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词中的意象-西楼
古诗意象“西楼”小议
“ 仕不遇 ” 之外 的各个角落 , 而其 中数量最多 的
要数 闺怨诗词 了。
于东 。 东 为阳, ” 为大 , 为贵 , 东边 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
方, 比如 “ 东宫 ” 了太子 的代名词 。西边属 阴, 次 , 成 为 甚
于西面的 它应是位于主体建筑西边, 萋 楼, 方位
朝东的小楼。西边的楼为何如此引人注 目呢?
中国古代建 筑包括 现在农 村许 多地方 的建 筑
都是坐北朝南 的。这一建筑布局是多种 因素综 合作用 的结果 。比如其 实用 性 , 出于气候和 是 昌 一
寂
主要从 “ 不遇” 仕 这一老话题 , 来透视 中国古代
闺怨 诗词是 我 国古 代诗歌 中表达 怨情最 为众多 的
或为贱 , 照应 的人物是少女 、 侍妾或歌伎 , 西楼就 成了女
子 的居所 , 如元杂剧《 西厢记》 西厢 ” 为崔莺 莺的住 中“ 便 所 , 段闺情相思 , 段 片片缠绵哀 婉 , 自然 要在此 演绎 , 所
以也就有 了流传千古 的或凄 、或怨 、或忧 的诗词 佳句 。
道, 衰柳长堤 ”都与闺情相关 。 , 于此 , 寂寞 的红颜 , 深锁 春 闺 , 楼 , 登 或远 眺 , 或低
忽见 陌头杨 柳色 , 叫夫婿觅 封侯 ”王 昌龄《 悔 ( 闺怨 》; )或
者借女 子之 口抒发 自己怀才不 遇 的苦 与悲怨 :天 回北 “
斗挂西楼 , 金屋无人萤火流 。 月光欲 到长 门殿 , 别作深宫
诗人的特殊心态 。“ 仕不遇” 中国古代封建社 是 会 中一种普遍 的 、 绝对 的现象 。“ 士多数奇 , 文
深入研读诗词之破解“西楼”意蕴
深入研读诗词之破解“西楼”意蕴深入研读诗词之破解“西楼”意蕴赏读中国古典诗词,我们经常会看到“西楼”这个意象,它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中,其后诸多诗词曲中也屡屡出现“西楼”这个意象,尤其以宋词为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入研读诗词之破解“西楼”意蕴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键词】古典诗词;西楼;意象;意蕴赏读中国古典诗词,我们经常会看到“西楼”这个意象,它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中,其后诸多诗词曲中也屡屡出现“西楼”这个意象,尤其以宋词为盛。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西楼”作为一个美丽而哀伤的意象被频频使用,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西楼”情结呢?对诗词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是准确把握“西楼”意象之内涵的重要路径。
一、借西楼写相思怀人之苦西楼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的小楼。
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
在《周易》中,西方为兑卦,兑为少女,所以,古人常按风水的'原理,将年轻女性安排住在西楼,这就是天人合一。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当写于作者闺中少妇不知愁的时期。
这首词一开始,就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天气渐凉、荷花凋残的初秋,正是这样萧索的天气引起了作者的相思闲愁。
她全身心盼望的是,在大雁飞回来时,带来那个相思人儿的家信。
词人正在洒满月光的西楼上等着呢,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对丈夫深沉真挚的思念之情。
二、借西楼抒思乡念旧之愁我们知道,做主人我们会说做东,称呼主人,会叫东家,租赁房屋,我们也称主人为房东。
古时的住宅,坐北朝南,北边为正,东面是主,西边为客。
西楼这个意象代表了离开故乡、寄寓他乡的境遇。
诗人们感触离合变迁,思乡怀旧,以情寓景,明月西楼,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了。
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相见欢》,为李煜归宋后所作。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俘至汴京,白衣纱帽待罪明德楼下,接受了赵匡胤赐给的屈辱封号“违命侯”,开始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
古典诗词中的“西楼”
古典诗词中的“西楼”我们欣赏古典诗词时常常会看到“西楼”,据考证“西楼”一词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中,“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未映东北墀(chí台阶),娟娟似蛾眉”(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此后,诗词屡见“西楼”这一意象。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宋人黄升《花庵词选》的评语“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归宋后,幽闭的生活是无聊难捱的。
昔日依红偎翠,红袖添香,威风凛凛, 而今孑然一身,怎不怀念故国,任何言语都无法言说,破国亡家、命在旦夕,孤独和痛苦是深沉的,只有独自登上“西楼”,凭栏望乡,排遣愁绪。
