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老庄哲学 PPT

合集下载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超然通达,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道】
成就
境界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 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获尊重。正因为不与人争,所 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委曲便会
● “曲则全"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 不自矜,做人低调、谦让。
● 注释:
● ①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②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 的时候容易解决。③泮:同“判”,分离。重点④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 失。⑤毫末:毫毛的末端,字调比喻及其细微的事物。⑥累土:一筐土。累,同 “募”,土筐。⑦无为:指顺应自然,无求有所作为。⑧几:接近。⑨欲不欲:想望 人所不想望的。10、学不学:学习人所不学习的。11、复:弥补、补救。
思考:概括最后一章蕴含的道理?
●本章谈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即道的造化法则。在老子看来,大的事物总是由小的事物发展 而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 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 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老子认 为,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予以特别 关注,以杜绝祸患。
老子的成事之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 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 谓“曲则全”者,岂虛言哉!诚全而归之。(22章) [译文] ● 委曲反会保全,弯曲反会直伸;低洼反会充盈,陈旧反会更新;少取反会获得,多反会迷惑。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
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 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 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理论,一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的规律
(道)。
太极 阴 阳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方法( 德 )来源于事 物的规律( 道 ) 。
道家类别
老庄之学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 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因 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
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 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 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 其无,有车之用。 填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
三十根辐条穿在车轮,中间必须留出空处, 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揉打 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 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 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 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室)能 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 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jīn者不长chá 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 之, 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译文: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 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 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 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其安易持①:事物安然未变的时候容 易失散。
其未兆易谋②: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 的时候容易解决。
其脆易泮③: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 离。泮,同“判”,分离。
其微易散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为之于未有⑤: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毫末⑥: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 物。
累土⑦: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企者不立①: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②: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③: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④: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⑤: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 的意思。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⑦
(“自见”“自是”“自伐” “自矜” 等行为)这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 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课堂小结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 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 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要依照自然规律,从 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老子》四章 优秀课件

《老子》四章 优秀课件

(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
道者不处。
①译企文者::踮踮起起脚脚的的人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 ②③的自自人是见不者者能不不显彰明明::,自 自自以我以为显为露是是的的的不不人能能不彰显能显明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 ④功自,伐自:我和吹下嘘文的的人“不自能矜长”久都。是(自这我些夸行耀为的)意用思道。的观点来看, ⑤就长叫:作长剩久饭。、一赘说瘤读,z人hǎ们n常g,常意厌思恶是它得们到,敬所重以。有道的人不这样 ⑥余食赘行:剩饭、赘瘤,行,同“形”。 ⑦做处。:为,做。
文本研读
【疏通词句】
『学习任务』朗读第十一章,读准字音。
三十辐共一毂(ɡ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 (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从“道”的角度否定这四种行为,告诫人们为人应该谦恭自守、脚踏实地。 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
启示:
1、做人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而要谦虚、谦让。“曲则全”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 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足、不自伐、 不自矜。 2、做人不要“企立”、“跨行”。不要主观妄为,而 要遵循遵循自然规律,顺“道”而行。
联系实践,明意义,得启示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 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 学习工作时的“劳逸结合”

《老子》四章课件

《老子》四章课件

①形容词,容易 ②动词,改变 ③动词,轻视 ④动词,交换
①复.众人之所过 (2)复 ② ③不 复.行 敢数 出十 一步 言以复.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①动词,弥补,补救 ②动词,回答 ③副词,又 ④动词,重复
3.古今异义 (1)强. 行. 者有志
古义: 强劲奋进。
.
今义: 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
(2)民之从. 事.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 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哲人,而且他的以“无为”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已传播到了这个星球上的各个角落,老子是中国的,更是世 界的。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 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老子》四章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常识
道教始祖——老子
老子,字聃,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生 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曾长期在东周都城洛阳工作,担任周朝守藏史,以博学而闻名, 鲁国的孔子也要入周向他问礼。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
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 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

