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遇见弗雷格:中西语言哲学的马悖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孙龙遇见弗雷格:中西语言哲学的马悖论

生活于公元前320 年至公元前250 年的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记载于《公孙龙子》的“白马论”中,其中“白马非马”,白马是具体的个体,而马是抽象的共相,个体不同于共相,具体不同于抽象,所以白马不是马。弗雷格于1892 年发表论文“论概念与对象”,提出“这个马概念不是一个概念(the concept horse is not a concept)”的命题,弗雷格在语言层面严格区分了专名与谓词,相应地,在世界层面严格区分了对象和概念。弗雷格由此认为,这个马概念不是一个概念,因为“这个马概念(the concept horse)” 带有定冠词,是指称对象的专名,而“一个概念( a concept)” 带有不定冠词,是指称概念的谓词、专名和谓词、对象。所以我们需要从弗雷格的思想体系认清这一问题。

标签:语言哲学;理论;哲学

1.弗雷格的谓词理论

弗雷格语言分角度主要是从自然语言出发的,但他并没有局限在此,提出了分析语言时所依循的句法。弗雷格在分析语言时总会从句子、专名、概念词来讨论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专名,即使表达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事件的名字。比如我们称“亚里士多德”“希腊”“雅典”等这样直接表示事物所专有的名字,在英语中,一般会在名词或名词词组前加定冠词“the”表特指。概念词则是一类表达概念的词语,比如提到“哲学家”“思想家”我们会自然的浮现出对“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解,是人们有着共同认识的对象词。在我们的语言中,专名、概念词便可组成一些最基本的句子,比如一个专名和一个概念词:“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这大概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句子,也是最简单的句式。当然专名和专名也可以组成句子,比如“晨星是启明星”,同样概念词和概念词也可以组成句子,如“哲学家是思想家”。句子的形式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而这样简单的描述主要是为了从语言层面出发讨论一些非语言层面的东西。

对于句子弗雷格用了非常巧妙的方式来分析它们,即把专名看作一个变量,专名以外的部分(对专名的描述)则看做谓词部分。在此可以借助数学的函数问题来阐述弗雷格的语言分析逻辑:存在函数式F(x)= kX + b .当k和b一定时,只要确定X,函数就会有唯一的取值F(x).

2.指称

在弗雷格的语言研究中,他所关注的主要对象还在于语言意义的理解。为了研究这样的意义,他选取了德文“bedeutung”一词来加以表达。“bedeutung”在联系“指称”之意时,即指称个体对象。弗雷格的指称语词即单称词,语言世界的单称词即对应非语言世界的“世界基本对象”,比如我们提到“亚里士多德”即指称客体世界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人。通过弗雷格的谓词理论,句子是有单称词(即专名)和谓词部分构成的。那么,单称词有指称对象,谓词和句子的指称对象分别又是

什么呢?单称词直接指稱确定的外在对象,那我们所讲的语言句子或使用的谓词也涉及关于世界的对象存在,涉及关于世界的存在,以及“对象”和“关系”存在的原因,等等。这里,弗雷格将谓词视为概念词,概念词和概念不同,概念词是标示概念的语言表达式,概念本身属于客观的东西,不是语言的组成成分。在“(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谓词部分“哲学家”属于概念词,提到这个词我们马上会有对哲学家概念的认识,这个在认知后产生的映像属于概念,而对它的表述是概念词,所以概念词是概念的指称。自然的,谓词的指称也是概念。关于谓词或概念词的指称情形,我们通过一个句子的分析来说明:句子“白马非马”中,我们将句子分为“白马”和“非马”两部分,“白马”是专名,他指称的是一个对象,而“非马”是一个谓词,它所指称的是“马”这个概念。根据费雷格的观点,“白马非马”相当于一个函数,它以“白马”作为自变量,得到了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具有完整的、饱和的意义。当句子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判断句子的真值了。

我们讨论了单称词的指称,谓词的指称,那句子的指称又是什么呢?在弗雷格看来句子的指称是句子的“真值”,真值就是句子的真和假,所有的真句子都指称真,所有的假句子都指称假。

3. 语境原则及合成原则

在导论真值时,我们必要首先要认识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和“合成原则”。根据语境原则,句子是我们语言世界最小的单位或者说最基本的单位,弗雷格认为如果世界由事实而非事物所构成,世界的意义就起始于世界中的事实存在,事实存在的意义成为世界的最小意义单位。那么在分析语言时句子就应该与这样的事实相对应,句子就具有了不可拆分性,即使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单称词,单独存在的单称词也是没有意义的,在“语境原则”中,句子表现为世界中事实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事实对应于句子。对于“合成性原则”的分析则是从语词所在的语言体系自身出发,句子的意义就来源于组成句子的一个一个的语词,句子的意义就来源这些语词的组成和结合关系来完成。因而一个句子的意义是由句子的部分的意义决定的。语境原则强调句子是最小的基本单位,同时合成原则强调句子的部分决定句子的意义。从语境原则来看,“句子”是最基本的单位,真假的判断在于句子是否与世界的“事实”相对应,“事实”表明关于物质对象的存在,同时也包括抽象物质的存在。当我们使用的句子来描述这样的“事实”时,句子则指称了真值,否则为假。比如句子“人终有一天要面对死亡”是符合事实的,即为“真”,如果说“人终究不会死”则与事实相违背,则为假句子。但这两个句子都具备真值。从合成性原则来看,句子的真值主要由单称词决定,谓词是对单称词的描述,主要是诉述单称词,当谓词的空位得到补充时,句子达到饱和状态可判断真值。

这时的真值主要由是单称词的指称对象,单称词的指称对象一定要指称事物或者事态的存在,对于事物或事态的指称所必然联系的就是关于事实的存在,事实一旦没有了事物对象的存在,事实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就变得无从谈起。

梁古月,女,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哲学方向。

项目编号:ycjj2018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