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1. 引言1.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是为了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就业创业以及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而制定的。
该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进行全面解读。
首先,介绍该法律的背景,包括其立法目的和历史背景。
接着,分析该法律的具体内容,包括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规定和条款。
随后,探讨该法律的实施效果,通过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来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
最后,强调该法律在保障劳动合同制度、定期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以及工资支付与社会保险制度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这一法律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以增进读者对劳动就业领域相关法律的了解。
文章将通过详细解读并分析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展示其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就业创业和预防解决劳动争议等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2.1 法律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是我国于2007年通过的一项重要法律。
这项法律的出台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2.2 法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明确了政府在劳动就业领域所扮演的角色,要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方面工作的支持力度。
其次是规定了用人单位在招用、录用、解雇员工时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程序。
例如,禁止用人单位违法限制或歧视女性、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就业,并强调公正竞争原则。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劳动合同制度,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规范了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终止。
除此之外,该法还对劳动保障、职业培训、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就业促进法_解读
《就业促进法》解读谭劲(西北兵器工业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关键词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计9章69条,制定了针对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该法规定了很多的大政方针,涉及宏观性的、政策性的措施,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全社会去共同改善就业环境。
就业促进法;就业环境;机制;方针就业促进法是一部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草案,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就业促进法的制定使就业工作有法可依,依法保障,充分体现和涵盖了国家促进就业、减少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目的、政策和措施,对实现依法保障就业,依法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
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必要性西部财会62本栏目由陕西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支持开办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就业促进法解读
二O一三年六月
基本概念
• 就业: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 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或经营收入
• 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 作的人员。
• 登记失业
就业的意义
• 民生之本: 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
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条 件 • 安国之策: 国家:关系到所有劳动者及其家庭的 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础。
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 • 培训内容:第四十六条
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 培训对象:第四十七条、四十八条、四十九条、五十条
在岗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农民工 •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五十一条
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5、失业保险和预防制度
改革前:统包统配
80-90年代:劳动部门帮助就业、组织起来 就业和劳动者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 结合方针”
1998年以后: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 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新“三结合方针”
(二)一面旗帜
• 就业促进法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反对 就业歧视,共8条
• 第三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 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 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 第三章 公平就业 共七条,包括平等的 环境、平等机会、性别平等、民族平等、 反对歧视残疾人、反对歧视乙肝病毒携 带者、城乡平等
(三)六大责任
1、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第二章) 2、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第四章) 3、完善就业服务(第四章) 4、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第五章) 5、提供就业援助(第六章) 6、制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第二章)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
就业促进法解读解析
就业促进法解读解析《就业促进法》解读解析同志们: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就业促进法是一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是我国就业领域首部基本法,是基于中国国情着力于解决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问题~规范和指导走有中国特色就业促进道路的工作总纲,是中国就业工作由政策时代迈向法制时代的重要标志。
这部法律的颁行实施将有利地推动我国的促进就业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一简要汇报: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基本思路,一,立法背景就业促进法立法背景主要有三点:一是政治背景。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先后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把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
二是政策背景。
1998年确立了基本生活与再就业政策,2002年确立了积极地就业政策框架~由保生活为主转到以促就业为主的轨道,2005年进一步丰富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对原政策进行了延伸、扩展、调整和充实~积极地就业政策有利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实践背景。
从近几年的就业工作实践来看~需要立法~我们要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人力资源市场不规范,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六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必要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劳动保障部从2005年年初开展,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于2005年10月报请国务院审议。
国务院法制办对草案,送审稿,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意见。
《就业促进法解读》课件
3 制度建设
完善就业促进法律体系, 是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的必然需求。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劳动合同
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 务,及时支付工资和其他合法 权益。
