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第一章第4节体积的测量复习题.doc

七上科学第一章第4节体积的测量复习题.doc
七上科学第一章第4节体积的测量复习题.doc

D. 200厘米3

D.秒表

D. 50ml 的烧杯和滴管 D.水

);若视线是俯视,则测得体

七上科学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四节科学测量复习题

体积的测量

1. 学校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A. 200 米 3

B. 200 千米 3

C. 200 分米 3

2.

下列容器中刻度不均匀的是( ),没有零刻度的是(

A.

刻度尺

B.量杯

C.温度计

3. 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 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 50ml 的烧杯

B. 50ml 的量筒

C.50ml 的量筒和滴管 4. 测量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A.

细铁丝 B.量筒 C.刻度尺

5. 量筒测最液体体积,若视线是仰视,则测得体积比液体真实体积要(

6. 用景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亳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

35毫升( )

A.大

B.小 。一?样 D.都有可能

7. 一支量筒有50;碧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

积是(

A. 6厘米3

B. 0. 6分米3

C. 12分米3

D. 12厘米3

8. 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

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 好?(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9.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10. (2009-杭州)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昂倘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

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亳升

B.大于6亳升

C.等于6亳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1. (2012-金华)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亳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

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积比液体真实体积要( ) C. 一样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第190C D

12. 用量筒测量水银的体积时,量筒中水根面是凸形的,观察时视线要与水银血相平,旦要() A.以凸形的底部为准 B.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C.以凸形的平均高度为准

D.以上三种办法都可以

13. 两个粗细不同、最小刻度都是1亳升的量筒,用它们测量液体体积时,较准确的是() A.粗量筒

B.细量筒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

14. 一个油漆匠给某人家油漆面积为12平方米的地板,用去油漆6升,其油漆的平均厚度为() A. 5毫米

B. 0.5毫米

C. 0. 05亳米

D. 0. 5微米

15.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简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您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16.

有三只量筒,量程

和最小刻度如下:现要 一次性尽可能准确

地量取15毫升酒精, 最好选用哪只量筒(

A.甲

B.乙

C.丙

D.甲乙均可 17. 下列关于量杯刻度线画法正确的是(

18. 一?般家庭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

A. 20立方米

B. 2立方米

C. 2立方分米

D. 2立方厘米

19. 有A 、B 、C 三只口径不同的量筒,A 口径最大,C 口径最小,他们的最大容积不同,最小刻度都是mL,

则精确度最高的量筒是(

A. A 量筒

B. B 量筒

C. C 量筒

D,都一,样

20. 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在用量?筒测晕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多天要大

21, 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时视

线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A.大于实际体积

B.等于实际体积 C,小于实际体积 D.无法判断

I 童程(mL 1

100

50 10 底小刻度(mL )

7

1

0.5

(A)

PA

—B

22. 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20毫升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珍

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 个500毫升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 果如下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为( )

24.

量筒量取80毫升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则实际体积晕:取液体体积(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很难确定

25.

我们每天早上背着早已准备好的书包骑车到学校,请问书包的体积大概是多少?( )

A. 5分米3

B. 5厘米3

C. 5米3

D. 500分米‘

26.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若是凹形液面,

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某同学测一合金块的体积,测量结果 如图所示,山此可见,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亳升,合金块的体积 为 厘米七

27. 市场上销售的某种洗发露有两种包装,瓶装:容量为400亳升,单价为24元/瓶;

袋装:容量为5亳升,单价0.5元/袋。其中“亳升”为 的单位。从容量 上讲,1瓶洗发露相当于 袋洗发露;从价值上讲,通过计算得知, (填“袋装”或“瓶装”)的更为经济。

28. 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小豪同学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 的方格纸,穿 上

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小豪每只鞋印的面积约为

29. 小刚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 视

量筒读数,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则可以肯定小刚测出的石块的 体积比其实际体积(填“一?样大”、“偏大”或“偏小”)。