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词中的“西楼”是言愁。
(唐朝诗人李益《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此诗描写主人公与女子约会不得的失望、无奈,甚至绝望的心情。
诗人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约,于是失望之极,“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表现了失恋的痛苦之情。
冷月清光不过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忆而已。
诗中的“西楼”是相思。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年轻时舒适安逸,后来他家道衰落。
这使他深谙人生的无常。
昨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是一首伤别的怀旧之作,写别后的凄凉情景。
词中“西楼”泛指欢宴之所,是怀旧相思(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西楼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西楼在古诗中的
象征意义
在古诗中,西楼常常被用作象征离别、思念和孤独的意象。
首先,西楼是离别的象征。
古人常以“西楼”来代指离别的地方,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
念中,西方代表着结束
和离别。
例如在《离骚》中,屈原写道:“登船对青楼耐可乘风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里的“青楼”就是指西楼,象征着屈原的离别之情。
其次,西楼也是思念的象征。
在古诗中,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西
楼的景象来表达对远
方亲人或朋友的深深
思念。
例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里的“西楼”就是诗人思念弟弟的
象征。
最后,西楼也是孤独的象征。
在古诗中,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西
楼的孤寂景象来表达
自己的孤独之情。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西楼”就是诗人孤独的象征。
总的来说,西楼在古诗中是一个富有象
征意义的意象,它既可以代表离别的情感,也可以代表思念的情感,还可以代表孤独的情感。
这些情感都是人类共有的,因此西楼的形象也就深深地烙印在
了人们的心中。
唐诗宋词中“西楼”内涵的演变
( 咸 阳西楼别窦审》 , 《 )借西楼写他物、 抒他怀 , 通 过登楼远望 , 或怀人或相思, 但这些情感与西楼本 身都无联系 , 因而该意象在此时还不具 有文学 的 象征意味。再看 韦应物 的《 寄李儋元锡》 中的最
Ju . 01 n2 2
Vo13 . l NO. 3
唐 诗宋 词 中“ 西楼 " 内涵 的演 变
白
璐
芜湖 2 10 ) 4 0 3
( 安徽 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安徽
摘
要: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登楼抒怀 、 遥想佳人的传统 。这种独特 的文人情怀使得“ 西楼” 一词在唐 诗宋词 中反
第3 期
白璐 : 唐诗宋词 中“ 西楼” 内涵的演变
・ 3・ 2
楼望月来盼望友人 , 饱含深情 , 情真意切。此处滁 州西楼虽很具体 , 但因与月相连 , 就把对友人的思 念和盼望写得婉约变化、 曲折而有深意 , 给人带上 了一层或多或少 的相思之意, 朦胧模糊而韵 味无 穷 。晚唐的贾岛在《 寄韩潮州愈》 中也有“ 一夕瘴 烟风卷尽 , 明初上浪西楼 ” 月 的诗句 , 皓月 当空, 月光朗照在潮州西楼之上 , 将之前的瘴气全部涤 荡干净 , 在表达情感方面使得“ 西楼” 的象征意义 有所 增 加 。
复出现 , 很好地表达 了诗人 、 词人的内心感受 , 展示 了他们 的情感状 态。探求 “ 楼” 西 意象 在唐诗 、 宋词 中的 内涵不 同, 并
经历了由具体实指的房屋建筑到虚指的情感表达 的象征物 的演变 过程实有必要 。中国古代 “ 天人 合一” 的传统思 想、 感 伤悲凉的怨情传统 以及“ 诗庄词媚” 的传统观念是“ 西楼 ” 内涵演变的三个主要原 因。 关键词 : 唐诗宋词 ;西楼 ;虚化内涵
古代西楼的含义
古代西楼的含义
可以理解为古代的相思之地。
西边所对应的人物主体是望郎人、思春少女、哀婉的侍女、感伤韶华流逝的美妾一类人,西楼也就成了女子的居所,具有明确的性别指向和一种幽微的美学气质。
“西楼”一词最早见于六朝诗歌:南朝宋的诗人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
白话译文:初生的月芽儿,照见西南楼,娇小纤细,宛如盔钩,夜阑月西沉,余光辉映着。
东北面的台阶,残月也妩媚,恰似少女的蛾眉。
月满西楼的说法源自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把天上的星相分为五宫,即“东西南北中”。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古人自觉对家居房间的布局分配予以对应,以南为尊,则尊长居住之屋即北屋。
“日归于西,起明于东。
”
因为东为阳、为大,也为贵,东边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方,比如“东宫”就成了太子的代名词,“东床”成了乘龙快婿的别称。
西边属阴,为次。
诗词中的东楼,西楼,南楼,北楼、黄楼、白楼等都有什么潜台词?