职业培训
鼓励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 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社会保险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善 劳动者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员工福利
规定提供员工福利的范围和标 准,如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 提供合理休息等。
重点群体培训
对特定的就业群体,如农民工、退役军人、残 疾人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技能鉴定认定
通过各种测评手段,认定劳动者所掌握的职业 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技能大赛
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提 高职业技能水平。
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
劳动合同 社会保险 监督检查
规定合同签订、形式、期限和变更等方面内容, 加强双方权力及义务的约束。
2 新时代任务
就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和落实,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3 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劳动者,需要共同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和共创美好未来。
按照职工的实际贡献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 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多项保障。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保障 合同和社会保险的落实。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调解
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常用方 式,方便、快捷、经济。
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争议的重 要手段,通过仲裁委员会快速 有效地解决纠纷。
诉讼
当调解和仲裁不能解决劳动争 议时,双方可以通过诉讼途径 维权。
就业歧视禁止及惩罚
1
歧视禁止
2
就业促进法明确禁止对劳动者进行歧视,
就业促进法知识问答
"就业促进法"知识问答一、总则1. 为什么要制定"就业促进法"?制定"就业促进法",是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开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国家应当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开展什么位置""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开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3.我国的就业方针是什么""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指的是充分调动劳动者就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他们发挥就业潜能和提高职业技能,依靠自身努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尽快实现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指的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促进就业中的根底性作用。
通过市场职业供求信息,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就业;通过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和劳动自主择业,实现供求双方相互选择;通过市场工资价位信息,调节动力的供求。
"政府促进就业〞,指的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
4.劳动者在就业方面享有什么权利""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5."就业促进法"对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就业促进法"第四条、第五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进展考核和监视。
6. 国家倡导什么样的就业观念""就业促进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就业促进法知识问答
《就业促进法》知识问答一、总则1. 为什么要制定《就业促进法》制定《就业促进法》,是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国家应当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什么位置《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3.我国的就业方针是什么《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指的是充分调动劳动者就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他们发挥就业潜能和提高职业技能,依靠自身努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尽快实现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指的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促进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
通过市场职业供求信息,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就业;通过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和劳动自主择业,实现供求双方相互选择;通过市场工资价位信息,调节动力的供求。
“政府促进就业”,指的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
4.劳动者在就业方面享有什么权利《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5.《就业促进法》对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就业促进法》第四条、第五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
6. 国家倡导什么样的就业观念《就业促进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7. 根据《就业促进法》,在促进就业方面用人单位有什么权利与义务《就业促进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一、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是国家在就业政策方面的一项重要法律,从总体上规范了就业市场的运行方式,建立健全了就业政策体系,以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就业者合法权益,推动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1、建立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多种安排形式,就业市场的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发布就业和招聘信息,向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支持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流动。
2、规范就业服务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对就业服务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规范机构的服务行为,防止就业服务机构从中牟取暴利,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国家注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能力提升,支持企业提供优质的就业和职业培训课程,使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促进就业增长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实施有力的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支持就业的税收政策,鼓励就业者参与社会保险等制度,支持就业者参加培训,改善就业环境,使更多的人得到更为充分的就业机会。
4、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健全就业政策法规,对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予以有效的保障,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就业者的劳动权益,并对
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依法处罚,使就业者能够在就业保护的环境中安全发展。
读就业促进法心得体会
读就业促进法心得体会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就业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非常关注的话题。
而在这方面,在不久前通过的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方便和优惠。
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和贯彻这部法律,以便尽快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一、就业促进法的基本概述就业促进法是一部在2019年颁布的新法律,它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这部法律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到劳动者的就业权利、用人单位的雇佣义务、劳动力培训、就业补贴等方面。