30. 在利用量筒和水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需事先在量筒内注适量的水,对于“适量”的要求是:

①;②

31. 如图是测某种矿石的体积的示意图,其中甲图是装入水时的示意图,A 、B 、C 分别

可能是10、20、30亳升的某个数值;乙图是放入矿石后的示意图,D 、E 、 F 分别可能是30、40、50亳升的某个数值,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该矿石的体积是。

32. 小铭同学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地上。她

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测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 她找

来了秒表、量简。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 开启秒表计时,

a*

C. 260亳

D. 240毫

A. 60亳升

B. 180毫

23. 0. 2立方分米的水大约是( C. 一茶杯 D. 一桶

并数“1”,一-宜数到50滴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15秒钟,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5亳升。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亳升,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______ 升,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3.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

体积V,,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 的体积V,计算石块的体积为机一V”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 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5,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 石块后水的体积榛,计算石块的体积为Wf,比较这两种方法P1答下列问题:

(1) 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

(2) 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 的

是 (选填“甲”或“乙”)。

(3)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o

(4) 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七

34.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杲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晨某…木块的体积,所作步骤如下:

A.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i

B. 用细线拴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 全

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榛

C. 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 量

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队

D.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 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填步骤前的序号) (2) 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cm 3

35. 小明想测量…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a.读出液而读数V? ;

b.将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液面读数Vi ;

c.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用题中字母表示)。

36. 小艺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她按如图所示方法

行测量,求得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七

37. 估测一高度为L,底部直径为D 的啤酒瓶的容根(如右上图)。先将瓶子正立,倒人一?些水,用刻度 尺

量出水面的高度为L,然后再用塞子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立,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是2,即可得 出瓶子的容积大约为。

38. 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色笔,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量筒口 较

标记

A. 加水到标记 (矿石浸设水中、

(准折补充水) 杯中至标记

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6-10: BDCAB 11-15: DBBBC

27.体积 80 瓶装 29,偏小

30.保证注入的水能浸没被测物体 32. 0. 3mL 86. 4

(4) 20

35. c a b V,-V 2 37. nD 2(Li+L 2)/4

体积的测量参考答案

l.B 2.B B 3. C 4.C

5. B A 16-20: BDCCD 21-25: CACBA 2

6.水平

凹形液面最低处

30 14

28.0.0148

浸没被测物体后水位上升的高度不能超过屈筒的最大刻度值

31.2mL 30cm 3

33. (1)甲

(2)乙

(3)乙同学将石头取出时会带走一?部分水 34. (1) A

(2) V 3-V 2 20

36.70 38. (l )往烧杯中注入适量水

(2) 将鸡蛋放入上述烧杯中,水面上升,用色笔在烧杯壁上做个标记 (3) 取出鸡蛋,用量筒量取Vi 体积的水

(4) 把晨筒中的水倒入取出鸡蛋的烧杯中加到标记处,读出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心 (5) 计算鸡蛋的体积为V 「V2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讲体积的测量

第三讲体积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4、能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知识点 1、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2、体积的测量工具及选择。 3、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4、体积的测量方法。 基本知识点巩固 (1)体积 a.体积的符号: b.体积单位:国际上体积的单位是,符号 ,一般液态物体常用、来表示。 c.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毫米 1 m3= dm3= cm3= mm3米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2)体积的测量: a.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 体积=长×宽×高。 b.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排水法)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 c.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注意:量筒读数要注意最小刻度! 羊小虎大: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d.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的步骤: ①测出量筒中适量 V ; 1 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缓加入量筒水中,并,测出水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块

