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调查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个人差异论
最早由卡尔·霍夫兰于1946年提出来的,德佛勒 在1970年做出了某些修正。 以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式为依据,从行为 主义心理学派的角度研究受众。 媒介信息的特定刺激性与受众个性相结合会产生 特定的作用。 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不同,脾气、性格、心理 结构等方面差异会在接收大众传播的信息方面作出 不同的选择和理解——态度——行为改变。
按研究目的分类 :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预测性研究
按资料来源分类: 文案调查 实地调查
按时间维度分类: 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按调查组织形式分类 : 专项调查 连续性调查 搭车调查
按分析方法分类: 定性调查 定量调查
二、受众的定义和历史
1.受众的定义 • 什么是受众?谈谈自己的理解
2.媒体市场调查
(1)定义
通过科学的方法体系,为了解与媒体产品营销 有关的信息,以及认识媒体市场提供一套切实可行 的研究工具。
以认识或是解释媒体市场为目的、收集并分析 信息的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2)类型
按内容分类: 对传播者的调查研究 对传播媒介的调查研究 对传播内容的调查研究 对受众的调查研究 传播效果研究
2.受众研究史
媒介受众研究是传播领域中相当重要的 一部分,传统的受众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 产生极为不同的研究风貌。
• 西方的传播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队对宣传 技巧的需求,与战后商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背景之 下,发展出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用大量统计资料来解读 受众行为的受众研究传统。 • 欧洲丰饶的人文社会思想, 孕育出以符号学、结构 主义、符号互动理论、文化研究与社会语言学等为基础 的全观式研究传统。 • 由此可见:环境、历史与文化等因素,将受众研究 这一个课题引领向不同的发展领域。同时网络环境下 的新闻受众比传统媒体的受众更为模糊, 往往具有多 重身份。
百度文库
(3) 社会关系论 • 由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卡茨等人提出, 强调群体关系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关注受众参 加的组织或团体的压力、合力对其个人接收传播 信息的影响上。 • 受众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并受到其制约和 影响。
意见领袖
• 又译为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 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 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这些人是大众 传播中的评介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 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 “大喇叭”。 • “意见领袖” 最早出现于美国传播学 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三人的《人民的选择》 (1944)一书中。这三位学者通过对美国1940 年总统选举时选民投票意向的研究,从而提 出了两极传播模式:即“观念常常是从大众 媒介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告诉人 口中的不太活跃的部分。”
受众调查与分析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
• 学时:54 学分:3
考查课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60%)+阶段性测 验(60% )
(1)平时成绩40%:出勤率,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 积极参与活动情况。
(2)阶段性测验60%: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第一课章程绪目论录
第二章 受众的特征和类 型 第三章 受众定位 第四章 受众心理 第五章 受众调查 第六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 报告
传播学:受传者 陈崇山:集合概念 麦奎尔:社会环境和特定媒介供应方式的产物 新定义:“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既是成 果的享用者也是补充者” ,受众对于共享和参与有 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具体来说
• 书籍-读者 • 报纸-读者 • 期刊-读者 • 广播-听众 • 电影电视-观众 • 网络-网众 • 第五媒体-手机用户
(2)社会类别论
• 又称社会范畴论,这一理论最先是由约翰·赖 利与马蔕尔达·怀特·赖利提出。受众所属的社会群 体的特性差异。 • 这一理论认为,尽管受众成员存在着个人差异 ,但由于某些方面的共同特征,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类 型。 • 大致相同的经历,持有相似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因而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和接收也会做出相同或相 近的反应。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接受倾向和选择性理 解,选择和制作传播内容,以增强自身传媒的特色和 吸引力,提高传播效果。
第一章 绪论(媒体市场、受众基础)
一、媒体市场
1. 中国传媒的现状 (1)30年发展历程
(2)传统媒介的重新市场化定位
•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cntv、中国广播网、其他多 媒体业务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新媒体 • 地方广电→数字电视、itv、芒果台
(3)新型媒介的发展
•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交车 •IPTV: 计算机;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 •手机电视:CNTV、PPTV……
参考资料
• 1. 南波利著,陈积银译.传媒机构与受众市场.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 2.麦奎尔.受众分析(中文版).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 3. 臧海群.受众学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1版
• 4. 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9年第1版
(4)外国媒体挤占中国市场 • MTV音乐电视网:1981年8月在美国纽约创办
,覆盖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3.84亿家庭,目 前在美国拥有的订户超过7900万家庭。 • ESPN:付费体育节目 • 时代华纳旗下新闻网CNN在香港开设全球首个结 合电视及互联网的新闻中心。 • 默多克(星空传媒)兵败中国市场:《走遍美国 》 • 《财富》杂志
四、受众的变迁
1.作为大众的受众:社会上所有的“一般人”。
2.作为群体的受众:聚集成群的人,具有集体心理 。
3.作为市场的受众,受众即市场。
五、受众理论
• 讨论:《中国好声音》的关注者有哪些?

他们为什么喜欢观看此节目?
1.分类
• 个人差异论 • 社会类别论 • 社会关系论 • 文化规范论 • 受众参与论 • 使用与满足理论
三、受众的角色
受众由“靶心”向“中心”转变: • 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受众阅听和接受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信息,亦即消费 信息产品,必须付出一定的金钱或代价。 • 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传播者-编码一讯息 一媒介+讯息一译码+受众 • 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你可以爱我或恨我,但千万别不理我!”传播效果 的反馈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