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_王艳

合集下载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促进 高校大学生就业 的长效机 制建设研 究
许金龙



( 柳 州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广西 柳 州 5 4 5 0 0 4)
要 :文章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 日趋完善为就业长效机制建设奠定 的基础 ,并就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长效机制建设内容作 了简要
Leabharlann Baidu
分 析 ,提 出了促 进 高校 大学 生就 业长 效 机制 建设 的策 略 。 关键 词 :高 校大 学生 ;就 业 ;长效 政 策 基金 项 目:柳 9 。 t 1 . 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校级科 研 项 目 ( L S Z 2 0 1 2 B 0 0 1 );广西 高等 学校 科 学研 究立 项项 目 ( S K I 3 L X5 2 5 );柳 州师 范高 等专 科 学校校
研究能力有大小 , 这 就决定 了高校毕业生人才具有高 、中 、 低之分 。 在人 才市场上 ,用人单位 相互攀 比,不计用人成 本 ,有博 士不要硕 士 ,有硕士不要学士 , 有本科不要专科 ,明明是技术型的却要研究型 的,是 中低级岗位 的却要招高级 的,这反映出无序的人才 市场需要管 理 ,因此 ,需要对用人单位 、 人才市场实行全方位的管理 、服务 、 调 控 ,进行人才使用的合理 布局 ,加大人才使用的监管力度 , 分层 次、 凭专 业 、按需要 就业 ,将 人事管理 与实际需要结 合起来 , 对 人才层 次、 专业状况与实际需要进行有效 的调控 ,既能保证各层面人才的顺 利就业 , 又能避免人才 的 极大浪费。 2 .高校毕业生流向的调控机制。客观上讲东部地 区经济较发达 , 用人基数较大 ,毕业生纷纷奔往 东部沿海地 区,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 求有一个适度量 ,当饱和后就不 能再容纳 了,越是发达地区人才的聚 集量越 大,造成人才难就业 , 发展 的空 间也小 ,而西部地区或欠发达 地区的人才相对不足 ,由于条件较差 ,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 ,高校毕 业生主动前往 的较少 。这就要靠政府对人 才的流 向进行有针对性 、合 理性 的调控 , 利用政策引导毕业生到西部 、 到基层建功立业 ,靠诱人 的待遇,靠广 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加大对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政策 调控 ,让毕业生在西部 、新农村建设中作贡献 , 从而促进我 国经济的 整体性腾飞。 3 .高校毕业生需求的调控机制。政府对各级人才需求进行合理的 宏观调控和微 观指 导。高校招生时有计 划也有 序 , 毕业生就业时无计 划更无序 ,这种不 对称 只能缓解一时的矛盾 ,而后期其 闲难更大 、社 会影响更广泛。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监管力度 ,按照 人才适用的原则 , 对 就业 岗位 、等级进行审定 ,是否符合本届各类人 才总额比例的要求 ,使岗位 与‘ 计划统一起来 , 市场与需求统一起来 。 4 高校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建设的策略 构建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 ,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要加速社 会经济调整 ,注重开辟和扶持新 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实施具体 的就业 措施 ,为毕业生营造 良好的就业环境 用人单 位是吸纳 大学生就业 的主体 ,在构建大学生就业机 制中起 主导作用 ,用人单位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用人机制 ,对大学生要有更 多 的耐心 ,避 免人才或 者岗位 的闲置和浪费 ,做到人尽 其才和才尽 其

如何建立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层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层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层长效机制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情况如何?张义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率稳中向好。据统计,70%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到县及以下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基层单位就业。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经济增长新常态和就业总量压力、结构性矛盾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发展仍面临人才匮乏的难题,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仍存在动力不足、渠道不畅、发挥作用不够、发展空间有限、服务保障不力等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记者:面对这些问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张义珍: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要以服务基层发展为目标,以更好发挥高校毕业生作用为核心,加快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服务基层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立足基层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向基层流动的长效机制;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务相结合,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择优招录高校毕业生记者:新政策怎样引导高校毕业生”下得去?张义珍:针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动力不足、渠道不畅问题,我们强调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教育引导,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一是更好发挥政府购买服务作用,聚焦基层短缺人才,聚焦基层和艰苦贫困地区迫切需要的脱贫攻坚、现代农业、教科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181美眉 2023.04下教研与美育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张龄润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在新冠疫情以及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各高校针对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在指导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不仅要在学生择业时进行指导,还要在上课过程中对其思想进行一定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引言