的总体积)V ; 2 ③即为石块的体积。 e.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 ①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 经典例题 例1、 3.5dm3=()cm3 20L=()dm3=()m34250cm3=()dm3 3.6L=()ml=()cm3 0.79m3=()dm3 4.08L=()L()ml 3.05dm3=()cm3 700dm3=()m3 8.6m3=()dm3 6270cm3=()dm3 7.94m3=()dm3 2090cm3=()dm3 举一反三 1、学校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A、200米3 B、200千米3 C、200分米 3 D、200厘米 3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米 3、分米3、厘米3。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A.10 B.100 C.1000 举一反三 1、下列所示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刻度尺B.天平C.量筒 D.弹簧测力计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节 科学测量浙教版练习题三十五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节科学测量浙教版练习题三十五第1题【单选题】 小珂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 mL,则小珂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小于12 mL B、等于12 mL C、大于12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 mL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有一位同学记录错误的是( ) A、小明: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据25.36 米,这个皮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 分米 B、小红:用刻度尺测得科学书的宽是16.80 厘米,准确值是0.168 米 C、小洁:下列是几个物理量的国际制主单位:长度:米;体积:米^3;温度:摄氏度 D、小王:杭州市区2013 年冬天最低气温是-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家里餐桌的高度为80厘米 B、—个中学生的质量为120千克 C、本试卷的面积为0.5米^2 D、科学课本的长度为40厘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两支内径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63米=1.63米×100厘米=163厘米 B、1.63米=1.63×100厘米=163厘米 C、1.63米=1.63×100 =163厘米 D、1.63米=1.63米×100 =163厘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36.2毫米、37.3毫米、36.3毫米、36.5毫米,则他的测量结果应写为( ) A、36.6毫米 B、36.33毫米 C、36.58毫米 D、36.3毫米 【答案】: 【解析】: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测量 引入 提问:什么是温度? 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一下子很难回答。那我们先来感受下温度。 小活动: 让一位学生先把手浸入冷水的烧杯中,说下自己的感觉,再把手浸入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再说下自己的感觉。 预设:冷的,冰的。 提问:什么是温度? 预设:温度就是能够表示有多热,有多冷。物体的冷热程度。 再请一位同学感受下冷水,确认是冷的,再感受下冰水混合物,确认是冰冷的。(稍微停留一段时间。再把手放到冷水中,让他说说感受。 预设:水是热的。 原来那杯冷水,为什么你说它是热的呢?这到底是冷还是热? 师: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 师:那么我们必须借助工具。什么工具?温度计。 新课 一、认识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下温度计,看看它有哪些结构。 (按照顺序,出示玻璃泡、玻璃管、液柱、刻度) (板书)结构: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让学生观察酒精柱的变化。(观察到下降) 提问:里面酒精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吗? 预设:体积变小了。 师:如果,我把温度计放到一杯热水中,里面酒精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设:体积变大了。 提问:那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预设:热胀冷缩。 (板书)物质的热胀冷缩。 师:我们可以根据液柱上升的高度就能知道温度的高低,液柱高一点说明温度高一点,液柱低一点说明温度低一点。那这样能不能测量温度的高低? 预设:还无法测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师:回忆一下,在长度测量时,我们把1米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其它的长度都和1米这段长度在进行比较。在温度测量时,我们把1℃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 师:但是公认的标准不能随便规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一定的稳定性,最好找到一个永远也不会变的标准。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 师:科学家们做实验时候,把一支玻璃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他们发现只要冰和水同时存在,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里的液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无论是谁,都是这个结果。 这是不是很奇特?这个温度就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就找到了一个固定点。 科学家们又把这支玻璃管放到沸水中,只要水在沸腾,他们发现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的液面就是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这是不是也很奇特?这个温度又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又找到了一个固定的点。 师:这一段温度,是不是不变的? 师:科学家为了简便也为了直观,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这之间划分了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规定是1℃。 师:只要里面的液体膨胀,每上升一小格,就表示温度就上升……(1℃)?液体一收缩每下降一小格,就表示温度下降……(1℃)。 师:那么我们平时说的我们今天温度29℃又是指什么意思呢? 师:其实很简单,就是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了29℃,也就是在温度计里的液体能够膨胀这些体积。 PPT 认识下液体温度计 【活动一】观察温度计 按照表单上的要求填写。 师:比较两支温度计,你发现了什么? 1、体温计测量的范围要小,酒精温度计要大。 2、体温计测量的要精确,酒精温度计要差些。 师:测量时,我们可以拿一支体温计去测一杯热水吗?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自学P24 学生先说,老师后归纳,再练习。 【活动二】使用温度计 1、测气温 2、测水温 每组上一位同学来取水。 3、测体温 学生先演示,让学生指出问题,再老师指出问题,解释,最后学生操作,结束后汇报。看看根据数据是否有错误。 三、其它几种温度计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课题 科学测量 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 3、掌握温度计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4、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5、提高科学实验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求实态度 重点、难点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 3、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考点及考试要求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 3、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教学内容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③ 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倾斜会造成 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 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 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