这些政策和条款都明确指出了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就业权益。
二、个人对于就业促进法的一些基本体验在我个人的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刚步入社会时,就业促进法给我的帮助非常大。
首先,在我的求职过程中,我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等一些职业服务机构的资源,获得各种信息和帮助。
这些机构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求职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帮助,而且还会举办一些招聘会、实习机会等,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获取就业机会。
另外,针对有些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失业困境,就业促进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特殊的支持措施。
比如说,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歧视失业人员,而且要优先雇佣他们。
而为了保障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就业促进法还规定,失业人员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以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三、就业促进法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除了为我们提供求职和就业方面的支持,就业促进法还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对于这些方面,我们也应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
首先,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同时,必须要签订劳动合同,明确雇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在劳动关系中,经常会出现劳动争议的情况,而就业促进法也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维权措施。
如果双方不能协商解决,我们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让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争议调解服务。
如果还无法解决,我们可以将劳动争议提交到劳动仲裁部门,或者请求人民法院审理。
就业促进法解读解析
就业促进法解读解析《就业促进法》解读解析同志们: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就业促进法是一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是我国就业领域首部基本法,是基于中国国情着力于解决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问题~规范和指导走有中国特色就业促进道路的工作总纲,是中国就业工作由政策时代迈向法制时代的重要标志。
这部法律的颁行实施将有利地推动我国的促进就业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一简要汇报: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基本思路,一,立法背景就业促进法立法背景主要有三点:一是政治背景。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先后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把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
二是政策背景。
1998年确立了基本生活与再就业政策,2002年确立了积极地就业政策框架~由保生活为主转到以促就业为主的轨道,2005年进一步丰富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对原政策进行了延伸、扩展、调整和充实~积极地就业政策有利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实践背景。
从近几年的就业工作实践来看~需要立法~我们要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人力资源市场不规范,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六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必要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劳动保障部从2005年年初开展,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于2005年10月报请国务院审议。
国务院法制办对草案,送审稿,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判断题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来全面评估该法律的基本内容,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1. 宏观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了宏观政策,包括就业优先、多渠道就业、积极就业政策、培训就业等。
这些政策为就业提供了基本指导,促进了全社会的就业形势。
2. 就业服务:法律规定了就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帮助。
3. 就业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禁止性别歧视,保护特殊群体的就业权益。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出台为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法律的实施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得以全面展现。
了解了该法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也得以深入思考和理解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全面解读,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了该法律的基本内容,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
也共享了我对这个法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重要意义。
以上为我根据你提供的主题内容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与监督除了规定了就业促进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还明确了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机制。
该法规定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就业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就业战略的实施和政策的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劳动就业促
进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
该法于2007年1月1日
颁布,旨在促进劳动就业,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劳动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加强劳动力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争议解决。
根据该法,政府应制定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计划和措施,并提供劳动就业服务。
用人单位应公开招聘、平等就业,并保障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等权益。
劳动者享有自主选择职业、平等就业和公平报酬的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法律保障。
劳动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依法履行各自的义务,共同推动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就业促进法》案例解析
《就业促进法》案例解析遇到就业歧视可以打官司案例:小王是某高校一名理工类的女硕士研究生,现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颇受领导赏识和同事好评。
但想起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歧视,感慨万千。
她曾经去过一个招聘会现场,一百多家单位招聘,竟然一份简历也没有投出去。
因为很多单位在招聘海报上明确说明仅限男生,其余单位即使不明确标示,对于女生也大都含蓄拒绝,“我们单位经常会出差,你一个女生禁不起出差的折腾,还是另谋高就吧”。
“我们单位经常加班,而且以往招的人大都是男生,你如果进我们单位工作会不适应的”。
虽然也有少数单位有招女生意向,但开出的条件很是苛刻,比如在三年之内不许结婚,即使结婚也不能生育。
再有在待遇方面规定女生硕士与本单位本科男生一样标准,等等。
解析:其实,我国不少法律都有关于反对就业性别歧视的阐述和规定。
如《劳动法》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但这些规定都是一些政策性口号,太过原则和笼统,没有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因此广大女性面对性别歧视束手无策。
而《就业促进法》不仅规定了政府在保障公平就业方面的职责和用人单位与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性别歧视的义务,还规定了一个极具可操作性的内容——如果自己遭受到就业歧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也就是说,凡劳动者遇到就业歧视,如前述健康和性别歧视外,还有民族、种族、信仰、年龄、身体(如身高、相貌、残疾)、地域、学历等各种五花八门、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作出裁决,责令用人单位改正或作出赔偿。