诗词中的东楼,西楼,南楼,北楼、黄楼、白楼等都有什么潜台词?原创首发:诗词中的东楼,西楼,南楼,北楼、黄楼、白楼等都有什么潜台词?在阅读古诗词时,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楼,不仅有东西南北楼,还有层楼、重楼、层楼、秦楼、画楼等,有些是具体楼,而有些却饱含深意,甚至还有隐藏标签。
显而易见,诗词中的此楼非彼楼也,那么,这些楼里到底有什么隐情呢?东楼一、为写实,即为建在东边的楼,城东的楼等。
比如杜甫的《东楼》诗,比如黄山谷诗“望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二、宴客之所。
可以待客,也可以饯行。
经常侧重于有美丽女子坐陪的宴会,有时还提供住宿服务。
古代建筑布局始终充满着“礼”的色彩,比如以南为尊(皇帝坐北朝南),比如以东为贵(尊者坐西向东),东为太阳升起的方向,含有阳光、朝拜、希望、浩大之意。
因此,古代建筑布局中,除了正屋,第二重要的便应当是东厢房(长子所住),西厢房是次子或女儿等。
古人设宴招待客人,常常会在东面的房间以示尊重。
因此,东楼的潜台词就是宴会。
唐玄宗有一个妃子叫江采苹,世称梅妃,她写过一篇《东楼赋》,里面有“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之句。
比如晏几道《浣溪沙》“可堪题叶寄东楼”就是会想念在宴会中遇到的那名女子,比如白居易诗《郡楼夜宴留客》“北客劳相访,东楼为一开。
”比如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蓠。
”比如岑参诗句“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别卿”。
我们经常在古诗文中看到东楼和“筵”字交缠在一起便是明证。
不仅如此,诗中还有“醉”、“妓”、“客”、“舞”等字样。
因此才说这种宴会常常会有歌妓作陪。
西楼一、写实,建在西面的楼,位置在城西的楼等等。
比如李存《古意》“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比如郎士元诗句“西楼迥起寒原上,霁日遥分万井间”,大多数会接有景物描写。
二、思念,古代房间布局中,卧室大多在西面。
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便指的是深夜夫妻两人在卧室中倾叙离情。
因此,西楼的寓意等同于“西窗”。
比如晏几道《采桑子》“当时垂泪忆西楼,湿尽罗衣歌未遍”。
小议古诗词中的“西楼”
很 多古诗 中都 有写 景 ,仔 细
《 《 莲》游山西村》西江月》 《 等。同 样抒写对 自然风光、宁静淳朴的 农 村 生活 的喜爱 的诗 篇 ,如 陶渊 明的《 园田居( 归 其一 )《 》 饮酒》 , 常建 《 题破 山寺后禅 院》 却含有 , 对官场厌恶的隐逸之情。优美动
人的诗篇往往源于诗人对生活的 关切和细致的观察,只有热爱生 活 的人 ,才会 去 留心 身边 的一 革 木、 青山流水 , 这样才有可能将 生活 的美传 神地 展现 出来 。领会
人独守西楼, 愁肠百结, 清辉满楼 , 凄清若许 , 真让人黯然而泪下矣 ! 辛弃疾的《 满江红》“ :快上西
楼. 怕天放 、 浮云遮 月。 唤 取 、 但 玉
别, 自然要在此演绎 了。 于是也就
有 了流 传 千 古 的或 忧 、或 愁 、 或 怨 、 悲 的诗 词 佳 句 , 或 西楼 、 西厢 及其 西 窗也就 成 了古代 文人 诗 文 中传 承 下来 的表 达 相思 哀 怨凄 美
4热爱 大 自然 、 . 热爱 生活
热爱之情 。 当然, 很多诗篇往往立 意不在于此或不仅在于此 ,但也 有为数不少的诗篇,就是诗人为 大 自 、为美 好 的生 活所 唱 的赞 然 歌。 如教材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 钱塘湖春行》 城东早春》 《 《
作文 的前 提 。 5感悟 生活 的哲理 . 古诗词给读者展现了生活的 美 , 的还为读者揭示了生活的 有 真 。“ 当凌 绝顶 , 会 一览 众 山小 ” 、 “ 舟侧 畔千 帆过 , 树前 头 万木 沉 病 春 ”“ 畏浮 云遮 望 眼 , 、不 只缘 身在
