身观念转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3.高校积极调整应对方案,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臵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4.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
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
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三)创业环境的改善1.政府部门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
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
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
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
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
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2.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
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
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
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
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
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3.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
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
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
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
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总结: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大学生资源是实现国家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题由大量错综复杂。
相互渗透的因素交织而成。
要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法律、制度、法规;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
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
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
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
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
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
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
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
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参考文献:[1]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2]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