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完善镇江高新区管理体制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完善镇江高新区管理体制动员大会上的讲
话
调整完善镇江高新区管理体制,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两聚一高”的发展大局、镇江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经过反复研究、慎重酝酿作出的重大决策。以今天的动员大会为标志,镇江高新区进入到空间明晰、职权清晰、全面建设的新阶段。2014年10月,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团结拼搏,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并实现一次创建同获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级“金字招牌”,这是“十二五”时期我市最为突出的发展成就之一。其中,以润州区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工作班子,付出了不懈努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一年来,在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到位、各项工作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镇江高新区难中起步、难中求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省内综合排名上升了3位,十分不容易。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这种“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保持这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镇江高新区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镇江也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刚才,郭建同志宣读了《关于调整完善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立风、冬生、万荣同志作了很好
的发言,会议还下发了相关文件材料,希望大家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下面,就落实管理体制调整完善工作、促进高新区争先进位发展,我讲四点意见。
一、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必须高度统一思想、全面凝聚共识
管理体制问题是高新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去年4月,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大局和长远发展考量,对高新区运行机制作了部分调整。此后一段时间,又对高新区管理体制等问题反复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国家高新区这一重要载体,必须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5月23日,市委常委会第14次会议对进一步调整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作出了决策部署。可以说,这一决策不仅对镇江高新区、而且对全市面上,都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到,调整完善镇江高新区管理体制,是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开发区、高新区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随着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持续深入,迫切需要高新区这样的载体来承担各项改革试点,在集聚创新要素、拓展平台功能、优化制度供给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市创新发展探
索路子。通过对镇江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完善,充分赋予其工作职能、行政权力和发展空间,才能使功能区模式、实体化运作落到实处,推动高新区真正成为各类资源、政策、制度的“高地”,成为全市发展新经济、创造新增长点的“温床”,为镇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引领新常态提供实践样本。
二是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需要。国务院明确要求,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国家高新区要发挥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李强书记也特别强调,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由国家高新区来统筹。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协同管理机制,这一布局的核心是“一区”,即国家高新区,如果高新区这个“主心骨”不够强大,示范区建设就不能捏成拳头、形成合力。调整完善镇江高新区管理体制,有利于增强其统筹调度、整合资源的能力,有利于“一区十四园”更好地同频共振、互动并进,从而提高镇江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整体地位和贡献度。
三是镇江高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与苏南其他地区相比,镇江高新区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对标找差、争先进位”的巨大压力。从指标排名看,2016年,镇江高新区在省内16家国家高新区中仅位列第12位,在全国也处于中下游水平。从发展内涵看,高新区缺乏有能力承
载国家战略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孵化器、加速器,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从发展空间看,仅有国家批复的4平方公里和市委市政府明确的10.36平方公里创新核心区(苏南其他城市,最大的常州高新区面积达439平方公里,最小的江阴高新区也有53平方公里),项目落户、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这次管理体制调整完善后,行政区域面积34.63平方公里的润州区蒋乔街道整建制委托镇江高新区管理,将为高新区提供必要的土地要素保障和发展空间支撑,推动高新区更好地放大优势、内涵发展,对标苏南、争先进位。
二、这是推进“聚力创新”的重要部署,必须提升目标定位、发挥示范效应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推进“两聚一高”的时代主题,其中,“聚力创新”是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战略,也是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根本动力。高新区的核心要义在于“高”和“新”,有责任有义务在聚力创新的大势中高点定位、提升目标、作出示范,成为全市创新活动的主阵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核心区。
1.要打造高新技术、高新企业的集聚区。这是高新区的“天职”,也是其有别于开发区的重要特征。去年省里出台开发区和高新区发展的综合考核办法,对各类园区量身定制了考评标准,
明确高新区考核指标50%以上围绕“科技创新”设置,就是在强化这一导向。要把高新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统筹抓好创新载体、公共服务、环境氛围等软硬件建设,加快培育镇江的创新“高原”和“高峰”。特别要在政产学研合作上动脑筋、想办法,充分挖掘宁镇扬地区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大院大所沟通对接,大力招引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各类机构,推进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协同利用,探索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不断催生符合未来战略需求、消费升级方向和有利于补齐供给侧短板的技术成果,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有“单打冠军”潜质的科技型企业,使高新区成为镇江创新浓度最高、“创新之火”最旺的区域。人才是创新之源,对高新区来讲,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密不可分、高度融合,一个高端人才可能带来一个团队和项目,成就一批企业甚至一个产业。对李强书记在镇江调研时提到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问题,希望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研究、率先破题,致力于成为在镇高校毕业生留镇发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2.要打造高端项目、高端产业的引领区。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在产业高端攀升上,高新区具有引领作用。要坚持把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基础、发挥优势,错位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