教l 谤1 吉I 支
边 属 阴 , 次 , 或 为 贱 , 应 的 为 甚 照 人 物是 少女 、 妾 等 , 侍 西楼也 就 成 了女子 的居 所 。如 元 杂剧 《 厢 西
古诗意象“西楼”小议
古诗意象“西楼”小议作者:钟艳萍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6期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有—种艺术光芒能直抵读者的内心,让人在灵魂深处产生震颤的意象,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西楼”。
在诗人的笔下,“西”似乎很能表达愁怨,如“西风”“西下”,便分别比秋风多了一层凉意,使夕阳增了一丝伤感。
那么“西楼”里装了什么呢?红颜、离愁、爱说起“西楼”,让人联想到的人首先是女子,从概念来看,“西楼”指位于西面的楼,它应是位于主体建筑西边,方位朝东的小楼。
西边的楼为何如此引人注目呢?中国古代建筑包括现在农村许多地方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
这一建筑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其实用性,是出于气候和环境的考虑,这样的居所冬暖夏凉。
但古代人们对此最科学的解释恐怕是风水学的运用,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把天上的星相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和中宫,这一观念影响到房间的分配,以南为尊,则尊长居住面南之屋即北屋。
“日归于西,起明于东。
”东为阳,为大,为贵,东边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方,比如“东宫”成了太子的代名词。
西边属阴,为次,甚或为贱,照应的人物是少女、侍妾或歌伎,西楼就成了女子的居所,如元杂剧《西厢记》中“西厢”便为崔莺莺的住所,段段闺情相思,片片缠绵哀婉,自然要在此演绎,所以也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或凄、或怨、或忧的诗词佳句。
“西楼”、“西窗”以及“西厢”也就成了古代文人传承下来的表达相思哀怨之情的凄美意象。
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王实甫的“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都与闺情相关。
于此,寂寞的红颜,深锁春闺,登楼,或远眺,或低眉,闲情也罢,离愁也好,油然而生。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许浑“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宋诗词中的“西楼”意象解读
摘 要: 登楼 抒怀是 中国古代 的一种 风尚 , 诗词 中对楼 的描述 也各具特 色。 而“ 西楼”由于其 自身独特 的地 理位置和 文 化 内涵, 在唐诗 宋词 中使 用广泛 。通过 分析使 用“ 西楼” 象的诗 词 的情 感倾 向 , 究 了唐 宋文人“ 意 探 西楼” 结的成 因, 情 这和“ 西” 字在 中国哲 学中的特 定 内涵有密切联 系, 而且和西楼 的位置 、 功能以及文人“ 以悲为关” 的审美情趣 有关。 关键词 : 唐诗 宋词 ; 西楼 ; 象; 意 虚化
一
、