道家文化PPT课件

道家文化PPT课件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 中。 (《老子》五章)
2020年9月28日
14
(2)无味
《老子》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老子》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2020年9月28日
15
(3)无用
《老子》四十一章:
第三章 道家文化
老庄 玄学与道教
自然之道
2020年9月28日
渔 樵 问 答
1
一、老子与庄子
2020年9月28日
2
1,老子其人其书
《史记》中的三个“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孔子之前;
老莱子,与孔子同时;
太史儋,后于孔子129年。
《老子》八十一章,五千言。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从而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理论观
点:齐物论。
2020年9月28日
30
二、玄学与道教
2020年9月28日
31
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 的哲学思潮。
三玄:老、庄、易
三期:正始/竹林/元康
2020年9月28日
32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
正始玄学,讨论有无本末问题, 将“贵无”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 以无(自然)为本,以有(名教) 为用,名教出于自然;
宇宙万物。
2020年9月28日
12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主要得益于什么?
• 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 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 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 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 游刃有余的大气。
4、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 (1) 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 互接近转化”道理:“大智若愚”、“大 巧若拙”、“大勇若怯”。
• 有人认为,“齐物论”就是齐是非、齐万 物、齐物我、合天人。
• 概括言之,“齐物论”就是一切 平等。
• 【原文】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 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 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发展——斗鸡的
•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 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 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斗狠),就不 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相濡以沫”寓意:
• 比喻在困境中的相依为命和互 相救助。但更多的使用时比喻夫 妻情感状态。
你怎么理解“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 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 失、荣辱都是相对的。“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人生的境界,必须从 “外”“内”两方面进行克制和修养。
A.对外的克制;就是人对外在于自身的各 种欲望的自觉克制。
B.修炼内功——内修。这是庄子人生哲学 的另一面。做到坐忘,心斋,达到死而不亡。
21
魏 战国后期严遵的《老子指归》,其深刻的逻辑形 晋 式上推理开魏晋玄学的先河。 玄 魏晋玄学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开创的
大致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
演 变 1、道家学说
2、鬼神崇拜 3、神仙之说与方术
25
➢ 道教早期代表人物为张陵、张角、张鲁等;
➢ 魏晋时有葛洪、葛玄等;
道 ➢ 北魏的寇谦之和南朝的陆修静、陶弘景改革道 教,形成宫观式道教;
教 ➢ 唐以后道家思想没有新的建树,道教却得到了充

分发展。唐宋时有孙思邈、王玄览、马承祯、吴 筠等人;
202444/9
Part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
45
1.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 的影响。
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 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 化。
46
2024/9
2.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
(二)乐生、重生、贵生,并千方百 计地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 道教有一整套修炼的办法,分为内 养、外养、房中术。

28
外养指的是金丹不死之术。 道教徒相信经过对一些化合物如水银、铅、硫 磺的合成冶炼,他们就可以制成一种“含天地 之隐秘”之金丹,人一旦服用了这种金丹就可 以羽化升仙。
内养就是道教的养生学,认为人体也是一个 修炼仙丹的丹炉,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修炼, 人就可以获得长生久视。修内丹的方法有许多 ,诸如守一法、避谷法、胎息法、导引法等。

魅力无穷的道家老庄哲学

魅力无穷的道家老庄哲学

魅力无穷的道家老庄哲学……老庄道家独特的认识方式老庄道家哲学的人生观是当下的人生观,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人生观。

个人价值的实现定位在心灵的净化,通过心灵的净化实现个人的智慧明觉,智慧明觉则包括洞察宇宙的真相和洞察人生的真相。

宇宙真相的洞察是建筑于心灵的。

照旷就是智慧之光照亮宇宙,庄子说莫若以明,自古以来有很多是非、善恶、美丑的争论,这种争论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双方的心灵达不到同一个层次,争论就会无限延伸下去。

不如让智慧之光照亮世界,也照亮我们的心灵,心灵被照亮的时候,矛盾就化解了。

《庄子齐物论》客观地指出此亦是非,彼亦是非,出现纷争的时候,庄子在认识上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要彼此尊重,谓之两行。

要通过不断的时间的流逝,让双方之间各自认识自己,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那些人一定会表达更加充分,错误的一方随着生活、知识的积累,社会制度的改善,也会改善自己的认识,作出调整。

这种重要的认识态度和原则,体现了道家非常博大的胸怀。

从知止的角度,老庄道家发展了老子的名言知止不殆。

知止包含两个认识,一个是实践的原则,一个是认识的原则,就是知其所应止而止于所当止,不能超出客观尺度,也就是尊重客观规律。

这种尊重不是一种盲从,而是出于理性明觉,在实践中要把握其中对应关系,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老庄道家对语言问题的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