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侧重于培育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营造优良的就业环境氛围、创新就业育人机制,让学生们拥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应对压力时的健康心理以及更强的综合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意义

通过国内外学者们发表的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到,学者们普遍赞同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相关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再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高校要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就业观念包含了一个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予以正确的导向,才能促使大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与为祖国、民族奉献的精神结合起来,为就业指导指明整体方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大学这个树立和完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过程中,只有从根本上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够让大学生们在今后的就业及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思想政治教育下培养出的优良思想道德素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因素。除了引导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能让学生从更客观、理智的视角来看待当今的就业形势。在冷静思考对策、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之余,更能够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作者:许金龙熊曦

来源:《卷宗》2013年第09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日趋完善为就业长效机制建设奠定的基础,并就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长效机制建设内容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长效政策

基金项目: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LSZ2012B001);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SK13LX525);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LSZ2012JGB05)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关乎千家万户,是当前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怎样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笔者试作初探。

1 就业的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如提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努力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为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11),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全面落实上级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或政策文件,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推出了就业政府给予补贴、技能培训免费、自主创业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娄哲;冯长虹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10(009)034

【摘要】大学生就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还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受到实践经验、教育内容等因素的限制,使之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应加强现实针对性,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娄哲;冯长虹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新疆,石河子,852003;新疆石河子师范学校,新疆,石河子,8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实效性研究 [J], 张伟聪

2.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药家鑫等大学生恶性杀人案的反思[J], 张小勇

3.发挥资助工作服务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厦门市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调研报告 [J], 吴薇

4.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J], 白英龙

5.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卢彤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临床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调查及思考r——以长沙医学院为例

对临床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调查及思考r——以长沙医学院为例

对临床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调查及思考r——以长沙医学院

为例

王艳;周小花;唐柳;尹娇惠;张中喜

【摘要】目的:调查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临床医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 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表,对长沙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运用Excel 2003, Access 2003与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一是202名临床医学生毕业后选择服务基层,坚守专业;91名医学生则放弃自己所学专业而留在大城市. 二是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医学生有不同的基层就业意愿. 三是基层需要人才,大医院难找工作,献身基层等成为医学生投身基层的主要原因. 结论:政府和医学院校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更多临床医学生加入到服务基层的大流中.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6(015)003

【总页数】2页(P110-111)

【关键词】基层服务;临床医学生;影响因素;全科医生;就业择业

【作者】王艳;周小花;唐柳;尹娇惠;张中喜

【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长沙医学院;长沙医学院;长沙医学院;长沙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使医疗卫生服务和市场扩大到全国城乡、覆盖每一个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项医疗保险参保已超过13亿人,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1]基层服务人员作为此巨大工程的中枢力量,却如此薄弱: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56.7%的乡村医生不具备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资格。乡镇卫生院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不足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人员不足4%。[2]在基层医疗服务人员需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临床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局面却是尴尬至极——城市医院进

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艳欣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

[摘要]我国人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造成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观念、能力、技巧、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对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41-01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点问题。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有学校培养方式的问题,也有毕业生个人的问题。解决这一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性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各大高校构建起有效、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充分地就业。

一、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预计达680万人,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如此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人才市场,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原本就已十分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形势可谓十分严峻。这种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凸显了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口碑,影响到这所学校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市场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保证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高校谋生存、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完整版)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完整版)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问题

目前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刚刚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说,真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其合理的定位与观念的转化,完成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就业的大众化,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承担一些基层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不高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出自身实力不足,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沟通意识、团队精神较差,缺少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因而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招聘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凭、高学历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现象。

二、从高校自身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在扩招竞争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无暇顾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结果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人才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很不合理。由于高校的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严重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致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