这样一个 萧索 的天气 引起 了作 者 的相 思 闲愁 。明诚求 学在 外 , 照 成 了 闺 中 思 妇 。 她 用 凝 练 的 笔 法 , 出 了 自 己一 天 的 清 写 行止 : 夜晚则人去席 凉 、 翠衾 冷 落 , 白天则 “ ” 兰舟 、 独 上 嬉戏 无 味 。为 什 么 会 这 般 百 无 聊 赖 呢? 原 来 她 全 身 心 盼 望 的 是 , 在大雁 飞回来 时 , 带来那 个相思 人儿 的家信 。词人正 在洒满 月 光 的西 楼 上 等着 呢 。 这里运用 了“ 西楼” 这个意象 。对于 “ 西楼 ” 前人 的解释 , 很多 , 归纳起来 , 主要有 以下 三种 : 一是认 为“ 修 饰的是 月 西” 亮 , 已 西 斜 , 见 她 站 立 楼 头 已久 , 就 表 明 了 她 对 丈 夫 的 月 足 这 思念之情 的深沉 真挚 。还有 一种也认 为“ 西楼 ” 和月亮 有关 。 因为中国处 于北半球 , 月亮傍晚是从东方升起 , 照在人们住 的 楼上 , 楼上看月亮 , 从西 往东看 , 对月亮而 言 , 是在西 从 是 相 楼 边, 所以称为西楼。另有一说是认 为 , 这里 的“ 西楼 ” 用典 , 是 用 的是 “ 闻道欲来相问讯 , 西楼望 月几 回圆” 韦应 物的《 ( 寄李 儋元锡》 的诗句 。 ) 第二 首“ 楼词 ” 作 者是后 主李煜 。我们从 宋人 黄升 西 的 《 花庵 词选》 的评语 “ 此词 最凄婉 , 所谓 ‘ 国之音 哀 以思 ” , 亡 ’ 可知为李煜归宋后所作 。宋 开宝 九年 ( 公元 9 6年 ) 月 , 7 正 李 煜被俘 至汴京 , 白衣纱帽待罪 明德楼下 , 接受了赵匡胤赐 给的 屈辱封号—— “ 违命 侯 ” 开始 了两 年多 的 囚徒生 活 , 首词 , 这 当 为此 时 之作 。 幽 闭 的 生 活 是 无 聊 难 捱 的 , 何 况 一 个 亡 国 更 之君 。昔 日威 风凛 凛 , 红倚 翠 , 今冷 冷 清清 、 拥 而 孑然一 身 。 有 的 是纷 纷 愁 绪 , 对 昔 日荒 废 朝 政 如 今 落 人 人 手 的 悔 恨 , 有 有 对 自己处 境 的 担 心 和 忧 虑 。 “ 言 ” 愁 绪 深 重 , 头 如 堵 , 无 是 心 任何 言语都无 法言说 , 更是深陷孤 院 、 孤家寡人 , 无人 与之说 。 想说 , 却无从说起 , 有话 , 却无 处倾 述。破 国亡家 、 命在 旦夕 , 李煜 的孤独 和痛苦 是深沉 的 , 只有 独 自登上 “ 西楼 ” 凭 栏 望 ,
中国古诗词"西楼"意象解析
钩。 ” ( 《 相见欢》 李煜) ; “ 西横望月几回圆”( 《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等等。人们对于这个意象的理解往往并不投入过多的想象和思 考, 往往停留于词义的表层 , 而忽略了这个意象在文人 长久的诗词创作和读者的解读过程中呈现 出的超越词义本身的情感内涵和 美学
意义 。 关键词: 西楼 ; 古诗词 ; 意 象 中 图分类 号 : ( 3 6 3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1 1 - 0 0 9 9- 0 1
这里的西楼是诗人醉别之地 , 追忆往昔之地 , 具有浓郁 的伤 其实 的地点 。在 古人 的 日常 生活 中, 登 临、 游 赏楼 阁, 一直 是 重 要 的
它 出 现 于文人 墨客 的诗词 曲赋 之 中 , 往往 会 涂抹 上 很浓 郁 的情感 感 、 忧 郁 的情感 色彩 。 色彩和 美 学意 味。在 这一层 面上 , “ 西楼” 这 一 来 自人 类 社会 生活 的意象 并 不逊 于来 自于 自然界 的任何 意象 。
一
I
l
l
剪梅
“ 西楼” 在古诗词中呈现了比“ 东楼” 更多的审美想象空间, 带来更
多 的美 学 体验 , 所 以诗 人 们 往往 将 他 们 的 伤心 之 地 , 离 别 之 地定 在 了西楼 , 诗人 们 在 这 里排 遣 忧 伤或 遥 望 故 国 、 爱人、 友人, 也 许 这 已经跟 这座 楼字 的位置 无关 了 。比如 :
西 楼
阑情
雅 致 和 休 闲 放 松 的 优 雅 情 致 。 比 如 :
闲游
李 商隐
危亭题竹粉 , 曲沼嗅荷花。数 日同携酒, 平明不在 家。 寻幽殊未极 , 得 句总堪夸。强下西楼去, 西楼倚暮霞。
白居易《西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白居易《西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西楼
小郡大江边,危楼夕照前。
青芜卑湿地,白露泬寥天。
乡国此时阻,家书何处传?