语言是思想的现实化,甚至可以说语言就是思想本身。

道家讲得意忘言。

得意忘言实际上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忘言而得意,就是超越了语言的局限,才能真正地和世界的普遍本质默契无间。

哲学关注的是普遍性的、终极性的、根源性的问题,而除此之外都是知识问题,是各个部门承担的问题,是可规定的。

庄子将语言分为卮言重言寓言,卮言就是日常语言,和规范化的标准用语自然不同;重言就是郑重之言,引述长者、权威的认识作为论据;寓言就是拐着弯说话,通过相关联事物类比,使认识得到贯通。

《老子》讲究正言若反,对肯定的事物以否定的形式来表达,对否定的事物则以肯定的形式来表达。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31张ppt)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31张ppt)
乐?
不乐?
用庄子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庄子,体现 了惠子很会逻辑推理。
深入探究
偷换概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知请 吾循知其之本而。问子我曰,:我‘知汝之安濠知上鱼也乐。’”云者,既已
“安知鱼之乐”在庄子和惠子口中意思一样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乐? 不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哪里
(2)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
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将 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 物我两忘。
庄子 道家代表 推崇自然
惠子 名家代表 追求现实
知识链接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 (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 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 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庄子具有艺 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友。
round2 庄子 胜
深入探究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 道”或“怎么知道”(方式),而惠 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可能性)”。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 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深入探究
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VS
庄子
惠子
深入探究
(2)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 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 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复习巩固
庄子,名 周 , 宋 国蒙人。 战国 时期 哲学 家, 是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老庄 ”。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其代表作品为《庄子》 ,名 篇《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一书是 庄子及其 后学 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 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 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 位。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PPT课件

庄子PPT课件
篇章选读
《养生主》中的精彩内容,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等,展现庄子的养生 观念和人生智慧。
养生观念分享
《养生主》中提倡的养生观念,如顺应自然、节制欲望、注重内心修养等,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培养 正确的生活态度。
其他经典篇章选读及心得体会
其他经典篇章选读
除了以上三篇经典篇章外,还可以选取《庄子》中的其他篇章进行选读,如《人间世 》、《德充符》等,进一步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魅力。
庄子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 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
幽默讽刺手法运用技巧
幽默诙谐的语言
庄子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使得他的作品既深刻 又富有趣味性。
巧妙的讽刺手法
在讽刺时弊和社会现象时,庄子往往采用巧妙的讽刺手法,通过 夸张、对比等方式来揭示问题的本质。
心得体会
在选读其他经典篇章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促进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内 化。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
庄子的主要思想
无为而治、自然主义、相对论等。
庄子的代表作品
《逍遥游》、《齐物论》等,及其中的著名寓言故事。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庄子今注今译》
对庄子原著的详细注释和翻译,适合初学者。
经典篇章选读及解读分享
《逍遥游》篇章选读及主题思想探讨
篇章选读
《逍遥游》中的经典段落,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等,展示庄 子的文学才华和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探讨
《逍遥游》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即追求自由、忘却名利、回归自 然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和价值。
《养生主》篇章选读及养生观念分享

《老子》四章课件

《老子》四章课件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老子>四章》第1则中是如何阐释“有”和“无”的关系的? 有什么现实意义?
点拨:老子通过车毂、埏埴与凿室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指 出事物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 间,也就是“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老子》四章
文白对译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文白对译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文白对译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文白对译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文白对译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文白对译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文白对译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观点2 :有时换个思维方式,就可能化腐朽为神奇。那个买宋人 制不龟手之药的药方的外地人就善于转变。在惠子面前,庄子也善 于转变,当惠子拿着一个大葫芦派不上用处时,庄子告诉惠子:你可 以把这么个大葫芦绑在腰上做个腰舟,让自己逍遥地漂浮在江湖之 上。世上很多事,其实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利弊相当,福祸相随。 人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是需要我们学会换一种思维方 式去思考。
老子反复讲述有与无的关系,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有无相 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 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被眼 前看到的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的事实。

