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介绍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后分层训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课后分层训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处)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解析:选A A项,“比”,等到。
2.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解析:选A A项,为状语后置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解析:选A 例句是名词作动词,吹风。
A项是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B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C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D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解析:选B B项,“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练习)解析版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练习1.《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
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
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
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
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有删改)(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杇:可译为“粉刷”诛:谴责,责问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D.“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这句话标点使用均正确。
(2)请在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形象地表达孔子对宰予的评价【答案】(1)C(2)枯朽之木不可雕也【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的能力。
C.“遭际”的意思是:①经历;②际遇;③遇到;碰到。
“遭遇”的意思是:①碰上,遇到;②经受的事情;生活经历。
“遭际”与“遭遇”的区别在于:遭际的对象可以是幸运的事情(经历),也可指不幸的事情(经历);而遭遇的对象则多指不幸的事情(经历)。
材料中,“遭际”这一句前面还有“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这说明,这里的“遭际负面”并不一定仅仅是指负面、不好的,也可能是是蕴含褒贬歧义,实际是指好的。
因此,此处用既可用褒义又可用贬义的“遭际”,比只能用贬义的“遭遇”要合适。
高中语文2019-2020第六单元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
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练基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答案 B解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
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故第一空应用“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
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由后文“各式各样”“各显神通”可知,第二空应选“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故第三空应用“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训练包含答案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内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⑶夫子哂.之。
⑷“求,尔何知?”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⑹“赤,尔何如?”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⑻“点,尔何如?”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认为B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D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分析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B .夫子哂.之 哂:嘲笑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有方向B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C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妨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做小相4.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病.偻,隆然伏行B .驼业.种树C .如会同,端章甫..D .浴乎沂,风.乎舞雩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高中语文第6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6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弱冠.夺冠.冠.名权勇冠.三军B.宰相.扮相.相.对论相.映成趣C.与.共与.会参与.者与.人方便D.乘机乘.凉乘.务员千乘.之国解析:A项,均读guàn;B项,xiàng,xiàng,xiāng,xiāng;C项,yǔ,yù,yù,yǔ;D 项,chéng,chéng,chéng,shèng。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加之以师旅..三年(等到) ③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侵略) ②比及冉有、公西华侍坐..五六人(戴帽子的人)..(陪侍长者闲坐) ⑤冠者⑥宗庙..(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德学识高尚的人)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⑦D.②④⑤⑧解析:①师旅:侵略的军队。
⑤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均为介词,比。
B项,均为介词,用。
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
答案:C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吾知也②冠者五六人③风乎舞雩④加之以师旅⑤则何以哉⑥尔何如⑦何伤乎⑧为国以礼A.①④⑥⑦/②/③⑤⑧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C.①②⑤⑥/④/③⑦⑧D.①⑤⑥⑦/②/③④⑧解析:①⑤⑥⑦为宾语前置,②为定语后置,③④⑧为介词结构后置。
答案:D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B.舍瑟而作C.莫春者D.早缫而绪项,“希”通“稀”,稀疏;C项,“莫”通“暮”;D项,“而”通“尔”,你们。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含答案)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冠.者(ɡuàn)长号.(háo)风乎舞雩.(yú)比.及三年(bǐ)B.秉.烛(bǐnɡ)渗漉.(lù)栏楯.(dùn)万籁.有声(lài)C.冥.然(mínɡ)异爨.(cuàn)呱.呱而泣(ɡū)偃.仰啸歌(yǎn)D.羽觞.(shānɡ)婢.女(bì)浴乎沂.(yí)垣.墙周庭(yuán)2.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早实以.蕃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乘:车辆B.比及..三年比及:等到C.舍瑟而作.作:起D.吾与.点也与:和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人。
B.端章甫,这是古代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是指礼服,章甫是指礼帽。
C.舞雩,是鲁国求雨的坛,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伴舞求神。
D.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衅,古代指杀牲取血涂物,用以祭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风乎.舞雩B.加之以.师旅以.吾一日长乎尔C.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D.王欲行之,则.盍其本矣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盖亦反其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D.善刀而藏之7.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来因此以“垂髫”指童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相:宰相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指为政的才能C.因.之以饥馑因:接着D.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吹风、乘凉【解析】A项,此处的“相”指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答案】 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毋吾以.也②加之以.师旅③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③连词,或者/④连词,至于。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端章甫..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解析】例句是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
A项,是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C项,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
【答案】 A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宗庙之事,如会同..六七人..D.冠者五六人,童子【解析】B项,饥馑:饥荒。
A项,“一日”古义:一两天;今义:一天。