仍闻陈蔡戍,转战已三年。
【注释】
危楼:高楼。
泬寥:空旷清朗。
陈蔡:陈州、蔡州,今河南淮阳、汝南。
元和年间,淮西吴元济叛乱,朝廷派兵,于陈、蔡一带转战三年,方始平定。
【评析】
“小郡”“大江”,“危楼”“夕照”,一片冷峭凄清。
诗人先声夺人,起句突兀,意境冷寂,奠定全诗基调。
颔联写西楼远眺,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并由此联想到故乡。
思乡却不得传书,原因何在?从而逗出尾联,以战乱作结,将情感升华至家国之思,戛然而止。
此诗与杜甫《登岳阳楼》在结构和情感走向上颇为近似,在意境和风格上却有所不同:杜诗悲壮,白诗悲戚;杜诗雄浑,白诗绵渺;杜诗开阔,白诗深沉。
这不但是二人之间的差异,也跟盛唐与中唐的差异有关。
小议古诗词中的西楼2
小议古诗词中的“西楼”意象【内容摘要】“西楼”在古诗词中作为一种意象,为许多的文人雅士所喜爱,这一意象的出现给诗文增添了不少动人的色彩。
而“西楼”由于其自身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在诗词中使用广泛。
通过分析诗人“西楼”情节的成因和探究诗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帮助学习鉴赏古诗词灵活多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西楼阅读学习古诗词,我发现“西楼”这一意象为众多的诗人所钟情。
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或者“黄鹤楼”那样的名楼,我们从地图上似乎也找不到它的所在。
可是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人,都会选择“西楼”而不是“北楼”、“东楼”之类呢?它又附有何种意义呢?“西楼”一词最早出现于六朝诗歌中,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就有“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语;稍后的南朝梁诗人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中有“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的诗句[1]。
其后许多文人的诗词曲中都屡屡出现这个意象,尤以宋词为盛。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是一个花落萧寒,天气渐凉的初秋,西楼伤心地,月圆人未圆,雁归人未归,丈夫外出做官,一人独守西楼,怎么也无心入眠,愁肠百结,清辉满楼,凄清若许,这里正借住“西楼”表达了一种闺妇相思闲愁无人懂的哀怨,催人泪下。
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怜有愁无,应华发。
”诗人为解孤愁,为排郁闷,为开阔心境,一个人走上西楼,远远的眺望,这般幽独,凄冷,更与何人说。
这就是诗人们的“西楼”情节吧。
那么这“西楼”为何如此引得文人们的关注呢?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我想自有它深厚的历史背景。
这源于我们北半球的天象,月亮傍晚从东方升上来,照在人们住的房子或楼上,从楼上看月亮,是从西往东看,所以称西楼。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作者:欧阳丹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6期⊙欧阳丹[湖北大学文学院,武汉 430062]摘要: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喜用“西楼”一词,但“西楼”在不同的文体中承载着不同的文学指向和审美内涵。
在诗歌中,“西楼”是供人欣赏登临、宴吟送别的场所,给诗人提供“登高而赋”的场所。
发展到宋词,“西楼”不再仅仅是文人休闲玩乐的场所,还象征着爱情相思,固化为恋人之间的爱情寄托。
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演变,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西楼方位楼实体楼爱情楼■自古以来,文人便有“登高必赋”的习惯,因此文学创作便与亭台楼阁结下了不解之缘。
亭台楼阁最初出现在诗词中主要是作为一个实在的背景供文人娱乐抒怀,但是随着广泛的使用,它们慢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学指向和审美内涵。
本文就以“西楼”为例,探究“西楼”内涵在诗词中的演变过程。
一、“西楼”诗“西楼”诗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1},而后庾肩吾的诗歌《奉和春夜应令》中也写到“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2}。
这两首诗中“西楼”都实实在在地指西方的高楼,主要起着方位指示的作用,真实地刻画西边之景色。
由此可推断,唐前诗歌中的“西楼”主要是实指,偏重于指西方这个方向,并无其他审美内涵。
登高临远,在高处视野也就变得开阔。
正是高处不一样的视角,触发了诗人内心不一样的情感,所以到了唐朝,高楼不仅能承载诗人的愉悦还能承载悲伤,不仅能参与友人聚会还能参与离别。
正是登楼诗的广泛出现,“西楼”一词不仅承接了唐前之义,还产生了新的内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方位楼:西方之楼西楼,顾名思义就是位于西方的高楼。
所以,最浅显的用法就是将它当成一个方位楼,用来描绘西边的景色,这就承接了唐前“西楼”之义了。
如李白的《长门怨二首》(其一)中“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这里运用“西楼”就是为了刻画北斗星挂在西边的景象,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的夜晚天文景象。
《西楼》赏析
《西楼》赏析《西楼》赏析《西楼》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