昂立相貌歧视事件【案件回放】: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普通的家庭的秋子2006年7月毕业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并取得教师资格证。
2006年12月1日,秋子与上海昂立教育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实习合同与外派合同。
根据实习合同的约定,秋子在位于郑州市的华北大区师训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12月21日,根据外派合同的约定,秋子接到公司通知,其工作地点为公司的加盟学校——浙江省昂立国际教育嘉善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领导:很荣幸有机会跟人大的领导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既高兴又紧张,题目虽然叫解读,但确实只是我多年从事就业工作,先于大家学习的一点体会跟各位领导汇报,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讲: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背景2007年8月30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施行,开启了就业促进工作的新时代,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虽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镇新增就业每年平均近千万人。
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劳动力资源最丰富、人口就业压力也最大的国家,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矛盾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在持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局部地区供求矛盾尖锐。
劳动法律保障体系:《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建设以《宪法》为依据、以《劳动法》为基础、以《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及正在起草的《社会保险法》为主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劳动法律保障体系方面,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基本内容:《就业促进法》共九章六十九条。
内容涵盖了政府责任、工作机制、政策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和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援助、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
概括讲就是: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大责任、五项制度、十大政策。
一个方针法律明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改“自主择业”为“自主就业”的意义在于一是更能体现和尊重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更能显示就业方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大学生找工作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步入大学校园,他们渴望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下将对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一、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关于就业领域的基本法律,旨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以下为该法中与大学生找工作相关的部分规定:1. 公平就业权《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歧视劳动者。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公平对待,不得因性别、年龄、学历等歧视。
2. 禁止就业歧视《就业促进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有以下行为:(一)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为由拒绝招用劳动者;(二)以残疾为由拒绝招用残疾人;(三)以家庭、婚姻、生育为由拒绝招用女性劳动者;(四)以年龄为由拒绝招用劳动者;(五)以其他违法理由拒绝招用劳动者。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用人单位存在上述歧视行为,可依法维权。
3. 职业培训《就业促进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用人单位拒绝提供职业培训,可依法维权。
二、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关于劳动合同的基本法律,旨在规范劳动合同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以下为该法中与大学生找工作相关的部分规定:1. 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 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释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而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行深入解释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部法律。
二、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从总则中明确了促进就业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将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而企业和个人也有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这为我们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和依据。
三、就业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还规定了就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政府将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并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系统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这些规定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招聘环境,从而促进了双向选择,更好地满足了供需双方的需求。
四、就业创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对于鼓励和支持创业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政府将出台扶持政策,提供创业培训和金融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保障和便利。
这一部分内容的出台,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评台,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五、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还对劳动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包括劳动合同、薪酬、劳动保护等内容。
通过这些规定,既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健康的用工环境。
这体现了政府的立法理念和民生情怀,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解释和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政府将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政策进行推进,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这一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我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理解提供一些帮助。
就业促进法讲稿PPT58张课件
7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二)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1、国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 扩大就业
2、县以上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 业专项资金
3、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8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三)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对吸纳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达到要求 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38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第五处:
第二十八条第二款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 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39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第六处:
第二十九条第三款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 不得歧视残疾人
40
❖《就业促进法》
法律 亮点
第七处: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 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 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 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4、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
5、通往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为了成功,为了奋斗的渴望,我们不得不努力。
•
6、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永远没有回报。
•
7、成功就是你被击落到失望的深渊之后反弹得有多高。
•
8、为了照亮夜空,星星才站在天空的高处。
•
9、我们的人生必须励志,不励志就仿佛没有灵魂。
第十四处: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企业未按 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或者挪用职工教 育经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 予处罚
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我国《就业促进法》解读
《就业促进法》:5种就业歧视行为
1、因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不同受到的就业歧 视;(《就》第3条,第28条)
2、因性别不同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27条) 3、因身体残疾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29条) 4、因身患传染性疾病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
30条) 5、因出身农村受到的就业歧视(《就》第31条)
款; “再就业优惠证”;社保补贴和减免税
4、确定重点援助对象:“4050”人员 5、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一面旗帜——公平就业
“歧视”? 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和建议
书》”任何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 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的区别、排斥或优惠,其 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 遇平等,从而构成歧视”。 我国《宪法》第33条 我国《劳动法》第12条
六大责任——县以上人民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承担的 6项重要职责
五项制度——将就业工作制度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即政府责任制;公共就业服务和援助制;人力资源市 场管理制;职业能力开发制;失业保险和预防制
“十大政策”——政府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一 些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
一个方针
劳动者自主择业——劳动者个人是市场就业的主体,
二、《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可用一串数字来概括,即116510,具体指 “坚持一个方针、高举一面旗帜、明确六大责 任,建立五项制度,实施十大政策”。
1 1 6 5 10
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就》第2条)。
一面旗帜——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创造公平就业环 境。
三、《就业促进法》的特点与意义
与以往的“促进法”相比,《就业促进法》更 加重视对硬法律手段的运用: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成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也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法规。
本文将就这两个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知识。
二、劳动合同法1. 劳动合同的订立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其内容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自主创业的人员,可以采用口头协议,但是雇主需要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等事项。
同时,双方应签订书面协议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2.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确认。
同时,变更后的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需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
如果雇主未经合法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仲裁或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3. 劳动合同的终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达成的工作任务完成;•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履行。
三、就业促进法1. 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应当制定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并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帮助和教育。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业促进法为拓展就业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应当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完善劳动力信息统计和分析体系,为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实行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对失业人员的救济和就业援助,保护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在前提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失业人员可以领取一定的生活保障金。
同时,失业保险制度也规定了失业人员应当依法参加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活动,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3. 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应当加强劳动力市场研究,为创业创新和就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法规解读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法规解读人力资源部的政策法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规定了员工的权益和义务,保障了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部的一些重要政策法规进行解读,以加深对其含义和应用的理解。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基本权益和义务。
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应遵守的规范。
例如,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终止等内容,明确了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休假等方面的要求。
二、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为保障劳动者在退休、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生活和就业权益而设立的法律。
它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比例,以及社会保险的种类和保障范围。
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劳动者个人在面对风险时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它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健康保障措施,确保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没有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的实施对于促进劳动效率和减少工伤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为解决劳动争议而设立的法律。
它规定了各类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和程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落实可以有效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五、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旨在促进全民就业,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它规定了用人单位应遵循的招聘、录用、职业培训等程序和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就业促进法的落实对于实现全面的就业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部的政策法规在保护员工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促进劳动关系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和员工应了解并遵守这些政策法规,以确保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部也应积极履行监督和引导作用,以推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促进法解读