(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据 调 查 数 据 显 示 .吉 林 省 本 科 毕 业 生 就 业 最 多 的 行 业 为 制 造 业 . 次 为 文 化 、 育 、 育 和 娱 乐 业 , 营 其 体 教 民 和个 体 企 业 是 吉林 省 本 科 毕业 生 就 业 最 多 的领 域 。 随 着 国 家 4 亿 元 经 济 刺 激 计 划 的 出 台 一 大 批 国 有 重 点 万 企业 在今 后几 年都 将 面临 前所 未有 的发展 机 遇 ,在人 才 需 求 上 也 显 得 更 为 迫 切 。 一 些 公 共 安 全 和 社 会 服 务 领 域 以及 机 械 制 造 等 行 业 , 于 发 展 迅 速 。 人 才 需 求 由 对 也 正 在 加 大 快 速 消 费 品行 业 是 与 居 民 生 活 关 系 最 密
项 目. 快 推进 “ 聘 高校毕 业 生到农 村 任 职” 目: 加 选 项 组
织 毕 业 生 到 街 道 和 社 区 从 事 社 区 公 益 服 务 二 是 强 化 对 大 学 生 就 业 和 创 业 的 指 导 .对 即将 毕 业 的 大 学 生 开
待 遇 、 作 环 境 、 利 条 件 的 要 求 与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实 际 工 福 差 距 较 大 。 此 . 须 找 出 大 学 生 就 业 过 程 中存 在 的 主 因 必 要 矛 盾 . 就 业 难 的 主 要 原 因 、 层 原 因 , 能 帮 助 大 即 深 才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建设探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建设探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建设

探索

黄思佳

(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依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在课程目标建设时,积极结合思政教育内涵,加强其价值引领作用。本文就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索提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方法及策略,旨在将课程对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个人成才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发展;就业指导;价值引领

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entered a new era,The new era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young students,The course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relies o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Requires in the course goal building,Actively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notation,Strengthen its value of lea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with career guidance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lore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It aims to connect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training goal of college talents and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互联网+时代5G进校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时代5G进校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价值工程

0引言

国家与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持续推动5G 技术快速发

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1]

指出,5G 将会在2020进入发展战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政府加快对高速、新一代移动、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进一步推进了5G 的商业化进度;《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继续释放国内需求潜力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力争在2020年开始5G 的常态化商业使用;地方政府如北京、陕西、江苏、江西等也都出台了5G 相关发展政策,政策中提到要协调负责单位,协调计划的准备,简化审批程序,促进联合建设和共享,确保电力供应,建立行业许多优惠的政策,如产业园区和支持企业创新,给5G 高速发展铺路[2]。

未来15年,5G 技术对全球GDP 增长的贡献将超过3万亿美元;到2035年,5G 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带来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30年5G 将带动800多万人就业,间接创造1150万个就业机会。天津理工大学2020年增加了3个与5G 相关的专业[3]。

我国5G 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预计到2020年,我国仅基站价值就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整

体5G 行业市场愈发开阔。大学生需要紧跟行业走向,但目前相关文献或调查研究很少,很难为选择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经过市场调研,对5G 人才的需求占比最高是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产业,占比分别为41.57%、36.96%、14.56%。互联网行业发布的就业机会最多,占行业近30%。工程师最受欢迎,网络安全工程师排在前20[4]。据猎聘发布的2019年中高端人才库存数据报告,北京和深圳对5G 人才的需求属全国最高的[5]。在2019年十大与5G 相关的工作中,多数基于技术的。其中后端开发人才资源特别稀缺,随后便是算法工程师。趋于成熟的5G 技术对运营商服务垂直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软件工程师的参与,无疑是增强自身的研发力量的灵魂。

浅谈药学学生就业现状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浅谈药学学生就业现状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浅谈药学学生就业现状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作者:王艳陈露

来源:《新一代》2014年第09期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社会、大学生及家长关注的热点。药学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大军中的一员,其专业发展的特殊性造成了其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介绍药学类学科发展、药学类学生就业现状,提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各种途径。

关键词:药学学科;就业现状;竞争力;途径

当前高等药学教育趋近大众化、医药就业市场形势和就业政策发生深刻的变化。药学类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寻求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现实意义。

一、药学学科发展

药学专业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药学基本理论及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开发领域,从事药物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更加深入,其重点逐渐向临床服务转移,基层药学人才培养趋于实用性。世界范围内药学实践模式开始转移(由药品供给转向提供“优良”药学服务)及“新医改”对药学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发生变化,由以“药物为中心”的药学培养模式基础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