七年级上科学(测量与单位换算)

七年级上科学(测量与单位换算)一对一教案2014.10 班级姓名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科学常见的单位换算涉及到了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等。如果这些换算掌握的不好,给学习科学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必须加强练习,把这部分知识练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不能让这样一个小问题影响到全局。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一、长度换算 长度常见的单位有光年、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国际单位是米。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上面的换算这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不相邻的单位换算,就复杂的多了。如1千米=-----毫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出一个中间量,作为桥梁,进行转换。我们一般找国际单位即米作为桥梁进行转换。如上例中先把千米换算成米,再把米换算成毫米。方法如下;1km=1000m=1000×1000mm=1×106mm。 例题:5.6米=5.6 60厘米=60100厘米=560厘米米=0.6米 练习: 1米=()分米1千米=()米1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 15分米==()米;510米==()千米;16厘米= =()米;0.95米==()厘米;60毫米==()厘米;8米==()分米 7.05米==()厘米;50米==()千米 504厘米==()米;7分米==()米 500微米==()厘米;50毫米==()纳米 160毫米==()米 二、面积单位的换算 面积的单位常见的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cm 、 、 d m =10 dm =10 m cm = m l cm ; l l l 符号分别为: m 2 、 dm 2 2 、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 m 2 =100 dm 2 ; 1 dm 2 =100 cm 2 ; 1 m 2 =10000 cm 2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下列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 0.6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480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40 平方毫米= =( )平方米 3.7 平方分米= =( )平方毫米 624 平方厘米= =( )平方米 8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三、 体积单位的换算 体积常见的单位有毫升、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 符号分别为 ml 、 l 、 c m 3 3 m 3 ,其中国际单位是 m 3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ml =1 c m 3 ;1 cm 3 -3 3 ; 1 dm 3 -3 3 ; 1 dm 3 =1 l 练习题:(直接写出结果,不写计算过程) 20 ml = cm 3 ; 1000 c m 3 = dm 3 ; 1000 3 3 ; 2500 = m 3 ; 2.5 m 3 = 3 0.5 = cm 3 ; 2.5 m 3 = ; 2.5 = cm 3 ; 600 厘米= 米;52 分米= 米