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但这恰恰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
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注释】1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2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赏析】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
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
谢榛的“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似乎少了点儿气势,苏东坡的“天外黑风吹海立”,似乎缺了点儿动感,许浑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似乎缺了点儿声势。
也许可以这么说,将他们三人的的诗句加起来,就熔化成这两句。
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
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关键字眼在于“卧看”。
杜牧有“卧看牵牛织女星”,陈与义有“卧看满天云不动”,这些“卧看”都写出了外表安详,而内心激动的神态,并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还为画面添上主人公的形象。
曾巩《西楼》翻译及赏析
曾巩《西楼》翻译及赏析曾巩《西楼》翻译及赏析曾巩《西楼》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曾巩《西楼》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翻译】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
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鉴赏】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西楼”即文中的“朱楼”,所以称“西楼”,恐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
它的.位置当是依山傍海。
首句写西楼前面的景色,直接截取了风云变幻的高潮的顷刻:乌云低垂,水天一色,只见海浪拍岸,宛如骏马驰骋,去而复回,呈现出一种动与力的壮美。
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忽然北风卷过,挟带“数声”震耳欲聋的雷响,平添了赫然的声势,壮美之情益显。
“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十足显示了狂飙的威力。
在这场威武雄壮的戏剧中,“北风”是个“最佳配角”。
风是雨的使者,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雷雨之前这个自然特征加以渲染,令人赞叹。
“朱楼四面钩疏箔”,“箔”是用苇等织成的帘子。
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
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
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
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
“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
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
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
西楼原文赏析及翻译
西楼原文赏析及翻译西楼原文赏析及翻译西楼原文赏析及翻译1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歌罢还颦。
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倦客红尘。
长记楼中粉泪人。
翻译记得那年月夜,在西楼相会。
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
唱罢了歌儿,还皱着双眉。
只恨香炉烟袅袅,你的容貌未看仔细。
别来光阴逝如水,楼外的柳丝,几次生绿。
在尘世中奔波,我已很累。
唯有你的娇容,时时在萦绕脑际。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西楼,乃当时听歌见人之地,宋人词中多以“西楼”“西厢”“西窗”为名。
泪粉偷匀:暗自擦干泪水,重把粉搽匀。
还颦:却皱着眉。
还,却。
颦,皱眉。
青春:春天。
倦客红尘:厌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创作背景晏几道在熙宁二年(1069年)守制结束后,结识了一个歌女。
后因晏几道被朝廷委派去长安当一小吏,两人不久就分别了。
任满后,他一度回到汴京,却已无法找到这位歌女。
词人后来回忆当年同歌女在西楼相遇的情景,写下了该词。
赏析上阕追叙当时情景,尤能以寥寥数字传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动。
首句点时点地并点事。
二、三两句写歌女神情,泪水冲洗着脸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匀”者,怕席上诸人看出泪痕之故,仅此一句,已写出了歌妓那强颜欢笑以助人取乐的可怜处境。