二、药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方向趋于流通领域,就业岗位趋于服务岗位。近年来,由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对药学类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减少,应届药学类毕业生大部分选择了流通领域的岗位,如医药公司或者连锁药店销售代表等。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而

许多人在外打拼多年后开始意识到返乡创业的重要性。返乡就业成为

了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人也开始关注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下面我们

就来看看一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

让我们来看看某村村民王老师的故事。王老师曾经在城市打工多年,积攒了一些经验和资金,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在家乡开设一家农家乐。经过市场调研和资金筹备,王老师成功开设了一家别具特色的农

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王老师的农家乐不仅提高了当地农

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我们看看某村的年轻人小明的故事。小明本来在城市一家公司

上班,但生活压力大,加之对家乡的留恋,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

创业。在家乡,小明发现当地农产品品质优良,但销售渠道有限。于是,他建立了一家电商平台,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出去。通过网络销售,小明的农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

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让我们看看某村村委会主任李书记的故事。李书记在外工作多年后,意识到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亟待推进。他积极参与村里的农业合

作社建设工作,带领村民种植优质农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将

当地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李书记通过振兴当地农业,带动了当

地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这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充分展示了返乡创业的重要

性和可行性。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新,他们成功地在家乡开设了各种

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摘要:随着中国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正确审视和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和就业工作机制,是摆在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和迫切要求。本文从就业市场需求调研、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和就业市场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新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就业是民生之本,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随着中国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1]。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给曾经的“天之骄子”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也给高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就业工作业已成为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国家提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新政策。应该说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意识、大学生就业机制与新的

就业形势明显地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性。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的重点不仅是开展就业教育、提供就业信息,而要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就业长效机制。

一、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探索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题组

来源:《职业》2008年第11期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并且预计在今后若干年内也难以迅速扭转。《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报告》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新部委组建和相关职能调整后出台的第一份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尽管以专题组署名,但无庸讳言,其主要内容相当程度地反映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意向,因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政策导向价值,足以引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类高校乃至社会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

报告结合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了全面、清晰而透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现实可行的政策意见、建议。这些分析和建议,既可供研究机构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理论思考,也可供决策部门研究采纳,作为实际工作部门下一步的行动指南。更为重要的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需要引起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只有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携起手来,共同行动,才能把这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这也是本刊全文刊载这篇报告的初衷。

近期,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了初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一)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国务院每年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安排,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就业政策框架体系。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高等学校开始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共同配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服务得到加强。在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毕业生离校时的就业率稳定在70%左右,登记失业的毕业生60%以上实现了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保持稳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崔聪颖;石娟娟;王敏;罗军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9(000)015

【摘要】本文首先进行了高校就业难相关性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政府对就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畅通就业渠道;企业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为就业做好预演;高校应针对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教学与提高就业力联系起来,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总页数】2页(P163-164)

【作者】崔聪颖;石娟娟;王敏;罗军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信息与软件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广东,广州,510640;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单位负责人谈高校毕业生就业

2.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3.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的通知

4.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京人社毕发〔2020〕5号)

5.省委教育工委省教

育厅关于印发《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的通知(黔教(委)发〔2020〕17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王艳,古天姣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因此,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转变观念,自主创业;坚持教育创新,培养与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就业市场等是解决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0)03-0045-03