(整理)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试题卷及答案

Z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试题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小科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的四次测量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 、1.205米 B 、12.07分米 C 、120.8厘米 D 、1207.5毫米 2、小科在实验室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做法不必要的是 ( ) A 、拿到温度计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玻璃泡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 C 、必须让温度计处于竖直状态读数 D 、让温度计处于液体中一段时间后读数 3、下列星图中,属于小熊星座及北极星(图中的Z )标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星星是没有东升西落现象的 B 、宁波和北京,同一时间里看到的星空是相同的 C 、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侧,和地球的距离基本相同 D 、星空中肉眼可见的既有恒星,也有行星和卫星 5、银河系绝大多数恒星和星际物质 ( ) A 、集中分布在银河系边缘 B 、集中分布在银河系中心 C 、均匀分布在银河系中 D 、集中分布在银河系中心平面附近 6、从我校开始放暑假到暑假结束,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借助各类望远镜,目前我们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 ( ) A 、整个宇宙 B 、只有河外星系 C 、只有银河系 D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8、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一颗行星是 ( ) A 、水星 B 、金星 C 、木星 D 、火星 9、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由于此学说符合当时的教会统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教案2 (2)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 学会使用刻度尺。 2. 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课前的准备 编好实验小组,指定实验小组长,讲明实验规则,指出做好物理实验的要求等。 教学过程 学生按实验小组就坐,然后提醒学生注意遵守实验室的秩序,爱护实验器材,不要乱动仪器设备。 1. 新课教学 二、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制成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 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三角声(2块),铅笔,物理课本,5分硬币,细铜丝。 A.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B.测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三次,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并算出其平均值。 物理课本的长度 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C.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线圈圈数铜丝直径 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 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 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表一 实验小组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看来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课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怎样才能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 教师演示将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告诉学生不要将铜线绕在削过的铅笔之处。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画表二。 表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4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长度的测量 一、选择题 1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相当于“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的是() A .东方明珠电视塔 B . 468 米 C . 1 米 D .测量用的尺子 3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 C .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 1 . 8 米=1 . 8 ×1 000 =1 800 毫米 B . 1 . 8 米=1 . 8 米×1 000 =1 800 毫米 C . 1 . 8 米=1 . 8 米×1 000 毫米=1 800 毫米 D . 1 . 8 米=1 . 8×I 000 毫米=1 800 毫米 5 .如图所示,测量铁钉长度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 A B ¥ C D 6 .下列长度中接近1 分米的是() A .指甲宽 B .铅笔芯直径 C .手掌宽 D .地球直径 7 . (山东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中哪种最合适() A .量程15 cm ,最小刻度0 . 5 mm B .量程10m ,最小刻度1 dm C .量程30 cm ,最小刻度1 mm D .量程3m ,最小刻度1 mm 8 .下列几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1 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 A . 0 . 00158 千米 B . 5 . 0 米 C . 7 . 26 分米 D . 32 毫米, \ 9.某同学先后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 . 73 厘米、1 . 75 厘米、1 . 71 厘米、1 .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 . 1 . 78 厘米 B . 1 . 765 厘米 C . 1 . 77 厘米 D . 1 . 73 厘米 二、填空题 10 .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 1 )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 300 ; ( 2 )小明的身高为172 ; ( 3 )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 . 2 ; ( 4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 . 5 ; 11 .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 . 724m ,那么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如果改用cm 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cm 。 12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乙图中长方体长度是 ;

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③量程:测量的 最大范围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 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