《庖丁解牛》ppt课件

《庖丁解牛》ppt课件

欣赏舞乐表演。
解牛理念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 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以 “解” 赏

解牛态度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 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谨慎、专心
以 “解” 赏

解牛境界
➢ 境界一: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不懂规律
➢ 境界二: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好 通“盍”,何,怎样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放释下刀对曰:“臣天之道所,好自者然规/道律也超,过进乎技矣。最初始臣
具体的操作技术
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全牛,完整的牛
方今之时,臣用以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精神神欲活动行。
现在
精神
感官的知觉
译文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 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 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 见一样)。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 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 精神在活动。
缓慢
译文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 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 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 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 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 骨肉就已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
庖丁:就是名叫丁的厨师。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师旷)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老子》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老子》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 老 子 》 四 章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 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 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 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 要来源。《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两篇, 《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 意。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长久。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
④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 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三十三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
者明。胜人者有力, 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
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
未显露迹象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弱时 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 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处
有,治之于未乱。合 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你言我语谈收获: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 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 待“有”和“无” 呢?
二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企者不立;跨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80)
• 美好的理想社会为什么不能实现:统治者难以抑制
的贪欲巧诈和为此而订立的不合理制度,是直接根 源。
•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5) •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 •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65) • •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57)
2、治政之方
• 为无为: •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7)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57)

•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
• 可以示(炫耀)人。(36)
国之利器:
• 知不知 • •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不知却自以为
• 原因:“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章)
பைடு நூலகம்
• 所以,老子告诫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4)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7)

(不自生:指不自私其生。天地的
2、绝巧弃智
• 老子认为,人类的聪明才智(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
道家老庄哲学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 (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 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 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 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一、“为无为则无不胜” 对策的提 出
• 时代因素: • “兵者不详之器” •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
年”
•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 • 原因:为其所欲为 • 对策:为无为则无不胜
• 地域因素: • 楚风尚柔、楚地水美、楚人柔顺
• 个人因素 • 学识广博,致使其思想深邃 • 经验丰富,方可以体认人生
• 对策:为无为
二、“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 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负重载物的精神

天:涵盖万物的胸怀

道:天地之母

自然:自然而然、不做主宰、顺
其自然
• 结论:人法自然,方可“为无为”
1、轻利寡欲
• 老子认为,利欲之心是人类不断进步和走向毁灭的根源,对此必须
谨慎。
• “圣人为腹不为目。”(12章) • (腹:正当生理要求 目:过多的声色物欲)
和技术手段有其两面性,合理使用造福人类;肆意 盗用毁灭人类。有鉴于当时统治者利用巧智和假借 仁义危害社会的极端行径,老子提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郭店简本作“绝智
弃辩”)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郭店简本作“绝伪弃
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 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续:
•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
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 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qūqiè),以诋訿孔子之徒, 以明老子之术。
为而无不为。”(48)
• ②强调虚静的体道方法和心态:
• 虚则能受,静则能观,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6)

(作:发生、兴起 复:事物的生灭变化)
• 老子认为只有排除因物欲和心志引起的对理性的纷扰,
才能体认和把握天地运行的常道。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 1、“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 以为矰(zēng)。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 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 其所终。
知),病(缺陷)也。圣人不病,以其病 病(以其缺陷为缺陷)。夫唯病病,是以 不病。(71)
• •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 • (自逞己见;自以为是;自我夸耀;骄矜
自用)
• 统治者不应局限于一己之私见,而应以常

国家昏乱,有忠臣”(18)
• 强调必须关注文明的异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
3、致虚守静
• 老子认为,不论是人的利欲之心还是巧利之智,都与人
类不能体认“道”的“自然无为”的狭隘认识相关。要 想改变人类自我认识的狭隘性,必须体“道”、法 “道”,认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
• ①区分“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认识: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
286
• 身世 • 东周守藏史,辞官隐居 • 漆园小吏,著名隐士
• 影响 • 道家创始人—老学,道教祖师 • 道家继承人—庄学,《史记》“其学无所不
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 著作 • 《老子》81章,又名《道德真经》 • 《庄子》33篇,又名《南华真经》
第一节、老子哲学
• “为无为则无不胜” 对策 • “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 “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
•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
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 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 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简介
• 生平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人 •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宋人,约BC3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