C项,“会同”古义: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D项,“童子”古义:少年,不到20岁的人;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答案】 B5.下列文言句式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B.比及三年,可使有勇C.异乎三子者之撰D.浴乎沂,风乎舞雩【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省略句,应为“可使(人民)有勇”;C、D两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B[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导学号:46162072】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新人教版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对曰:“千乘之国,摄乎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能为之大...之小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基础知识训练1、孔子,名丘,字_____,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___创始人。
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六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二人。
《论语》是______________编集的儒家典籍,共二十篇。
内容是记录孔子的言行,有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的话,也有关于弟子间谈论孔子言论的记录。
总体上来说,可称为_____体散文。
章节简短,语言朴素现在常用的成语、格言,有不少是从《论语》中继承而来的,试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音:千乘()之国比()及俟()章甫()哂()沂()喟()然雩()冠()者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居①坐②处于③居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4)居十日,扁鹊复见()(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6)囤积居奇()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1)异乎三子者之撰()(2)渔人甚异之()(3)永州之野产异蛇()(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5)父异焉()(6)异曲同工()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重点实词挖空训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句式:)”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句式:)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句式:)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句式:)”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句式:)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理解性默写1.【2020年新高考I卷】《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6单元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夹、迫近)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答案】A(比:等到)2.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答案】C(如:或者)3.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答案】A(A.状语后置句)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为.国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也为.之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治理(2)做5.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笑子路,主要是对他“为大国”的志向的不满。
B.孔子肯定了冉有,因为他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
C.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
D.本文段是孔子“评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
【答案】A(“志向”应为“不知谦让”)6.联系孔子对弟子所言之志的评价填空。
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题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本文是子“因材施教”的范例,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文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孔子向学生问志。
开头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
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先打消他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而对”到“吾与点也”),写四个弟子对于孔子的问题做出的不同应答。
第一个发言的是子路。
一个中等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上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有灾荒,处境十分困难。
可是子路认为如果自己去治理它,三年即可见成效。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用“哂之”的方式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甚满意的态度。
第二个发言的是冉有,他的态度比子路谦虚了很多。
他认为一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经过他的治理,三年后老百姓可以富裕起来。
至于用礼乐教化人民,则要等待高明的君主了。
第三个发言的是公西华,他的态度就更谦虚了:“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而且,他不是说自己已经能够做这些,而只是愿意学着干。
第四个轮到曾皙说话了,正在鼓瑟的曾皙听到老师的提问,立刻“舍瑟而作”,道出了自己“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好一幅春日畅游的图景。
没有想到这个答案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吾与点也。
”孔子为什么会赞许曾皙的志向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争论。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曾皙的主张有不愿求仕的意思,与当时孔子的处境和心境相契合。
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但是屡屡不能得志,所以他也产生过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
也有人认为,曾皙的话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
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这才是曾皙的社会理想,只不过他是用暗示的方法表达出来罢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
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
美字体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赏美文孔子在雨中歌唱(节选)林语堂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
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
《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实际上,人们只有通过孔子的幽默感才能真正鉴赏他的人格美。
他的幽默不是庄子式的睿智和讥讽,而是和蔼可亲、听天由命的幽默,这更具典型的中国特色。
孔子的人格美经常不为批评家所注意,要感知他身上的巨大吸引力和真正可爱处,唯有与他朝夕相处,形影相伴,就像他与其门徒那样的亲密无间。
在我看来,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是社会公德的光辉典范,也不在于他是中年初出茅庐便杀少正卯的激进改革家,而在于他是中年老成的孔夫子。
他在政治上失败后才彻底放弃政治抱负,潜心从事学问研究。
《史记》记录他一生中这段时间的事迹,其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与《新约·福音》写客西马尼园的一段相媲美,不同的是前者以幽默的情调结尾,因为孔子总是敢于嘲笑自己。
那时,孔子周游列国,想找到信任他的统治者,让他掌权,结果四处碰壁,饱受羞辱。
他两度被捕,还曾与弟子挨过七天饿,因为他要像疯狂的预言家一样游说各国,而得到的却是轻蔑、嘲笑和闭门羹。
他愤然离开齐国,连半小时就能够做熟的午饭也等不及吃,仅带上从锅里舀起的湿米就走了。
在卫国他羞辱地坐在车上跟随卫公夫人的车子招摇过市,他只得自我解嘲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他论说仁义时卫灵公仰头看着凌云展翅的大雁,于是他在陕西涉黄河往见赵简子,却又遭间阻,他待在黄河边叹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其命也乎。
高中语文专题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2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孔子和《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字,世人尊称孔子。
中国春秋末期和,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少时“贫且贱”,年15岁立志求学,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
约30岁,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
颜渊、曾点、子路等是最早的弟子。
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
由于春秋末期,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礼崩乐坏”,孔子怀礼乐治国的理想,欲复兴周礼,然终不见用。
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生隐退思想,专力从事讲学著述,晚年整理“六经”。
直到逝世,弟子达人,身通六艺者余人。
孔子在当时已有“圣人”之称,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孔子整理传授的儒家经典五经,被定为必读的教科书,儒家学说由此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对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起着指导的作用,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给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以极其深刻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宋儒将它与合称为“四书”。
《论语》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2.给下面的字注音俟莫甫哂相撰铿沂喟雩冠馑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1)端章甫(2)风乎舞雩(3)三子者出,曾晳后(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6)异乎三子者之撰5.说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征。