分别是dm 、cm 。 4. 减小误差 例、 四位同学分别对同一长度的测量结果记录如下:、、、。则第________个测量结果最接近长度的真实值。 解析:测量误差发生在估读数字上,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最接近所测量长度的真实值,其误差最小。在求平均值时,应该按照原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来决定保留的位数,实际计算时,可以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不足者补零,则所测量长度最接近于mm mm mm mm mm L 2.254)3.251.252.251.25(=÷+++=。即第二个结果最接近真实值。 5. 记录结果 例. 如图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 解析:这是最常见的测量题型,联系实际,考查能力。应该注意:测量不是从零刻线开始量起的,所以应该用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减去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即为所测物体的长度,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 6. 单位换算 例、 下列几个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cm cm m m 3801008.38.3=?= B. m km 3108.68.6?= C. m cm 3105.125.12-?=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 第2课时 体积的测量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 2 课时体积的测量 A夯实基础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量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量筒的刻度由下往上增大,最下面的刻度为0 ,且刻度是下密上疏 B .量筒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也可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C .量取过程中必须放平,倒人液体先快后慢,最后用滴管逐滴加到所需的量 D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3 .小明量取 80mL 水,下列量筒最合适的是( ) A .量程是 50mL ,最小刻度值为 1 mL B .量程是 100mL ,最小刻度值为 1mL C .量程是 100rnL ,最小刻度值为 2mL D .量程是 50omL ,最小刻度值为 1mL 4 .测量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 A .细棉线 B .量筒 C .刻度尺 D .水 5 .做某实验需要量取 48 mL 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 100mL 的烧杯 B . 50 mL 的量筒 C . 100 mL 的量筒和滴管 D . 50 mL 的量筒和滴管 6 .一量筒中有 50 毫升水,当里面放人一木块,一半浸人水中,量筒的读数是 56 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 . 6 厘米 3 B . 0 . 6 分米 3 C . 12 分米 3 D . 12 厘米 3 7 .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 B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 C .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 D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熊使用量杯 二、填空题 8 .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 55 。 ( 3)电冰箱的总容量大约为 0 . 175 _。 9 .单位换算: ( 1 ) 900毫升= 升; ( 2 )0.5 立方米= 升; ( 3 ) 500毫升=_立方米。 10 ·小明在超市里发现:销售的“海飞丝”洗发露有两种包装,瓶装:容量为 400mL ,单价 24 元/瓶;袋装:容量为 5mL ,单价0. 5 元/袋。其中“ mL”为_的单位,从价钱上讲通过计算得知(填“袋装”或“瓶装”)更为经济。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科学测量(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必刷题】:科学测量(试卷和答案)答案随后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5.12厘米B.5.127厘米C.5.13厘米D.5.15厘米 【答案】C 2.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B.一样C.小D.都有可能 【答案】A 3.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答案】A 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A.等于5.0mL B.大于5.0mL C.小于5.0mL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答】使用量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取的数值偏小,会使量取的液体偏多,故选B 【分析】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俯视,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 5.某同学用仰视读数的方法量取了20mL水,则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A.等于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无法确定 【答案】B 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右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答案】D 7.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答案】D 8.某同学想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的() 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 B.先测出一个较厚的物体的厚度,再把一张纸放在上面测量出总的厚度用总厚度减去物体的厚度 C.测出物理课本总的厚度,读出课本的页数,用厚度除以页数 D.测出物理课本总的厚度,数出课本的张数,用厚度除以张数 第1 页,共6 页

七上科学第一章第4节体积的测量复习题.doc

D. 200厘米3 D.秒表 D. 50ml 的烧杯和滴管 D.水 );若视线是俯视,则测得体 七上科学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四节科学测量复习题 体积的测量 1. 学校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 A. 200 米 3 B. 200 千米 3 C. 200 分米 3 2. 下列容器中刻度不均匀的是( ),没有零刻度的是( ) A. 刻度尺 B.量杯 C.温度计 3. 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 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50ml 的烧杯 B. 50ml 的量筒 C.50ml 的量筒和滴管 4. 测量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 A. 细铁丝 B.量筒 C.刻度尺 5. 量筒测最液体体积,若视线是仰视,则测得体积比液体真实体积要( 6. 用景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亳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 35毫升( ) A.大 B.小 。一?样 D.都有可能 7. 一支量筒有50;碧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 积是( ) A. 6厘米3 B. 0. 6分米3 C. 12分米3 D. 12厘米3 8. 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 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 好?(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9.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10. (2009-杭州)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昂倘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 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亳升 B.大于6亳升 C.等于6亳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1. (2012-金华)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亳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 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积比液体真实体积要( ) C. 一样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练习

1.4科学测量练习 一、选择题 1.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改变电磁铁的接线,使通电线圈的匝 数增多,同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保持不变,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这一步骤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 A. 跟电流通断的关系 B. 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C. 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D. 跟线圈匝数的关系 2.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可以低于或高于100℃ B. -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 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可以发生汽化现象 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C. 称量时右盘应该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 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或者指针左右摆幅相同时,表明天平已平衡 4.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 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5.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所以也能置换出硫酸钠溶液中的钠。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③氮肥NH4Cl不能与碱混合使用,所以氮肥NaNO3也不能与碱混合使用