然而,尽管强颜欢笑,终于掩不住内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罢,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这便是所谓“歌罢还颦”。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月下所见的这位歌女,既有喜爱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缘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点,可惜隔席而坐,缕缕炉烟遮挡了视线,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记得一个朦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是一贯的,如其《玉楼春》词云:“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
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
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
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看来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赏音人”,亦每每为她们的不幸而感怀伤神,这不难理解,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痴人”。
曾巩《西楼》赏析
曾巩《西楼》赏析曾巩《西楼》赏析曾巩是有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以诗名。
而他所作的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吧!曾巩《西楼》赏析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嘉祐二年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南丰七曾”之一。
这首中的标题是“西楼”即指文中的“朱楼”。
我们性诗歌的内容看,也许就是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
其实,在古代诗歌中,“西楼”也许就是某地西边的楼房,也许就是某座楼就叫西楼,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也许就是诗人的一种情思意绪。
如,李煜的《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清照的《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里,也许就是词人的一种独到的情怀。
曾巩《西楼》全诗如下: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诗歌首先写道:“海浪如云去却回。
” 诗人观看点在西楼上,所以,这一句主要写了西楼前面的景色。
“却”即退,退回。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海浪像云一样高耸,去了又回来(海浪汹涌澎湃,撞击海岸,去而复回)。
“海浪如云”这一比喻,不但描写了海浪的似如云朵一样白,而且更突出了海浪之高,气势之大。
“去却回”是说海浪撞击海岸的力度很大。
在写作方法上,诗人将静态的形象和动态的力度结合起来,突出了风雨来临之前海面的壮美气势。
接着第二句写道:“北风吹起数声雷。
”“数声”即几声。
意思是说,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
这一句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
诗人通过声音的描写,突出了风雨欲来之前的情景:北风卷过,响起了“数声”雷响。
这样,不但增添了海浪赫然的声势,提高了海浪壮美景象,而且也预示着疾风暴雨即将到来。
其中,“吹起”二字很有力度,突出了北风的威力之大,也暗示了即将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西楼
西楼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以其抒情功能言,多与两性情爱生活中的心灵体验与心路历程相关。
这种抒情倾向和同样存在于宋词中的东楼、南楼意象形成较大区别。
《全宋词》①中涉及西楼意象作品近150首,其中约80%以表现男女悲欢为主题。
比之宋代以前诗歌文学,宋词西楼意象的情感色彩明显增强,西楼成为寄托情人相思的主要场所,并且男女间聚少离多的生活,使西楼具有了浓重的叹离伤别情调。
以使用西楼意象频率最高的晏几道、吕渭老、周密作品为例。
晏几道12首词使用了西楼意象,他笔下的西楼,,完全是其悲欢离合的情爱生活的见证。
这里不仅有心上人“凝澹倚西楼, 新样两眉愁”、“西楼别后, 风高露冷”的落寞伤感;也有词人自己“醉别西楼醒不记”、“西楼月下当时见……恨隔炉烟看未真”的感念与遗憾。
从晏几道西楼意象抒发的人生失意看, 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能比咀嚼发生于“西楼”之记忆更哀伤的。
“西楼”观望产生的失望、“西楼”高耸伴随的凄寒、“西楼”欢会留下的憾恨等情绪, 凝成其西楼抒情的重要成分②。
吕渭老和周密各有7首作品使用了西楼意象。
吕渭老笔下不仅有“大家沈醉还高枕,一任西楼报五更”的欢愉,亦有“断人肠,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的相思,也有词人因思念心上人“欲上西楼还不忍,难著眼,望秋千”的感伤。
周密笔下的西楼,一如吕渭老,有女子独倚的落寞,有男性轻别后的悔叹,也有词人感叹人生易老因而倦旅思归的悲愁。
他们的抒情都赋予西楼意象极浓厚的感伤色彩。
在宋词中,西楼与其他抒情意象的配合使用几乎也成为常态。
它不仅和风、云、雨、雪等表气候变化的意象合用,也与斜阳、明月、烛花等光影物象及飞雁、喜鹊、子规、燕子等鸟类意象映衬。
这样的意象结合方式,强化了抒情者情绪的悲喜激荡,使西楼充满了抒情的张力。
其中, 明月与西楼的联用尤值得注意。
在明月背景下,西楼兀自孤立的光影形象,不是更能传达同心离居者的多感之怀吗?月色, 无论朦胧暗淡还是明亮皎洁, 都为西楼抒情蒙上了一层婉转多感、相思情深的面纱。
所以不仅李易安、魏夫人等女性词人笔下, 明月西楼的期待极其深切,即使在男性词人如周邦彦、周紫芝等人作品中、西楼月光也多凝成对往事的苍凉回忆。
故月之联姻西楼,强化了西楼意象的抒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