(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异乎三子者之撰(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6)为国以礼(7)毋吾以也(8)不吾知也(9)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0)夫三子者之言何如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字形]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词语]3、解释下列词语:①居则曰:②率尔:③因之以饥馑:④知方:⑤方六七十:⑥端章甫:⑦何伤乎:⑧春服既成:⑨异乎三子者之撰:⑩喟然:[虚词、实词]4、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以②毋吾以也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则何以哉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以俟君子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①吾与点尔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遂与外人隔绝④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往借,不与5、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④可使足民:[文言句式]6、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求,尔何如?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7、翻译下列语句: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家作品思想]8、根据你的了解,请你介绍一下孔丘及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构建思想】一.[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9、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11、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哂之____________ 哂:笑B.以俟君子____________ 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____________撰:撰写D.吾与点也____________ 与:赞成2.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分层训练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 哂.(shě)笑B、浴乎沂.(q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喟.(h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D、千乘.(s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乎舞雩喟然叹曰鼓瑟稀B、以俟君子宗庙之事春服既成C、因之以饥馑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无吾以也夫子栖之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乎:在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同D、子路率尔而对曰尔: ......的样子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唯求则非邦也与D、宗庙之事,如会同二、理解性默写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 ,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公西华更谦虚,从“,”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三、探究提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喟.然(kuì)舞雩.(yú)师旅.(lǚ)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春(mù) 比.及(bì) 曾皙.(xī)C.千乘.(chènɡ) 率.尔(shuài) 摄.乎(shè) 饥馑.(jǐn)D.侍.坐(shì)铿.尔(kēnɡ) 小相.(xiànɡ) 哂.笑(shěn)解析C.“乘”应读“shènɡ”。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解析B.端章辅—端章甫,鼓瑟稀—鼓瑟希。
C.恃坐—侍坐,裕乎沂—浴乎沂。
D.无吾以也—毋吾以也,夫子栖之—夫子哂之。
答案 A3.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解析C.介词,因为。
A.动词,用、做。
B.介词,用。
D.连词,来。
答案 C4.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D.“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解析C.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
答案 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
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即“六经”。
D.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
解析孔子、孟子出生相距近二百多年,不可能成为师生。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22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课内语段,回答6~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6.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B.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
C.且知方.也方:义方,道义。
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说法,表述。
解析D.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答案 D7.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非曰能之.,愿学焉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为”均作动词用,治理;“之”均是代词,但前一个意思是“这些事”,后一个意思是“诸侯”。
答案 D8.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范曾数目.项王解析B.形容词作名词用,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 B9.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向学生问志,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孔子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
B.子路先回答说,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孔子对他的话报之一笑。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表现得不谦让,所以笑他。
C.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个加以评价,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从他的才德看,最适合做一个小司仪官。
D.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
所以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解析“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意思是: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因此C中“最适合做一个小司仪官”是误解。
答案 C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你们将怎么办呢?(2)我治理它(国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得为人的道理。
(3)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三、课外拓展(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1~12题。
(8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4分)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
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答案颜子恶衣恶食1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
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2)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4题。
(7分)《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
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
(1)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
(2)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
答案(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1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分析评价,要透过现象认识孔子思想的核心。
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是比人要值钱得多的。
但是,孔子以人道主义关怀,先问人后问马,体现了孔子的人本思想,值得尊敬。
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5~16题。
(8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5.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4分)孔子:____________韩非子: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子》。
“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
答案(孔子:)为政以德(韩非子:)依法治国16.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
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
所以本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
答案孔子认为“法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参考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于人们的自我完善,而是靠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
要是人们靠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要是形成了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
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