④Cl-的检验最好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所以SO42-和Cl-的区别也最好用AgNO3 溶液和稀HNO3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全部 6.小敏在5块相同的玻璃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或酒精,进行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 探究。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比较甲和丙实验,可以得出液体温度高低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B. 比较甲和乙实验,可以得出液体表面积大小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C. 比较甲和戊实验,可以得出液体种类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D. 比较乙和丁实验,可以得出通风条件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7.在I、II、Ш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份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 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 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 A. 培养皿I和III B. 培养皿II C. 培养皿I和II D. 培养皿II和III 8.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海波、铝、冰 B. 蜡、沥青、汞 C. 松香、蜂蜡、蜡 D. 食盐、玻璃、沥青 9.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小煜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 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 火点240℃.)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D.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主要位于()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7.下列经度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习题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姓名成绩 一.科学计数法表达形式:数×10* (要求“数”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为整数) 例:1000可记为103或1×103 0.001可记为10-3或1×10-3 练:1000000= 35000000= 0.00001= 0.000025= 二.单位换算(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 64mm= m 1厘米= 纳米 25分米= 微米 0.2m= km= nm 0.64千米=______米______厘米 300升= _____毫升500毫升= 升15分米3=_____米3=_____厘米3 0.5立方米= 升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3.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三.填写单位:(用字母符号表示) 1、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一般的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 ,一名中学生身高155 虎门大桥约1500 铅笔长度约1.8____ 一瓶矿泉水为500 一间教室的容积约200﹍﹍﹍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6300______;教室饮水机用的一桶瓶装水的体积约为19______。 2、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 能是下面哪一个?() A.10厘米B.42分米C.36000毫米D.0.45米四、 四、工具的使用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分别为:、若把乙图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 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 2、如左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3、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用__________量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体积,测液体体积,一般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_。如上图所示的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测量的液体是水,则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上图中量筒测量的水的体积是________。

科学测量

第四节科学测量(2)No.006 学生姓名班级 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量筒,学会正确记录液体体积测量的结果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学会用量筒和液体测量不规 的固体体积 重点、难点:学会使用量筒及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法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体积的概念:。 2. 固体体积的单位与符号: 液体体积单位与符号: 体积单位的换算: 1米3=分米3 1分米3 =厘米3 1升=分米31毫升=厘米3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讨论1、该如何测量出下图圆柱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通过讨论后请你总结出规则几何形状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规则几何形状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用刻度尺测出相应的,把相应的数据代入即可计算出。 长方形的体积= 圆柱体的体积= 4.量筒与量杯 请你观察右图的量筒和量杯,填写下列空格: ①量筒或量杯都用来测的体积 ②量筒的刻度特点: , 量杯的刻度特点:, 两者都没有“”刻度. ③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a、使用前,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上面右侧量筒的量程是,量杯的量程是 量筒的最小刻度是,量杯的最小刻度是 b 、放,倒入液体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c、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 思考1、如果视线是仰视,读数会有什么影响?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 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 思考回答: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具,上面有刻度, 也是用来量液体体积的? !思考2:有一不规则蜡烛块(浮于水面不下沉),如何测量它的体积? 21世 三、自主小结 四、训练反馈 1:小明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他首先往量筒里注入30毫升的水, 然后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此时量筒内水面如右图所示, 则小石块的体积是厘米3。 2:量筒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仪器。下面是小红、小思、小方和小聪四名同学 就有关量筒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100毫升量筒最多能量取100毫升液体,50毫升量筒不能量取1毫升液体 B.50毫升量筒的最小刻度为5毫升,20毫升量筒的最小刻度为2毫升 C 10毫升量筒上刻度的最小数值是1,且1毫升刻度线在2毫升刻度线下方 D.量筒上刻度的最小数值是0,且0刻度线在量筒的最下方 3:小强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毫升,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 A肯定等于l5毫升 B.肯定大于15毫升 C肯定小于15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毫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