就业促进法解读及贯彻实施
(提纲)
第一部分法律的主要则
第二章政策支持
第三章公平就业
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六章就业援助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基本内容初步概括为“116510”:
(一)一个方针
即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这一方针首次在法律中予以明确并贯穿法律的整个内容。
(二)一面旗帜
就业促进法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反对就业歧视。
(三)六大责任
1(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2(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3(完善就业服务。
4(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5(提供就业援助。
6(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五项制度
1(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制度。
2(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
3(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制度。
4(职业能力开发制度。
5(失业保险和预防制度。
(五)十大政策
一是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二是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三是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四是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
五是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
六是实行区域统筹的就业政策。
七是实行群体统筹的就业政策。
八是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
九是实行就业援助制度。
十是实行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政策。
二、几大亮点
1、一面旗帜:公平就业
2、一项资金:就业专项资金
3、一个市场:人力资源市场
5、两项制度: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6、两个机制:工作协调机制、表彰激励机制
7、明确四方责任:
(1)强化政府责任
(2)明确部门责任
(3)明确企业责任
(4)明确劳动者个人责任
三、应当重点把握的法律规定
(一)关于就业工作协调机制
将协调机制法定化,具有法律约束力。
核心内涵:既是协调机制,又是推动机制。
(二)关于主管部门
、法律赋权劳动部门为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1
2、其他部门也有责任,责无旁贷。
(三)关于人力资源市场
机制、载体、规则的统一,但管理体制不变。
1、涵义:即劳动力要素市场及其运作机制,是对现有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类市场总的概括。
2、载体: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职业(人才)中介机构,,)。
3、日常监管:劳动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
(四)关于就业专项资金
1、将就业再就业资金更名为就业专项资金。
2、重新界定支出范围。
3、取消了原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再就业优惠证》工本费(财社1号)。
4、增加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支出。
5、创业培训补贴有待进一步加以明确。
6、负有制订预算方案的责任
(五)关于公共就业服务
1、公共就业服务:自供,购买服务(养鸡与鸡蛋)。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内核与外延。
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涵盖省、市、县、街道(乡镇)四级。
4、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责任任务。
5、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来源:财政预算、专项补助、捐赠资助
6、禁止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事经营性活动(第36、37条)。
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不得举办或联合举办职业中介机构
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费用
**难点:
(1)能否从事劳动派遣
(2)能否收取用人单位的摊位款(第37条)
(3)能否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
(六)关于公平就业
1、旗帜鲜明反对歧视、维护公平
2、规范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行为。
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信息发布、职业介绍等环节要及早做好应对准备,切勿当被告。
**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第3条第二款的“等”字:性别、年龄、技能、工作经验,
(七)关于职业中介
1、职业中介机构的类型:职业介绍,人才中介,劳务派遣机构,
2、管理权限归属(第64条,其他主管机关是谁,)。
(八)关于职业资格证书
1、法律再次明确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地位。
2、法律规定三种特殊工种实行就业准入(第51条)。
(九)关于就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1、调查统计制度(劳动力资源就业、失业)
2、就业登记制度
3、失业登记制度
4、失业预警制度
(十)关于就业援助
难点和重点都在就业困难人员的界定
第二部分依法推进工作
力促改革创新
一、依法创新工作机制
(一)成立机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协调机制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
1、上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考核和监督
2、同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及考核监督
(三)建立促进就业工作表彰和奖励(第10条)。
二、依法完善基本政策制度
(一)法的施行与政策衔接。
总的原则:不折不扣,不能缩水,不能走样,体系开放,有地方特色,有可操
作性
一是逐项对照梳理
二是加以发展、创新、完善
三是正确处理以下问题:
1、《再就业优惠证》的核发与衔接
2、现行政策期限的界定
3、法律规定与现行政策的衔接
(二)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完善《手册》或《社会保障卡》发放管理。
(三)就业援助制度:意义重大,影响重大
(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绩效考核,重在成功率
(五)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六)失业预备制度
(七)充分就业指标体系及发布制度
三、依法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抢抓机遇:理清思路,准确定位,积极协调并应对机构改革。
2、统筹考虑:一是本级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二是统筹协调解决本级机构间、下一级机构(所属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机构)建设的建设问题。
3、联动推进:上下共同努力。
4、主动应对本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公共就业服务产生影响。
(1)原来开展的劳务派遣如何延续
(2)已经开展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如何理顺
(3)经费来源改变后,人员和工作经费如何筹措
(4)公共就业服务所需的场地、设施和设备如何充实
(5)基本制度和服务流程如何完善
四、依法深化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
1、服务载体:劳动力市场的更名
2、信息网络:培养和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的核心(中心)作用。
3、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五、依法筹措就业专项资金
1、将现有就业再就业资金按法律规定全部转为就业专项资金。
2、做好下年度资金预算方案(第15条)。
(1)明确工作任务:要做什么,
(2)制定工作目标:要做成什么,
(3)制订预算方案:目标,方案,标准,需求
3、协调解决就业专项资金扶持公共就业服务
(1)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网络和设施、设备)。
(2)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经费补贴。
六、依法推进技能鉴定事业健康发展
1、增强忧患意识,坚持质量为本。
2、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推进改革。
3、上下同心协力,维护形象权威。
第三部分及早做好法律实施准备工作
一、做到贯彻法与贯彻十七大精神有机结合
二、制订实施方案。
三、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四、加强宣传培训。
五、突出抓就业困难群体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