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王艳(1966—),女,辽宁沈阳人,吉林省委党校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古天姣(1983—),女,辽宁抚顺人,吉林省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因此,在现阶段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2009年,吉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为14万余人,达到历史新高。加上省外回来和历年沉积的未就业毕业生,全省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18万人。而且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数缩减,就业岗位拓展难度空前加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促进大学生就业,吉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已开始陆续实施。一是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类计划和项目,加快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项目;组织毕业生到街道和社区从事社区公益服务。二是强化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共有1.2万余名毕业生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近4000人成功创业。三是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全省5个市、州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8个,创业领域涉及化工产品研发、工业自动化设计、商品营销、纺织、食品加工、种植养殖、IT行业等。四是实施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对城乡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就业补贴政策,帮助其就业。五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目前,吉林省内共有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70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1.5万余个,同时力争使20%以上的见习生通过见习实现就业。就业见习政策给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成长平台。见习让学生们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2009年年初以来,全省各级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301场,达成就业意向13.93万人次。2009年11月中旬,长春市举办了一场大型就业见习对接会,200多家企业与高校毕业未就业学生进行了现场对接。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保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据调查数据显示,吉林省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其次为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民营和个体企业是吉林省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领域。随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由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也正在加大。快速消费品行业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业,所以,餐饮服务等快速消费品行业及相关的零售批发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具有吉林特色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医疗、移动通信和教育培训行业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岗位有望成为今年人才需求的亮点。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因此,必须找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即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深层原因,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⒈大学生就业存在的观念问题。有些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求出现了脱节,就业观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不对接。这种观点归纳起来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是就业观念不正确。

许多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和价值估价过高,择业期望值过高,以精英人才自居,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争抢大中城市有限的就业岗位,眼光仅停留于发达地区、高薪部门;部分大学生眼光只盯着公务员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少愿意到急需人才的欠发达地区,因而加剧了就业困难。

在当今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也受各种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自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来,许多家庭对子女都提供了较高的教育投入。因此,这些家庭期待大学教育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期待子女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高薪水、体面的工作,得

调查与建议

45

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就业期望使得高校毕业生形成了就业观念障碍。

此外,一些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欠缺,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弱,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贪图生活的安逸,就业竞争力不强,很难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社会问题。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人数绝对数量直线上升,对应同期GDP增长率,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整体供需关系失衡,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变难。因此,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观点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

当前,吉林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重组,致使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培养结构难以跟上这种变化,加重了就业的困难。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及减员增效的措施,使得过去作为接收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变得越来越窄。虽然每年吉林省的GDP都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是,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拉动,靠投资基础设施,靠投资重大项目来完成。而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的投入集中于一、二产业,对大学生就业帮助并不大。

由于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面不够完善,致使人才流动不顺畅;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用工制度方面存在不合理因素,即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职称和社会福利不完善等,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就业。

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行为不规范,表面公开招考,暗地里关系择人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尤为严重;许多单位仍然存在“高门槛”现象,在招聘中强调工作经验,盲目追求高学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性别歧视”、“经济歧视”、“户籍歧视”等现象。

⒊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数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既带动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引起职业、岗位的变化。然而,当前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速度的2-4倍,这就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当前企业需要的专业,目前还没毕业生,这种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有的大学盲目强调毕业生签约率,甚至帮助学生造假,更降低了高校对专业调整的灵敏度。例如:2000年,只有少数大学设有计算机专业,当时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各企事业单位争相想要的“香馍馍”。到了2004年,各高校几乎都开设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也成倍增长,而招聘的岗位远低于毕业人数。当年同期毕业的学生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不到30%,而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促使当年的就业率达到了97%,可想而知,这为下一年该系扩招提供了有力支持,却导致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背离。

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才。很多招聘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

一些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未能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与客观的调研,设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同时,大量的新增专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化解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建议

⒈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宣传、组织、人事部门、新闻媒体、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及人才市场要将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可组织在基层、生产一线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组成报告团到各地巡回宣讲,也可通过新闻、报纸、宣传材料等介绍他们的就业经验,促使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选择就业方向。

积极鼓励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存在难以找准市场定位、缺乏资金、营运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创业基金,有针对性地促进青年学生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创办公司制企业的,投资人可以以专利、股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应逐一落到实处,做到政策有规定,资金有出处,措施能到位,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⒉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要发挥一汽、吉化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作用,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食品、医药、电子工业等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应把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政府对企业扶持和企业评优考核的基本条件,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上的补贴。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就业后的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工龄接续、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各企业研发中心以及其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聘用优秀毕业生参与研究,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为下一轮经济繁荣打好基础,实现促就业与储备人才相结合。

相比传统的制造业,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特点,对带动大学生就业和改善就业结构具有现实作用。例如:114呼叫中心、800和400服务电话、手机天气预报……一批老百姓“用得上、用得好”的服务外包产业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在吉林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对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科学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农村缺乏实用人才和

调查与建议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